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學得與失(精選14篇)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1
《琥珀》是一篇科普短文,兼具科學性與文學性,全文構思巧妙,既有生動傳神,刻畫入微的記敘和描寫,同時在遣詞造句上又非常嚴謹、準確,邏輯上也很嚴密。因此,綜合考慮單元要求、課文特點,以及學生前面對這類課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我主要采用討論、交流、適時朗讀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得:
1、設計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首先,我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有關琥珀的知識,然后 自然引入到文中這塊琥珀的特點,研究價值,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東西,學生不必深讀細挖。接下來自然轉入到這塊琥珀的形成和發現過程,這是全文的重點,而這些內容中,松脂球的形成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課上我們著重討論了松脂的形成,其中第二個條件必須是炎熱的夏天,我們不能一下子就看出來,它隱含在語言文字的背后,要學生理解那些語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領悟。所以,我注意運用了設疑點撥:為什么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通過點撥啟發,學生領悟到“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能滲出松脂,而夏天的晌午是太陽最熱的時候”,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假想琥珀形成的第二個條件。這樣,學生就能半獨立地理解課文中這些關鍵句子的含義,感悟了語言文字,讀懂了這塊琥珀形成的必備的另一個條件。最后,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我們還設計了這樣一道題: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學生興趣盎然,發言熱烈。
2、討論充分,注重朗讀
針對教材的特點,這篇文章我多次設計了討論,如學生讀完課文后討論: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一些學生不能一下子就看出來,它需要閱讀總結,這樣就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再如前面提到松脂球的形成條件也需討論、品讀才能總結出來,后面化石的形成我也設計了討論內容,使學生明確了文章開頭寫“海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是有作用的,它為形成化石及琥珀出現在海灘埋下了伏筆。我認為這樣的討論有價值,它優于個人獨立思考。
這篇課文雖是一篇科普短文,但故事性強,語言描述生動傳神,細致入微,好多地方適合指導朗讀,如描寫小蒼蠅的出場,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小蒼蠅的外貌、動作、心情,寫得活靈活現;再如,對蜘蛛的描寫突出地刻畫了它小心翼翼的動作,生怕驚飛了蒼蠅而挨餓的心理,寫得十分傳神。這些都適合學生朗讀,因此我適時地進行指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失:
1、組織課堂時,對課堂的節奏把握雖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實好多細節之處不夠老練從容,不能游刃有余,這也是今后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努力方向。
2、意識地培養自己組織課堂語言的能力,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對教師的認同感。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2
《琥珀》教學反思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從而判斷了它在科學上的科學價值。
課的開始,我出示從網上下載的一些琥珀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讓他們觀察琥珀的特點,進而導入課文。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如: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課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實的?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從第二至第九自然段)從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條件1、在一個太陽光很強烈的夏日;2、在一大片松林里;3、松脂不斷地往下滴;4、一只蒼蠅和一只蜘蛛剛好遇到一起。同學們很快找出了條件并發現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寫作手法。我們可以從讀中發現:第八自然段有一句“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這是一種擬人的寫法,同時把兩只小蟲無可奈何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在寫兩個小動物行動時用了一系列的動詞突出它們的活潑可愛:小蒼蠅“展開”、“停”、“撣撣”、 “拂拭、“飛舞”,蜘蛛則是“爬”、“劃動”、“撲”……
在現實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珍貴的琥珀,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可以由上述條件推出其他琥珀的形成過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會有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美文。所以我出示了一塊鑲有兩只小昆蟲的假琥珀,讓孩子們編故事。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有個孩子說:從前有個天然形成的松樹屋,屋里總有幾只小昆蟲在嬉戲。炎熱的夏季來臨,松樹開始滲出香濃的松脂,一天兩只小昆蟲不幸被松脂裹住,剛好有隕石擊中了樹屋,松脂球隨著大樹埋入地下。經過漫長的年代化石形成了;還有個孩子說一天白蟻王國正在舉行盛大的宴會,各地的白蟻紛至沓來。不料松脂一滴滴落下擋住了它們的去路,白蟻們想搬開松脂,誰知卻被松脂裹得更緊。其他白蟻看到兄弟們被困十分憤怒,于是群起而向肇禍的松樹攻擊,樹被它們啃倒了,松脂球被砸入地底……幾千年過去了,松脂球形成了化石。本次教學中我在閱讀教學琥珀形成部分時把學生抓得過緊,沒有讓他們充分自學匯報,所以課堂顯得沉悶,后來拓展練習時他們才興奮起來。看來以后在此部分可以給學生提好要求再讓他們充分自學討論,相信效果會更好
教學反思
開平鎮后屯小學 陳雪玲
這篇課文根據一塊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其中,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松脂球的形成過程又是琥珀形成過程中的重點,可謂是重中之重,解決了松脂球形成過程這一重難點,從而就能讓學生明白科學家想象推理的合理性,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了激情引入·提問點撥·入境再現·小組總結的方法。現將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本節課采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教學方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同時教師適時的點撥,也為學生梳理了課堂結構,是整節課的教學顯得條理清楚,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電教手段的運用
所設計的動畫巧妙。隨著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化影像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游,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字有形、五彩鮮明、形象具體的情景,寓教于樂,充分體現了觀察表達的教學要求。能遵循兒童心理學規律,運用認識論進行教學,通過幻燈投影,讓學生再現松脂球的形成的過程,加深感性認識,再通過朗讀上升到理性認識。
這樣的課教學設計,既使學生學懂了松脂球的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從而也為學生理解湖泊形成過程奠定了基礎,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學價值這個難點。所以說,在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本節課中,我是如何確定整合點的呢?
