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父母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
我之所以能在這里談談自己對家庭教育的心得,是因為我是一個11歲孩子的母親,我不但愛自己的小孩,也愛大街上每一個孩子。我女兒活潑開朗,待人有禮,成績中上,能獨立照顧自己,并能持之以恒學習鋼琴。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的區別。讀過一則寓言:一位農夫得到一塊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鋤頭。很快,這塊玉變成了更小的玉,而它們的形狀始終像石頭,并且越來越失去價值。孩子就如那塊玉,經過父母的“雕琢”,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而另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作為父母,你是琢玉高手,還是拿著鋤頭?本人認為,教育的重任并不能完全交由老師,其實孩子的成長,更有賴于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一個有心的父母,也能成為一名兒童教育專家。下面有幾點心得和家長們分享。
一、別用成人的標準,左右孩子的快樂。
心然四歲的時候,有一次和一個小伙伴玩一個乒乓球。小伙伴把球從地上撿起來交給心然,心然馬上把球拋到地上,如此反復。小伙伴的母親看見了,頓時覺得自己的兒子很笨,怎么老為別人撿球呢,隨即訓斥兒子不要再玩。見此情景,我讓他們把角色調換,心然負責撿球,兩個小家伙玩得不亦樂乎,依然咯咯咯的笑個不停。很多父母都不知不覺犯一個錯誤,就是覺得自己的兒比別人虧了,誰知卻扼殺了孩子的快樂。其實孩子的快樂不在于他彎腰撿球,還是瀟灑地拋球,在這個游戲里,撿球拋球,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快樂的。當孩子慢慢長大,你會發現,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她不但快樂了,而且心胸是豁達的,不太計較自己會虧多少。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能舍得“虧”一點,才會有更多的“得”。
二、教育從閱讀開始
心然一歲的時候,作為母親,我經常在她耳邊朗讀詩歌。我認為不管她懂不懂,相信她很喜歡那種安靜的感覺。三歲的時候,我為她精心挑了一些圖書讓她看,并一邊給她講故事。故事講多了,她認得一些字。記得四歲的時候,心然已經會閱讀一些字少的圖書了。有一天晚上,心然問“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第二天早上去幼兒園的路上,她與樓下的保安叔叔打招呼,誰知叔叔正在看報紙沒留意,心然輕輕對我說:“媽媽,叔叔正津津有味地看報紙呢”!更讓幼兒園老師驚訝的是,四歲的她會拿著書,為小朋友們講故事。心然就是這樣,慢慢地學會了閱讀。由字少的,到字多的;由一般的故事書,到名著。
有一次,一個朋友介紹自己說是出生于成吉思汗的地方,心然隨即知道叔叔是內蒙古的,還說了一些內蒙古里有趣的事,最后還讀了一首毛澤東的《泌園春。雪》,因里面寫到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的詞句。心然因此獲得別人的肯定,并有機會與人分享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閱讀能讓她豐富知識,好語言好詞句,能隨手拈來。
還有一次,心然說有一個同學欺負她,說了她的壞話。問她是不是很難過,她說不足掛齒。問及為什么,她說: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蘇東波為忽悠他一個和尚朋友法印,問朋友:你我像什么?法印回答:像一蹲佛。蘇東波笑對法印說:我看你倒像一陀屎!回到家后,蘇東波沾沾自喜,蘇小妹卻一語道破天機:看別人是一蹲佛的,他心中就有一蹲佛;看別人是一陀屎的,他心中就只剩下一陀屎了!心然說起這故事時,一邊大笑一邊說:我同學看別人是一陀屎,他心中也就只有一陀屎罷了,我又何必自尋苦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