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精選13篇)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1
教學目標
①朗讀詩歌,品味語言
②聯系生活,感悟人生重點難點
重點是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難點是對無數座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美麗的青島海濱,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
(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
生:在山的那邊是什么?
師:為什么會這么想?
生:因為大山擋住了我的視線,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一課《在山的那邊》。(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師:詩歌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 同時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三、整體感知師:山那邊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吧。
(教師通過課件配樂,配畫面,有感情地范讀課文。教師讀完,學生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給老師的鼓勵。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比老師還好。不過關鍵還是這首詩寫得好,大家喜歡讀,老師也給大家配上音樂齊讀,好不好?
(教師放音樂,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課文。)
師:大家自己評評讀得怎么樣?
生:速度太快,沒有感情。
生:該重讀的沒重讀。
生:對課文意思理解不透,還沒品出味兒來。
師:這幾位同學說得不錯。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出示思考題)
①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含義是什么?
②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③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在山的那邊到底是什么呢?
生(齊):在山的那邊是海。
(教師板書大大的“海”)師:“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還有其他含義嗎?
生:“山”,就像是困難;“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實現理想信念途中的艱難險阻。
(教師在“山”下板書“困難”,在“海”下板書“信念”)
師:請同學們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生:第一節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后。生:第一節詩,寫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
生:第一節詩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的“山”和“海”,第二節詩中的“山”象
征了困難,“海”象征了信念。
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生: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四、研讀與賞析師: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詩歌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師:讓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現,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現美,能發現問題。
生:“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句詩非常形象, “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師:這句沒寫詩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詩中的寫法好不好?生:寫大山好像人生氣時那樣“鐵青著臉”,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難過,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師:你能讀出這種感情嗎?
(學生有感情朗讀)
師:大家還有沒有其他的發現,也可以說說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扎下深根?
(話音剛落,其他同學立即交頭接耳小聲討論起來)
生:“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
穿石那樣才能讓它扎下深根。師:問題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飄來的東西確實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很多學生舉手,全班齊讀。)
師:讀得不錯,“飄”和“扎”都作了重音處理,同學們的語言感悟力非常好啊。
一定還有更多的感悟和發現吧?生:我覺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么樣?
生:失敗后就灰心喪氣。
師: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
你得到什么啟示?生:跌倒后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師:好!(學生一起鼓掌)請你把這句讀一讀。
(學生朗讀詩句)
師:好,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
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干的心靈”,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
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因為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
“我”對理想的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堅強了。師:朗讀這句一定要充滿對理想的渴望,請你試試。
(學生有感情朗讀,全班齊讀。)
生:我最喜歡最后那幾句“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
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師:大家一起來讀一遍。
師:同學們有沒有過成功的經歷?
生:(齊)有!
師:(加大音量)不夠洪亮!有沒有?
生:(又齊聲響亮)有!
師:好,就用這樣的聲調和喜悅來讀。
(學生齊聲朗讀,讀得很好。)
師:讀了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誦下來了?
(教師當堂示范背誦,不少學生能夠背誦,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背誦。)
五、體驗與反思師: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
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近十分鐘。)
師:下面就把我們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與同學們分享吧。誰先說?生:記得在五年級的時候,我學游泳,每次練習比賽我都落在最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攀過這座山。別人練兩小
時,我練四小時,別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終于一步步爬上了山頂,取得了第一名。讀了這首詩讓我想起自己這段經歷,我也看到了屬于自己的海,這是我堅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結果。
師: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難時,也一定能想到這次難忘的游泳經歷。還有其他的經歷嗎?生:我要講的是半年前,我上小學六年級時,馬上就要開青島市小學生運動會了。不知什么問題,在跳高時助跑和起跳不能協調,我的成績也因此大打折扣!一種堅定的信念鼓舞著我,我 整天苦思冥想,經過多次嘗試,我終于做對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運動會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次難忘的經歷讓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廣闊,也讓我明白了要戰勝“山”那樣的困難,必須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伴隨我的將永遠是——山那邊的大海!
師:在很多時候,我們要戰勝的最大困難也許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
生:能不能戰勝自己!
師:對!人生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我們繼續聽聽同學們的人生經歷。
生:我很喜好書法,在剛開始學寫書法的時候,比賽中我是最后一名。我給自己制定了計劃,每天比別人多用兩三倍的時間練習,終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賽中獲班上第一名。現在,我已經獲得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看見大海,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師:困難總是一個接一個的,如果這位同學滿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認為那樣就是看見了大海,他會怎么樣?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國一等獎。
師:對!正是在艱難曲折的不斷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齊答)有!師:最后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激情齊誦這首詩,讓好詩伴你健康地成長!
