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
日月潭令人神往,因為它在祖國的寶島臺灣,因為它“群山環繞、樹木茂盛”,更因為它有著別具一格的“日潭”和“月潭”。教學兩課時的分割中,我是這樣考慮的:第一課時在通讀課文的同時,重點學習了課文的第1、2自然段,主要了解一些關于日月潭的信息,比如“是我國臺灣省的一個湖”“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湖中央的美麗小島——光華島,‘日潭’、‘月潭’名字的由來”等。第二課時圍繞課文第3、4自然段感悟日月潭的美。通過“畫一畫、讀一讀、品一品、說一說”來感受日月潭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呈現出來的不同的美。
【“碧綠”的感悟】
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學生對“碧綠”一詞發生了興趣,理解也層層深入:
(1)從“碧綠”讀出了日月潭的水非常清澈。
(2)因為第1自然段中說“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而大樹是綠色的,它的樹影倒映在湖水中,所以湖水變得碧綠碧綠的。
(3)它說“日月潭很深”,所以水就特別綠。
【這個地方學生的發現非常好,但可惜的是我在課堂上沒有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加以提升,就這么過了。現在想想,我應該再啟發孩子往深處想想:水深跟“碧綠”又有什么關系呢?】
【美的解讀】
1、“仙境”:讓孩子們充分自讀,畫一畫美的句子后交流,第一個孩子(金典)找到了描寫“蒙蒙細雨”的那句話,并對“仙境”作了解釋,認為仙境就是腳踩白云,很美很美的。于是引導孩子比較細雨中的日月潭是如何像仙境的,孩子們也能從“蒙蒙細雨”中體會到“仙境”的感覺。但在讓孩子們美美地讀這句話時,我非常隨意地問了一句:你還讀出了什么呢?
2、“輕紗”:聽完曉琪的一番話,我的腦海中馬上閃現出這么一句話:孩子的能力真的是不可限量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孩子是如何體會的:
我覺得“輕紗”這里也寫得非常美,就像我們在《找春天》一課中講到的: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日月潭被蒙蒙細雨披上了一層輕紗,就變得像春天的小姑娘一樣,好像在跟我們捉迷藏似的,非常神秘。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2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中國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里有所了解。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文本的學習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伙伴讀一讀并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層層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贊美都蘊含于文章之中,隱藏于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里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贊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也正是由于他們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想到只有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我借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著一層紗。之后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著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蕩去,你們是什么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悅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著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抓住“建筑”一詞,我相機補充圖片資料,并伴隨導語“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關羽而得名的文武廟。南邊青龍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為紀念唐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宣揚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了解到那里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三、拓展延伸,歌頌美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著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著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說“日月潭你什么時候都美啊!”有的說“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說“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你還了解中國臺灣的什么,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說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中國臺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中國臺灣產生了美好的向往。這時,老師導語“在中國臺灣也住著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說說心里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我們班正好有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小朋友潘德貴,我利用這一條件,讓孩子們知道中國臺灣小朋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地像一家人一樣。此時情感價值態度觀目標得以落實。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說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后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到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于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欲望,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再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當今大力提倡感性語文教學的同時,就更應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語文素養。反思自己,由于我的語言比較枯燥,沒有把孩子們帶入到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當中,孩子們沒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麗的風光,更何談讀出美呢?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3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類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兩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美文美讀,豐富內心體驗,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中國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這里有所了解。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并拓展文本,課后開展“祖國寶島臺灣知多少”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件媒體創設情境
1、導入:
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到中國臺灣,再引出其風景名勝──日月潭,帶領學生去游覽日月潭的美麗風光。
2、課文講解:
多媒體課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飄蕩著薄薄的霧是什么樣子?看到“蒙蒙細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意想,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
二、多種形式朗讀、感悟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采用問讀的。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與情感進行個性化朗讀,注重了學生對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強了他們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讀:
教學時,有默讀、自由讀、小組讀、個人讀、老師讀等多種形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2、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后,想象畫面──美麗的日月潭風光。
看著課件──日潭、月潭,日出,給畫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語言
整節課采用師生平等、激勵的語言。如:愿意讀讀課文嗎?老師有幾個字想請教同學們。老師也來組個詞,行嗎?怎么不給我一點掌聲呀?
平緩地和學生交流。如:你們讀得真認真,那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想對他們的朗讀說些什么呢?