整合點的確立原則:根據學生對于琥珀知識的匱乏,讓學生自己搜集有關琥珀的相關知識困難相當大,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在第一環節,就像學生們出示了很多關于化石的圖片。
1、教學第一環節,激情,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了多媒體
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化石圖片,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在最后重點放在本課所要認識的琥珀身上,從而讓學生學習有重點,也為降低教學難度做好了準備。
2、在講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條件之后,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為了讓課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講完之后讓學生觀看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的flash動畫,這樣的話,使得這一篇科學小品不再枯燥,同時也使得本課所講的內容難度降低,學生們易于理解。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采用課前預習、檢查預習的方法,從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減少教學用時,提高教學效果。
四、不足之處
1、首先,因為講課時間的關系,在本節課中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有的,可是,明顯的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學生讀得太少了應多指導,范讀,就描寫蜘蛛和蒼蠅的第3、4、5朗讀到位,后來因為時間關系,我就不那么重視學生朗讀了,如果不是學生預習很到位的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肯定沒有這么透徹。
2、其次、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不能放手讓學生們去做,老是不放心,擔心學生完不成交給的任務。所以,明顯的老師問得多,學生回答得多。
3、如果條件允許,讓學生自己動手上網找資料,課上交流討論,然后觀看制作的動畫,教學效果一定很好,也不至于因為擔心講不完課,而讓學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讀課文。
4、如果能有些實物展示,我想可能會更好。不光從文章內容上理解,能用手摸一摸,感知以下,就會拉近琥珀與我們之間的距離。
總之,這堂課是我和學生的一次大膽嘗試,不管成功與否,對于我今后的教學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在總結由松脂球變成琥珀的這一過程中,我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形式,而且時間比較充足,這可是我的一大進步,體現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教學理念,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能小結出條件,非常令人高興。有了這一次的歷練,我一定很有很大提高。
《琥珀》教學反思
《琥珀》是一篇閱讀課文。閱讀課的任務和講讀課的任務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說,講讀課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知本課語文基本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閱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運用在講讀課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顯然,這兩類課文的任務是有差異的。因此,其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
徐國宣老師的這篇《琥珀》教案,緊扣了閱讀課的“主要任務”來設計,真正體現了閱讀課教學的特征,把閱讀課文真正上成閱讀課。在教學活動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總覺得閱讀課文不好上,到底怎樣上才符合閱讀課教學的要求,總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國宣老師設計的這篇《琥珀》教案,為我們上好閱讀課文提供了范例。
一、緊扣“半獨立地理解”進行教學
所謂“半獨立地理解”,就是教學時既不是老師包辦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語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言文字。要使學生的“半獨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預習引進課堂。預習這個環節很重要,沒有預習,就談不上“半獨立地理解”。這篇教案設計,其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預習課文,并檢查預習的效果,看看學生在預習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這篇課文內容的關鍵是:(1)這塊琥珀有什么特點;(2)這塊琥珀有什么價值。學生在預習中能理解了這兩個問題,也就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了預習的效果。預習及檢查預習效果之后,是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課文,理解語言文字。這一教學過程,學生也是在“半獨立地理解中進行。教學的主要方法是教師點撥,學生討論。而教師點撥的方式是設疑啟發。例如,要學生理解“約摸”一詞時,徐教師是這樣點撥:“‘約摸’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一萬年前要用上‘約摸’這個詞?”經過設疑啟發,通過討論,學生對“約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從課文中知道,這塊琥珀的形成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要有松柏樹,第二個條件必須是炎熱的夏天。第一個條件是顯性的,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明顯地表露出來,讓學生找出描寫松樹的句子并把它讀一讀就能明白。第二個條件是隱性的,它隱含在語言文字的背后,要學生理解那些語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領悟,所以徐教師十分注意設疑點撥:為什么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光熱辣辣的照射著整個森林’?“通過點撥啟發,學生領悟到“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能滲出樹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陽光最熱的時候。”然后教師小結:“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備的第二個條件。”這樣,學生就能“半獨立地理解課文中這些關鍵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語言文字,讀懂了這塊琥珀形成必備的另一個條件。
二、采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采用討論方法,是閱讀課文教學讓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一個有效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為:集體自學優于個人自學,集體討論優于個人獨立思考。強調學生 “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必須輔之以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這篇教案設計,就是采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扎實有效。綜觀整堂課的教學過程,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五次討論。第一次是“檢查預習”時,指名學生讀課文后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1)這塊琥珀有什么特點;(2)這塊琥珀有什么價值。通過討論,互相啟發、補充。發揮集體的智慧,學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第二次是學習第一自然段、品味詞語的含義時,組織學生討論“約摸”一詞是什么意思,讓學生通過集體的力量來感悟語言文字。第三次是對“科學家根據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象力。第四次討論課文的一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第五次討論課義的另一個難點:“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教案設計這樣的五次討論,旨在讓學生通過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目的。采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閱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采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討論必須扎扎實實,認認真真,講求實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義。我們過去聽的一些公開課或比賽課.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課堂討論。比如教師要學生轉過臉來進行四人小組的討論,但當學生轉過臉來剛開始討論,教師馬上宣布停止討論而轉到別的教學活動上去了。這樣的討論,顯然是走過場,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課文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組織討論(這可從這篇教案的設計中看出來),并非什么問題都要組織討論。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3
教學《琥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圍繞“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這一單元語文要素進行。
1.“主題教學”使語言學習充滿情趣。
在教學的主體部分設計了兩個情境,讓學生想象琥珀形成的經過,能巧妙地將朗讀指導、口語交際練習、詞句理解等環節穿插其間。這些語言活動使師生間的互動流暢自然,就像平時的閑聊,但比平時的閑聊更注重內在的嚴謹邏輯。學生也完全置身于充滿趣味的教學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不知不覺中既積累了語言,又獲得了獨特的體驗。
2.實現“用教材教”。
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課根據課文特點,將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確定為教學重點,但沒有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課文解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再通過教學提問和學生提問兩個環節組織小型的主題研究活動。教學環節層層遞進,相關知識得到整合,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升。
整篇課文的教學中,老師不拘泥于教材,學生不受制于課文,課堂氣氛輕松愉悅。老師完全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伙伴,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由地表達,類文鏈接根據自己的方式討論、交流、學習。學生們時而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歷史的長空里翱翔,時而又回到現實世界提出一個個疑問。課堂上,學生的心靈是自由的、開放的,他們的思想也是自由的、開放的,課堂由此生機勃勃。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4
