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閱讀答案(通用15篇)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1
陳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陳述情懷、表明心曲的一種文體。臣子向皇上表達忠心和為國效命的誠意,要動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請求,又要從其心理需求出發曉之以理。小編在此整理了《陳情表》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陳情表 (元末明初)簡祖英
①臣祖英九歲失怙①,惟慈親鞠育,逮長知訓,冀或用世,以酬罔極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為何左丞參佐,適值三山強寇②,剽掠廣城,一門妻女,死節五人;而老母陳氏,為所拘囚。臣祖英隱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國③也多矣。
②茲遇圣朝維新,征討不服,率土效順,咸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嬰鐵鎖,臣母得以生還,雖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難逃,而得以展區區烏哺情私者,陛下之賜也。臣母子離散復完,白骨復肉,銘感圣德,徹于肝肺,雖九死其能報耶!陛下又復甄錄④,寄以民社⑤,此正臣殞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顧自慚,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職在民牧。
③欽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懷遠人,匹夫無有不獲之愿。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④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鶴發垂堂,西山之日已薄;棄親赴任,不孝之罪彌深。茍違親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盡奉歡之期,然后復求仕進,以盡忠罄節,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釋】①失怙:死了父親。 ②三山強寇:指元末起兵于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據武裝,被何左丞所滅。 ③石苞殉國:石指石奢,苞指趙苞。石奢:楚昭王相,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自刎而死。趙苞:鮮卑侵略漢國,把漢將趙苞的母親置于陣前,趙苞仍按時進擊,他母親和妻子都被鮮卑殺害,趙苞隨后嘔血而死。④甄錄:甄別錄用。 ⑤民社:此指地方官。
《陳情表》閱讀題目:
24.本文借鑒了蜀漢末西晉初 (填人名)的《陳情表》。(1分)
25.第1段用了“石苞殉國”的典故,對其分析不恰當是( )(2分)
A.陳述隱忍茍活的慚愧。B.表明忠孝難全的矛盾。
C.解釋食元俸祿的原因。D.表達家國兼愛的情懷。
26.對2段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烏哺情思,陛下之賜”,表達對明朝饒恕自己罪過的感恩。
B.“母子離散復完”、“罪戾已深”,旨在說明不就任的原因。
C.“母子離散復完、白骨復肉”,深切表達對不孝罪過的慚愧。
D.“殞首效命之秋也”,表達死后也要為朝廷奔走效命的忠心。
27.分析第3段是怎樣說理的。(4分)
28.“表”起先只用于“陳情”,以第4段為例說明這種“表”的特點。(3分)
《陳情表》參考答案:
24.1分李密 (李虔,字令伯)
25.2分C
26.3分B
27.4分
【答案示例】本段先擺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懷運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寫法,舉如“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的歷史和“匹夫無有不獲之愿”的普遮事實;在這個前提下指出自己曾侍奉元朝陷母于危境的不孝之舉及“母年愈耄、孤苦特甚”的現實情況;最后希望皇上收回成命。這樣,本段的說理,邏輯嚴密,有禮有節。(4分)
28.3分
“陳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陳述情懷、表明心曲的一種文體。臣子向皇上表達忠心和為國效命的誠意,要動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請求,又要從其心理需求出發曉之以理。本段先把自己的年齡與母親對比,說明盡孝時日短盡忠時日長。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親生命衰落,既打動皇上,又言自己報效圣朝有日,“人子”之私與“圣朝”之道兼顧,道理顯豁。同時,整散結合的句式,使語意凝練又感情熱切,使陳情鞠盡其意,增加了說服力和抒情性。
按以下三個方貓評分:內容上的特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主要是動之以情);形式上的特點
(對比比喻的手法、駢散結合的句式);為什么用這樣的形式表達這樣的內容。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2
[目標]
1.識記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特殊句式等。
2.鑒賞文章構思技巧,揣摩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的特點。
[切入]
初中曾學過《出師表》,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表現孔明鞠躬盡瘁的忠心,也“常使英雄淚滿襟”,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
與《出師表》齊名的是李密的《陳情表》,人言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后人說:“忠則出師,孝則陳情。”
[探究]
1.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對基礎知識進行檢查,打牢基礎。(投影)
A.對加重實詞進行解釋
慈父見背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衿育 不衿名節 愿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B.注意多義虛詞“以”
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以表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C.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設疑,了解文章內容。
你認為“情”在文中有哪幾層含義?試用文中的話概括。
(1)孝情。“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2)忠情。“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3.探究問題
(1)李密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請求時,碰到了什么困難?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李密處在二難境地,特別是李密乃亡蜀之臣,如不應詔,會招來殺身之禍。
(2)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出于情,歸于理。李密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述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同情。再則抬出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清楚,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先盡孝,再盡忠,亦合情合理。晉武帝閱表后,竟贊揚他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但停詔,而且給予優厚待遇: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從這驚人的效果,足見這篇文章寫得多么成功。
4.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它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文中用了不少婉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用“猥以微賤”“犬馬怖懼”等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跡,并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誓,終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可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語言加以分析。
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崇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語言駢散并用
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奏,反復強調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往往通過內容上的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來表達情緒上的起伏變化。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突出李密無所適從的心態。“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相依、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讓學生找出另外的句子加以分析。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3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了解文言知識;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以及文章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方法:作為教讀課,選擇串講的方式,突出朗讀,以期能做到既落實知識,又能體會文章之美。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要重點做好預習工作。
教學步驟:
一、以蘇軾的評論導入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預習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圣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分析:B責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聽課文讀音,注意字詞讀音
2、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于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系的遠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職之意,或稱“到…當…官職”。
3.理解題目“陳情表”:誰在“陳情”、 向誰“陳情”、 為什么要“陳”、 如何“陳”
三、作者介紹和背景介紹
學生讀以下文字,了解相關背景,以利于學習。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晉初散文家。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長大后博學善辯。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籠絡的對象。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于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于準如所請。
四、梳理課文
(一)第一段:
1、先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的字的解釋: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問題串講: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1)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下面哪些內容都屬于“閔兇”?學生討論,明確:夙遭閔兇
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于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2)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見背 四歲:舅奪母志 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橫的方面:(外、內)
既無——伯叔 終鮮——兄弟 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3、翻譯下列紅色詞語和句子: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舅奪母志 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字體的解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2、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明確:
二層:敘朝廷征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明確:
表時間:逮、前、后、尋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確: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3、翻譯紅色詞語和句子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供養無主 除臣洗馬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 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三)第三段(具體研讀):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串講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2、具體研習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愿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么特點?
“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實: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鑒。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五、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課文結構
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 二段:敘寫進退兩難的處境。 愿乞終養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職 四段:提出先盡孝、后盡忠。
七、藝術特色
1、融情于事。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八、討論課后練習
九、字詞整理
2 .古今異義:
至于:到 成立:長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訴:申訴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 .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說話訓練:
學生設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學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例如:一學生家長因家庭經濟拮據, 讓成績較好的兒子退學,親人勸說無效。假設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勸說,怎樣說服家長?)
十一、討論:
談談對傳統孝道的看法。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往正確的立場、觀點深入探討。
附: 談談孝道
作者:任繼愈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卻不是圣人想出來的。它是中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中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并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持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程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御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得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則是“孝”。相傳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領袖。國家組織被看作氏族組織的擴大。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準則。后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思想體系。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意義的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幾千年來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于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當然也不是天經地義,永恒不變的。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農,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古代職業世襲,有“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的訓條。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內,子女對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與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義務,所以“天下無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慮子女雙方的感情因素,只憑父母之命即可組成婚配。
進入現代社會,中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雙方的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把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地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治亂,更關系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4
教學內容
《陳情表》是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5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個單元學習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領略“辭”“序”“表”等不同的文體風格和語言韻味,讓學生在體會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礎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來分析理解作品的鑒賞方法。
這篇文章是李密向晉武帝上的一篇奏章。主旨是申述自己“不就職”“乞終養”的想法。朝廷征召,李密作為蜀漢舊臣,如不應召,則有自矜名節、不與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為命的祖母老邁,又不能遠離出仕。李密本著以情動人的目的,從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層層推進,悉心說服武帝體恤下情。結果武帝不僅同意他的請求,還“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本文是學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抒情技巧的典型范例,同時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忠”“孝”含義的認識,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學情分析
經過前四個必修模塊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淺易文言文的基礎,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大體讀懂文章內容;基本學會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以及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學習本文,學生一般能感知文章的主旨,并會受到形象、生動的語言的感染。但文章古今異義詞很多,雖有注釋,仍會給學生閱讀造成障礙。理解本文縝密的構思、委婉的表達以及古人寧可不做官也要奉養長輩的“孝情”則是學習的難點。
指導思想
一、依據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正確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用教材教”,利用這個素材和思路,達到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二、教學應突出本文的語文科特點:文言文、文學作品、略讀課文。注重課文整體把握和體驗,關注學生能力的遷移,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評價、點撥的作用,并利用班級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三、閱讀鑒賞,“讀”是“賞”的前提。特擬本文的教學方法為:自主(自學)——討論(小組學)——交流(師生學)。課前預習要求為:
1、結合頁下注,疏通文意。
2、思考文章內容(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么寫?)。學生如果預習不深入,就可能缺乏情感體驗和思想感悟,就難以達到有價值的表達和交流。為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特預設一些輔助性討論問題。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2、“表”的文體風格和語言韻味。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師生交流,學習以情動人的語言表達技巧。
2、通過誦讀,豐富文言語感,提高誦讀能力。
三情感目標
了解以情動人的重要性,理解“忠”“孝”的含義。
重點與難點
重點:結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解讀作者之“情”,體會本文“悲惻動人”的.原因。
難點:理解本文多角度、層層深入的陳述方式,體會情之深,理之透;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基礎知識學習。
二、鑒賞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行文思路。
過程設計
一、導語與解題
初中時,我們學習過諸葛亮的《出師表》。千百年來,人們常把它和李密的《陳情表》并提。原因何在?這節課讓我們一塊走進《陳情表》探個究竟。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文心雕龍章表》中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表”這種文體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如《出師表》。
(解說:有關作者和背景知識,可根據需要,適時穿插。)
二、預習檢查
1、基礎知識(展示投影,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予以相應的評價、點撥)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近之親、除臣洗馬、四十有四
(2)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點詞語
慈父見背、舅奪母志、晚有兒息、形影相吊、察臣孝廉、舉臣秀才、除臣洗馬、不衿名節、聽臣微志、拜表以聞
(解說:了解學情,夯實基礎。正音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因義定音的認識,并為誦讀作準備。詞義解釋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拓展,如聯系《孔雀東南飛》中“見”的用法;聯系“媳”的造字法理解“息”的義項。)
三、分組討論
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默讀全文。然后分組討論:
1、疑難文句。
2、文章內容:“陳”了哪些情?是如何“陳”的?為什么要“陳”這些情?
