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范文(精選14篇)
語文教案范文 篇1
一、教學理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走進新課程,步入新課程,要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綱要的精神,要緊緊把握課堂教學改革的方面。在課堂教育改革中,要堅持‘一個為本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發展心理學品質教學的情況下,學生的思維會有一年質的飛躍,否則會被挪后或延緩。從語言學角度來說,這個階段是學生學習和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良好的語言發展會促進一個人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綜上所述,本廛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就是抓住一條主線,兩基本點。一條主線是指以學生發展為主線,兩基本點是指在引領學生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給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充分發展的空間。
二、教學分析
《雪孩子》課文描述了一場美麗的大雪過后,小白兔和媽媽堆一個可愛的雪孩子,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但是后來,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卻化了。它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文章文質兼美、極有意境、極富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圖讀文,使學生獲得了真實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助人為樂、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課文一共有8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課文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內容。要求認識10個生字;寫好瓜、衣、來三個字;知道香是多義詞;又字連用可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點,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通過演示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篇為首先次出現不注意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嘗試著自己閱讀,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課后的練習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受悟的重視。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三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知道香是多義詞;又字連用可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2.理解重點詞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云的過程。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飛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這兩句話,使學生知道雪會變成云,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這兩種變化屬于物理現象,對于剛剛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是極有難度的。所以教師要通過演示課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過程,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五、教具多媒體的課件
六、教學過程設計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用甜美的聲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圖片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小禮物,你們看,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將此圖片貼在黑板上,再問學生:誰認識這個字(孩)?你是怎么認識的?同學們暢所欲言,最后歸納出低年級孩子識字的方法: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爸爸、問媽媽、查語文書后面的生字表,還可以進行猜讀,如果以后學會了查字典,還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2.創設情境,整體感知這篇課文寫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一個問題引起懸念,然后播放動畫片:大雪無邊,快樂無限!學生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里。聽,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們玩得多快樂!動情地朗讀,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把學生帶入豐富的想象和親身體驗中,從而渲染了與詞句相對應的氣氛,使學生主動了解和欣賞了語言所描寫的事物,體驗了作者所抒發的情感。然后通過快速地查數,使學生對全篇課文有個宏觀的把握:知道本課有8個自然段并配有8幅插圖。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求同思維能力。
3.閱讀新課,理解課文有了剛才情境創設出的基礎,學生自然對這篇文章產生了喜愛之情,此時的心情也是高興的、舒心的、美麗的。所以第一自然要讓學生繼續讀、老師再范讀、再指名讀。通過讀,使學生盡情地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領略雪的風采!你讀懂了什么呢?我讀懂了雪下得非常大!從哪兒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導學生從文中找錄問題的答案,進而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好習慣。然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等詞語都是說雪下得非常大。第二、三自然段,請同學們講這幅圖的主要意思,再結合畫面的內容,體會小白兔往來火里加柴的原因。(因為屋子里很冷,所以小白兔往火里加了一些柴。)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能力,發展思維這部分內容尤其注意給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充分發展的空間。這幾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還會回來了嗎?這幾個問題是關鍵,但不提出來,而讓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帶著你對哪個問題最感興趣就研究哪個問題來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畢竟是低年級的學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組,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進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這部分內容一定要重點進行朗讀訓練,伴著優美的音樂、看著動畫片,體會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把描述的意境,體會雪孩子崇高的品質,體會小白兔的快樂與憂傷。
5.演示課件,突破難點為了突破難點,問了一個問題:雪孩子化了以后,為什么會變成一朵白云呢?然后演示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云的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重難點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溫度下雪遇熱會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就成了云。那么,文中的哪個詞是說這種現象呢?,飛是文章的點睛之筆。這部分內容注意培養學生的求證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6.拓展延伸,發散思維雪孩子還會回來嗎?這是孩子們最想知道的問題,但是老師不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想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云的過程這個課件,以培養孩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能過演示課件云變成雨和云變成雪的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去了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雪孩子回來以后,你會對它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說,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創意的表達。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求證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7.總結全文,提示主題再放動畫片,讓學生通過讀來感悟,最后得出問題的答案。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8.朗讀課文,加深感悟同學們可以采取任何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課文。如看動畫片讀、個人讀、小組讀、自由讀、默讀、和喜歡的小朋友們一起讀、演課本劇等等,以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七、教學評價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對學生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采取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基于此指導思想,結合本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設置如下教學評價:
1.知識能力。我會寫的字:我會認的字:我會認的偏旁:
2.過程與方法。我會讀:讀《雪孩子》的課文(以錄音帶的形式出現)。我會畫:畫雪孩子,要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采取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對雪孩子的喜歡之情。
語文教案范文 篇2
知識和能力目標:
1、 學會“回、找、對、太、陽、公”六個生字,認識“又字旁”。
2、 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全文。
3、 了解冰雪經過太陽照射會融化的自然常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2、 引導學生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學會評價和接受他人的評價。
學習方法與習慣目標:
1、 學會通過觀察圖上的景物和細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讀好課文。
2、 學會用各種巧辦法記生字。
3、 養成課外閱讀詩文的習慣。
4、 養成注意積累環境識字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開雙軌火車復習生字讀音,注意多音字:看著家
3、 用親切的、喜愛的語氣呼喚雪娃娃。
4、 加動作齊讀課文第1、2句話。
二、看圖學習課文
(一)第三句話。
1、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丁丁上學去了,請雪娃娃看著家。丁丁放學回來之后,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請看圖。(出示圖畫)看圖說說誰正在干什么?學習:找(做動作體會意思及偏旁、比較“我—找”)找到娃娃了嗎?
2、 觀察丁丁的表情,你看出他的心情怎么樣?(奇怪、難過、傷心……)
3、 出示句子,自由讀。學習“回”。
4、 讀出丁丁的心情。引導評價。做動作。
(二)學習第三句話。
1、 有了問題丁丁會去問誰?請學生當丁丁來問問。
2、 媽媽怎么回答?出示句子,自由讀一讀,注意生字的讀音。這句話中,你又用什么辦法記住了什么生字?(注意“對”字的新偏旁——又字旁)
3、 讀出媽媽的表情,評價,齊讀,做動作。“抱”字作為環境識字。
4、 有什么問題嗎?討論:太陽公公怎樣抱走雪娃娃?
5、 回答,看動畫,解釋冰雪在太陽照射下會融化的道理。觀察:不光是雪娃娃融化了,還有什么也怎么樣了?
1、 學校廣播站還要招播音員,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自由讀、兩人一起讀、表演讀等等),準備好之后來展示。
2、 熟讀成誦,表演背誦,配樂。
四、情境練習:
圣誕節到了,圣誕老人給我們帶來了好禮物,請仔細找找,找到了打開看看里面是什么?學生選擇禮物,逐一打開:
語文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書寫3個生字,并掌握多音字“量”,在讀文中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和主動識字的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夏天的迷人,在讀中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
【教學重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夏天的迷人,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識字、表達、想象的能力,并積累詞句。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 法】講解、引導
【學 法】朗讀、感悟、練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5分)
1、欣賞古詩《小池》,會背的請來一起讀背,邊讀邊想:這首詩描寫的什么季節的景色?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2、是啊,萬物復蘇的春天已經從我們身邊匆匆而過,多彩多姿的夏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說說你喜歡夏天嗎?為什么呢?(教師可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想,讓他們說,引導他們把自己親身感受到的夏天說出來。)
3、孩子們說得真好!每個人的心中、每個人的眼中的夏天都是不同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迷人的夏天吧!(板書課題)學生和老師一起書寫題目。說說你覺得“夏”字哪兒最容易寫錯,再寫一遍。重點強調“夏”字。
二、展示目標(2分)
師生齊讀目標,明確本節內容。
三、初讀課文,隨文識字,整體感知。(13分)
師:你們想不想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夏天的?那就趕快打開課本來讀一讀吧。
你準備好讀書了嗎?讀書方法指導——不動筆墨不讀書
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用我們學過的識字方法去認識它。
2、學生互助學習,共同解決難認的字詞,重點強調:
肴 冰淇淋 蔭 釣 熟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
a.聽字音是否讀準了?
b.通過聽,看能不能幫你再認識幾個字?
