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閱讀答案(通用15篇)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1
《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節選自《儒林外史》。該作品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小編整理了《范進中舉》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范進中舉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這里眾人家里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范進中舉》閱讀題目:
20、《范進中舉》節選自我國清代一部長篇小說《 》,作者是 。(2分)
21、用一句話概括選段文字的主要事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段可分為四層,請將層意概述出來,每層層意不超過四個字。(4分)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3、范進發瘋的直接原因是:_____ ,造成他
如此境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眾鄰居對范進的態度是:________ _。本段文字創設了一個滑稽可笑的場景,表明作者對范進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___ 。(4分)
24、選文的另一種技法是側面描寫,在文段中用橫線畫出來,并
選一處談談它的作用。(4分)
25、有人認為《范進中舉》“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請結合課文內容細節加以賞析。(4分)
《范進中舉》參考答案:
20、《儒林外史》 吳敬梓
21、范進因中舉而發瘋。
22、①昏厥;②瘋跑;③跌倒;④瘋走上集
23、因中舉而喜極發瘋;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會的毒害等)(意思對即可);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尖銳的諷刺,無情的嘲弄。(意思對即可)
24、答案示例:如: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這里眾人家里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此處側面烘托,寫出了范進中舉之后鄰居們對其恭敬的態度。
25、答案示例:如范進考試前去借錢,“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中舉后,“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胡屠夫扯衣服的細心,與中舉前的痛罵判若兩人,一個無恥、勢利的小人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字里行間蘊含了鮮明的諷刺意味。(意思對即可)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2
一、復習導入
二、重點分析范進,附帶分析胡屠戶、張鄉紳等的人物形象
⑴那么,圍繞這個“好”字,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一、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說過“好”?發過瘋?為什么?
預設:沒有說“好”字,沒有發瘋。因為中相公并沒有使他改變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⑵中舉前他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怎樣的?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
預設1:經濟狀況非常貧窮: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飯”“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去鄉試回家,“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
預設2:社會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戶罵他“現世寶”“癩蛤蟆”“尖嘴猴腮”,還“啐”他吐沫,他還“唯唯諾諾”。
⑶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么?(預設:對功名的極度熱衷。)
過渡:以上是范進中舉前的種種表現,他還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說“好”,也沒有發瘋。下面看問題二、范進中舉后有哪些變化?我們還是從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兩方面來分析。
預設1:經濟狀況明顯好轉: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米來的,也有捉兩只雞來的……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著吃酒”;胡屠戶“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張鄉紳送銀贈房。
預設2:社會地位也有顯著提高:鄰居都來幫忙,稱之為“范老爺”;胡屠戶稱之為“文曲星”“賢婿老爺”;張鄉紳與之稱兄道弟。
⑶(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簡單小結)特別是胡屠戶前后判若兩人,素未謀面的張鄉紳也贈銀贈房,你認為他們是虛偽的,還是真心的?為什么?
預設:虛偽的。他們巴結范進,是因為范進“中了”“好了”,對他們自身都有好處。
師:我們可以用些什么詞來形容他們?
預設:趨炎附勢、嫌貧愛富。
⑷此時,范進對于這些人的巴結,態度又如何?
預設:范進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岳父”轉為“老爹”;以前與家門口那些做田的、扒糞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現在與張鄉紳迎逢自如。看來,范進也并不是一個老實的角色!而是一個虛偽、圓滑。
⑸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中舉后,范進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能說說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到底是什么?(請注意表格前后對比)
預設:內涵就是:只要中舉了,從此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改變。以前貧困潦倒,萬人唾罵,現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好多人巴結。
⑹原來如此。那么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生盡可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師注意引導,不要太過分)
⑺歸根到底,一個“好”字,表明那一瞬間,范進曾產生過多少思想活動。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熱望,下半世即將紛沓而至的榮華富貴,都隨著一聲“好”風馳電掣似地卷過范進的腦海。一個“好”字,將范進這樣一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滿腦功名利祿,一心升官發財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正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三、分析本文的主題
⑴基于以上分析,你認為是誰使范進受人奚落,又是誰使范進平步青云?這一切都告訴了你一個什么問題?
預設:封建科舉制度!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
(追問)僅僅使知識分子?胡屠戶他們呢?
預設:還毒害了人民。
⑵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戶、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這說明封建科舉的流毒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僅導致讀書人為之瘋狂,而且導致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炎涼世態。
有一副對聯為證,請看:“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寫得入木三分,毫不夸張。
四、拓展練習
1、有人認為:范進中舉,大家一片歡喜。而所謂的“大喜”,其實是他個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國家的“大悲”。就這一觀點,發表你的看法。
2、假如范進不中舉,他會有一番怎樣的境遇?試用描述一下,字數在400字左右。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3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第一課時采用以讀為主了解大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后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吳敬梓。
(2)了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2自讀排障、疑難詞語補充解釋。如:進學、爛忠厚、闖將來、
權變等。
(為什么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么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3結合注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設疑導引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對他的發瘋應該怎樣理解?
2、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4、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三、討論釋疑。
小結:
這一節課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討論中的疑難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里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重點歸納總結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1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后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后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范老爺:“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丑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后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后,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么當初,當初范進“家里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丑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學生概括、歸納,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討論,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
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3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三、布置作業完成“揣摩運用”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4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以課堂練習為線索,組織教學。第一課時采用以練代講的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后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教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設計:
1、比較導入: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也可以運用對聯等形式導入:
2、對聯導入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枯竭,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
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古人云:人生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
二、 指導預習、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吳敬梓。
(2)了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2 補充介紹魯迅對《儒林外史》的評價。
迨吳敬梓《儒林外史》書,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摘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3 疑難詞語補充解釋。
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相”讀xiàng,不讀xiāng;“中”讀zhòng,不讀zhōng。
爛忠厚:過分忠厚。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權變:隨機應變。見外:當作外人看待。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為什么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么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4 學生看注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三、析題、釋疑,課堂討論。
1 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1)社會原因: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禁錮人們思想,選拔馴順的爪牙,借以鞏固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2)個人原因:范進20歲開始應試,前后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了舉人。幾十年的癡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驚喜得發了瘋,這是有其必然性的。(從病理學分析: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2.范進中舉前后自身境況和周圍人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作者對范進持怎樣的態度?
家境——第一段結尾處、第二段開頭、第二段結尾、第三段開頭、第十一段結尾、補充《教學用書》p206內容
地位——連買肉的都瞧不起(聯系范進中舉起的艱難歷程,《教學用書》p204出場時的描寫,五十多歲的老童生,不讀書考試不行嗎?)、岳父任意辱罵到不敢打,連做過知縣的鄉紳也來巴結(為什么?預備官員)
本人態度——唯唯諾諾,老實巴交(p155),對胡屠夫的稱呼(岳父——老爹),發瘋的過程(層次感)(為何如此?補充《教學用書》p205-206有關內容),很快與張鄉紳打成一片,補充第四回有關內容(《教學用書》p207)
他人態度(岳父、張鄉紳、鄰居))
岳父:語言、動作、神態、行為(兩次賀喜所送的東西)(前倨后恭)(細節描寫,拿銀子時的動作描寫)
作者對范進這個人物雖有一定同情(主要表現在對中舉前的描寫),但更多的是諷刺;作者把范進作為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來寫,因而諷刺的矛頭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的。
3.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4.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于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5.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小結:這一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前面六個問題,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留下后面兩個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里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請同學們課后帶著這兩個問題去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再細細品味互相討論,為下一節課繼續分析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 .研討課文,分析人物,討論: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待他的態度有什么不同?(鼓勵學生找出對胡屠戶的語言、行動描寫)
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現:(先傲慢而后恭謙)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后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胡屠戶一聽張老爺駕到忙“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反襯封建統治者平常凌駕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氣焰。)
2.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者為什么要寫張鄉紳對范進的拜訪?
