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1
感受一年級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可能是七八年前了,我在村校教過一個一三年級的復式班,想想那段日子,雖說一天上到晚,倒也感覺不到多少累,可能是年輕吧!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摸不著孩子的心理特點,用很高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對教學幾乎也是一竊不通,所以教學的效果非常差,成績也是倒數的,實在很慚愧!
而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又有多少長進呢?雖說之后就沒有教過一年級,但畢竟同樣是小學啊!沈老師說的好:“老師都不會當,還當什么領導?”所以我想,要當好一名老師,就得是教每一個年級都能勝任的老師,就像語文課文的教學,自己喜歡的課文要上好,那不喜歡的呢?就不上嗎?不可能!
今天,我在東升的一(4)班就上了《自己去吧》一、二兩個課時。雖然備了幾天的課了,還請卓老師、沈老師、李淑娟他們進行了細致的指導,昨晚為了準備今天獎給學生的小鴨子、整理教案、用毛筆寫課文的句條,到了今天凌晨的一點才睡,但是,今天的教學效果卻很令自己和大家失望,實在愧對大家!
痛定思痛,在導師和組員們幫助下,我總結出了今天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多次出現拋出問題卻沒有回來,這是最大的漏洞。
2、在教學“媽媽說:‘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這句話,在帶領學生體會媽媽的良苦用心時,沒有在這個關鍵點深入下去,而且學生的感受不深刻,如果能創設一個情境,比如平時在家里自己懇求媽媽的例子,可能學生就會有一些感性的理解;如果在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時,加入賽讀,學生的注意力可能會更加集中;最后,如果增加一個問題:“小鴨子學會游泳了,會對媽媽怎么說?”會增進孩子們對媽媽良苦用心的理解。
3、“聽、說、讀、寫”,今天讀的指導、范讀都不到位,效果非常差,;
4、教師評價不夠得體,如課堂上的一個女生站起來朗讀“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嗎?”這句話時,語氣不夠到位,我問大家她讀的怎樣的時候,許多小朋友說不好,我就沒有管她,接著請別人了。其實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我應當先找出她的優點再指出問題,多橫向評價:“能站起來讀就是很棒的,而且已經把問的語氣讀出來了,已經很棒了,如果能把懇求的語氣讀出來就更好了。”這樣,她就不會在這一節課中感到郁悶了,可能會因此更加認真學習——甚至改變她的一生,對于其他同學來說也是一種鼓勵,別人就不怕出丑、出錯了。看來,我們老師真是魔術師,你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會對許多人的一生產生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慎之又慎啊!一定要多學習,不然就會愧對他們的。
5、讀課文前朗讀生字時,如果給“吧、嗎”找找朋友,可能印象會更深刻,對后面讀課文時也會起來鋪墊的作用。
6、導入第二段時,如果能結合開課導入時的內容“小鷹獲得了飛翔冠軍”,可能會更自然,也更緊湊一些。
當然,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一些:
1、對學生心理有了一些了解,特別是獎品的使用和發放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其實這是在組員們教學過程中得到啟發的。
2、能給關注全體學生,特別是“角落”里的學生。
3、課堂調控得還算過的去。
因此,我常常感嘆,當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可真難啊!但也因此更富有挑戰性,更多學習的機會,因此我樂此不彼!
不管最后我能不能實現自己的愿望——被推薦參加公開課的展示,學習體驗的過程就是一種收獲,我會繼續努力的!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2
《自己去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為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故事情節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得詞句。因此,課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宜對課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語感。如讀小鴨子求媽媽帶自己去游泳的內容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求”的語氣。
2、大膽地讓學生讀,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讀過以后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能繼續從讀中理解、體會,自己解決問題。
3、媒體展示學生可能沒有見過的感性材料,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
4、表演朗讀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學生的表現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5、學生能力存在差異,理解程度會不同,應該認同閱讀和認知個性。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這些教學思想來組織教學,努力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但真正教起學生來,總會與教學設計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值得改進和探討的地方。
其一、在朗讀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配音讀等)來體味課文語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學生也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一遍遍的讀,但總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鴨子鴨子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學生沒有讀出請求的語氣,如果這時老師引導一句:你想讓媽媽答應你的請求時,怎么對媽媽說呢?這樣,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會把請求的語氣讀出來了。一年級的朗讀指導舉足輕重,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點撥引導于關鍵處,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表現的愿望。如學生在感悟課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時,鴨媽媽在和小鴨子對話中的溫柔和鼓勵的語氣與撫摸鴨頭的動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對課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我忙著結束這一課,所以關于表演的內容叫孩子上臺次數不多,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于衷,過后了解,他們卻這樣說:“老師,剛才你叫表演的同學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聽得到。”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為學時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最后,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評價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樣會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贊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南昌市新才學校 萬小玲
《自己去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為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語言富有童趣。故事內容能激勵學生自強自立,學生讀后能從受到啟發和教育。課文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得詞句。因此,課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宜對課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語感。如讀小鴨子求媽媽帶自己去游泳的內容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求”的語氣。
2、大膽地讓學生讀,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讀過以后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能繼續從讀中理解、體會,自己解決問題。
3、媒體展示學生可能沒有見過的感性材料,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
4、表演朗讀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學生的表現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5、學生能力存在差異,理解程度會不同,應該認同閱讀和認知個性。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這些教學思想來組織教學,努力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但真正教起學生來,總會與教學設計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值得改進和探討的地方。
本課我的教學側重點在教學小鴨學游泳這一自然段,通過初讀、細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從讀中感悟道理。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有亮點也有值得探討與改進的地方。
其一、課上完后,我覺得有些環節的預設目標是不錯的,比如讓學生把小鴨的話讀出禮貌、請求的語氣。我并沒有直接自己和學生說,要讀出有禮貌的語氣,而是出示兩個句子進行比較讀。“1、媽媽,你帶我去游泳。2、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我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從“您”、“好嗎?”中,感悟到小鴨的有禮貌。不過這樣做似乎也還沒完全達到最佳效果。我覺得如果讓學生扮演兩只小鴨,讀一讀這兩句話,讓大家選自己喜歡的小鴨會更容易讓一年級的小朋友感到真實,比單純的字字比較,要真實的多。
其二、讓學生角色表演,這一環節還是比較成功,我覺得真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角色表演前,我先讓學生同桌練讀,這是一個基礎。學生喜歡表演,但是在沒讀好的情況下上臺,效果可想而知。我的要求是讀的好的才能上臺,加上我準備了可愛的小鴨、鴨媽媽頭飾,學生的積極性就顯得很高,為了能有機會上臺,我發現學生們在下面積極又認真地讀著、表演著。當兩個小朋友在上面表情時,我也分配任務給下面的同學,讓他們當小導演,給予評價。第一組,表演效果一般,但是經過小導演們的幫助,第二組小朋友表演的就很好了,把朗讀的要點等都做到了。
其三、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評價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樣會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贊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但是,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還習慣性找別人的不足,這個以后還需加以引導的。
其四、我在設計教案時,采用了“一扶一放”的方法,看到的就是兩段主題的相似性。兩者都說明一個事情,小動物都學會了本領。但再深入細說,也可說他們之間是遞進的。我是這樣理解的:小鴨在文中提到的只是單純想去游泳,而小鷹似乎想的要更多,它并沒有說只想游泳,而是說“要去山那邊看看”。它學飛翔的目的性就明確多了。
以上就是我上完《自己去吧》這篇課文后的一點反思。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3
今天我在教研組活動中聽了永寧小學李娟梅老師執教的《自己去吧》一課。《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課標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和小鷹在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李老師上的是第一課時,總體感受是李老師在教學中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演”中悟。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點,李老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愉快的狀態中讀,想,說,議,演,并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這句話聽起來容易,但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還真不容易。因為學生獨特感受和體驗會受生活經驗和突發其想的影響,教師如果馬虎應付,難免出現偏軌,如果一定讓學生聽從老師的標準答案,就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錯過教育的契機。在李老師的課上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環節,現摘錄片段:
師:小鴨子要媽媽帶他去游泳,媽媽怎么說?誰來讀讀?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她讀得不錯,還會用上手勢,搖搖頭說不深。還有沒有人想讀?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讀得真好。這只鴨媽媽怎么這么狠心呀?讓剛出世的孩子自己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辦?要是我,我可不讓你去的呀。你喜歡哪只鴨媽媽?喜歡我這只鴨媽媽,還是書上的鴨媽媽?