(鼓勵孩子們在文中認字,把培養識字與聽的能力有機結合。)
4、同學們讀得很正確,也很流利,可有些生字寶寶非常調皮,它從課文中蹦了出來,想來考考我們班同學,看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出示課件,開火車認讀生字,說說你是怎么認識的?(出示課件)
5、請同學們再來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問題:
出示自學提示:
(1)課文共有_5___個自然段,每一段都是圍繞著一句話的意思來寫的,這個句子叫做中心句,請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在文中畫出來。
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
(2)課文中還有許多優美的詞語、句子,你能用橫線畫出來嗎?多讀一讀。(出示課件)
6、指名發言,在班上交流。老師時機指導。
四、總結(3分)
我們這節課了解到夏天是美麗的,那這么美的夏天,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將它留在身邊,你準備怎樣把它留下來?(熟讀課文、背會課文、畫畫、寫小詩、日記、照相……)那同學們下課以后就趕快行動!
語文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采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識字6個,練習正確書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積累好詞好句。
2、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格列佛在小人國的經歷。
教學重點:
講述格列佛在小人兒國的經歷。
教學難點:
創編格列佛在小人兒國的經歷。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斯威夫特的資料。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交流: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格列佛是倫敦的一個著名醫生,喜歡航海旅行的他無意中來到了一個神奇的'島上,島上生活著一群身高不滿五寸的小人兒。格列佛在小人兒國里經歷了一段奇特的遭遇,但是最后還是回到了家鄉。)
(二)再讀課文,講述故事。
1、再讀課文,想想,格列佛在小人兒國有哪些奇特的遭遇?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3、講述格列佛在小人兒國的經歷。
(1)小組內說一說。
(2)指名學生上臺講述。
(三)學習生字
1、在讀課文時,你認識了哪些生字?
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全班讀,并說說哪些字是讀音要注意的。“吊”“筐”是三拼音節,有介母“i”,但最好直呼。“遮”是翹舌音。
2、你認為哪些生字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按結構,本課的生字可以分成幾類?
左右結構:醒、鉤、縫
上下結構:箭、筐、吊
左中右結構:綁
半包圍結構:遮
“縫”字筆畫較多,注意避讓右邊。
三、練習
你有什么辦法記住這8個生字?(字音、字形)
醒、鉤、縫 、箭、筐、吊、綁、遮
四、總結
本文的生字比較多,希望同學們牢固掌握。文章內容方面,要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 住作者的寫作思路,會復述。把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五、作業
1、自主積累文中的好詞語。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講述格列佛在小人兒國的經歷。
板書設計:
小人國
受到攻擊
受到禮遇 奇特經歷
協助退敵
語文教案范文 篇5
【導入】
1、今天老師要來考考大家,多義詞掌握的情況。
請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個“書”字,試試看你能用這個書字,組哪些詞語。
書本、書寫、書信、書桌、書包、書皮、判決書、楷書等
2、請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繼續通過查工具書來解釋這些詞中“書”的意思。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書的注解:
書(shū):⑴寫字;記錄;書寫。⑵字體。⑶裝訂成冊的'著作。⑷書信。⑸文件。
給剛才大家所組的詞語對號入座。例如:
書本──⑶裝訂成冊的著作。
書寫──⑴寫字;記錄;書寫。
書信──⑷書信。
楷書──⑵字體。
判決書──⑸文件。
【引入課文,感知內容】
一、下面要來考一考大家,讓大家“學以致用”
1、請大家看大屏幕:“答謝中書書”中的兩個書該如何理解?
請大家根據自身的認識,猜測一下兩個書分別該怎樣去理解。(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考慮)
2、讓大家這樣憑空猜測兩個書的意思,似乎有些為難大家了。這樣吧,老師把“答謝中書書”的出處告訴大家,可能協助大家正確理解“書”的意思。(大屏幕上展示《答謝中書書》一文)
請大家齊聲朗讀這篇文章,了解一下以“答謝中書書”為題的文章,會是一篇怎樣的文章,你能從中得到啟示嗎?
明確:本文屬于書信體裁的文章。
3、請同學們再來說說,讀了文章以后,你想怎樣理解這兩個“書”字?
書⑴:中書,南朝時候的官員稱呼。
書⑵:即書信,是文體的一種。
所以由此我們知道,“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給謝中書的一封信。
二、關于文章的一些知識介紹
1、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謚號貞白先生,丹陽秣(mò)陵(今江蘇江寧縣)人。
2、謝中書,名謝微(或作徵),字元度,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豫章王記室,因曾任中書鴻臚(lú),故稱“謝中書”。
三、請大家齊聲朗讀這篇文章,來感受一下讀古人的書信的滋味吧
【深入探究,解析課文內容】
一、根據課文導引局部的語言,引導學生在細讀語文的基礎上,全面品析文章
有人評價《答謝中書書》“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請大家再讀課文,回答:
1、說它“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那么這幅山水畫中有那些景色呢?
明確:
所描繪的景色有: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曉霧猿鳥
夕陽沉鱗
2、說它“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那么這又是怎樣一首詩呢?
請將文中描寫山水美景的語句找出來,并使其出現為詩歌的形式:
明確: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沈鱗競躍。
請大家來朗誦這首詩歌,領略一下詩歌所描繪的美景。
二、比較《答謝中書書》和現在書信的聯系點和不同之處,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
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請大家說說《答謝中書書》和一般現在的書信有什么不同?
明確:描述的重點不同。一般書信重在通過文字,或說明寫信者的意圖,或說明寫信者自身的觀點來勸說收信者,寫信有明確的用意。本文則大篇描繪美麗綺麗的景色,似一篇寫景散文。
2、兩者的相同之處是什么?