六、布置作業師:今天的作業練習是,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執教:青島邵長喜
點 評
這是一堂充滿激情的詩歌朗讀教學課,整個教學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由“整體感悟”、“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三大教學板塊組成,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教學中教師通過恰當的“導”、“引”,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讀的內化要求,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使學生從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語感。另外,教師較好地把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優化了教學過程,優化了教學的時間結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的看來,這是一堂成功的語文教學研究課,教師的教學觀念新穎,語言親和力強,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較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對我們落實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實施新課程改革有比較好的借鑒作用。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2
1、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詩歌內容;通過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體會作者“為理想而奮斗”的思想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詩歌意境,把握本詩主旨;
3、深入詩歌意境,涵詠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于詩歌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正確方法,激發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斗的情懷。
學習方法: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投影儀、錄音機
學習設置:
課文感知:是詩人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抒寫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認真預習詩歌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注釋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寫“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是怎樣處理的”練筆,準備上課時在班里交流。
課前二分鐘:講述成語故事《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課文導入 :學生朗讀文章《會飛的蒲公英》,導入 新課:同學們,在剛剛讀過的文章中,母親從小就為我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那是一顆怎樣的種子?(蒲公英的種子——希望的種子)在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詩歌當中,“我”的母親也為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這首詩歌,讓我們來看一下,這顆種子是怎樣生根,發芽,結果的。
(導入 二: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這一課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啟示。是詩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在詩里,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詩人雖然已無數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讓我們來品讀這首詩歌,從中尋求答案)
②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③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朗讀課文:是一首詩歌,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在詩中,詩人要用形象而精練的語言來表達他反復體會的情感。我們要理解詩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讀,體悟“海”與“山’’的象征意義,領會它們所蘊含的意味。學生先自由朗讀,再聽老師朗讀,在進行讀詩的指導。
整體感知:
朗讀全文,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詩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還有深層含義,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含著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義?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難;“爬山”比喻艱苦奮斗。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
問題探究:
1、 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2、 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3、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4、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5、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
6、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體會感知:
聯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詩句中加點的詞語
1、 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這個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2、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這是寫山的顏色嗎?)
教學方式: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帶著問題聽讀,然后討論回答、相互評論、補充(可由教師鼓勵學生探究問題,答案不必求統一,讓學生在聽讀討論后對詩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學生(過渡)對詩歌有了大概了解,還要品讀詩歌形象而精練的語句,好的詩句總有畫龍點睛處,認真進行品讀。
a.自由朗讀詩歌第二節,思考作者是怎樣看到全新的世界,實現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認為最形象、精練的語句,反復品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后,可四人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
②朗讀指導
教師講授朗讀知識:重音(重讀、輕讀)、語速、停頓。
教師指導朗讀,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通過反復品讀,更好地領悟詩歌所蘊含的意味,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 學生可在教師指導朗讀的基礎上齊讀、分讀。
布置作業 :
①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豐富語言。
②課后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課后記: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啟示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只要戰勝困難,堅持奮斗,理想終將實現。這首詩意象壯闊,意蘊豐富。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戰勝困難。但是,怎樣翻無數座山,卻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樣翻過無數座山,到達理想的境界,是教師和學生本節課需要共同探究的問題。朗讀技巧的指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3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癡想( ) 隱秘( ) 凝成( ) 喧騰( ) 瞬間( )
2.體會下列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癡想”這個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⑵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枯干”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3.劃分下列詩句的朗讀節奏: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第二部分:閱讀理解(一)課內閱讀今天啊,我竟沒想到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為我聽到海_______在遠方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在山的那邊,_________?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_________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_________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_________你的眼睛……1. 依據課文為上文空缺處填上適當的詞語。2. 解釋畫線詞語的含義:⑴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如何理解?⑴ 誘惑著我的山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漫濕我枯干的心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根據上文意思說一說要想實現理想應具備怎樣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外閱讀潮汐 (王家新) 月光下 大海涌起愛的潮汐 月亮離地球越近 大海越是激蕩不息 那一層又一層的潮汐呵 涌向了海灘 苦地尋覓...... 月亮因羞澀而臉紅了——雖然大海并不曾 把她的嘴唇輕輕吮吸 大海呵 只是從月亮的流照那里 得到了一種深深的激勵 那雪白的,愛的潮汐呵 一排升騰起來 一排又跌落下去——就這樣來回往返 生生不息 可是,要接近月亮 卻是不可能的——大海知道這個 于是把月的倩影 默默地帶回到海心的深處 象為了孕育珍珠的貝殼 夾進一粒沙子 又旋即緊緊地合閉——只給觀潮者留下一個永恒的謎 這是沉默 又是默許練習:1. 給下列加著重號的注音尋覓( ) 羞澀 ( ) 吮吸( ) 跌落( )2. 詩歌講究押韻,請你在下面的橫線上寫出這首詩的韻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本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我們的知識庫中,存有很多與大海、月亮相關的詩句,請你各寫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基礎知識1.略 2.⑴“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⑵“枯干”形容對理想的渴望。 3.略閱讀理解(一)1. 深根 依然 喧騰 是海嗎 翻 攀 海呀 照亮 2. ⑴ 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遙遠 ⑵ 執著追求 3. ⑴ 翻過山頂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誘惑力 ⑵ 執著的追求變失望為希望 4. ① 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② 我們自己要有信心。 5. 略。(二)1. 略、2. 汐、息、覓、吸、勵、去、閉、謎、許、3. 比喻,擬人,形象生動寫出大海對月亮的深情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4
創意說明:這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有詩一般的境界。在朗讀時可把“課文變形”了讀,即把一般的文句“變”為詩行來閱讀。這種變形將美的語言顯示得更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感受課文中的語言美。
教學步驟:
一、分角色讀課文
二、復述故事情節
三、別出心裁讀課文
1.教師:作者說,他是帶著寫詩的激情,帶著寫詩的語感,來創作這篇抒情童話的。這篇童話的語言是優美的、簡潔的、凝練的,像詩一樣;具有較強的表現力,講究含蓄、講究節奏等等。
下面我們把這篇童話的'有些段落“變形”了讀,即把文中一般的文句“變”為詩行來閱讀,同學們來感受一下是什么效果。如:
·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變為: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變為: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2.討論:文句這樣“變形”后,你讀起來的感覺有何不同?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5
教學目標:
①朗讀詩歌,品味語言。
②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點難點
重點是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難點是對無數座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美麗的青島海濱,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人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
(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
生:在山的那邊是什么?