張鄉紳這個人物比較特殊,他是另一種類型的熱衷于勢利的人。首先,看他拉攏范進的目的,無外乎四個方面:如果范進能“京報連登黃甲”,青云直上,張鄉紳就攀上一個大靠山;考不上進士,當個“大挑知縣”或教官,也能算個小靠山;當不成官,仍可結交官府,成為同謀、幫手;通過范進,還能和跟他同樣中舉的其他人勾結,擴大關系網。再看張鄉紳采用的手腕:先謝罪,爾后敘說師門,繼而贈禮。此人居心叵測,是個善于耍手腕的官場高手。
作者安排這場拜訪,形象地顯示出范進中舉等于一步登天。一只“癩蝦蟆”,一旦中了舉,就儼然成了“天鵝”——人本身的價值已經抽空了,代之以“中舉”的價值、金錢權勢的價值,這就是科舉制度形成的價值觀。其實,發瘋的不只范進一人,他也不只是瘋了那么短的一段時間。人們圍繞著“科舉”團團轉,轉得如醉如癡,喪失了人性、人格、良知,這個社會不是陷入了“瘋”狀嗎?(如,課文中寫“張鄉紳拜新中的老爺”時,先寫一個“體面的管家”送來“大紅金貼”,其作用是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的身分和派頭。
張鄉紳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為的是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權勢。)
3、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范進——猥瑣懦弱而又圓滑世故。(可從范進對待胡屠戶及張鄉紳的態度判斷),熱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舉前唯唯諾諾,中舉后則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張鄉紳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會的新貴,特權階級的人員。(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報錄人在范進發瘋后鎮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見他見過類似的情形。)
胡屠戶:欺貧愛富,粗俗勢利,蠻橫倨傲(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后)的市儈形象。
張鄉紳:早已中舉,做過知縣,是地方上的一霸。范進中舉的當天就來拉攏,送銀送房,與范進稱兄道弟。這就表明他急于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以達到鞏固和擴大自己權勢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二、賞析本文寫作藝術,師生共同討論: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和夸張的?對比和夸張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題中兩個小問題聯系得比較緊密,我們可以從“藝術效果”入手,進行綜合分析。
1 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后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后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范老爺:“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丑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語言行動前倨后恭的表現分析見一中的1題。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后,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么當初,當初范進“家里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丑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3.除此對比外,作品還運用了大量的夸張,請找出來,說說其效果。如:范進中舉驚喜的發了瘋這一情節,用的是夸張的手法,但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因而是真實可信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癡,驚喜若狂。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加以夸張的描寫,具有辛辣的諷刺效果。“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哩。”(夸張)如“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夸張?
4.本文大量的描寫在文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試找出幾例分析:
人物語言刻畫人物性格:
(1)文中胡屠戶說的、罵的、訓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維的話,占了很大的篇幅。
(2)通過語言描寫,把這個市儈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著他的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范進中舉前,對胡屠戶的訓斥只是“唯唯連聲”,低三下四地說:“岳父見教的是。”表現了他的迂腐、無能和逆來順受。中舉以后,他不再稱胡屠戶為“岳父”而改稱“老爹”了。張靜齋拜會范進時,用了那些表示最親密友誼的詞語,充分表現出這個老奸巨滑的鄉紳的拉攏手段。
典型材料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寫文章,特別是寫小說,講究選用典型材料來刻畫人物形象。課文為塑造范進這個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形象,精心選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進進學、胡屠戶賀喜一段,主要寫胡屠戶將范進訓得唯唯諾諾;范進借錢、胡屠戶唾罵一段,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胡屠戶的欺貧愛富;范進中舉,樂極發瘋一段把范進的瘋態寫得活靈活現,讓人們從中看到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胡屠戶壯膽掌打范進一段則和前文唾罵范進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刻畫了胡屠戶的市儈形象;張靜齋拜會范進一段,與上文的情節相得益彰,點明范進發瘋的真正原因,使人們明白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細節描寫和側面烘托。
(1)范進歡喜瘋了的過程,分作四層。第一層寫昏厥,第二層寫瘋跑,第三層寫跌倒,第四層寫瘋走上集。范進的瘋,是因喜而瘋,范進的喜,是喜至于瘋。作者緊緊把握這一特點,逐步展開。四層中,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幾乎一以貫之,又略有起伏。范進的語言描寫,前兩層中用反復手法作了安排。反復中又有變化,前一處用“好了”,后一處只用一個“好”字,沖動的勁兒又有區別,足見用詞的細心。
(2)側面烘托有兩種,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眾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學生概括、歸納,做“課堂練習”7;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三、拓展延伸,師生繼續討論,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那一篇?為什么。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 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 作者的態度和諷刺夸張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3.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四、布置作業。完成“揣摩•運用”四、五。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5
學習目標:
1、會用簡練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2、分析范進形象,體會世態炎涼。
3、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的諷刺藝術。
4、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正確思考讀書的目的。
學習重點:
分析范進形象,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體會諷刺藝術。
學習難點:
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中國有句古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道出了封建社會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千千萬萬的讀書人把考科舉當作自己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敲門磚,為了中舉而神魂顛倒,范進就是其中的一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吳敬梓的小說《范進中舉》。
二、 出示學習目標
三、 預習檢測:
讀準下列詞語:
帶挈 錠子 親家 扒糞
啐痰 腆著 桑梓 綰頭發
四、介紹作者及《儒林外史》
五、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用簡練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中秀才—考舉人—范進發瘋—胡屠戶治瘋—張鄉紳來訪
這篇小說都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呢?主人公是誰?
六、分析范進形象:
1學生跳讀課文,劃出與范進有關的語句。
2合作探究:你認為范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熱衷功名
圓滑虛偽
3描寫范進最精采也最能體現他熱衷功名的是哪一段?
學生齊讀第五段,這一段從那些方面描寫了范進?
外貌
語言
動作
哪個同學來讀一讀范進的語言?
范進始終說的一句話是:好了,我中了!為什么中了就好了?同桌交流
中了—就會出人頭地、有錢有勢、享受榮華富貴
不中—受侮辱、嘲笑,看不起
文中那些地方體現出這一點?
中舉前后對比,揭示出范進熱衷功名的原因。范進熱衷功名到了發瘋的地步,探究發瘋原因,認識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范進發瘋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沒有關系?人們的靈魂都被扭曲了,所以說科舉制度不僅毒害了范進這樣的讀書人,也毒害了整個社會。
七、探究:作者是怎樣運用諷刺手法的?
(1)、夸張手法
(2)、對比手法
八、思考:
范進中舉了,金錢地位就都有了,那么,我們讀書的目的呢?
九、小結:
通過分析范進形象,我們體會到了科舉的罪惡。讀書沒有錯,但讀書的目的不僅僅為了升學,我們要樹立“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材”的正確觀念,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讀書人。
《范進中舉》課后反思:
《范進中舉》是《儒林外史》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讀書人靈魂、敗壞社會風氣的罪惡,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分析范進這個人物形象上,從而體會小說的諷刺藝術。我在教學中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 親近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我接觸到的班學生程度差,學生連第一排都不敢坐,生怕老師提問,我笑瞇瞇地親自把學生的凳子搬到第一排,拉著學生的手讓他們坐下,拋開課本,走到學生中間說:“老師很喜歡大家,這一節就想和大家聊聊天。”學生來了興致:“老師,聊什么話題呀?”我說:“聊范進唄!大家都是讀書人,比比誰的讀書思想境界高.”課堂氣氛輕松隨意,遇到難題多讓學生討論,教師不包辦,有學生發言,及時鼓勵:“你這么聰明,老師太喜歡你了!”“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志向,從你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國家的希望!”慢慢的,學生開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2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讀小說當以分析人物為重點,很多教師都是對范進中舉前、中舉后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詳細地對比分析,這樣,學生必須熟悉課文才能找準確,找全面,根據學情,我把長課文簡單化,先整體感知范進,再重點賞析“范進發瘋”片段,中了,為什么好了,不中,為什么不好,對比揭示范進熱衷功名的原因,體會科舉制度的毒害,不蔓不枝。
3、注重情感價值觀教育。
在探討“范進發瘋”的原因時,學生認識膚淺:范進中舉太高興了。我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校的很多學生都考上了大學,他們為什么不發瘋呢?范進考了多少年?他為什么不尋別的出路?如果我們考不上大學會怎么辦?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科舉制度下封建社會的黑暗,同時又感受到我們所處社會的光明與幸福。引導學生擺正讀書心態,不是為了升學而讀書,要做對社會有用的讀書人,這是教書育人的最終目標。
不足之處:
《儒林外史》是諷刺小說,諷刺藝術也是學習的重點,我沒有引導學生探究諷刺手法,課堂容量較小。
總之,這堂課后我最深的體會是: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平時多聽課 ,多學習,才能提高教學水平。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6
牽一詞而動全文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浙江省溫州市實驗中學錢勝武
一、簡介相關文學常識,科舉制度,以及范進其他內容。
這一環節,有助于學生了解范進中舉的年紀,以及他用了幾乎大半生的時間追求功名的事實。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
這一環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全文。
三、問題:范進得知中舉的消息是千真萬確之后,他應當是特別高興的,但是文章卻沒有寫他的高興,而是寫了什么?