(教師巡行,傾聽。)
四、全班交流
1、針對上述討論內容,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結果,展示其個性化解讀。
2、教師對交流結果進行評價、點撥。
3、教師用多媒體逐層展示“板書”,進行小結(見“板書設計”),并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學習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技巧:要想讓別人真正體諒自己,聽從自己,必須先動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義。
五、學生有感情的自由誦讀課文,體會作品的情感。
六、作業布置
1、《晉書·李密傳》中說,武帝讀完《陳情表》后贊嘆道:“士之有名,不虛然哉!”請你站在武帝的角度,談談本文深深打動他的原因。
2、整理文中的古今異義詞、虛詞“以”的意思用法。
3、熟讀背誦課文。
(解說:作業1變換角度設問,訓練分析、綜合、應變能力,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力求突破重難點;2、3為識記之用。)
【附】輔助性討論問題:
(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決定是否使用和使用方式。)
1、李密申述祖母需要自己終養的理由有哪些?
(文中概括性的語句是: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1)對己恩深。
(2)境況凄涼。
(3)供養無主。
(4)孝乃人之本性。
(解說:引導解讀作者多方陳述之“孝情”。)
2、假設你是晉武帝,正與李密面談,李密直接提出盡孝的請求,你會答應他嗎?
不會。晉武帝建立新晉,希望招攬人才,收買人心,而李密卻欲“徇私情”,不“報國恩”。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什么不舍孝而全忠呢?何況既然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是不是“矜守名節”,不與新朝合作呢?
(解說:引導學生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時,應結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知人論世,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行文思路。)
3、對李密來說,祖母老邁,自然不當遠仕;但得罪圣上又會招來不測。在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里,言辭不可不慎。只表達“孝”情顯然是不夠的,那么,李密是如何說服晉武帝的呢?
(1)開篇痛陳凄苦身世,把對方帶進悲愴酸楚的環境氛圍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
(2)對朝廷的征召表達隕首難報的感激之情,討取歡心。
(3)用晉提出的“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為“終養”找出一個響亮的“法”據。
(4)直陳“少仕偽朝”之事實,剖白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表白無意抗旨,讓晉武帝消除疑慮,明白自己的忠心,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5)以祖母病篤慘境打動晉武,讓他明了祖母病重是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
(6)以年齡對比的方式說明盡節日長,報劉日短,從而提出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使“理”更加周全。
(7)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起誓動情。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層層深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技巧)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5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李密的《陳情表》。
宋代學者說:“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必不孝。”
《古文觀止》也評價,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篇流傳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 讀課文
文言文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誦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朗讀這篇文章。誦讀
時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你領悟到感情。(教師范讀,學生朗讀前教師先進行朗讀指導,學生讀后要稍加點撥)
三、 分析文章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陳情表”,“表”這種文體,我們在初中就接觸過,學習過《出師表》,表:古代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容多為勸諫、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
1 ) 本文既然課題為《陳情表》,是誰陳情?
明確: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 )向誰陳情?
明確: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 )陳什么情?
明確: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 )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陳情的對象不是一般的讀者,而是靠殺戮和陰謀奪得政權,為人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司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構思這樣一篇文章,如何去表達才能既不招禍,又達到自己的目的,讓皇上答應他的請求呢。在李密寫給晉武帝的這篇表文中,主要是牽涉到了三個人物,他們是(祖母、晉武帝和李密自己),
那圍繞著三個人物的關系,李密都陳述了哪些方面的情呢?
明確:文中李密陳述的自己對祖母的孝情,對晉武帝的忠情,還有自己內心當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到忠孝兩全而產生的苦情、為難之情。
研讀課文的第一段。
5 )看看李密是如何來陳述這些“情”打動晉武帝的。
開頭兩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我因為命運不好,從很早的時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這句話在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總攝、統領的作用,統領全段)
為什么說是統領全段呢?李密都遭受了那些不幸?
明確:四層不幸
一層:父死母嫁。
二層:從小就體弱多病,祖母照顧。
三層:家中人丁衰微。
四層:祖母長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6 )作者開篇便述說自身遭遇不幸的苦情,以及和祖母相依為命的關系,目的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明確:讓晉武帝了解自己的苦處,并以此表現祖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夠打動晉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設身處地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自己出仕。 作用:輔墊。
7)在感情基調方面這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明確:奠定了文章悲涼的感情基調,讓晉武帝一開始便落入了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所以應該讀出(沉重、凄苦),讀第一段。
研讀課文第二段。
8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卻又對他步步緊逼,朝廷逼迫的句子是哪些?
明確:“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9 )李密陷入了怎樣的處境當中?課文是怎么說的?(“臣欲奉詔奔馳……實為狼狽”)
進退兩難的窘迫境地。“進”難在哪?“退”又難在哪?(進則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退則不能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10)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明確: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讀第二段)
研讀課文第三段。
11)作者在前兩段中動之以情的陳述了自己忠孝不能兩全的困難,這樣就能使晉武帝消除對自己的疑心嗎?這一段的第一句,李密提到了“圣朝以孝治天下”這一晉朝的治國綱領,這有什么作用?
明確:提出一個終養祖母的“理論依據”,曉之以理,使之合情合理有合法。
12)古人講,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來做官,就必須去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打消晉武帝的疑慮,表明自己的忠心。他是怎么說的?
明確:“臣少仕偽朝,歷職朗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中心意思就是想說:自己現在不出仕做官,絕不是要保守什么名節,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紀大了,已經氣息奄奄,朝不慮夕了。況且我對新朝給我的恩遇,充滿了感激,我一個亡國賤俘,怎么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這一部分主要是“曉之以理”了,于情于理,我李密對祖母都應是“區區不能廢遠”,讓人無法拒絕這合情合理的請求。
(讀第三段)
研讀課文第四段。
13)在此基礎上,李密提出了自己“愿乞終養”的請求,而且還提供了一個能夠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課文中怎么說?