師:為什么會這么想?
生:因為大山擋住了我的視線,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一課《在山的那邊》。(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師:詩歌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三、整體感知
師:山那邊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吧。(教師通過課件配樂,配畫面,有感情地范讀課文。教師讀完,學生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給老師的鼓勵。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比老師還好。不過關鍵還是這首詩寫得好,大家喜歡讀,老師也給大家配上音樂齊讀,好不好?(教師放音樂,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課文。)
師:大家自己評評讀得怎么樣?
生:速度太快,沒有感情。
生:該重讀的沒重讀。
生:對課文意思理解不透,還沒品出味兒來。
師:這幾位同學說得不錯。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出示思考題)
①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含義是什么?
②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③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在山的那邊到底是什么呢?
生(齊):在山的那邊是海。
(教師板書大大的“海”)
師:“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還有其他含義嗎?
生:“山”,就像是困難;“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實現理想信念途中的艱難險阻。(教師在“山”下板書“困難”,在“海”下板書“信念”)
師:請同學們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生:第一節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后。
生:第一節詩,寫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
生:第一節詩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山”和“海”,第二節詩中的“山”象征了困難,“海”象征了信念。
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生: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四、研讀與賞析
師: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詩歌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師:讓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現,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現美,能發現問題。
生:“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
師:這句沒寫詩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詩中的寫法好不好?
生:寫大山好像人生氣時那樣“鐵青著臉”,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難過,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
師:你能讀出這種感情嗎?
(學生有感情朗讀)
師:大家還有沒有其他的發現,也可以說說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扎下深根?
(話音剛落,其他同學立即交頭接耳小聲討論起來)
生:“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扎下深根。
師:問題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飄來的東西確實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學生很多舉手,全班齊讀。)
師:讀得不錯,“飄”和“扎”都作了重音處理,同學們的語言感悟力非常好啊。一定還有更多的感悟和發現吧?
生:我覺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么樣?
生:失敗后就灰心喪氣。
師: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么啟示?
生:跌倒后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師:好!(學生一起鼓掌)請你把這句讀一讀?
(學生朗讀詩句)
師:好,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干的心靈”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因為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堅強了。
師:朗讀這句一定要充滿對理想的渴望,請你試試。
(學生有感情朗讀,全班齊讀。)
生:我最喜歡最后那幾句“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
師:大家一起來讀一遍。
師:同學們有沒有過成功的經歷?
生:(齊)有!
師:(加大音量)不夠洪亮!有沒有?
生:(又齊聲響亮)有!
師:好,就用這樣的聲調和喜悅來讀。
(學生齊聲朗讀,讀得很好。)
師:讀了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誦下來了?
(教師當堂示范背誦,不少學生能夠背誦,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背誦
五、體驗與反思
師: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近十分鐘。)
師:下面就把我們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與同學們分享吧。誰先說?
生:記得在五年級的時候,我學游泳,每次練習比賽我都落在最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攀過這座山。別人練兩小時,我練四小時,別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終于一步步爬上了山頂,取得了第一名。讀了這首詩讓我想起自己這段經歷,我也看到了屬于自己的海,這是我堅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結果。
師: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難時,也一定能想到這次難忘的游泳經驗。還有其他的經歷嗎?
生:我要講的是半年前,我上小學六年級時,馬上就要開青島市小學生運動會了。不知什么問題,在跳高時助跑和起跳不能協調,我的成績也因此大打折扣!一種堅定的信念鼓舞著我,我整天苦思冥想,經過多次嘗試,我終于做對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運動會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次難忘的經歷讓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廣闊,也讓我明白了要戰勝“山”那樣的困難,必須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伴隨我的將永遠是——山那邊的大海!
師:在很多時候,我們要戰勝的最大困難也許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
生:能不能戰勝自己!
師:對!人生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我們繼續聽聽同學們的人生經歷。
生:我很喜好書法,在剛開始學寫書法的時候,比賽中我是最后一名。我給自己制定了計劃,每天比別人多用兩三倍的時間練習,終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賽中獲班上第一名。現在,我已經獲得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看見大海,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師:困難總是一個接一個的,如果這位同學滿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認為那樣就是看見了大海,他會怎么樣?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國一等獎。
師:對!正是在艱難曲折的不斷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齊答)有!