現將本課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本節課采用了,我能從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學方法和電化教學手段。在第1、教學第一環節,激情,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了多媒體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化石圖片,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在最后重點放在本課所要認識的琥珀身上,從而讓學生學習有重點,也為降低教學難度做好了準備。
二、在講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條件之后
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為了讓課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講完之后讓學生觀看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的flash動畫,這樣的話,使得這一篇科學小品不再枯燥,同時也使得本課所講的`內容難度降低,學生們易于理解。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采用課前預習、檢查預習的方法,從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減少教學用時,提高教學效果。
四、不足之處
1、首先,因為講課時間的關系,在本節課中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有的,可是,明顯的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學生讀得太少了應多指導,范讀,就描寫蜘蛛和蒼蠅的第3、4、5朗讀到位,后來因為時間關系,我就不那么重視學生朗讀了,如果不是學生預習很到位的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肯定沒有這么透徹。
2、其次、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不能放手讓學生們去做,老是不放心,擔心學生完不成交給的任務。所以,明顯的老師問得多,學生回答得多。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5
教學時,我由認識琥珀入手,從它的共性特點“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到它的個性特點與價值,引導學生抓重點段的重點句,自學分析科學家是怎樣想象琥珀形成,想象的合理之處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時,學生突然提出“‘琥珀的發現’不應該是想象,而是事實”時,我在課堂上隨機作了這樣的處理:
我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學過的《黃河象》這課,然后告訴我,黃河象化石的發現時,作者告訴了我們發現時的什么情況?”(生述黃河象發現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我們所說辦事要講科學的態度,首先就是忠誠于事實。再來看課文,如果誰這么了不起,最早發現了一塊這么珍貴、罕見的琥珀,科學家應不應該在這為他寫上一筆?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爾是一位德國作家。以德國人歷來辦事嚴謹仔細的作風,柏吉爾先生不應該漏過象發現時間和地點人物這么重要的東西,對不對?”
“很多同學認為‘發現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課文中的這句話‘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近代的發現總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實不然。前面我們聯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測’的含義,誰還記得?”
“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已知的總是太少,未知的總是太多。甚至于就在今天這樣的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你也可能無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館收藏進來的那件藝術珍品,最早是誰發現的。那么,怎樣認識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爭答:“展開合理的想象”)
“自已讀讀課文,聯系前面科學家想象琥珀的形成來說說,科學家想象“琥珀的發現”合理嗎?”
(生經過讀書,很快理出了這樣一條科學家合理想象的線索:陸沉海漫——淹沒泥沙——沖上岸灘——漁民父子)
小結:“對于為我們發現這塊琥珀的人,我們懷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時光變遷,已經無從考察是誰發現它的?因此,我們惟有(指黑板)依據事實,合理想象它了。科學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幾乎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這就是寫文章時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6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由圖片導入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琥珀形成的興趣。
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了琥珀的圖片,讓學生對琥珀的形成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我設置了一系列的問題引入課文:琥珀是怎樣形成的?琥珀形成需要什么條件?由此引出課文內容。
(二)小組討論,學生自主地探索課文內容。
課文既有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記敘,又有科學的說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課文。因此,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從而提煉出關鍵詞句,總結出琥珀的形成過程。在小組內繼續討論第二個問題“琥珀形成過程中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學生由第一個問題延伸到第二個問題,學生在小組內一起探討一起學習,想出辦法解決問題,這個方式很好地解決了老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的弊端,讓學生在探索中想象,在想象中學習到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學習興趣。
二、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
(一)倒著講解的方法,先由琥珀引入課文,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自學中學習科學知識,并最終學會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能簡要地復述琥珀的形成過程。
三、不足之處
(一)有的學生只是跟隨朗讀,自己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沒有積極地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之中。
(二)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形成過程所必備的條件,有的學生理解不了,沒有讀透課文內容。老師沒有關注到這部分學生。
四、改進措施
下次再上這節課,我依然會采用倒序的教學順序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小品文的興趣。其次,在講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和必備條件時,我會讓學生運用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在表格中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全部講完了,我會讓學生對身邊的物品進行想象,讓學生展開想象寫出自己對某一事物的形成過程的拓展。相信,下節課會更成功的。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義;
2.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嗎?(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看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松脂:針葉樹的樹干上流出的膠狀液體,是制造松香和松節油的原料。
拂拭:指撣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體的粘性很強。
颯颯:風的聲音。
【例句】風越刮越大,樹葉颯颯作響。
琥珀:古代松柏樹脂的一種化石,淺黃色、褐色或紅褐色的透明固體。可用它制造漆、裝飾品等。
斷絕:指原來有聯系的失去聯系,原來連貫的不再連貫。
推測:根據已知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生機: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濤聲互相撞擊。
前俯后仰:形容身體前后晃動。俯,頭向下;仰,臉朝上。
約摸:估計,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獸發威吼叫。課文中比喻水的風浪聲很大。
熱辣辣:形容熱得像火燙著一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明確: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里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三、教師出示琥珀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四、聽課文錄音,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五、學生復述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真閱讀課文,通過理解琥珀形成過程,培養、提高學生想象力;
3.了解課文敘述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課文寫了關于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么?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明確: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么了嗎?
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l)默讀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后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并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么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布置作業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附:板書設計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8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
2、感受課文細膩傳神的語言、大膽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節。
3、能用自己的語言條理清楚的介紹琥珀的樣子及形成過程,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
難點:體會文章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表現力。
三、教學準備:
師:琥珀圖片和幻燈片
生:搜集有關化石和琥珀化石的資料。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前同學們搜集了資料,誰來談談對化石和琥珀的了解?