生:我喜歡李老師這只鴨媽媽。
生:我也喜歡李老師這只鴨媽媽。
生:我也是。(許多小朋友都這么說)
師:噢,是嗎?(很高興的樣子)我一定會把你養得白白胖胖的。那有沒有喜歡書上的鴨媽媽?(引了好久)
生:我喜歡書上的鴨媽媽。(一個學生很能體會老師的目的)
……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發現李老師設計問題“你喜歡哪只鴨媽媽?喜歡我這只鴨媽媽,還是書上的鴨媽媽?”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鴨媽媽不是不喜歡小鴨子而是讓小鴨子自己去學會本領。可孩子們沒有能真正體會老師的用意,很多孩子因為喜歡老師所以就說喜歡老師這只鴨媽媽。而這是李老師在課前沒有想到的,可以說這也是課堂中生成的東西。李老師雖然有些著急,但她沒有為了達到目的而輕易地阻止學生的回答,而仍微笑地面對學生,慢慢地引導,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鴨媽媽說的話的用意,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應該說在李老師的課上雖然沒有多媒體課件,但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到了獲得知識的快樂,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從李老師的課上也讓我想到,在課前預想更多的可能,在課堂用心去關注更多沒有想到的“可能”,是我們要努力追求的課堂的理想境界。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4
《自己去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為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故事情節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得詞句。因此,課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宜對課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語感。如讀小鴨子求媽媽帶自己去游泳的內容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求”的語氣。
2、大膽地讓學生讀,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讀過以后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能繼續從讀中理解、體會,自己解決問題。
3、媒體展示學生可能沒有見過的感性材料,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
4、表演朗讀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學生的表現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5、學生能力存在差異,理解程度會不同,應該認同閱讀和認知個性。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這些教學思想來組織教學,努力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但真正教起學生來,總會與教學設計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值得改進和探討的地方。
其一、在朗讀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配音讀等)來體味課文語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學生也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一遍遍的`讀,但總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鴨子鴨子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學生沒有讀出請求的語氣,如果這時老師引導一句:你想讓媽媽答應你的請求時,怎么對媽媽說呢?這樣,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會把請求的語氣讀出來了。一年級的朗讀指導舉足輕重,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點撥引導于關鍵處,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表現的愿望。如學生在感悟課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時,鴨媽媽在和小鴨子對話中的溫柔和鼓勵的語氣與撫摸鴨頭的動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對課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我忙著結束這一課,所以關于表演的內容叫孩子上臺次數不多,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于衷,過后了解,他們卻這樣說:“老師,剛才你叫表演的同學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聽得到。”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為學時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最后,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評價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樣會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贊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5
【學材分析】
這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語言富有童趣。故事內容能激勵學生自強自立,學生讀后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練習朗讀。教學難點是從讀中領悟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為什么要它們的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1、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有了一定學習課文的方法和習慣。
2、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具有一定的分析領悟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生字“自”。
2、研讀課文第一段,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悟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課前準備】課文插圖、投影片和小鴨、鴨媽媽的頭飾。
【導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入
導入新課:小朋友,在家里自己會干什么?是怎么學會的?
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一篇童話故事,看故事中的小鴨子、小鷹會干什么,它們的本領是怎么學會的?
2、看老師寫課題,你猜老師想寫什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一讀課文,用鉛筆標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讓學生圈點,主要引導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小朋友,現在先把你認識的字讀一讀,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
3、聽讀課文,識字:
這篇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從這兩個故事中你挑選一個喜歡的讀給大家聽。(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讀)
4、同桌合作讀課文,讀中鞏固識字:
如果同桌讀對了,你就豎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讀錯了,你就幫幫他。
5、識記生字:
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么認識的?哪個字你有好辦法記住它?
(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通過多讀,聽別人讀等方法,與生字常見面。全部生字的識記體現梯度。最后一問旨在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課外識字、自主識字的意識。)
三、研讀課文第一段,感悟故事內涵
1、出示投影片,顯示文中的兩幅圖片:(學生喜歡哪幅就說哪一幅。)請學生看圖,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和誰?他們說什么?(教師板書:小鴨鴨媽媽小鷹鷹媽媽)
2、這節課我們先學第一段
⑴ 課文里是怎么寫的?哪個小朋友把小鴨說的這句話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小鴨說的話。
⑵ 這是一只很有禮貌的小鴨,你從哪里發現的?
⑶ 想一想:你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小鴨的話?自己練讀,同桌互相評議。
讀一讀,比一比,媽媽,您帶我去游泳。
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⑷ 小朋友對誰說話會用上“您”?
3、自己讀一讀鴨媽媽的話。
⑴ 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讀了這句話,有什么疑問要大家幫你解決嗎?
分小組討論:鴨媽媽為什么讓小鴨自己去游泳?
⑵ 指導朗讀,體會鴨媽媽的話該怎樣讀。(學生評讀。)
采用靈活的形式讀課文,如指名讀、小組讀、打擂臺讀、男女生比賽讀。
4、引讀:小鴨學會游泳了嗎?(齊讀最后一句。)從哪里看出來?出示詞語卡片:“幾天”、“學會”。(教師板書:學會游泳)你能想象一下小鴨學會游泳對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幫助嗎?
5、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小鴨和鴨媽媽說話時的不同語氣,讀后評議。
(此環節是從講圖意、感受到通過美讀來抒發情感,學生融入其中,從讀中領悟小鴨的媽媽為什么讓它的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四、把第一段編成課本劇表演
1、創設情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⑴ 小鴨,你學會游泳嗎?你剛學游泳時害怕嗎?為什么不放棄?
⑵ 小組合作模擬小鴨和鴨媽媽在小溪旁對話的游戲情境。
(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素材。)
2、戴上頭飾表演。
五、學寫生字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讀一讀: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學寫“自”,讓學生觀察字形。
教師問:你發現了什么?指名說,學生范寫、講評。
(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結果會掌握得更好,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六、作業
1、把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
2、把第二段也編成課本劇表演。
【板書設計】
鴨媽媽小鴨學會游泳
自己去吧
鷹媽媽小鷹學會飛翔
【課后反思】
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朗讀中感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一、讓學生自主地聽說質疑
首先教師設計了一個充滿懸念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小鴨是怎樣學會游泳的嗎?”接著學生看圖說圖意,讓學生進行聽的訓練。學生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這個故事講了哪兩種動物干什么的事?這兩種動物是在誰的幫助下學會本領的?讓學生進行說的訓練。然后,教師讓學生來質疑,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你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疑問要讓大家幫你解決嗎?許多學生都紛紛提出了心中的疑難問題。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讓學生當場來解決;比較復雜的,又緊扣文章重點難點的疑難問題,比如:鴨媽媽為什么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教師就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二、讓學生自主地討論交流
學生通過激烈討論交流后,得出了許多不同的答案。對于“鴨媽媽為什么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這個問題,有的說:“因為鴨媽媽已經到過那條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條小溪的水不深,不會把小鴨淹死。所以鴨媽媽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有的說:“因為鴨媽媽知道自己的孩子腳上的蹼已經長結實了,能撥水了。所以鴨媽媽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有的說:“因為鴨媽媽是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游泳的本領,不能總是依賴爸爸媽媽。所以鴨媽媽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
三、讓學生自主地感情朗讀
學生在感悟課文內涵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明白在讀小鴨的話時,應該用有禮貌、請求、商量的語氣;在讀鴨媽媽的話時,應用親切、溫和、鼓勵性的語氣。每個學生都讀得很有感情,好像身臨其境。
四、讓學生自主地表演課本劇
學生在感情朗讀課文之后,教師讓學生帶上頭飾表演小鴨、鴨媽媽,個個學生爭先恐后地要求上臺表演。有些學生在表演時還能增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把小鴨、鴨媽媽的神態、動作、語言表演得非常逼真。教師又順勢引導學生明白學本領要自己努力去學,從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不依賴父母生活。
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已去吧》這篇課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大膽地質疑,豐富地想象,合作地解疑,從而為新世紀培養會學習、會思考、會創造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礎。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6
可能是七八年前了,我在村校教過一個一三年級的復式班,想想那段日子,雖說一天上到晚,倒也感覺不到多少累,可能是年輕吧!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摸不著孩子的心理特點,用很高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對教學幾乎也是一竊不通,所以教學的效果非常差,成績也是倒數的,實在很慚愧!
而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又有多少長進呢?雖說之后就沒有教過一年級,但畢竟同樣是小學啊!沈老師說的好:“老師都不會當,還當什么領導?”所以我想,要當好一名老師,就得是教每一個年級都能勝任的老師,就像語文課文的教學,自己喜歡的課文要上好,那不喜歡的呢?就不上嗎?不可能!
今天,我在東升的一(4)班就上了《自己去吧》一、二兩個課時。雖然備了幾天的課了,還請卓老師、沈老師、李淑娟他們進行了細致的指導,昨晚為了準備今天獎給學生的小鴨子、整理教案、用毛筆寫課文的句條,到了今天凌晨的一點才睡,但是,今天的教學效果卻很令自己和大家失望,實在愧對大家!