明確:先盡孝,后盡忠。文中: “臣密今的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及文章最后李密再表忠心:“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暗示自己一定會在盡孝后再盡忠,徹底打消皇帝疑慮,進而達到了陳情的目的。
四、結束語:《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微薄但卻真實的回報。
五、作業: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6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
2、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3、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味本文摯樸懇切的語言,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法指導:
誦讀法、質疑探討法、品味涵泳法
知識鏈接:
1、作者與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自幼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太子侍從官),李密拒絕應召,但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慮,以為他懷念舊朝,于是李密上《陳情表》,以奉養祖母為理由辭不應征。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本文出自《文選》(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卷三十七,原題作《陳情事表》。
學習過程:
一、初讀: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a級)
險釁( ) 夙( )遭閔( )兇 祚( )薄 期( )年 隕( )首
逋( )慢 煢煢(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篤( )
優渥( ) 終鮮( )兄弟 期( )功強( )近( )
洗( )馬 猥( )以微賤 責臣逋( )慢 猶蒙矜( )育
2、積累文中出現的古今義詞及表現官職變動的詞語:
3、思考:作者陳情的背景如何?試用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b級)
點撥:重點研讀第二段中體現作者上表陳情時兩難處境的相關語句。
二、品讀:品讀賞析,體會感情。
(一)品讀第一、二段:
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身世?試找出相關語句,試著翻譯并加以賞析 。(c級)
品析:
2.哪些語句寫出了祖孫相依為命的凄苦?試找出來并加以翻譯。(c級)
點撥: 重點研讀第一段的相關語句,也可以參照第二段中的“更相為命”的相關語句進行解讀。
3、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并試著背誦。
4、小結一、二段的抒情內容,深入體會本部分陳情于事,動之以情的表達效果。
(二)品讀第三段,思考:
1、 在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曉之以理。試分條概括關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說理內容。(d級)
點撥:說理內容可以分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為語言標志進行文意轉換。
2、寫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閑筆?試談談你自己的看法。(d級)
點撥:可結合本文的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進行深入探討。。
(三)品讀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現陳情目的的語句是哪句?并試著翻譯。(c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還進行了哪些鋪墊?是否多余?(e級)
三、總結陳情的脈絡:(d級)
小結:為了達到“乞終養”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乎情,歸乎理,情真意切。于懇切、樸實中見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達交流(d級)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陳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說:“它的語言是有形的,也是有聲的。”假如你是晉武帝,你會被李密打動嗎?請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要求:語言得體、準確。
五、作業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脈絡,采用“關鍵語句串聯法”,誦讀全詩。
新課標第一網
拓展閱讀:
淡語皆有致,淺語皆有情
--李密《陳情表》賞析
文學史上,臣屬給皇帝的奏議,以情真意切、傾訴肺腑感人的,常把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并提;以獲得"高難度"的險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則常把李斯的《諫逐客書》和李密的《陳情表》同論。
李斯的《諫逐客書》諫的是國家大事,李密的《陳情表》陳的是個人私事,兩者表面似乎沒有共通之處。其實,兩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兩人面臨的險惡"對手"相近,兩人的處境也酷似。
李斯上書的對象秦王政,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暴君。秦王政為清除異己,消弭隱患,下令驅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書的。李密上書的對象晉武帝,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虐君。晉武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一手殘酷鎮壓政敵,一手籠絡前朝舊臣。李密是為"辭不赴命"而上書的。
兩人的境遇都走險危的。李斯是一個遭受放逐的客卿,觸犯秦王,隨時可人頭落地。李密是國舊臣,惹惱普帝,時刻會被株連九族。
然而,由于奏議的內容不同、他們在辭章上則大相徑庭。李斯的"書",是"曉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個"制高點",完全撇開自己,處處為秦王"跨海內,制諸侯,統一天下"計議,因而雖批逆鱗卻功成計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動之以情"的。他完全撇開公事,訴說自己艱難境遇,以及祖孫相依為命的情誼,因而雖違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狀況下中,訴說衷情,不但不受誅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賜兩女仆服侍祖母的險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書,是著眼于"陳情"需要的。劉勰《文心雕龍?章表》云:"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見,漢魏晉時臣下以"表"上奏,是陳述衷情的。古書訓"表"為:"表,明也,標也"陳懋仁《文章緣起》作了注釋說:"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標著事略,明告于上也。"歷來論"表"之所以推《出師表》、《陳情表》正是因為它們最能體現"表"的文體色彩。
李密的《陳情表》,在內容上不足稱道。但其表情達意的辭章藝術和表述技巧,確有精妙之處,值得借鑒。表文圍繞一個"孝"字,以"愿乞終老,辭不赴命"為主旨,悽惻婉轉,溢情于詞,表現了一個孝孫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動。
表文落墨,就痛陳悲慘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險畔,夙遭閔兇"勾起,訴說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語,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愛,"少多疾病",內外無親的"門衰祚薄"不幸。歲月凄楚,幸有祖母"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蓐"。如今,"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責無旁貸,義不容辭。這里用事實傾訴往日臣不可無祖母,祖母對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無臣,臣對祖母盡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聲聲落淚,敘事與抒情水乳文融。
接著,表文追述辭謝拜官的境況和進退兩難的心情。為了使皇上不致對臣的"辭不赴命"、"辭不就職"產生誤解。一方面訴說"臣以供養無主",確有特殊圖難;另一方面,以退為進、久頌皇恩浩蕩,以表臣深明皇上寵幸之恩德。表文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等詞句,表述對皇上的無限感敢之情,并訴說臣乃卑賤之人,能得到如此蔭賜,"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
在一番歌功頌德之后,又回轉筆鋒,述說臣之艱難苦況,并未能得到皇上的體諒,因朝廷責備、詔召,地方官上門逼迫驅趕。"責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詞句,點染了十萬火急的形勢。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違逆君命,確有"欲奉詔奔馳"之心志,奈何"劉病日篤"、皇上又不許"茍順私情",如此進不得,退不能,左右為難,心情矛盾,處境尷尬,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雙全的思緒。
窘境擺出來了,何去何從,矛盾該怎么合理解決,表文扣住晉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頌揚,然后把自己擺了進去。陳說應該得到憐憫、撫育的理由。但據此來請求皇上施恩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備,于是又以個人的經歷、遭遇,從兩方面訴說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為了消除皇上對臣"矜名節"自命對高的懷疑,追述少時就已任職偽朝,本來就是冀求官職顯達的,并沒有什么夸耀自己名聲、節操之意。其二是為了表白臣確有奉詔之愿,并不是對朝廷有異心,自述臣為亡國賤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顯達升官,確實感激不盡,哪還敢猶豫遲疑,或另有他求。這樣晉武帝的猜疑與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說來,是應該奉詔赴命了,但表文并沒有借勢直下。而是峰回路轉,敘寫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凄苦危殆,抒發與祖母"更相為命",必須對祖母奉養終老的孝順衷情。這里寫得纏綿婉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歷史上對李密當時不愿出仕有所評議,認為司馬氏統治集團內部勾心斗角,矛質錯綜復雜,李密作為亡國遺臣,對卷入當時的政治漩渦不免有所顧慮、警戒,供奉祖母雖是實況,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跡,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懇訴臣必須盡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從年齡計議,述說"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拿鳥獸對比,述說鳥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不愿乞終養,實在只能先盡孝,后盡忠了。最后幾乎是對天盟誓,連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請來作為"臣之辛苦"的證人了。表文終了,李密確實到了掏出心肝、瀝血陳情的境地,決心要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來報答皇思。晉武帝雖然殘虐,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摯意所打動了。
李密的《陳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構思奇妙見長,但感情真摯樸實,鋪敘委婉曲折,抒情誠摯深沉,敘事具體感人。雖造語平實,但詞意懇切,發自肺腑,兼之行文簡練暢達,因而歷久不衰,光彩照人。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積累成語。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及語言表達的準確和生動形象。
4.通過分析使學生理解“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摯感情。
2.通過討論、探究、教師點撥等方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及李密散文的藝術特色,理解作者陳情的思路及妙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出于情字,歸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的要義,進而達到鑒賞的目的。
【教學重點】
1.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字里行間蘊含的真切情感。
2.把握文意,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通過對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義,即:苦情、親情、忠情。體會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2.總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我們已經在初中學習了《出師表》,領略了諸葛亮的忠君思想。今天我們來學這篇被人譽為美文的《陳情表》,感受李密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二、解題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晉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為蜀國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年輕時師事名儒譙周。曾任蜀漢尚書郎,多次出使東吳,甚有才辯。蜀亡后,屏居鄉里,以孝聞,累舉不應。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司馬炎建立晉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李密作為亡蜀之臣,心存疑慮,進退兩難。若辭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職,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烏鳥私情”,祖母“供養無主”為由,寫了此表。文章選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
2.文體介紹
表:又稱“奏議”,是古代臣屬給帝王所上的陳述己見的文書。本文是作者李密向晉武帝陳述實情的文章。
三、整體感知,初通文意。
1.聽讀。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注意體會文章的節奏感和文中抒發的感情。
2.誦讀。再放錄音,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句間停頓,讀出關鍵詞的韻味來。
3.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出示投影:
(1)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險釁閔兇門衰祚薄期功應門強近之親床蓐隕首
猥以微賤逋慢優渥煢煢孑立拔擢盤桓矜育
(2)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并解析: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和詞義: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門衰祚薄日薄西山煢煢孑立床蓐猥以賤微生當隕首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撥擢寵命優渥期功強近終鮮兄弟除臣洗馬劉病日篤更相為命
2)解析以下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臣具表以聞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劉日薄西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解析以下劃線的實詞:
慈父見背二州伯牧所見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兒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聞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猶蒙矜育不矜名節愿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不勝……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3)詞類活用:
夙遭閔兇:名,憂患,不幸的事察臣孝廉:動,作孝廉,為孝廉
臣之進退: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舉臣秀才:動,作秀才,為秀才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動,遠離猥以微賤:名,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謹拜表以聞:使動,使皇上聞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則劉病日篤:狀,一天天地
(4)成語:
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句式:
1)判斷句:
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2)被動句:而劉夙嬰疾病
四、理清文章的思路
提問: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為什么要向晉武帝陳情?他陳情的內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式?(師生共同討論,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疏理內容。)
明確:
(1)李密“陳情”的理由是因為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太子洗馬,“尋榮國恩,除臣洗馬”,而他又不想應詔就職,“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2)李密“陳情”的具體內容
①述父喪母嫁,祖母收養,祖孫相依為命之悲慘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舉孝廉不就,刺史舉秀才不從,皇帝下詔、官府逼迫也難以應詔的兩難處境。