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
1、課件的銜接不緊湊。
2、課堂氣氛活躍,但不嚴謹,課堂常規還有待加強。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4
《日月潭》是小學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描寫景物的文章。下面是關于《日月潭》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這三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使他們不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麗,還大大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寶島臺灣的情感。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中國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里有所了解。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文本的學習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伙伴讀一讀并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層層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贊美都蘊含于文章之中,隱藏于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里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贊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種現象與學生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有關。我想到只有采用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所以我借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著一層紗。之后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著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蕩去,你們是什么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悅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著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 一部分時,抓住“建筑”一詞,我相機補充圖片資料,并伴隨導語“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關羽而得名的文武廟。南邊青龍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為紀念唐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而建立的呢!”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了解到那里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三、拓展延伸,歌頌美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 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著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著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說“日月潭你什么時候都美啊!”有的說“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說“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你還了解中國臺灣的什么,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說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中國臺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中國臺灣產生了美好的向往。這時,老師導語“在中國臺灣也住著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說說心里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我們班正好有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小朋友潘德貴,我利用這一條件,讓孩子們知道中國臺灣小朋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地像一家人一樣。此時情感價值態度觀目標得以落實。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說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后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于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欲望,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5
《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是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整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的專題來組織的,本課教學的情感與態度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寶島臺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以讀為本,自主感悟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如臨其境。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在教學中,我借助掛圖和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意想,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后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要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伙伴讀,小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老師適時的點撥和示范下,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二、以評促學,鼓勵為主
發展性評價就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教學評價。教師課堂上的口頭評價以及生生之間的評價,能幫助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師生評價,生生評價是否恰當,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體現評價的真實、真情、平等、啟發和提升,設計了多種鼓勵性的評價語言去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如:你讀得真美!老師為你的進步而感到高興!“只要心去讀,讀出來的效果果然不同!”“老師知道你很努力,我們相信,你的付出一定會有收獲的”等。學生在老師的感染下,也能體現出了評價的發展作用,對同學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進意見。“良言一句三春暖”,學生在長期的發展性評價中,膽子大了,能力也強了,對閱讀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三、自主合作,重視積累
小組合作探究有利用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嘗試解決,利于提高讀書效率,享受閱讀的樂趣。長此以往,這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引導學生走上良性的閱讀軌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課堂自主探究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新理念新要求。為此,在閱讀感悟中我就設計了讓學生在四人小組當中讀書悟與同學交流解決第一課時質疑提出來的三個問題,以提高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深度與廣度。合作后的交流是檢查學生與文本對話階段性成果的一種方式,也是生生互動的主要方式。在師生的交流反饋中,學生會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與理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閱讀的樂趣。學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所有的問題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學生體會也很深。
此外,實踐積累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標,它能為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日月潭》文字優美,如詩如畫,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勵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雋文。在教學中,我激發學生的積累興趣,教給他們積累的方法,同時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鼓勵他們實踐運用。相信,學生的“好詞佳句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而且在自主感悟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引導過多”等問題。
日月潭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描繪了我國寶島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日月潭是臺灣省的一個大湖。那里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作者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日月潭的瑰麗風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日月潭的環境、形狀、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話,概括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第二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的形狀,通過兩個形象的比喻句:“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寫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來。第三自然段寫清晨,日月潭被晨霧包圍著,朦朦朧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陽高照”、“清晰”寫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細雨”、 “輕紗”、 “朦朧”幾個詞語點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這樣的對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美感。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贊美日月潭風光秀麗、是旅游勝地。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好插圖,看圖與朗讀結合起來,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語言。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啟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處。但是很遺憾,由于課前上不去網,沒有搜集到日月潭的圖片,只憑課本上的插圖,學生的興趣沒能大大調動起來,學生的想象能力沒能拓展開來,說得也不理想。
再講第三、四節時,我請孩子們自由地放聲讀一讀,你覺得怎么讀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讀。讓學生在小組內談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美感