痛定思痛,在導師和組員們幫助下,我總結出了今天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多次出現拋出問題卻沒有回來,這是最大的漏洞。
2、在教學“媽媽說:“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這句話,在帶領學生體會媽媽的良苦用心時,沒有在這個關鍵點深入下去,而且學生的感受不深刻,如果能創設一個情境,比如平時在家里自己懇求媽媽的例子,可能學生就會有一些感性的理解;如果在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時,加入賽讀,學生的注意力可能會更加集中;最后,如果增加一個問題:“小鴨子學會游泳了,會對媽媽怎么說?”會增進孩子們對媽媽良苦用心的理解。
3、“聽、說、讀、寫”,今天讀的指導、范讀都不到位,效果非常差;
4、教師評價不夠得體,如課堂上的一個女生站起來朗讀“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嗎?”這句話時,語氣不夠到位,我問大家她讀的怎樣的時候,許多小朋友說不好,我就沒有管她,接著請別人了。其實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我應當先找出她的優點再指出問題,多橫向評價:“能站起來讀就是很棒的,而且已經把問的語氣讀出來了,已經很棒了,如果能把懇求的語氣讀出來就更好了。”這樣,她就不會在這一節課中感到郁悶了,可能會因此更加認真學習——甚至改變她的一生,對于其他同學來說也是一種鼓勵,別人就不怕出丑、出錯了。看來,我們老師真是魔術師,你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會對許多人的一生產生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慎之又慎啊!一定要多學習,不然就會愧對他們的。
5、讀課文前朗讀生字時,如果給“吧、嗎”找找朋友,可能印象會更深刻,對后面讀課文時也會起來鋪墊的作用。
6、導入第二段時,如果能結合開課導入時的內容“小鷹獲得了飛翔冠軍”,可能會更自然,也更緊湊一些。
當然,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一些:
1、對學生心理有了一些了解,特別是獎品的使用和發放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其實這是在組員們教學過程中得到啟發的。
2、能給關注全體學生,特別是“角落”里的學生。
3、課堂調控得還算過的去。
因此,我常常感嘆,當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可真難啊!但也因此更富有挑戰性,更多學習的機會,因此我樂此不彼!
不管最后我能不能實現自己的愿望——被推薦參加公開課的展示,學習體驗的過程就是一種收獲,我會繼續努力的!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7
《自己去吧》教學實錄反思
著名教育家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在主動探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標新立異,從而開拓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為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故事情節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得詞句。因此,在學生認識了本課生字、熟讀了課文之后,我決定,把第一個故事的閱讀學習目標的定位于“結合課文學習,了解一些關于鴨子的科普常識、通過閱讀故事,領悟應該自己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通過觀察、表演、朗讀、口語交際等途徑來學習感悟語言,體會課文的意思。教學中,重點采用了角色朗讀和角色表演游戲的方式來進行。下面,是第一個故事的教學片斷介紹和我的反思。
一、情境激趣,導入課文。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者在整個教學的活動中,始終是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時時以肯定、表揚和激勵的話語來鼓動學生,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獲得安全的心理環境。在教《自己去吧》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動畫故事。(課件演示)
師:這個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呢?
生:有小鴨和鴨,還有小鷹和鷹。
(師隨機貼出四張動物圖片)
師:你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
生:喜歡。
師:你想和它們交朋友嗎?
生:(大聲喊)想。
師:讓我們親切地與他們打聲招呼吧!
師:現在,陸老師就像一只鴨,帶著我們班44只小鴨子去玩,我們一邊玩一邊學,好嗎?
生:好。
師:把桌子上的小鴨子貼圖,像老師一樣貼在胸前,看誰貼得最快。陸老師手上有許多小魚,如果哪個小鴨子表現好,就獎他一條小魚。
(把課文內容稍作修改制作成動畫故事展示給學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然后,通過游戲,創設了一個能把學生領入意境的學習情境,利用兒童的好奇、好勝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和學生一起“玩”,教師和學生拉近了距離,創設了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獲得了最佳的心理效應。)
師:(出示一只鴨子圖案)仔細觀察一下鴨子的身體,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身體扁扁的。
生:鴨子的腳連起來的。
師:鴨子的腳連起來有什么用?
生:幫鴨子游泳。
生:它的鴨掌可以幫助它游泳。
師:鴨掌還有什么名字?
生:腳。
生:腿。
生:蹼。
師:扁扁的身體和蹼可以幫助我們游泳,你知道我們鴨子有什么本事了嗎?
生:知道了。
做過調查:一年級的小孩子。多數人不知道這些知識。如果不讓學生有所了解,那么,學生對鴨做法就會不理解——沒人保護,萬一淹死怎么辦?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初學游泳時,需要有大人或專門的救生員來保護的。了解一些科普知識,對學生解決自己已有經驗與課文內容沖突時有幫助的。再有,我認為,語文本身是個綜合學科,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識本身,正是體現了新課程綜合性的特點。
不過,我現在也在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語文課堂上來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我想,倘若在課上不太合適,我們可以在結合美術課,開展一次制作鴨子、小鷹頭飾的活動,并且結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頭飾,了解鴨子、小鷹身體的各個部分與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區別。這樣,就把語文實踐活動、美術課、科普知識的了解與語文課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
二、提出要求,自讀課文
師:想不想自己讀一讀這個故事?
師:請用自己喜歡的辦法把這個故事讀得正確,讀好聽。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有了明確自讀方法后,再讓學生借助拼音大聲自由讀課文。這樣朗讀效果更佳。)
三、練習朗讀,體會情感
師點擊課件出示第一幅圖,你們聽,小鴨在與說話呢?他在說什么呀?
師:請大家打開課本,找到小鴨子說的話,用鉛筆畫出來,自己讀一讀。
(學生開始讀書。)
師:小鴨在說什么呀?
生:小鴨子說:“,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同意的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教師點擊課件,在小鴨上方出示句子:“。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哪只小鴨子來讀這句話。
生:“。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你讀得真好。誰還想讀?把小鴨子非常想游泳的心情讀出來。
生:,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這個小朋友有個地方讀得特別好!“鴨”忍不住要答應他的請求了。還有誰也能用這種語氣來讀?
生:,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唔,特別特別想去游泳。誰還來讀?
生:,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鴨在請求帶他去游泳。誰能加上動作讀讀這句話。
同桌邊做動作邊讀這句話,再指名一生演讀。
師:聽了小鴨的話,鴨怎么回答?請到課文里去找一找。
生: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教師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自己讀讀這句話,然后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開始自己讀)
師:哪只小鴨子聽懂了鴨話?
生;我知道了小溪里的水是不深的。
生:我讀懂了水是很淺的。
生:我明白了鴨叫小鴨子自己去游泳。
師:誰愿意做鴨來讀這句話。
生:“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她讀得不錯,還會用上手勢,搖搖頭說不深。還有沒有人想讀?
生: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讀得真好。這只鴨怎么這么狠心呀?讓剛出世的孩子自己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辦?要是我,我可不讓你去的呀。你喜歡哪只鴨?喜歡我這只鴨,還是書上的鴨?
生:我喜歡陸老師這只鴨。
師:噢,是嗎?(很高興的樣子)
生:我喜歡書上的鴨。
師:為什么呀?(皺著眉故作沉思狀)我對你這么好,怕你淹死的呀。你怎么不喜歡我呢?
生:因為我要去游泳啊。
生:因為我喜歡游泳啊。
師:我真的很怕你們淹死,怎么辦?
生:它的身體和它的腳掌會幫我們游泳。
師:原來是這樣,鴨知道我們的天生的本事就是游泳,是不會被淹死的。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你讀得不僅有感情,而且有表情。誰還愿意讀?
生: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讀得好,我把一條小魚獎給你,誰還想吃小魚?
生: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再獎一條小魚。)
(由于故事情節簡單,所以,我當時安排學生通過讓學生練習“讀出語氣”來體會小鴨子和鴨當時的心情。從當時的效果來看,我覺得學生通過練習讀以及我與學生的對話——喜歡哪一個,學生結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識。感悟了語言的意思,體會了當時小鴨子和鴨感情。
不過,現在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鴨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這句話是故事中的重點語句,一方面說明了鴨“讓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說明:“這樣的事情,你自己能做”,從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應該自己做”這樣的道理。我覺得,對這句話,應該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一下:除了小鴨子的身體特點以外,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什么?這說明什么?從而使學生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意思——對學生進行生活態度教育。)
四、角色表演,活化語文
師:我們班同學讀書很好聽,你們能不能一邊讀一邊表演?
生:能。
師:自己先在下邊練習練習。誰表演的好就戴上這個漂亮的頭飾上來表演。(學生練習自由表演)
師:(請兩個學生來表演)
第一次表演:
鴨寶寶:呷呷呷,,帶我去游泳好嗎?
鴨: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鴨寶寶:(站著不動。)
鴨:還站著干什么?快去游吧。
鴨寶寶:(學鴨子游來游去。),我學會了游泳。
(各獎一條小魚。)
師:假設你自己就是這個小鴨子或者鴨,你的做法、想法和課文中完全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你會怎么做?大家想一想,然后,我再請同學來表演。(學生又開始自己做準備)
第二次表演:
鴨:(飾演)今天天氣很好,你看這條小溪里的水很清,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鴨寶寶:(飾演小鴨子)我害怕哦。
鴨:你一定行的。
鴨寶寶:我不敢去嘛。
鴨對著下邊的同學們說:下邊的小鴨子們,你們誰來幫幫我的鴨寶寶?
下邊的同學紛紛舉手
生:你的腳掌會幫助你的。
生:你的扁扁身體會幫助你的。
生:你身上的羽毛會幫助你的。
師(補充):是呀,鴨子身上的羽毛有油,也會幫它游泳的。
鴨:你知道了嗎?你快點去游泳。
鴨寶寶:鴨子身體是扁扁的,我可是肥肥的,怎么游阿?(學生哄堂大笑。)
大家對他說:快去吧,快去吧!你自己試一下嘛!
