《石榴》教學后記(通用15篇)
《石榴》教學后記 篇1
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外有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家鄉棗莊的石榴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名氣?激起了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
于是,在我的指導下,學生細細地品讀了課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樹枝、葉、花、果的特點,感受到了這里的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
首先,閱讀第二節,了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詞語“郁郁蔥蔥”“火紅”“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葉子的蔥翠、茂盛,花兒開得特別多,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感受石榴樹的形態美、色彩美。同時通過描寫花朵的形狀“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既形象又生動,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生了逐步的變化。我采用了讓學生上講臺排列的方法,加深了解這種變化。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觀察的仔細。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
《石榴》教學后記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6
無語浪漫 發表
學習了《石榴》一課,讓學生寫一種植物,這是學習寫作的一個好機會。
《石榴》一課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后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我簡單地指導學生說,要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來寫,仿照《石榴》一課的寫法。
習作交上來后,內容比較豐富,有寫梨子,寫桃子,寫葡萄等等。其中出現了幾個現象。
現象一:有的學生語言簡短,言而無物;這一類的學生不善于學習,不善于讀書。
現象二:有一部分學生完全按照課文的寫法來寫一種水果的生長過程,只是將其中的一些詞語進行修改。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還是不錯的,說明這一部分學生挺聰明的,三年級學習寫作是起步階段,學會模仿是基本要求。
現象三:有一部分學生幾乎是模仿課文語言,可是卻像只饞貓只會偷吃,不會擦嘴,露出了馬腳。如有一個寫到:“我的家鄉在棗莊,那里有馳名中外的梨子園。”《石榴》一課說“我的家鄉在棗莊,那里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我們這個小山村根本不是“棗莊”,就算有梨子園也不會“馳名中外”,我建議將這個詞改為“遠近聞名”。再如,課文有一句“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有的學生寫到:“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桃花。”這種學生可能是缺乏生活經驗,或者是根本沒有動腦思考,桃花是春天開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的。
我將這些現象向學生說明后,他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又將一位同學寫得比較獨特有自己想法的習作念給他們聽。附上她的習作:
迎春花
春天,迎春花開了,一朵朵金燦燦的.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涂了金片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美麗的花朵在綠葉的襯托下,像姑娘配綠裙一樣漂亮.
夏天,花兒謝了,不過綠葉還是不甘示弱,變成更加蔥綠.遠遠望去,就像一張綠色大床墊.近看,像是一個花蝴蝶的舞臺,是專門設計的.
夏妹妹剛走,秋姐姐就揮起那魔杖,把迎春花的葉子給換成枯色短裙,有一些還沒來得及換上新裝.可是最奇怪的是:居然,讓我發現了一朵驕艷的迎春花,不應該改口為迎秋花了.風伴著秋來到了人間,風一吹,便于工作把枯黃的迎春花葉子吹了下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這句詩寫得真好.沒錯,落紅的確不是一個無情的東西,它化了變成泥土會保護花兒的.
迎春花最怕過冬天了,風殘酷地吹著,不像春,夏,秋那么輕柔地像母親般的撫摸著它們.冬,不給它那碧綠得如玉,蔥綠得如小島,黃得如黃金的衣服穿了.不過,它深信離春天不遠了,再大的困難都要敖過去,摔了就要爬起來.以前,它們也敖過了,現在也一定要敖過去,更何況以前弱小現在長大了.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石榴》教學后記 篇3
教學目的:
1、了解石榴的外在、內在特征,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和情感。
2、體會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抒發情懷,歌頌真善美,贊揚不怕威壓、奮發向上的品格與精神。
3、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成就。
4、掌握本課的字詞。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在文中賦予石榴的形象和感情。
課件準備:
①本人自創開發的《石榴》(Authorware版);②網上挑選的《石榴》(ppt版)。
授課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朝讀:①自讀課文;②利用工具書預習生字詞,讀懂詞義讀準字音。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之中有誰吃過石榴,或看到過石榴樹?讓學生說說他們所看到的、知道的石榴,然后教師打開《石榴》課件(Authorware),展示其中的兩個模塊“圖片欣賞”“石榴簡介”。一邊利用多媒體展示石榴圖片,一邊補充石榴的有關知識。
石榴,別名安石榴、海石榴、若榴、丹若等。原產于伊朗、阿富汗等小亞細亞國家,傳說我國在西漢時由張騫從西域安石國傳入中國,因紅色果實垂垂如贅瘤而得名。因一說其種來自安石國,故名“安石榴”;二說其種由東海新羅國(朝鮮)引入,而名“海石榴”。
石榴為落葉小喬木。在熱帶為常綠樹。分花石榴和果石榴兩類。生長健壯,樹高5米左右,樹干灰褐色,嫩枝黃綠,枝端刺狀。葉對生,倒卵狀長圓形,似柳葉,葉面有光澤,新葉嫩綠或古銅色。花有單瓣、雙瓣,花多紅色,并有黃、白、瑪瑙及紅白相間等色,花瓣皺縮,花期5~8月。果實球形,黃紅色,內有多數子粒,多汁可食,甜而帶酸。
石榴枝繁葉茂,紅花綠葉,十分美麗,為夏季重要花木。初夏之際,繁花似火,凝紅欲滴,點綴于綠葉之中,讓人感到“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石榴傳入我國,深受人們喜愛,被定為農歷5月的“月花”,5月被稱為“榴月”。現在我國除極寒地區外,均有栽培分布。山東棗莊有我國最大的石榴園,有“天下第一榴園”和“冠天下石榴園”的美稱。西班牙把石榴作為國花,栽種特多。
石榴是人們喜愛的果品之一,其果色艷麗,風味優美,營養價值較高。古人把它比作“霧殼作房珠作骨,水晶為粒玉為漿”,稱之為“水晶珠玉”,列為果中珍品。在中國及東南亞各地,石榴是中秋佳節的應節果品,象征長壽、團圓和吉祥,多年來,暢銷不衰。
二、交代任務,板書標題、作者
1、首先介紹郭沫若:①閱讀勾畫教材上關于郭沫若的注釋;②展示課件中的“走近郭沫若”,了解其生平地位主要作品。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筆名郭鼎堂,四川樂山人。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詩人、學者(他在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等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社會活動家。他一生創作了詩歌、散文、戲劇等大量文學作品,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鄧小平稱他是繼魯迅之后的“我國文化戰線上的又一面光輝的旗幟。”