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清晨,日月潭被晨霧包圍著,朦朦朧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陽高照”、“清晰”寫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細雨”、 “輕紗”、 “朦朧”幾個詞語點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這樣的對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美感。)這一環節由于讀得到位,同桌又討論了,有幾個同學說得特別好。可惜,還是有同學不敢站起來說,怎樣調動學生的發言積極性,還需進一步研究。
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寶島臺灣的感情和期盼祖國統一的意識,對于這個目標,我覺得還沒能很好的完成,只是在最后我說:“日月潭如此美麗,希望早一點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到那時,我們就可以親自領略一下這秀美的風光了。”我想,應該讓學生多搜集一些中國臺灣的知識會好一點。
日月潭教學反思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充分尊重學生,營造了非常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如學生不會認字時,教師及時請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師帶讀,直至該生會讀為止。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不會、不懂等產生害怕情緒,而是渴望自己會懂,從而積極參加課堂活動。
2、 識字教學環環相扣,形式多但不乏味,通過多種形式復現,識字效果較好。尤其是第三環節的設計:指名讀課文中的生詞。讀得正確、大聲的,老師獎給他一幅圖,這些圖還能讓你們有一些發現呢。(指名讀詞,課件隨機出示表示該詞語意思的圖片)你們發現了什么?本文用詞比較豐富,理解詞語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把對詞語的理解放在獎勵圖片的欣賞上,寓理解詞語教學于漂亮的圖片展示之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直觀介入了“群山環繞”、“名勝古跡”、“隱隱約約”、“倒映”等詞語的理解之中。既理解了詞語,突破了難點,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閱讀教學扎實,做到精講精練,通過填空、比較句子等形式較好地進行了詞句訓練,突出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還進行了閱讀方法的滲透:讀、畫、讀、交流,力爭使學生由“讀會”逐漸發展到“會讀”。
4、《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美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能較好地創設情景,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日月潭的美,再通過簡單的導入語,如:“咱們可不能吵醒還在睡夢中的日月潭,試著輕輕地讀一讀。”“既然咱們到了仙境,那么我們還是輕一點,千萬別驚動了神仙。”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對于有霧的句子及下雨時的日月潭都應該輕柔、緩慢地讀,使感情朗讀輕松到位。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6
《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這三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使他們不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麗,還大大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寶島臺灣的情感。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中國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里有所了解。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文本的學習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伙伴讀一讀并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層層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贊美都蘊含于文章之中,隱藏于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里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贊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也正是由于他們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想到只有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我借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著一層紗。之后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著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蕩去,你們是什么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悅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著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抓住 “建筑”一詞,我相機補充圖片資料,并伴隨導語“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關羽而得名的文武廟。南邊青龍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為紀念唐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宣揚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了解到那里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三、拓展延伸,歌頌美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著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著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說“日月潭你什么時候都美啊!”有的說“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說“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你還了解中國臺灣的什么,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說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中國臺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中國臺灣產生了美好的向往。這時,老師導語“在中國臺灣也住著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說說心里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我們班正好有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小朋友潘德貴,我利用這一條件,讓孩子們知道中國臺灣小朋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地像一家人一樣。此時情感價值態度觀目標得以落實。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 比如說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后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到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于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欲望,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再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當今大力提倡感性語文教學的同時,就更應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語文素養。反思自己,由于我的語言比較枯燥,沒有把孩子們帶入到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當中,孩子們沒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麗的風光,更何談讀出美呢?
《日月潭》教學反思
1、合作學習法:
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于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如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時,各學習小組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組討論。通過合作學習,變傳授為自學、變講為導,調動了學生課堂主體參與率,形成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但是如果我能請孩子們從學習小組中選出一名匯報員匯報學習成果,其他同學加以補充,我只作適當的點撥啟導,課堂氣氛會更加好,教學重點就有了層次,也不會在匯報上浪費太多時間。
2、學會交流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我多媒體出示日月潭在“霧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況下迷人景色,讓學生欣賞后問:“你喜歡什么時候的日月潭?為什么?”各學習小組熱烈討論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3、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只是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大膽“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后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而沒有“會學”。
《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類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兩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美文美讀,豐富內心體驗,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中國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這里有所了解。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并拓展文本,課后開展“祖國寶島臺灣知多少”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件媒體創設情境
1、導入:
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到中國臺灣,再引出其風景名勝──日月潭,帶領學生去游覽日月潭的美麗風光。
2、課文講解:
多媒體課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飄蕩著薄薄的霧是什么樣子?看到“蒙蒙細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意想,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
二、多種形式朗讀、感悟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采用問讀的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與情感進行個性化朗讀,注重了學生對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強了他們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讀:
教學時,有默讀、自由讀、小組讀、個人讀、老師讀等多種形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2、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后,想象畫面──美麗的日月潭風光。
看著課件──日潭、月潭,日出,給畫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語言
整節課采用師生平等、激勵的語言。如:愿意讀讀課文嗎?老師有幾個字想請教同學們。老師也來組個詞,行嗎?怎么不給我一點掌聲呀?
