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訓練之《指南》第五部分(精選5篇)
課外閱讀訓練之《指南》第五部分 篇1
二一)
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灑的雨絲) L 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林,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的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 wan yan___ 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石頭縫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覺得遍體生涼 , 心曠神怡。……忽見路旁的樹木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的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練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
1. 為加點的字選擇正確拼音。
A. 參 sh ē n c ā n ( ) c ē n
B. 苔 t ā i ( ) ta í( ) t á i ( )
C. 莽 m á ng( ) m ā ng( )m ǎ ng( )
2. 根據拼音,將漢字寫在橫線空白處。
3. 全段記敘是以 _____ 為序。
4. 全段寫景突出了一個 ___ 字。
5. 這段文字的主要表達方式是:_和_。
6. 作者根據不同角度描寫了“綠”,請根據不同地點加以說明。
A. 道旁 B. 飛來峰上 C. 飛來峰下 D. 冷泉亭上
答:————
答案 : 1.A ② B ③ C ③ 2. 蜿蜒 3. 地點轉換 4. 綠 5. 記敘、描寫 6A 古木蒼翠欲滴 B 樹木疏密,淺深不一的綠 C 青苔綠點染大地 D 樹綠、青苔級形成綠的世界。
(二二)
魯迅先生是這樣的。他愛生活,愛勞動,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勞動人民勤勞和儉樸的作風。冬天在家里他自己砸煤,出門自己拿行李,不論勞動的種類和大小,只要他力所能及,總不辭勞瘁地全力以赴。在發覺自己的體力不支時,想到的是要趕快做,而不是先坐下來休憩。
一直到逝世前兩天還在寫《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的魯迅先生,給我們留下了約六百七十萬字的遺著。這是他三十年文學勞動的成績。三十年間,每月平均有將近兩
萬字的寫作,還要給相識與不相識的人逐行逐字地校閱稿件,替別人抄寫稿子,編排、校對、設計,跑書店和印刷所,等等,這些勞動是不能以數字來計算的
更有不少除文字工作以外的一些勞動,比如,我們有時接到他寄來的一封信,那栗殼色牛皮紙的信封,往往是用別人寄來的信封翻過來糊制的;寄給我們一包書,那包書的紙,捆包的繩,都平正如新,也都是別人寄給他包書用過的。有時從他那里借到一部線裝書,書頁分外板正,書頭潔凈,釘著雙線,也是他親手裝釘收拾過的。給我們的印象是 : 他不讓自己有閑著的時候。
魯迅先生住在北京西三條時,你去訪問他,一敲大門,出來開門的往往是他自己;辭別時送出來關大門的也是他自己;坐下來談天,給你泡茶倒水的是他自己;湊巧家里有炒花生,有糖果 . 點心時,拿出在著食物的餅干盒來餉客的也是他自己。這一些雖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當時的一些老爺們、 " 高等華人”們是不干那種“卑賤”的事的;他們只須放大嗓音喊一聲“來——”,或者按一下電鈴,努努嘴,便什么都有了。魯迅先生家里雖然也雇有—人,卻總是自己操作。那時,他除了在教育部任職以外,還兼教了好幾個學校的課。在當時那個社會里,像這樣一個身份的人,出門總是坐一輛包月車。這
是最起碼的(因為包車之上還有馬車與汽車),每月所費也不過十五元左右。坐包車出去,冬天有棉車篷,膝前圍著一塊毛毯防寒;夏季支起帆布車篷,膝前罩著一張白布簾防曬;車前還有電車車燈。魯迅先生卻不論是上衙門,訪友,到醫院里取藥,上街買東西,寄信…總是蹀躞街頭,離目的地遠一些的就自己臨時雇街車去,從不擺這類架子。記得在閑聊時他曾說過,坐汽車還有道理,取其快;坐包車和馬車就近平坐八抬大轎了。
1. 從選材角度看,這幾段文字,是圍繞著哪個中心來選擇材料的?從寫作順序的角度看,是依據什么順序來組織材料的?
答:_
2. 說出畫“——”線的三句話使用的是什么表達方式?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_
3. 第四段,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用“ || ”在原文上畫出來,它們表現了魯迅先生怎樣的思想品德?
答:_
4. 認真比較下邊這個語句與第二段的第一句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好?
魯迅先生一直到逝世前兩天還在寫《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給我們留下了約六百七十萬字的遺著。
答:_
答案 :
1. 魯迅先牛“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勞動人民勤勞和儉樸的作風”。按事件的性質安排記敘順序,組織材料的。
2. 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出了下文敘事的總綱。不僅說出了勞動量之大而且暗示出這些勞動反映了魯迅甘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無私胸懷,這種崇高精神不是簡單的數字所能概括的。這句評論從小事上生發開去,歌頌魯迅先生孜孜不倦、永不休止的忘我精神,明顯深化了所敘事情的思想含義。三句都是議論 .
3 ……操作 || 那時…。表現了魯迅先生勤勞、樸實、平易近人,不擺架子。
4. 下邊這個語句是把選段中的單句改成復句了。作者原意是低迷魯迅三十年來的文學勞動成就。改成這個復句,語句意思就不對了。仿佛 (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是一篇很長很長的作品,一直到逝世前還在寫,最后寫下達六百七十多萬字。這樣就不足以突出魯迅的不辭勞瘁、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
(二三)
黃昏,我漫步在珠湖的石岸。
湖水緩緩地蕩出道道淺淺的波紋,放眼遠眺,天水相粘的邊際隱約著一道山脈似的長長黛影,欲墜的夕陽似一只巨大的蛋黃,漸漸地下沉,色彩由杏黃變成橙黃,桔黃,淡紅,深紅,最后悄悄地浸到湖里,消逝了。剎時,天空的云仿佛被落日點燃似的,呈現出一片玫瑰紅,不久,整個世界都沉浸在柔和的夕照里。鋪在岸邊的太湖石也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色,湖水像潑進了桔黃的油彩,很快地被稀釋成和諧的杏黃,越近越淡。遠方的帆影沉醉了,也染成黃昏的顏色,水鳥在暮空中劃幾道弧形的曲線,便棲進蘆葦深處了。連陪我前來的友人也仿佛溶化在黃昏里,成了畫中不可缺少的點綴物…… 不知什么時候,泊在石岸邊的幾只漁船揚起了幾束飄帶似的乳白色的炊煙;像黃昏交響曲中獨特的旋律……
我不是朦朧詩人,也不是哲學家,我只能給你一幅圖畫
1. “遠眺”的“眺”是個形聲字,請用其聲旁按照右形左聲和外形內聲的順序各寫一個形聲字:( l ) ____ ;( 2 )_。
2. 第二段第一句有三個迭詞:“緩緩”、“道道”、“淺淺”,它們分別依次寫出了湖水的三個特點,正確的一項是。
A 流動慢波浪多波紋淺; B. 風小浪小水淺;
C. 風速慢水道多波紋寬; D. 水流緩波浪小湖水淺;
3. 這篇短文的中心是寫。
A 夕陽 B. 湖岸觀落日與落霞 C. 水中的落日以湖岸觀落霞
4 本文寫景的觀察角度是。
A. 立足湖岸,遠眺與近觀相結合; B. 立足航船,遠望與仰視相結合;
C. 立足湖岸,仰視與平視相結合; D. 立足船上,遠眺與俯視相結合。
5. 注錯修辭方法的一項是。
A 遠方的帆影沉醉了(擬人); B. 湖水像潑進了桔黃的油彩(比喻);
C. 泊在石岸邊的幾只漁船揚起了幾束飄帶似的乳白色炊煙(比喻);
D. 天水相粘的邊際隱約著一道山脈似的長長黛影(比喻)。
6 分析本文景物描寫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 文章注重描繪景物的色彩,且以黃色與紅色為主;
B. 文章寫景既寫動態又寫靜態;
C. 文中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D. 詳寫回落過程,略寫“一剎那”的情景。
7. 本文的表達方式是_。
答案 : l. 頫逃 2.B3.B 4.AS.B6.D7. 記敘、描寫和抒情相結合
(二四)
鄰人 D 君新購了一架彩電, 18 英寸。隨之而來的相應措施,是在門上安了三把鎖。中間是一把密碼鎖,近頂端是一把吊鎖,挨地板則是一把彈子鎖。
從此,他每次開門關門,都得聚精會神地先撥通密碼,然后掂起腳——“咯!”再蹲下——“咯!”雖然不勝其煩,臉上卻是笑咪咪的。漸漸地,這微笑便被一種若有所思的苦惱所代替。
一天,他突然站在走廊上宣布:彩電“飛”了!鄰里間為之嘩然。( 三把鎖完好如初,小偷系破窗而入 !)