鴨寶寶:那好吧,我去試試。希望我能活著回來見大家。
飾演小鴨子的同學做游泳狀,游來游去,又拍著肚子對大家說:哎呀,原來游泳這么好玩,原來肥肥也可以游泳,真是謝謝大家。
師:呀,你真是一只勇敢的小鴨子哦!
(各獎一條小魚。)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通過創設情境,角色表演,引得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供學生機會和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課文進行二度創作。
表演這個環節,學生進入角色,也就進入了課文的情境;通過形體、語氣體會、對話等方式,在游戲中,學生對課文的語言的到了比較深刻的領會。“假設”,促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解。我覺得,這樣做是符合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思想的。
但是,本來這里可以“補救”解決的一個問題:“水不深”,這里,我還是沒有意識到,教學中,也沒有通過“參與”和“對話”引導學生去認識、體會。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總的自己覺得從學生的興趣著眼,通過朗讀、角色表演游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讀,理解內容
第一步:初讀,整體感知。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嘗試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朗讀時音要正確。不錯讀,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重點讀準生字字音。如果課文有長句子,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自然停頓,訓練領悟自然停頓的一般規律,為理解詞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細讀,理解意思。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細致的有重點的朗讀訓練,以更好地理解體會有關詞句的意思。達到順暢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目的。課文的插圖,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體會重要詞句的有效工具。教學時,可先指導看圖,思考:圖上畫著誰與誰,它們在干什么等引導問題。然后,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有關詞句,提出來討論解決。
第三步:品讀,體驗情感。可分角色進行朗讀,要求讀出適當的語氣,恰當的語調,緩急的語速,輕重的語音。邊讀邊想像。他們在說話時,小鴨子既懂禮貌,請興奮懇切的神態,鴨語重心長的樣子。
二、演,明白事理
在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讓學生自己扮演小鴨子和鴨,戴上頭飾進行藝術再創造,身臨其境地體驗情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明白事理,領悟應該自己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讓學生在說與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嘗到成功的喜悅。可分兩步進行:
(一)課文內容再現。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對話內容,同桌自由練習,然后選最好的一對,戴上頭飾,在前臺表演,要讓這些表演者演出課文中已寫出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演出課文中沒寫出的內容,如開始,小鴨子是怎么想的?游泳回來后又是怎么說的?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體驗,去感受,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強化學生的語感。
(二)課文內容的擴展。在表演完課文內容后,為了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仿照課文對話的形式。想像小鴨子學會了游泳后會對說些什么?又會怎么說?通過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促進認識和體驗的升華。
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味內在含蘊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通過這一課的學實踐,我深切體會到主動探究在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動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學生學習拼音、認識生字的過程往往枯燥乏味,加之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教師面向全班學生教學時,那些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容易走神;但當兩人面對面合作時,學生就有一種被關注,被重視的感覺,他的注意力更能集中,情感更投入,興趣更濃。
二、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一年級的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因此,我拋開一些死板的課堂紀律,讓學生通過合作動口、動手、動腦。在口語交際中更離不開主動探究的形式。一個班四、五十人,每個學生說一句,一節課的時間可能就差不多了。主動探究可將幾個人的學習時間擴展到全班范圍內,給每個孩子說的機會和權利。這時主動探究就充分利用了課程資源中的學生人力資源,讓孩子們既當老師又當學生,既當聽眾又當演說家,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三、主動探究,有效地體現了面向每個學生的教學原則。
在課堂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或給學生一次表現的機會,很多學生舉手了,他們都想參與。但能回答問題或能表現自己的學生只有一人或幾個。
四、主動探究,較好地發揮了學生自評互評的作用。
學生能力的評價不能只進行書面測試,在過程性的評價中,教師一個人很難完成對全班同學的聽、說、讀能力的評價。而主動探究可以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進行自評、互評。
總之,主動探究在教學中發揮出了很大的作用,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尊重他人,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它是一種便于操作、效果較好的課堂教學方式。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8
【設計理念】
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師也,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的傳統觀念,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要以“學生為本”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課標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本課的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語文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從學生興趣出發,給學生直觀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不斷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合作、交流、朗讀、表演,全員、全程參與學習,充分地動起來,以至于有所感悟和思考。?注重實踐、綜合、開放。本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通過親身實踐,來解決生活問題。感悟課文、拓展課文。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自”、“己”兩個生字。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悟鴨媽媽和鷹媽媽這樣做的用意,懂得從小要樹立自立的思想,積極主動在學習生活本領。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發展語言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和練習朗讀,難點是從讀中領悟鴨媽媽和鷹媽媽放手讓自己的孩子獨立學習生活本領的用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拓展
同學們,今天,大森林里舉行運動會,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演示──動物運動會片斷。)
瞧,小鴨、小鷹都分別獲得了游泳、飛翔的冠軍。你們佩服它們嗎?那你們有沒有使自己感到驕傲的本領嗎,是怎么學會的?請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學會的某一項技能,讓他們邊展示邊說明,并加上相應的表情、動作,享受成功的快樂。
(成功的教學離不開精心的準備和周密的安排。新課伊始就以故事情境導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再安排給于學生說說自己“成功的體驗”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又體現了本課寓含的做人道理,同時為課后練習“說一說”積累了生活體驗。)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二、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要求學生用筆標出不認識的字,尤其是課后生字條中的生字。再借助拼音反復讀一讀,努力讀準字音。
1、自主識字,交流鞏固:
⑴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⑵ 小組交流:向小組其他成員介紹自己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同時了解并學習其他成員和自己不同的識字方法。
⑶ 展示識字成果,提高識字水平:請小組推薦代表上講臺展示識字成果。教師適時對好的識字方法進行總結、強調,以提高全班學生的識字水平。
⑷ 在語境中鞏固生字。如:課件出示下面這段話,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小鴨來到小溪邊。小鴨看到小溪那邊的風景很美,有花有草還有清清的河水。小鴨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游泳。小鴨可高興了。
2、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指導朗讀課文,讀后說說故事中有幾個角色,分別寫了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事。
(識字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識字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體現了對學生尊重的,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各自識字的方法,讓學生的思維一起碰撞,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補充。然后集中展示識字成果,教師適時總結識字方法,有利于學生掌握好的識字方法,發現識字規律,從而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有機指導,朗讀感悟第一段
1、出示插圖(或課件),引導學生說說圖上畫了誰和誰,它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說后聽課文錄音。
2、學習對話,感悟理解:
⑴ 讀一讀小鴨的話:
引導比較“您”和“你”的不同,體會小鴨說話很有禮貌。
引導從句末標點“?”體會小鴨說話的語氣。
引導從“帶我去”這一語句中體會小鴨缺乏自信的心境。
⑵ 讀一讀鴨媽媽的話:想一想:鴨媽媽為什么讓小鴨自己去游?
3、打開思緒,啟發想像:
⑴ 齊讀最后一句。
⑵ 想像過程:小鴨是怎么學會游泳的?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
提示:小鴨剛下水時可能會怎么想?開始學習游泳會遇到哪些難題?這些難題小鴨是怎樣一一克服的?學會后小鴨的心情怎樣?
⑶ 拓展想像:想像小鴨學會了游泳對它以后的生活會有什么幫助?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拓展和擴充。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可以是小鴨自己不怕困難,也可以是小鴨在鴨媽媽的再一次鼓勵下大膽地去學游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4、分角色朗讀、表演。
(啟發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在分角色練讀中熟練課文對話,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從而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給學生提供展示成功的舞臺,讓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在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快樂。教師針對學生的表演適當點撥示范,引導學生學會表演,體驗學習的樂趣。)
四、舉一反三,自主讀悟第二段
1、教師提供背景音樂《鷹》,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2、 提示學法:按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順序學習第二段。
3、自主學習感悟。
4、小組內合作的、交流。重點交流對話的朗讀必鷹媽媽這樣做的原因。
5、匯報評比:在匯報的基礎上評一評哪一組學習效果最好。
(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結構相同,第一段的讀悟過程就是學習第二段的“模子”,因此,第一段的教學是關鍵所在,必須滲透相應的學法。上面安排的四個環節即體現了這一思想,目的是使學生自主學習第二段時學有所依。這一段的理解難點是鴨媽媽這樣做的原因,先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方式初步理解,再啟發學生通過想像來深化理解,這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這一環節體現了由扶到放,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
五、揭示課題,拓展提升認識
1、小結:小鴨、小鷹請媽媽幫助它們去學游泳、飛翔時,它們的媽媽都說了一句什么話?揭示課題《自己去吧》。指導書寫“自”、“己”。
2、啟發學生從鴨媽媽和鷹媽媽的角度談一談為什么不直接把游泳、飛翔的本領教給孩子,而要讓它們自己獨立去學習。
(在總結課文時揭示課題,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課題,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在唱唱動動中感受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快樂,同時這一模擬情境的安排,一方面引導學生轉變角色,學習從不同角度來理解課文,另一方面引導提供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空間,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訓練和落實。)
【教學反思】
這份教學設計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立足教材和學生實際,以自主學習貫穿教學的始終,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識字中,倡導自主學習,訓練識字能力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地識字,再組織展示識字成果,交流識字方法,這樣改變了學生在識字中一貫的被動角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從而輕松愉快地認識生字,同時在交流中鞏固識字成果,優化識字方法,有利于識國、能力的提高。
二、在朗讀中,引導自主學習,培養自主能力
設計根據課文段式反復這一特點,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感悟第一段,現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方法學習第二段,有利于自主意識的培養和自主能力的提高。
三、在活動中,落實自主學習,發展語言能力
在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設置模擬換位實踐活動,啟發學生轉變角色以小鴨和小鷹家長的身份談想法和體會,這一語言實踐活動,既有利于學生整合對課文的認識和感悟,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9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為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故事情節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得詞句。因此,在學生認識了本課生字、熟讀了課文之后,我決定,把第一個故事的閱讀學習目標的定位于“結合課文學習,了解一些關于鴨子的 科普常識、通過閱讀故事,領悟應該自己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通過觀察、表演、朗讀、口語交際等途徑來學習感悟語言,體會課文的意思”。教學中,重點采用了角色朗讀和角色表演游戲的方式來進行。下面,是第一個故事的教學片斷介紹和我的反思。
一、情境激趣,導入 課文。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歌去嗎?我們先聽一首歌《母鴨帶小鴨》,會唱的跟著唱,拍手。(同學們邊唱邊做動作)
師:現在,劉老師就像一只鴨媽媽,帶著我們班56只小鴨子去玩,我們一邊玩一邊學,好嗎?
