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后記(精選17篇)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1
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感情豐富的強烈特征。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
一、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二、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本體喻體強烈反差,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介紹背景、高聲朗讀、特別是運用想象再現詩的意境,確實是學習詩歌的一種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詩歌學習當中,將繼續推廣運用這些方法,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2
設計意圖
學生都會有自己不喜歡閱讀的文章.作為一篇優秀詩作的《七律長征》可能會因為與學生所處的時代背景相差甚遠而不被學生所喜歡.如何引導學生喜歡它并能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獲得新的體驗與發現 教師必須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疏導學習情緒,找準體驗的切入點,結合學生生活閱歷設計體驗環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閱讀一旦有了體驗目標,學生就會因詩中的喜悲而變色,因詩中的山水而心動,會因詩中的寒熱而共鳴,如身臨其境,人文合一,百感交集,詩的藝術感染力才真正體現出來.而學生也不再是僅僅學會了一首詩,有了自己對詩的獨特理解和體會.
教學目標
(總)
1. 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3.充分感受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 一 )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讀通詩歌,理解詩意.
教學重點
讀通詩歌,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讀出節奏.
課前準備
教學流程
一. 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談話:毛澤東是我國第一代領導人核心,是我國著名的詩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一首詩《七律長征》.板書課題.
(2)"長征"從字面上講什么意思 關于長征大家了解多少,課前查閱了資料,說一說你對長征的了解.學生交流資料.
(3)師補充長征影視片段和紅軍走過的路線圖.
看了剛才的影視片斷和線路圖,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二. 夯實基礎,初讀文本
(1)(課件出示全詩)請大家自由朗讀詩文,你可以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指生讀詩,讀生詞,注意正音,特別是"逶迤,磅礴".
(2)滲透律詩特點,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劃分的節奏自由試著讀一讀 課件出示劃分節奏的全文.
指讀.
三. 自讀質疑,交流啟思
(1)師: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課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畫出來,我們過會交流交流.先小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教師相機指導.
四,完成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本1,2題.
設計意圖
"萬事貴乎始".課堂伊始,以回顧領袖與長征的內容,巧妙地喚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迅速地將學生帶入那段歷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還能起到承前啟后,建立知識聯系的作用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課堂是學生練習,糾錯,發展的主渠道.這里讓學生先由自學到生生交流,既給學生提供了自主鉆研文本的空間,又增強了學生間的交際能力,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 )課時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理解重點詩句含義,充分感受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走近紅軍長征,去細細體味.
齊讀《七律長征》.
二,品讀詩歌
(1)用"只等閑"一詞切入詩文.
板書"只等閑",師引:"等閑"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種解釋:(課件)那結合詩句應該選擇第幾種
師點撥:其實在許多古詩文當中,等閑都有平常的意思,拓展兩句詩,齊讀.
(2)詩中紅軍把什么(課件)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板書遠征難)
(3)具體從那幾句看出紅軍把遠征難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 帶著問題,默讀詩文,畫出相關詞語,寫寫你的體會.
學生畫詩句,師點撥.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學生交流讀書成果.
(4)重點理解
①"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詩句中處處都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紅軍將遠征難比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課件出示"五嶺,,,"指生讀
比較理解"逶迤"和"磅礴".
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結合你查閱資料,說一說,這是什么樣的嶺 什么樣的山
同學們,你們平時也喜歡登山,當你在等學校附近的青龍山時,你有什么感受 試想,紅軍在過這懸崖峭壁的時候都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師小結,增加背景介紹,指導朗讀.
適時追問:透過詩句,你看到了一支怎樣的紅軍 生說(樂觀)能帶著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指導朗讀.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
面對著山,紅軍不怕.面對著水,紅軍也是毫不畏懼.(課件出示上句).生讀"金沙,,,"談詩句意思
詩中這一暖一寒,你們又是怎么理解的
a. 先說這暖,生說.說說你對金沙江的了解.出示金沙江圖片,補充"巧渡金沙江"材料.
那理解了這場戰斗,我們來看這個暖字,大家如何理解的
(引導學生理解從"暖"能體會到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悅之情)指導朗讀.
b 理解"寒":那這個"寒",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 (課件)生談
簡介瀘定橋,出示圖片,此刻你站在上面,會有什么感受 生說
我們一起來看22位勇士,在槍林彈雨中飛奪瀘定橋的悲壯場面(播放視頻)
生談感受
師:此時,你對"寒"又有了怎樣的理解 生說
小結:此時透過這兩場戰斗,一暖一寒(課件)又讓你們看到了一支什么樣的紅軍隊伍 (板書大無畏)
指導朗讀
③學習最后兩句:
理解"更喜","盡開顏"( 聯系全詩).
此時,透過詞語,你看到一幅怎樣的情景
全班一起讀全詩,同時教師語言總結.
僅僅56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的樂觀無畏精神, 讓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一起背——(全班背全文)
三. 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音樂)同學們,回顧長征我們感慨萬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坐在這里決不僅僅說是學習七律長征,學習一首詩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長征給我們的力量和啟迪!
四. 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1.完成課堂作業本作業.
2.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和感受.
設計意圖
抓住重點詞語,層層深入,理解詩的內容,感受紅軍長征時樂觀向上,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一步體驗紅軍長征的困難,體會紅軍的長征精神.
有效的影視,故事拓展既有利于學生對詞語,對文本的體會,還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形成內容更加豐富的知識體系.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走向生活.
板書設計: 七律 長征
逶迤——細浪
磅礴——泥丸 只等閑 不畏艱難,勇敢樂觀
暖——寒
教學
反思
《七律·長征》正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紅軍長征這舉世聞名的壯舉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當我細細品讀這首詩時,眼前仿佛又看到那神駿的山,蒼涼的水,耳畔似乎又聽到那隆隆的炮火聲和"三軍過后盡開顏"的笑聲,歡呼聲.我深深地覺得長征精神是中華兒女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前進的腳步.
但對于現在小學生來說,長征不過是一個遙遠的故事,有的甚至前所未聞,怎樣讓學生們感同身受 讓學生都能夠熟練地背誦出課文,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對長征的這段歷史還是知之甚少.為了更好地理解長征精神,我在上課時關注學生體驗,幫助他們一步步深入感悟.
1.利用現代媒體,幫助學生體驗
開課時,我播放了一段電視劇《長征》的片頭給他們看,片中雄渾的歌聲,悲壯的畫面,立刻把大家帶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在理解"鐵索寒"那句時,我請他們觀看了一段電影《飛奪瀘定橋》的片段,那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那浴血攀鏈的紅軍勇士令孩子們揪心不已,有的孩子還流下了眼淚,發言談感受時都還在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還有那配合詩內容,隨著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樂展示的一張張圖片:寬闊的金沙江,終年積雪的岷山……這些都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
2,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體驗
在理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時,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登青龍山時的感受,學生紛紛舉手發言.