此問題,引導學生去研究范進發瘋的一段描寫處。
四、問題:文章寫范進發瘋,是如何寫的?請同學們找出來,并朗讀。(引導學生找出范進發瘋的片斷。)
1、文章寫范進發瘋,并不是一筆帶過的,而是有一個過程的,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過程是如何發展的。
引導學生分析范進發瘋的幾個層次:第一層寫昏厥。第二層寫瘋跑。第三層寫跌倒。第四層寫瘋走上集。(此環節讓學生懂得描寫必須有過程性描述。)
2、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范進發瘋原因,你能不能從文章中發現范進發瘋的原因?
考慮讓學生用四字詞語或成語來概括。參考為:喜出望外,喜極而瘋
原因:范進近三十年來,能承受的是名落孫山的打擊,卻承受不了中舉的光榮。
五、范進發瘋前后,說了兩句話,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句話。
“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
1、文章為什么用“噫”字,能不能換成其他感嘆的詞語?
明確:“噫”有表示悲痛、嘆息,又有表示驚異之意。
從而分析范進為什么要悲痛、嘆息?(或者說范進的悲痛體現在哪里?)為什么又要有驚異?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明確(此引入到范進中舉前的文章內容分析):范進的悲痛體現在以下幾大方面:
胡屠戶的冷言嘲諷;眾鄰的不理不睬甚至嘲笑;幾十年來自己的努力;妻子的漠不關心;不能盡孝;自己的地位低下,受人踩踏;
2、那么范進中舉之后,這些情況是不是有所好轉呢?我們能從范進的話語之中感受到嗎?引入分析“好了”一詞中的“了”字。
“了”表示事情完成,說明范進之前的悲痛將在他中舉之后發生變化,那么他真的“好了”嗎?然后引入到范進中舉之后人們對他態度的變化。
胡屠戶的變化;眾鄰的變化;妻子的變化;能盡孝;有人送錢送屋……
3、那么第二句話之中,為什么只用了一個“好”字?
經過上面討論,學生很快明確,這個“好”字,表示了范進沉浸中舉的快樂之中,是對自己的一種完全滿足。
4、兩句話不變的是“我中了”,究竟有什么深刻含義?
說明范進一生就為了中而中,完全為了功名而不舍棄。所以當他瘋醒之后,依然記得的還是“中了”第七名。
六、分析范進中舉反映的主題。
范進一生為了功名,害得他瘋的是科舉制度,不過讓他得到富貴的也是科舉制度。這可以說是他的個人悲劇。不過,文章之中,我們來看范進中舉前后,人們對他的態度的變化,那又能反映出什么呢?
以“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從而得出《范進中舉》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揭示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和人心冷漠。
七、讓學生了解曹湘凡的事情,討論現實生活中,我們應當如何對待范進之類的人?
聯系兩者,他們是不是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討論:應當是他們的一種精神,就是對一種精神的追求,而且是鍥而不舍的。
反思:
語文教學,應當教會學生從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入手,進行文章的分析。只有從關鍵語句入手,學生才可能進行文章,這樣才可能與文章里面的人物同命運,共呼吸。在此基礎上,然后,我們再走出文本,對文章進行理性地分析。在“感”“悟”“析”“理”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分析能力與水平,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作為教師,我們在具體教學時,應當還原本來我們解讀文章的過程,讓學生也我們一起分享這一過程,在我們的引領下,讓學生一起進入文本,也一同走出文本。
新課程,著眼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而忽略了學生把握學生關鍵性語句的能力,這樣會淡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而通過本課的教學,將讓學生懂得如何去分析一個字,一個詞,而把握關鍵性的語句,又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7
課上完之后,感覺有很多問題在自己的預想之中,也有的在我意料之外,主要是不足,課后也和老師們進行了一些交流,總結整理如下:
一、課堂上講、說的太多,而忽視了文本的讀。
閱讀是語文學習最主要的方式,也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不論是內容的感知,文字的解析,還是語言的品味和主旨的挖掘,都離不開文本的閱讀。這篇小說節選自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夸張的文字和強烈的對比,讓文章多了幾分幽默詼諧味,有很多可讀性很強的地方,單本節課上,讀的訓練太少,因為讀的不夠充分,很多地方在理解的時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鋪墊去引導,人物的解讀特別是范進中舉后發瘋的特殊意義,學生還是在我的講上被動地接受,而非真正地在孔乙己學習后自覺地內化與運用。
二、課堂上“精學”與“精練”的影子太淡。
這節課中,學生課前的學習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對待學生應
該在課前掌握的內容,檢查太過于泛化,沒有落實到實處,比方說“小說三要素”這類基礎但該掌握的知識,我只用提問的形式一提而過,而學生會的不會的一起回答一通,這樣的檢查實際上只是一種敷衍、一種形式,不能很好地督促學生的“學”,就不能引發學生在課前“先學”“精學”的主動性,也就難以保證“學”的質量。而“練”這一塊,做的也不到位,學生只是一個勁的地跟我說,一節課“筆”是一下也沒有動,其實很多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動一動,親自練練,手和腦同時參與,效果可能會更好,比方我讓學生用這樣一個句式“噫,好了,以后。”來猜一猜“好了”下的潛臺詞這一環節,我只讓學生在嘴上說一說,能說的、敢說的就四五位同學,我想回應者寥寥無幾的原因,不應只是學生想不出來,而是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準備好,他們需要時間來思考,如果能學生拿起筆,從別人的想法中回到自己的內心里去,那么呈現出來的應該會更豐富、更有價值。
三、沒有實際的任務支撐起小組的學習。
小組學習無疑是有著很強的優勢,但如果沒有實際的任務去引領小組活動,小組就只剩下形式了。在本節課上,小組成員只在尋找對比手法使用時有過一次簡單的碰頭,似乎熱鬧,而實際上意義不大,學生并沒有在小組活動中獲得一定的合作上快樂,更談不上互助過程中能力上的提供。
總體來說上完這節課,感覺收獲還是很多的,現在呈現出來的問題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們是我進一步調整、優化自己教學的一塊基石。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封建社會庸俗*的人情世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2、學習通過對話,細節對比中表現人物性格手法。
3、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重難點:
l、對話描寫人物為重點。
2、欣賞諷刺藝術為難點。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封建社會,要改變個人命運,大多數人只有憑借參加看家考試,憑“四書五經”才能敲開仕途的大門。可惜有人中舉了,卻瘋了,他就是范進。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感受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二、簡介作者與《儒林外史》(課件3)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第一部現實主義諷刺小說。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共55回。全書通過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弊害和知識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墮落的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強烈地抨擊了封建社會道德風俗的敗壞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畫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會儒林百丑圖。
本文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三回。范進是一個廣東的老童生,從20歲開始應考,考了20多次,可謂屢試屢敗,但他屢敗屢試,終于在54歲那年得到學官周進的賞識,考中了秀才,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安排材料的?(時間)
2、范進中舉前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中舉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中舉前:①范進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戶前來賀喜。②范鄉想參加科考,向丈人借
盤纏,遭到拒絕和辱罵。
中舉后:①喜極而瘋;②胡屠戶治瘋;③張鄉紳拜會和胡屠戶受贈。
3、復述故事情節。
4、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眾鄉鄰及張鄉紳對他的態度各有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眾生相?(課件3)
胡屠戶:見課件
嫌貧愛富、視錢如命、趨炎附勢、貪財虛偽
眾鄉鄰:中舉前:無人過問
中舉后:尋范進、勸老太太、拿雞蛋酒米、送雞、出主意、招待官差、抹胸口、捶背心、洗臉、貼藥膏、撿破鞋
嫌貧愛富、冷漠勢利。
張鄉紳:拉關系;‚送賀禮;ƒ送房產。
道貌岸然,老*巨滑
四、深入探究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屢試不第,事發突然。無法承受,喜極而瘋。
范進中舉后發瘋說明了什么?