生:好。
師:把桌子上的小鴨子貼圖,像老師一樣貼在胸前,看誰貼得最快。劉老師手上有許多小魚,如果哪個小鴨子表現好,就獎他一條小魚。
(反思:教學開始,通過歌曲和游戲,創設了一個能把學生領入意境的學習情境,利用兒童的好奇、好勝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和學生一起“玩”,教師和學生拉近了距離。)
師:(出示一只鴨子圖案)仔細觀察一下鴨子的身體,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身體扁扁的。
生:鴨子的腳連起來的。
師:鴨子的腳連起來有什么用?
生:幫鴨子游泳。
生:它的鴨掌可以幫助它游泳。
師:鴨掌還有什么名字?
生:腳。
生:腿。
生:蹼。
師:扁扁的身體和蹼可以幫助我們游泳,你知道我們鴨子有什么本事了嗎?
生:知道了。
(反思:教學結束評課時,有人說這個環節沒必要,認為我把語文課上成了“科普知識課”。他認為,學生本身是知道這些的。語文課上沒必要講這些。我做過調查:一年級的小孩子。多數人不知道這些知識。如果不讓學生有所了解,那么,學生對鴨媽媽的做法就會不理解——沒人保護,萬一淹死怎么辦?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初學游泳時,需要有大人或專門的救生員來保護的。了解一些科普知識,對學生解決自己已有經驗與課文內容沖突時有幫助的。再有,我認為,語文本身是個綜合學科,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識本身,正是體現了新課程綜合性的特點。
不過,我現在也在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語文課堂上來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我想,倘若在課上不太合適,我們可以在結合美術課,開展一次制作鴨子、小鷹頭飾的活動,并且結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頭飾,了解鴨子、小鷹身體的個個部分與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區別。這樣,就把語文實踐活動、美術課、課普知識的了解與語文課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
(課件演示:小鴨子從蛋殼里鉆出來,配著音樂和叫聲。學生一聽就樂了。)
師:鴨子睜開了眼睛看見了什么?
生:看見小朋友。
生:看見同學們。
生:看見教室里的老師。
師:(拿出風景圖,圖上有一只鴨媽媽。)小鴨子還看見了什么風景?
生:看見小溪里的水。
生:看見很漂亮的風景。
生:看見草地。
生:看見漂亮的花。(要求把話說完整,用“這里真美啊,有————————,有————————還有————————————”說話)
(反思:抓住教學中的契機,有針對性地安排觀察、審美和口語交際練習,重點訓練表達。這是口語交際教學的一條有效的途徑。)
師:小鴨看見漂亮的花、清清的小河、會想到什么?
生:想去游泳。
生:想去游泳,但有點害怕。
二、練習朗讀,體會情感
師:小鴨子到底想到什么?請大家打開課本,找到小鴨子說的話,用鉛筆畫出來,自己讀一讀。
(學生開始讀書。)
師:小鴨子說的是哪句話?
生:小鴨子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相同的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師:小鴨子看到美麗的風景,它的心情怎樣?你們讀的時候要讀出小鴨子的心情來。大家自己來讀。(課件演示小鴨子出世,學生伴音樂自由讀。)
師:誰來讀?把小鴨子非常想游泳的心情讀出來。
生: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他讀得有點急切,你想不想讀?(師指著舉手的同學。)
生: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唔,特別特別想去游泳。誰還來讀?
生: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能不能讀快一點,讓鴨媽媽聽了就帶你去游泳?大家一起讀。
生:(齊聲)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媽媽怎么說?誰再來讀讀?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她讀得不錯,還會用上手勢,搖搖頭說不深。還有沒有人想讀?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讀得真好。這只鴨媽媽怎么這么狠心呀?讓剛出世的孩子自己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辦?要是我,我可不讓你去的呀。你喜歡哪只鴨媽媽?喜歡我這只鴨媽媽,還是書上的鴨媽媽?
生:我喜歡劉老師這只鴨媽媽。
師:噢,是嗎?(很高興的樣子)我一定會把你養得白白胖胖的。
生:我喜歡書上的鴨媽媽。
師:為什么呀?(皺著眉故作沉思狀)我對你這么好,怕你淹死的呀。你怎么不喜歡我呢?
生:因為我要去游泳阿。
生:因為我喜歡游泳阿。
師:我真的很怕你們淹死,怎么辦?
生:它的身體和它的腳掌會幫我們游泳。
師:原來是這樣,鴨媽媽知道我們的天生的本事就是游泳,是不會被淹死的。把媽媽的話讀得慢點。誰來讀?
生: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你讀得不僅有感情,而且有表情,你愿意讀給聽課的老師聽嗎?
生:(搖搖頭。)
師:那么誰想讀給聽課的老師聽呢?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讀得好,我把一條小魚獎給你,誰還想吃小魚?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再獎一條小魚。)
(反思:由于故事情節簡單,所以,我當時安排學生通過讓學生練習“讀出語氣”來體會小鴨子和鴨媽媽當時的心情。從當時的效果來看,我覺得學生通過練習讀以及我與學生的對話——喜歡哪一個,學生結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識。感悟了語言的意思,體會了當時小鴨子和鴨媽媽的感情。
不過,現在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鴨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這句話是故事中的重點語句,一方面說明了鴨媽媽“讓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說明:“這樣的事情,你自己能做”,從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應該自己做”這樣的道理。我覺得,對這句話,應該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一下:除了小鴨子的身體特點以外,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什么?這說明什么?從而使學生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意思——對學生進行生活態度教育。)
三、角色表演,活化語文
師:我們班同學讀書很好聽,你們能不能一邊讀一邊表演?
生:能。
師:自己先在下邊練習練習。誰表演的好就戴上這個漂亮的頭飾上來表演。
(學生練習自由表演)
師:(請兩個學生來表演)
第一次表演:
鴨寶寶:呷呷呷,媽媽媽媽,帶我去游泳好嗎?
鴨媽媽: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鴨寶寶:(站著不動。)
鴨媽媽:還站著干什么?快去游吧。
鴨寶寶:(學鴨子游來游去。)媽媽,我學會了游泳。
(各獎一條小魚。)
師:假設你自己就是這個小鴨子或者鴨媽媽,你的做法、想法和課文中完全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你會怎么做?大家想一想,然后,我再請同學來表演。
(學生又開始自己做準備)
第二次表演:
鴨媽媽:(飾演媽媽)今天天氣很好,你看這條小溪里的水很清,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鴨寶寶:(飾演小鴨子)我害怕哦媽媽。
鴨媽媽:你一定行的。
鴨寶寶:我不敢去嘛。
鴨媽媽對著下邊的同學們說:下邊的小鴨子們,你們誰來幫幫我的鴨寶寶?
下邊的同學紛紛舉手
生:你的腳掌會幫助你的。
生:你的扁扁身體會幫助你的。
生:你身上的羽毛會幫助你的。
師(補充):是呀,鴨子身上的羽毛有油,也會幫它游泳的。
鴨媽媽:你知道了嗎?你快點去游泳。
鴨寶寶:鴨子身體是扁扁的,我可是肥肥的,怎么游阿?(學生哄堂大笑。)
大家對他說:快去吧,快去吧!你自己試一下嘛!
鴨寶寶:那好吧,我去試試。希望我能活著回來見大家。
飾演小鴨子的同學做游泳狀,游來游去,又拍著肚子對大家說:哎呀,原來游泳這么好玩,原來肥肥也可以游泳,真是謝謝大家。(大家熱烈為他鼓掌,聽課老師大笑,有些老師還以為是我們演練過的。)
師:呀,你真是一只勇敢的小鴨子哦!