師:最后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激情齊誦這首詩,讓好詩伴你健康地成長!
六、布置作業
師:今天的作業練習是,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6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品味語言。
2、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點難點
1、重點: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2、難點:
對無數座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交通發達的今天,不是生活在視野開闊的平原地帶。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人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
(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
在山的那邊是什么?
師:為什么會這么想?
(因為大山擋住了我的視線,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
二、學習詞語、注音
三、學習課文
師:詩歌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課件出示目標)
1、整體感知:
(1)師:山那邊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吧。
(教師通過課件配樂,配畫面,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2)學生齊讀,鼓勵學生讀得更好。配樂,畫面。評價。
(3)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教師出示思考題)
① 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含義是什么?
山──困難;海──理想/信念
② 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第一節:童年時候的想望和困惑──現實
第二節:長大以后的拼搏和奮斗──象征
③ 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不怕困難,堅持奮斗,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2、研讀與賞析:
師: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詩歌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出示課件)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1)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提示:“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寫大山好像人生氣時那樣“鐵青著臉”,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難過,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
(學生有感情朗讀)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扎下深根?
提示:“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扎下深根。
(全班齊讀)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提示: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么樣?
提示:失敗后就灰心喪氣。
師: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么啟示?
提示:跌倒后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學生朗讀詩句)
(4)“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干的心靈”
提示: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因為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堅強了。
(學生有感情朗讀,全班齊讀)
(5)“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提示: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
(齊讀)
3、體驗與反思: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四人小組討論)
師:下面就把我們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與同學們分享吧。
(生說自己的經歷)
師:正是在艱難曲折的不斷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師:最后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激情齊誦這首詩,讓好詩伴你健康地成長!
四、布置作業
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7
教學目標 :
1、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并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或其他能創造氛圍的樂曲)、投影儀。
學生:熟讀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么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么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投影出示)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釋詞語。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重點語句含義
1范讀課文,可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聽讀時: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海’’的意思。)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海”在詩中的意思。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為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后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
a. 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奏。
b. 再挑選意義重音。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投影示例:詩句的重音及節奏)。
c、 學習集體朗讀。
4、結合朗讀生意,指導學生探究式閱讀,討論。
a. 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
“鐵青”什么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什么?
“喧騰”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什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么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海”的含義,也從象征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后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么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四、合作探究性閱讀。
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課重點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一,要點合理即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全詩所講述的道理 。)
①引導學生再次討論“山”與“海”的深刻象征意義。
②討論,全詩講述了一個什么道理?
以上所討論的內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想,多說,不要強求答案用語標準,意思正確就行。
五、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深刻領悟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①引導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歷或感受。
這是體現語文與生活聯系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②全班激情齊讀。
六、小結,布置作業
①小結:
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業 :
a、根據“山”與“海”在文中的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也可以寫自然的海)。
b、熟練朗讀課文,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背誦。
c、抄寫寫生字。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讀準語氣。
2、整體把握詩歌內容,理解“山”、“海”的象征意義。
3、品味詞語的含義,理解詩歌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并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導入
童年時代,每個人都有美好而朦朧的“夢”。一個山區的孩子,他想望大海,他不停追尋,這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呢?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分析詩歌。
1、劃出詩中的問句,討論每一個問句的含義和語氣。
重點朗讀以下四個問句,個別示范,分組朗讀。
(1)山那邊是什么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
(2)哦,山那邊是海嗎?
(3)媽媽,那個海呢?
(4)在山的那邊,是海嗎?
是的!
2、朗讀合詩。
第一節應讀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
第二節應以“肯定、堅決”的語氣為主旋律。
3、歸納第一節第二節的內容。
提示: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第一節的“小時候”,第二節的“現在”。
3、他堅信有大海,怎樣去尋找?
“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次次”改成“一次”、“一座”、“又一次”好不好?為什么?
4、詩歌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往往另有內涵,說說詩中的“山”和“海”有怎樣的內涵。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6、聯系上下文,品味詩句。
(1)、課文研討與練習二加點詞語的含義。
(2)、在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旁邊批注自己的感受理解,在有疑問的地方打上問號,交流討論。
提交問題,討論解決。
三、課后閱讀。
只要明天還在
汪國真
只要春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只要生命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陷身茫茫沙漠
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
只要明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冬雪終會慢慢消融
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1)、這首詩成功的運用了象征手法,請選取幾種典型的形象,寫出它們分別象征什么。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這首詩表達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9
青島宋曉渝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③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 復述課文內容,體味人生的哲理。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認真預習《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課文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注釋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寫“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是怎樣處理的”練筆,準備上課時在班里交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在山的那邊》是詩人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抒寫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設計
初步感知
①導入
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在山的那邊》這一課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啟示。《在山的那邊》是詩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在詩里,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詩人雖然已無數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讓我們來品讀一下這首詩歌,從詩中找出答案。
②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③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過渡)《在山的那邊》是一首詩,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在詩中,詩人要用形象而精練的語言來表達他反復體會的情感。我們要理解詩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讀,體悟“海”與“山’’的象征意義,領會它們所蘊含的意味。學生先自由朗讀,再聽老師朗讀,并且邊聽邊思考問題。
④屏幕投影思考題
a、詩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還蘊含著什么意思?