③述圣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無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更相為命”,因此“不能廢遠”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烏鳥私情,愿乞終養”,祖母百年后,自己再對國家“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報效犬馬之勞的愿望。
(3)李密陳情的方式是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解說:理清課文的思路,才能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本題在思考過程中應盡量把握文章的脈絡,了解文章的大意,初步理解本文寫作的內容及意圖,感受作者融情于事的思想特點)
五、反復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
(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六、課堂小結:本文的關鍵是體會李密融入字里行間的“情”即悲情、苦情、親情,而誦讀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本課應以誦讀為主,讀出文中的感情,讀懂作者蘊含其間的用意。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賞析構思藝術;
2.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基礎知識檢測題,請學生回答,師生共同補充后,引入新課。
分男女生讀課文。
二、具體研習課文
(一)研習第1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2.提問: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起?下面哪些內容都屬于“閔兇”?(學生討論后回答。)
明確:夙遭閔兇: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于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
3.小結:作者通過對不幸家境的動情敘述,意在說明自己孤苦零丁,家族人丁不興,父亡母嫁,祖孫相依為命,劉氏對自己有養育之恩,而如今劉氏疾病纏身,常臥病不起,自己侍弄湯藥,不曾離開。那么,既然“未曾廢離”,后文出現的“不能廢遠”就不顯突兀。此處實際上是為后文埋了伏筆。
4.學生自由讀本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最好能熟讀成誦。
(二)研習第2段。
1.學生集體讀課文。
2.提問: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后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點撥:二層:敘朝廷征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3.提問: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學生找出相關的詞語,并思考、討論后,指定一學生回答。)
明確:按時間順序
表時間:逮、前、后、尋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4.提問: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后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點撥: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5.小結:朝廷多次征召而自己卻辭不就職,作者自然會想到自己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滿,于是本段一開頭便歌頌皇帝,以使其平息心中之火,“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接著便具體地列舉了“沐浴清化”的事實,說明郡縣和州司“催臣上道”“急于星火”的緊急之情,自己也“欲奉詔奔馳”赴王命,但因“劉病日篤”,家中無人侍奉劉氏,自己是她惟一的親人,無法遠行。在封建社會里,“忠”“孝”同樣重要,而自己又不巧處于既想“報國恩”又想“順私情”的“忠”“孝”兩難全的境地,感嘆于“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句句在理,處處合情,令人無法不信,這自然使皇帝減少了對自己不仕的疑慮。
6.學生自由讀本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最好能熟讀成誦。
(三)研習第3段。
1.指定一學生讀課文。
2.學生思考: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學生討論,指定一學生回答。)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1)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2)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3)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①本段首先提出了晉朝“以孝治天下”這個治國綱領,這既是熱切稱頌朝廷褒揚孝行態度堅決,更是為下文鋪設道路。“凡”是故舊遺老,都還蒙受憐憫養育,“況”自己孤苦零丁,尤其厲害,那就越發應當而且必須“蒙矜育”了。(合理)
②作者很坦率地說出自己是亡蜀之臣,是只為功名不為名節之人,“本圖宦達,不矜名節”,并不想為亡蜀盡忠守節。而武帝對自己這“至微至陋”的“亡國賤俘”以“過蒙撥擢”,自己理應為朝廷效命,回報皇帝的知遇之恩。(合情)
③然而劉氏“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自與祖母相依為命,沒有祖母的撫育,自己不會有今天;祖母沒有自己,也無法終殘年,因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區區不能廢遠”的心愿。即使今天的讀者讀時都要為作者的親情、苦情感動得熱淚盈眶,自然也能使皇帝完全消除疑慮,同情李密這個“忠孝”之臣的。
3.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學生思考后回答。)
(1)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2)“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是指當時的一般情況,“況臣孤苦,尤為特甚”特指自己的特殊處境。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4.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學生自主品味后,自由發言。)
點撥:
(1)“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2)“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5.學生自由讀本段。
(四)研習第4段
1.男生齊讀本段。
2.思考下列問題。(學生思考,教師點拔。)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明確:“愿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明確:“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么特點?
點撥:“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么?
點撥:事之實: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鑒。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3.提問:作者是怎樣為兩難境地尋找合適的出路,使自己既能盡“忠”又能盡“孝”呢?
學生思考,教師點拔。
點撥:李密要想真正達到自己“愿乞終養”的目的,還必須向皇帝具體表明自己的心志。于是他便從時間上來談“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的'實際情況,況且“烏鳥私情”,希望皇帝能允許自己為祖母養老送終,并指天為證“皇天后土實所共鑒”,祖母百年之后,自己定當不遺余力地為國家盡忠,報答皇帝對自己的恩情。至此作者才完全提出了自己的先盡“孝”后盡“忠”的主旨。對于一個想“忠”“孝”兩全的臣子,晉武帝還有什么疑問和理由拒絕他的合理又合情的要求呢?
4.學生自由讀本段。
三、探究閱讀
文中的孝表現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結合課文來談。)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迴指導。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點撥:表現:
1.臣侍湯藥,未曾遠離
2.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4.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作者比較真實地寫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終養祖母的愿望,這種在長期艱難生活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爾虞我詐的封建統治階級中,應該說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貴的。
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四、課文總結
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敘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于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為“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板書設計:
身世孤苦悲涼祖母情深似海孝情
沐清化蒙國恩圣朝恩重如山忠心
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先盡孝后盡忠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情感,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對李密忠孝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摯感情。
2.點撥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出于“情”字,歸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的要義,進而達到鑒賞的目的。
3.討論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及李密散文的藝術特色。
【教學流程】
一、預習感知:
(一)背景:
李密,西晉武陽人。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于鄉里。年輕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蜀亡后屏居鄉里,累舉不應。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二)初步感知
朗讀全文及其注釋,完成下列作業
1、正音:
險釁 夙愿 閔兇 憐憫 祚薄期功 強近 床蓐 逮捕 李逵 猥陋
隕首 逋慢 病篤 矜持 郎署 拔擢 優渥 盤桓 庶幾愚拙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形影相吊 更相為命 愿乞終養 煢煢孑立
第一段: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兇憫(mǐn)臣孤弱臣少(shào)多疾病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é)立常在床蓐(rù)
第二段:逮(dài)奉圣朝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逋(bū)慢日篤(dǔ)
第三段:矜(jīn)育拔擢(zhuó)優渥(wò)更(gēng)相為命
第四段:四十有(yòu)四
2、批注重點字詞,翻譯課文(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特殊句式)
陳(陳述、稟報)情(隱情、苦衷)表(奏章,表,古代文體,屬奏議類,臣民對君主有所陳述請求時所用。)
臣密言:臣以(因為)險釁,夙(早時)遭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兇(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能走路),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孤苦,至于成立(直到成人自立)。既無伯叔,終鮮(沒有)兄弟;門衰祚(福分)薄,晚有兒息(子)。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在外面沒有什么近親),內(在家里)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吊(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而劉夙嬰(繞)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停止侍奉)。
逮(到了)奉圣朝,沐浴清化(蒙受清明的教化)。前太守臣逵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臣以(因為)供養無主(主持),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授予官職)臣郎中,尋(不久)蒙國恩,除(授予官職)臣洗馬。猥以微賤(我憑借低微、卑賤的身份),當(擔任)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報答)。臣具以(把)表聞(使……聽見),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一天比一天)篤(嚴重);欲茍(暫且)順私情,則告訴(申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俯伏思量)圣朝以(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憐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何況我孤苦伶仃,特別嚴重)。且臣少仕(做官)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希圖)宦達,不矜(自夸)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現在我是亡國后卑賤的俘虜,最渺小最鄙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希望,企圖,非分之想)!但以劉日薄西山(只因為祖母劉氏的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不能)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因為自己的私情不能放棄奉養祖母而遠離她)
臣密今年四十有(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這樣)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長官所看見的),皇天后土,實所共鑒(察)。愿陛下矜(憐恤)憫愚誠,聽(準許、成全)臣微志,庶(或許)劉僥幸,保卒(終)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盡)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拜上表章)以聞(使……聽見)。
翻譯:
臣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死去。我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母親改變了守節的志向。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年幼喪父,便親自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不能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門庭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劉氏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舉臣為孝廉,后來又有名叫榮的刺史推舉臣為優秀人才。臣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的侍從。我憑借卑微低賤的身份,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怠慢不敬。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縣的長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奉旨為皇上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況且我孤單凄苦的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很長,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很短。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天地神明,實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誠心,滿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我懷著像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三)概括各段內容,梳理全文思路:
第一段:自述身世(祖孫相濡之情)
第二段:進退狼狽(奉詔兩難之情)
第三段:表明心跡(當效微命之情)
第四段:先孝后忠(烏鳥反哺之情)
或: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寫自己忠與孝的兩難處境。)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為打消武帝的疑慮,重申自己的人生態度及特別處境。)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先盡孝后盡忠。)
作業:積累文中的古今異義詞。
二、深入探究
導入: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蘇軾
(一)復習課文內容
1、積累古今異義詞:
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
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
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
除(授予官職)臣洗馬
九歲不行(不能走路)
單音節詞需要特別注意,雙音節詞大多一個字對應一個詞進行解釋
2、根據上節課所學,用原句回答下列問題:
陳情的目的——“愿乞終養”
面臨的困境——“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進指什么?難在哪?——進指盡忠,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
退指什么?難在哪?——退指盡孝,無以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即忠孝不能兩全
忠——孝
那李密是如何陳情來打動晉武帝?