2、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學習他的一篇散文作品《石榴》。
三、了解朝讀預習效果,檢查字詞讀音:先展示課件中“生字教學”模塊的第一頁,點讀;再展示課件中“生字教學”模塊的第二頁,集體訂正。
四、朗讀課文(課件中有配樂朗讀)
五、整體感知課文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教師介紹《石榴》的寫作背景:(打開課件的“寫作背景”模塊)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寫于1942年10月31日。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極端困難的關頭。一些政界人物、文化人士變節投降,茍且偷生。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借石榴托物言志,歌頌真善美,贊揚不怕威壓、奮發、熱情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情的追求
(3)討論分層:打開課件“課文分析”模塊中的第一塊“課文結構”,師生共同討論本文的寫作思路,得出:“愛石榴—畫石榴—贊石榴”。由此先將本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引出本文的寫作對象——石榴樹,點明石榴的可愛。
第二部分(2—6):具體描繪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發作者對石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六、研讀第一部分:
1、朗讀(點讀或齊讀)
2、作者是怎樣引出本文的.寫作對象來的,是直接引出來的嗎,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對比,將一般的樹木和少數樹木對比,引出石榴。石榴開花是在五月過后,面對炎炎烈日,石榴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風采,它不畏炎熱的個性,贏得了作者的青睞。
3、“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點題,表達了作者對石榴的情感,總領全文。
過渡語:石榴的“最可愛”究竟體現在哪里呢?下節課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研讀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部分從哪些方面對石榴進行描繪?
先寫石榴的枝干和葉片;再寫石榴的花;后寫石榴的果實。第2段:枝葉美;第3—5段:花朵美;第6段:果實美。
2、學習第一層:
①男生齊讀,要求讀出石榴枝葉的神韻氣質及作者發自內心的贊美;
②思考:石榴的枝葉美在哪里?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③在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表現石榴的枝葉美?(對比,把石榴和梅柳來作比較);
④“梅柳之長”,“梅柳之短”各指什么?(長:奇崛清新;短:枯瘠柔媚);
⑤小結:第2段,描寫石榴枝干和葉片的特征。文章運用比較的方法,將石榴的枝干、葉片分別同梅樹、楊柳樹相比:第一、二分句先說石榴與梅樹、楊柳樹的相同點;第三、四分句分承第一、二分句,突出石榴與梅樹、楊柳樹的不同點;第五、六分句進一步寫比較的結果,充分肯定石榴取長去短的特點,“風度”“兼備”“舍去”等詞語表達了作者對石榴的贊美之情。
3、學習第二層:
①女生齊讀3—5段;
②第3段寫花的什么,“最可愛”的原因是什么?寫花的顏色(色彩)和品格(習性)。顏色:深紅;習性:對于炎陽的直射毫不辟易。之所以“最可愛”,是因為它既有形態美——深紅的顏色鮮艷動人,又有精神美——面對驕陽的直射毫不避讓,敢于抗爭。
③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為何如此比喻?兩者有何相似點?這表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石榴和心臟都是一樣的鮮紅,一樣的火熱把石榴,把石榴比作夏季的中心——心臟,這表明作者對石榴高度的贊美,突現了石榴敢于同驕陽抗爭、毫不示弱的——精神美。
④第4段寫什么?由花骨朵到花的演變過程(骨朵:沒有開放的花朵)作者把這個過程稱為什么?
“奇跡“:逐漸翻紅頂端整裂為四瓣像紅瑪瑙琢成的花瓶。
⑤第5段寫什么?語言上有什么特點?由花到果的變化,主要寫顏色和形體的變化。顏色:紅—金黃;形體:花瓶——金罍。結合課件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和感情。
4、學習第三層:我們欣賞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領略了石榴花的熱情奔放,我們再來看看石榴的果實
①朗讀課文
②石榴果實成熟時是什么樣子?似破口大笑,籽粒透明光嫩;
③這一段語言運用有什么特點?運用擬人比喻,語言生動準確,形象寫出了石榴果實成熟時的樣子。
5、小結:讀完第二層,我們可以看到本文在狀物上有什么特點?抓住特征,仔細描摹
二、研讀第三部分:
1、齊讀
2、文章先說“我喜歡夏天”,再說“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再次把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臟”,這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和感情?
作者說“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因為“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這里,實際上是把夏天象征為一種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熱情和勃發的生命。而石榴樹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數開花的樹中“最可愛的一種”,石榴的花又因它的形態色彩美和精神美,因它那“奇跡”般的充滿“妙幻”的發展變化美,成為石榴樹“最可愛”的部位,要是沒有它,夏天將顯得黯然無光、索然無味,所以把石榴花視為“夏季的心臟”。再次把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臟”實際上就是賦予石榴(像夏天一樣)熱情向上,充滿活力的精神和品格,表達了對石榴高度的熱愛和贊美,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作者先說喜歡夏天,其實是一種襯筆。
3、“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什么意思?流口水了
三、總結全篇
1、主題(寫作目的):本文通過對石榴具體生動的描繪和熱情的贊美,贊揚了不怕威壓、敢于斗爭、熱情向上、充滿活力的品格與精神,也含蓄地抒發了作者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人生追求。
2、寫作特色:
①抓住特征,生動細致地描摹;
②層次分明,重點突出;
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四、落實課后作業,另外設計幾句推銷石榴的廣告詞。
《石榴》教學后記 篇4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枚鮮果(實物石榴),這是什么?(指名)
教師范讀“石榴”,學生齊讀。
你見到一個怎樣的石榴果?指說。
那么,石榴是如何生長起來的呢?讓我們一起讀讀《石榴》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一)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遇到不認識的字向同學請教,遇到讀不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讀完想想:課文寫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學生讀文,教師巡視。
(二)檢查預習。
讓老師來了解一下你們自讀的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注音)
仿佛、甚至、喜訊、甜津津、扒開、瑪瑙、咧開、剝開、逐漸、馳名中外、紅白相間
2、請左邊的同學讀給右邊的同學聽,遇到讀不準的相互詢問。
3、讓右邊的同學開火車讀:生讀、正音。
4、把讀錯的再練讀。
5、讓我們齊讀這些詞。
6、描紅。你認為這些紅色的生字哪個最容易寫錯?