b、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帶著問題聽讀,然后討論回答、相互評論、補充(可由教師鼓勵學生探究回答,答案不必求統一,讓學生在聽讀討論后對詩歌有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礎上,可讓全班學生再次朗讀詩歌,加深印象,也為進一步賞析詩歌作準備。
精讀品味
(過渡)對詩歌有了大概的了解,還要品讀詩歌形象而精練的語句,好的詩句總有畫龍點睛之處,品讀這些詩句,就能更好地領悟詩歌所蘊含的意味,獲得思想啟迪。
①自主、合作探究
可用屏幕投影思考題,學生思考:
a.自由朗讀詩歌第二節,思考作者是怎樣看到全新的世界,實現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認為最形象、精練的語句,反復品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后,可四人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抓住不同的語句談感受,體會到詩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達了人生的信念;并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啟示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只要戰勝困難,堅持奮斗,理想終將實現。
②朗讀指導
可用屏幕投影朗讀知識:重音(重讀、輕讀)、語速、停頓。
教師指導朗讀,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通過反復品讀,更好地領悟詩歌所蘊含的意味,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
學生可在教師指導朗讀的基礎上齊讀、分讀。
[教師小結]詩人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啟示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只要戰勝困難,堅持奮斗,理想終將實現。這首詩意象壯闊,意蘊豐富。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戰勝困難。但是,怎樣翻無數座山,卻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樣翻過無數座山,到達理想的境界,是教師和學生下節課共同探究的問題。
作業
①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豐富語言。
②課后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生活哲理。與《在山的那邊》比較閱讀。
○教學設計
感知內容
①導人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內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議論,也可插話。)《在山的那邊》的作者一次次翻過無數座山,戰勝困難,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聯系你的學習生活,你又是怎樣做的?當在生活中戰勝了困難,你想過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嗎?如果把這道理推而廣之,就會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②默讀文章
(過渡)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還要讓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默讀完課文,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大屏幕投影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
[學法指導]
a.默讀要求(時間、內容)
b.復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節)
學生討論、交流、補充、評論(可小組交流,也可大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時,要突出重點,給學生創造一個探究閱讀的氛圍,重點可放在“脫險”的過程。
合作探究
(過渡)以上復述故事情節,同學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寫“我”童年一次“脫險”的經歷。既是“脫險”,又是怎樣脫險的呢?其中又蘊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樣說的?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問題。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我”陷入怎樣的險境?又是怎樣脫險的?
b.這件小事給你哪些啟示?
學生朗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后,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大屏幕投影問題:
聯系生活,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樣戰勝困難,實現理想的?
學生拿出準備的練筆,可小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學生聯系自己,無論體會大小,教師都要鼓勵)。
[教師小結]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學生再次朗讀《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最后
拓展延伸
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還給你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么辦?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以上作業 ,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點評
教案把兩篇課文內容綜合在一起閱讀,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確立的。創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體現了教師大膽、靈活的教學觀念。教案從初一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在朗讀教學中,給學生以朗讀方法的指導,并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受到高尚情操的啟迪,又得到美的藝術感染。在閱讀教學時,教案努力形成一種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空間。例如:教案中《在山的那邊》要求“探究詩中的‘海’與‘山’蘊含著什么意思,學生有了探究的體驗,知道這個問題并不難。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多角度理解回答。這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人教網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10
各位評委:
今天,我授課的內容詩《在山的那邊》。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本課是整個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課,對貫徹課程標準和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一定要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牢牢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這篇課文是當代詩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與海這兩個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自己成長中的人生感悟,并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要一次次戰勝失敗和苦難,才能達到理想境界。
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要從小學生過渡為中學生,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們去克服,另一方面詩的第一節詩人以一個孩子的語調來寫,能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一般能較好地把握詩中的山與海的象征意義,但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往往估計不足,需要教師因勢利導,突破難點。
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1、朗讀課文,品味語言2、聯系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課文:
聯系青島的地域特點,提問: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青島的海濱,而是生活在蒼茫的大山里,同學們會想些什么呢?引發學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初一是起始年級,一定培養學生打好基礎,不能忽視認字、寫字的訓練。
四、整體感知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并思考:山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全詩為什么分為兩節?
五、研讀賞析:
學生通過朗讀,自己主動品味揣摩語言,從中發現問題共同探究賞析。
六、體驗反思: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這首詩給自己的啟示,引導學生在欣賞文藝作品時,能走過文字的橋梁,用自己的心靈與詩人溝通達到共鳴,從而獲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啟示,豐富自己的個性,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布置作業:
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把自己的體會和收獲表達成文字。
《在山的那邊》教案
學習目標:
1、朗讀詩歌,品味語言
2、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點難點:
重點是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難點是對無數座山的理解。
學情分析:
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詩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美麗的青島海濱,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為什么?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王家新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板書課題、作者)
二、學習目標: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出示目標,學生看屏幕。
1、朗讀詩歌,品味語言2、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詩歌是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得到有益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三、檢查預習:
正確朗讀下列詞語,并給加線的字注音:
癡想chī 隱秘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òu 喧騰xuān 扎下zhā 漫濕màn 一瞬間shùn
四、整體感知:
山那邊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吧。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在聽讀的基礎上思考問題:
1、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含義是什么?