(二)悟情:自由閱讀課文,朗讀品味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從句式,用詞,修辭,表情達意的效果來賞析品味)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請你細讀課文,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說說下列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品讀第一段:體會“孝”:
1):四字駢句: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8222;8222;”
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2)對文句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內外對舉,都強調一個“無”字,把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臵疑。
品讀第二段:體會“忠”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前后對舉,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④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形象生動。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品讀第三段: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第一二段。
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臣”與“祖母”對舉,突出一個“無”字,強調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現實。
3)比喻句:
①“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臵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品讀第四段,說說如何兩全?——先盡忠后盡孝
②“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③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于言表。
(敬謙辭的運用:顯現自己的謙虛,卑微,和對方的尊敬恭迎)
類似的地方還有,為什么有些地方是祖母劉,有些地方是祖母?
教師小結
①皇上也是人,并非鐵石心腸,李密如此感人的陳情,應該可以打動他;②多次征召表現出自己求賢若渴,籠絡人心的目的已達到;③“圣朝以孝治天下”,樹立李密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國推行“孝道”;④準許李密的請求,顯示出作為皇上的寬容大度。更何況李密已經做出承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當然,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晉武帝是如何批復的。
《晉書李密傳》中記載,帝覽之(《陳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古文觀止》中則說,“晉武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總結:如何陳情
5.小結:
語言藝術: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敬謙辭:表示自己的謙遜卑微,以及對對方的尊敬投誠
構思藝術:
陳情于事動之以情:
寓理于情曉之以理:
以情動人
第一:先陳苦情---遭閔兇伶仃孤苦,博得同情(以弱示人)
第二:后陳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動真情(以孝感人)
第三;再陳忠情---圣上恩重如山,消除疑慮(以忠信人)
以理服人:
(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2)、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三、遷移運用
感悟“孝”:你如何理解孝?怎樣才算盡孝?
附1:《孝經》摘錄(課本第8頁)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我們的身體毛發皮膚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因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條件,所以珍惜它,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讓自己健康成長按正確的原則做人、做事,讓自己的名字為后人所景仰,就會讓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導有方,培養出了一個優秀兒女,這是人行孝盡孝的結束。總的講,行孝盡孝的開始就是要孝順父母,長大成人就要忠于國家和君主,最終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有所貢獻,能實現自己應有的人生價值。
子日:“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
——(《孝經.紀孝行章第十》)
凡有孝心的子女們,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無事的時候,當盡其敬謹之心,冬溫夏清,昏定晨省,食衣起居,多方面注意,第二,對父母,要在奉養的時候,當盡其和樂之心,在父母面前,一定要現出和悅的顏色,笑容承歡,而不敢使父母感到有點不安的樣子。第三,父母有病時,要盡其憂慮之情,急請名醫診治,親奉湯藥,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萬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就要在這臨終一剎那,謹慎小心,思想父母身上所需要的,備辦一切。不但穿的、蓋的、和棺材等物,盡力配備,還要悲痛哭泣,極盡哀戚之情。第五,對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向,要盡其思慕之心,莊嚴肅敬的祭奠,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項孝道,行的時候,必定出于至誠。不然,徒具形式,失去孝道的意義了
附2: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xx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癥,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么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么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準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鐘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后,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頒獎詞】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四、課堂小結
跨越千年的滄桑,孝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脊梁,仍然是支撐我們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實就是一條河,上游是我們的長輩,中游是我們自己,下游是我們的后代。伸出雙手,攥緊兩端,讓孝心之河長流不息!
愿天下所有的辛勞養育都能收獲慰藉!
答疑解惑
齊讀課文
五、課后作業
1、背誦全文
2、根據《陳情表》為李密寫一段頒獎詞
例一:雖為“亡國賤俘”,卻甘于清貧,婉拒帝王之邀,只為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雖說“烏鳥私情”,實則為至孝之舉。古人以孝為先,李密之孝,可謂典范。
例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孫子在亂世拒帝王之邀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養育他的祖母。在高官厚祿的謝絕里,祖母的生命也許還是風燭殘年,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孝哉,李密,讓天下所有的養育辛勞收獲慰藉。
晉書《李密傳》
原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為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沙②。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晉書·李密傳》節選)
[注]①游夏:指孔子的學生子游和子夏,他們在文學上皆很造詣。②蟲沙:比喻戰死的將士或因戰亂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譯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今四川省彭山縣)。他的一個名字叫虔。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再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戀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脫衣。為祖母端飯菜、端湯藥,他總要嘗過后才讓祖母用。有空閑的時候就講學忘記疲勞,并且像對待老師一樣侍奉拜譙周。,被譙周的學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認為是很有才華的人)。
他年少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贊他。蜀漢平定后,泰始初年,晉武帝委任他為太子洗馬。他因為祖母年高,無人奉養,沒有接受官職。
皇帝看了以后說:“(這個)讀書人高雅的名聲,不是圖有虛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來(他的祖母)劉去世了,(他)服完喪,又以洗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陽。當時(有個叫)張華的司空問他說:“(你認為)安樂公這個人怎么樣?”李密說:“可以與齊桓公相并列。”張華問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說:“齊桓公得到管仲(的輔助)而稱霸,任用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蟲流出戶外。安樂公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而能抵抗魏國,任用黃皓而亡國,從這可知成敗的原因是一樣的。”又問“孔明的規勸提醒的話為什么那么瑣碎?”李密說:“過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談話,所以能夠簡潔高雅;《大誥》是說給普通人聽的,應該具體瑣碎一點。孔明和對話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論教導因此具體瑣碎。”張華認為他的道理很好。
(后來)到外地做溫縣的縣令,很討厭下屬官吏,曾經給人寫信說:“慶父這種人不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下屬官吏把他的信上報給司隸,他的下屬把信的內容稟告了司隸,司隸因為李密在縣城的名聲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轉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無人作后盾,于是被調到漢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為不如意而心懷怨恨。等到皇帝在東堂賞賜酒席,讓李密作詩時,他在詩的末尾說:“我這人也有心里話,說來話長。做官卻朝中無人,不如回家種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這番話哪會正確啊!”武帝對此很生氣,(識相的)都官從事馬上奏請罷免李密的官職。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9
一、題解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選》卷三十七題作《陳情事表》。
二、課文分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屬于封建道德范疇。我們推舉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從批判繼承的意義看,覺得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處,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現真實的感情。
《古文觀止》選這篇文章評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系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里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這里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時候只有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系說到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環境里,祖母的依傍關系是分離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現太應上文,歸結到這自然而然的情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情感是真實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父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說:“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欲涕。”(《古文觀止》批注)
第二, 說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于職,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再者,在此陳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把真實情況擺開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著又說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耳,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轉折,空出主意:“但以劉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年余,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三、鑒賞要點
1、 邏輯嚴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歸祖母劉氏撫養。曾拜蜀的重臣譙周為老師,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始被征召為太子洗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后劉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馬,出為溫縣令,官至漢中太守。
嚴密的邏輯,真實的理由在曲折推進中得到清楚的表現,而陳述又是那樣委婉,衷曲又是那樣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顯得搖曳多姿。《麗澤文說》曾指出:“文章貴曲折斡旋。”
2、 章法多變
說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達,曲令釋精微,辨析透徹,都得根據說的對象和文章所在表達的內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講究頓挫、跌宕、抑揚、迂回等等。就不單是形式上一種技巧,或只是章法的變化了,它有更恰當、更委婉的說理作用。
四、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時數:
3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了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溫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說技巧,并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委婉的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懇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投影《出師表—李密》,學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初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屏幕隱去“出師”二字,僅留“表”字)“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后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xiǎn)兄弟期功強(jī)近常在床蓐(rù)
猥(wèi)以微賤豈敢盤桓(huán)庶劉僥(jiǎo)幸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學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11
第一課時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導學生疏通字詞,理解全文內容
三、反復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思考:為何“陳”?“陳”什么?