甚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大家跟著老師寫一寫。把其字下面的兩點往里靠緊。
還有嗎?訊
跟著老師寫一寫。注意最后兩筆:橫、豎
老師還為這個“扒”找了個朋友“趴”(書寫)請你為它們組詞,生說。
請同學們在書上把這三個字描一下。
三、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新詞我們都會讀了,課文能讀通順嗎?
昨天,老師也讀了這篇課文,感覺第四小節不太容易讀通順,請同學們練讀這一節,看誰讀得最通順?
2、生練讀,再指讀,評議。再練讀,再指其讀,進步表揚。
只要我們肯練習、練習,再練習,就一定能把課文讀通順,
下面讓我們分學習小組來練習。
3、請小組間輪讀課文,遇到讀不好的地方大家相互指出,共同練習。讀完請大家討論:課文寫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4、生讀、正音,討論。
5、全班討論。
相機板書:
枝葉花
果實
子(味道)
相機指導學生較有感情地朗讀。
△石榴的葉、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美)
請同學們美美地練讀這一節。
指讀,評議。
△外皮,寫石榴的外皮其實就是再寫石榴樹上結得——果,板書。
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三節,告訴老師:石榴果是怎樣漸漸長大的?
指答,板書。
你喜歡怎樣的石榴果?指讀。
讓我們帶著喜愛它們的感情,齊讀這一節。
△這樣的石榴子跟你平時吃的一樣嗎?請同學們自由練習朗讀。
石榴子的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用你們的朗讀告訴老師。
6、誰來看著板書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石榴的?指說。
四、引讀第一節。
哪個地方才會有這么美麗可愛的石榴園呢?
出示第一節,齊讀。
棗莊的石榴園與別的地方的石榴園有什么不同?齊讀句子。板書:馳名中外
三、作業:
1、把剩下的字描紅。
2、補充習題一、二(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語言文字,了解石榴的特點,感受石榴的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陶冶審美情趣。
3、品嘗一種水果,仿照第四節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了解石榴的特點,感受石榴的美。
教學難點:
品嘗一種水果,仿照第四節寫一段話。
教學準備:
課件、每人一瓣石榴果實、學生自帶一種水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教師出示(課件點擊出示)
郁郁蔥蔥
熱鬧
紅白相見晶瑩透亮清爽無比
○自讀,猜猜這些詞語的特點
二、感受熱鬧
1、默讀第二節,你從哪里看出石榴花的熱鬧?
2、交流熱鬧,出示第2節
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學生可能有以下情況:
※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生說熱鬧的原因(花多),教師畫詞語——指讀——師:花多還從哪里看出?――
※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你從哪里看出花多?——讀讀這句話,你能想象到什么畫面?生說,隨機讀——圖文出示,齊讀――花多感受到熱鬧,還從哪里感受到熱鬧?――
※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出示圖文,指讀――師:一個小喇叭吹得這么熱鬧,我們所有的喇叭都吹起來,練習讀——讓我們深吸一口氣,一起吹!齊讀。
3、齊讀,出示第2節
師過渡: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一個個小石榴
三、精讀石榴果
(一)出示第三節,默讀,想想石榴的果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朝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1、交流,以下情況不分先后:
※可愛、開心、快樂等——說說怎么知道的?――教師圈畫詞句,指名讀。――出示圖片,聯系石榴的“多、開心等”指導讀,——指讀――齊讀
※著急等——說說原因――隨機讀出石榴的急。――出示:熟透了……喜訊。――(出示圖文)說說把石榴當作娃娃來寫,有什么好處?——齊讀。
※樹上結出的石榴,一開始這么開心、急切嗎?——分步出示圖文: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齊讀——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齊讀——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齊讀。——連起來讀——石榴外皮的顏色變化是一下子完成嗎?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生說,教師圈畫“先是、逐漸、最后”三個詞。再讀。
2、我們一起來親親這這些石榴娃娃,拿起書齊讀第3節。
師:摘下一個熟透了的娃娃,剝開后……
(二)第4節
1、出示圖片――剝開后,你看到了什么?教師板書:看——生說――隨機出示詞語:瑪瑙般――圖文出示(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指讀。
2、老師想請大家嘗嘗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石榴,板書:嘗——學生嘗(上課發石榴)――生說――出示: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多指讀(聽了你朗讀,老師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齊讀這句——出示第一節,齊讀。
3、出示第四節,齊讀——指課件點擊,作者寫石榴的果實時,作者先寫自己看到的,再寫自己嘗到的。
拿出你準備的水果——看一看顏色、形狀生說――摸一摸,生說,教師板書:摸――自己嘗,什么滋味先別告訴別人,生嘗――把你看到的,摸到的,嘗到的連起來寫一段話。生寫。
4、出示學生的練筆,評議
四、總結
1、出示詞語:根據對石榴的了解,全班一起讀這些詞語。
郁郁蔥蔥
熱鬧
紅白相見晶瑩透亮清爽無比
2、出示第一節:
師:棗莊石榴花那樣熱鬧、活潑,難怪作者說……
生讀。
師:棗莊的石榴一個個那樣快樂、可愛,所以作者說……
生齊讀。
師:棗莊的石榴紅白相見、晶瑩透亮、清爽無比,因此作者說……
生齊讀。
五、板書設計:
石榴
看
葉、花摸
嘗
果實
味道
《石榴》教學后記 篇5
第一部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爭妍斗艷( ) 奇崛( ) 枯瘠( ) 犀利( ) 豐腴( )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陸離:
⑵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者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為中國的金罍。
妙幻:
⑶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
忍俊不禁:
⑷昆明的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
豐腴:
3.本文作者 ,現代著名的 、 、 。四川樂山人。
4.“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這句話中最能表現作者對它的感情的詞語是 。
5.體會下列句子的含義:
⑴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⑵……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6.“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 。
7.在我國眾多的姓氏中,有些姓氏因所姓的人數少,又由于漢字的一字多音,所以經常讀錯,請寫出下列姓氏的讀音:
單( ) 解( ) 查( )
仇( ) 華( ) 樸( )
8.語序不同會導致語意變化。請寫出下面幾句短語的意思。
⑴死讀書:
⑵讀死書:
⑶讀書死:
第二部分:
(一)
草莓
時值九月,但夏意正濃。天氣反常地暖和,樹上也見不到一片黃葉。蔥籠茂密的枝柯之間,也許個別地方略見疏落,也許這兒或那兒有一片葉子顏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細尋找便難以發現。天空像藍寶石一樣晶瑩璀璨,挺拔的槲樹生意 ,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念。農村到處是歡歌笑語。秋收已順利結束,挖土豆的季節正碰上艷陽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紅土塊,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艷。我們許多人一起去散步,興味 。自從我們五月來到鄉下以來,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 是那樣碧綠的樹,湛藍的天,歡快的心田。
我們漫步田野。在林間草地上我意外地發現了一顆晚熟的碩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樣的香,那樣的甜,真是一種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氣味,在我的嘴角唇邊久久地不曾消逝。這香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