歷史學家 A ,趁便講了一個典故,說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法國精心構筑了漫長的“馬其諾防線”;而德國卻繞道比利時,出其不意地從屁股上攻入了法境!“歷史,真是驚人地相似。”他這樣總結說。哲學家 B 不勝感慨:“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嘛。”而心理學家 C 則斷言,正因為三把鎖,才招來了小偷的覬覦,并為其理論“反常情況與特殊心理”又找到一條新論據,而暗自高興。
…… 只有 D 本人始終一言不發(眼睛和腦子卻空前活躍與繁忙)。——當晚,他便在臺燈下鋪開稿紙,筆走龍蛇,草擬了一篇作品提綱,題曰《愚蠢的 A B.C 》;臉上,又浮現出多日不見的那種充實的笑容。然后,他從壁櫥里搬出那條彩電,調低音量,心情舒暢地欣賞了十分鐘節目,然后蒙頭大睡了。他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一早起來,卻發現彩電真的“飛”了,( 受他啟發的小偷確系破窗而入,三把鎖完好如初!)
原來, D 也是一位什么“家”!
1. 上述是一篇 __ 小說。主人翁_。
2 作者筆下的主人翁是個_。
3. “這微笑便被一種若有所思的苦惱所代替。”
( l )“若有所思”的“思”指什么? 答:_
( 2 )“苦惱”是真的苦惱嗎? 答: _________ 。
4. “眼睛和腦子卻空前活躍與繁忙。”
說出 D 君的眼睛和腦子在繁忙什么?
答:_
5. 文章中間歷史學家 A ,哲學家 B ,心理學家 C ,這三家從歷史典故,哲學透視,特殊心理學的分析,這與 D 君在門上安三把鎖有什么內在聯系? 答:_
6.D 君為保住彩電,門上,上中下安了三道鐵鎖關。這種做法,用一句成語來形容。這句成語是 ___ 。
答案 : 1. 微型 D 君 2 聰明的傻瓜 3. ( 1 )如何設計彩電被偷假象( 2 )偽裝苦惱 4 你們上當了。并構思《愚蠢的 ABC 》 5.D 君作為一個“家”卻缺歷史、哲學、心里學知識 6. 此地無銀三百兩。
(二五)
一支長長的紅軍隊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頂著混地迷蒙的飛雪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冰蛇,狂風狼似的嚎叫著,要征服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的馬,早已讓給了傷號騎。將軍和戰士們一道踏著冰雪行軍,他不時被寒風嗆得咳嗽著。他要率領這支隊伍為后續部隊開辟一條道路。他們面臨的將是十分 __a (惡劣 惡濁 拙劣)環境和十分 __a (殘暴 殘酷 殘忍)戰斗,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這支隊伍的素質怎樣呢?能不能經受住 __C (嚴密嚴明嚴峻)的考驗?
前面的隊伍忽然放慢了行軍的速度,有許多人圍在一起。
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將軍的警衛員回來告訴他:“前面…凍死了一個人
將軍愣了愣,什么話也沒說,朝那兒走去。風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蹌跑,眼睛有些迷離。
一位凍僵的老戰士,依靠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那么鎮定,那么自然,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落滿了雪,一時無法辨認面目…怎么?他的衣服這么單薄、破舊、像樹葉、像箔片一樣薄薄地貼在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物呢?為什么沒有發給他?
a 將軍的臉頓時陰云密布 , 嘴角邊的肌肉明日灶抽動了一下 , 募地轉過頭向身邊的人吼道 :" 叫軍需處長來 ! 老子要… ”一陣風雪吞沒了他的話。 b 他紅著眼睛 , 像一頭發媽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上來!” C 將軍兩腮的肌肉劇烈地抖動著 , 不知是由于冷,還是由于憤怒。
終于,有人對將軍小聲說:“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發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他怔怔地位立了足足有一分鐘。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眼臉上,融化成為閃爍的明珠……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氣, d 緩緩地舉起右手,舉至齊眉處,向那位與云中山化為一體的犧牲者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碑…
將里什么話也沒說,在彌天的雪霧之中大步向前走去。他耳邊回響著無數沉重而又堅定的腳步聲,好像是云中山在說: __d
注:軍需處長是負責籌備部隊糧食、被子、衣服等軍用物資的干部。
1. 從第二段 __a__b 處的括號中選出最恰當的詞語寫在下面。
_a 處: __b 處: __c 處:
2. 聯系全文內容,把(八)、(九)、(十一)段中畫“——-”的四個語句的序號分別填寫在橫線上。
( 1 )表示將軍憤怒心情的語句是 __________
( 2 )表示將軍敬仰心情的語句是: ________
3. 本文故事情節的高潮是: _________
A. 紅軍隊伍頂風冒雪前進。
B. 人們看見老戰士凍僵在路邊樹下。
C. 有人告訴將軍,犧牲者就是軍需處長。
D. 紅軍堅定地繼續挺進。答:
4 “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碑”這句話的主要含義是:
A. 形容覆蓋在軍需處長身上的雪光亮透明。
B. 象征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
C. 表現軍需處長犧牲時神情鎮定、自然。
D. 比喻軍需處長身材高大。答:
5. 小說反復描寫風雪的主要作用是
A 反襯紅軍英勇頑強的精神。 B. 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
C. 再現云中山的自然風光。 D. 作為情節發展的線索。答:
6. 本文末尾回處應填入的文字,最恰當的是
A. “這支隊伍為什么不怕困難呢?”
B. “這樣的隊伍真是不可思議!”
C. “看來狂風可能征服不了這支隊伍。”
D. “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答:
7. 下面是對這篇小說中心思想的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A. 表現紅軍不怕風雪嚴寒堅持行軍的勇敢精神。
B. 反映將軍愛護戰士,官兵一致的優良品質。
C. 贊揚軍需處長所代表的紅軍戰士無私無畏的崇高品質。 D. 贊揚將軍知過能改、光明磊落的坦蕩胸襟。 答:
答案 : 1.a 惡劣 b 殘酷 c 嚴峻 2. ( 1 ) a b c ( 2 ) d 3. C 4 B 5. A 6 D 7 C 。
(二六)
不知為什么,每當一想起那個盛夏的晚上,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靜,心里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頭。
那天傍晚,天氣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我面對著兩道數學題,一張張語文練習篇子,還有作文,煩極了。我走出家門,來到大街上閑逛。路過一家圖書館,我便走了進去。
圖書館里人不算多,幾個老干部模樣的人正在那兒看著報紙,幾個年輕人在書架上翻找資料。我到書架前找了幾本連環畫報,坐在椅子上翻起來。
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忽聽“啪”的一聲,把我從畫報的故事情節中“驚醒”,我抬起頭,看見一位年輕的姑娘正在吃力地拾起摔在地上的拐杖,嘴里還輕輕地說著:“對不起。”我注視著這姑娘,見她一身樸素的打扮,右腿已被截去。這時,我心中一動,抬起頭再看她的臉,汗水正從她的額頭上流下來,她用手臂拭了一下額頭的汗,又低下了頭。她手里拿一本厚厚的外文資料,”邊看邊寫,汗水向斷了線的珍珠,一滴滴地往下掉。在她旁邊的桌子上有一塊干面包,一個空水壺倒在地上。顯然,她在這兒少說也渡過了一個下午,她,在這悶熱的盛夏,在書海之中,渡過了整整一個下午,也許更長。
我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一位強者在大海的風浪里拼搏,奮斗 。這要是一個健全的人,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對于一個殘疾人來說,就沒有那么容易。她靠的是什么?意志,堅強的意志;毅力,驚人的毅力。 看看她,想想自己,自己不正是缺乏這種精神嗎?