2、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黃河象》嗎?在北京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里陳列著一具大象的骨骼,那是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塊珍奇的化石——琥珀,(出示)跟隨作者一起去推測關于它的故事
3、看到這美麗的琥珀,你有什么感受?最想了解點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問得好!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
1、接下來,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認真的默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獲!
(我知道了…)
你從哪些語句中知道的?
你真會讀書!說得真好!
2、所有這些都是作者親眼看到的嗎?
課文中有一個詞“推測”(板書),推測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情況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能說“猜測”嗎?
為什么?
哦,推測是有根據的,而猜測只是猜的。
3、嗯,說得真好!看來,用詞準確是多么重要呀!那作者是根據什么推測了這個故事呢?(作者看到了琥珀,根據它的樣子推測的。)
什么樣?你能讀讀相關的句子嗎?(出示)
三、深入理解、重點感悟
是的,作者就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了它的形成過程和發現過程。我們先來看它的形成過程。
(一)1、大家自己讀2——14自然段,畫出你感覺寫得好的地方、多讀幾遍。(生讀,師巡視指導)
生交流讀句子
為什么覺得好?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師適時板書)
它好在哪里?
預設:
2、重點理解:
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面。
①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
你從哪幾個詞能感受到?
②大家來讀讀這兩個句子,比較一下,哪個更好一些?(出示)
1、蜘蛛撲過去,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包在里面。
2、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面。
③好在哪里?
④讓我們再來讀這個句子,注意這幾個詞——
⑤(出示圖)讓我們再來目睹這驚心動魄的一幕,看到這,你想到了我們中國的哪個成語?
真是無巧不成書呀!(板書:巧)
3、交流到這兒,我們歸結一下:琥珀的形成過程,要經過幾個階段?需要哪些條件?小組內交流討論!
生說——師完成板書
(二)發現過程
就這樣,這塊琥珀化石一直沉睡在海沙下面,過了很久很久,終于有一天他被發現了。大家和我讀漁民和兒子對話,你們是小男孩,我是漁民。開始——
1、咦?作者為什么推測是漁民的兒子發現了琥珀?
看來,作者的推測是有道理的。
2、漁夫說這塊琥珀很少見,原因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從我們這塊琥珀,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以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這就是它的科學價值。
•2、大家看,(出示)作者通過這塊琥珀的樣子,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推測了發生在遠古時代的故事。你想試試你的推測能力嗎?
在我國甘肅永靖縣首次發現了120多個恐龍腳印化石。(出示)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9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l、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在科學上的價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二)能力訓練點
1、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的?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想象力。
(三)德育滲透點: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二、重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根據這塊琥珀進行想象的,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課的重點。我利用教材資料設計了松脂球的形成過程,微機演示形象再現科學家的推測,這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課堂實錄采擷)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化石嗎?
生:知道。
師:哪位同學說一下你查找的答案?
生: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師:你們見過松柏樹脂的化石嗎?松柏樹脂的化石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琥珀”,(板書 并指點學生讀準課題,之后出示“琥珀”片)琥珀大多呈淺黃色,也有褐色或紅褐色的,可以做裝飾品,老師這有一幅很特殊的琥珀化石的圖片,請大家欣賞。仔細觀察,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琥珀的樣子。
(二)學生描繪琥珀。(略)
(這樣通過談話拉近師生距離,展示琥珀圖片給學生清晰印象。讓學生初步見識琥珀并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師:在這塊透明的琥珀的背后,還有一段耐讀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嗎?
生:想!
師:好,打開書45頁,頭看課文之前,請同學們先回憶,前面我們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你一定還記得這篇童話在寫法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生:由實在事物進行合理想象。
師:那我們這篇課文是否也有這一特點呢?如果有哪些段落是寫實在事物,哪些是合理想象?讀課文時別忘了做上記號,15分鐘自由讀課文,采用高效讀書法自學。
(三)自學過程
(以前介紹過高效讀書法①看課題,提問題②接提示,歸問題③初讀文,讀通順④再讀文,理內容⑤細讀文,深研究。并且介紹過讀書時的六種圈點符號:字加點,詞橫線。重要句,波浪線。分部分,雙豎線。劃層次,單豎線。疑問處,問號現。六種符號要記全。這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正體現了自主教學的特點,而且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完成這一任務并不難。)
(這一環節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閱讀的基本條件。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發現并提出問題。這樣不僅鞏固前面學到的學習方法,而且能自覺吸收“活”知識。)
(四)師生交流,互動互學。(課上實錄)
師:好極了,同學們剛才學得都很認真,那么再學習過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呢?我們交流一下。
生:通過學習我知道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約摸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生:我知道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夏天的一大片松林里。
生:我知道了小蒼蠅是飛累了想休息一下,被松脂包住的。
生:事情很巧,偏偏有蜘蛛想吃蒼蠅,剎那間,蜘蛛和蒼蠅都被松脂重重包住了。
師:剛才,同學說這件事很巧,你發現了嗎?究竟哪些詞或句子體現了巧呢?
生:第7自然段,剛、突然、剛好、一齊等這些詞都可以看出事情真得巧極了。
師:你讀一下這段突出巧極了,試試看。
生:讀。(師指點生讀,讀出感情。必要時師可范讀)
師:咱們接著交流所得好嗎?好,接著來。
生: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了那只小蒼蠅很可愛。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作者這樣描寫小蒼蠅(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里快樂地飛舞。)
生:老師,我也同意這個觀點,第四自然段寫道(那個小蒼蠅停在一棵大松樹上。它伸起腿來撣撣翅膀,拂拭那長著一對紅眼睛的圓腦袋。)
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說的好,我也同意。
生:我知道了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個條件:1、有松柏樹。2、夏天,晌午,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松樹林。3、蜘蛛和蒼蠅碰巧在一起被一大滴松脂包裹住。4、松脂不斷往下滴。
生:由松脂球變成琥珀還需兩個條件: 1、經過漫長的時間, 2、地殼變動。
師:你們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呢,同桌交換一下意見。同意嗎?