此刻我才察覺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我以為一切都沒有變,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幻覺!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時,樹木是另一種模樣,我們的歡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陽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連空氣也不一樣,因為那時送來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這一點無論如何也不能隱瞞。樹木是綠的,但只須吹第一陣寒風,頃刻之間就會枯黃;天空是蔚藍的,但不久就會變得灰慘慘;鳥兒尚沒有飛走,只不過是由于天氣異常的溫暖。空氣中已彌漫著一股秋的氣息,這是翻耕了的土地、馬鈴薯和向日葵散發出的芳香。還有一會兒,還有一天,也許兩天……
我們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還像那時一樣戴著桃色眼鏡觀察世界,還有著同那時一樣的愛好,一樣的思想,一樣的情感。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突變。簡而言之,一切如花似錦,韶華燦爛。大凡已成為我們的稟賦的東西都經得起各種變化和時間的考驗。
但是,只須去重讀一下青年時代的書信,我們就會相信,這種想法是何其荒誕。從信的字里行間飄散出的青春時代呼吸的空氣,與今天我們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時我們才察覺我們度過的每一天時光,都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色彩和形態。每日朝霞變幻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似水流年徹底再造了我們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當然,今天我們還很年輕——但只不過是“還很年輕”!還有許多的事情在前面等著我們去辦。激動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歲月之后,到來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慮,是從容不迫的有節奏的生活,是日益豐富的經驗,是一座內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廈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氣息已經一去不返了。它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浸透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
9.根據語境,將“依然”“酣然”“盎然”分別填入第⑴段的空格中。
10.文章第1段描寫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筆下的秋天有什么特點?
11.從行文思路看,第⑴段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 。
12.文章第⑵段中有一個由寫草莓到寫季節更替的過渡句,這個句子是“ ”。
13.文中有四個含“草莓”的句子,請選出“草莓”的含義有別于其他三項的一項( )
a.在林間草地上我意外地發現了一顆晚熟的碩大的草莓。
b.這香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浸透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
14.請根據上下文,具體說明第⑸段中“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的內容。
“有所剝奪”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15.文末說“六月的氣息已經一去不返了”,這里的“六月的氣息”是指 。
(二)
樂山大佛
①在四川樂山的三江合口處,坐著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彌勒,彌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彌勒佛,那位成天笑瞇瞇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彌勒佛。
③他是一位嚴肅的沉思者,面色溫和,神情嚴肅。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沒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惡都容。
④他的嚴肅的思考,首先來自締造他的海空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為了減緩三江合口后的兇猛水勢,避免沉舟淹死眾生,倡導在峭崖臨江邊造就一座佛。他光頭頂烈日,下雪披袈裟,四處化緣,錢化得不少了,但當地官吏要凍結:“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來見我。”
⑤大佛興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沒有了。海空的眼珠是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還有比眼珠更珍貴的東西嗎?
⑥由于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因此,樂山樂水佛不樂。他堅守崗位,從不擅離職守,從不懈怠松馳,從不向驚濤惡浪屈服。他成了實現海空和尚遺愿,拯救三江蕓蕓眾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們。是的,他是偉大的:頭與山齊,腳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還高18米,可稱世界第一偉佛了。如果不是設計、雕塑他的工匠們經過九十年的千刀萬鑿,他仍然是半片石頭山,普普通通通到處可見誰也不會瞄一眼的石頭山。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進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遠不忘這最根本的一點,因此他從不居功,從不索取,從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紅燭,一從跪拜,看到的只是他偉岸的身軀,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為了根絕香火,他一開始就釜底抽薪鏟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立腳點在臨江的懸崖上,沒有地方讓人設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圍全是香火插不進的巖體,連他的腳趾甲也是向下傾斜的,人站上去就會跌倒,所以連下跪朝拜也沒有地方。
⑨人們只能簇擁在輪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頂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遙致祈禱。
⑩有人感嘆,有人驚奇,有人禮贊:“呀,連小小的土地廟都有幾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連一柱香火也沒有。
16.第④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意思比較復雜,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應是 。
17.第⑧自然段中的加點字“這最根本的一點”指的是 。
18.第⑥自然段中的三個“從不……”主要是從履行工作職責的角度贊揚樂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個“從不……”則是從 的角度來歌頌樂山大佛的。
19.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詞的本意是抽掉鍋底下燃燒的柴,該詞在文中的意思是 ;“土壤”一詞在文中指的是 。
20.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樂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彌勒”,是因為他是一個身負重任的思考者。
b.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幾代的工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極其沉重的代價。
c.人們感嘆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驚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禮贊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d.樂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們的禮贊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21.這篇文章表現主題的手法和《石榴》一文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 。
22.本文向我們敘述了樂山大佛的建造經過、作用及其獨特之處。請根據以下這些已知的信息簡要回答:
①從修建大佛的艱辛和建成的不易,我們聯想到了什么?