一陣清脆的鈴聲,打破了我的沉思。啊,已經十點半了,到閉館的時間了。我漫步在大街上,望著星光閃耀的天空,感慨萬千。①這時,從背后傳來“昨葉”的拐杖的聲音,越來越近。我傾聽著,一會兒這聲音仿佛超過了我,遠遠地超過了我,消失在遠方。
一陣涼風襲來,我不禁打了個冷戰,清醒了許多,②我回想起剛才的一切,心里充滿了說不出來的力量,我邁開大步向前走去。
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每當那“嘩嘩”聲在我耳邊響起的時候,它就像一面小小的戰鼓,激勵我奮勇前進。
1. 這篇文章中的“我”與拄拐杖的姑娘在哪些地方形成對比,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_
2. 文章第 5 、 6 、 7 三個自然段主要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每一段各寫了“我”怎樣的心理活動?三段聯系起來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有什么作用?
答:_
3. 分析文中畫線語句的含義:
①_。 ②_
4. 第 4 自然段對拄拐姑娘多次描寫,運用的描寫方法是:
A 行動、語言、心理 B. 行動、心理、外貌
C. 行動、語言、外貌 D. 行動、語言
答:
5. 從全文看,對“找”進行的描寫,運用的方法是:
A 行動、語言 B. 行動、心理
C. 心理、外貌 D. 外貌、語言答:
6. “我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強者在大海的風浪里拼搏、奮斗。”這個比喻句的本體是:
A. 拄拐姑娘
B. 一位強者在大海的風浪里拼搏、奮斗。
C. 大海的風浪 D. 拄拐姑娘刻苦攻讀。 答:
答案 : 1. 文中的“我”是一個健全的人,在一個盛夏的晚上做不下去作業 。拄拐姑娘是一個殘疾人,在同樣一個悶熱的晚上在圖書館刻苦鉆研。這一對比表現了拄拐姑娘堅強的意志。
2. 第 5 段寫“我”從拄拐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缺乏的毅力。第 6 段寫“我”感到自己不如這位殘疾人。第 7 段寫“我”要向這位殘疾人學習。這三段聯系起來看,寫出了“我”的思想變化。 3. ①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寫出了自己自愧不如的心理。②這里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方法,決心向這位殘疾人學習,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4C5.B6D 。
課外閱讀訓練之《指南》第五部分 篇2
(一)
①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②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③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 強壯 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 高大 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一霎時 , 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 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 我說 :" 走大路 "
④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 " 還是走小路吧! ”她的跟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⑤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小路走去。
1. 選文第①段交代的記敘要素有事件和 _____
2. 交代記敘時間的話在:……………………
A. 文第②段 B. 選文第③段 C. 選文第④段 C. 選文第⑤段
3. 下面的文字是從選文中抽出來的,放回去的話,根據情節內容,正確的位置是: ( )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A. 和②之間 B. ②和③之間 C. ③和④之間 D. ④和⑤之間
4. 對選文第③段的主要寫作方法,分析得最準確的是:
A. 動描寫 B. 細節描寫 C. 語言描寫 D. 心理描寫
5. 下面是對選文第③段中“強壯”、“高大”的理解 . 錯誤的是 ( )
A. 在母親眼里,兒子正值中年,是“強壯”的。
B. 兒子還小,看父親是“高大”的。
C. 因為“我”身體強壯,身材高大,如實反映了“我”的體質、體形。
D. “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來說的,“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說的。
6. 對“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的原因,分析錯誤的是:………
A. 祖孫發生了分歧,等“我”定奪。
B. 走大路,還是走小路,“我”拿不定主意,左右為難。
C. 對祖孫的分歧,處理好了,全家就高興;處理不好,大家就別扭,就會破壞家庭的和諧。
D. 母親老了,聽“我”的;妻子在外邊,總是聽“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我”的。
7. 下面兩句話,反映了人物什么樣的道德品質?
我說:“走大路。”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表現了家庭成員間的真摯感情,其感情基調是歡愉、深沉的。我們學過一篇類似的課文,但其感情基調是悲涼的、沉郁的。這篇課文是:…… ( )
A. 《小桔燈》 B. 《回憶我的母親》 C. 《我的老師》 D. 《背影》
答案 : 1. 地點人物; 2. C 3. B 4. D 5. C 6. B 7. 尊老愛幼 8. D
(二)
天安門廣場 和 著時代變化的節奏日新月異。
“開放”,從人民大會堂開始。
人民大會堂自從 50 年代末期建成以后,一直是黨和國家舉行政治活動的最重要場所,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元首和貴賓。這里一道鐵護欄橫在東門外廣場上長達 2O 余年,普通老百姓只能站在遠處觀望。
1979 年 1 月 27 日晚,首都群眾春節聯歡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鄧穎超代表黨中央宣布:“人民大會堂將向各界群眾開放。”兩個星期后,東門外的鐵欄桿全部被拆除;半年之后,人民大會堂的萬人禮堂及部分廳室正式對外開放。消息一經傳出,人們便潮水般涌來。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國內參觀群眾達 130 多萬人次,華僑及港澳同胞 13000 多人次,外賓 3000 多人次。一位來自大別山的青年農民站在宏偉的會堂中感慨不已:“莊稼人能有今天,知足了!”