明確: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點明作者的寫作意圖。
3、請大家帶著我們對文章的理解來品味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文章?認真讀,仔細考慮,相信大家會在我們一起學習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收獲。
明確:學生可以各抒己見,說說自身的理解,要言之有理。
【課外延伸】
請大家用現代文來大膽地擴展描繪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運用想象。
語文教案范文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熟讀詩歌,掌握其主要內容。體味詩歌的內涵以及外國詩歌的語言特色。
2、過程與方法:教師對創作背景稍加介紹,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疏通文意,最后通過討論,探討詩歌的深層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環保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朗讀作品,體味詩歌意境和語言風格以及詩人的感情。
2、理解詩歌的獨特表達手法。
教學難點
與詩人情感達到共鳴,體會作品深意。
教學準備
朗讀,解決字音,初步感知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紀弦的詩歌《一片槐樹葉》,這片槐樹葉觸發了作者什么感情?(對祖國的思念)其實,在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事物觸動我們的思緒,比如擱置在箱底的一個布娃娃,一輛玩具車,甚至一本書,一支筆,都可能引起我們的對往事的回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感受一棵老橡樹給作者的觸動。
二、聽老師范讀,注意朗讀技巧。
朗誦技巧:
①停頓
②重音。強調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③速度。表現激動、憤怒等內容速度較快;悲傷失望、哭泣等內容速度較慢。
④語調升降。就是抑、揚、頓、挫的搭配。
高升調,表示鼓勵、號召、反問等感情;
降抑調,表示果敢、堅決、自信等感情;
平直調,表示一般敘述、冷淡、莊嚴;
曲折調,表示懷疑、諷刺、雙關等復雜的感情。
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
(第一次齊讀)
情感要充沛:對老樹要深情,對樵夫要立場鮮明。
三、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和朗誦,你能不能理解
詩人為什么會發出“樵夫,別砍那棵樹”的呼喊?
明確:因為詩人與老橡樹有深厚的感情。
2、詩中哪些句子表現了詩人與老橡樹之間的深厚感情?
在文中圈劃句子。
按詩節可以歸納為4方面
我和老樹關系久遠。名揚四海,根深葉茂。
老樹見證美好往昔。我與老樹血脈相連。
(老樹是作者往昔生活的一個背景,它承載著作者和親人溫馨生活的記憶)
3、老橡樹在作者心中是什么形象?
(老橡樹成了庇護者,是歡樂的源泉,是美好生活的見證者,朋友、親人)
4、為了保護這么一棵意義重大的老橡樹,作者在詩歌中多次呼喊“樵夫,別砍那棵樹”,作者勸說的態度、語氣有什么變化?
平和真誠,老樹和我關系久遠。(娓娓敘說)
動情責問名揚四海,根深葉茂贊美老樹,責問樵夫
苦苦懇求回憶老樹見證美好往昔
嚴厲警告直訴衷情,血脈相連,情感強烈
平和勸說——動情責問——苦苦懇求——嚴厲警告
隨著他對老橡樹感情逐漸深入,對樵夫態度就愈加強硬。
(作者把對老樹的深情轉化為誓死保衛它的力量)情感逐步升華
朗讀要求:
你還要將它砍下?(反問)加重語氣,高升語調。
流淚懇求。(語速較慢,語調低沉)
嚴厲警告,(語調下降、擲地有聲、表明堅決態度)
展示學習成果,請一生讀。
五、小結
作者強烈要求保護這棵老橡樹,實際上是想要留住些什么東西?
保留對美好往事和珍貴情感的記憶。(對先祖的記憶,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記憶。)珍視那些承載了自己情感和記憶的事物!
六、拓展延伸
這首詩自1830年發表以來一直很流行。當時美國正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狂飆突進的時期。先進技術帶動整個國家從傳統農業社會走向現代工業社會。工業和城市的擴張破壞了鄉村的景象,現代文明強烈沖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在新事物層出不窮又轉瞬即逝的時代,人更加懷念往日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所以人們就特別珍愛這首詩。
其實我們中國現在也處在類似的歷史階段,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我們在現代化的路上一路狂奔。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有那么一天,
當門前的大樹被移走之后,你還記得回家的路嗎?
當古街、老房子被拆遷的時候,我們到哪里去尋找往日生活的痕跡呢?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們享受到了現代化的便捷和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但是許多類似老橡樹這樣承載這人類情感和記憶的事物正在逐步消失,傳統生活和現代化進程是否完全對立呢?我們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文化宣傳、立法、實際保護(城市規劃時保留他們、修繕、維護)
1、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它的老城區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由于免受戰爭的破壞而保存良好,現在保持著古香古色的風格。這里有中世紀建筑物,街道狹窄,一派古城風貌。老城的中央廣場還保留著一口古井,據說這是幾百年前供居民飲用的惟一一口淡水井。夕陽西下時,夕陽年齡的人們在握手樓下沉思、發呆的生命狀態。
2、中國臺灣路的保護3、歐洲許多城市保留存儲了大量歷史記憶的老街舊巷,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他們甚至有法律規定,不能隨意改變建筑的外觀,即使是私人住宅。
4、桂溪花園里的那座廟。
文化保護:
免費開放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過去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貌。
國家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被設為法定節日,
這些都是是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尊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我們保護老橡樹、保護古街舊巷、重視傳統節日,
實際上是對我們傳統生活方式的尊重和關照!
總結:通過剛才的探討,我們再回頭來看課文里的詩歌,如果還有人把這首詩的主題僅僅理解成宣傳環境保護,你有什么看法呢?
(它喚起了人們對往事的追憶,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的向往。對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的留戀,對鄉村生活、傳統生活的珍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節家庭聚會,夏夜庭院樹下乘涼聊天)
八、布置作業
如果說老樹是作者美好生活的記憶,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記憶,
那么,有沒有什么事物承載著你的情感和記憶呢?請自擬題目,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抒發你的感受。
語文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課文的情節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二、能力目標:
1、品味語言、揣摩情景。
2、培養欣賞古代戲曲語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了解封建禮教對人的束縛、扭曲和傷害。
2、體會杜麗娘、春香追求個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戲曲的能力。
二、難點:從語言中揣摩人物性格,從人物性格中探索社會根源。
教學手段:
1、注重誦讀,在誦讀中品味語言、揣摩人物形象。
2、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閱讀興趣,適當拓展文章內容。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利用多媒體播放昆曲《游園》選段,引入課文。
“裊情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這是杜麗娘第一次踏進自家后花園時,看到眼前的“好天氣”而嘆出的一句詞,唱腔婉轉動人、曼妙悠然,“爛漫春光下,步步美人歸,”讓我們跟隨這位美人的步伐踏進如詩如夢的《牡丹亭》。
2、讓學生上網了解作者湯顯祖簡介及全劇劇情。
《牡丹亭》屬于明代傳奇,在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湯顯祖也是一個傳奇人物,這個故事既曲折離奇又充滿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許多文學愛好者,這里有一個網站,介紹了《牡丹亭》的全劇劇情以及作者湯顯祖,請一位同學為我們演示
二、研習新課:
1、進入新課,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歸納文章內容。
2、以小組為單位誦讀精彩片段。(分角色朗讀更能讓學生仔細體味人物性格,同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點讀精彩片段〔自由朗讀后,讓個別學生表演朗讀精彩片段,一來可以檢查預習效果;二來讓學生體驗戲曲的妙處。〕
4、研討劇中人物的角色定位:〔在給角色定位時,要求學生能夠舉例說明,并模仿人物有特點的臺詞〕
5、給出討論題:
(1)后來有人將這出戲改名為《春香鬧學》,很明顯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認為這一場戲到底是在寫誰?
→ 明寫春香,暗寫杜麗娘 (要求學生舉例說明)
(這一問題的落腳點應在杜麗娘的變化上,文章寫春香、寫陳最良、寫鬧學,都是為了寫杜麗娘那微妙的心理變化,這才有后面那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要在探討中讓學生領悟到這一點。)
(2)使杜麗娘發生變化的催化劑是那個不為人知的花園,為什么她連自家有后花園都不知道?(引導學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劇的源頭。)
(3)杜麗娘在文章最后嘆出“原來,有這等一個所在……”,這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麗娘?