②大佛為了根絕香火,“一開始就釜底抽薪鏟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他的這一舉動,給我們什么啟示?
《石榴》答案
1.略 2.⑴形容色彩繁雜。⑵巧妙奇異的變化。⑶忍不住笑。⑷豐滿。 3.郭沫若;作家、詩人、學者 4.最可愛。 5.⑴根據花瓣的色彩和外形作比喻,將花瓣比喻為夏季的心臟,形容生動。⑵用對比的手法,點出石榴不同尋常的品格。 6.總領全文 7.依次是:sh„n、xiˆ、zh、qi’、hu„、pi‚o 8.略 9.依次是“盎然”“酣然”“依然” 10.夏意正濃或生意盎然(意思對即可) 11.鋪墊 12.這香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 13.d 14.“有所剝奪”的是:青春的心性和容顏(意思對即可);“有所增添”的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慮……的大廈的落成”(意思對即可) 15.青春年華或:“妙齡十八的馨香”(意思對即可) 16.海空倡導造佛。 17.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18.思想品德 19.從根本上解決(根絕);環境和條件 20.c 21.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2、①任何成果(功)的取得都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的事例或道理。②做事必須抓住根本(關鍵),不僅治標,更重要的是治本。(根除錯誤的東西,我們必須態度堅決,不能猶豫不決)
《石榴》教學后記 篇6
教學過程
(一)巧借報紙,激發興趣
1.共讀報紙
(1)出示刊登石榴園廣告的報紙選段。
(2)借助報紙內容理解“馳名中外”,朗讀課文開頭。
2.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認讀二類字“榴”。
(二)檢查預習,理清文脈
1.檢查預習
(1)學生再次練習朗讀。
(2)隨機出示含有生詞的句子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3)隨機指導學生確定多音字讀音的方法,查字典明確文中容易誤讀的多音字的字音。
(4)隨機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甚”和“至”。
2.理清文脈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
(2)理解第4自然段的大意。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2、3自然段。
(4)引導學生合作討論,用盡可能簡潔的語言說出石榴的生長過程(課文2、3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讀對話,體會表達
1.學生與文本對話
出示課文2、3自然段:
春天來了,石榴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朝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1)學生自讀,談談對這段文字的整體感受。
(2)學生默讀,尋找描寫有趣的地方。
2.師生間互動對話
(1)組織學生交流描寫有趣的地方。
(2)重點研讀以下兩個語段,教學時隨機安排先后順序。
語段一:第2自然段關于石榴樹開花的描寫
①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閱讀體會。(隨機標記關鍵詞語)
②圖示感受本喻體的形似,學生朗讀對應語句。
③引導學生感受本喻體的神似。
抓住“火紅”一詞,拓展科學書籍中對石榴花色彩的描述。
補充“火紅”用于石榴花的根據(即相關詩句)。
讓學生詩文對照著讀,談談自己的感受。
欣賞畫面,深化學生感悟,指導學生朗讀。
④發散學生思維,給喇叭吹奏的樂曲起個名字。
語段二:第3自然段中的兩個擬人句
①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閱讀體會,相機介紹“擬人”手法,隨即標記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生動與形象。
②引導學生體悟“甚至”的用法。
觀察畫面,討論是否可以調整順序。結合對“甚至”一次的體悟進行有感情朗讀。
③帶著學生邊讀邊做動作,抓住“張望”一詞展開想象,透過文字,感受作者的喜悅心情,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四)情感升華,課外延伸
1.情感升華
(1)讓學生猜猜本文原作者。(揭曉:是一個孩子,后由編者適當改編)
(2)組織學生討論小作者怎么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
(預設:從觀察、情感、修辭手法等角度尋找原因)
(3)隨機引導學生再看課文開頭,抓住“家鄉”二字升華情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課外延伸
(1)課后品嘗水果,下節課學寫一種水果。
(2)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時,拿《石榴》比對著讀,在閱讀中積累寫好一種的水果的方法。
五、板書設計
教材分析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狀物類文章,文章介紹了石榴的生長過程和品嘗石榴的過程。本文雖然不是出自名家手筆,但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精當的比喻和擬人流露著作者的情感,讀來饒有趣味,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范例。由于此文編排于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又是本冊唯──篇狀物類文章,因此對作者表達特點的體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領悟寫法應該是本文學習的價值所在。
對于剛剛由二年級升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借助拼音認讀生字詞的能力應該具備,但對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現誤讀,需要進行方法上的點撥和學習實踐。在內容理解方面,學生能夠了解文章寫了什么,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但對于作者情感的體悟、寫作手法的運用、觀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則需要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和提升。
教學目標
1.能夠借助書中注音和字典,準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初步體會用比喻、擬人的寫法能夠把事物寫得更加生動、形象。
3.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以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讀課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詞語。上課時帶一本字典。
老師:課前談話需要的物品,教學課件。
《石榴》教學后記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文章主題;
2、學習形神兼備的狀物手法;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英勇無畏的品格和敢于斗爭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三、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形神兼備地狀物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古往今來,“垂楊”“臘梅”之類的`植物歷來是文人墨客的筆下寵物,但現代作家郭沫若卻對石榴情有獨鐘,而且還賦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臟”的美譽。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節課我們來一睹石榴的風采。
二、導讀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感悟作者對石榴的贊美之情;
2、朗讀課文,按照“愛石榴——畫石榴——贊石榴”的思路,理清文章層次。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讀文章2——6段,思考問題:
1、作者從石榴的哪些方面表現石榴樹的“最可愛”?