楊歡:我還沒爬到一半,就覺得腳很酸,我就不爬了,回家算了.
繆艾琪:我常常和小伙伴們一起去,走一段,坐在臺階上聊會天,再繼續往上走.
王碧伶:我有時會跟著媽媽一起去登青龍山,每次都走得口干舌燥的,還上氣不接下氣,我還常說累死了,下次再也不來了,可媽媽叫我做伴的時候,我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陪她.
還有很多同學都說登山很累,都不敢去登山.我話鋒一轉,問道:紅軍在翻越五嶺,烏蒙時,他們累了,怎么辦
學生很快說:不能老是休息,因為要被凍死的,而且還有可能被敵人追殺.
我又問道:"他們渴了,怎么辦 "
生回答:"喝山泉,或者吃雪,運氣好的話摘些野果充饑解渴."
繼續問:"晚上他們怎么辦 "
生答:"靠著大樹打個盹,不能睡熟,不然會被野獸攻擊,冬天可能會凍僵……"
……
再問學生對這兩句話的體會時,他們暢談紅軍翻越五嶺遠遠比我們平
時的登山要艱難得多,他們經歷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并從"騰細浪,走泥丸"中感悟紅軍不怕困難,勇敢樂觀的革命精神.
整堂課以學生的體驗感悟為主,以感帶讀,紅軍戰士勇往直前的樂觀主義精神就在這里滲透進學生的體驗中.最后在配樂誦讀時,學生讀得激情四射.當然,回味著這節課,欣慰之余也生幾許遺憾,我想如果以后有機會再上這課,我一定會修改一些環節,努力壓縮,讓精華凝縮,使這首詩的教學呈現出更加完美的姿態!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體會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頸聯中的“暖”“寒”的含義。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現在我們是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是誰?你對他有什么了解? 生自薦回答。
師小結、補充,簡介*。
2、板書課題,簡介寫作背景。
二、檢查預習:
1、了解“七律”
根據學生預習情況,出示課件,適當講解。
2、指名說說對長征的了解,出示長征地圖。
3、出示本課要求認讀的四個生字,指名讀,齊讀。
4、指名讀課文,集體評價。
5、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內容?想一想,說一說;指名說。
三、精讀課文:
1、詩中具體寫了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那些困難?
請認真讀書,邊讀邊標畫。
同位交流。
集體交流,師點撥。
四、指導書寫:
1、學生書寫自己最喜歡的詩句。
2、展示、評價。
五、總結評價:
1、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2、教師評價學習效果,強調重點。
六、布置作業;
必選:背誦《七律·長征》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4
煙臺 孫健課前放長征組歌音樂。
一、師生問好 導入新課交流資料
1、師:剛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誰?指名交流 生:《長征》。生:毛澤東。
2、師:你對毛澤東有什么了解?學生交流
3、出示毛澤東圖片,教師簡介毛澤東: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七律·長征》。板書課題
4、讀課題。
5、師:讀課題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長征?出示詩歌教師講解七律特點。學生交流對長征得了解。生:有兩萬五千里……
6、師:拿出教師準備的資料袋,讀讀資料看看你又讀懂了什么?自由讀后交流。
7、讀課題師:帶著你讀資料后的感受再讀課題。生讀課題。師:自豪地讀課題。生讀。
二、檢查預習 合作交流
1、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預習課文,現在檢查一下詞語。出示詞語:磅礴 逶迤…… 生讀詞語
2、師: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中你還認識嗎?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意。學生自讀指名讀 3、出示畫出節奏的詩歌。師:按老師畫出的節奏讀。學生自讀指讀齊讀
三、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
1、師:同學們讀詩后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生:等閑是什么意思?生:盡開顏生:逶迤生:磅礴 …… 師:誰來幫幫他?生:……
2、師:誰來談談對詩句的理解?生:……
3、師:這是一座座什么樣的山?出示烏蒙山與五嶺山脈的圖片。生:高大…… 師:假如讓你去爬過,你有什么想說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難?太難了。生:可能一輩子也爬不出來,會迷路。 …… 師:可是在紅軍看來?生:走泥丸,騰細浪。師:你體會到了什么?生: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生……
4、師:詩中還有那些困難?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師: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你有什么問題?生:怎么一個是“暖”,一個是“寒”?出示金沙江圖片。師:看到這種情景你有何感想?生:…… 師:難怪敵人說連一只鳥都飛不過來,紅軍過金沙江比登天還難。師:可是紅軍巧妙的把敵人的主力部隊引開,不費一槍一彈過了金沙江。師:紅軍輕松過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樣?生:愉快,高興…… 師:帶著感情讀這一句。生讀再讀師:“暖”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樣?再讀。生讀師:為什么鐵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鐵索橋圖。師:走在這樣的橋上,你有何感受?生:…… 觀看飛奪瀘定橋視頻師:你看到了什么?生:紅軍在鐵索橋上爬著向前沖。師:有很多戰士怎么樣?生:被敵人的子彈打中,犧牲了。師:試著讀一讀“大渡橋橫鐵索寒”。生讀師:是戰士們用生命換來了勝利,這個“寒”字表達了什么樣的心情?帶著這種感情再讀,齊讀。
5、師:戰士們挺過來了,讀最后兩句。生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師:說一說你對岷山的了解。生:這是一座大雪山。生:這里終年積雪。生:…… 屏幕出示岷山圖片 簡介岷山師:連鳥都不愿飛過這座大雪山。師:請你談一談感受。生:很難翻過這座大雪山。師:為何“更喜”?喜從何來?生:就要勝利…… 師:三軍指的是哪三軍?生: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師:什么是盡開顏?生:就是全都笑逐顏開…… 師:帶著勝利的喜悅再來讀。生讀師:一半讀了,再讀。生讀師:一大半了,再讀。生讀。師:個個都笑逐顏開了。
四、梳理拓展 積累運用出示地圖看紅軍走過的路線與省份。師:紅軍的什么精神給你留下了印象?結合生回答板書:樂觀向上 不怕困難再出示律詩師:這首詩寫出了紅軍長征的過程與經歷也寫出了紅軍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讓我們來放聲朗讀。自由讀配樂朗讀教師配樂范讀背誦古詩再次欣賞長征組歌師:會唱的同學隨著唱作業:
1、 搜集毛澤東的《昆侖》、《六盤山》自己讀。
2、 搜集長征中的故事。板書: 七律·長征 樂觀向上 紅軍 不怕困難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5
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感情豐富的強烈特征。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
一、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二、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本體喻體強烈反差,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介紹背景、高聲朗讀、特別是運用想象再現詩的意境,確實是學習詩歌的一種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詩歌學習當中,將繼續推廣運用這些方法,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它是毛澤東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邁情懷。
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我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接著我引導學生朗讀、背誦、默寫課文,讓學生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時,我讓學生深入學習詩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讓學生說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通過討論,學生均明白了這個詩句突出了五嶺、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說明紅軍藐視困難,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學完課文,我讓學生高聲朗讀詩句,再現紅軍長征中的一些重要戰役。如: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爬雪山等。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長征的一些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詩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期待·感動·回味——《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期待