2、全詩為什么分為二節?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教師范讀,學生仿讀,討論三個問題。明確:
1、在山的那邊是海。山,是重重艱難險阻;海是理想境界。
2、第一節詩,寫了我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山”和“海”就是現實中的“山”和“海”。第二節詩,寫了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詩人領悟了,媽媽所說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
3、全詩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感情:要到達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五、研讀賞析
詩人的這種感情是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的,從詩中找出你認為含義深刻活不理解的的詞語或句子,并說明理由。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全班討論交流,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教師引導、組織、補充。
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了“我”從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狹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2、“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鐵青著臉”是我的主觀感受,詩人將大山擬人化表現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動。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不經意見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只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扎下深根。
4、“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的奮斗,就像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是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5、“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當理想實現的時候,詩人興奮、驚喜,一個全新的世界光輝燦爛。
在邊讀邊議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體驗與反思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總結:“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生活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
學生投入的齊讀最后幾句詩,讓他成為自己成長中的動力。
七、作業練習:
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并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步驟
一、由談“夢”導入新課
1、教師充滿感情的說: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燦爛的、童年是多夢的,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么?是做一個探索自然奧秘的科學家?還是做一個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個運籌帷幄的軍事家?馳騁賽場的運動員?揮毫潑墨的書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說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學家……,下面請同學們談談你的夢想是什么?
2、各抒己見,各抒己夢
二、教師小結:
剛才同學們都各自談了自己美好而朦朧的夢,今天我們所要學的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就是敘述了一個大山深處的孩子的`夢想,敘述他對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尋著它。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在山的那邊》,看看這個孩子到底在尋找什么?
三、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要求:
1、放聲朗讀。
2、要投入感情。
四、分小組討論,怎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例如:“想望”這個詞就要讀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時由于“隱秘”的限制,因此讀的時候要盡可能的讀得輕一點。
“哭著回來”則要讀出“我”的傷心。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既要讀出“我”的失望,同時還得讀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五、學生根據討論的結果,再讀課文
六、展示課件
教師有感情的范讀課文
1、先展示的是一幅遠山的畫面,層層疊疊的群山,朦朦朧朧的,同時配以《二泉映》的樂曲,并閃出課題《在山的那邊》。
2、教師邊有感情的范讀課文,邊閃出字幕:“小時候……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畫面換成電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處貧困的畫面。
3、教師朗讀到“在山的那邊,是海!”樂曲換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畫面切換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鏡頭。
4、教師朗讀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畫面切換成大海。
5、教師朗讀到“在山的那邊,是海嗎?”畫面再次切換成深圳美麗的街景,繁華的生活,音樂換成節奏感強的動感音樂。
七、學生跟著課件再讀課文
八、討論作品中出現的三個主要形象
明確:我、山、海
九、教師板書:
山——————海
十、討論山和海各代表什么?
明確:山群山困難
海夢想(理想)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癡想、隱秘、誘惑、喧騰”等詞語。
2.了解詩歌常識與象征手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詩中“山”與“海”的藝術形象蘊含的意味,培養欣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標
1、感悟詩歌表達的信念和哲理,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
【教學重點】
1.理解詩中“山”與“海”蘊含的意味和感情。
2.體會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語言凝練,意味雋永的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詩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達一種信念、一個哲理,意象壯闊,詩意跌宕。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練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像法。用于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詩中“山”與“海”對應,形成強有力的沖突,波瀾迭起,顯現出情感的起落。關于“山”與“海”,特別是“無數座山”的象征意義的理解,要調動生活經驗,激活思維,以求深層探究。
3.討論點撥法。用于對詩歌意蘊的分析。
【教學準備】導學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么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么啟示呢?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檢查學生的學案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區的武當山下,是當代詩人、詩歌評論家。《在山的那邊》起源于作者童年的生活經歷,他童年時一直沒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區生活是封閉的、壓抑的,而作者偏偏又是一個善于幻想、對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少年。這種獨特的體驗,成了他創作的源泉。
三、檢查字詞、掃通障礙:
凝成、誘惑、隱秘、喧騰、癡想、一瞬間
教師強調:扎下,不讀zā應該讀zhā,讓學生動手查詞典,多音字。
字典是我們學習語言的的老師,大家一定要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下面請大家把生字齊讀一遍。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范讀(2)各自練習朗讀(3)領讀(4)齊讀
五、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讀,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讀的感情不夠,關鍵還是對詩的內容的理解不夠。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含義是什么?
2、全詩為什么分為二節?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說說理由。或有哪句詩不理解,劃下來一起探討
六、小組展示,教師指點
參考:1、山的那邊是海。大海象征理想、信念。群山象征重重困難。爬山象征堅持不懈奮斗。象征是一種表現手法,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是一種藝術符號的運用。
2、第一節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后。
第一節詩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山”和“海”,第二節詩中的“山”象征了困難,“海”象征了信念。
第一節詩,寫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
3、要達到理想的境界,就要歷盡千辛萬苦,只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堅持奮斗,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4、可能有以下問題
(1)“隱秘的想望”指什么?為什么說“隱秘”?