2、通過什么方法突出了石榴枝葉的特征?
3、作者為什么要詳寫石榴的花朵?
4、作者運用哪些修辭方法寫石榴的果實?
(三)精讀課文,拓展能力
通過學習石榴的敢于同驕陽斗爭,毫不示弱的精神美,你有什么啟發和感受,寫一寫并說一說。
三、板書設計
略。
《石榴》教學后記 篇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實成熟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石榴的熱愛。
3、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了解石榴果實成熟的特點;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仔細觀察一種水果,品嘗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山東的棗莊,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
二.精讀課文
第2小節
1.春天來了,想不想到這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去看一看呢?請小朋友們讀課文的第2小節,邊讀邊用橫線畫出描寫石榴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石榴花的句子。
2.交流
石榴葉(指名回答,誰能讀好,齊讀)
石榴花(指名回答)
3.同學們,你們喜歡石榴花嗎?說說石榴花什么地方吸引著你的。
火紅,密,茂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形狀
同學們,你們見過石榴花了嗎?石榴花像小喇叭,你瞧,他正吹著樂曲呢!
4.這么美麗的石榴花,這么活潑的小喇叭,讓我們停下腳步來細細欣賞吧,讓我們一起美美的讀一讀。(齊讀)
過渡:石榴花真美啊!美得讓人不忍邁開腳步!不要著急,石榴園里的美景多著呢!讓我們趕快去看看石榴的形態吧。
第3小節
1. 引讀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終于......
2.我能不能顛倒?
3.是啊石榴就是這樣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一天天變換著外衣,先.......逐漸......最后......
4.熟透的石榴高興地笑了......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呢。(引讀)
5.看課件,理解“咧開嘴,笑破肚皮”
6.理解“扒開”“張望”學生做動作。
7.他們為什么高興啊?他們向人們報告著什么喜訊呢?如果你是這個石榴,你會說些什么?
8.多可愛的石榴娃娃啊,讓我們再來感受這些可愛的石榴。(讀)
第4小節
1.漫步在這美麗的石榴園里真是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特別是這可愛誘人的石榴,我們真是情不自禁想摘一個嘗一嘗。
2.(老師剝開石榴)請同學們看課文的第4小節,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
3.你看到了什么?聞味道,品嘗
4.書上是怎么寫的呢,出示:
讓我們捧起書一起在朗讀中品嘗吧。
三.仿寫
課前,老師發給大家的橘子,請大家現在把它拿出來,剛才我們品嘗到了酸甜可口的橘子,現在想不想來嘗嘗橘子的味道。
1.看橘子的外皮,顏色,手感,聞聞
2.剝開后像什么?形態 味道,品嘗
3.指導
剝開橘子外皮觀察、品嘗,仿照課文完成填空。
出示:……,剝開( ),只見( ),取下其中一個橘瓣( ),( )的。頓時感到( )。
4.提出要求
可以仿寫橘子,也可以寫自己嘗過的其他水果。
5.學生練習寫,教師巡視。
6..反饋
(1)指名讀一讀
(2)師生共同根據實際情況對所讀片段的用詞、用句進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四.總結
《石榴》教學后記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3
by: 星竹
周文艷老師執教的三年級的《石榴》,這是一篇寫物的文章,是作者通過優美的文筆,按照石榴的生長過程來描寫的。重點就寫了石榴樹的花和果。
周老師的這堂課,舍去了寫花的部分,重點抓住石榴果進行了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聽了周老師的這堂課,給我們最深的感受是“實”。
一實,朗讀指導落到實處。
一方面,周老師在這堂課上,采用了指導讀、師生接讀、表演等靈活多樣的朗讀方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一直處于“樂讀”狀態;另一方面,周老師抓住重點的詞語,引導學生的品讀課文。如文中寫熟透的石榴時,主要寫了石榴的笑,老師讓學生找出石榴笑得怎樣。“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然后讓學生看看文中插圖,讀讀詞語,讀讀詞語,再看看圖,圖文結合來體會石榴的高興。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讀好這些詞語就能體會到石榴的高興。不但指導了朗讀,同時也授于了方法。使朗讀指導落到了實處。
二實,寫作指導有實效。
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在這堂課中周老師設計了“品嘗一種水果,并依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的練習,通過借鑒模仿構段方式的寫法,奠定學生的寫作基礎,這個練筆,其實也是課后練習的第5題。郝敬華老師曾說過:“課后作業題是每篇課文教學目的的具體化。”周教師對本黨課的目標定位是非常準確的。
在指導寫作時,周老師扶放有序,在總結第四段寫作方法后,先由老師出示水果實物——香蕉,通過老師的語言,引導學生一起觀察香蕉的樣子、顏色,品嘗香蕉的味道,然后再放手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帶來的水果。這時,學生就有話可寫了,這樣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寫作指導的實效。
三實,課堂評價真情實意。
現在課堂教學中,普遍出現這樣一種情形,無論學生回答地精彩與否,教師總是說“好極了”,“棒極了”,很有一種嘩眾取寵的味道,在周老師的課上,我卻看到的是一種真情實意的流露。如有一位學生在讀“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這句時,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完全表達出來,這時,周老師的一句“聽了你朗讀,老師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給了學生很高的肯定,這是出自老師的肺腑之言,是真情實意的表揚,也是該課教學的一個亮點。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石榴》教學后記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小紅 發表
陳老師運用多媒體,圖文結合,在學生對課文初步感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書來理解寫作順序,讀書活動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把文中優美的詞語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來領悟理解意思。
陳老師運用春、夏、秋不同的季節,讓學生分層感受不同季節石榴的變化,當夏天石榴開花時,以“小喇叭”為要點,引導學生把畫面讀好、讀美、讀活,以小喇叭你們在吹什么?讓學生發揮想象,活躍思維,引導學生探尋讀書方法,有滋味地讀,有情趣地讀,享受著讀書的樂趣,熱鬧了一陣的小喇叭到秋天結出小石榴,讓學生讀出樣子,激發學生讀好書的熱情,當石榴成熟時,陳老師利用實物讓學生品嘗石榴的味道怎樣?讓學生仿照這一段的寫法來描寫一種你喜歡的水果。鍛煉了學生的動筆能力。師生互動得非常好。
整節課老師通過激發想象、設計動作、品嘗石榴等手段助讀、促讀;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咀嚼,對寫作方法的了解,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石榴》教學后記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4個詞語,正確書寫6個漢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依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寫幾句話。
4、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積累6個詞語,理解4個詞語,正確書寫6個漢字。
2、理解“熱鬧、成熟、急切、甜津津”4個詞語,并能選用其中一個詞語造句。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老師板書課題:石榴,領讀:榴(liú)。(指出該字在“石榴”中應讀輕聲。)
2、老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石榴?吃過石榴嗎?誰來說說石榴是什么樣兒的?(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簡介石榴)
3、指導讀好課題。
4、老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棗莊,去看看那里
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大家高興嗎?