我校2008年全員性一輪聽課評課活動已接近尾聲,我被安排在12月10日上午第一節課上公開課。在最后一個單元的課文里,我選擇了《七律·長征》這一課,因為我覺得毛主席寫的這首詩實在是太有氣勢了,我很喜歡。但全詩僅有五十六個字,這么短短的一首詩,怎么才能教好來?我有些許擔憂。為此,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設計出了近五千字的詳細教案,還精心制作了課件,期待著這次教學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感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昨天上課時,我看到了令我激動不已的一幕幕:課堂上,全班學生都深深地沉浸在文本里,他們發言是那么富有激情,他們朗讀是那么充滿感情,他們的神情是那么專注,情到深處,我還看到了許多雙噙著淚光的眼睛,聽到了他們哽咽的聲音……
雖然我上課節奏很緊湊,很想一節課上完全詩,但因為我準備的內容太多,其實是需要兩課時才能上完的,所以,隨著下課鈴響,只能無奈地結束在“鐵索寒”那句。當我請孩子們起立離開多媒體教室時,我看到了我怎么也沒有想到的一幕,他們竟然久久地坐在位子上,不肯離去……他們很投入,還沒有回過神來呢。他們圍到了我身邊,激動地談著自己的感受,最后竟不約而同地懇求我再帶他們來多媒體教室上完這首詩。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在第四節課時,我又把他們帶到了多媒體教室上完了這首詩。看到他們全體起立背誦全詩時激情滿懷、壯志凌云的樣子;聽到有的孩子稚氣地說:長大了我也去參軍……我知道長征精神已經深深震撼著他們幼小的心靈,《長征》這一課已經深深烙印在他們心里,我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回味
看著教案,回想這節課,我覺得能取得如此教學效果的原因主要是:
1.資源整合 創設情境
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
開課時,我播放了一段電視劇《長征》的片頭給他們看,片中雄渾的歌聲,悲壯的畫面,立刻把大家帶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在理解“鐵索寒”那句時,我請他們觀看了一段電影《飛奪瀘定橋》的片段,那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那浴血攀鏈的紅軍勇士令孩子們揪心不已,有的孩子還流下了眼淚,發言談感受時都還在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還有那配合詩內容,隨著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樂展示的一張張圖片:金沙江、終年積雪的岷山……學生仿佛身臨其境。
2.以讀代講 讀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讀指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將讀的訓練貫穿于始終,使學生由讀生情。
開課不久,我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全詩,用激情感染學生,博得了他們熱烈的掌聲;指導他們讀詩時,我引導他們發現七律的押韻規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帶他們讀;學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時,我進行了引讀、分男女讀、齊讀等,快結束本課的學習時,還請他們在音樂聲中一起起立背誦……朗朗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學生在讀中感受詩人的情懷,領悟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感情不斷升華。
3.利用資料 巧解難點
我通過 “資料袋”,巧妙地將學生陌生的時代背景、七律的特點、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長征的結局等情況穿插在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詩的理解減緩坡度,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年代,走進二萬五千里長征漫漫征程……
回味著這節課,欣慰之余也生幾許遺憾,我想如果以后有機會再上這課,我一定會修改一些環節,努力壓縮,讓精華凝縮在四十分鐘里,僅用一課時,使這首詩的教學一氣呵成,呈現出更加完美的姿態!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部分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預習要求
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
教學程序
一、導讀入手,激趣導課。
1、出示毛澤東照片,簡介本組導讀——走近毛澤東。
2、出示收集的國內外評價毛澤東的片段: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毛澤東的深遠影響波及整個世界,是當今世界上集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于一身的偉大領袖。
•毛主席的地位和貢獻,在未來的時間里,我們會發現,還比我們知道的遠遠要高。
選定“文學家”這一角度,導入本課。
二、品詩品句,體會感情。
1、出示長征圖,指讀課文的資料袋。
2、指讀課文,糾正錯音。
3、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么?(各小組交流)
課文大意如下: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暗示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檢查并適時用簡筆畫體會“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等句。板書:頑強、大無畏、樂觀等詞
4、突出難點:高聳入云的山崖應該比較冷,作者為什么說“云崖暖”呢?1935年5月,不算冷,為什么卻說“鐵索寒”呢?
出示相關圖片,體會巧渡金沙江的喜悅和飛奪瀘定橋的驚心動魄。從而進一步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把偉大的長征精神發揚光大到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三、感情朗讀,整體升華。
1、通過對詩中重點語句的理解,我們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你能把這些感情讀出來嗎?
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老師范讀)
2、學生練讀,指名配樂朗讀,比一比誰得更好。
3、出示毛澤東在鮮花翠柏中的照片,深情的嘗試背誦課文。
四、播放電視劇《長征》片段,欣賞歌曲《長征》。
板書提綱:頑強勇敢
17、長征精神大無畏
樂觀向上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課前預習]: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走近長征.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七律詩——《七律·長征》.
師:長征是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光輝歷史,齊讀課題——
師:長征是國人引以為豪的一段歷史.齊讀課題——
師:七律長征的作者是一代偉人毛澤東.讓我們一起懷著崇敬的心情呼喚他的名字——
師:你對長征又了解多少呢 誰來說說 (指名說)
師小結: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赤水,越過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1935年10月,紅軍主力終于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帶著你的理解,我們一起走進《長征》.
二,初讀詩歌,感知大意,質疑問難
(一)正確,流利的朗讀詩歌
師:請同學們翻書80頁,朗讀詩歌,把詩讀通順,生字讀準確.
(生自由朗讀詩歌)
師:看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樣了 其他的同學仔細聽,從正確和流利兩方面進行評價.(課件出示詩歌《長征》)
請注意加線的字的讀音,誰來試試.(生讀詩歌,評價)
師:老師也想讀讀,請同學們評評.(師范讀)
小結:謝謝同學們的夸獎.其實這首詩并不難.這是一首七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2,4,6,8行一般押韻,大家看看這首詩,哪些字是韻腳 聽一聽范讀,自己再讀一讀.(課件放錄音)
全班齊讀.(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著節拍讀)
(二)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師:古人云: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課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學生邊讀邊思考.質疑.
師:同學們都是愛思考的孩子.我們既要敢于質疑,更要善于解疑.有信心解決這些問題嗎
三,再讀詩歌,讀悟結合,理解詩意, 指導背誦
(一)出示學習提示:
(1)悟 看注釋,結合資料及預習情況,說說這首詩寫了什么 (用詩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理解詩句的意思.