熱衷科舉,醉心功名。科舉制度,害人不淺。
2、議一議:主題是什么?
小說通過范進中舉前后的境遇,著重刻畫了范進瘋癲的丑態和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無情地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心靈的毒害以及在科舉制度下的世態炎涼。
五、分析藝術特點:
1、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諷刺。
2、采用夸張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范進因中舉喜極而瘋,在挨了一個巴掌后清醒過來,這是根據現實生活用夸張的手法虛構出來的,具有辛辣的諷刺效果。此外,文中“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這些夸張的描寫,反映了胡屠戶前后態度變化的巨大。
3、細節描寫,生動傳神。
如范進向胡屠戶贈送銀子時,“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這段細節描寫生動地揭示了胡屠戶虛偽勢利、愛財如命的本性。
五、布置作業:
1、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征。閱讀中把你認為好笑的地方標記出來,想一想,笑的背后隱含著什么?
2、完成《綜合練習》1--10題。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9
范進中舉同步練習【課內檢測】 一、基礎知識1、根據拼音寫漢字。 星xiǜ( ) 不xǐng( )人事 商zhuó( ) zuàn( )緊 作yī( ) 帶qiè( ) 避huì( ) jiè( )元2、根據上下文解釋加粗詞語。 ①.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牙關緊咬不省人事。 ②.眾鄰居道:“這自然,何消吩咐。”說著,一直去了。 ③.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把方才這些小心收起,將平日的兇惡樣子拿出來,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④.張鄉紳先攀談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 3、選詞填空。 ①. 屠戶橫披了衣服,______(a. 挺 b. 鼓 c. 腆)著肚子去了。 ②. 范進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______(a. 跌 b. 歇 c. 踱)的, 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 ③.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______ (a. 漂亮 b. 華麗 c. 軒敞),也還干凈,就______ (a. 給 b. 送 c. 借)與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______ (a. 看望 b. 請教 c. 留心)些。 ④. 屠戶把銀子______(a. 拿 b. 捏 c. 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______ (a. 伸 b. 舒 c.張)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范進道:“……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______(a. 收 b. 縮 c. 放)了回去,往腰里______(a. 揣 b. 塞 c.放)……4.下列句子各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請指出。 (1)你不看見城里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 ) 2)鄰居內一個道:“胡老爹方才這個嘴巴打的親切,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 ) (3)(范進)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 (4)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 ) 5.對下面各句表現的人物性格有誤的一項是( ) a.“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這句表明胡氏對丈夫病情的關心和考慮怎樣治病的心理。 b.“當下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斗米來的,也有提兩只雞來的”。這幾句寫“眾鄰居”周濟他人,表現鄰里相處和睦的好風氣。c.“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幾時才得好?’”這句表現老太太只是悲嘆命苦,而束手無策的心理。 d.“張鄉紳急了,道:‘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這句寫張鄉紳故意與范進親近,表現他另有意圖的虛偽性格。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敬梓。 b.《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 c.《儒林外史》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諷刺藝術的高峰,主要描寫封建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揭露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惡靈魂。 d .夸張是諷刺常用的手法。7.下列的句子中標點使用的有誤的一項是:( ) a. 正在吵鬧,又是幾匹馬,二報,三報到了,擠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滿了。 b. 那鄰居飛奔到集上,一地里尋不見;直尋到集東頭,見范進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 c. 范進看了眾人,說道:“我怎么坐在這里?”又道:“我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夢里一般。” d. 范進再三推辭,張鄉紳急了,道:“你我年誼④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見外了。”8.巴以沖突由來已久,爭取和平是兩國人民的共同的心聲。在一次聯合國會議上,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講,最后一段是:“我是帶著橄欖枝來的,也是帶著一個自由戰士的槍來的,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滑落〉” 這一段話表明了阿拉法特對以今以后巴以關系的鮮明的態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長。 你的理解: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文章選段,回答后面文題。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這里眾人家里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當下眾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斗米來的,也有捉兩只雞來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廚房下收拾齊了,拿在草棚下。鄰居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著吃酒,商議他這瘋了,如何是好。報錄的內中有一個人道:“在下倒有一個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眾人問:“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爺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歡喜狠了,痰涌上來,迷了心竅。如今只消他怕的這個人來打他一個嘴巴,說:‘這報錄的話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這一嚇,把痰吐了出來,就明白了。”眾鄰都拍手道:“這個主意好得緊,妙得緊!范老爺怕的,莫過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尋胡老爹來。他想是還不知道,在集上賣肉哩。”又一個人道:“在集上賣肉,他倒好知道了;他從五更鼓就往東頭集上迎豬,還不曾回來。快些迎著去尋他。” 9。選文第一段除了從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對范進進行了正面描寫外,還對他進行了____________描寫。 10.用“‖”將第一段分為五層,并概括層意(每層層意不超過6個字)。 第一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描寫范進發瘋的過程中,貫穿始終的動作是__________,表情是__________。 12.第二段中寫報錄人出主意打范進一個嘴巴說明了什么?作者安排這一情節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家對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細。眾鄰居勸說的話,稱范進為范老爺,又主動提出要拿雞蛋酒米,聯系全文說說這反映了什么社會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范進喜瘋這一情節,用的雖是_的寫法,但不失真且令人可信。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生活的真實,即“中舉發瘋”是當時生活中“會有的實情”;另一方面是藝術的真實,即作者運用 和 相結合的描寫方法,使人物窮形盡相,躍然紙上。 15.文段寫范進的瘋癲,刻畫出一個為 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尖銳地批判了 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16.范進言語中的“好了!”“好!”的言外之意是 。 17。文中寫老太太、報錄人和鄰居的內容都屬于______描寫。 18.指出下列句子的表達作用。 ①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眾人大眼望小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眾人大眼望小眼”的情形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寫范進見報帖以后“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原因是 a.喜訊來得太突然,不敢輕易相信? b.范進已沉浸在喜悅之中。 c.范進已處于瘋癲狀態。 d.范進對中舉無動于衷。 21.根據“噫!好了!我中了!”一句,結合你的理解,試寫出當時范進的心理活動。(60字以內) 22.范進中舉發瘋說明了 23.請發揮想象,寫出范進發瘋的丑態。(字數1o0左右) 24.作者借一個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這種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作品用范進丈人胡屠戶的前倨后恭,表現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有何影響?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胡屠戶道:“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 ,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么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范進唯唯連聲,叫家把腸子煮了,燙起酒來,在茅草棚下坐著。母親自和媳婦在廚下造飯。胡屠戶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個體統來。比如我這行事里,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跟前裝大?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你是個,所以這些話我不得不教導你,免得惹人笑話。”范進道:“岳父見教的是。”胡屠戶又道:“親家母也來這里坐著吃飯。老人家每日小菜飯,想也難過。我女孩兒也吃些。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說罷,婆媳兩個都來坐著吃了飯。吃到日西時分,胡屠戶吃的醺醺的。 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 )家打開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細絲錠子,即便包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與他道:“方才費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錢來。這六兩多銀子,老爹拿了去。”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口里說道:“也罷,你而今相與了這個張老爺,何愁沒有銀子用?他家里的銀子,說起來比皇帝家還多些哩!他家就是我賣肉的主顧,一年里就是無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銀子何足為奇!”又轉回頭來望著女兒,說道:“我早上拿了錢來,你那該死行的兄弟還不肯,我說:‘ 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給他用,只怕姑老爺還希( )。’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這死砍頭短命的奴才!”說了一會, 1、按拼音依次在( )處填上恰當的漢字 hún dì chuāi wēn han 2、所引兩段中畫曲線的語句,表現出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說出胡屠戶這種不同態度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并從文中找出依據。 答: 3、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反映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 4、從所引的第2段中找出胡屠戶見財心喜卻又假意推讓的一系列動作的描寫語句。 