媒體出示第一小節,指導讀好第一小節。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指導:
(1)“喇叭”的“叭”讀輕聲。
(2)“紅白相間”的“間”讀jiàn。
(3)“越開越盛”的“盛”是多音字。
(4) 說幾個和“甜津津 郁郁蔥蔥”一樣形式的詞語。
(5)“摘 掛 扒 ”是三個表示動作的詞語。
字形上的相同點:都是“提手旁”。做動作理解意思。
(6)“頓時”:表示時間很短。
3、檢查自讀情況。
(1)讀讀詞語。
(2)說說:讀了課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第一小節:我的家鄉棗莊有聞名中外的石榴園。
第二小節:介紹了石榴樹葉和石榴花。
第三小節:介紹了石榴果成熟的過程。
第四小節:介紹了石榴味道。
(3)指導讀長句
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開出了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可愛的小喇叭。
說話訓練:
一朵朵( )的石榴花開在( )的綠葉中,仿佛是( )。
三、復習鞏固
1、復習字詞:抽讀詞語。
2、寫字指導:頓、熟
(1)重點指導“頓”: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邊的“豎提”不要寫成“豎彎勾”。
重點指導“熟”: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上邊右半部分的“點”不要漏掉。
(2)學生觀察其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進行描摹、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
作者之所以那么喜愛石榴是有原因的。
《石榴》教學后記 篇12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后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
本自然段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這些詞單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學時,我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后交流感受。有學生說:“石榴子一頭紅,一頭白,這就叫‘紅白相間’”。有學生說:“它們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這就是‘緊偎’”。還有學生說:“我看到了石榴子兒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寶玉一樣,好看極了,這就是‘晶瑩透亮’”……接著,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后,問他們味道怎么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通過觀察和品嘗,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的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為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后,在班級里開一個瓜果展示會,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紹一下自己所帶水果的.顏色、樣子和味道,并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石榴》教學后記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0
武進南宅小學 朱小燕
《石榴》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范例。今天聽了蔣春梅老師執教的《石榴》一課,我有幾點想法,很不成熟,而且,也是個人的淺見,供大家探討。
1、蔣老師能運用媒體,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畫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但如果在課前能將網上的這些優美的圖片重新進行組合,設計課件,那么在課堂上會充分發揮媒體的輔助作用,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句子。
2、準確把握練習說話的契機。其實在無錫聽課時,我也聽了一堂《石榴》的第二課時的教學。那位上課的老師很會抓住學生練習說話的契機,通過學生圖文結合,發揮想象,拓展說話,真正做到了語言的積累。如石榴花還是花骨朵時,老師讓學生觀察圖,完成這樣的句式填空:( )的花骨朵,像( )的小葫蘆。然后學生練習說話。石榴花慢慢地開放,老師再問:“在小朋友的眼中,這剛開的小花,還像什么?”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各種各樣的想象展現在課堂上:“像點燃的火把”“像小姑娘的裙子”“像小鈴鐺”“像羽毛球”等等。石榴花完全開放了,老師又問:“這時的石榴花又像什么?”學生的答案精彩紛呈。由這里我覺得這位教師很會找學生練習說話的契機,而且訓練層層深入,學生好象有說不完的話。
蔣老師課堂上也進行了說話的練習,但由于預設與生成相差太遠,因此,使得這一環節最后以失敗而告終。蔣老師要求同學們用“先……逐漸……最后”說句話,一看到這組詞,我的心里就泛起了嘀咕:這怎么說呢?這時蔣老師有啟發學生說:“比如早晨起來……”學生沒經過多少思考就起來回答:“早晨起來,我先穿衣服,逐漸……?”學生啞然,怎么表達呢?這時才發現練說話的句式有那么點的錯誤。
所以在課堂上設計練說話時要準確地把握好時機,確實有練說的價值,我們再去讓學生說話,而且要指導得法,才能使我們的課堂語言的積累真正落實到實處。其實說來容易,但自己操作起來也很困惑啊,希望在語文教學中能共同學習,相互探討,一起成長。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石榴》教學后記 篇1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9
by: 淡若水 ]
《石榴》這篇課文記敘了石榴樹長葉、開花、結果的過程,重點寫了果(即石榴)的色、形、味,語言生動形象、情感真摯。今天聽了朱麗華老師上的第二課時,不禁思考起兩個問題。
一、關于直觀教具(多媒體、實物)使用度的問題。
這堂課上,老師為學生準備了一個多媒體課件,四個不同顏色的石榴圖片,一個大大的石榴。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些教具都充分發揮了作用,但需要思考和把握好一個“度”,把握好了,能化難為易,錦上添花。如果這個“度”把握不好,課堂成為媒體與實物作“秀”,久而久之會淡化學生對語言的的感悟能力。在這堂課中直觀教具用的恰到好處的,我認為有以下幾處:
1、貼圖的妙處用把對詞句的理解落到實處。引導學生閱讀第三自然描寫石榴果成熟過程的語句,老師先讓學生自由讀句,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接著拿出四張與文本所用色彩一致的石榴果圖片,讓學生上黑板按順序貼(可惜那些圖片的大小是一樣的,其實石榴的顏色在變,大小也在變);然后,老師出示了“先、接著、然后”這幾個承接關系的詞語,把石榴果顏色變化的過程說一說。最后讓學生辨別“黃中帶紅”與“一半黃一半紅”兩個詞語的不同。
這幾張貼圖老師用的很巧妙。首先圖片一出示,幫助學生認識了那幾個寫顏色的詞語,尤其為區分“黃中帶紅”與“一半黃一半紅”提供了直觀形象參照,無須多講學生即明白,還可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求學生按順序排圖,“序”是石榴成熟的過程,“排”的過程是對學生閱讀的檢驗,讓學生用上老師提供的關連詞說一說,則是加深印象的過程。學生看圖片掌握詞語,記住了石榴果變化的過程。
2、用圖片彌補知識背景上的缺陷。
在引導學生學習第四自然段中,寫“石榴籽,像瑪瑙”一句時,老師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張掰開露出紅紅籽的石榴與用瑪瑙做成的首飾圖。
瑪瑙在日常生活中很罕見,學生沒有見過,但作者卻把石榴籽比作瑪瑙,在學生的心中肯定會問瑪瑙為何物?是什么形狀的?可以做什么?圖片的出示再加上老師的解釋,學生既明白什么是瑪瑙,同時也認識到石榴籽之所以像瑪瑙是因為它的顏色,紅得發光、透亮,美極了。
此外利用圖片展示一直春天里石榴樹長葉,夏日里開花的情竟,這對于長期生活在南方城市里的孩子是十分必要的,但什么時候出示(因為課堂上,老師都是一講到那句馬上就出示相應的圖片)我覺得值得推敲。
想提出來跟朱老師商討的一點是,當老師引導學生理解石榴籽的味時,老師不時地給三位同學嘗了一下,然后讓同學談感受,讀好最后一句。老師是想給學生以真切的體驗,然后加深對詞語理解,但是我認為在課堂上只讓幾位學生嘗的做法欠妥了,這一細節,忽視了大多數同學,但會把大多數同學的注意到嘗石榴籽的味道上來,小朋友可能還在想回家我一定得買個嘗嘗,課堂上三年級的學生注意一旦轉移,很難馬上轉過來,所以當老師提出“你用什么方法能讓更多人想把石榴帶回家時”,我們發現學生的思維明顯沒有以前的活躍。老師要把每個學生的感受裝在心里,關鍵是落在行動上。要么不嘗,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因為孩子對石榴不陌生,吃過的回憶一下,沒吃過的想聯系一下吃過的另外的水果,如桔子、楊梅等;如果要嘗,就給每位小朋友分一點,陽光普照一下,也不是難事。
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問題。
老師在課堂引導學生讀懂每個詞、每個句,做得很實、很到位。這是三年級教學的重點。但是這篇課文的整篇都很美,可以說是狀物類文章的典范。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以后,留下的不該是零碎的詞、語,而應對篇有整體的印象。老師注意到了,體現在課后的兩個作業的設計:⑴回去把石榴成長的過程講給父母聽。⑵回去嘗一種水果,開個交流會。第一題,復述課文,第二題說寫遷移練習。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第一項作業可能容易完成些,因為只要多讀,憑記憶是能講的,但第二題對大部分學生會存在困難,當然去嘗水果是很容易的,但要說好就顯得困難了。我想,學生要說也只會是零碎的,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不可能一下子領悟,只要像想上那樣講就行了。怎么辦呢?我認為課堂上老師組織教學應兼顧課后的活動。
1、用好板書提示。(不好意思畫不好)
形
石榴 有的……有的……有的……
籽 緊偎 像樣 酸——甜
2、教師的總結性過渡語,幫學生學生歸納、梳理,提高認識,加深印象。如讀完第三自然段后,老師可以講述一段過渡語:石榴寶寶真可愛,在成熟的過程中,顏色會不斷的變化,成熟以后又是各色各樣的,還躲在葉叢里張望,仿佛在喊小朋友去摘呢?那石榴寶寶的肚子里有什么,我們趕緊去看看吧!
再者,讀完全文之后,老師引著學生再回憶原文的內容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寫石榴果的兩自然段,導讀相關的語句,既是加深印象,同時也是在潛意識引導學生寫好一種水果的方法滲透。
為學生遷移應用找個支點,即課文是怎樣寫石榴這種水果的,我們不必明確地告訴學生,但教師應用巧妙的方式加以滲透。不要一下子就松開所有繩,如果一下子松手,風箏是飛不起來的,因為這是一群三年級的孩子。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石榴》教學后記 篇15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石榴嗎?吃過石榴嗎?對石榴有哪些了解,誰來說一說?
二、自學指導:
要求:
1.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學生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學檢查。
1.重音要讀準:
棗莊郁郁蔥蔥喇叭子兒瑪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說了什么,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春天葉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導精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齊讀第一自然段:
⑵教師教師棗莊
⑶“馳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鄉聲名遠揚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⑷教師小結:家鄉的石榴聲名遠揚,這是作者愛家鄉的原因。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問題:
①這一段寫了那兩個季節?石榴有說什么特點?
②作者用哪些詞來寫葉子,花的?
體會"郁郁蔥蔥"的`意思。
"彷佛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說明了什么?這樣打比方合適嗎?
⑵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作者的寫作順序。
五、作業:
1.抄寫課后的詞語。
2.仿寫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個個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