(2)說 與小組同學交流學習成果.(師提示學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一碰到問題就查資料或問別人,自己應該先想一想,一猜,可能是這個意思,可能是那個意思,然后再通過查資料或問別人來驗證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確,這叫--猜讀法)
(3)讀 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試著用朗讀表現出來.
(二)合作交流學習
1 同桌合作學習
2 交流理解,讀中悟,悟中讀
(1)這首詩寫了什么,能不能用詩中的一句話來回答.(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詩歌描寫紅軍長征歷經的千難萬險,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2)請大家大膽展示自己,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學懂了一字說一字,學懂了一詞說一詞,學懂了一句說一句,各抒已見.
生:(匯報學習體會)
3,交流,預設以下幾個環節: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說說自己的理解.抓住詩句中的詞語"萬水千山遠征難"."不怕"和"只等閑"理解.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有語氣朗讀,并試著背一背.
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什么 (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向上的精神.)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嶺山脈和烏蒙山的圖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紅軍的眼中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卻像什么
"騰"能否換成"流"呢 "走"能否換成"跋"呢
指導,練習朗讀.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質疑:為什么說"金沙水暖,大渡橋寒"呢 )
(課件出示金沙江的圖片,板書:金沙江)
a出示金沙江圖:這就是險峻的金沙江,當時敵人瘋狂地說,一只鳥飛過去都是妄想,你們知道紅軍是怎樣渡金沙江嗎 (師介紹故事:金沙江兩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驚濤駭浪,敵人戒備森嚴.我們的紅軍足智多謀,一面假裝攻打昆明,迷惑敵軍,吸引他們的主力部隊,;而另一面我軍主力隊悄悄到皎車渡襲擊,繳獲渡船,活捉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敵軍陣地,等敵人發覺趕來時,我軍已安然離開,敵人只能望江興嘆,我軍個個歡欣鼓舞)
b,知道這個背景資料,你會怎么讀 (生讀)
c,我覺得你讀得很輕快,你為什么這樣讀
e,起來讀一讀,看看聰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興
我們勝利了(讀)——
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
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面對險要重重的金沙江,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
師:現在,你知道"暖"字表達的感情嗎 (生各抒己見)
(課件出示:鐵索橋)
師:為什么用"寒"字來描寫鐵索橋呢 由"寒"字你聯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鐵索寒光閃閃,陰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生3:我想到了當時戰斗非常激烈,紅軍冒著敵人槍林彈雨前進,視死如歸.
生4:我聯想到紅軍戰士攀著十三根鐵鏈,面對敵人的狂轟亂炸艱難前進,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師:你認為該怎樣讀這句詩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師: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惡戰,二者互相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的喜悅,又表現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比.一"拍"一"橫"也是以動寫靜的手法.(男,女生分讀"暖寒"的詩句,齊讀)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 為什么"盡開顏"
播放紅軍過雪山的電影資料,感受那種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練習朗讀.
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么
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僅僅五十六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豪邁樂觀的精神,這樣的好詩,你們愿意記下來嗎 可以邊讀邊想像,可以看板書,自由背背吧!
(生自由背詩,指名背,配樂朗讀.)
四,總結
師:耳濡目染了紅軍的英雄風采,我們感慨萬千,長征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多少文人學者為它贊嘆,多少音樂家為它高歌,現在讓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毛澤東寫的詞《清平樂·六盤山》,進一步體會詩人對長征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播放《長征》歌曲)
師:氣勢雄渾的歌曲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紅軍英勇無畏的氣概,讓我們滿懷激情齊背《長征》來表達自己對英雄的緬懷及敬佩.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8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后,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課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重要詞語意思、理解詩句包含的內容。
2、情感目標: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標:通過多媒體課件,深情悟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關于長征的照片、電影片段制作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簡介長征知識
1、播放錄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簡介律詩及相關長征知識,讓學生匯報交流收集的長征知識
【設計意圖】學生對長征知識較陌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拉近與歷史的距離。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意在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調先有情”,既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熱情,又為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作鋪墊。
二、講讀結合,引導學生感知詩意
1、播放范讀錄音,掌握好韻律
2、匯報生字詞自學情況,評比自學標兵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應該具備自學字詞的能力,匯報的過程顯現學生動手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組織語言處理信息能力,匯報的過程也是自學方法交流的過程。
2、配樂讓學生仿讀,讀正確讀流利
3、默讀體會詩的結構特點
【設計意圖】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教現成的知識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讓學生自己選讀,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詩文中總分結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抓住“萬水千山”總述句,讓學生分頭研讀,分組討論。體會如何“難”,但紅軍戰士又怎么“等閑”
①選取哪些山?怎么難,但紅軍眼里怎樣?
②選取哪些水?怎么難,但紅軍面前又如何?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文本,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感悟,深入研讀思考,自由地討論交流,把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釋放出來,實現師生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
三、反復誦讀,體會英勇無畏
1、出示插圖,結合詩文進一步理解詩義。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節暢談體會。
3、引導學生讀書深情,誦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悅心情和你一樣嗎?
四、適當拓展,推薦愛國讀物
1、長征故事你已經讀過的有哪些?
2、推薦如《豐碑》《草地夜行》等讀物。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
五、聯系實際,激勵攻堅克難
1、生活中也會通過這樣的“山”“水”,結合生活說一說。
2、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長征精神呢?如何學會排除萬難?
【設計意圖】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邁向生活,教材只是個例子,讓學生樹立大語文學習觀,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能力情感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9
這首詩我一共用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給學生講長征的背景、路線以及途中經過的一些戰爭,著重講的是《飛奪瀘定橋》,這對第二課時理解“大渡橋橫鐵鎖寒”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在講這個背景的時候心中不免要感嘆一番了,因為當我問到“你們對長征了解多少”的時候,學生一個個目瞪口呆的看著我,接著就有人問我 “老師,長征是什么東西?”這個問題一出來,我還真有點反應不過來,五年級的學生居然沒聽說過長征,當時,我只能無語,然后跟他們說聽老師講吧(本來在備課的時候,我的計劃是花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好改變計劃,講著講著就講了一節課)。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老師給你們講了長征的一些情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首跟長征有關的詩《七律長征》。請同學們翻開課本自己仔細讀詩,多讀幾遍,遇到難讀的生字多讀幾遍。
二、走進長征,領悟大意
生讀詩
師:讀完詩后,你們覺得哪里比較難懂?(有些比較難讀、難寫的生字第一節課已經講完了)
生1:“騰細浪”是什么意思?
生2:逶迤是什么意思?
生3:磅礴是什么意思?