答: 5、所引第2段畫橫線句了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答: 6、所引第2段中胡屠戶對女兒所說的話暴露出他怎樣的心機? 答: 7、兩段引文中的兩個“千恩萬謝”各自的含義是什么? 8、范進中舉前稱胡屠戶為“岳父”,中舉后卻稱他為“老爹”這說明了什么? 9、語段側重于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描寫。(三)傘 周麗萍吃過早飯,走出家門準備上班。她看了看天,心里想著,帶不帶雨傘呢?正在猶豫時,鄰居同單位的張大姐,正拿著一把粉紅色的雨傘,笑瞇瞇地向她走來,張大姐一晃,說:“周姐,我帶上了。”接著挽著周麗萍的手,倆人有說有笑地向單位走去。 最近一段日子,周麗萍自己也不大明白,無論是雨天還是驕陽高照的晴天,她上班下班都常有人幫她撐傘,紅的、青的、花的、各種顏色的雨傘,不時地在她頭上更換。 “周姐,我家住房問題,有勞你丈夫幫忙。”撐紅傘的人說。“周嫂,我愛人工作調換的事,麻煩你在你愛人面前多美言幾句。”撐黑傘的人說。“主任夫人,那件事就拜托你了。”撐花傘的人說。當初,周麗萍對別人為她撐傘,心里感到不舒服,后來,她感到是一種光榮。久而久之,也就自然了。 這天下班,天突然間下起雨來。周麗萍站在門口盼著別人給她撐傘。那紅色的、黑色的、青色的個個都從她身邊匆匆而過,一個人也沒給她撐傘。雨越下越大,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還要趕回去接孫女。怎么辦?突然,傳達室的劉伯從屋里拿出自己的傘,送到周麗萍的手里,說:“周嫂,以后還是自己撐傘好。” 周麗萍接過雨傘,不知說什么才好,心里油然生起孤獨的感覺。但她馬上釋然了:以后假使遇到雨天忘記帶傘,退休后的丈夫應該是有時間替她送來的。 (原載《福州晚報》 1999年6月 7日) l.這篇小說的敘事明線是 ,暗線是周麗萍丈夫的沉浮。小說所涉及的自然環境有 ,也有 。小說故事發生的地點都集中在周麗萍從單位到 的路上。 2.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是( ) a.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 b.表現它的象征意義或烘托主題。 c.交代人物活動的場景。 3.這篇小說著墨最多的人物是 ,主人公(作品著力表現的人物群體)是: 。 4本文故事發展的背景,沒有正面寫出,而是隱藏在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中側面表現出來的,這個背景有兩方面,其一是 ,其二是 。這兩組隱含的畫面恰巧構成鮮明的對比。5.文中人們為周麗萍撐傘和不撐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種對比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揭示了怎樣的主題? (四)輕點關門 石 文 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終于搬進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來祝賀的朋友,我與妻子便重重躺在沙發上休息。忽然,門鈴響了。咦,這么晚了還有客人?忙起身開門 ,門外站著兩位不認識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對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紹他們是一樓的住戶,姓李,特地上來向我們祝賀喬遷之喜。哦,原來是鄰居啊!趕緊往屋里讓。 ②李先生連忙擺手:'不麻煩了,不麻煩了,還有一件事要請你們幫忙。'我說:'千萬別客氣,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們效勞?'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單元防盜門的時候,能不能輕點關門,我老父親心臟不太好,受不了重響。'說完,靜靜地看著我們,眼里流露出一股濃濃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當然沒問題,只是怕有時候急了便會顧不上。既然你父親受不了驚嚇,為什么還要住一樓?'李太太解釋道:'其實我們也不喜歡住一樓,既潮濕又臟,但是老父親腿腳不方便,而且心臟病人還要有適度的運動。'聽完后,我心里頓時一陣感動,便答應以后盡量小心。兩口子千恩萬謝,弄得我們挺 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發現我們的單元門與別的單元門的確不太一樣。大伙兒開頭鐵防盜門時,都是輕手輕腳的,絕沒有其他單元時不時'咣當'一聲巨響,一問,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一年過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婦又摁響了我們家的門鈴,一見到我們,二話沒說,先給和與妻子 深深地鞠了躬,半晌,頭也沒抬起來。 ⑤我急忙扶起來詢問。李先生的眼睛紅腫,原來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醫院里病故了。前些時候,他對兒子交代過:非常感謝大家這些年對自己的照顧,麻煩各位了,要兒子見到年紀大的鄰居叩個頭,年紀輕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對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掃,果然在李先生筆挺褲子的膝蓋處有兩塊灰跡,想必是叩頭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婦,我不禁感慨:'輕點關門只是舉手之勞,居然換來了別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擔不起哪。'生活就是這樣, 。 (選文有改動) 13、李先生夫婦兩次來'我'家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答: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14、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②段畫線句子表現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頓時一陣感動'的原因是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李老先生臨終前對兒子交代表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第⑥段畫線處應填寫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話寫在下面。(3分) 答:生活就是這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訓練】 20、微笑是一種品格,是一份美麗。微笑的瞬間,我們完成了對自己努力的肯定,也感謝了支持和幫助我們的人。微笑的瞬間,我們原諒了別人,也贏得了別人的尊敬。微笑的瞬間,我們發現了愛的奉獻、愛的力量。請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微笑'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參考答案1 宿、酌 、攥、揖 、 挈、諱、解2、①.昏迷,什么都不知道了。②.哪用得著。 ③這里是顧慮的意思。④.這里是故鄉的意思。3、 ①、c ②、c ③、c b b ④、c b b a 4、c 5、a 3.反問 夸張 比喻 引用 4 .b 二7.行動 語言 外貌 側面 8第一層(范進不看便罷,……不省人事)寫昏蹶;第二層(老太太慌了,……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寫瘋跑;第三層(走出大門不多路,……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寫跌倒;第四層(眾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寫瘋走上集; 第五層(老太太哭道……再為商酌)寫眾人的反應。 9.拍手 笑 10.說明中舉發瘋在當時不是個別現象。 安排這一情節表現了作者對這類讀書人的無情鞭撻,也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深切痛恨和無情批判。 11.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2.夸張 語言 動作 3.追求功名,封建科舉制度4.難以置信5.“我”終于中舉了,有錢有勢了,有好日子過了,可以享福了 (2)側面 (3)①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 ②烘托范進瘋的不可思議。 (4)面面相覷 (5)a (6)肖像 語言 動作 神態 (7)略(8)拍手 一、1.略 2、封建等級觀念 所引第1段中胡屠戶訓導范進時說到“體統”的幾句話即是他這種封建等級觀念的大曝光。 3.貪財卑微,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性格。 4.“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 5.借胡屠戶之口,勾畫出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寫出范進生活的那個社會,封建官僚不但享有巨大的特權,而且貪污腐敗,高踞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讀書人一旦爬了上去,就享不盡榮華富貴,這就誘使讀書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祿。 6.拿出四五千錢是為了有便宜可占。 7.前一個“千恩萬謝”是范進母子逆來順受,對胡屠戶的唯唯連聲道謝。后面的則是胡屠戶對成為舉人老爺的范進卑微的“千恩萬謝” 8、表明范進因社會地位的提高心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了。 1.傘 雨天 晴天 家門口 單位 2.c 3.周麗萍 為周麗萍撐傘的人4.周麗萍的丈夫升官 周麗萍的丈夫退休5.根本原因周麗萍丈夫手中的權杖、這種對比反映了市民階層的勢利。揭示了不正當之風的公開盛行和人們對權力的崇拜及權勢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大影響。12、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維持生態平衡的自然規律。 13、(4分)①祝賀喬遷之喜,并提出輕點關門的請求(2分)。②完成父親的遺愿,感謝一年來'我'一家人對患病父親的關照(2分)。(意思對即可) 14、(2分)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從他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來的。(意思對即可) 15、(2分)給鄰居增添麻煩,心里很過意不去。(意思對即可) 16、(3分)李先生夫婦為了更好地照顧患心臟病的父親,甘愿住在'既潮濕又臟'的一樓,這一片孝心使'我'感動。(答出為照顧患病的父親而住一樓,得1分。答出孝心使我感動,得2分。意思對即可) 17、(李老先生是一個對大家多年的照顧心存感激、知恩圖報的人。(意思對即可) 18、(3分)當你在為別人行善時也在為自己儲蓄幸福。(意思對即可)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10
三維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總結歸納能力,口頭表達等能力。
3、 德育目標:
①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②培養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1、 學生通過討論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培養學生閱讀分析、總結歸納、口頭表達等能力。
教學難點 :范進發瘋的原因及文章主題的理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與內容:
一、導入 (3分鐘)
今天我們學習第十九課《范進中舉》,此文節選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章回體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昨天早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生字詞,朗讀了課文,并了解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有關知識。
首先請大家把自讀提示默讀一遍,把重要的句子畫起來。(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學生自由發言(7分鐘)
談讀了這篇小說后的感想,師板書。
三、師生共同討論(3分鐘)
把板書的各種感想同類組合,避免重復,使之更簡明。
四、各小組選擇議題(2分鐘)
五、分組討論(8分鐘)
要求:①做好筆記并列出發言提綱,使之條理化。②選出組長。
六、由組長上講臺發言,其它小組可以質疑、補充。(17分鐘)
七、教師補充并總結(4分鐘)
本文是《儒林外史》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通過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及中舉前后生活遭遇的變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舉制度腐蝕讀書人靈魂、摧殘人才及敗壞社會風氣的罪惡,窮形盡現地表現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對各類市儈小人,進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諷。
八、作業 布置:(1分鐘)
請大家把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的行為、語言及對范進的態度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性格特征。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11
[教學要點]
欣賞范進喜極而瘋的片斷,品味文中精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以胡屠戶為例鑒賞諷刺手法;延伸拓展,深化對諷刺藝術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欣賞范進喜極而瘋的片斷描寫,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
多媒體播放范進發瘋的畫面。
選一學生朗讀第5段。
教師提問:文章是如何描寫范進喜極而瘋的丑態的?