(各獎一條小魚。)
(反思:表演這個環節,學生進入角色,也就進入課課文的情境;通過形體、語氣體會、對話等方式,在游戲中,學生對課文的語言的到了比較深刻的領會。“假設”,促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解。我覺得,這樣做是符合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思想的。
但是,本來這里可以“補救”解決的一個問題:“水不深”,這里,我還是沒有意識到,教學中,也沒有通過“參與”和“對話”引導學生去認識、體會。)
最后的反思:總的評價自己這個教學片斷,自己覺得從學生的興趣著眼,通過朗讀、角色表演游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體味的內在含蘊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10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小鴨和小鷹在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本課的教學以拓寬語文學習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可把語文課堂變成編演童話劇的舞臺。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創展課文。
一、創設情境,引導拓展
拓寬課文內容,給課文中的對話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有助于理解課文對話,同時也給學生學編童話劇提供示范。運用合適的音樂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增添編演童話劇的趣味性。在課文開頭,我利用課文掛圖,配上背景音樂──樂曲《快樂的小熊貓》。加以描述:森林的早晨美麗而又寧靜。河水醒來了,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
歌;岸邊的小樹醒來了,伸伸懶腰,結出了鮮紅的果實;猴媽媽和小猴也醒來了,一起來到草地上做早操。小猴看見了蘋果,喜歡極了,真想摘下來,可是它還不會爬樹,該怎么辦呢?小猴會怎樣對媽媽說?媽媽會幫助它嗎?這樣,不僅活躍了孩子的思維,也讓他們有了學習的積極性。
同時注重分角色朗讀,指導讀出小猴商量的語氣和猴媽媽鼓勵的語氣,熟練對話。啟發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在分角色練讀中熟練課文對話,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從而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二、啟發想像,嘗試拓展
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拓展和擴充。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可以是小猴自己不怕困難,也可以是小猴在再一次鼓勵下大膽地去學爬樹。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師:小猴學會爬樹,第一次去爬樹,小猴會遇到什么困難?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猴怕困難了,媽媽又會對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展開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小猴學會了爬樹,媽媽看見了高興嗎?它又會對小猴說些什么?小猴會怎么說?小組合作討論,自編對話表演。
三、舉一反三,自主學習
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我利用小黑板出示小鷹和對話。讓學生自讀,自學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記一記。同時,進一步啟發想像,鼓勵創造。小鷹和媽媽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說這些話的?小鷹又會遇到什么困難?小鷹會怎樣克服困難、最終學會飛翔?為了減輕學生的困難,我提供背景音樂《鷹》,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小組進行討論,并合作創造、編排、表演童話劇。給學生提供展示成功的舞臺,讓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快樂。教師針對學生的表演適當點撥示范,引導學生學會表演,體驗學習的樂趣。
四、學科整合,拓展認識
在總結課文時揭示課題,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課題,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在唱唱動動中感受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快樂。同時,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如:小猴、小鴨、小鷹請媽媽幫助它們去學爬樹、學游泳、飛翔時,它們的媽媽都說了一句什么話?揭示課題《自己去吧》。你也會自己去學本領嗎?讓學生用“學會”進行說話練習,說說自己最近學會了什么,是怎樣學會的。為了讓學生更加體會其含義,我特意帶來了音樂《洗手絹》,師生一起邊歌邊舞。這樣學生把教材與生活實際結合到了一起。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11
《自己去吧》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并且語言有童趣。我設計的這節課是第一課時。首先,檢查同學們預習情況;然后學習第一自然段,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滲透復習拼音知識三拼音和整體認讀音節,并指導學生朗讀小鴨和鴨對話,進行細讀體悟,讓學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最后讓學生自學第二自然段,并讓學生演一演,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今天,我班的孩子表現還算可以,一部分孩子挺踴躍。只是感覺我自己在課堂上調控能力不夠好,有時有些環節還會忘記。以為上完課心情會輕松,可是會想起一些環節沒處理好,心里很懊悔。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12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在教學中我抓住新課標要求主要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1、新課標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習慣。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對漢字獨特的理解和感受,運用恰當的鼓勵、引導、評價性的語言,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從而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產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和愿望。利用多種方式來識字、記字。引導學生結合字理來記字,運用象形、會意、指示、形聲等構字特點來記字;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記字;生活中識字。如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識字小竅門就很好。
2、巧妙創設故事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學中我為孩子創造豐富的問題情景,創設故事情境,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們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自主學習。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童話故事情節,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結合具體故事情節,創設故事情境,學生與文本對話。
3、教育是給予學生以充分的發展空間,讓每個孩子都收獲肯定和贊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非常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使用的評價性語言,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的學習觀念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4、語文教學中,“讀”非常重要,以讀代講,以讀去感受語言文字的美。于是,我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讓他們愛讀、會讀,從而常讀。同時,老師要給學生提供讀的機會、空間和時間。在反復的朗讀中,通過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喚發學生的情感。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態度上產生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這節課老師憑借多種形式的讀,充滿詩意的語言,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賦予了課文生命力,喚起了學生主動讀書的情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學習、交流合作,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后的成功喜悅。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13
《自己去吧》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并且語言有童趣。我設計的這節課是第一課時。首先,檢查同學們預習情況;然后學習第一自然段,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滲透復習拼音知識三拼音和整體認讀音節,并指導學生朗讀小鴨和鴨對話,進行細讀體悟,讓學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最后讓學生自學第二自然段,并讓學生演一演,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今天,我班的孩子表現還算可以,一部分孩子挺踴躍。只是感覺我自己在課堂上調控能力不夠好,有時有些環節還會忘記。以為上完課心情會輕松,可是會想起一些環節沒處理好,心里很懊悔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本課的教學以拓寬語文學習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創新體驗,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習課文。感悟課文、拓展課文。
1.練習概括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反復拼讀、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用一、兩句話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剛開始,叫了幾位同學說一說,但他們都不會用簡單明了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更不會抓住重點來說。我教給他們一個回答問題的方法:即:“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孩子們試著回答問題,我適時點撥,并且教他們用規范的語言練習說話,漸漸的悟性好的同學基本上能按要求回答問題了,其他同學也對概括內容有了朦朧意識,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練習說話,對概括這一詞性有了淺顯、初步的感性認識。在今后的逐漸滲透中,他們會掌握此項知識的。
2.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1).“課文中寫了幾種小動物?它們都是誰?請用直線畫出。”我引導、巡視、檢查、糾正。
(2).“三種小動物,它們分別喜歡什么?”再讀讀課文,把它們喜歡做的事情用曲線畫出。學生按照指令去做,可是,看似簡單的事情讓一年級的孩子來做,比登天都難。例如:有的孩子認為,小猴喜歡爬樹;有的孩子認為,小猴喜歡吃果子。是誰說的對呢?我讓孩子們討論,孩子們判斷是非的能力有別,不能決也。我啟發:“小猴為什么要爬樹呢?”孩子們說:“它要吃果子。”我插話:“是啊,喜歡吃果子,又要自己摘。所以,小猴學會了爬樹。孩子們想一想:是什么誘惑小猴學習爬樹呢?”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果----子----”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們在后面的兩段學習中,很容易找到小鴨、小鷹它們喜歡做的事情,由此掌握了學習方法,推動了學習進程。
3.引導學生深層理解問題
隨著學習課文的進展,學生基本上把握了課文的重點,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文章中三種小動物喜歡的事物,可以互換嗎?”當我解釋說明后,他們理解了我的意思,便急不可耐地說:“不可以,因為小猴不喜歡洗澡,也不會飛,小鴨------小鷹------” 眾說紛紜,但終究達成了共識。孩子們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了解了小動物們的生活習性,正確地作出了判斷。通過設疑,引發出孩子深層的思考,調動他們大腦儲備的已有知識,以科學合理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這對孩子的思維發展,今后學習的動機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也為自己的學習,積淀了知識,為自己的成長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們會在以后的學習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地掌握知識的。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今天早晨晨讀的時候,帶領學生預習了課文《自己去吧》,上午第一節課就是語文課,我們學習了這一課課文。
我在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我先找一名同學當小鴨,我當鴨媽媽,來進行模擬表演。哲哲同學自愿上來。他很有感情地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我拍拍他的肩膀,說:“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哲哲就自己向前走了幾步,開始自己學習游泳(做游泳的動作)。過了一會兒,他說:“媽媽,我學會游泳了!” 我說:“孩子,你真棒!夸夸自己吧!” 他高興地跳了起來。他剛下去,就有很多同學舉手也想表演。我提示同學們說:“小鴨學游泳,剛下水的時候他心里怎么想的?他在學游泳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困難?它是怎樣克服的?它學會了游泳后心情會怎樣?”大家都說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于是我讓同學們一起當小鴨,我當媽媽,大家一塊表演。同學們都很投入,演的像模像樣的。我又讓同桌互相合作表演,同學們興致都很高。
對于小鷹學飛翔的第二段,我讓同學們自學,然后分角色朗讀、表演。效果也很好。
學習了課文,我問同學們:“小鴨、小鷹棒不棒?為什么?”引出學做事情不能事事依賴父母。要自己學著做的道理。然后我問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最近你都自己學會了什么?是怎么學會的?”同學們積極發言。鄭思存同學說:“我看有的小朋友學滑冰很好,我就讓媽媽給我買了旱冰鞋,我自己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終于自己學會了!”陳治國說:“我爸爸給我買了自行車,我自己學會的。”邵圣業說:“我喜歡打籃球,我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籃球,我自己在小區的操場上練會投籃的。”魏玉萍說:“老師布置了每天要跳繩20個的作業后,媽媽給我買了跳繩,我自己練會了跳繩。”劉明昊也說:“我看有的小朋友買了滑板車,很好玩,我讓媽媽給我買了滑板車,我很快就自己學會了。”……
看到同學們這樣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想他們對這篇課文理解的也比較到位了。孩子們以后還會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課堂的學習,擴展,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孩子們自己學、自己做事情的愿望。把語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去,我想這是最好的!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課標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本課的教學以拓寬語文學習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可把語文課堂變成編演童話劇的舞臺。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創新體驗,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與編演童話劇的實踐中學習課文。感悟課文、拓展課文。在教學小鴨游泳這一部分的時候,我是這樣進行的。
孩子在那里?快來
一上課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1 小河邊的早晨美麗而又寧靜。河水醒來了,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邊的小草醒來了,伸伸懶腰,對著河水照鏡子;鴨媽媽和小鴨也醒來了,一起來到小河邊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鴨看見了清清的河水,喜歡極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還不會游泳,該怎么辦呢?小鴨會怎樣對媽媽說?媽媽會幫助它嗎?接著出示課文第一段中小鴨和媽媽的對話。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示學生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讀讀拼音,問問同學或老師。請人讀同學們評議,啟發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在分角色練讀中熟練課文對話,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從而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來,我現在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分角色朗讀課文。2啟發想像,嘗試拓展
1.師:“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說明小鴨沒有馬上學會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鴨會遇到什么困難?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鴨怕困難了,鴨媽媽又會對它說些什么呢?