生4: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師:同門提的問題很多,現在老師告訴你們老師認為比較難的字的意思。“遠征”就是長征,“逶迤”是彎彎曲曲連綿不斷,“三軍”就是全軍。老師認為比較難的你們都會了,那你們提的問題都是比較簡單的,再仔細讀詩,看看你們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有不懂得可以請教同桌,如果同桌也不會,那等一下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生很認真、仔細的讀詩。
師:讀完詩,你們有沒有對詩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學生沒明白我的意思,都不做聲,我只好換個方式問。)那你們剛剛不理解的現在有沒有一點理解了?(有學生說有,有學生說沒有)那我們等一下一起來解決。現在老師要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這首詩是圍繞詩中哪一個成語來寫的?
生1:遠征。
生2:烏蒙磅礴。
生3:萬水千山。
師:到底是哪一個呢?(我說同意生1的請舉手,有七八個人;同意生2 的請舉手,有十來個人;同意生3的請舉手,將近20個人舉手了)。
師:看來我們班同學大部分還是很會讀書的,都找到點子上去了。不錯,這首詩就是圍繞“萬水千山”來寫的,這個成語還可以怎么說?
生:千山萬水。
三、深入長征,體驗情感
師:“萬水千山”就是一萬條睡一千座山的意思嗎?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
生1:是說明長征所經過的路很多。
生2:是說明山水很多。
生3:是說長征很艱難。
生4:這就說明了解放軍很堅強,很勇敢的。
師:是的,你們都已經知道了“萬水千山”的真正意思就是要說長征的艱難。詩中有哪些詩句是寫萬水千山的呢?請同學們回到課本,仔細讀詩,看看哪些是寫“千山”的,哪些是寫“萬水”的?
生:“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騰細浪。”是千山,“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是寫萬水的。
師:是的,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萬水千山”在紅軍的眼里是什么樣的?那我們就先來領略“千山”吧。大家把寫“千山”的詩句讀一遍。
生讀完
師:請同學們看注釋,“五嶺”是指哪些山?
生:越城嶺、都旁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師:“五嶺”的是什么樣子的?
生:五嶺逶迤。
師:這五嶺逶迤在一起,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生:磅礴、彎彎曲曲連綿不斷、很艱難。
師:是的,那你們就要帶著這種磅礴的其實把詩句讀一遍。
生讀的不好,于是我說:現在誰來把這“五嶺逶迤”畫在黑板上。(學生畫完后,師:你們覺得這“五嶺”畫的怎么樣,我們請葉祺陽把這句詩讀一遍,讀完后學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師:那你們也來感受一下,按照也祺陽的感覺讀一遍。)
師:葉祺陽的高度還不夠,所以不能畫的那么高,那現在老師來畫,你們讀老師畫。(生讀師畫,我把山畫的高而陡,學生在感嘆說“老師,這五嶺怎么那么高,那么陡的,那怎么可以走過去啊”。)
師:是的,山那么高那么陡,紅軍怎么走過去的呢?(學生在嘰嘰喳喳的,說什么的都有)。
其實,這逶迤的五嶺,在紅軍看來不算什么,不信的話你看這句詩的后半部分——騰細浪。(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比較細的線。)你們看,現在你們要怎么來讀這句話。
生:高大、陡峭的五嶺成細浪了,應該讀的很用勇氣、將強。
師:對,但我覺得還有不畏困難、豪邁的精神,我們帶著這些感情,把詩句再讀一遍。
生讀完后,師:我們領略完了五嶺的逶迤,現在我們看看“烏蒙”是什么樣的。
這里如果先突出“五嶺逶迤”來讀?然后換突出 “騰”來讀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生:磅礴的。
師:面對這磅礴的烏蒙山,作者是用什么來形容烏蒙上的。
生:走泥丸。老師,走泥丸是什么意思啊。
師:走泥丸就是小泥球在腳下滾下去。
生:那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跟前面的一句一樣了,在紅軍眼里磅礴的烏蒙就跟腳下滾動的小球。
師:是呀,那讀這句詩的時候也要怎么讀呢?
生:跟前面一樣,要讀的有氣勢,很有信心。
師:好的,按照你們理解的意思讀吧。(生讀完)這千山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用詩中的一個字來說是哪個?
生:難。
師:概括到家了,對,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都是說明了長征的難。盡管是那么難,可是紅軍們還是很勇敢的去面對了。再來把這句詩讀一遍。知道了“千山”的難,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萬水”是什么樣的?讀詩,找出“萬水”有哪些。
生:金沙水,大渡河。
因為第一節課給學生講了長征的相關背景,尤其是經過的一些路線的地勢,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所以講到“萬水”的時候,學生理解的很快,但是這里有一個“暖” 字不知道改怎么跟學生講,只是草草的跟學生說:“金沙江的水勢太洶涌澎湃了,江水拍打著高聳入云的山崖,滲透著濃濃的暖意。”其實,這樣講學生一點都不會明白,上完課,這個問題仍然困惑著我。
四、對比朗讀,領悟詩情
師:這首詩是作者在長征勝利結束的時候寫的,想想長征順利結束,他們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師:是的,那就帶著這種興奮、激動朗誦這首詩。
生讀完,師給學生示范,然后讓學生再自己體會。
師:除了激動、興奮,作者還有什么樣的心情?(沒反應)長征結束了,可是在長征的路上,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多少人為了傷殘?這些都——
生:不計其數。
師:今日的勝利是不計其數的人用生命換來的,而今勝利了,自然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人,心里就——
生:難過
師:那就帶著這種難過的心情把詩朗誦一遍。
生讀完,我覺得你們沒有把感情都投入進去,如果更投入一點,你們一定會讀的更好的。
生這一次果然比上一次讀的更好了。然后,我又讓幾個學生起來讀,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種難過的心情。
師:這一喜一悲的對比,你們感覺到了什么?
生1:紅軍長征很不容易。
生2:紅軍長征經過的路途很遠很遠。
生3:長征十分的困難。
師:是的,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過草地,爬雪山,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紅軍們都沒有倒下,可見他們是多么的堅強、勇敢,在困難面前不畏縮,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正是要我們學習的地方。最后,我們帶著這些堅強、勇敢、不畏困難的心情把詩朗誦一遍。
我不知道這個環節有沒有必要,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整首詩的感情基調。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課前預習]: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題,了解寫作背景
1、(板書:長征),同學們,你們知道長征嗎?