1988 年元月 1 日,北京市旅游局宣布天安門城樓開放,作為“北京國際旅游年”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此,普通老百姓可以登上被視為“圣地”的天安門城樓,領略當年毛澤東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豪情。
天安門廣場已經開放,古老的中國已由封閉走向開放。
1. 給這個文段第 1 句加點的詞注音、解釋,選擇確切的
一項。
A.h é和睦 B.h è相應 C.h é跟 D.hu ò攪拌 答:
2. 分析本文段的段落結構,選出確切的一項。
A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2 - 5 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
B 第一部分(第 1 、 2 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3 、 4 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 5 、 6 自然段)
C 第一部分(第且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2 - 4 自然段) / 第三部分 ( 第 5 自然段) / 第四部分(第 6 自然段)
D 第一部分(第 1 、 2 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3 、 4 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 / 第四部分(第 6 自然段)
答:
3. 本文段選擇哪些材料表現中心?詳寫哪個方面材料?選擇確切的一項。
A 天安門廣場的開放;人民大會堂的開放(詳寫)。
B. 人民大會堂的開放;天安門城樓的開放(詳寫)。
C. 人民大會堂的開放(詳寫);天安門城樓的開放。
D. 天安門城樓的開放(詳寫);天安門廣場的開放。
答:
4. 這個文段以記敘為主,也有說明和議論的段落。在文中用橫線“——”畫出說明部分,用曲線“ ~~~ ”畫出議論部分。
答案 :
1.B 2 A3.C4. 說明部分:人民大會堂自從 50 年代…遠處觀望。 議論部分:天安門廣場已經開放,古老…開放。
(三)
①他這個三十歲的縣長一上任,爸爸的好友、縣商業局治局長吳明就派人送來新車,還說請縣長試用。 ②唉 , 吳伯伯一向為人清正 , 為什么也搞起這一套呢 ? ③他琢磨著,推
著這輛嶄新的自行車,來到吳局長簡樸的小住房。④推開門,吳局長神秘地問道:“新縣長同志,有何責干?”“我……把車送還給你!吳伯伯,你這是搞什么名堂?”吳伯伯臉上掠過一絲欣慰的笑容:“好,好,等會兒再騎回去。”⑤他疑惑不解。“是這樣,有人托我給你爸買車,我沒理會。你爸登記了兩年才買了這輛車。我嘛,出了個歪點子,派人送去試試你,我們才好安心離休。你要不把車子送來,我們老頭子就放心不
下了,哈哈……”⑥吳局長邊說邊走向床邊,開懷朗笑,就勢高枕而臥。⑦他恍然大悟,也發出史郎的笑聲…
1. 文中有三處表現吳局長的“清正”,請摘出有關語句。
答:①_ ②_ ③_
2. 選出對本段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
A. ①② | ③⑥ | ⑦ B. ①②③ | ④⑤ | ⑥⑦
C. ① | ②③④⑤⑥ | ⑦ D. ①② | ③④ | ⑤⑥⑤ 答:
3. 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在描寫方法上屬于什么?(就表現新縣長來說)
A. 語言描寫 B. 行動描寫 C. 外貌描寫 D. 心理描寫答:
4. 試概括本段文字的主題。 答:
答案 :1. ①吳伯伯一向為人清正②簡樸的小住房 ③“有人托我給你爸買車,我沒理會”。
2.C 3.D 4. 通過記敘新縣長還車的經過,表現了新老干部之間融洽的關系和清正、廉潔的好品質。
(四)
對我來說,學生時代已經遙遙遠去了。但每提起它,在我眼前,常有一個和藹的面影閃現——這便是我中學的一位語文老師。
屈指算來,那時他也不過三十來歲,但在我們的心目中,他是博學多才、令人敬慕的。他寫得一手好字,同時口才極好,講起話來,常常五指向上微微張開,晃動著,好像在搓動著一個無形的小球,激動時,還要輕拍一下桌子。這一切,都仿佛構成了他講課的特殊風格。每每講到動人之處,真可謂聲情并茂——諸如祥林嫂如何在大年夜悲慘地死去,劉和珍三女子怎樣輾轉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下,清國留學生為什么要將發管盤成一座“富士山”,還要“將脖子扭幾扭”,都 是在他侃侃的講述中,有如汩汩清泉,在我們心底濺起朵朵 浪花。尤其令人驚異的是,往往在他講完最后一句,將搭在 額前的頭發蕭灑地往后一甩時,下課鈴聲便恰如其時地大作起來。
我們十分敬重他,常常在下課之后,仍然三五成群地簇擁著他,問這問那。他屯便顧不及拍去身上的粉筆灰,挾著講義,斜倚在走廊的窗口上,隨手 . 點起一支香煙,繼續侃侃地給我們談文學、談人生,以及我們所問到的各種問題,直到上課鈴聲再次大作……
此后,我遠離了母校,遠離了他。尤其其間相隔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風暴,竟使我們之間音訊杳然。當我終于再次站到他面前時,我已是三十掛零的人了。他屯早已不再年輕,眼角分明地布滿了魚尾紋,唯有那睿智的目光,講話的手勢,還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風采…·是呵,時光不可能倒轉,我的雙眼濕潤了……
1. 上面文段的主要內容是寫什么?
答: _____________
2. 從上面文段看,這位老師是個怎么樣的人?清簡要概 括他的特點。
答:_
3. 上面文段運用了生動的細節描寫,把老師富有個性特點的動作描寫得十分動人。請舉一例。(用曲線“ ~~~ ”在原文中劃出)
4. 第一段中“但每提起它”的“它”是指代什么?
答:_
5. “是呵,時光不可能倒轉,我的雙眼濕潤了”一句的含義是什么?選出正確的一項。
A. 想再回到老師的身邊聆聽他的教誨 B. 感嘆時光不可能倒轉
C. 遺憾自己不可能再回到老師的身邊 D. 以上三種含義都有答:
答案 : 1. 學生時代老師留給自己的美好、難忘的印象以及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2. 博學多才,寫一手好字,口才極好,講課聲情并茂,熱愛學生。 3. “講起話來…拍一下桌子。”“往往在他講完最后一句……大作起來。”“他也便顧不及……再次大作”。 4 學生時代 5.D
(五)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著臉問道:“媽媽,你到底為什么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 不遲疑 地說:“不為什么—一只因為你是我的女兒 ”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還有人能說這句話 ! “不為什么”這四個字,從她口里說出來,何等剛決,何等無回旋!她愛我,不是因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間的一切虛偽的稱呼和名字!她的愛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兒。總之,她的愛,是 屏除 一切, 拂拭 一切,層層的麾(同“揮”)開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來愛我的自身。
天上的星辰,驟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響。海波如山一般的洶涌,一切樓屋都在地上旋轉,天如同一張藍紙卷了起來。樹葉子滿空飛舞,鳥兒歸巢,走獸躲到它的洞穴。萬象紛亂中,只要我能尋找到她,投到她的懷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對于我的愛,不因著萬物毀滅而更變!
她的愛不但包圍我,而且普遍地跑外包圍著一切愛我的人,而且因著愛我,她一也愛了天下的兒女,她更愛天下的母親 . 小 朋友!告訴你一句小孩子以為是極[],而大人們以為是極高深的話,“世界便是這樣的建造起來的!”
〔節選自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
1 . 第一段中有兩處細節描寫,分別表現出“幼小的我”的_____和母親的___。
2. 第一段中的“不遲疑”與第二段中的哪兩句話相呼應? 答: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段中加點字“屏”讀____,意思是_____根據文意,第二段中與“拂拭”詞義相同的兩個詞語是____
4 “拂拭一切”的目的是_____(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5. 第二段,為什么說母親愛的是“我的自身”?(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答:_______
6. 第三段描寫的景物的特點可用文中的哪個短語來概括?
答:__________
7. 文中插入一段寫景文字(第三段)的用意何在? 答:___。
8. 第四段[]中應填入的詞語是________
9. 第四段畫線部分說明母愛有何特點?____、___(選出下列選項中的兩項)
A. 溫馨 B. 無私 C. 博大 D. 深沉
10 從文意上看,二、三、四段的關系是__。
A 并列平行 B. 層層推進
答案 : 1. 天真(或“幼稚”);溫柔(或“慈愛”) 2. 何等剛決,何等無回旋! 3. b ǐ ng ;除去 4. 屏除、麾開;直接的來愛我的自身(答出上句“使我…原素”或兩句一并答出也正確) 5. 她的愛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他的女兒。 6. 萬象紛亂 7. 烘托母愛的永恒(或:母愛:“不因著萬物毀滅而更變”) 8. 淺顯 9.B C 10.B
課外閱讀訓練之《指南》第五部分 篇3
(六)
傘
①“偉偉,你的新傘呢?”我一跨進家門,媽媽劈頭就問。“媽媽,珍珍的舊傘被大風刮破,淋濕了全身,到我們家路口時,我的新傘借給她了。”我輕描淡寫地說。
②下午,珍珍來還傘,媽媽撐開李東瞧西瞅,發現了芝麻粒兒大的一個小眼,立刻沉下臉,瞥了一眼珍珍,走到我跟前罵道:“死丫頭,叫你愛惜點,愛惜點,你瞧瞧!”從那以后,珍珍再也不來我家做作業 了。
③有一天,媽媽突然問我:“偉偉,你最近跟珍珍鬧意見啦?”我不知媽媽這話的意思,沒有回答。媽媽又說:“乖偉偉,聽媽的話,今后,要跟珍珍好一點,請她常來玩,噢!”
④哦,媽媽已經理解我們之間的友誼了,我真高興!
