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別用一個標準定義孩子
本周閱讀了《標準不能只有一個》,這篇文章的序言讓我非常有感觸。作者提到:“標準是孩子成長的標尺桿和方向桿,應該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制定。標準應當統一制定,但不能用唯一的標準來衡量每一個生命個體。制定標準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到幾個優秀的孩子,而是要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秀。”再來反思我們自己,似乎老師總喜歡把那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定義為好學生,而那些學業較差,不服管教的則把他們劃分為“壞孩子”一類。而且我們平時對這兩種孩子的不同待遇,其實孩子們心中也是清楚明白的。
來給大家說說我們班最讓人頭疼的孩子,應該莫過于小何了。在上學期的隨筆中我也提到過他,由于家中有個老師,很多知識可能也已經學過,所以課堂上從沒有安逸的時候,這還算好。下了課,才是我真正煩惱的時候,只要我一個轉身,他就又在欺負小涵小杰這樣的小個子,或者說是惡作劇,滿足于你追我趕的快樂。別人不小心碰他一下,他就會拳腳相向。其實這些都是他上學期的“惡行”了,就這學期來說,除了上課時稍微安分些,課余時間的惡作劇似乎是變本加厲了。每天都有小朋友來告狀:小何上廁所又跑著去了;小何又追著親某某女生了:小何又跟王某打架了;小何今天拿了鐵絲嚇人了;小何踢了某某的奶奶一腳…….于是,我從最初的好言相勸,耐心教導。到之后的暴跳如雷,嚴加批評。再到現在的麻木不理,只要別人一來告狀我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得讓他站在墻角。每次看到他站在那里還一臉無所謂的樣子,我就覺得他“無藥可救”了。恨鐵不成鋼的心情讓我感到深深的無奈,現在連溝通都不愿與他進行了。甚至可恥的認為自己是沒能力教好他了,將來總會有能教育好他的人。
星期五下午,因為他又犯錯誤了,所以我留下了他的媽媽談話。他的媽媽與我談話時,說了一句小何的原話:“媽媽,你知道為什么我只跟王某玩嗎?因為我跟他一樣都是壞孩子。”何媽媽說聽了這話覺得心酸,而我卻霎時覺得無地自容。我忽然想起了曾經那個教師節時天真的說要為我買裙子的孩子;想起了那個在我語文課上總是積極發言的孩子;想起了那個說喜歡我,總是帶著一臉狡黠的笑容在我跟前跑前跑后的孩子;想起了那個聽到我說摔跤之后,第一個脫口而出讓我當心點的孩子…….再想想現在的他,課堂上似乎是安靜了,但卻總是呆呆的坐那不發言了;我也已經不記得他多久沒在我眼前笑過了,每次面對我好像都是畏懼的表情;雖然嘴上說著不想交朋友,卻總是帶著一臉渴望的神情追著別的小朋友跑,但別的孩子卻因為我說過的“不要理他”離他遠遠的。
想到他對他媽媽說的那句話,我知道他是被我曾經氣憤時的口不擇言深深傷害到了。而且每一次的批評,雖然他看似不在意,心里的自暴自棄多了一分誰又知道呢?其實,他今天變成這樣,捫心自問,難道我不應該負大部分責任嗎?在他犯錯之后,我總是一味指責批評,而不去想他犯錯的真正理由,也沒有想過能夠正確教育他的方法。只想要放任自流,這跟放棄他又有什么區別呢?對他而言,我還是個合格的班主任嗎?我還對得起他的喜歡嗎?我甚至不敢再去問現在的他是否還喜歡卞老師。瞬間,百感交集,自責、羞愧、內疚如潮水般將我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