2、(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赤水,越過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3、(板書:七律)齊讀課題。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七律是體裁。
簡介:“七律”是近代詩的一種,每句七個字,每首八句。每兩個句子為一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二、初讀,感受長征艱難
1、自讀全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交流釋疑。
2、指讀全詩,想想詩中哪一句話概括了全詩的內容。(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相機出現“遠征難”、)
4、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詩中作者用一個詞來概括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數不勝數的艱難險阻,(相機出示“萬水千山”)
5、對此,紅軍的態度是怎樣的?(相機顯紅“不怕”“只等閑”)
6、用自己的話說說首聯的意思,指導朗讀。
三、品讀,體會“不怕”氣概
1、首聯兩句總領全文。
2、紅軍在長征中走過了“千山萬水”,遇到了“千難萬險”,在這首詩中,作者具體選取了紅軍遇到的哪些困難?(翻越五嶺、烏蒙山、渡金沙江、奪瀘定橋、過岷山)
3、在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千難萬險中,作者選取了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千難萬險”。請同學們自讀二、三、四聯,從哪些詞語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4、交流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請學生板畫。五嶺的逶迤 烏蒙的磅礴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里。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連綿起伏,綿延不絕,重巒疊嶂)
3.烏蒙的磅礴——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700多層樓房那么高。 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崇山峻嶺)
4.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崇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5.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綿延不絕的五嶺山是就像——翻騰的細小波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就像——在腳下滾過的小泥丸,你從中看出什么?
6.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讀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出紅軍的“不怕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出示金沙江圖:這就是險峻的金沙江,當時敵人瘋狂地說,一只鳥飛過去都是妄想,你們知道紅軍是怎樣渡金沙江嗎?(師介紹故事:金沙江兩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驚濤駭浪,敵人戒備森嚴。我們的紅軍足智多謀,一面假裝攻打昆明,迷惑敵軍,吸引他們的主力部隊,;而另一面我軍主力隊悄悄到皎車渡襲擊,繳獲渡船,活捉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敵軍陣地,等敵人發覺趕來時,我軍已安然離開,敵人只能望江興嘆,我軍個個歡欣鼓舞)
3.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著岸邊的山石,那高聳入云的懸崖,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云崖暖:心里暖(讀)
5.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6.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瀘定橋離水面有幾十米高,是由十三根鐵鏈組成。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一樣。狡猾的敵人為了阻攔紅軍,抽掉了本來作為橋面的木板,瀘定橋上只剩下鐵索,向橋下看,真叫人膽戰心驚。 紅四團發起總攻了,戰士們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不少英勇的戰士被敵人密集的槍彈射中,摔進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里,卷進了像瀑布一樣直瀉而下的紅褐色水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負責巧奪瀘定橋的勇士們冒著對岸守敵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惜流血犧牲,可歌可泣!)
誰能有條理地說說: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7.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所以作者用了一個“寒”字,暗示紅軍巧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8.指導讀。
9.“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10.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紅軍的歡快心情),大渡河橫鐵索寒(低沉——表達對犧牲戰士的沉痛緬懷之情。加重語氣)
11.師: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士還是平常地對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這正是--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2.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么?
3.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最后兩行應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于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6、指導背誦
四、總結
1、耳濡目染了紅軍的英雄風采,我們感慨萬千,長征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多少文人學者為它贊嘆,多少音樂家為它高歌,現在讓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毛澤東寫的詞《清平樂•六盤山》,進一步體會詩人對長征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播放《長征》歌曲)
2、氣勢雄渾的歌曲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紅軍英勇無畏的氣概,讓我們滿懷激情齊背《長征》來表達自己對英雄的緬懷及敬佩。
五、作業布置:
1、朗讀并背誦詩歌。
2、閱讀毛澤東詩詞,選擇你喜歡的兩首摘錄在摘抄本上。
3、讀讀長征故事:《飛奪瀘定橋》《豐碑》《草地夜行》《馬背上的小紅軍》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1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律 長征〉〉,共1課時。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等方面對本課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地位
〈〈七律 長征〉〉是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它是毛澤東在1935年10月寫的紅軍戰勝長征艱險而滿懷戰斗豪情的詩篇。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理清本詩結構
b、揣摩關鍵字詞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學會藝術的概括和夸張手法的運用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領會紅軍長征在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慨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以及領會藝術的概括和夸張的手法來謳歌紅軍戰士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難點是藝術的概括寫法。
二、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再老師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采用錄音磁帶、電影等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史詩,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讀課文,詩文不長,但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掌握的東西較多,因此,教學上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通過誦讀,理解課文內容及層次劃分。第二課時,通過學習藝術的概括和夸張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五、教學過程
本課按“引入新課——師生互動學習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
1、引入新課:放有關長征的歌曲引入。
2、師生互動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節奏、重音),使學生感知課文。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3)同學合作,正音釋義。
正音——律(lu) 磅礴 (pang bo) 崖(ya) 岷(min)
釋義——等閑:平常,騰細浪:像小波浪一樣翻騰,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開顏:歡悅
(4)師生互動
a、理解全詩內容及層次劃分理解本詩內容,采用讀讀議議的方法,學生提問,師生共同完成。
b、分析本詩結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
3、反饋練習
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解答課后探究練習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歸納總結
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朗讀七律詩的要求:注意音節停頓、重音及韻腳,還要領會作者寫此詩的目的及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
5、布置作業
(1)將整首詩改寫成散文
(2)給本詩作畫。
附:板書設計:
七律 長征 毛澤東
首聯:全詩總綱,提出中心
頷聯:承“千山”以五嶺烏蒙為代表
頸聯:承“萬水”以金沙、大渡河為代表
尾聯:總結全詩,突出越過岷山后的喜悅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全詩內容,體會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關鍵句指導學生認真朗讀,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2、結合全詩內容,體會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鋪墊情感
同學們,當代著名詩人雷雁抒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孩子,這個詞語對于你們,是不是已經陌生?因為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那時,你們的爸爸也許還沒有出生。這個詞是用血和火寫成的。鐵流滾滾,蜿蜒過中國版圖上十二個省;從井岡山到陜北,閃閃紅星照耀著艱苦的歷程。這個詞就是長征。(板書:七律長征)今天就讓我們循著偉人的足跡,走進歷史,走進長征。
二、初讀詩歌,感知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不多字、不少字、不誤字,字字響亮。
2、指名讀,相機正音。(逶迤、磅礴、岷山)
3、齊讀,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三、理解詩意,積蓄情感
過渡:相信大家理解了詩的意思后,感受會更具體、更深刻。
1、輕聲讀,在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下面做記號。
2、與同桌交流,把你的理解講給他聽,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討論討論。
3、全班交流。
遠征:長途行軍
等閑:找近義詞平常、普通(疊詞: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五嶺:地處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的五座山嶺。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烏蒙: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的烏蒙山。
磅礴:氣勢雄偉、高大險峻。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這是兩句比喻句,如果讓你在這兩個句子中分別加上比喻詞像,你會怎樣加?