學生討論,明確:文章充分利用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等手段來刻畫范進的“瘋”態。語言描寫:三次寫范進講“中了”,表現夢想實現的復雜心情。行動描寫:四次寫范進拍手,另外寫跌倒,往門我飛跑,踹進塘里等動作,對范進熱衷功名的丑態多方諷刺、無情嘲弄。神態描寫:四次寫范進“瘋笑”“笑了一聲”“大笑道”“笑著,走到集市上”,表現了范進利欲熏心的可悲可笑。
教師總結: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獨特的神態描寫,活畫出一個醉心科舉、迂腐至極的儒生形象。作者將主觀情感融于客觀敘述之中,雖無一貶詞,卻使我們在啞然失笑的同時深感他的可鄙、可憐、可悲。
二、賞析諷刺藝術
1.教師導入話題:諷刺藝術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夸張、反語、直接寫實(白描)等。諷賴有不同的程度,較低層次是詼諧的笑,較高層次是像火一樣辛辣的諷刺。今天,我們以胡屠戶為例賞析本文的諷刺藝術。
(1)提問:文章是如何通過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來揭示他欺貧愛富、庸俗自私的市儈性格的?
學生自由發言,其余同學點評。
多媒體顯示:
中舉前中舉后
稱呼現世寶 癩蛤蟆 賢婿老爺 文曲星
長相尖嘴猴腮體面的相貌
學問不是你的文章好,宗師舍與你的才學又高
動作橫披衣服,腆肚子連斟兩碗,壯膽
一口啐在臉上手顫起來
罵一個狗血噴頭 千恩萬謝地低頭去了
經濟我自倒運……不知累了我多少 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
姑老爺還不稀罕
賀禮一副肚腸,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教師總結:前倨后恭,通過鮮明的對比,活靈活現地勾畫出胡屠戶庸俗勢利的市儈嘴臉。
(2)夸張手法
學生舉例:胡屠戶打范進后,“手隱隱的疼將起來”“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心想“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
范進回家時,胡屠戶和鄰居跟在后面。胡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教師總結:借夸張的細節描寫,漫畫式的筆法顯示了胡屠戶對范進的畏懼、巴結之情。
(3)細節描寫生動真實,極具諷刺性。
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有關胡屠戶的細節描寫,并在旁邊批注一兩句評點式的文句。
師生共同欣賞:
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向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說道……
選兩個同學表演這一片斷。
這里揭示了胡屠戶言語、動作的矛盾,銀子已經緊緊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卻偏說不要,揭示了這個市儈嗜錢如命的本性。四個動詞“攥、舒、縮、揣”使這個見錢眼開、虛偽做作的小人丑態躍然紙上。細節的真實生動、浯言的簡潔準確,傳神地刻畫了人物性格的特征,極大地增強了諷刺藝術的魅力。
2.學生自行畫出本文中好笑的地方,用點評的'方式寫出自己的鑒賞心得,繼續體會諷刺藝術效果。
三、延伸拓展,感覺名著魅力,充分認識科舉制度的危害,體會諷刺的藝術效果
多媒體顯示: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地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以后,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紀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乎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1.這段文字選自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刻畫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范進中舉》一樣,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揩( )揩眼淚 兩莖( )燈草
3.作者刻畫嚴監生主要從________、________角度進行描寫。嚴監生臨死時念念不忘的是________,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__的本性。使他成為文學畫廊中一個不朽的形象。
4.在趙氏之前有好幾個人猜測嚴監生為什么“伸著兩個指頭”的原因,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而沒有一下子就讓趙氏來說?
5.《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從本文和《范進中舉》可以看到,文章大部分通過________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請你課外再讀《儒林外史》的一些文章,根據你的閱讀體驗和寫作實踐,談談你對這種手法的認識。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1.嚴監生 夸張2.kāi jīng
3.動作 神態 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 吝嗇
4.前邊的人所猜測的內容,為趙氏的話作鋪墊,可以起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5.夸張
四、課堂小結
《范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著名片斷。文章圍繞“范進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描述了范進等人的丑態,鞭撻了封建社會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人情世態,對我們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有重要的意義。科舉制度促成了中國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構與重構,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浩劫,對社會文明的嚴重侵害,值得我們深思。
諷刺是一門藝術,《儒林外史》集諷刺藝術之大成,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希望大家悉心揣摩,用心體會。
五、布置作業
1.胡屠戶道:“我那里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后半世靠不著也怎的?……”這里把胡屠戶恭維的話寫得極其精彩,一個“靠”字道破心機,請以第一人稱道出胡屠戶的這番心機。
2.范進中舉當天,鄰居送禮道賀,張鄉紳也來拜訪,這是不是說明社會對知識的重視,聯系當今“知本家”的現象,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范進中舉前后,知識并未增加多少,但前后境遇迥然不同,這說明科舉制度對人性的扭曲,這與當今社會重知識、重人才有本質的不同,與那些以知識為資本進行創業的“知本家”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只有弄清這些。方可作出合理的解說。
教學后記:
分析范進、胡屠戶的性格特征,理解這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掌握文章所運用的諷刺手法,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認識科舉制度的罪惡。了解其對知識分子靈魂的毒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12
此文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節選。小說以夸張的手法表現犯進中舉喜極而瘋的過程。表現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小說的主要特色表現為諷刺手法的運用。1.夸張(范進的瘋)2.對比(胡屠戶對范進前后的態度變化)3.細節的運用(如對胡屠戶的描寫)。
從范進的'角度進入文章,具體內容了解范進其人,思考他的瘋是悲劇還是喜劇,并且思考他為什么熱衷于功名,通過他的故事我們能看出作者對他的什么態度,這反映了一個怎么樣的社會事實?