⑤又一天放學后,我一跨進門檻兒,媽媽便拿起一把嶄新的紅色尼龍折疊傘塞給我,說:“偉偉,給珍珍送去,她準喜歡。”
③我莫名其妙,遲疑地說:“這,這,有必要嗎?我和珍珍好,從來沒互送過東西。”
①“傻丫頭,就是死心眼兒,她爸爸現在是副廠長了!你跟他女兒是好朋友,今后…”媽媽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今天是她生日,快給她送去!”
⑧哦,原來如此!媽媽過去是車間主任,而珍珍的爸爸是一名普通職工,現在卻倒了過來。
⑨“快去快回,好孩子,媽媽在家給你煎荷包蛋,快呀!”
⑩我無可奈何地接過傘,雙腳不由自主地挪出了家門。
( 11) “怎么對珍珍說呢?”路上,我低著頭,掂量著這把漂亮的折疊傘,心里一陣猶豫…最后,我終于轉回身,朝自己家走去……
(選自河北省九年義務教材初中語文第一冊,有刪改。)
1. 下面四句話是對短文的理解,正確的一句是:
A. 短文記敘了兩天內發生的事情。 B. 短文的主要人物是偉偉。
C. 短文的情節是借傘、議傘、退傘。 D 短文記敘的線索是“傘”。
2. 對短文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句是:
A. “媽媽”是一個反復無常,辦事老成的人。
B. 短文可分為①②/③一⑨/⑩ ( ②② ) 三部分。
C. “雙腳不由自主地挪出了家門”中的“挪”字從動作上寫出了人物的心理,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D. 第四自然段主要運用了心理、動作描寫。
3. “傻丫頭,就是死心眼兒!”其中“死心眼兒”所照應的內容是:
A. “今后,要跟珍珍好一點”的勸告。
B. 珍珍的爸爸現在是副廠長了。
C. “這,有必要嗎?我和珍珍好,從來沒互送過東西。”
D. 媽媽已經理解我們之間的友誼。
4 “你跟他女兒是好朋友,今后……”句中省略的內容是:
A 對偉偉有利。 B. 對工作有利。 C. 對友誼有利。 D. 對媽媽有利。
5. “媽媽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今天是她生日,快給她送去!”’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A 體現出媽媽對“我”的好朋友珍珍非常關心。
B. 說明了“媽媽”在想方設法討好珍珍的爸爸。
C. 因為“媽媽”已經意識到了自己不該討厭珍珍,所以用“送傘”來求得諒解。
D. 反映出“媽媽”很珍視女兒與朋友之間的情誼。
6. 從短文中找出三個成語,寫在下面。
① ____ ②_③_
7. 簡答。
聯系偉偉的性格特點,分析偉偉為什么沒有給珍珍送傘?
答:_
答案 : 1 . D 2A 3 . C4.D 5.B 6. 無可奈何不由自主語重心長莫名其妙輕描淡寫 7. 因為偉偉是正直無私的,她和珍珍的友誼是建立在不互送東西基礎上的真摯的友誼,她對媽媽的這種作法很反感,所以她不去給珍珍送傘。
(七)
魂
聽老人講,人是有魂兒的。但我不信世界上會有什么魂兒。
可最近我卻看到了。 l
我乘坐的火車呼嘯著開出了石家莊市。車廂里人挨人,人擠人 , 滿滿登登。 2
剛上車的一個小伙子,看到一個座位放著本又臟又破名叫《野女艷史》的書 3 ,抄起來,扔到茶幾上, ____4 地坐下。
鄰座一位干部模樣的人說:“對號入座,這兒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臉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著對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紅上衣的十來歲的小姑娘,問:
“是嗎?”
小姑娘點點頭說:“是,那也是位大哥哥,他好象是去打開水了。”
話音剛落,那打開水的粗壯的小伙子已經回來了,他 ______ 5 似地吼道:“滾起來!”
坐著的小伙子連頭也不抬,一只手在褲兜里擺弄著,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會兒,他眼睛往上翻,說:“少犯嘎!老子有票。座空著,就要坐,坐定了!”
火車的轟鳴聲夾雜著不堪入耳的爭吵與謾罵,像冰水一樣灌入耳中,讓人肌寒血凝,連心都涼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兒的話,那種人大概僅只有一個軀殼了。
四只手已糾在一起,一場廝打過在眉睫。
沒有人勸,也沒有人去拉。
忽然,那個穿紅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身,眨眨有著雙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聲兒像銀鈴似地說:
“別打架啦!我要下車了。你們過來一個人坐這兒吧。”
四只手松開了。一個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讓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氣,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凈凈的好看的臉剎那間紅了,紅得跟蘋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一下腦后的油黑油黑的頭發,提著一個不大的旅行袋向車門走去。
火車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這一站下車了。
這趟車終點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車,在河樣的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車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個小女女娘:大眼睛、雙眼皮兒,好看的臉、油黑的頭發、紅上衣……
她不是三小時前在保定站下車了嗎?
難道我看到了魂兒?我不信。難道是看花了眼?決不會!那么,她是躲到別的車廂,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誠地對她說一聲:“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終于沒有追上,她提著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擠上了公共汽車門關上,車開走了。
我久久佇立著,目送那遠去的汽車。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說,人是有魂兒的。
我相信了:人有魂,國有魂,民族有魂…
1. “我卻看到了”這句中“看到”的賓語補出來應是 _____________
2. 文中描寫車廂里擁擠的情況,為下文寫什么理下伏筆?
A 小姑娘的文雅 B. 打架 C. 爭座位 D. “我”答:
3. 劃線部分在本文中的作用是:
A. 表明這小伙子愛讀歷史書。 B. 表明這小伙子愛好文學。
C. 表明這小伙子思想情趣不健康。 D. 表明這小伙子熱衷于傳播黃色書刊。答:
4. 選擇一個恰當的成語填空。
A 無動于衷 B. 視而不見 C. 熟視無睹 D. 旁若無人答:
5 選擇一個恰當的詞語填空。
A. 蠻不講理 B. 粗暴殘忍 C. 兇神惡煞 D. 陰陽怪氣答:
6. 作者三次寫小姑娘外貌,是為了表現小姑娘:
A. 天生美麗 B. 追求打扮
C. 外貌美與心靈美是一致的
D. 心靈很美,外貌并不美答:
7 小姑娘說“我要下車了”,其實并沒有下車,這是因為:
A 她息事寧人,不希望發生跟別人毆斗的事件
B. 她膽小怕事,逃避斗爭
C. 她容忍壞人壞事,討好旅客
D. 她顧全大局,寧可犧牲個人利益答:
8. 從全文可以體會出作者認為:
A 老人說的“人是有魂兒的”說法是正確的。
B. 崇高的思想才是人的“魂”。
C. 老人說的“人是有魂兒的”說法是迷信的說法。
D 每個人都是有魂的,無論是丑惡的,還是美好的。
9. 作者刻畫小姑娘,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各舉一例。 答:_
答案 : 1. 魂兒 2.C 3.C 4.D 5.C 6.C 7.D 8.D 9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側面描寫(例子略)。
(八) 永生的眼睛
1965 年炎夏的一天,母親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生命,年僅 36 歲。下午,一位警官來訪,為醫院要取用母親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親的意見。我驚呆了,不明白那些醫生為什么要將母親的角膜給予他人,而父親居然回答“可以”。我痛苦難忍,沖進了自己的房間。
“你怎么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父親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琳達,”父親平靜地接著我,“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他說,他們早已決定死后捐贈器官了。父親的話語給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多少年過去了,我結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 1980 年,父親患嚴重肺氣腫,搬來和我們同住。他愉快地告訴我,他去世后要捐贈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并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溫迪自幼酷愛畫馬,她的作品屢屢獲獎。“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溫達一樣,將會多么高興。”父親說,“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么自豪!”