媽媽,我游不好!幫幫我!
2.讓學生自由展開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3.小鴨學會了游泳,鴨媽媽看見了高興嗎?它又會對小鴨說些什么?小鴨會怎么說?
4.小組合作討論,自編對話表演。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拓展和擴充。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可以是小鴨自己不怕困難,也可以是小鴨在鴨媽媽的再一次鼓勵下大膽地去學游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讓孩子真正的展開想象的翅膀。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14
《自己去吧》這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第十四課。本課所在的第九單元主要是以詩歌、童話的'形式呈現,課文充滿了童趣。教學本單元有雙重任務:一是寫字識字教學,二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本篇課文就是一篇童話故事,在內容上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課文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來母親對孩子的愛,要讓學生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主的思想,不依靠自己的父母,學會生活的本領,而這一點,恰恰就是整篇課文的教學難點。依據新課標要求以及教育專家的觀點,一年級的課堂識字寫字則是課堂主旋律,因為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所以寫字教學則不會出現在第一課時中。因此,課前備課時我做了如下思考:
1、如何導入?
現在的新課堂并不推薦復雜花俏的導入。通過學習,我知道導入應具備自然、有趣、簡潔、啟思。而我面對的是一群剛剛進入學習不久的一年級孩子,所以,我的導入要貼近孩子,簡潔有趣,而兒歌《數鴨子》則是孩子們有興趣同時也“信手拈來”的東西。如何讓這首歌進入的自然?正好現在正值冷冬季,我穿著一件鮮艷的黃襖子,這時我決定以我穿的黃色衣服過渡到同樣也是“穿著黃色衣服”的小鴨子作為切入點,結合《數鴨子》兒歌,以老師是鴨媽媽,學生是鴨寶寶,進入情境。
2、如何教學“我會認”的生字?
本篇課文中的“自己”這兩個生字既要求會認也要求會寫,并且出現在了課題里。如何處理?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標題教學的資料,最后,我決定“自”字由我來領著書空,學生則跟著我一起書空,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自的筆畫順序及名稱,也為第二課時教寫打下基礎。而“己”字的筆畫筆順大部分學生已經比較熟悉了,我決定試著讓學生指導我來書空,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信心。孩子心里會想,我也能指揮老師了,讓孩子心里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其他生字大部分以單字在句子里出現,如“您”字。因此,在備課時,我決定學習朱老師的教學生字方法,隨文識字。字隨文學,使字不脫離句,從而更有利于句子的朗讀和理解。新課標指出,在語文的學習中還應該培養孩子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所以在“您”字教學時,我決定做一個文明禮貌的灌輸,對比“您好”“你好”。前段時間聽了李超利、郭美珍、朱紅果等老師的課后,我發現,一堂好的課不應該只停留在本課的教學,而是應該教會孩子們學法,從而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所以,我決定根據本篇課文“您、嗎、吧”三個字的特點,灌輸“熟字+偏旁”這種識字方法。
3、如何讓學生把句子讀起來更美并且突破難點?
首先,我認為小鴨子的話可以抓住“?”,讀出問號的味兒,并引導學生在體會小鴨子當時的心情。其次,在讀鴨媽媽的話時,可以角色轉換,讓學生體會作為一個媽媽的語氣和鴨媽媽當時的所想,最后在反復讀的過程中,抓住朗讀訓練這一重點,并突破難點。而這是一篇對話式的課文,所以,在鞏固學生讀的過程中,我加上了表演這一環節。既讓學生練習了朗讀,也讓學生融入了情境,并鍛煉了孩子們“臺上功夫”。
在第一次試教后,通過師父以及聽課老師的幫助總結,這堂課流程比較清晰,但也暴露出了以下問題:
1、生字的出現比較突兀,不自然。在學生自由讀課文后,直接出示“您”字,聯結不自然。
2、個別問題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困難。例如:“你們的媽媽都是用什么樣的語氣來和你們說話的?”這個問題有些學生心里可能明白,可是因為孩子們的詞匯量不多,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從而出現了一個問題拋出去卻沒有回來的場面。
3、在學生表演的環節,沒有把要求和目的提的非常明確就開始自行排練,導致學生自由排練的時間很多學生僅僅只停留在分配誰讀鴨媽媽,誰讀小鴨子,沒有真正的在練習對話,這樣,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沒有達到。
4、在學完第一自然段后,我提出了要求學生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自學第二自然段,這種學法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要求過于高,并且整堂課的容量可以不把第二自然段納入本課時學習。這樣可以把時間用在鞏固課文生字和練習朗讀上。
通過第一次試課的總結,我針對以上問題對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然后進行了第二次試課。首先,我調整了生字的出示時間,加上了過渡句。然后簡化了個別難度大的問題。接著在表演環節上,我要求學生認真聽我的排練要求。并且,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去掉了“鷹”這一自然段的學習,只用一句話,在課堂末尾時,給第二課時做鋪墊。
在師父和聽課老師的分析下,第二次課已經逐漸成型。但是經過試教發現,一年級的孩子還是需要“范讀”這一環節。所以,在匯報課時,我又加進了“范讀”這一環節,讓學生有一個聽正確發音和整體感知的過程。
匯報課后,宋校對我整堂課進行了細致的點評,我感受頗多。對于整體環節的設置總結為一句話便是:明確目標,落實目標。在朗讀訓練方面則是:悟—讀—悟。
首先,整堂課我的目的,我心里是非常的清楚的。但是在落實目的這一環節上,做得不夠實在。首先,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沒有在出示整篇課文及圈出的生字凸顯,使得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生字沒有一個整體的認知過程。接著,在生字“您”的教學中可以以字形理解字意。并且,在教學熟字+偏旁這一識字方法時應該讓學生自己指出,老師引導鞏固。讓學生說出“嗎、吧”口字旁是偏旁,馬、巴是熟字,組合起來“熟字+偏旁”。在訓練朗讀以及突破難點上,我整堂課缺少了先悟再讀,所以學生在讀“?”的味兒時,總達不到我要的效果。環節安排上,應該先讓學生想一想小鴨子心里所想,然后在根據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再來品讀“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在體會自立自強這一難點上,應該從“過了幾天,小鴨子學會了游泳”來突破,這樣的引導更自然,更貼近生活實際。
這堂課學生還是很配合的,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學生在表演的環節也很熱情大方,特別是個別平常不開口的孩子也愿意到臺上來一展風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15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為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故事情節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得詞句。因此,在學生認識了本課生字、熟讀了課文之后,我決定,把第一個故事的閱讀學習目標的定位于“結合課文學習,了解一些關于鴨子的 科普常識、通過閱讀故事,領悟應該自己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通過觀察、表演、朗讀、口語交際等途徑來學習感悟語言,體會課文的意思”。教學中,重點采用了角色朗讀和角色表演游戲的方式來進行。下面,是第一個故事的教學片斷介紹和我的反思。
一、情境激趣,導入 課文。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歌去嗎?我們先聽一首歌《母鴨帶小鴨》,會唱的跟著唱,拍手。(同學們邊唱邊做動作)
師:現在,劉老師就像一只鴨媽媽,帶著我們班56只小鴨子去玩,我們一邊玩一邊學,好嗎?
生:好。
師:把桌子上的小鴨子貼圖,像老師一樣貼在胸前,看誰貼得最快。劉老師手上有許多小魚,如果哪個小鴨子表現好,就獎他一條小魚。
(反思:教學開始,通過歌曲和游戲,創設了一個能把學生領入意境的學習情境,利用兒童的好奇、好勝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和學生一起“玩”,教師和學生拉近了距離。)
師:(出示一只鴨子圖案)仔細觀察一下鴨子的身體,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身體扁扁的。
生:鴨子的腳連起來的。
師:鴨子的腳連起來有什么用?