提示:為何陳----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馬,不能就職。(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陳述年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
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引導:這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正與李密面談,此時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投影)
6、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匯。
四、作品評價
(一)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12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
2、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3、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味本文摯樸懇切的語言,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法指導:
誦讀法、質疑探討法、品味涵泳法
學習過程:
一、初讀: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a級)
險釁( ) 夙( )遭閔( )兇 祚( )薄 期( )年 隕( )首
逋( )慢 煢煢(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篤( )
優渥( ) 終鮮( )兄弟 期( )功強( )近( )
洗( )馬 猥( )以微賤 責臣逋( )慢 猶蒙矜( )育
2、積累文中出現的古今義詞及表現官職變動的詞語:
3、思考:作者陳情的背景如何?試用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b級)
點撥:重點研讀第二段中體現作者上表陳情時兩難處境的相關語句。
二、品讀:品讀賞析,體會感情。
(一)品讀第一、二段:
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身世?試找出相關語句,試著翻譯并加以賞析 。(c級)
品析:
2.哪些語句寫出了祖孫相依為命的凄苦?試找出來并加以翻譯。(c級)
點撥: 重點研讀第一段的相關語句,也可以參照第二段中的“更相為命”的相關語句進行解讀。
3、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并試著背誦。
4、小結一、二段的抒情內容,深入體會本部分陳情于事,動之以情的表達效果。
(二)品讀第三段,思考:
1、在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曉之以理。試分條概括關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說理內容。(d級)
點撥:說理內容可以分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為語言標志進行文意轉換。
2、寫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閑筆?試談談你自己的看法。(d級)
點撥:可結合本文的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進行深入探討。
(三)品讀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現陳情目的的語句是哪句?并試著翻譯。(c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還進行了哪些鋪墊?是否多余?(e級)
三、總結陳情的脈絡:(d級)
小結:為了達到“乞終養”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乎情,歸乎理,情真意切。于懇切、樸實中見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達交流(d級)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陳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說:“它的語言是有形的,也是有聲的。”假如你是晉武帝,你會被李密打動嗎?請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要求:語言得體、準確。
五、作業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脈絡,采用“關鍵語句串聯法”,誦讀全詩。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13
一、課文補注
李密上《陳情表》后的經歷及后人:
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臬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錢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賜、興。
賜字宗石,少能屬文,嘗為玄鳥賦,詞甚美。州辟別駕,舉秀才,未行而終。興字雋石,亦有文才,刺史羅尚辟別駕。尚為李雄所攻,使興詣鎮南將軍劉弘求救,興因愿留,為弘參軍而不還。尚白弘,弘即奪其手版而遣之。興之在弘府,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興俱為之文,甚有辭理。
(節選自《晉書李密傳》中華書局出版)
二、課文賞析
感天動地赤子情
——《陳情表》分析
魏家俊
《陳情表》這篇文章一點都不講究構思,作者把自己的困苦處境不厭其煩地從幼年的生活經歷說起,而把要說的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這句請求的話,放到文章的最后,完全是平鋪直敘。但是,這里卻表現出作者寫作時頗費思忖。他需要在這篇上奏給新王朝的皇帝的表文中,委婉地推辭皇帝的征聘,這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忠和孝的關系;二是情和理的關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請求站得住腳。
首先看忠和孝的關系。中國有句古語,叫“忠孝不能兩全”,對李密來說,這句話還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他要用對祖母的孝,來掩飾對已經被晉王朝滅亡了的蜀國的“忠”和不能去為這個被視為篡奪了正統王位的晉王朝盡“忠”,所以,作者就要把自己需要盡孝的理由說得非常充分,不能引起新王朝的皇帝的反感。因此,貫穿全文的就是一個理由:祖母年老多病,無人照料,自己盡孝就是無可置疑的了。這樣,從第一段的“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到第二段里的“劉病日篤”,再到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和第四段的“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主線分明,一氣貫穿,而且經過這樣的反復強調,也讓人覺得情真意切,容易贏得皇帝的同情。
其次,是情和理的關系。在這篇文章里,說理不是主要的內容,因為只有把感情表達得充分了,才能讓皇帝由情的感動而產生對理的接受。而文章里要說的“理”,無非就是那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由于有了前面對祖母年老體弱的描述,使人已經對作者的困境有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這里的“理”也就很自然地可以接受了。所以,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為以情說理、融理于情、情動理明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十分成功的樣本。
(選自《名作欣賞》.8)
三、詩文薦讀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待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如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幼而孤,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選自歐陽修《瀧岡阡表》)
閱讀提示:本文作者生動地寫出了自己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依靠母親辛勤撫育,以及父親為官處世,正直忠厚、表里如一的態度,并真切地表達了作者為官做宰能堅持操守,不茍合于世,完全有賴于父親的遺訓和母親的教誨。文章不事藻飾,感情真摯纏綿、催人淚下。
四、鑒賞方略
戲劇的閱讀與鑒賞之九:話劇與戲曲
話劇在歐美各國統稱為戲劇,傳入我國后,為了同我國傳統的表演藝術——戲曲進行區別,特稱之為話劇,話劇是說話的藝術,以說話和動作為主要表演手段,和我國傳統戲曲有異也有同。
首先,從它們的發展來看,兩者既相似,又有著不同,西方戲劇的淵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偉大的希臘人民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戲劇藝術,并且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戲劇詩人和戲劇理論家,它同樣也來源于民間,來源于勞動,和古老的宗教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雖然它的發端要比中國戲曲晚一些,但它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古希臘戲劇的形成和成熟卻要比中國古老的戲曲早約16XX年。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也是一步步在綜合其他藝術的特點上逐步提高和完善的,它的成熟同樣也離不開統治者的提倡、文學作家的參與、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但西方戲劇誕生的同時,也出現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這為它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結構上,西方戲劇和中國傳統戲曲大同小異,西方戲劇一般分幕,幕中有場,中國戲曲則分為“折”和“出”。話劇有過場,戲曲有楔子,基本過程都是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不過,西方戲劇較中國戲曲簡潔明了,一般沒有前面的敷演劇情,而是直接入戲。
話劇藝術的表演重在說話和動作,以寫實為表現生活的基本手法。布景的使用力求逼真,道具也必須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生活,演員在表演時,特別注意講究說話的藝術,無論是刻畫人物,展示劇情,還是表達主題,都要靠劇中人說話來完成。所以,話劇的語言更接近于生活,而中國戲曲對于布景的設置則不作更具體的要求,常常是一桌一椅,至于各種效果的演示,則全靠演員的虛擬動作來進行。程硯秋先生曾在悶熱的夏日演出《六月雪》,朔風起時,則全身顫抖,而臉上卻不見一粒汗珠。至于人物性格的完成,主題的表達主要是通過唱詞加動作,包括虛擬、夸張的臉譜、服裝來體現。例如屋子的設置,話劇則要在舞臺上用布景做成屋子的形狀,擺上床、桌、椅等實景,而中國戲曲舞臺上則空無一物,開門、關門、躺、臥、吃、睡等都是用虛擬動作來體現。但是,話劇傳入中國后,和中國戲曲共同發展,自然也互相融合,互相促進,話劇也汲取了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些虛擬動作,來增強對人物的刻畫,中國戲曲也吸收其布景的藝術,增強了直觀性。話劇也引入了唱詞,用歌唱的形式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關漢卿》中的“雙飛蝶”。戲曲藝術也吸收其說話藝術,對道白進行了藝術加工,使其更接近于生活,尤其是現代戲,則不再使標志性的化妝和臉譜、固定的服裝來夸張人物的性格,更進一步地貼近生活。
總之,隨著中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兩者將會取長補短、互相吸收、加強融合,為戲劇藝術的進一步發展、繁榮進行共同的努力。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14
學習目標:
1.梳理課文情節,檢查學生掌握的文言知識。
2.通過閱讀對祖孫之情的描寫,具體體會“孝”這一中華美德。
3.引導學生賞析李密說情的藝術以及至真至誠的說情語言。
教學流程(3課時):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以聲激情
充滿真情的課堂一開始就要把學生引進我們設置的情境里,于是我在課前選擇了滿文軍的一首《懂你》,把整個課堂引入深情的氛圍,然后導入:
讀《出師表》不淚下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淚下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淚下者,必不友。今天,讓我們走進李密的陳情表,去體會一個孝子面對恩重如山的祖母和皇帝詔命時無奈的述說吧!
二、涵詠功夫興味長,以讀訴情
閱讀能體味文本思想的多姿多彩,深化作品的情感,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升他們的審美境界。語言形象是任何影視表演永遠取代不了的東西,所以,品讀語言,感受形象是教學的必備環節。我在課前已經布置學生有層次梯度地三讀了,即:第一讀,讀正確音;第二讀,讀準字詞輕重;第三讀,把握感情。所以,上課時,我讓學生伴著舒緩憂郁的節奏朗讀時,他們已經把李密的感情處理得十分到位了。
三、潤物無聲潛人心,細節析情(課堂實錄片段)
在分析文本時,好的問題設置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我采用的創設情境法,不單停留在對課本的文字的解說上,更注重調動學生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構筑畫面,我設置的問題如下:
幻燈顯示1:從第一段中,有幾個數字,“六月、四歲、九歲”,這幾個時期李密分別發生了什么變故?你能用自己的話去描述李密的童年遭遇嗎?
生:李密6個月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四歲母親也嫁人了,九歲還不會走路,他的童年非常悲苦。
師引導:一般小孩子13個月就會走路了,為什么李密九歲還不會走路?
生:他營養不夠,缺鈣。
生:他沒人帶,也沒人教他走路。
師引導:這樣的情況,我們在哪里會看到類似的小孩?
生:步行街,那些衣服破爛、全身骯臟、到處討飯的小孩。
師引導:對,李密的童年和他們很相似,我們可以推測他還會有哪些遭遇呢?
生:受人歧視,沒錢讀書,沒有同伴,沒有玩具,性格孤僻,自卑至極……
幻燈顯示2:李密說自己險釁,有哪些句子可以抒發他命運悲苦的情懷呢?
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和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師引導:為什么李密會“晚有兒息”呢?
生:家里窮,沒有人愿意嫁給他。
師:是一般的窮嗎?古代窮人可多了。
生:窮得看不到希望,家里人都快死光了,感覺這種家庭快滅絕了!