我告訴溫迪她外公的心愿。孩子熱淚盈眶,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她 14 歲,恰恰是當年我首次聽說捐贈器官時的年齡。
1986 年的一天,父親與世長辭了,我們遵從他的遺愿捐贈了他的眼睛。溫迪告訴我:“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這個你驕傲嗎?”我問。“當然,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送給失明的人。”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是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里的一種驕傲!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仍榮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發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1. 這篇短文采用了第幾人稱的寫法? 答:
2. 文中記敘捐贈眼睛角膜的人物有哪幾個?
答: _______________
3. 從文中找出表明他們捐贈眼睛角膜時間的詞語,依次寫在下邊的橫線上。
答: ______________
4 下邊是文章所用的幾個材料,清指出哪些是詳寫的(將代號填在括號里)。
A. 母親被疾病奪去生命 B 父對我的教誨和影響
C. 溫迪的驕傲和心愿 D. 溫迪在交通事故中喪生
E. 溫迪的眼睛角膜被成功移植
答:詳寫的有:
5. 文章倒數第 2 自然段,引用了“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來里的話,有哪些作用?選擇正確的答項。
A. 照應標題 B. 照應開頭
C. 表明眼睛角膜移植手術的高妙
D. 表達兩位昔日盲人對琳達的謝意
E. 交代溫迪捐贈眼睛角膜的結果答:
6. 概括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選擇確切的答項。
A. 本文通過記敘琳達的親人捐贈眼睛角膜的事情,贊揚了琳達父母無私獻身的崇高精神。
B. 本文通過記敘琳達的親人捐贈眼睛角膜的事情,表現了琳達思想感情的變化和認識的提高。
C. 本文通過記敘琳達的親人捐贈眼睛角膜的事情,表現了溫迪年紀雖小,但品質非常純潔、高尚。
D. 本文通過記敘琳達的親人捐贈眼睛角膜的事情,贊揚了他們為別人的健康、幸福而無私獻身的崇高精神。
答:
答案 : 1. 第一人稱 2. 母親父親溫迪 3.1965 年炎夏的一天 1986 年的一天 兩周后 4 B C 5 AE 6D。
(九)
一切活的生物都離不開食物。如何獲得食物?這有兩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
一種叫自養。綠色植物都屬于這一類,它們自己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的食物,滿足生長的需要。
綠色開花植物通過龐大得驚人的根系,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等原料,經過運輸干線——莖,源源送人葉子里。葉子就是一個食品加工廠,在陽光下,一面排出氧氣和蒸騰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車間——葉綠體里,發生奇妙的變化。葉綠體吸收了太陽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含有高能的有機物質(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時放出廢氣——氧,由氣孔排出。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另一種叫異養。所有的動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這一類。它們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來生活。
例執野兔靠唯野草來生活。狼以野兔為食物。狼一旦碰到了老虎,屯就成了犧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細菌的樂園;不用多久,尸體就分解得精光,變成了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所以,兔、狼、虎、細菌,歸根結底都是靠植物來生活。
1. 第 1 自然段和后邊各自然段是什么關系?選擇正確的答項。
A 由分說到總說。 B. 由總說到分說。 C. 由總說到分說再到總說。答:
2. 我們學過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喻等,在這段說明文中已用了哪幾種?
答: _______________ 。
3. 這段文字解釋“光合作用”采用哪種方式?選擇正確的答項。
A 先提出問題,然后下定義。
B. 先下定義,然后作具體描述。
C. 先作具體描述,然后概括成定義。答:
4. 在這段說明文字中,作者詳寫了哪部分內容?為什么要這樣寫?選擇正確的答項。
A 詳寫“自養”部分。因為作者對這部分內容比較熟悉。
B 詳寫“自養”部分。因為“自養”是食物來源最基本的途徑。
C. 詳寫“異養”部分。因為“異養”是食物來源最基本的途徑。答:
5. 這段文字從“自養”說到“異養”是按照什么順序?選擇正確的答項。
A. 按時間先后的順序。 B. 按空間方位的順序。
C. 按先主要后次要的順序。答:
答案 :1.B 2 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 3.C4.B 5 C
(十)
① 1791 年,英國牧師格累高爾發現了一種新元素。 1795 年,法國化學家克拉普羅特以日耳曼神話中的女神泰坦的名字為它命名,譯成中文就是“鈦”。從此,鈦便進入了科學家的實驗室。
②科學家讓鈦和鋼鐵比武。純凈的金屬鈦顯示了神話般的本領:鈦體重雖比個子同樣大的鐵輕一半,但卻像超級強度鋼那樣經得住錘擊和拉延;把鈦和鐵扔進冶煉爐,鐵被熔化成了鐵水,鈦卻泰然自若,把鈦和鋼鐵送進超低溫的冰冷世界,鋼鐵凍脆了,鈦卻變得比平時更堅強——鈦有出色的高溫強度和低溫強度,不愧為材料中的佼佼者!
③在金屬的大敵——酸、堿、鹽腐蝕液中,各種金屬都被“咬”得千瘡百孔,鈦卻在其中任意“游泳”,只有貴重的白金才能和它媲美,“泰坦女神”的本領多么神奇!
④到 1948 年,人們終于用工業方法生產出了 2 噸金屬鈦,以后又冶煉出了鈦合金,從此,“泰坦女神”便走進了工廠企業。
⑤鈦合金的外表并不神奇,它的樣子和普通的不銹鋼差不多。然而,一旦登上舞臺,立即大顯身手:用它為艦船做外套,艦船猶如穿上了“白金盔甲”,不會被海水侵蝕。用它做成的“鈦潛艇”,在水下 4500 未能照常游氣,而普通潛艇沉入 300 米以下就會被水壓壞。用鈦制造的“鈦飛機”,既輕快又結實,可比同樣重的普通飛機多載客 100 多人。在航天事業中,鈦尤其是主角,它既是飛船的“皮膚”,又是火箭的“脾胃”——用它做燃料艙最為合適。鈦來到化工廠,擔當輸送腐蝕流體的管道,猖狂的酸堿變老實了。“鈦管道”的壽命要比不銹鋼管道長 10 多倍。鈦還能放進人體,充當人造骨骼和人造器官……
③要是用鈦做餐具更有妙處:鈦能更好地保持食物的原有味道,使金碗銀碗都遜色了。然而,誰要有一只鐵碗,賓客會目瞪口呆的——鈦是稀有金屬,就是發達國家的百萬富翁,也舍不得用鐵做飯碗啊!
①然而,把鈦劃為“稀有金屬”,實屬“冤案”。鈦元素在地殼元素的家族里排行第九。比銅、鎳、鉛、鋅的總和還要多 16 倍,含鈦的礦物達 70 種之多。在我國海岸上,有著一片片的鈦礦層,儲量超過 1000 萬噸的鈦礦并不稀罕。在粘土、砂石、煤、石油甚至天然水中都隱藏著神話般的鈦。隨便抓一把土,里邊就有鈦元素,憑什么給它扣上“稀有金屬”的帽子!
③鈦的被埋沒,完全是由于人們笨拙的冶煉方法造成的。煉鈦時,倘若遇到千分之幾的氧,鈦就會變脆,成為毫無用處的廢品。而一般的耐火材料里都含有氧。于是,煉鈦就難乎其難,鈦可以說是“土中之金”了。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從事煉鈦的研究。有朝一日,新法誕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鈦將如潮水般涌來,鈦碗也許比鋁碗還要便宜。你能立志攻下這煉鈦的難關嗎?
1 . “泰然自若”、“咬”、“游泳”在文中的修辭作用是:
A. 比喻 B. 夸張 C. 擬人D借代 答:
2. 本文共九節,段落劃分正確的一種是:
A. ① | ②③ | ④⑤⑥ | ⑦⑧⑨
B. ①② | ③④ | ⑤⑥ | ⑦⑧⑨
C. ①②③④ | ⑤⑥ | ⑦⑧⑨
D. ① | ②③ | ④⑤⑥⑦ | ⑧⑨答:
3. 金屬鈦的特征有以下的哪幾個?