平緩地和學生交流。如:你們讀得真認真,那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想對他們的朗讀說些什么呢?……
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
1、課件的銜接不緊湊。
2、課堂氣氛活躍,但不嚴謹,課堂常規還有待加強。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7
日月潭一文清新優美,文字通俗易懂,孩子很樂意學習。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日月潭》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日月潭》教學反思一
一、教材簡析
《日月潭》描繪了中國臺灣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作者首先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稱的由來,最后介紹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風光。本文文質兼美,五個短小的自然段生動和諧地展現了日月潭的迷人風姿。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情境促讀,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學生對日月潭及中國臺灣寶島的熱愛之情。
二、設計思路及不足
在識字環節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字,而且難度遞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慢慢的由認讀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認字,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游戲中就把文中的字認識了。
在課文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后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
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運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更象形的知道了為什么這個湖會叫日月潭,并讓學生運用關聯詞“因為……所以……”說一說日月潭名字的由來,這樣較好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伙伴讀,同桌互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并在老師適時的點撥下,體會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導學生在讀熟、讀美的基礎上,練習了背誦。
最后,帶領學生欣賞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風光,在學生觀察圖片及教師的敘述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且我把蘇軾贊美西湖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作為了拓展,幫助學生更多的積累古詩。
可是,上完了這堂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在本堂課中,我重復性的語言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教學反思二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中國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里有所了解。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文本的學習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伙伴讀一讀并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層層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贊美都蘊含于文章之中,隱藏于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里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贊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也正是由于他們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想到只有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我借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著一層紗。之后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著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蕩去,你們是什么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悅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著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抓住 “建筑”一詞,我相機補充圖片資料,并伴隨導語“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關羽而得名的文武廟。南邊青龍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為紀念唐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宣揚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了解到那里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三、拓展延伸,歌頌美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著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著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說“日月潭你什么時候都美啊!”有的說“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說“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你還了解中國臺灣的什么,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說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中國臺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中國臺灣產生了美好的向往。這時,老師導語“在中國臺灣也住著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說說心里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我們班正好有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小朋友潘德貴,我利用這一條件,讓孩子們知道中國臺灣小朋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地像一家人一樣。此時情感價值態度觀目標得以落實。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 比如說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后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到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于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欲望,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再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當今大力提倡感性語文教學的同時,就更應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語文素養。反思自己,由于我的語言比較枯燥,沒有把孩子們帶入到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當中,孩子們沒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麗的風光,更何談讀出美呢?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8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的代表性風景名勝,日月潭很美,描寫日月潭的詞句也很美。上課時引導學生積累課后所列詞語外,還請學生仔細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寫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狀、名稱的由來,描繪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文字優美,如詩如畫,讀來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學時教師主要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借助錄像,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相信學生能夠理解詞句,如臨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風光。