在上課時學生興趣高、思考的也深入。現在回憶一下上課的過程:上課我先讓學生瀏覽課文找有關范進的描寫,分析他的特點。一個學生回答他有點傻,我開始追問從哪里看出他傻?生答他中舉了,鄉鄰去叫他,他不相信。我又請其他同學談對他表現的看法。另一個女孩說是,他屢次失敗有些麻木了。我補充還有點絕望。緊接著我問:為什么絕望的他始終不肯放棄考試呢?孩子們說他還是喜歡功名。緊著著大家又讀了他借盤纏也要去考試的一段。接下來我們讀了范進發瘋的一段。我問學生:范進喜極而瘋是悲劇還是喜劇?他們談了自己的看法。我繼續追問你對范進是什么感情呢?(其實現在想這個問題與前面的問題是重的).學生們說他既可笑又可憐。我又問: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有的學生說是不是真的。因為作者要借他的故事諷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有的學生說也在情理之中因為范進考了這么多年,突然考中也許有這樣的表現。我給學生們說了故事原型(教學通訊中的神醫一文中的節選),然后告訴孩子們這樣的故事曾經上演。作者對故事進行了加工和夸張。這種用夸張手法寫范進喜極而瘋又被一個巴掌扇醒就是諷刺小說常用的手法。諷刺小說就是把生活中丑的事、丑的人、丑的行揭露出來進行諷刺和批評。這篇小說批評的就是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接下來繼續讓孩子們找范進其他的特點,學生又補充了懦弱無能。這樣讓學生綜合看:科舉制度下的讀書人麻木無能、全心追求功名?緊接著讓他們思考:為什么他們非要去科舉考試呢?因為考試一旦成功就能改寫命運。(因為臨近下課,我說了過多的內容)。現在整理中我想如果再上更合理的順序是:范進其人?你對他是什么感情?這個故事是真的嗎?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第二天繼續講《范進中舉》,主要和學生一起分析胡屠戶這一人物形象。先讓學生找了有關胡屠戶的描寫,再分析其特點。學生興趣很高,找到了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我點出作者主要了細節描寫和對比手法塑造這一人物。做的不好的地方我說的多,應該讓學生放開了找,放開了說。接著又說了說鄉鄰和張鄉紳。我總結這就是范進生活時代的社會環境,作者就是要諷刺那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難怪范進一輩子都不放棄考試。
最后我給學生介紹了一下諷刺小說,讓他們知道諷刺小說以“丑”為內容,以嘲諷和批評為目的。而本文運用了“夸張、對比、細節描寫”等方法,達到諷刺效果。
因為目標的清晰,所以覺得整個《范進中舉》的教學達到了預期目標。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13
一、選詞填空。
1. 屠戶橫披了衣服,___ _(a. 挺 b. 鼓 c. 腆)著肚子去了。
2. 范進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__ _(a. 跌 b. 歇 c. 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
3.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_ ___(a. 漂亮 b. 華麗 c. 軒敞),也還干凈,就_ _(a. 給 b. 送 c. 借)與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_ ___(a. 看望 b. 請教 c. 留心)些。
4. 屠戶把銀子_ _(a. 拿 b. 捏 c. 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_ _(a. 伸 b. 舒 c.張)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范進道:“……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_ _(a. 收 b. 縮 c. 放)了回去,往腰里_ _(a. 揣 b. 塞 c.放)……
二、閱讀文章選段,回答后面文題。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這里眾人家里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當下眾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斗米來的,也有捉兩只雞來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廚房下收拾齊了,拿在草棚下。鄰居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著吃酒,商議他這瘋了,如何是好。報錄的內中有一個人道:“在下倒有一個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眾人問:“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爺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歡喜狠了,痰涌上來,迷了心竅。如今只消他怕的這個人來打他一個嘴巴,說:‘這報錄的話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這一嚇,把痰吐了出來,就明白了。”眾鄰都拍手道:“這個主意好得緊,妙得緊!范老爺怕的,莫過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尋胡老爹來。他想是還不知道,在集上賣肉哩。”又一個人道:“在集上賣肉,他倒好知道了;他從五更鼓就往東頭集上迎豬,還不曾回來。快些迎著去尋他。”
1.選文第一段除了從 、 、 等方面對范進進行了正面描寫外,還對他進行了 描寫。
2.用“‖”將第一段分為五層,并概括層意(每層層意不超過6個字)。
3.描寫范進發瘋的過程中,貫穿始終的動作是 ,表情是 。
4.第二段中寫報錄人出主意打范進一個嘴巴說明了什么?作者安排這一情節有何用意?
5.作家對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細。眾鄰居勸說的話,稱范進為范老爺,又主動提出要拿雞蛋酒米,聯系全文說說這反映了什么社會問題?
參考答案:
一、1、c 2、c 3、c b b 4、c b b a
二、1.行動 語言 外貌 側面
2.第一層(范進不看便罷,……不省人事)寫昏蹶;
第二層(老太太慌了,……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寫瘋跑;
第三層(走出大門不多路,……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寫跌倒;
第四層(眾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寫瘋走上集;
第五層(老太太哭道……再為商酌)寫眾人的反應。
3.拍手 笑
4.說明中舉發瘋在當時不是個別現象。 安排這一情節表現了作者對這類讀書人的無情鞭撻,也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深切痛恨和無情批判。
5.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范進喜極而瘋的段落,精讀范進語言動作和胡屠戶對范進辱罵的語句,感知并體會范進扭曲的靈魂。
2,通過對范進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影響,進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舉制度。
教學重點:
感知體會范進這一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舉制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同學們,步入九年級,大家的感覺一定是很辛苦吧,在九年級,我們可能要面臨許多次的考試,月考呀、模考呀等等。問你們一個問題,害怕考試嗎?
學生自由表達
2、請同學們看一道清朝時候的考試題。(投影出示題目:《項羽拿破輪論》,當時譯名把拿破侖譯成了拿破輪)
問:想知道當時的一位考生是如何作答的嗎?
投影出示:(夫項羽,拔山蓋世之雄,豈有破輪而不能拿哉?若破輪自修其政,又焉能為項羽所拿?拿全輪而不俱,而況于拿破輪哉?)
我們由這一段話看以觸摸到這位考生迂腐無知的靈魂。今天,我們再走近小說《范進中舉》,透過范進的語言和動作,來感受和出門范進別樣的靈魂。
二、檢查預習
這篇小說都寫到了那些人物?(范進、范進的母親、范進的妻子、胡屠戶、張鄉紳、眾鄉鄰)
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如果按時間順序,課文可分為那兩部分?(中舉前和中舉后)
說說中舉前和中舉后各寫了那些事?用四字短語概括。(屠戶“賀喜”,范進借錢,喜極而瘋,屠戶治瘋,鄉紳拜訪)
三、研讀品析
1、學生自讀第五自然段,找找范進從哪個典型的動作開始發瘋的,他的那些重復的語言和動作足以讓我們認為他已經發瘋了。
(小組內自讀,研討交流)
2、品讀文中“噫!好了!我中了!”和“噫!好!我中了!”
“噫!好了!我中了!”要讀出平常說話的語調,略帶高興。
“噫!好!我中了!”要讀出傷感、悲嘆的語調。
3、范進已經看見及第的報貼了,他可能因想到了什么而傷感?
預設1、想到了岳父對他的辱罵。
由此引導學生品讀文章第一、二段,找出胡屠戶辱罵范進的言語,有感情地朗讀。
由胡屠戶對范進的辱罵和范進的表現,我們可感受到一個怎樣的范進?(令人心酸的被侮辱的范進)
預設2、想到了他已經餓得兩眼昏花的母親。
品讀課文中第三自然段,開頭到“我已經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由這句話引導學生品析得出不孝的、性格扭曲的范進。
小結:正是他的不負責任,他才置年邁的母親于不顧,置貧窮的妻子于不顧,置自己的尊嚴于不顧,至此,我們觸摸到底不僅是被侮辱、不負責任、性格扭曲的范進,我們更看到了一個只為自己考慮的自私的范進。
4、短暫的悲傷之后,他又想到什么了說“好”?