A. 體重輕 B. 貴重
C. 有出色的高溫和低溫強度
D. 經得住錘擊和拉延
E. 神奇 F. 耐腐蝕答:
4. 第五小節中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它們是:
A. 舉例子 B. 下定義 C. 作比較
D. 分類別 E. 打比方 F. 列數字答:
5. 鈦被稱作“土中之金”是因為它
A 貴重已難冶煉 C. 稀有以用途大答:
6. 第九節中詩句的作者是:
A 王勃 B. 杜甫 C. 王安石 D. 岑參 答:
答案 :
1.C 2 .A3.A 、 C 、 E 、 F4.A 、 C 、 E 、 F 5 B6D
課外閱讀訓練之《指南》第五部分 篇4
(十六)
面對挫折的這些消極性,有人常慨嘆:“生活真難啊!”而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會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戰勝挫折,把自己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生活從它自身的邏輯出發,要求人們增強生活的勇氣,來戰勝挫折。一位哲人曾說過:“迎頭搏擊才能前進,勇氣減輕了命運的打擊。”無數偉人就是在層層疊疊的困境和挫折中鍛煉了這樣的勇氣和膽識。
生活從它自身的邏輯出發,要求人們增強挫折容忍力。這種能力的高低,一是取決于身體健康條件。一個發育正常的人,其挫折容忍力當然比一個百病纏身的人來得高。二是取決于過去的經驗與學習。一個人學習經歷越多,其挫折容忍力也會越高。三是取決于對挫折的知覺判斷。知覺判斷愈符合客觀情況,愈能增強自信心,不易為一時的挫折所折服,也就愈能提高挫折容忍力。
生活從它自身的邏輯出發,要求人們變通進取,從挫折中不斷總結經驗,產生創造性的變遷。成功的生活經驗告訴人們,補償是一種有用的變通進取方式:在此受到挫折,到彼取得補償。如愛情受到挫折,就到事業上補取;身有缺陷,就到創造中補取。試想,生活中可供翱翔的天空是那么廣闊,可供回旋的余地是那么廣大,可供變通的途徑是那么眾多,這就卓俗話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碰上挫折,胸懷廣闊一些,給自己留的余地大一點,這叫“游刃有余”。
朋友,你的生命如果是一把劈荊斬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塊不可缺少的“礁石”。為了使這“刀”更鋒利些,勇敢地面對挫折磨殤吧!
1. 上邊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答:_
2. 這段文字是從哪幾方面證明中心論點的?
答:_
3. 這段文字以議論為主,也用了少量的概括表述的事實論據,請用橫線把這些事實論據畫出來。
4. 分析這段文字的論述結構方式,選擇確切的一切。
A 總論——分論——總論 B. 總論——分論 C. 分論——總論答:
5. 這段文字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它有什么表達作用?。
答:_
答案 : 1. 戰勝挫折,把自己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2 從三方面證明中心論點:( l )增加生活的勇氣,戰勝挫折。( 2 )增加挫折的容忍力。( 3 )變通進取,從挫折中不斷總結經驗,產生創造性的變遷。 3 ·無數偉人…勇氣和膽識。一個發育正常的人,其挫折容忍力當然比一個百病纏身的人來得高。一個人學習經歷越多,其挫折空心力也會越高。 4A 5. 比喻。形象、貼切地把作者號召人們戰勝挫折,把自己膽煉得更加勇敢、堅強、成熟的意思表達出來,從而使文章更深刻,更具號召力。
(十七)
初生的嬰兒總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因為革新正是時間所孕育的嬰兒。
然而,正如創業難于守成,好的開端是一切后繼者的模范。在人類心靈中,惡似乎有一種自然的動力,它在發展中增強。而善卻似乎缺乏一種動力,總是在開始時最強。革新乃是驅除 " 惡”的藥物。有病而不服藥就意味著患新病,因為事物終歸要隨著時間而發展的。因此,如果時間已使事物腐敗,而人又無智慧使之改革,那么其結局將只有毀滅。
既成的習慣,即使并不優良,也會因習慣而使人適應。而新事物,即使更優良,也會因不習慣而受到非議。對于舊習俗,新事物好像一位陌生的不速之客,它引起驚異,卻不受歡迎。
然而,歷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時變事,而頑固信守舊俗,這本身就是致亂之源。時間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它在運行中更新了世間的一切,表面上卻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變。假如不是如此,新事物發生得太突然,就難免會遇到極大的反對力量。所以實行改革要十分謹慎。每一次改革都必須是確有必要而并非為了標新立異。從事改革更不可輕率從事。要注意到,即使有很多人贊同,它還是很危險的。
1. 這是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篇短文《論革新》。概括這
篇短文的中心論點,選擇確切的一項。
A 革新中的事物總是不美的。 B. 創業難于守成。
C. 要積極、謹慎地堅持改革。 D. 從事改革是很危險的。答:
2. 分析這篇短文的論證方法,選擇確切的答項。
A 對比論證 B. 比喻論證 C. 引用論證 答:
3. 分析這篇短文語言的主要特點,選擇確切的答項。
A 生動形象 B. 樸實自然 C. 凝練深刻,意蘊豐富 D. 辛辣諷刺 答:
4. 作者為什么說:“時間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 答:_
5. 分析下邊的復句,是一重復句的指出它的構成方式;是多重復句的劃分層次,并指出各層次分句間的關系。
( 1 )初生的嬰兒總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
( 2 )而新事物,即使更優良,也會因不習慣而受到非議。
( 3 )如果時間已使事物腐敗,而人又無智慧使之改革,那么其結局只有毀滅。
6 作者說“創業難于守成”,而我國也有句名言,就是“創業難,守成更難”。你贊成哪一個觀點,為什么? 答:_
答案 : 1.C 2B 3.C 4. 為“它在運行中更新了世間的一切,表面上卻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變”。 5. ( l )并列( 2 )假設 ( 3 )…腐敗 ||( 轉折 ) 而…改革 |( 假設 ) 那么… 6. 示:只要能談出一點道理來,贊成哪一個觀點都可以。
( 八 )
古人有一妙聯:“好( h ǎ o ) 讀書時不好( )讀書,好讀書時不好( h ǎ o )讀書。”至今讀來仍受益非淺。
青少年時代讀書學習好比平路行車,正處在最好時期。這時,精力充沛,記憶力強,理解能力也逐漸提高。不但腳下沒有坎坷,肩上沒有擔子,而且社會和家庭還不斷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然而一些青少年學生對讀書學習不甚喜好,沒有抓住時機努力學習,以致學業荒廢,一事無成。
到了中老年,有些人又往往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對獲得知識產生了如饑似渴之感。但這時讀書學習,就好比負重登山,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無怪乎,學有所成的人一談起讀書就想到少年時光,就是那些學無所成的人也一再對少年時代的荒疏感到悔恨。
因此,與其到了好讀書時才對過去的道路“空悲切”,何不在好讀書時好好下一番工夫呢?