生:幫鴨子游泳。
生:它的鴨掌可以幫助它游泳。
師:鴨掌還有什么名字?
生:腳。
生:腿。
生:蹼。
師:扁扁的身體和蹼可以幫助我們游泳,你知道我們鴨子有什么本事了嗎?
生:知道了。
(反思:教學結束評課時,有人說這個環節沒必要,認為我把語文課上成了“科普知識課”。他認為,學生本身是知道這些的。語文課上沒必要講這些。我做過調查:一年級的小孩子。多數人不知道這些知識。如果不讓學生有所了解,那么,學生對鴨媽媽的做法就會不理解——沒人保護,萬一淹死怎么辦?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初學游泳時,需要有大人或專門的救生員來保護的。了解一些科普知識,對學生解決自己已有經驗與課文內容沖突時有幫助的。再有,我認為,語文本身是個綜合學科,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識本身,正是體現了新課程綜合性的特點。
不過,我現在也在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語文課堂上來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我想,倘若在課上不太合適,我們可以在結合美術課,開展一次制作鴨子、小鷹頭飾的活動,并且結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頭飾,了解鴨子、小鷹身體的個個部分與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區別。這樣,就把語文實踐活動、美術課、課普知識的了解與語文課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
(課件演示:小鴨子從蛋殼里鉆出來,配著音樂和叫聲。學生一聽就樂了。)
師:鴨子睜開了眼睛看見了什么?
生:看見小朋友。
生:看見同學們。
生:看見教室里的老師。
師:(拿出風景圖,圖上有一只鴨媽媽。)小鴨子還看見了什么風景?
生:看見小溪里的水。
生:看見很漂亮的風景。
生:看見草地。
生:看見漂亮的花。(要求把話說完整,用“這里真美啊,有————————,有————————還有————————————”說話)
(反思:抓住教學中的契機,有針對性地安排觀察、審美和口語交際練習,重點訓練表達。這是口語交際教學的一條有效的途徑。)
師:小鴨看見漂亮的花、清清的小河、會想到什么?
生:想去游泳。
生:想去游泳,但有點害怕。
二、練習朗讀,體會情感
師:小鴨子到底想到什么?請大家打開課本,找到小鴨子說的話,用鉛筆畫出來,自己讀一讀。
(學生開始讀書。)
師:小鴨子說的是哪句話?
生:小鴨子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相同的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師:小鴨子看到美麗的風景,它的心情怎樣?你們讀的時候要讀出小鴨子的心情來。大家自己來讀。(課件演示小鴨子出世,學生伴音樂自由讀。)
師:誰來讀?把小鴨子非常想游泳的心情讀出來。
生: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他讀得有點急切,你想不想讀?(師指著舉手的同學。)
生: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唔,特別特別想去游泳。誰還來讀?
生: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能不能讀快一點,讓鴨媽媽聽了就帶你去游泳?大家一起讀。
生:(齊聲)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媽媽怎么說?誰再來讀讀?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她讀得不錯,還會用上手勢,搖搖頭說不深。還有沒有人想讀?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讀得真好。這只鴨媽媽怎么這么狠心呀?讓剛出世的孩子自己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辦?要是我,我可不讓你去的呀。你喜歡哪只鴨媽媽?喜歡我這只鴨媽媽,還是書上的鴨媽媽?
生:我喜歡劉老師這只鴨媽媽。
師:噢,是嗎?(很高興的樣子)我一定會把你養得白白胖胖的。
生:我喜歡書上的鴨媽媽。
師:為什么呀?(皺著眉故作沉思狀)我對你這么好,怕你淹死的呀。你怎么不喜歡我呢?
生:因為我要去游泳阿。
生:因為我喜歡游泳阿。
師:我真的很怕你們淹死,怎么辦?
生:它的身體和它的腳掌會幫我們游泳。
師:原來是這樣,鴨媽媽知道我們的天生的本事就是游泳,是不會被淹死的。把媽媽的話讀得慢點。誰來讀?
生: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你讀得不僅有感情,而且有表情,你愿意讀給聽課的老師聽嗎?
生:(搖搖頭。)
師:那么誰想讀給聽課的老師聽呢?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讀得好,我把一條小魚獎給你,誰還想吃小魚?
生: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再獎一條小魚。)
(反思:由于故事情節簡單,所以,我當時安排學生通過讓學生練習“讀出語氣”來體會小鴨子和鴨媽媽當時的心情。從當時的效果來看,我覺得學生通過練習讀以及我與學生的對話——喜歡哪一個,學生結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識。感悟了語言的意思,體會了當時小鴨子和鴨媽媽的感情。
不過,現在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鴨媽媽說:“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這句話是故事中的重點語句,一方面說明了鴨媽媽“讓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說明:“這樣的事情,你自己能做”,從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應該自己做”這樣的道理。我覺得,對這句話,應該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一下:除了小鴨子的身體特點以外,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什么?這說明什么?從而使學生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意思——對學生進行生活態度教育。)
三、角色表演,活化語文
師:我們班同學讀書很好聽,你們能不能一邊讀一邊表演?
生:能。
師:自己先在下邊練習練習。誰表演的好就戴上這個漂亮的頭飾上來表演。
(學生練習自由表演)
師:(請兩個學生來表演)
第一次表演:
鴨寶寶:呷呷呷,媽媽媽媽,帶我去游泳好嗎?
鴨媽媽: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鴨寶寶:(站著不動。)
鴨媽媽:還站著干什么?快去游吧。
鴨寶寶:(學鴨子游來游去。)媽媽,我學會了游泳。
(各獎一條小魚。)
師:假設你自己就是這個小鴨子或者鴨媽媽,你的做法、想法和課文中完全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你會怎么做?大家想一想,然后,我再請同學來表演。
(學生又開始自己做準備)
第二次表演:
鴨媽媽:(飾演媽媽)今天天氣很好,你看這條小溪里的水很清,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鴨寶寶:(飾演小鴨子)我害怕哦媽媽。
鴨媽媽:你一定行的。
鴨寶寶:我不敢去嘛。
鴨媽媽對著下邊的同學們說:下邊的小鴨子們,你們誰來幫幫我的鴨寶寶?
下邊的同學紛紛舉手
生:你的腳掌會幫助你的。
生:你的扁扁身體會幫助你的。
生:你身上的羽毛會幫助你的。
師(補充):是呀,鴨子身上的羽毛有油,也會幫它游泳的。
鴨媽媽:你知道了嗎?你快點去游泳。
鴨寶寶:鴨子身體是扁扁的,我可是肥肥的,怎么游阿?(學生哄堂大笑。)
大家對他說:快去吧,快去吧!你自己試一下嘛!
鴨寶寶:那好吧,我去試試。希望我能活著回來見大家。
飾演小鴨子的同學做游泳狀,游來游去,又拍著肚子對大家說:哎呀,原來游泳這么好玩,原來肥肥也可以游泳,真是謝謝大家。(大家熱烈為他鼓掌,聽課老師大笑,有些老師還以為是我們演練過的。)
師:呀,你真是一只勇敢的小鴨子哦!
(各獎一條小魚。)
(反思:表演這個環節,學生進入角色,也就進入課課文的情境;通過形體、語氣體會、對話等方式,在游戲中,學生對課文的語言的到了比較深刻的領會。“假設”,促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解。我覺得,這樣做是符合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思想的。
但是,本來這里可以“補救”解決的一個問題:“水不深”,這里,我還是沒有意識到,教學中,也沒有通過“參與”和“對話”引導學生去認識、體會。)
最后的反思:總的評價自己這個教學片斷,自己覺得從學生的興趣著眼,通過朗讀、角色表演游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體味的內在含蘊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1]
感受一年級——《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16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課標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本課的教學以拓寬語文學習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可把語文課堂變成編演童話劇的舞臺。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創新體驗,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與編演童話劇的實踐中學習課文。感悟課文、拓展課文。在教學小鴨游泳這一部分的時候,我是這樣進行的。
孩子在那里?快來
一上課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
小河邊的早晨美麗而又寧靜。河水醒來了,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邊的小草醒來了,伸伸懶腰,對著河水照鏡子;鴨媽媽和小鴨也醒來了,一起來到小河邊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鴨看見了清清的河水,喜歡極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還不會游泳,該怎么辦呢?小鴨會怎樣對媽媽說?媽媽會幫助它嗎?
接著出示課文第一段中小鴨和媽媽的對話。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示學生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讀讀拼音,問問同學或老師。請人讀同學們評議,啟發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在分角色練讀中熟練課文對話,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從而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來,我現在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分角色朗讀課文。
啟發想像,嘗試拓展
1.師:“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說明小鴨沒有馬上學會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鴨會遇到什么困難?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鴨怕困難了,鴨媽媽又會對它說些什么呢?
2.讓學生自由展開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3.小鴨學會了游泳,鴨媽媽看見了高興嗎?它又會對小鴨說些什么?小鴨會怎么說?
4.小組合作討論,自編對話表演。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拓展和擴充。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可以是小鴨自己不怕困難,也可以是小鴨在鴨媽媽的再一次鼓勵下大膽地去學游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讓孩子真正的展開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