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
連綿起伏的五座山嶺像翻騰的細小浪花,高大險峻的烏蒙山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打著兩岸高聳入云的山崖,給人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橫跨兩岸的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思。
讀著這兩行詩,你有什么感覺?(對仗工整、韻律感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千里: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一望無際、一望無垠、無邊無際,目之所及都是皚皚白雪。)
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一望無垠,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喜笑顏開。
4、現在明白這首詩的意思了嗎?說給你的同桌聽。
5、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首詩歌,想想:現在讀這首詩,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6、齊讀,要讀出你的理解,讀出感情。
四、質疑問難,深化情感
讀得真好!再看看這首詩的內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1、默讀課文,關注詩句中的字。
2、暖、寒?僅僅從這兩個字中知道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嗎?這樣理解對不對?為什么?聯系《拓》中《巧渡金沙江》和《同》中的《飛奪瀘定橋》想想。
3、小組合作,匯報結果。
巧渡金沙江,我們是智取,紅軍靠七條小船,經過七天七夜,全部安全渡過了金沙江,傷亡很小。夜晚,兩岸燃起的熊熊火光,照亮了江面,照紅了紅軍戰士的臉龐,照暖了領袖毛主席的心,照亮了中國革命勝利的路。
(板書:金沙江的水流)
強渡大渡河,我們是在九死一生的危急關頭背水一戰,傷亡慘重。每每想起槍林彈雨中的十幾根鐵索,我們心生寒意;每每想起死難的烈士,我們萬分悲痛。但是,我們挺過來了。
(板書:瀘定橋的鐵索)
更讓人欣喜的是,我們翻過了一望無垠,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岷山,勝利完成了讓世界人民震驚、令世界人民敬佩的長征!
(板書:白雪覆蓋的夾金山)
4、齊讀(板書:紅軍、細浪、泥丸、暖、寒、喜、只等閑)
五、感情背誦,升華情感
1、借助板書,配樂背誦
2、小練筆:吟誦著偉人毛澤東的這首《七律 長征》,你現在又有什么感受呢?請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3、交流、修改
板書設計:
20 七律 長征
騰越五嶺圖
疾跨烏蒙圖
紅軍 巧渡金沙江 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精神
飛奪瀘定橋
喜踏岷山雪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1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并會寫“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確讀寫“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詞語。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啟發學生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難點:
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圖片、課件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并會寫“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確讀寫“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詞語。
2、了解長征這段歷史以及本課的寫作背景。
3、指導學生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課前我們在家里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這節課我們先來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長征的相關知識,也可以講述你收集到的長征時期的故事。
(教師補充介紹長征資料,還可以讓學生借助p58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對長征有進一步的了解:紅軍長征的大致路線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夾金山→穿過草地→陜甘會師)
二、紅軍連續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到達了陜北根據地,這時,毛澤東主席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七律長征》。(教師板書課題)
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請同學們先來自己讀讀這首詩,要讀準生字的讀音,注意詩歌的朗讀特點。
(一)學習本課重點生字
1、給下列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二)我們已經學過不少詩歌,誰來說說這首詩有什么特點?應該怎么讀呢?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本首詩的特點:“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偶句要押韻,三四五六句要對偶,必須一韻到底。
(三)我們了解了這首詩的特點,現在再來讀讀,爭取讀得準確通順。
三、這首詩寫于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時刻,它表達了什么內容?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我們再來讀讀全詩,想一想這首詩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難理解的詩句,可以在旁邊畫個“?”。
(一)想好的同學,可以在小組里和學習伙伴交流。
(二)哪個小組愿意把自己組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全詩大意: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
(三)了解了全詩的大意,我們現在能不能把這首詩讀得更好呢?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四、布置作業:
1、書寫本課的生字和字詞。
2、繼續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深入理解詩句,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難點:
體會二、三句詩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上節課,我們初讀了《七律長征》這首詩,并了解了全詩的大意,今天我們繼續深入學習,了解這首詩中蘊含的情懷。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二、全詩雖然僅有56個字,卻向我們展示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我們能不能再讀讀詩句,并結合自己了解的課外知識,說說詩中描寫了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艱險經歷?
(五嶺山險峻、烏蒙山高聳、天險金沙江、大渡河險惡、千里大雪山。)
三、面對長征路上的這些艱難險阻,紅軍戰士們又是怎樣對待的呢?
(一)我們再來讀讀詩句,抓住重點詞句感受紅軍戰士的精神。
重點理解:
1、高大險峻的五嶺山和烏蒙山在紅軍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細浪”、“泥丸”,這一大一小的對比,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概。明是寫山,暗寫紅軍,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2、紅軍巧渡金沙江和勇闖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戰斗,展示了紅軍的足智多謀和英雄氣慨。“寒”字用來烘托滬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反襯紅軍戰勝艱險的英雄形象。“暖”字表達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這一寒一暖的對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這一壯舉,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勇往直前。“更喜”兩字,不僅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還體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體會得多好啊!能把我們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練習感情朗讀)
(三)在長征途中,紅軍戰士遇到的艱難險阻不計其數,你還能說出哪些事例嗎?
(課件補充紅軍長征的影片資料:寒冷和饑餓、渡過草地無人區等)
(四)是啊,無論紅軍戰士遇到怎樣的艱難,他們都不會退縮,從哪句詩句中能讓我們感受到紅軍的大無畏氣概?讓我們大聲讀出來;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四:“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紅軍“不怕”“只等閑”,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七律長征》這首詩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會背的同學可以背誦。
五:總結: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不僅在軍事戰斗史上創造了奇跡,而且也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象征。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閱讀或觀看有關紅軍長征的故事書和電影電視片。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意思,背誦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 弄懂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
英雄豪邁的氣概。
2. 體味語言鏗鏘有力,朗朗上口,音樂性的特點,以及對仗的嚴
謹。
教學準備:
1. 了解長征的背景
2. 搜集*的詩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需重新設計個有特色的導入語
二、1、作者*需稍稍介紹(可請學生先說)
2、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
為了走上抗日第一線,挽救中華民族。解放全國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紅軍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ú)都等地出發,向陜北進行戰略轉移,就這樣開始了震驚全世界的空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三、 解題并介紹七律的特征,學生齊讀感受律詩的節奏和韻律。
四、 解讀詩歌
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開頭兩句表現了紅軍戰士對敵人和對困難怎樣的態度?
明確:在戰略上對敵人的蔑視、對困難的藐視,變現了一種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
詩句中首先肯定“遠征”是困難的。但紅軍的回答是“不怕”。這是多么有力的回答!接著詩人把遇到的千萬件困難,只用“萬水千山”四個字加以概括,對“萬水千山”所概括的困難的態度是“只等閑”。也就是“沒什么”的意思。“不怕”和“只等閑”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塑造紅軍戰士那種蔑視敵人藐視困難頂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的。這兩句,實際上就開門見山地點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
2. 如果說前兩句是全詩的總綱,那么由三、四句開始是分述,也是對前兩句的具體描寫。那么詩歌具體描寫了紅軍長征中要面對的哪些困難呢?