生:同意
師:請看投影(微機展示松脂球形成的過程)認真觀察后要作復述。
師:同桌互相復述,看誰說的好。
(生練習復述之后師點同學復述)(略)
(此處,展示課件可以讓孩子們獲得清晰、形象的認識,他們剛剛十二、三歲,新奇感占優勢,看看動畫,肯定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怎會不活躍呢?同桌互相復述,給每個孩子同等的鍛煉機會,活動面廣,正符合現在提倡的課上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的思想。老師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他們的意見,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貼近學生成為他們喜歡的伙伴、合作者。)
師:你們的收獲真不小,還有什么高見?
生:我發現科學家的想象非常合理,不僅體現在琥珀的形成過程上,還體現在琥珀的發現過程上,他不是任意安排了兩個人,而是安排了父子倆。
師:同學們同意嗎?如果同意說說理由。(找學生讀14—17自然段,再闡述理由)
生:兒子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才發現了琥珀。如果換了大人他即使踩著硬東西也不一定挖出來看看究竟是什么。
生:爸爸很識貨,知道這是一塊罕見的琥珀,這樣琥珀才被發現。
生:我知道1-17自然段是想象,18自然段是事實。
(這一環節我用課堂實錄作例子,無非是想證實課上的交流是每個自主教學必要的環節。學生可以把自學到的知識、感受都公布于眾,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給學生正確的點評和引領。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舞臺,而且在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生與生、師與生融為一體,真正實現接觸零距離,溝通無障礙。)
(五)學生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自己的收獲,那么還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學生質疑:1、書中說“一個小蒼蠅”為什么不說“一只小蒼蠅”?
2、第8自然段中說“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為什么不說“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汗珠里”?
師:同學們提得問題很有價值。那究竟為什么呢?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之后全班交流)
生:前面我說過作者把小蒼蠅寫得很可愛,他是不是有意用“個”而不用“只”更能體現小蒼蠅的人格特征突出小蒼蠅的可愛。
生:我同意,作者其實就是把蒼蠅當成了可愛的小生靈,就好象是人一樣。
師:也許正如同學們所說,我贊成同學們大膽的推測。第二個問題你們有什么意見?
生:我認為用“汗珠”更合適,因為當時正是夏季,而且晌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著,老松樹一定很熱。
生:我認為用“淚珠”好,作者這樣寫是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使得句子形象生動。
生:用“汗珠”也是擬人句啊。
生:我認為用“淚珠”更合理,老松樹是多么不情愿看見兩個小東西被自己傷害啊!
師:同學們爭論的很激烈。我為同學們的精彩發言而感到欣慰。其實我覺得作者用“淚珠”比“汗珠”好,正像最后的同學所說他多么不情愿傷害兩個小東西呀,這充分體現了老松樹人性的善良。如果你愿意用“汗珠”的話,讓它出現在你的故事中。
(這一環節是孩子們思維火花的碰撞,大家提出疑問,通過討論、交流、探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或拓寬。)
(六)學生總結一節課所得。
(讓學生把一節課的重點總結、歸納是個好辦法,它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課上所得)
(七)聽錄音再次欣賞這個,j、故事。
(微機將錄音和畫面合二為一,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并且錄音對下面的感情朗讀有示范作用。)
(八)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培養語感,加強情感熏陶,便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九)拓展統習(課了作業)
師:這是科學家的想象,那么你們這些未來的小科學家們,你們是不是有更生動、更精彩的設想呢?發揮想象也寫《琥珀》,千萬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科學根據。
(這是課上的延伸,對學生的思維會是個很好的鍛煉,孩子們課上的突發奇想,總得有一個描繪的空間,這兒為他們創設一個自由時空,任孩子們隨意抒發。)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10
教學結構:變序式
教學步驟:
一、以實物(人造琥珀)導入新課,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學習順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學習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樣子,為體會作者考慮周到奠定基礎)(略)
(二)學習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時間)(略)
(三)學習第二段(通過讀議、設疑、賞析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見實錄)
(四)學習第三段(找出琥珀被發現的條件,再次體會作者推理的嚴密)(略)
(五)回到第四段(略)
(六)引導總結板書,強調訓練重點(略)
下面是步驟(4)教學實錄:
師:時間的估算有科學依據:那作者對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測是否合情合理呢?現在我們重點來學習第二段,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試把這一段分為兩層,并總結層意。
(學生活動)
生:這段的第1小節為一層,其余是第二層。第一層介紹了環境,第二層講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見。第1小節說明不了什么,不應該分開。我認為應該分到“把兩只小蟲重重包裹在里面”,這層寫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第二層講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師:同意這種分法的舉手。看來,除了你(指著生),其余同學的意見一致,你還堅持你的意見嗎?
生:我分錯了,剛才沒仔細讀課文,忙著舉手。
師:我也同意第二種分法。
板書:松脂球 化石
下面請同學們自學第一層,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幾個條件,并說說理由。
(學生活動)
生:第一個條件必須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熱。
板書:夏天
生:夏季也有陰天、雨天,我認為還得補充有陽光,而且強烈。
師:為什么?
生:陽光不強,松脂可能滲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師:有道理。補上。
板書:陽光強烈。
請同學們找找看,文中有幾處是描寫太陽的,各是怎樣寫的,氣溫的變化集中體現在哪幾個詞上。
(學生活動)
生:有三處:1太陽暖暖地照著;2太陽照得火熱;3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氣溫的變化通過“暖暖”、“火熱”、“熱辣辣”可以看出來。
師:對。陽光熱度的變化點明了當天的炎熱,為兩只小蟲遇不幸作了鋪墊。那么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生:蒼蠅必須飛在松樹上,只有松樹才有松脂。
生:我認為必須發生在松樹林,而且必須落在一棵老松樹上,因為樹多,才會有多年生的老樹,只有老樹才會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師:有道理。
板書:松樹林
還有呢?