王家新創作談中說:“詩的開頭兩句,正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我想,幾乎在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秘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小時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秘地影響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愿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2)怎樣理解“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鐵青著臉”是擬人手法。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是“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我常伏在窗口癡想”中“癡想”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5)“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并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6)“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
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七、總結與提升
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小組討論交流幾分鐘,讓學生圍繞詩歌,談自己的經歷與體驗,更深入理解本文主旨。)
教師寄語: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用我們的心靈齊誦最后幾句詩,讓好詩伴你們健康成長。
《在山的那邊》教學案例點評 篇13
練 習(a卷)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癡( )想 ②隱秘( ) ③誘惑( )
④xuān( )騰 ⑤一shùn( )間 ⑥yùn( )含
2.辨字組詞。
凝( ) 癡( ) 誘( ) 喧( )
疑( ) 踟( ) 莠( ) 渲( )
3.有人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這個句子充滿了哲理。請你也試著將《在山的那邊》全詩的內容濃縮提煉,仿照這個句子寫一句能概括全詩哲理的話。
二、閱讀與感受
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哦,山那邊是海嗎?
于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二
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沒想到/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1.“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么?
2.詩歌第一部分,寫童年時候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部分,寫長大后我的拼搏和奮斗。盡管兩個部分都寫到了“山”和“海”,但第一部分的“山”和“海”和第二部分的“山”和“海”所指并不相同。你能說說前后兩個部分的“山”和“海”的區別和聯系嗎?
3.“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4.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這里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信念?
5.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請你想像一下作者見到“大海”后是怎樣一種欣喜的心情。
6.“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7.你從這首詩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啟迪?
三、綜合與實踐
讀下面的小故事,說說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之后,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四、體驗與寫作
下面這首小詩《圓規》,跟課文一樣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你能不能學著用這種手法也寫寫一首小詩呢?
喊的是謙遜的口號——“0”/轉動遍數成千/換位次數上萬/總表示不如“1”
我的小詩:
練 習(b卷)
一、理解運用
1.根據拼音寫漢字。
隱mì( ) 誘huò( ) 喧téng( )
chī( )想 huàn ( )想 shùn ( )間
2.讀下面的句子,根據拼音提示,把恰當的字填寫在橫線上。
①這是一(fú) 多么美麗的圖畫。
②爸爸買了一(fù) 象棋。
③老師為我們的成長(fù) 出了艱辛的勞動。
④這些產品完全(fú) 合質量標準。
3.選詞填空。(每詞限用一次)
備選詞語:清清楚楚 仔仔細細 規規矩矩 踏踏實實
在語文學習中,字要 地寫,話要 地說,課文要 地讀,練習要 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
二、拓展閱讀
池塘里的詩
我的詩,
寫在搖曳的花瓣上,
穿著粉色的紅妝,
撲入蓮葉的胸膛。
我的詩,
寫在滾動的露珠上,
蓮葉輕輕舞呀,
池塘里添了新詩一行。
我的詩,
寫在透明的塘面上,
荷花、蓮葉、露珠、游魚,
是精美的篇章。
下雨了!
我的詩在滿塘里跳蕩。
1.詩歌是講究韻律美的,押韻就是韻律美的體現。請你依次寫出這首詩中押韻的字。
2.詩的第3節列舉了池塘中的荷花、蓮葉、露珠、游魚。請你結合全詩的意境,展開合理的想象,分別給這四個詞語前面各加上一個雙音節的詞(詞性不限,可以從詩句中選擇)。
的荷花 的蓮葉 的露珠 的游魚
3.詩就是畫,畫就是詩。你認為作者通過對池塘美景的描繪,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問題探究
1.簡析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深刻含義。
①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②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2.詩中“大海”象征理想,“群山”象征重重困難。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被人們賦予了象征意義,你能舉出這樣的事物,并說出它的象征意義嗎?(不少于3個)
象征 象征
象征 象征
3.大街上掛出了兩條廣告橫幅——
①“匯聲匯色”炒外匯 ②慧聲慧色——陳慧琳南京演唱會
廣告中“匯聲匯色”與“慧聲慧色”都是利用諧音,對“ ” (填一成語)進行了改裝。對這類語言現象,褒貶不一,你持何種態度?請說出你的看法與理由。
看法:
理由:
四、表達交流
學習詩歌,尤其是現代詩,必須加強誦讀。請你和要好的同學一起,進行一場《在山的那邊》朗誦比賽,然后相互點評一下得失(當然也可以請同學或老師加以評判)。相信通過反復的朗誦和交流,會加深你對課文的理解。
試試吧!
練 習(c卷)
翻過那座山
杉美樹子
──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
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山道上籠罩著蒸人的青草濕氣。少年臉上、背上滾滿了汗珠。由于一刻不停地趕路,他呼呼地喘著粗氣。
──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
少年小的時候,祖母哄他入睡時,像唱搖籃曲一樣常給他這么念叨說:“孩子,只要翻過咱們家后面的一座大山,就能看見大海啦!”