(讓學生自由發揮,去揣摩杜麗娘的心思,去理解一個長期受著束縛的女子的心懷,去感受人在受到壓抑而需要奔放時的蠢蠢欲動。)
三、知識拓展:
1、欣賞昆曲《游園》選段。
2、學唱此段,感受心靈的放飛。
3、自由暢想,體味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復蘇。
4、介紹幾個有關的網站,方便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語文教案范文 篇8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 “藝術的魅力”為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的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本課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是東方文化的瑰寶。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預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學情分析】
學習文言文《伯牙絕弦》,學生已有了《楊氏之子》作為基礎。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借助注釋、結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導學生透過文字想象畫面,揣摩作者表達方法,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文言文和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注釋、結合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習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2.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設計理念】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小學文言文傳統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深奧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絕弦》一文充滿著濃濃的語文味,所以需要老師靈活多變而又扎扎實實的朗讀指導,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讀、思、議、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課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扎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淀語感,領悟語言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時效,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故事導入,引入課題。
講《警世通言》中伯牙和鐘子期偶遇的故事導入,指導學生看插圖,猜猜文中人物。
[設計意圖: 故事導入讓學生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2.板書課題,指導“弦”的讀音和寫法。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絕弦”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絕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由《楊氏之子》導入文言文學習方法。讀通課文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明確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交流:讀文言文給你什么感覺?
3.檢查預習。學生個人讀后指導。教師范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4.領讀,注意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設計意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韻味的領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讀懂課文,領會情感
1.課文讀通了,還要把課文讀懂,大家說,有什么辦法?(結合注釋、結合上下文)請同學們按照這些方法,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大意。讀懂課文,是文言文學習的第二步。
2.學生自學。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大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
3.交流。
(1)從哪里看出二人是知音?
(2)引出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體會古文的一詞多義。抓住“善哉”指導學生理解子期的由衷贊嘆,并指導讀。
課件出示句子,透過文字看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山和江河?讀出你的感覺。
揣摩表達形式,抓住“峨峨兮” “洋洋兮”體會古文用字的精煉。
[設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此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來理解文本,豐富想象。]
(3)對啊!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伯牙所念,僅僅是這些嗎?角色轉換,假如我志春風……你看到了什么?用上文中句式說一說。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談話設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為學生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4)課件再次出示二人資料。質疑:伯牙當時已經是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他為什么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交流)
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是啊!知音歡聚,情投意合,將是何等的其樂融融!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快樂。
(5)故事過渡。二人相見恨晚,結為兄弟,并相約一年后中秋之夜再在這里相聚。第二年中秋,伯牙興沖沖前來赴約,假如你是伯牙,你會給子期帶些什么禮物呢?(交流后起音樂)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課件再次深化二人資料。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充分利用文本插圖,身臨其境感悟人物心情,理解人物內心的感情。]
(6)深化情感。
透過這段文字,你仿佛看見了怎樣的畫面?(交流)
教師深情渲染:是啊!再也沒有了知音歡聚,只有一座孤單的墳墓;再也沒有了其樂融融,只有一塊冰冷的墓碑。假如你是伯牙,站在知音的墓前,你有什么話想說?請把它寫下來。(交流)
[設計意圖:透過文字看畫面,讓學生進行想象和課堂小練筆的拓展練習,讀寫結合,既提高了課堂實效,又讓學生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在子期墓前,伯牙留下了一首傷心欲絕的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警世通言》)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
4.回歸課題。伯牙為什么“絕弦”?知道了嗎?
[設計意圖:潤物細無聲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然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積累古文,嘗試背誦
1.放《高山流水》,請同學們伴著這首曲子,想象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再把課文讀一遍,把你的感受讀進去,讀出知音歡聚的樂,讀出破琴絕弦的痛……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在指導朗讀時,師生融入課文中的角色,師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對話交流,入文,入情。]
2.嘗試背誦。
[設計意圖: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努力讓學生理解文意,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后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口,其情若生吾心”的境界,課堂實效就要在不斷訓練中提高。]
五、拓展文本,推薦閱讀
課外推薦閱讀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設計意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此環節旨在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養成課外閱讀習慣。]
【作業設計】
1.熟練背誦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伯牙絕弦課文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注譯
絕 :斷絕
善 :擅長,善于。
鼓 :彈。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語氣詞,相當于“啊”。
若 :像~~一樣。
洋洋 :廣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謂 :認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 :就。
復:再,又。
弦:在這里讀作“閑”的音。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朗讀停頓
注:“/”為停頓處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作者介紹】
呂不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于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擔心被誅殺,于是飲鴆自盡。
【練習題】