生:不湊巧也不行。必須是蜘蛛剛撲到蒼蠅身上,“吧嗒”松脂滴下來了。
師:找得準。(板書:蠅、蛛、巧遇、松脂滴)
那么,請大家想想,假如不是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這么巧,就不會形成這塊琥珀。比方說,蜘蛛猛撲過去,把蒼蠅吞了,大搖大擺地走了,松脂才滴下來,就不會有這顆奇異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剛把蒼蠅吃了,還沒來得及逃,松脂就滴下來,雖然包住的也是兩只小蟲,可人們只能看到蜘蛛了。
生:假如蜘蛛正要撲過去,可掉下來的松脂已經把蒼蠅包住了,那蜘蛛決不會自投羅網了。
師:大家設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見,作者在推測過程中已經把各種可能都考慮到了。還有必需條件嗎?
生:有。我看“松脂繼續滴下來”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師:我看可有可無。一大滴已經把它們包住了呀!
生:必須有,如果就那么一滴,倆家伙目標一致,沒準兒還能掙扎出來。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許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許經不起幾千年幾萬年時間的腐化、風化。
師:講得好。板書:松脂繼續滴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個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節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現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層,找找看,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獨立賞析課文)
生:“展開”、“飛舞”、“穿過”、“飛進”這幾個詞,把小蒼蠅的快樂勁兒寫出來了。
生:暖暖的天兒,香香的味兒,這么好一個環境,難怪它出來到處飛。
生:蒼蠅歇的時候,用了幾個動詞: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喪失警惕了。
生:“飛累了”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還會防備有蜘蛛要吃它。
生:“身上粘滿了灰塵”是作者根據琥珀里“兩只小蟲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推測出來的。
生:作者把蜘蛛寫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簡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生:前三個小節銜接得非常緊,太陽暖,蒼蠅才會出來飛,聞到香,才會飛進松樹林,飛累了,想歇會兒,它歇了,蜘蛛乘機想吃掉它。
生:“樂極生悲”也許有點道理,這兩個家伙,一個美得想歇,一個饞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禍就要臨頭呀!
生:“剛好”這個詞用得好,說明事情發生得太巧了。
生:“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這句話很幽默,這兩家伙太可憐了。
……
師:講得真好。看來,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層。誰還記得古生物變成化石這一知識我們曾經在哪一課學到過?
生:《黃河象》
師:你還記得必需幾個條件嗎?
生:大象陷進淤泥里被河水淹沒了,它的尸體腐爛了,還有棗
師:(板書:被淹 被埋)你坐下,再想想,誰來補充?
生:時間必須很長,地殼發生過變化。
板書:歲月漫長 地殼變化
師:對。四個條件。現在請同學們默讀這一層,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是否也具備了這幾個條件,如果是,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學生活動)
生:松脂球變成化石也需要四個條件,“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過去了”、“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這說明時間長;“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說明地殼發生過變化,“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松脂球被淹沒了”這又是兩個條件。
師:(板書:松樹林 松脂球)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同意。
師:這說明任何古生物變成化石所需的條件基本相同。
生:老師,這一層講化石的形成,為什么又提到了蒼蠅、蜘蛛?
師:請你讀有關的句子。
生:“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顆老松樹上。”
師:誰來回答他的問題?
生:時間那么長,蒼蠅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兩只被包住了,這主要是為了強調事情發生得太巧了,這顆琥珀太少見了。
師:對。剛才我們學習了第二段,請大家回顧一下,這一段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
生:兩層。
師:第一層講棗
生:松脂球的形成
師:第二層講----
生:化石的形成
師:這兩層,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
生:第一層詳,第二層略。
師:想想看,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呢?
生:因為人們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為重點來詳細描寫。而古生物是怎樣變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這個常識,沒必要寫那么詳細。
師:非常好。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如何得當地安排詳略,了解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又初步體會到了作者推理的嚴密,真是收獲不小呀!
……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11
一、激趣導入,齊讀課題。
出示琥珀圖片,誰來說說看,你看到了什么?(預設:琥珀。評:你都知道它的名字了。那它是什么樣子的呢?預設:里面有蟲子。預設:黃色的透明的。評:你看到了顏色。預設:雞蛋、鵝卵石。評:這是他的形狀。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你猜猜這是什么?對的。這是琥珀。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五課《琥珀》,伸出手和老師一起來板書課題(琥珀兩個字都是什么偏旁?王字旁大多表示珍貴的玉石,可見琥珀也是比較珍貴稀奇的),指名讀課題(先請一個人讀)評價:琥珀可是很珍貴的。一起讀。琥珀有多珍貴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生字教學,打好基礎
1.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出示自讀要求)
生自由朗讀
2.檢查詞語朗讀
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塵
掙扎 淹沒 澎湃 前俯后仰
美餐 沖刷 晌午熱辣辣
(1)你們的坐姿告訴我,你們已經準備好了,第一行誰來讀。(指1人讀。)評價:聲音響亮。(預設:誰來幫助他?)