明確:“彎彎曲曲五嶺山、高大的烏蒙山、險要的金沙江、兇險的大渡河、終年積雪嚴寒的岷山”。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彎彎曲曲,高高矮矮。在紅軍看來,也不過是騰躍著的細小的波浪。高大的烏蒙山脈也不過是往后滾動的小泥球。是把藐視困難的思想的具體化、形象化。兩個動詞“騰”和“走”,使靜的高山峻嶺躍然紙上這種反襯的寫法,就把紅軍戰士飛越天險、復奪雄關的神威,琳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
五、 總結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可請學生說說,教師再總結)
問:這首詩歌無論從內容和藝術來說,都有很高的價值,你覺得這首詩寫得好的地方在哪些地方?
六、稍稍拓展一下,*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英雄的豪邁的氣概還在他的哪些詩歌中體現?說說一兩句即可。
七、布置作業。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15
第一次上古詩詞的.公開課,而且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詞,感覺心里沒底。長征的歷史背景,對于這些00后的小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陌生。因此,要想上好這堂課,課前的充分準備極其重要。我讓同學們通過上網了解長征的背景,閱讀紅軍長征的故事,聽聽長征的歌曲等等,來了解長征。自己也精心設計了教案,收集了長征的圖片、歌曲、詩詞朗誦、視頻等,并制作成課件。
在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例如,在理解“鐵索寒”那句時,我請學生觀看了一段《飛奪瀘定橋》的視頻,那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那浴血攀鏈的紅軍勇士令孩子們揪心不已,看后,我再請同學們發言談感受,同學們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鐵索寒”的意思;展示的一張張圖片:金沙江、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綿延不斷的五嶺山脈、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終年積雪的岷山……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課即將結束時,我播放了《長征》的歌曲給學生看,片中雄渾的歌聲,悲壯的畫面,把大家帶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另外,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朗讀指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將讀的訓練貫穿于始終,使學生由讀生情。入課不久,我首先請學生欣賞全詩的朗讀,用激情感染學生;學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些句子時,我進行了男女分讀、小組讀、齊讀等;快結束本課的學習時,我還請學生在《長征》的歌聲中一起朗誦……瑯瑯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學生在讀中感受詩人的情懷,領悟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感情不斷升華。
回味著這節課,欣慰之余也生幾許遺憾,我想如果以后有機會再上這課,我一定會使自己的語言更富激情,努力使課堂環節壓縮,讓精華凝縮在四十分鐘里,僅用一課時,使這首詩的教學一氣呵成,呈現出更加完美的姿態!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1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用具:中國地圖;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2.學生按節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而是說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磅礴:氣勢雄偉。泥丸:泥團子,小泥球。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戰士不害怕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這些艱難困苦在紅軍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上的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更讓紅軍戰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過了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表現了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
(五)作業。
《七律長征》教后記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礴”等3個生字。會寫“丸”等3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盡開顏。
3、在朗讀中,聯系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5、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和夸張、對比手法的巧用。
教學重點:
1、聯系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難點:
1、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過程:
[幻燈1《十送紅軍》](課前3分鐘播放)
一、導入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一)、了解長征背景及七律的有關知識,導入課文。
1、問好。同學們,剛才大家聽到的這首歌叫《十送紅軍》,知道要送紅軍去干什么嗎?那么,你們了解長征嗎?(讓學生說說,師適度把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七律·長征》。
2、板書:七律·長征。誰知道七律是什么?
3、 [幻燈2什么是七律]學生自由讀。七律是一種藝術要求很高的詩,毛主席寫的《七律 長征》堪稱七律的經典。
出示[幻燈3《七律 長征》不范讀]。
(二)、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感情。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結合書上的注釋,讀準每個字音。
2、指名讀,抓住生成性的話題引導學生讀準音、讀通順。
3、聽了剛才的朗讀,誰能在詩中找出一個字來形容長征?(難)。(板書:難)誰能讀出“難”來?
這首詩寫出了長征的困難。但是,詩要表現的是長征的困難嗎?(板書:不怕)
4、誰能讀出“不怕”和“喜”的感覺?
4、你讀得豪情萬丈、慷慨激昂。讓我們聽朗誦,來進一步感受紅軍的勇敢。點擊[幻燈3《七律 長征》范讀]。
5、學生齊讀,要求讀出氣勢。
二、以讀促進理解,以理解促進朗讀。
1、請同學們結合書上的注釋,邊讀邊思考,理解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哪一句,就說哪一句;你讀懂了哪個詞,就說哪個詞;發現了問題就提出來大家討論。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配合圖片深入理解。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幻燈4~11圖片]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需要把握的知識點和理解方向:
★(理解:只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千里雪、盡開顏、萬水千山、暖、寒等詞語。)
★(聯系句子、聯系時代背景,體會長征的艱難、體會紅軍的無畏和樂觀)}
3、整體理解《七律 長征》的意思。
讓學生發言,然后出示[幻燈12詩意]邊出示,邊讓學生讀。
4、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朗讀。(提高對情感和氣勢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手法,認識概括、選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夸張在寫作中的作用。
1、回顧長征的時間、空間跨度,調動學生對長征艱難困苦的感受,與“七律”的篇幅形成對比,激發學生對詩人寫作手法的驚嘆。適時出示[幻燈13《七律 長征》]
2、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的基礎上匯報(教師把握住:概括、選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夸張。)在恰當的時機揭示《七律 長征》的兩條線索。(相機板書:萬水千山、只等閑;↓↓;)
3、在學生的回答滿足了老師的期望之后,進行小結:本詩先概括,再選取典型的事件;又把這兩條線索進行對比,襯托了紅軍的無畏和樂觀(板書:無畏、樂觀)。
4、引導學生認識到“不怕”在詩中起的核心作用。
四、朗誦、欣賞、感悟。
1、指著[幻燈13《七律 長征》] 說:“一首七律,56個字,寫出了長征中的種種艱難困苦,寫出了紅軍的大無畏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這真是一首了不起的詩啊!讀!”(師生齊讀)
2、點擊[幻燈13《七律 長征》]聽唱。
3、在樂曲即將結束時,出示[幻燈14《七律 長征》],(緊接著進入下一個環節)。
4、師:長征是宣言書,吹響了中國人民抗戰的號角;長征是播種機,把革命的火種傳播。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偉大的事業、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詩篇,鼓舞著我們永遠向前!“七律 長征,一、二!”(師生齊誦)
5、同學們,讓我們發揚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下課。
板書: 七律 長征
難 不怕☆
萬水千山 只等閑
↓ 無畏樂觀 ↓
附:《排律·長征》
排律·長征 于 彬
奔赴國難萬里征,北上抗日夜兼程。
湘江鏖戰江水碧,烏江強渡鬼神驚。
龍爭虎斗占遵義,四渡赤水出奇兵。
金沙江面槳聲悅,大渡河上鐵索鳴。
臘子口內沐血雨,直羅鎮中浴腥風。
統一戰線逐倭寇,再燃星火照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