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解釋,把序號填入括號。
絕:①斷絕②窮盡③走不通的④獨一無二的⑤極、最
伯牙絕琴( )斬盡殺絕( )絕處逢生( )
美妙絕倫( )絕大多數( )懸崖絕壁( )
善:①擅長、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辦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懷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終( ) 英勇善戰( )
2、句子停頓不恰當的一句是:( )
①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語文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標】
1、抄優美詞語,積累語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
4、學習欣賞文章美。
5、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3、學習欣賞文章美。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美麗的童話,他營造了一種純潔、友好的氛圍,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可以抓住“愛”和“美”讓學生去感受、體驗。首先,圍繞“愛”的話題,通過反復朗讀多角度理解課文,但要說出依據,協助學生較準確深入地理解童話主旨。再通過分角色配樂朗讀,感受童話的“愛”的氛圍和詩一般的意境,請學生圍繞“美”談談自身的感受。
【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借助工具書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教師:錄音機,磁帶(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歌曲《愛的奉獻》導入。教室里播放歌曲《愛的奉獻》創設一種意境和氛圍。
(導入)愛是世界充溢溫暖的源泉,愛如一股清泉,滋潤著人們的心田,正因為有愛,才使貧窮的人對生活充溢向往,使做錯事的人有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使那些殘疾人心里充溢光明,它在生活中發明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下面我們就走進一個童話般的愛的世界,去體會它的神奇力量。
二、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復述課文,概括課文大意。
2、多角度理解課文:
(引導)這篇文章寫了一個盲小朋友在朋友們的關心、協助下重見光明,他的影子在給他人以幸福時自身也獲得了幸福,獲得生命的故事。但我們知道這在實際中是不可能實現的,那作者為什么這樣想像呢?你是怎樣理解的?請找出依據。
學生討論:
⑴ 對于像盲小朋友一樣孤單弱小的人,我們應該關愛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依據:剛開始時,盲小朋友的日子過得很寂寞。──這樣一個孤單弱小的人只要能得到一份關愛,就會使他感到生活的美好,而影子的出現,使他非常快樂。──有影子、螢火蟲、陽光的陪伴,盲小朋友對生活充溢信心,夏天,在小樹林里散步,對螢火蟲的追尋就體現出他對感受光明的信心。──盲小朋友在朋友的關愛下看見了周圍的一切,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⑵ 給他人帶來幸福,自身也能得到幸福。
依據:影子的話給盲小朋友帶來友情和溫暖,而他說這話時,自身也覺得無比幸福──影子帶盲小朋友來到大自然去感受光明,使盲小朋友走出了孤獨和黑暗,得到快樂和幸福,這時自身也很快樂。──影子在協助盲小朋友重見光明后,自身也變成了一個衣著美麗的小朋友,獲得了生命。
⑶ 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對生活失去信心,要熱愛生活,對生活要堅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要執著追求生活中美好的東西,不要輕言放棄。
依據:盲小朋友雖然看不見周圍的事物,但卻用心去感悟去聆聽大自然的美妙樂章,聽到了牛兒、羊兒、鳥兒等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表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
⑷ 大家都伸出熱情的手,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依據:正因為有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的關愛,盲小朋友這個弱者才干戰勝重重困難,獲得光明。
三、分角色配樂朗讀,注意讀出感情
1、角色分配:盲小朋友、影子、螢火蟲、敘述者。
2、掌握敘述者、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如盲小朋友開始是孤獨、寂寞的,對周圍的一切充溢向往,與影子交上朋友后的快樂,見到螢火蟲光亮的驚喜,失去影子朋友的恐慌,以和重見光明的驚奇和喜悅。
四、品味賞析課文
(引導歸納)這篇童話寫得很美,給我們營造了一種純潔、友好的氛圍,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 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如課文主題、意境、語言、人物等)品味出這種美來,下面我們就來品味這篇童話給我們帶來的這種美的享受。
(學生自主學習)
1、自由朗讀品味,圈畫、批點出自身認為“美”的地方。
2、請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反復頌讀,積累語言。
3、四人小組自由討論。
主題美──愛的主題──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這些朋友給盲小朋友無窮無盡的愛,在他們的愛的包圍中,盲小朋友得到了光明。
意境美──詩情畫意般的意境──在盲小朋友看不見時,寫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鳥兒叫聲,春風吹過的聲音,蜜蜂扇動翅膀的聲音和潺潺的流水聲,偏重從聽覺的角度寫他內心的感受和氣氛的烘托,表示了盲小朋友熱愛生活,渴望光明的心理感受。──盲小朋友可以看見時,寫了螢火蟲“幽藍”“翠綠”的光,“太陽”“月亮”“彎彎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綠草”“露珠”等,從視覺的角度以光、影、色彩的描寫渲染了一種萬紫千紅、色彩絢麗的意境,營造一種純潔、友好的氛圍,使全文的情調輕松歡快,表示了盲小朋友重見光明的喜悅之情。
語言美──敘述時多用簡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句分行,一句話成為一個自然段,短小、活潑、跳躍,既像詩一樣簡潔、凝練、優美,富有節奏感;又像小溪流水,自然流暢,叮咚有聲。──大量運用疊詞(如幽幽、陰沉沉、孤零零、跌跌爬爬、踉踉蹌蹌等),有的摹擬聲音,有的描寫環境、動作或感覺,不只描寫情態逼真,而且使語氣舒緩,讀起來瑯瑯上口──還運用一些擬聲詞(如哞哞、咩咩、嘰嘰喳喳、潺潺、怦怦等),運用這些詞,能給人形象、真切的感受,讓讀者仿佛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人物美──盲小朋友雖然雙目失明,但從不失望失望,仍對生活充溢信心,內心充溢光明,積極樂觀──影子樂于協助他人,能給他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4、小組發言人匯報討論的結果。
(歸納總結)因為有愛,才使人物內心充溢光明,使文章充溢詩情畫意的美感。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美的世界里,只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那么,你為這個世界,為那些需要愛的人們做過一些什么呢?
五、聯系實際,講述身邊的愛的故事
(設計活動)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配樂總結)播放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溢愛》。
只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我們的世界將充溢陽光,充溢歡歌笑語,讓我們心懷愛心,去擁抱這個世界,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歡樂。
六、作業
必做題:
朗讀課文,摘抄優美的詞句。
語文教案范文 篇10
一、案例背景:
《我要一本書》敘述了羅蒙諾索夫小時候隨父親去打漁,遇到狂風巨浪,他勇敢地爬上搖晃的桅桿,扎緊了吹落的帆,漁船才慢慢平穩下來,父親要獎給他一件鹿皮上衣,而他卻要一本什么知識都有的書。故事贊揚了羅蒙諾索夫與狂風大浪搏斗的勇敢精神及熱愛讀書的好品質。
我曾兩次上過這篇課文,印象中學生通過學習了此文,又認識了一位俄國的科學家,他的勇敢和強烈的求知欲打動了許多學生。但有關他的其他信息一概不知。今天,我又面對這篇文章,一時考慮了良久,如果我還是按照前兩次的上法讓學生感悟課文,深悟人物的品質,在倡導新理念的今天,顯然是不合時宜的。那么,如何讓學生真正地了解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走近他,進而學習他身上的優秀品質呢?我想到了電腦,通過查閱,發現羅蒙諾索夫原來是俄國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他曾創立的大學現在被改名為羅蒙諾索夫大學。小時候家境貧寒,他遇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還是一一地克服了困難,就是這位科學家,在音樂、美術、文學、天文等十幾個領域中都有建樹,是一名知識淵博的“大家”。有了這么一個“發現”,我決定讓學生課外去搜集資料,了解有關信息,通過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信息互動實現資源的共享,從而理解課文。以下就是我的實踐與想法。
二、案例分析:
有目的地搜集信息,實現信息的互動。
[片段一]:
出示句子:羅蒙諾索夫爬上搖晃的桅桿,扎緊吹落的帆,漁船才慢慢平穩下來。
師: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為什么羅蒙諾索夫要扎緊吹落的帆?因為海上起了大風,如果不把帆船上的帆扎緊的話,船會被浪打翻的。
師:誰知道帆船?
生:帆船是靠風力來吹動的。
生:帆船帆船,必須有帆,如果沒有帆不僅不能向前進,而且還會搖晃,最后會翻身的。
師:那現在帆――
生:現在帆吹落了,漁船就不平穩,船會沉下去。
師:所以說船在――
生:顛簸。
[片段二]:
師: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了他的勇敢?
生:小時候羅蒙諾索夫經常跟著父親出海打漁,因為在海上打漁很危險,他這樣做,可以看出他的勇敢。
生:從圖片里我觀察到風很大,浪也很大。這也說明他很勇敢。
生:我從“扎緊吹落的帆”這幾個詞中體會到他很勇敢,因為爬上桅桿已經很吃力了,現在要爬上搖晃的桅桿還要抱緊桅桿,很容易掉下去的。
師:那你知道桅桿嗎?
生:有二三層樓那么高。
生:可能有20多米那么高。
生:有五六米那么高,爸爸告訴我,相當于二層樓房那么高。(還拿出搜集的圖片做了展示)
(學生都驚訝得張大了嘴巴:“那么高!”)