(2)第二行,誰來讀?評:掌聲送給他,這個多音字,你一下子就讀準了。(生說“沒”時,是的,他還有一個讀音,讀“mei”咱們都很熟悉。)咱們來看這個“扎” ,這個字有三個讀音。在這里讀zhá,表示勉強支撐,當它表示刺的時候,讀zhā,你能來組個詞嗎?(預設:扎針、扎手)它還有一個讀音zā,意思是捆、束。就像很多女孩子早上都要扎……小辮子。受傷的時候要包扎。都會了嗎?(這么自信!)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出示:魚拼命掙扎( ),魚刺扎( )破了手,他隨意包扎( )一下。評:你掌握得真好。
(3)這一行誰來讀? 這些紅色的字都是本課要求會寫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生自由說
預設:晌午的晌,是日字旁。評價:對呀,日字旁,表示時間,意思是什么時間?生答:中午。
老師也覺得餐和辣特別難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餐:餐這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上緊下松,上半部分又的捺變點。下半部分食撇捺舒展,上托下覆。點不能丟,最后一筆是長點。
辣:左半部分辛,豎變豎撇,右側豎,撇畫穿插,捺舒展。
詞語我們解決了,文中有一個長句子,特別難讀,誰想來挑戰一下。(預設1預設2:聽出來了嗎?他注意了停頓,這里連續出現了兩個“的”讀的時候要輕一點,停頓的時間短促一些,要音斷氣不斷。這樣才不影響句子的理解。誰來把這一部分讀一讀。)
(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我們一起來讀。
三、整體感知
同學們,我們在上學期就已經學過從不同角度提問,本單元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會提出問題,還要能夠試著解決問題。課前大家預習的時候提出了許多問題。老師也將同學們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有從寫法上提的`,也有從內容角度的,你解決了哪個問題?預設1:我知道琥珀是怎么形成的?(你怎么解決的?)【板書:】(書里找的)評:你是反復品讀,抓住關鍵詞句。
預設2:松脂是什么?評:查閱資料
預設3:咨詢他人
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很多【板書......】
在這么多問題中,很多同學都對琥珀是如何形成的,非常好奇。(圈出同學們有關琥珀形成的問題)請你試著自己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告訴我們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預設1:學生1-9(這時候琥珀就形成了嗎?那形成的是什么?)
預設2:1-小節沒加進去(故事是在這開始的嗎?)
預設3:(9-12)(10-12)(那上面寫了什么?和琥珀的形成有關系嗎?誰再來說)
其實琥珀的形成是分為兩個階段的,松脂球和化石兩個階段。
預設4:(1-12)同意嗎?你們找的真準確。其實琥珀不是一下子形成得,他是先變成了松脂球,然后經過了漫長的歲月變成了化石。
【板書:松脂球化石】
那剩下的部分還寫了哪些內容呢?
預設:找到琥珀,你的意思是發現琥珀對嗎?
發現、樣子【板書:發現、樣子(13-18)】
四、精讀: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剛剛我們找到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梳理了文章的脈絡,了解了琥珀的形成分為松脂球和化石兩個階段。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畫,看看你能不能用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完成魚骨圖,解決這個問題。
出示:默讀課文,想一想形成松脂球需要哪些條件?
【板書?】摘錄關鍵詞,完成魚骨圖。
這幅魚骨圖把關鍵信息全部都提取出來了,請同學們結合這些信息,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塊松脂球的形成過程。
預設:時間:(1.說夏天,追問:具體點;2.說上午,追問:什么季節?這是夏日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或者:真熱啊!)
預設:地點:(1.松樹,是啊,那是一片松樹林。)
預設:經過(1.一大滴松脂滴下來;追問:一滴夠嗎?要很多滴,重重包裹。)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結合魚骨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塊松脂球的形成過程,先在下面練一練,再說給同桌聽一聽,注意不能遺漏重要信息!(生自由說)誰再來完整地說一說。評價:你說的很完整。(不完整,補充)(完整:誰想來前面結合這幅魚骨圖來說說)
評價2:你看,我們剛剛通過抓住關鍵詞句的方法,再現了松脂球的形成過程。這真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下節課,我們將解決更有難度的問題,找到作者推測的依據,真正理解琥珀形成的奧秘。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12
一、聯系課標,定位目標
a總目標:
1、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3、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4、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b年段目標:
1、默讀有一定的速度。
2、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3、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5、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6、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7、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c本冊重點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自覺地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2、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詞語,學習作者用詞造句的方法。把對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結合起來,使它們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充分利用“思考•練習”中的問題,啟發學生閱讀、
4、思考和討論,切實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
5、朗讀和理解密切相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6、默讀也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要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在獨立閱讀和思考中培養閱讀能力。
7、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范讀以及必要的歸納、小結和講解
8、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d本單元訓練重點
1、了解敘述的順序。
2、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敘述的思路和順序,引導學生在平時說話、習作中,學習作者是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思想內容一步步地表達清楚。
3、增長知識,激發他們這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受到美好感情的熏陶。
e本課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邊讀邊思考。揣摩本課的寫作順序,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增長見識。
3、感受本文作為文藝性說明文在寫作上的生動,初步明確想象要合理,有依據。領會作者表達上的妙處,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喚起對科學的興趣。
f本課學習重難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明確科學家的想像是有依據的,合理的。而這合理的想像是通過作者生動的描述展現出來的。
2、感受作者表達上的妙處,感受文章的趣味,自然的神奇,科學的魅力。
g教學準備
琥珀的圖片
琥珀的相關資料
h教學時間:兩課時
i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測預習情況,正音疏通
二、讀預習提示,明確什么是琥珀。
三、借預習提示的質疑,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再次讀文。
四、初讀文章,思考大意。交流匯報,擬清課文層次。
五、再讀全文,注意讀得正確流利。
六、初識琥珀,了解其樣子是透明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樣子,激趣引入
1、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第20課《琥珀》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它的模樣吧!(出示有關寫琥珀的語句,生齊讀)。就是從這樣一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出示相關語句)
2、一萬年前的故事!那是怎樣的情形呢?讓我們靜下心來讀讀第2-9自然段,從作者描述的詳細情形中,你一定能感受到些什么?