學生自由表達,引導學生說“科舉制度”,他是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同時又是科舉制度的受益者。
5、此時此刻,范進不僅重復說話,還做著重復的動作,大家找找:拍手,笑。
6、總結范進的形象。至此,你認為范進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自由表達
預設:令人心酸,精神麻木,十分可憐,性格扭曲。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正是范進重復的語言、重復的動作,讓我們觸摸到了范進丑陋的靈魂;我們有由一個范進,觸摸到了封建科舉制度下若干個像范進一樣的人。
本文作者給范進取名也費了些考量。看大屏幕:
“范”一詞在古代是“模子”的意思,“進”則通進士。此時此刻,我們又由一個范進觸摸到了千千萬萬個像范進一樣被侮辱、被扭曲、自私而又令人心酸的人。科舉制度雖然像我們開課前講的那個破輪子倒下了,但我們沒有理由嘲笑它,因為他也是我們研究中華文化的一大坐標。余秋雨曾今說過:“如果沒有科舉制度,就沒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同學們下去之后,上網查一查科舉制度的相關資料,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更全面、更正確的理解。
五、布置作業
1、仿照本節課所學的分析范進人物形象的方法,自己分析課文中胡屠戶、張鄉紳等人物形象。
2、課外繼續閱讀《儒林外史》。
《范進中舉》閱讀答案 篇15
是一堂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我的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的:1、探討小說中的諷刺藝術;2、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協作交流能力;
3、寫作模仿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探究小說中的諷刺藝術
教學難點 :如何在小說中運用諷刺藝術。(通過對比、夸張的手法達到諷刺效果)
電教手段:計算機網絡教學,學生和教師在網絡機房進行學習(教師指導,學生交流探討)
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集體責任感、交流創新能力
課件制作:素材搜集來自互聯網和教學參考資料,dreamweaver mx制作網絡課件。
使用軟件工具還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制作:鄧湘云)
課件地址:
教學環境:計算機網絡機房(校園網寬帶接入國際互聯網)
課時安排:2課時
1、 創設情境——封建科舉制度簡介,作者吳敬梓簡介
2、 明確任務
l 探求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
l 根據學習過程的提問,討論問題并做出結論。
l 模仿諷刺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寫一段諷刺小作品。
3?協作學習
① 思考問題,形成小組觀點,并用bbs交流。
② 形成各自結論作品。
為了完成任務,同學們需要經歷哪些過程?請仔細看下面的步驟,并按要求一步步進行。
1)、分好三人小組(課前已經完成)
2)、小組成員閱讀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說的諷刺藝術表現手法是什么?(討論,把小組的結論寫下來。)
*示例:我們小組認為,…………
3)、故事欣賞(的圖片故事)
4)、范進中舉前后有什么變化?胡屠戶又有怎樣的變化?作者用什么寫作手法來體現這種變化的?(閱讀課文,并作出總結,寫下來。)
5)、在“自由閱讀”資料中任意選擇一篇諷刺小說閱讀,思考:小說中運用了什么方法來體現諷刺效果?(學習建議:選擇一篇小說,仔細閱讀,分析其中運用了什么手法達到了諷刺的效果,小組成員討論,并寫下你們的結論。)
教師在網絡課件中列出如下資料:
*《國王說再來一次》——馬克·吐溫(美國)(短篇)
*《官場現形記》節選——李寶嘉(清朝)(中篇)
*《報 應》 ——佚名(現代諷刺小說)(短篇)
* 示例:我們小組認為,小說的諷刺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是……
6)、小說的諷刺藝術表現手法究竟是什么?請做出總結。
7)、創作并討論。模仿并運用小說諷刺手法,小組創作一段諷刺小作品。最后到討論區發布小組結論和作品,和同學們交流。
4、 探討交流,給出評價
小組成員在bbs上根據各個小組的發言,評價各個小組的作品。
教師在課堂上給出總結性評價。
課后,根據小組的課堂表現、發言記錄、課件中“評價標準”給優秀小組鼓勵。
……………………………………………………………………………………………………
在課堂教學完成以后,根據當時的記錄和回憶,寫下了這篇課堂實錄,做為日后參考和教后反思。
——課堂實錄
(在學習前要做的準備)
1、 全班以3人為單位劃分小組,小組實力平均;
每個小組中有三個角色選擇
信息處理員:負責搜集整理所需的資料
信息發布員:負責將小組結論和作品發布到討論區
創意小作者:負責組織語言,寫好小組結論總結和課堂習作。
2、指導學生學習思想和方法:小組成員一起學習,交流協作,對自己和伙伴的學習過程都應該
真負責,積極合作。強調只有以小組為單位達到教學要求才算達到了學習目標。
3、預習課文
實驗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因為在教學中,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更多可能。為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為劃分好小組,教師首先要求課代表根據班級同學的情況,平時表現劃分小組,盡力做好能力平衡,因為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討論協作更加實際(如果分組能力不平衡,則會導致課堂上只有少數幾個小組認真完成任務,而其它小組無所事事),而且為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用于探索。在小組的“代號”上也頗費了一點功夫,最后確定了“奮進號”、“挑戰者”、“探索號”、“神州號”等20多個小組代號。在學習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進入網絡教室,學習課文之前,對學生的學習思想指導很重要。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且讓學生了解為什么采取這種網絡學習方式。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四位獵人去郊外狩獵,他們來到狩獵區,獵人甲突然興奮的說:“看!那里有野鴨!”獵人乙是個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舉槍就射,清脆的槍響過后,一只野鴨墜落在遠處的草地上。此時,獵人丙也帶著獵狗前往那個方向找尋獵物去了,等了一會兒,他帶著剛才射中的野鴨回來了。獵人丁則升起篝火,將野鴨做成了美味的佳肴。正當大伙分享今天的勝利果實的時候,獵人甲突然提出了問題:“今天我們四人誰的功勞最大呢?”同學們,你們認為呢?
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認可某個獵人的功勞”這一答題思路上,經過一番七嘴八舌的討論,有一位同學提出了特別的想法:四個人功勞一樣大,因為這件事是依靠四個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認為,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邊聽邊在不斷尋求與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其它同學對這個回答感覺有點意外,小聲議論起來。我暗喜,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教師:很好!同學們,合作交流是現代社會的勞動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讓工作學習更有效率。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種能力來幫助大家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這堂課,2003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節,課前針對學生進行了充分指導。包括上課過程簡介,操作方法和分組,角色等。課堂上,學生反應較快,大多數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入了討論區,并留言。課堂教學得到了焦亞洲老師的協助。)
上課前,提前5分鐘帶同學們進入教室,按課前分好的小組坐好,告訴同學們課件主頁的地址,簡要介紹了學習界面,開始上課。
教學環境:(網絡機房的基本配備:無盤工作站,學生機60臺,配置:cpu—賽揚1g,內存—128m,整合主板。網絡是星形拓撲結構,學生機自帶100m網卡,教師服務器一臺,web服務器一臺,網絡機房寬帶接入英特網。這樣的硬件設備保證了網絡課件的正常運行和網絡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 創設情景,課堂導入 :
小說是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讀小說不僅能使人得到藝術享受,而且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這部小說的語言有著典型的諷刺藝術特點。
這節課,同學們就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揭開小說諷刺藝術的神秘面紗。在這,你不僅是學生,也是一位小小鑒賞家,或者一位創意寫手,也可能是一個信息搜集、處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組伙伴作為一個整體團隊,通過合作來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讓我們開始吧!
課堂情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學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瀏覽課件頁面。由于課前做了分工,小組能力水平較平均(學習能力、信息能力),此時每個小組都能在信息搜集員的操作下開始閱讀、瀏覽課件內容。
教師此時應該注意要求學生按步驟開展學習即可。
三、 聚焦任務,指導學習
1、 確定主題:通過教學目標 分析確定本課主題——探討小說諷刺藝術。
2、 明確課堂上要完成的三個任務:
l 探求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
l 根據學習過程的提問,討論問題并做出結論。
l 模仿諷刺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寫一段諷刺小作品。
3、簡要介紹學習過程中要用到的軟件工具。
四、 循序漸進,交流協作
同學們在瀏覽完前兩個內容基礎上,按照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步驟,進行學習交流。
三人小組根據“學習步驟”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成員之間討論交流,并將小組的結論用電腦記錄下來(輸入txt文本)。在網絡課件中教師已經給出了一些網上資源,供學生查閱。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與問題有關的資料。
教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到各個小組的身邊,指導學生討論或者檢查學習情況。課堂教學情況從表面看有些無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學生統一聽課,而此時,學生分組學習,分組討論)。但實際上大部分學生是在閱讀、思考、交流。
課堂學生情況:學生在課堂中分小組學習,各個小組成員之間會有交流討論,而且各個小組的學習進度會有不同。各個學習小組會將自己已經討論出的結論發布在bbs上,供教師和其它小組閱讀評價。
教師課堂指導:可在課堂上走入各個小組中,指導學生,也可以在bbs上對學生的回答結論點評,同時可將言之有理的小組結論推薦給同學們閱讀評價(用bbs留言簿)。同時針對小組學習中碰到的普遍問題,在課堂上給出有益的指導。
五、 模仿創作,評價探討
學生在明確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以后,運用“對比、夸張”來創作一段諷刺小作品。
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當堂創作,并將作品發布到bbs上,各個小組和老師會對作品做出自己的評價。
在這種探討交流的氣氛中,學生敢想,敢寫,也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
最后,更據各個小組的表現,各組成員將按照“評價標準”里的內容給自己小組打分。
教師也會在課后按照課堂表現情況和發言記錄,給予表現出色的小組以獎勵。
教后反思、值得注意:
1、 閱讀速度與課堂適應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
2、學生的合作能力要培養。
強調團隊合作;計算機是工具,學習工具;在“協作學習”的7個步驟中,有難度的可以先到討論區交流,然后一邊討論一邊完成后面的任務。或者向老師請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