師:是呀,多高呀!當時這桅桿還是――
生:還在不停地搖晃著。
生:這樣爬上去就更加危險。
生:如果羅蒙諾索夫不抱緊桅桿的話,他就要掉到海里去。
生:當時風很大,把帆都吹落了,現在羅蒙諾索夫卻要用盡力氣把帆扎緊,很不容易。而且我還從“漁船慢慢平穩下來”這幾個詞中體會到帆扎緊后,風力還是很大,漁船是慢慢地平穩下來的。
師:在他的努力下,原來顛簸的漁船總算――
生:平穩下來。
師: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朗讀讀出他的勇敢,自己試試。(發現一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老師發現你讀得很好,請你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生:(讀)羅蒙諾索夫爬上桅桿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他爬上搖晃的桅桿就更加不容易了。所以我這個地方讀得很慢。
[評析]:
在上第一課時時,有學生就提出“桅桿是什么?帆船上的帆到底有什么作用?”等問題。從許多學生一臉茫然的神態中我知道學生的期望,有的雖然說了,但也沒能讓更多學生領會。我想,與其由老師告訴他們這些知識,還不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搜集信息(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讓孩子們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他們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桅桿”學生沒有親眼見過,學生通過了解,知道桅桿有二、三層樓那么高,還拿來圖片做了展示。當時桅桿是搖晃的,那更是難上加難的事了,我們一般爬竿都覺得不太容易,更何況羅蒙諾索夫是不顧一切,爬上搖晃的桅桿,扎緊了吹落的帆,漁船才慢慢平穩下來。這樣,羅蒙諾索夫和風浪搏斗的勇敢形象就深深地扎根在學生的腦海里。
帶著問題去搜集信息讓學生經歷了探究的過程,豐富的信息又為學生的互動提供了保證。
適時地展現信息,提高信息的互動。
[片段三]:
“難道一件皮上衣還比不上一本書嗎?”父親的意思是——
生1:皮上衣是很珍貴的呀,怎么要一本書,不要皮上衣呀。
生2:一件皮上衣比一本書貴多了。怎么只要書,不要皮上衣呢?
生:難道一件皮上衣比一本書差嗎?
生3:老師,我知道羅蒙諾索夫的第一本書不是他父親給他買的,他和父親到鄰居家,羅蒙諾索夫看見鄰居家有一本書,他很想看,就向人家借。可鄰居的小孩卻要羅蒙諾索夫三天之內為他們捉一只小海象,才肯借給他。小海象不是這個季節養的,很不容易捉到。羅蒙諾索夫給一個商人無償地干了四天活,才換來了一只小海象。可后來鄰居家的小孩又刁難他,讓他在墳地上睡一夜就把書借給他。羅蒙諾索夫太想看這本書了,真的在墳地上睡了一夜,于是那兩個鄰居看他這么要看書,只能把書借給了他。
師:聽了剛才張立然的介紹,你想說什么?
生:他想要一本書,連在墳地里睡一夜都愿意,他真愛學習。
生:要是我的話,我肯定不敢一個人在墳地里,更別說睡一夜了。
生:剛才張立然的資料能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了羅蒙諾索夫的愛學習,我們以后也要向他學習認真地去搜集。
師:好,讓我們用掌聲感謝他帶給我們這么多信息。
[評析]:
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資料,往往想在課上一股腦兒地發布給大家,但4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是各不相同的,這就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需要將信息資料適時地展示出來。本課的教學中,在理解羅蒙諾索夫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這部分教學內容時,開始三位學生的回答只局限于對文本的認識,而第四位同學則從查到的資料中選出很有代表性的小故事給予展示,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羅蒙諾索夫為了要一本書,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了。此時,一個勤奮好學,有著強烈求知欲的少年仿佛“立”在了學生面前,再高大的形象在他面前也會顯得渺小。
及時地給予評價,激活信息的互動
[片段四]:
師:他長大以后真的有出息嗎?
生:他是個科學家。
生:還是一個畫家。
生:我從網上查到資料,他長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哲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在13個領域都有卓越的成就。(有學生在底下說:“真厲害!”
生:我也查過,羅蒙諾索夫還自己創立了一所大學,現在這所大學叫羅蒙諾索夫大學。
師:羅蒙諾索夫真的很了不起,老師發現你們也很了不起,課外查到那么多資料。
[評析]:
教師鼓勵贊美的話能激發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其上進心、自尊心。也許還能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得到老師的肯定,學生的信心肯定倍增,而另外的學生也會以這位學生為榜樣,這就激發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興趣。[片段三]和[片段四]中,我及時地對這兩位學生的回答給予了評價,給予了肯定,這樣,孩子們樂于把自己知道的、搜集的告訴同伴,既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讓他們在相互的交流中表達信息,進而生成新的信息。
走出課堂,提升信息的互動。
[片段六]:
師:他從小就喜歡提問題,那我們能不能像他那樣提問題?
生:海豚為什么那么聰明?
生:海是怎么形成的?
生:海上的天氣為什么會那么惡劣?
……
師:同學們腦子里也有許許多多的疑問。怎么解開這些疑問呢?
生:多看有益的書。
生:上網查資料。
生:從報刊上看。
生:還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發現。
師:我們可以從各種渠道去查資料,去發現,也可以和同學去交流,來解答我們心中的疑問。讓我們也像羅蒙諾索夫那樣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成為一個愛書本、有出息的人。
[評析]:
“天地大課堂,萬物皆書卷。”信息源于生活,要使學生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就必須走出課堂。正如學生說的:要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發現,從豐富的生活資源中汲取鮮活的信息,應用于課堂,服務于課堂,以更豐富的經驗、廣博的知識提升再次信息的互動。
三、反思:
這一次上課后的感受與前兩次完全不同。孩子們也把自己當成了學習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他們走進生活,走進網絡,向父母,向他人請教,向書刊查閱,借助先進的信息資源,上網查尋所需資料,他們各顯神通,多渠道地搜集信息。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利用搜集的信息幫助解決問題,打通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通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使參與學習的群體獲取了新的信息,教師運用鼓勵性評價,激起了全班學生收集、交流的欲望,師與生、生與生的信息處于良性動態交流之中。信息的互動讓孩子們主動地探究,積極地參與,使語文課堂變得更精彩。
語文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zhèn yù chán hū bì
(1)出示生字詞卡: 振 欲 蟬 忽 閉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 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
(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 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語文教案范文 篇12
一. 課文特點:
這篇課文介紹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是從小艇的樣子﹑船夫的駕駛技術和小艇的作用這三方面介紹的,展現出威尼斯這個水上城市的風土人情,語文教案-威尼斯小艇。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在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風土人情。
2. 給課文分段,能合并幾層意思歸納第二﹑四段的段意。
3.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能寫出"倒退﹑散開﹑筆直﹑靜寂"等詞的反義詞。
4. 學習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能圍繞重點句寫一段話。
5. 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三. 教學重點:
1. 學習合并幾層意思歸納段意。
2. 認識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風土人情。
四. 教學難點:學習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能圍繞重點句寫一段話。
五. 教學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2. 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嗎?那你們知道哪座城市被人們稱為"橋城"﹑"百島城"嗎?一座城市擁有這么多的名字該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們愿意隨老師一起前去參觀嗎?那現在我們就出發吧!
2.投影顯示,介紹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東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勝地。那里有401座姿態各異的橋梁橫跨在117條水道上,連接著118個小島。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船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書:13 威尼斯的小艇 )
(二) 初讀課文,根據書后預習題自學:
1.讀準生字表中生字讀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2.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英尺 船梢 簇擁 嘩笑 殘破 矗立 停泊 威尼斯 操縱自如
3.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把不懂的詞句畫出來。
4.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三) 檢查自學效果:
1. 指名讀準生字表的字音,判斷難點字的偏旁,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威尼斯小艇》。
尼( 尸 ) 斯( 斤 ) 具( 八 ) 貨( 貝 ) 矗( 十 ) 殘( 歹 )
2. 巧用心,記住以下幾個字的字形。
艄:與"捎﹑梢﹑消﹑悄"換偏旁記憶。
殘:與"錢﹑淺﹑線" 換偏旁記憶。
矗:由三個"直"組成。
3. 查字典理解個別生字(縱﹑嘩﹑矗﹑殘)的意思。
嘩:喧嘩;喧鬧。
矗:直立;高聳。
殘:不完整;殘缺。
4. 齊讀書后讀寫詞語,理解部分詞義。
嘩笑:很多人說話并夾雜著笑聲。
矗立:高聳﹑直立。
簇擁:(許多人)緊緊圍著。
沉寂:十分寂靜。
殘破:殘缺破損。
停泊:(船只)停留。
操縱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礙,很靈活﹑熟練。
5. 指名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6.自由正確朗讀課文。
(四) 作業: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根據課后閱讀思考自學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在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 尼斯的風土人情。
2.給課文分段,能合并幾層意思歸納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讀課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讀課文,其他同學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標出。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內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總起全文,點明中心 )
3.默讀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威尼斯小艇的?