二、品讀過程,感受形成之奇妙
(一)一讀,感受表達之生動
1、巡視,點拔
l 細細品讀這一部分,看看從這些細節的描寫中你能感受到些什么,然后用三言兩語批注在旁邊
l 你真會讀書,抓住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就批注了如此多的感受。這樣的讀書有價值。
你能抓住這個動詞,感受到這兩個小東西的內心。
這個同學會抓住一個
2、交流。誰能來說說從作者詳細的描述中你感受到些什么。
(通過詞把向主角;通過句段把向當時情形的具體描寫)
(1)小蒼蠅的快樂和悠閑。
(2)蜘蛛的小心
多有意思的畫面,細致的描寫讓我們能想像到的是當時生動的畫面,來,帶著你們的感受讀讀4、5自然段吧。
(3)天氣的炎熱
多生動地描寫呀,讓我們對當時的氣候有所了解。
(4)被松脂包住時的掙扎,情況之緊急。
多么精彩的場面,作者詳細的描寫讓我們如臨其境。請把這緊迫的場面給我們大家讀讀。
來,大家一起來讀讀這些詳細的描述,一起來感受一下當時的情境吧。
(二)二讀,感受表達之準確合理
1、這就是那個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這詳細的情形是作者根據那塊琥珀推測出來。
2、推測是什么意思?(有依據的推測,合理的想像)。哦!看來我們從這詳細的情形中不僅能感受到這故事的生動、有意思,如果再次靜下心來讀讀,品品,我們不能感受到作者推測的詳細情形是多么的合理。
3、再次默讀2-9自然段,邊讀邊聯系這琥珀的樣子想想作者推測的詳細情形是否合理。
巡視,點拔,如:還可以剛才大家品到的細節描寫是否合理。
4、交流,適時總結形成松脂球的四個條件。(如:強烈的太陽光可是形成這松脂球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蜘蛛的小心才會有兩個小動物同在一塊琥珀的奇跡發生)
適時點拔生動的詞能吸引我們的目光,讓我們充分地感受推測的合理。有些不起眼的同樣向我們展現著作者推測的合理。(出示燈片)。
讀7.8。
(三)三讀,書寫表達之妙處
1、小結:這個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以它生動的細節、準確的表達和合理的推測在吸引著我們。這生動,這準確、這合理還在繼續。請同學們第三次靜下心來默讀10-17自然段,找到一處既生動又合理的地方摘錄下來,并簡單寫寫你的想法。
2、交流。適時點拔形成化石的條件。(時間,滄海桑田的變化、偶然在海灘發現)
3、小結,我們今天能見到這琥珀需要漫長的時間,滄海桑田的變遷、偶然的發現、還需要一萬年前那炎熱的天氣,大量的松樹、兩個小東西的出現、大滴的松脂……此時,同學們一定會感嘆這琥珀:(來之不易、稀有的……)對了,它還有巨大的科學價值,透過它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
4、了解了這些,讓我們一起來贊一贊這塊大自然的杰作琥珀吧。
20 琥珀
稀世之寶
推測 詳細
想像合理 生動準確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教學重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教學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課前準備:
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5分)
1、自古以來,小草就受到人們的喜愛,文人墨客寫了很多詩文來贊美野草。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還知道哪些詩句?是啊,小草不僅裝點大地,它那頑強的精神更讓人欽佩不已。
2、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我國現代作家夏衍寫的一篇雜文《野草》,看看他的筆下的野草又是怎樣的`?。
3、簡介作者夏衍及寫作背景。
4、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有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二、自主學習(10分)
出示自學內容:
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課文寫了哪幾部分內容?(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示:作者向我們從“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個方面作了介紹。
教師巡視、
三、合作學習(10分鐘)
出示合作學習內容:
小組合作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過程,作者通過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進行了科學的推測,描繪了一個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按照時間順序,可分成下列三個階段:形成松脂——( )——( )
完成思考題:
小組展示,評價。
四、質疑探究(5分鐘)
這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與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
五、小結檢測(10分鐘)
小結:本節課我們認識了琥珀,知道了琥珀的珍藏價值。
檢測:
一、給下列字注音
琥珀 撣( )翅膀 晌午 滲( )出 淹沒 包裹( )
掙扎 腐爛 澎( )湃( ) 黏稠 松脂( )
二、多音字組詞
沒掙 扎 重
三、形近字組詞
莫( )沾( )滲( )晌( )淹( )腐( )
摸( )粘( )摻( )響( )掩( )俯( )
仰( )刷( )決( )綢( )
抑( )涮( )絕( )稠( )
四、把詞語補充完整.
熱 前( )后( ) 詳細( )( ) ( )( )時代
五、回答問題.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2、課文哪些部分是真實的?哪些是想象?
3、“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淚珠里。”運用了( )的寫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認為松樹和琥珀中的蜘蛛、蒼蠅誰的生命更有價值?
5、這塊琥珀的科學價值是什么?
6、為什么說他們曾經掙扎過?
《琥珀》教學得與失 篇14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想象,具體記敘了琥珀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增加了關于化石的科學知識。文章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接著敘述了琥珀的發現,最后描寫了琥珀的形態,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
一、教學目的
1、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繼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啟發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領會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三、課前收集信息
1、到大自然中觀察松樹,注意松脂的特征(形態、顏色等)。
2、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激起興趣
同學們,關于琥珀,同學們一定了解了不少知識吧,那么趕快把你們知道的告訴大家吧!
(學生互相交流、補充,教師相機點睛,小結。)
(二)圖片引路,讀文質疑
有這么一塊琥珀,琥珀里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蒼蠅,這兩個小東西怎么一起被永遠封鎖在了這塊琥珀里了?作者作了怎樣的想象?他為什么作出這樣的想象?
一邊讀課文1——12自然段,一邊提出問題。
(學生質疑,解疑,弄清想象的依據。)
學生小結琥珀形成的條件。
(三)感情朗讀,品味語言
作者將琥珀形成的過程寫得精彩生動、有情有趣,找出喜歡的自然段有滋有味地朗讀,我們要進行一場朗讀比賽。
(四)資料再現,想象描述
出示你們找來的琥珀圖片,選擇一幅,想象它是怎么形成的?
(小組交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