本課的教學主要以朗讀為主,朗讀本文要懷著無限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讀出對日月潭的由衷贊美之情。邊讀邊想象描述的景物,讀出景物的美。讀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狀特點,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據它的形狀特點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霧的特點,“薄薄”、“隱隱約約”讀得輕一點。讀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時,音調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艷麗之美,第二句要舒緩,聲音較虛,突出下雨時日月潭的朦朧之美。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這堂課我借助課件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日月潭,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盎然。如,“薄薄的霧”這個詞語,學生通過看圖感悟到霧的美、薄、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設想問學生:“你喜歡什么時候的日月潭?為什么?”同桌討論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9
今天早上把小鬼們帶到多媒體教室上課。在早讀課時先讓大家欣賞廬山瀑布的美景,學生興致極高。我心里真是高興,想著等到的新課一定會很精彩。心里充滿自信。可沒想到一節課下來,學生卻不能集中精力聽講,做小動作的同學也很多,致使整堂課顯得十分僵硬,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現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沒舍得花時間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以為學生面對課件里直觀的圖片資料,應該會像早讀課時興致高漲,可為什么反而提不起學生的興致?是不是我在課堂上拋出的問題難度大?記得在講讀第二自然段時提出:為什么稱它為日月潭?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應該就能回答得出來,可實際上只有一半同學能從文中找出原因。在講讀第四自然段時,要求學生反復讀句子,用“——”畫出點明景色特點的詞語,結果連優生都不理解什么叫“點明景色特點”,更別說畫出詞語了。
我只好臨時改變教學設計,先講解第一句話,結合圖片,引導學生找出“清晰”這個詞后,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句話,結果還有近一半學生沒找出“朦朧”。不知道學生是否因為這個節接觸到的新詞都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還是自己的教學方式不適合學生。對于那些抽象詞語,我已找出圖片幫助他們理解了,比如:群山環繞、茂盛、名勝古跡等,可是這節課就沒能達到預期的精彩?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0
《日月潭》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今天這節課主要帶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三第四小節,描寫日月潭清晨和中午風光的內容。學生品讀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麗風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感知疊詞
《日月潭》這篇課文中有很多像“圓圓”“彎彎”這樣的疊詞,是學生感知疊詞這一新概念的好的素材,因此,先出示“圓圓的太陽”、“彎彎的月亮”這兩個詞,讓學生讀準的基礎上,概括出“疊詞”這一概念;接著通過老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比如學生讀“圓圓的太陽”,我適時評價:我好像看到了這太陽好圓呀等等,讓學生感知到,疊詞能更加生動形象地描摹物的形狀、人的形態這一特點;最后,也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體會疊詞是很有節奏感的,富有音律美。
二、想象朗讀
學生品讀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麗風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先讓學生聽范讀,想畫面,初步感知。接著,我運用多種方法逐句品讀,使每個景物在學生頭腦中的形象飽滿起來。比如引入學生的生活經驗,想象“薄薄的霧”的畫面及帶來的感覺,或是通過圖片的展示,讓抽象的文字變得形象起來、生動起來。這篇課文介紹的日月潭對這個班級的學生來講,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同時,他們的生活經驗也不是特別的豐富,提供相關圖片,補充學生生活經驗不足,感性積累不足的弊端,幫助學生實現把文字讀成畫面的目標。最后,回歸畫面整體,通過學生的朗讀把他們腦海中的形象呈現出來。
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想象畫面品讀文字這一環節中,可能今天我自己沒有走進這種情境中,所以學生也無法很投入,很難想象出畫面。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1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是一篇寫景的美文,文中首先介紹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著介紹了它名字的由來,最后介紹了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風光。日月潭很美,描寫日月潭的詞句也很美。這些優美的詞句值得品讀和積累。在教學第一課時的時候,我主要是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并寫會生字;根據插圖和練習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四字詞語的含義;優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夠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有9個。教學時,我采用由句到詞再到字的順序呈現生字,變換語境再現生字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記生字。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課堂上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和歸納了多種識字方法。例如:學生用編字謎的方法記住了生字“朧”、形近字比較法記住了“繞”、換偏旁記住了“環”等。
讀文時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聯系上下文,甚至是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理解詞語“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名勝古跡”這些詞語。
課前的預設是好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總有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出現,總有許多的遺憾:
1、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教學時,不僅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更重要的是學會積累并運用。這一點我做得還不夠。其實,課堂上,學生在識記生字了教師可以順勢讓學生口頭組詞或是用詞說一句話。這樣生字的鞏固識記效果會好一些。
2、指導寫字可以引導學生先按結構歸類,再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生字。寫字的時間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書寫完畢之后進行展示評價,使學生書寫更加美觀。
3、課堂上的評價還是應該以激勵性語言為主,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2
1、在時間準備中不夠充足,也沒有提前試講,當真正上課的時候,感覺有點緊張,特別是當課件亂了的時候,變得慌亂起來,心理素質不過關,這點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因為作為一個老師緊張是要不得的。
2、課堂氣氛不活躍,不嚴謹,課堂常規還有待加強。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3、教學目標沒有完全落實,尤其是有感情朗讀、背誦這兩個目標上引導得很少。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語文課需要花大部分時間在朗讀上。在整堂課的學習上,我讓孩子們進行朗讀的環節比較少,目標中的有感情讀,似乎在整堂課中都有所忽視,沒有真正落實目標。
4、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
5、在自主感悟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引導過多”等問題,在讓孩子主動認知方面還沒有真正放開。教學時,我只是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大膽“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后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而沒有“會學”。