師引導:那么李密結婚后呢,他應該不再孤單,為何還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生:莫非他的妻子不是他的真愛,不能理解他。
生:那么窮,有人愿意嫁給他,在古代門當戶對的觀念下,估計這個妻子自身條件也不太好,所以李密覺得不幸福!
幻燈顯示3:第二段中,李密歷任了哪些官?他為何在最重要的升職前推脫呢?說說他的“狼狽”在哪里?
生:做了秀才,到郎中,要升到東宮冼馬。
師引導:能為太子冼馬,這是多么榮耀的官職。哪些詞可以看出這個皇帝對李密的看重?
生:切峻、逼迫、急于星火。
師引導:越是急,李密越是推時間,他的苦衷是什么?
生:劉病日篤,沒有幾天光景了。
師引導:課文中哪個詞可以看出劉的病情嚴重?
生:“朝不慮夕”,早上活著,還不知道能熬得過晚上嗎。
幻燈顯示4:第四段中,李密欲說服皇帝的勝算籌碼在哪里?他是如何巧妙述說使皇帝打消懷疑他是亡國踐俘的顧慮呢?
生:圣朝以孝治天下。
師引導:他稱本朝為圣朝,而稱前朝為什么?
生:偽朝。這樣能討好皇帝,打消懷疑他是亡國踐俘的顧慮。
師引導:還用了哪些句子來打消?
生:亡國踐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幻燈顯示5:李密最后還是選擇了留在祖母身邊,他用了怎樣的說理藝術去感化皇帝的呢?
生:他用了重復述說他與祖母的感情。
師引導: 重復幾層,各表明什么意思?層次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三層,第一層述說與祖母的關系是相依為命,二人不可或缺;第二層用兩人的年齡告訴皇上祖母光景不長,
在人生70古來稀的社會,96歲已是極壽了;第三層以烏鴉反哺例子,動物尚能知孝,久病床前怎能無孝子。三層之間呈遞進關系,層層剖析,多次強調。
師引導:在去與不去之間,你聽到了李密內心怎樣的掙扎?
生:去吧,圣旨催得急,去嗎?祖母的湯藥誰人侍奉?
生:去吧,為了光宗耀祖,為了優越的俸祿,去嗎?祖母又咳嗽了。
生:去吧,前途要緊,能去嗎?祖母已經96歲,我不能沒有她!
一層層的鋪設,引導學生一層層的思考,讓他們理解李密平淡的文字后面唱出的深沉的孝之歌。全班頓時一片寂靜,大家陷入對李密的同情之中,也理解了作者文字背后更深沉的東西。
自我反思:
1.《語文新課程》強調“人文性和知識性的統一”,所謂人文性,不僅落腳在教學方式的改變上,更重要的是對學習主體——學生的人格塑造上。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目的是使學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本文打破了傳統的文言文教學只停留在字詞的講授上,課前提前布置學生預習,解決了文言字詞的障礙,教師把課堂的時間花在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對情感的體會和把握上,使得整節課充滿生命力,充滿探究與思考。教案設計非常實在,緊扣文本;很有思路,引導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2.本課試圖通過教學,喚起學生對親情的感受,設置情境,讓學生挖掘到文字背后的淚水。從學生的作業中可以看出本節課在教師的成功引導下,學生在自己構筑的畫面里真情流露,整節課以孝穿情,完成既定的三維目標,也帶來情感上的共鳴,真正使學生走進了文本,用心靈觸摸了文學形象。
3.課堂設計可以進行適當調整,應該把自己平時對家人的態度拿來和李密做比較,比如“當媽媽生病時,你又剛好遇到升學考試,那么你會怎么處理?”這一問題穿插其中,引發他們的討論,這樣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情感。
品《陳情表》
宋朝皇族大臣趙與時的《賓退錄》有言曰:“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無獨有偶,晚清重臣曾國藩也曾說過:“讀《陳情表》而不動心者,其人必不孝。”時至今日,讀罷此文,依然觸動內心,久久難平。當然,在“禮義仁智信,忠孝節勇賢”盛行的封建社會,君主需要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來向民眾傳播一定的道統思想,以期達到駕馭民眾、鞏固統治的目的,那么該文文逢其時,千古傳誦確有政治原因做支撐的一面;但當我們剝離文章的時代背景和政治目的后,深潛文中,依然可以汲取不盡的言語養分,學到高妙的說話藝術。因此,《陳情表》入選各地各類的語文教材,也凸顯了當前語文教育的生活化和實用性。
筆者所要表述的觀點,恰從兩句對《陳情表》的評論中來。
(1)清人林云銘在《古文析義》中說道:“(《陳情表》)純是一片至性語,不事雕飾,惟見天真爛漫。”
(2)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在《古文觀止》中說道:“(《陳情表》)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
筆者認為這兩種評論所下定語過于偏頗,實未理解李密當時的政治身份和特殊處境,下面筆者就從“說話的藝術性和技巧性”這一角度重新梳理本文,以茲補綴前人的評述。
眾所周知,李密是前朝舊臣,晉武帝司馬炎讓他出來做官,目的只有一個:采取懷柔政策,博愛才美譽,籠絡士人之心,減少滅吳阻力。由此可見李密在當時已經很有威望了,不然也不可能進入司馬炎的法眼。史書記載:李密研究學問從不倦怠,以譙周(蜀漢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陳壽的老師)為師,門人把他比作游夏(孔子最重視的學生之一,相傳是《論語》的撰稿人之一)。這樣的人才如果可以入選東宮侍讀,定可感召天下,以德服人。所以,以種種形勢看來,李密想不仕基本是死路一條,這就成了此表非常難寫的歷史背景和客觀條件。因為李密不僅要讓司馬炎這個逼君退位,篡權攝政的陰險毒辣之人感受到自己的孝心,更要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忠誠,這樣才可能全身而退,自保于世。自古“忠孝難全”,本文卻極好地解決了這一人文命題。筆者認為,這也是《陳情》高于《出師》的地方,高在心思縝密,高在說話藝術,高在不露痕跡。
本文首段述“悲”。以時間為敘述主軸,可以概括如下:童年時期,年幼喪父、母親改嫁,祖母撫養;少年時期,行動不便、零丁孤苦,祖母耐心呵護;成年時期,無親無仆、較晚得子,祖母盡心支持。事實是最有力的明證,唯有真實才能打動人。這一部分的敘事即為匯報,向晉武帝匯報自己的成長史,怎一個“悲”字了得?《晉書》言曰:“母何氏改醮,密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一個前半生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能活下來,除了“上天厚德”外,定有“貴人”相助,而祖母劉氏就是李密的“貴人”。她自始至終辛苦的付出終于換來了李密的長大成人,這是何等偉大的母性啊!但長期的獨自勞作,一人擔當累垮了比李密大五十四歲的祖母。于是接下來的一句“夙嬰疾病、常在床褥”,讓李密之悲從自身蔓延到了祖母身上。本可以在孫子成人立業后安享晚年的祖母,孰料重病附身,喪失行動能力。這對李密無疑又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于這位曾經對自己“頭頂肩扛、悉心付出”的祖母,李密則以孝償情,親自照顧、不離左右。《晉書》記載:“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這是李密第一次表露“孝心”和“孝行”,有為下文鋪墊之意,其實更是提前向晉武帝創設了一個“現在祖母已離不開我”的情景。
首段表述皆為事實,言語融情,處處顯悲,渲染出了悲涼的閱讀氛圍,描繪出了一幅“病榻老嫗、風燭殘年、孫子在側、跪奉湯藥”的悲情感人的畫面。美國著名演講家卡耐基在其風靡世界的著作《有效的溝通藝術》中提到的第一條演講法則就是“講出屬于你自己的故事,因為只有你的故事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故事,才是別人沒有經歷過的,才最能吸引人。”本文第一段深合此法則精髓。
講完“己悲”,按理應該詳細描述祖母的病情以及自己的難處,然后懇請晉武帝讓他在家照顧老人。但作者卻別開生面、宕開一筆,特寫本朝無論是地方官還是圣主對自己的重視和重用。真是匠心獨運、獨樹一幟。本段婉轉地表述了自己四次拒絕做官的經過:第一次,太守逵聘他為孝廉;第二次,刺史榮聘他為秀才;第三次和第四次的聘用人都是晉武帝,而聘任的職務也十分顯赫,前次為郎中(廳級官員),后次為太子洗馬(前途無量),但李密是無論你是誰,給何職務,我都以一言拒絕——祖母重病,供養無主。著實執著。
第二段的結尾是“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我相信這是李密當時真實而真切的表述,但李密的言語技巧在本段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第一句是奉承之言,接下來便是上述的四次拒絕經歷。其中既從兩位官員的重視角度抬出了自己的人品和實力,又把晉武帝對自己的超級信任(當太子的屬官)表述出來,并剖露以死相報之心。可是心存僥幸的李密依然沒有赴京任職,晉武帝一定是被他拒絕的行為激怒了,于是開始了封建帝國里有趣的逐級威逼和催促,文中一連用了“逼迫”“臨門”“切峻”“詔書特下”等詞語來形容。迫于形勢李密也不得不“奉詔奔馳”了,這也是在為自己開脫,表明自己其實是準備赴京的,這是自己“盡忠”的心理表現。但此時祖母的病情日趨嚴重,李密的孝心又一次使他斗膽請示,“臣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這是最妙的一句。明知不可能卻非要有此一說,我相信他的孝心,但我也相信這是他精心的設計,把自己的孝心和抗旨之罪并列排開,天枰的兩極盛放的一邊是祖母的生命一邊是自己的生命。難怪莎士比亞也曾下過論證:“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還需要強調的是,李密的兩難抉擇是一種真實存在,上到晉武帝,中到地方官員,下到街坊鄰居都應該知曉,否則李密早已欺君遭刑了。司馬炎是司馬懿之孫,司馬昭的長子,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為西晉開國皇帝。此人陰險狡詐、城府極深,你想忽悠他,那真是嫌命太長,所以李密很清楚應該怎樣說才能打動這位不好惹的皇帝。李密的說服策略從上述兩段可觀其大概,即老老實實說情況,真真切切顯孝心,認認真真表忠心,這才有可能觸動晉武帝。
