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語文課程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并有助于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基于這一理念,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能力的培養,更要重視語文對學生精神的熏陶。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
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學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樣。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文本給讀者留下了不確定的空白,等待讀者用想象去填空,進行再創造。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
教學過程中的研讀賞析部分,通過學生朗讀感知課文,選讀語言材料,尋讀品味語言的形式,讓學生體驗讀書的過程,得到過程中的求知之樂。朗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學生的朗讀,不僅要達到原有要求的順暢,而且要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的不同來傳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傳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如對課文第二個事例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練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語言很精練,富有韻味,單*朗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語言的品味。教師應努力創設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對生動優美的語言進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學過程中設計的一個環節:讓學生合作討論選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充分體現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閱讀層次和閱讀體驗。
華羅庚說過:“唯一推動我學習的力量,就是興趣與方便”。過去,使學生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一是失去夢想和激情;二是失去了積極的態度;三是失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四是失去了活潑開朗,封閉了自己。新的語文課程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獨立閱讀、自由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由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厚學生人文底蘊,特別加強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所以,在體驗反思階段設計了這個話題:讀罷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請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讓學生交流討論,輕松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使之逐漸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語文課程標準》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第三層次是知識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更深更廣的空間,實現由課內向課外,由書本到生活,由學習到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設計的這個話題:由生命你聯想到什么?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教學成為學生心靈放飛、創造性地展示自己的過程。教師應努力使每節課都成為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生命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