4.討論分段: 樣子 (明確: *﹤1﹥ *﹤2-3﹥ *﹤4﹥ *﹤5-6﹥ 板書 船夫技術好 作用 )
(二) 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么樣的?用"~~"標出。
2.抓詞句,談體會:小艇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樣子奇特 內部舒適)
3.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用了怎樣的寫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指名分讀2-3自然段,說說這兩節各講了什么?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 小艇的樣子奇特。
* 坐在船艙里面感到很舒適。 并列關系 (投影顯示)
5.師:在一個結構段里,如果講了幾層意思,并且它們同樣重要,在總結段意時,就要把它們合并起來,誰來說說這段的段意?誰還能說得更簡單些?(投影顯示段意:小艇的樣子奇特,坐在船艙里面感到很舒適。)
6.總結:通過剛才的練習,同學們會發現合并幾層意思,并不等于幾層意思的相加,需要我們再進行歸納和整理,把多余的詞語去掉,這樣就比較簡練了。
(三) 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標出。
2.默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駕駛技術特別好?用"( )"標出。
3.討論學習: (明確:課文先概括地寫出在"速度極快,來往船只很多"的情況下,船夫"總能操縱自如"。然后列出三種情況做具體說明,寫出船夫的技術好。)
4.自由讀課文,判斷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樣歸納段意?
(四) 自學課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讀自學:(投影顯示)
* 課文寫了哪些人坐小艇?人們坐小艇干什么?
* 想象還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 課文最后為什么要寫威尼斯夜晚景色,這與小艇有什么關系?說明什么?
2.集體討論,明確:
* 人們:商人﹑婦女﹑
語文教案范文 篇13
一、目標點擊
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語言學方面的,涉及語言和文學,普通語言學理論,修辭學和語用學等內容。這些課文,理論性較強,可以通過學習,讓學生對語言理論和語言現象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文實踐中有意識地運用這些知識。
二、要點回顧
《語言與文學》
語言和文學的關系非常復雜,本文講二者的關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用淺顯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加以說明。文章分類論述,從語言的兩個要素——語音、詞匯和語法——分別闡述了語言和文學的關系。
詞匯與文學,主要講形象思維與具體形象的問題
語音與文學,主要講文學作品的抑揚美和回環美
語法與文學,主要講整齊的美和用語的簡潔
《語言的演變》
語言包括語音、語匯(世稱詞匯)和語法三個方面,語法的演變同樣也涉及這三個方面,其中語匯的變化最明顯、最迅速。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文章先《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例,從總體上展示語言演變的概貌,說明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變化著的,接著從語匯變化為重點,闡述語匯變化的各種不同方式,說明語匯變化最快、最顯著的特點,最后用舉例的形式簡要說明語法和語音的變化。全文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語言發展的全貌。
《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本文作者用通俗生動的語言闡述了他對修辭的理解,文章一共講了以下三方面內容:什么是修辭、修辭選擇的標準和修辭選擇的條件。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文章從三個方面來闡述了語言的社會功能。
第一,語言和說話。語言是從話語中抽象出來的一套語音、詞匯和語法的規則,而說話或話語則是運用語言“生產”出來的“產品”,語言存在于說話或話語之中。
第二,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語言是社會現象,它與社會相互依存,是人們交流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沒有語言,就無法形成人類社會,社會也無法向前發展,同時,語言沒有階級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都有權使用它,它共同服務于整個社會。
第三,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一部分闡明語言不僅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而且是人類交際中最重要的工具。
三、方法指津
1.學任何知識,都不能學死,而要學活。學死,就是學什么知道什么,不學就不知道,所有的知識都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識之間缺少聯系和溝通;學活,就是要把所學的知識融合起來,聯系起來,能夠聞一知十,觸類旁通,也就是學了知識要能夠融會貫通、遷移運用,把它們化成一個整體,變成已有知識的一部分。
2.語文學習中的遷移運用,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運用學過的語文知識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閱讀一篇文章,不僅要弄懂一個個詞、一個個句子、一個個段落的意思,而且要把這些詞、句、段融合起來理解,弄清它們整體的聯系和意義,進而把這些意義和自己學過的有關知識聯系起來,通過舊知識和新知識的融合,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和作者的主要觀點。比如,我們知道,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其中語匯的變化最明顯,許多新詞在不斷產生,一些舊詞(特別是時代色彩比較強的詞語)在不斷消失。在這個基礎上學習《語言的演變》一文,就可以從新詞的產生講起,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親身體會,讓他們了解語言是不斷發展的,進而理解語音和語法的發展變化。二是能夠用文章中的知識解釋相關的語文現象,并運用于自己的語文實踐。閱讀一篇文章,只限于理解文章本身還不夠,還要能把文章中包含的道理和知識應用于實際。比如這個單元學習語言學方面的文章,就不能僅僅滿足于懂得文章中講到的知識,還要能夠把這些知識轉化為相應的語文能力。比如學習《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在弄懂作者的主要觀點時,還要學著運用準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適合對象、適應場合,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使語言產生最佳的表達效果。
四、考點例析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詞匯的含義
②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綜合C
①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③歸納,整合文章內容要點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沙塵暴
人類總是依據自身的利益評價外部事物,將之分成優劣好壞,而大自然則另有一套行為規范與準則。現在人們聞之色變的沙塵暴,即由于強烈的風將大量的沙塵卷起,造成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的風沙天氣現象,其實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項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態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質史上,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凡搬不動的粗大礫石,留在原地形成礫石戈壁灘;顆粒適中的粗礫石和細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則隨強上升氣流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我國黃土高原的黃土層就是沙塵經過百年堆積而成的,華廈文明就是在這塊沙塵積累的黃土地上誕生和發展起來的。澳大利亞的沙塵乘著南半球的西風掠過塔斯曼海,使新西蘭火山島嶼上的土壤更為肥沃,因而被稱作“澳大利亞出口的珍貴產品”。從非洲內陸吹向地中海的強風幫助古羅馬人使用帆船從埃及運回小麥,但也將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塵帶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沙塵暴固然使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塵含有堿性,又可中和大氣中的酸性物質,減緩酸雨的發生。