第三段又開始回歸自我,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分四個層次。首句就給皇帝戴了高帽,“圣朝以孝治天下”,我李密乃至孝之人,圣朝將如何待我?把球踢給了皇帝。隨后的“猶蒙矜育”“特為尤甚”兩詞,展現圣朝厚待自己,自己也將對此知情銘恩。是啊,知恩就應該圖報才對,按理下文當在報恩上著墨才對。但李密說話藝術之高妙,就在“不按常理出牌”上。他隨后的十句“剖露仕心”真真把晉武帝的心思看透,在本文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十句的整體心理布局是大說特說自己本意做官,這是在消除皇帝的戒心,尤其是“不矜名節”一句,真是把自己的聲譽和人格都搭進去了,可謂破釜沉舟!然后是對圣朝的越級提拔和優厚待遇表示惶恐之至,理應投桃報李,即刻進京,以死盡忠。這前半部分的確塑造了一個銘恩圖報、為國盡忠的的臣子形象。這一形象確是真實的,可以接受的。一點也不矯情。
但祖母的“氣息奄奄、朝不慮夕”又讓李密顧慮重重,深怕自己這一去即為祖孫永別,足留人生最大遺憾。《曾國藩·黑雨》一書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大臣潘祖蔭的一句“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救下了這位大清國最后的頂梁柱。后來左宗棠收復我國新疆全境,這可是在當時相當于六分之一國土的山河啊!我相信李密更是以一句“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深深打動了晉武帝的心。此句對仗工整且不必說,那其中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的信念足以震撼世人。文采斐然,匠心獨運啊!接著,此段結尾道出了李密的最終抉擇——“不能廢遠”,即不能廢止奉養,遠離祖母。硬氣!這可是在對當朝皇帝說話啊!但筆者相信,這份硬氣,來自于對自己說話藝術的底氣和對晉武帝心理把握的自信!
前三段李密的說服思路是細數悲情——兩難抉擇——剖露內心,而最后一段的表述則回歸謙遜和忠情。年幼喪父,母親改嫁的李密,能夠活到四十四歲,無疑祖母的付出是居功至偉的。今年九十六歲的祖母,在世之日當為不多,按照“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此祖母當屬稀世珍品,放在當代也是長壽明星,于是李密講出這一事實,順便帶出來了盡孝劉氏日短,盡忠陛下日長的對比,這一對比很實在,很客觀,很有效。接著他又拿動物來做比較。烏鴉反哺、且知孝養之意,何況人乎?這兩處對比,一個是時間上的,一個是種群上的,極有力度!而且下文又引出可證明自己實情的人,有前朝的也有本朝的,在輿論方面也得到支持。最后借祖母之名表示感謝,更再次為自己表忠心:生為人臣,死為鬼雄。生死之間,除祖母之外,絕對盡忠。真正的讓皇帝放心。
本文至真至誠,歷來為人稱道,而筆者在如此真情溢滿的文中,也讀出了作者高妙的說話藝術和技巧,其淋漓盡致的多維凸顯,委婉波折的極盡能事,真是鬼斧神工,令人折服,這正是成熟政治家的必備生存技能。難怪晉武帝也被其感動,《晉史》有載:“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古文觀止》也記述“晉武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看來此文的效果真是相當的好啊!
順便再說一句,李密有兩子,一為李賜,一為李興。兩子都有文采。李賜死在被推薦為秀才的那一年,李興后為諸葛亮和羊叔子寫碑文,傳誦一時,為人稱道。
《陳情表》:“陳情”有法
《陳情表》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是古代表章史上的奇跡。
文章一開始,李密便以“四苦”精心營造了一種凄楚哀婉的情感氛圍。一苦:“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二苦:“行年四歲,舅奪母志。”三苦:“少多疾病,九歲不行。”四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四重悲苦的經歷,不但揭開了作者苦難的身世,也交代了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關系,更能引發晉武帝的憐憫心理。
第二段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開頭,巧妙地以恭敬之心稱頌圣朝功德,順理成章地說到地方舉薦和朝廷征召,不動聲色地向主題靠攏,接著筆鋒一轉,交代了自己“辭不就職”的尷尬境況:一方面自己“欲奉詔奔馳”;另一方面“則劉病日篤”;含蓄表達了自己“盡忠”“盡孝”難以兩全的矛盾心情。這樣,一個既想報皇恩又想盡孝道的進退兩難而又無助茫然的忠臣賢孫形象立刻浮現在晉武帝眼前。
為了進一步打消晉武帝的顧慮,作者在第三段中先恭維“圣朝以孝治天下”,并贊賞新朝“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政策,表達了自己對皇恩浩蕩的高度認可,接著宕開一筆,談了自己做官的目的是“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不會為保全名節而“不事二主”;并且非常感激朝廷的“過蒙拔擢,寵命優渥”,但我的祖母已“氣息奄奄,朝不慮夕”。這樣一番發自肺腑的傾訴,自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感人力量,“區區不能廢遠”的陳情目的已見分明。
有了前三段的情感鋪墊,作者大膽地提出了“愿乞終養”的要求,通過一組年齡數據的對比表明“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說明“報皇恩”跟“徇私情”只有為時極短的矛盾,從長遠著眼根本沒有矛盾,并表示“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這種兩全其美的辦法和對皇帝絕對盡忠的感情,晉武帝哪里還會拒絕呢?不僅準其所請,還特地“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至此作者終于轉危為安,實現了他的陳情意圖。
說理類文言文因其長于論辯與精于說理,近年來在高考文言文試題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其考查難度較之傳記類文言文等要大得多。因此,考生抓住說理類文言文的特點與解題技巧,快速掌握其主要內容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介紹一些方法以資借鑒。
明確中心論點
文言說理文往往有一個表明作者立場的中心觀點,閱讀時要準確抓住文章論點。篇幅較長、內容豐富的說理文除有一個中心論點外,還有圍繞中心論點而設的幾個分論點,閱讀時要分清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系,理清文章的層次,揣摩作者的觀點態度,做到綱舉目張,從而把握文章的內容。一般從題目、開頭和結尾這三處可以把握并概括出來。如《陳情表》的說理目的在于報養劉氏——“區區不能廢遠”。
把握說理憑借
論據是用來證明作者觀點的理由與根據,在文言說理文中不可或缺。閱讀時,必須準確找出本文主要論據,并把論點與論據結合起來,具體分析論據是怎樣為論點服務的。把握了說理憑借,方可更深入地領悟文章內容。如分析《陳情表》,就要在找出報養劉氏“區區不能廢遠”這個中心論點后,迅速找出文中“愿乞終養”“辭不就職”所列的論據,進而理解全文的中心論點。
梳理說理邏輯
所謂說理邏輯,是指說理文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揭示論點與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掌握了論點、論據后,就要深入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樣進行說理邏輯論證的。如李密的《陳情表》,就應把握其獨特的論證邏輯,即“情真意切,委婉誠懇”。文章就是圍繞這一點層層推進說理的。這樣閱讀,就能將論文三要素串成一線,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體味說理藝術
文言說理文往往文、理、情兼具,高考文言文信息篩選試題在考查文章藝術技巧方面時有涉獵,因此對其說理藝術的把握也不可忽略。我們應掌握文言說理文的三大藝術特色:一是說理講究生動形象,二是說理注意啟發誘導,三是說理注重對比議論。特別要重點弄清說理文結構上是總分式、并列式還是遞進式等;修辭上用了比喻、對比還是排比、擬人等;論證手法上是比喻論證,還是對比論證等;語言上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獨創性,還是具有哲理性、深刻性、凝練性等。只有掌握了這些藝術技巧及其基本作用,閱讀時,才會思路清晰。
《陳情表》閱讀答案 篇15
第一課時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導學生疏通字詞,理解全文內容
三、反復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思考:為何“陳”?“陳”什么?
提示:為何陳----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馬,不能就職。(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陳述年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引導:這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正與李密面談,此時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投影)
6、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匯。
四、作品評價
(一)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二)討論: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和“孝”或“義理”?
(三)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教案點評: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本設計便從思考“情”之內涵出發,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