6、沒找到著重點進行訓練,沒有注意到運用抓關鍵詞的方法還不是低年段教學的主要方法。在理解重點詞語上,我更多的是灌輸給孩子們“這詞語什么意思”上,我覺得老師應該引導孩子們去理解,并相信他們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孩子們。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3
我在第二課時預設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隱”、“筑”、“晰”等6個字,會寫“展”、“建”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用上積累的好詞佳句看圖介紹寧波的一處景色。
根據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首先談話導入,把學生帶入美的境界,然后自然地過渡到學習3、4描寫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的自然段。用你熟悉的記號標出表示時間的詞語。然后用一個大問題貫穿整堂課“你喜歡什么時候的日月潭”,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感受。在講第三自然段時,教師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問題,自己解決一個難點“隱隱約約”,教師只做引導。在學習中午太陽高照時,抓住“清晰”這個詞進行理解、感悟。在學習蒙蒙細雨中的日月潭的句子時,抓住重點詞“朦朧”,讓學生找到比喻句。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然后遷移運用,把書中的好詞好句用到看圖說話中,介紹寧波的景色。最后一個環節的寫字指導中,我出示的是兩個同是半包圍結構的字,但在書寫中又有所不同。
整堂課上下來,自己也有所感悟反思。我覺得有幾點還是上得比較成功的:
1、由于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寫得很美,是鍛煉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課文中的優美語句,讓學生自由讀,讀出感受,讀出問題,讀的層次比較清楚,讀通讀順——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讀——背誦積累。在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時,采用文本聯系生活場景的方法,如“隱隱約約”、“朦朧”。
2、學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用語文。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也希望學生能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用到自己的語言中。所以我有意識地安排了這樣幾個環節:幫助學生理解好詞的詞義——引導學生背誦積累——看圖說話,遷移運用。但是可能我對學生能力的估計不足,僅僅讓他們背了自己喜歡的幾句話,其實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把3、4段都背下來,應該不會太困難。
當然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從整堂課的重點上講,應該是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日月潭的美麗景色。但在學習“朦朧的日月潭”的文字時,我突然要求學生找出比喻句,而且要學生精確地說“什么時候的日月潭像什么”。本身這個題目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有點困難,另外一個,也沖淡了已經營造起來的感情基調,以致于再讓學生談感受時興趣不太大了。而且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讀時,可以用上輕音樂,幫助學生激發感情,促進感悟。
2、有些小細節不夠注意。比如當學生說話出現語病時,我沒有指出。如果從小就訓練學生的語言規范,以后學生說話就會很有邏輯性,很規范。在看圖說話時,第二張圖出示的是東錢湖的湖光山色,學生只想著怎樣把我出示的詞語用進自己的語言中,而沒有顧及其他,在這里,其實我應該指導學生看圖的順序。當學生在看圖說話說出了好詞好句時,應該馬上把這些詞語板書,并讓大家跟著這個學生齊讀,營造用好詞光榮的氛圍。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4
(一)教學理念
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詮釋策略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詮釋策略中“提取關鍵詞語”是閱讀教學中掃除閱讀障礙的一種重要途徑。在實際閱讀中,教師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來幫助學生理解有疑問的詞語。
(二)教學思路
提取關鍵詞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閱讀基本功,是一種十分必要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會關鍵詞語的意思,深入領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使之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教學效果
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三個:
一、在課文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后以讀代講,在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同學們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二、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不僅運用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們更形象的知道了為什么這個湖叫日月潭,并給同學播放一段關于日月潭名字由來的傳說的視頻,這樣更加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三、三四自然段是朗讀重點,我通過提取關鍵詞語簡單放手,讓學生來感受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日月潭景色的變化,同時老師適時點撥,使學生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讓同學在讀熟讀美的情況下聯系了背誦。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5
一、以讀為本,自主感悟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如臨其境。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在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形象,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后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伙伴讀,小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老師適時的點撥和示范下,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二、互相合作,學會交流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請學生在自己讀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問:“你喜歡什么時候的日月潭?為什么?”各學習小組熱烈討論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6
成功之處:
1、在課文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后以讀代講,在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同學們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2、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不僅運用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們更形象的知道了為什么這個湖叫日月潭,并給同學播放一段關于日月潭名字由來的傳說的`視頻,這樣更加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3、三四自然段是朗讀重點,我通過提取關鍵詞語簡單放手,讓學生來感受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日月潭景色的變化,同時老師適時點撥,使學生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讓同學在讀熟讀美的情況下聯系了背誦。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引導過多”等問題,在讓孩子主動認知方面還沒有真正放開。教學時,我只是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大膽“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后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而沒有“會學”。教學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時的修煉,一如既往的去做,才會日提升。
改進措施:
在以后教學中,我應多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的文章,虛心求教,多聽聽別人怎么上課,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