其中“一座大山”那句話,少年還真的把它牢記在心了。其實,這句話顯然過分夸張了。因為現在已經這樣爬過兩三座山頭了,可仍然不見大海的蹤影。
盡管如此,少年還是像念咒式地在心中默念著祖母的話,繼續向上爬去。
──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
離山頂只有幾步了,少年開始快跑起來。然而站在山頂向下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樣上下起伏,不見終點的長長山道。
少年站穩微微打顫的雙腿,再一次聚積起力量。
──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
如今,少年橫下一條心想看到大海。其中的緣由細說起來話就長了。不過有一點,每當那些想挑也挑不完的無數重擔壓在肩頭的時候,少年就會像磁針指北一樣,立刻想到大海。“要邁動自己的雙腳去看看大海!要去證實一下,當真是只要翻過一座山,就能看見大海嗎?”
──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
然而,還是不見大海。少年幾乎是手腳并用爬過來的這條山道的前方,依舊與先前一樣,是望不到邊的起伏的山巒。
還是算了吧!
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痛苦地這么想。自己如此艱辛地沿著山道爬上爬下,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往前走,再翻他幾座山,難道真的能走到海邊嗎?這一切又有誰能告訴我呢?
任憑額頭上的汗珠往下淌也不去理會,少年坐在草地上,被穿行的山風一吹,不免百感交集。慢慢地,一陣疲勞襲上全身。
太陽漸漸升高了。想到即將踏上的漫長的歸途,少年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正在這時,他突然好像聽到了一種生靈的聲響。
那聲響來自上方。回頭仰望,頭頂劃過一道亮光。
一只長翅膀、純白色的大鳥正緩緩扇動著雙翅,像引路一樣飛過前方的山頭。
──是海鷗!
少年驀地站起身來。
這里有海鷗,無疑離大海很近了!這樣看來,那條山道上方天空的顏色,確實是與大海相連的淡藍色。
難道這次真的能看到大海嗎?
盡管如此,他仍略顯遲疑,還在瞪大眼睛凝視著前方。猛然間,一件白色的東西像蝴蝶一樣在他眼前緩緩飄落。少年聚攏雙手接住一看,原來是一片雪花般的羽毛。
這是那只海鷗送來的!
雖說僅僅只是一片羽毛,但它瞬間便在少年心中化作巨大的騰飛的翅膀。
──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
少年再一次聚積起全身的氣力,輕聲吟誦起來。
不過,即便不是這樣也沒有關系了。現在,哪怕前面還要翻過三座山、四座山,我也一定能夠走到大海,一定能夠走到那里給你們瞧瞧!
少年手中緊握著小小的羽毛,沿著山道緩緩爬去。在他的耳畔──或許是他的內心深處──已經開始輕輕回蕩起大海的濤聲。
我讀我寫:
“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就是這個信念,讓少年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地向人生的理想目標前進、前進!少年的夢想是感人的,少年的精神更是令人感動。
請聯系課文《在山的那一邊》對比閱讀,寫一篇小評論。
提示:可以從文體、主題、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角度進行比較評析。
答案
第一課 在山的那邊
練 習(a卷)
一、1.①chī;②mì;③huò;④喧;⑤瞬;⑥蘊 2.凝視,疑問;癡想,踟躇;誘惑,良莠不齊;喧鬧,渲染 3.示例:理想是大海,現實是大山,中間隔著千山萬水,行動是飛躍萬水千山的翅膀。
二、1.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 2.區別:第一部分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真實的“山”和“海”。第二部分的“山”象征了困難,“海”象征了理想的境界。聯系:第一部分的“山”和“海”是全詩的基本意象,第二部分的“山”和“海”是對第一部分的拓展和升華。 3.擬人。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愛。 4.表達出作者對戰勝一切困難,實現人生理想的堅定信念。 5.提示:語句通順,想像合理即可。 6.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7.示例: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達到。
三、示例:不要和誘惑較勁,應離得越遠越好,否則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危機和失敗。
四、提示:注意抓住事物的特點,把握該特點與生活現象之間的“相似點”,從中提煉生活哲理,再用簡明、生動的語言表述出來。注意詩句盡量押韻。
練 習(b卷)
一、1.秘;惑;騰;癡;幻;瞬 2.①幅;②副;③付;④符 3.依次是:規規矩矩、清清楚楚、仔仔細細、踏踏實實
二、1.上;膛;上;行;上;章;蕩 2.示例:(粉紅)的荷花;(舞動)的蓮葉;(晶瑩)的露珠;(快樂)的游魚 3.要點: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1.①“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②“枯干”是比喻的說法,表現了“我”對理想的渴望。 2.示例:“小草”象征頑強的生命,“蠟燭”象征無私的奉獻,“太陽”象征光明。 3.繪聲繪色;看法:能針對此類語言現象,寫出明確的看法即可。 理由:贊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諧音,言簡意豐,引人人勝等。反對的理由,可以是濫用成語,語言不規范,容易誤導等。(如聯系實例辯證分析也可)
四、略
練 習(c卷)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