風是地球上空的傳遞帶,它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陸。沙塵和水氣相遇,便能結合為云,最終化作降水。可見,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環上了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來,沙塵暴卻已成為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一大災害。構成我國沙塵暴的物質材料,多來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區、在人為活動的干預下,特別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過度開墾,工廠盲目建設,排入不加控制,結果造成生態巨變;原來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擴大了;沒有沙漠的地方沙漠產生了;內陸河流程縮短,水量減少,沼澤地消失;河水兩岸的綠色走廊枯萎死亡。這樣,來自大西北的沙塵暴,一路上還源源獲得裸地上新的沙塵暴的補充,而且混入了工礦企業排入的有害成分和來自草原上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總之,在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后,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連串的災害也就由此產生。
哥德說過:“自然是不會犯錯誤的,錯誤永遠是人犯下的。”這或許能給我們某種啟示。
1.下列對沙塵暴的解釋,最準確的一項是
A.沙塵暴是由于風將大量沙塵卷起,使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的風沙天氣現象。
B.沙塵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態平衡的一項工程。
C.從地質史上看,沙塵暴是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的結果。
D.沙塵暴使那顆粒適中的粗砂被和細砂大風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地形。
A
奇思妙解
這道題的命題角度,表層看是要檢測考生對概念,即對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其實質,則是要檢測他們“篩選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題的信息源鎖定在原文的段①,它要求考生施展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本領。基于這樣的認識,即可認定,唯有A項揭示了沙塵暴的特征,可見本題答案為A無疑。其他各項,則從側面介紹了沙塵暴的不同特征,但與A項相比,它們并非本質特征,因此,它們都不是“最精確”的。
2.下列對“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這句話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沙塵這種天氣現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態平衡中起著一定的作用。
B.沙塵逐漸積累形成塵暴,在全球范圍內起了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
C.沙塵含有堿性,能使大氣吵的酸性物質得到平衡,從而減緩酸雨的發生。
D.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而且在全球上循環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B
奇思妙解
本題的命題意圖,在于考查學生“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試題要求選擇理解錯誤的一項,這就需要啟動比較與逆向思維,對各選項進行辨析。大家知道,看待任何事物,都需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即如沙塵暴,既有令人生厭的一面,又有幫助維持地球生態平衡好處的一面,據此來透視A項,則會發現它是正確的,不符合考試要求。C項的表述,源自原文段②的結尾處,兩兩對照,沒有毛病,也不符合.試題要求。D項源自段③,即“可見”之后的那個遞進復句,顯然D的表述也是正確的。只有B項的表述,即缺乏嚴密的科學性,又缺乏原文意思的準確性。你想,沙塵聚積,如果沒有風力的作用,怎會形成沙塵暴?可見B項前半句的表述極不嚴密,據此即可認定B項的錯誤。
3.下面對沙塵暴災害加劇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上升氣流把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過度開墾,工廠盲目建設,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態巨變。
C.沙塵暴中混入了工礦企業排放的有害成分和來自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后,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A
奇思妙解
本題的命題意圖,旨在探索沙塵暴災害加劇的原因,且要求選出“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就是要求考生不僅要有“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而且要有較高的思辨正誤的能力。觀照原文審視A項,發覺它只表述了一種現象,并未揭示“災害加劇”的原因,因而可認定,A就是本題答案。
語文教案范文 篇14
教學要求:
擴展識字量,反義詞練習,朗讀、識記成語,能寫話,口語交際,才藝展示。
通過認、讀、識、記、說、做完成練習。
培養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利用部件區分形近字,擴大識字量。能看圖說反義詞。
能在具體語境中區分意思相近的詞語。
培養同學朗讀、說話、寫話的能力。
教具準備:
形近字卡片,找反義詞的畫面,幾種熟悉的動物、植物畫面。
一枝蠟燭。
課時劃分: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俺的發現
這個活動布置了兩局部內容:一是引導同學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二是通過看圖,引導同學發現由圖中的事物可以構成許多反義詞。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同學仔細觀察教材所提供的內容,讓他們去主動發現,自主歸納,以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過程:
1、讀小泡中的話,然后讓同學自身發現許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這一漢字特點。
2、讓同學展開想象認記這些字。如:第三組的四個字可以這樣記,衣被是一家,用手來披掛,土坡一口缸,砸破石頭上。
3、“看看說說”讓同學自身發現,不必引導。指名說。如:黑、白,大、小,長、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單、雙。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
本局部布置四項內容:讀記四字詞語;選詞填空;寫話;讀短文。“讀讀記記”重點是指導同學讀熟、記住,通過創設語言情境協助理解詞語的意思。“俺會寫”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同學發生寫作的愿望,對于內容和語言方面不必提出過多限制。“讀短文”目的在于培養同學朗讀能力,激發同學的讀書興趣。
過程:
讀讀記記
1、自身讀詞語,一起讀。
2、創設情境協助理解:如,太陽一出來——金光閃閃,黃山的風景——秀麗神奇,小兔子跑進樹林——無影無蹤,廣闊的大海——無邊無際。
3、自身想方法記住這些詞語。(也可以讓同學的把這些詞語寫在自身的積累筆記上。)
俺會選
1、引導同學自讀詞語和兩個句子,想像一下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2、自身選詞填空,請同桌檢查,并說說自身的理由。
俺會寫
1、啟發談話:平時你們有很多悄悄話在心里藏著沒有說,你想說說嗎?
2、組內同學互相說自身想說的話。(內容不限,長短不限。)
3、你可以說更可以把他寫下來。這樣自身以后看了還能想起來呢。
4、同學自由書寫,教師巡視了解。也可以組織組內同學互相讀讀一讀,評一評。
俺會讀
1、自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2、同學競賽讀,讀給老師聽。
3、組織同學說說韓愈聰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是本組教材主題的一個延伸,融科學自然教育于口語交際活動之中。目的在于通過同學的交流活動,豐富同學的對生物知識的認知,培養他們搜集處置信息的能力,增強了解生物,維護生物的意識。
活動中教師應該依照教材布置,引導同學進行積極準備,鼓勵同學大膽交流,評價,以達到此次活動的多重目的。
交際準備:
1、課前安排同學搜集動物、植物的有關資料(文字、圖片等)。
2、相關的動物頭飾、寫有動物名字的標牌等。
3、動物自俺介紹的錄音。
4、將同學劃分成若干個小組。
過程:
1、小組討論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學介紹自身搜集的資料,同學間互相閱讀。
(2)互相推薦自身最感興趣的內容。
(3)用簡單的話想全班介紹自身最感興趣的內容。
2、召開“動物,植物介紹會”
創設情境:大家看了這么多有關動植物的資料,掌握了這么多動植物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動植物的小專家了。俺們組織一個“動植物介紹會”好不好?
示范引導:昨天,俺請作北極熊做了一次講解,下面俺把錄音放給大家聽聽,俺們可以學著它的樣子介紹一下自身。
3、分小組準備講稿。
4、同學在小組內練習講解,講解的同學要戴好相應的頭飾,掛上相應的動物標牌。(可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講)
5、各組推選最佳講解員參與全班競賽。
6、師生一起評議。
第四課時
展示臺
這是本學期結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學期的學習效果都那出來展示。教師要組織過程中應充沛挖掘同學一個學期以來的收獲。鼓勵同學大膽展現自身,總結收獲,在相互的交流中促進同學積累,培養同學的表達和自俺表示能力。
過程:
1、日記展示可以讓同學自身讀,也可以擺出來觀賞,或是打印成冊發行在全班,全年級,家長。
2、中華鱘等資料可以以資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博物館見聞可以在小組內介紹,再在班里介紹。(條件不允許的學校可以組織同學集相關的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組織同學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