1. 在第一自然段的括號里給加點的“好”字注上漢語拼音。
2. 本文引用的對聯上半聯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 ,文中第 ____ 自然段論述的內容是與它照應的;對聯下半聯的意思是 ______ ,文中第_自然段論述的內容是照應了下半聯的。
3. 第二自然段中用“平路行車”作比,形象地闡明了 ______ ;第三自然中用“負重登山”作比,生動地闡述了 ___________
4.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____________
答案 : l. h à o h ǎ o 2 讀書條件好的時候,卻不愛讀書,第 2 自然段;愛讀書的時候,卻不是讀書的好時光,第 3 自然段。 3. 青少年時代讀書學習的條件優越;中老年時期讀書學習存在許多困難。 4. 一個人要在青少年時代讀書條件好的時候,好好下一番工夫。
(十八)
“面壁”與“破壁”
①“面壁十年圖破壁”,是周恩來同志青豐時代所寫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中的一句。
②“面壁”,原是佛教用語,相傳南朝名僧達摩大師刻苦修行,終日面壁而坐,默誦經文,后來成為佛教禪宗學派的始祖。“破壁”,用的是“畫龍點睛”的典故。據《歷代名畫記》記載,南朝張僧繇精于繪畫,曾于金陵安樂寺畫四條龍,都不畫眼睛。他說:畫了眼睛,龍就會飛去。人家以為不可信,硬要他試試。當他剛點上兩條龍的眼睛,忽然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飛去。周恩來同志巧妙地把兩個典故揉合起來,并予新意,表達他那種為探索革命真理嘗膽勵志、刻苦攻讀的戰斗精神。
③“面壁”,作為一種治學精神,是半分可貴的。讀書,做學問,貴在堅持,貴在數豐、乃至數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鉆研,鍥而不舍,終不稍怠。“不積睦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要是沒有這種艱苦卓絕,一步一個腳印的“面壁”精神,盡管你有“破壁”之壯志,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 那種學習一點就淺嘗 __ 止 , 自滿自足起來 , 或是在科學的 " 堅壁 " 面前 , 遇到點困難就畏縮不前的人 , 是不會突然出現什么“破壁”的奇跡的。
④為“圖破壁”,必須要有腳踏實地的“面壁”精神,而“面壁”又正是為了“破壁”。倘若只會低頭沿著前人的足跡亦步亦趨,而沒有敢于突破前人藩籬的雄心壯志,沒有單 (bi )路藍縷的創業精神,也不可能取得驚人的成果,攀上頂峰的。
⑤古往今來,大凡有所成就的大學問家、大科學家,無不憑借著長期的“面壁”精神,以 ___ 一旦“破壁”之志。
1. 給文中的加點字注音。禪宗 稍怠
2. 在文中畫橫線的空白處填入最恰當的字。
3. 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①亦步亦趨: _____________ ②藩籬: ___________________
4. 填空:文中的“嘗膽”是個典故,指春秋時期 __ 王_為雪被吳滅國之恥而“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故事。
5. 找出文中概括“面壁”與“破壁”兩者之間關系的一句話,在其下面加上橫線。
6. 文中加浪線的句子的土語是 __________________
7. 劃分本文段落,正確的一種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 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 : 1. 禪( Ch á n )怠( d à i ) 2. 賦 輒 遂 3. 亦步亦趨:比喻事事摹仿或追隨別人。蕃蘺:屏障。 4. 越勾踐5為‘圖破壁’……正是為了‘破壁’ 6. “那種學了一點…畏縮不前的人” 7.D
(十九)
它植根于人民幸福的土壤中,匯合千千萬萬的人生,永遠生氣勃勃,枝繁葉茂。誰的人生與事業不分離,誰就找到了最好的歸宿。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進步的事業是永存的。把人生溶進偉大事業的人,他就同事業一樣永遠年輕,不會消失。
人類的史冊告訴我 __ 凡 A 是留下英名的人,總是創造了永存的事業。孔子、司馬遷、魯迅之所以為千秋萬代傳頌,是因為他們為民族文化寶庫增添了財富;屈原、岳飛、鄭成功之所以載入史冊,是因為他們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偉大的愛國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孫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為他們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蔡倫、畢升、祖沖之之所以永遠為人們紀念,是因為他們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科學技術領域留下的發明創造,使后人享用不盡。誰做了對人類有益的事業,誰就樹了一座人生的不朽豐碑。
1. 下面兩句話分別是這兩段文字的中心句。請根據兩段
內容,將代表它們的字母分別填在文中相應的橫線上。
A 事業是人生的不朽豐碑 B 事業是人生的常青之樹
2. 這兩段文字論述的中心是什么?從備選答案中選出概括得正確的一項,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A. 凡是史冊留名的人,都是永存事業的創造者。
B. 最美好的莫過于人的生命。 C. 最偉大的是事業。
D. 偉大的事業使人生永存。答:
3. 文中畫“ ____ ”部分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選出正確的一項,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A 擺事實它 . 講道理 C. 既擺事實又講道理 答:
4. 第二段中“ __ ”里應填入哪個標點符號?選出正確的 一項,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A , B 、 C ; D :答:
答案 : l. 第一段填B第二段填 A 2 .D3.A4.D
(二十)
報上曾載過一則笑話,說的是有位教師給他的學生出道數學題:手表的時針和分針在 2 點至 3 點間何時重合?這時,所有的中國學生都在列方程解題,而所有的美國學生都在撥手表看什么時候重合。
讀了這則笑話,感觸很深,撥手表的能力人人都有,為何中國學生想不到?這不由得使人深思,我以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教會學生練習生活。
我們的一些教師往往認為,只要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便算是完成職責了,而很少叫學生去動手做一做。學生走出校門了,到社會上一闖,咦,學校和社會之間竟差一截,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便回頭抱怨學校的教學只是紙上談兵,而
不教會他們一門生活技能。
據說有的國家要求每個學生須掌握一門生活技能才準許畢業。美國俄亥俄州紅橡膠學校的學生除了學習課程外,還要接受消防、烤餅、修車、按摩等各種生活技能訓練。現在軍隊搞軍地兩用人才的培訓,就是考慮到士兵退役后能熟練掌握生產技能問題,因此受到社會的歡迎。學校為何不能如此?……
1. 解釋“紙上談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 ______, 文章是從 _____ 引出中心論點的。
3. 這段文字有正面論述,也有反面論述。第 ___ 段是從正面論述,第 ____ 段是從反面論述。
答案 : 1. 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或比喻只是空談,不能成為現實的事物。 2. 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教會學生練習生活;一則笑語 3. 四;三。
課外閱讀訓練之《指南》第五部分 篇5
(十一)
豚草是一種世界性惡性雜草。它與其他植物爭水、爭肥、爭陽光的能力特別強。豚草消耗水分和肥料的能力是大田作物、谷類植物的 2 倍以上,因此它可使許多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嚴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已經飽嘗豚草危害之苦。在我國,豚草也侵入了管理不善的農田、果園、苗圃和風景旅游區。
豚草的花粉能誘發枯草熱病和支氣管哮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據國外有關資料介紹,一立方米空氣中如果存在 30 — 50 粒豚草花粉,就能誘發花粉病。豚草花粉已使美、蘇、英、日等國的上千萬人患染枯草熱病、過敏性哮喘,病情嚴重的幾乎危及性命。據國內有關調查報告介紹,南京市的哮喘病人中, 60 %以上是由豚草花粉引起的。
豚草作為一種惡性雜草,還表現為生命力強,繁殖量多。一株豚草能結籽數千粒,并借助風、人、畜、馬和水流到處傳播;折斷的豚草,其根茬會長出更多的新枝。
識別豚草并不難。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①高 45 ~ 150 厘米,個別可高達 250 厘米,全株表面布滿糙毛。②莖呈淡黃色或褐紫色,多分枝。③植株上部葉互生,下部葉對生,葉表面深綠色,背面灰綠色,葉片呈現狀全裂形。④豚草的成熟植株雌雄花同株,雄頭狀花序排成穩形狀花序,位于植株頂端;雌頭狀花序位于植株側面的上位葉腋。
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希望每一個青少年都把消滅豚草作為一項愛國家、愛人民、愛家鄉、愛綠化、關心自然環境的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踴躍參加。消滅豚草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每年 5 月底到 6 月中旬,在豚草未開花之前,將它連根拔除,然后曬干燒掉。此法簡單易行,最徹底有效。如果發現大面積豚草,可用化學除草劑 10 %草甘膦噴灑,其殺死率在 90 %以上。另外,俄羅斯利用一種甲蟲的專一食性來防除;美國則用一種白鏡菌來防治。上海縣少年科技指導站引進的一種專食豚草葉片的甲蟲——腰草條紋葉甲屯能成功地消滅和抑制豚草。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 [ 豚 ] 草②哮 [ 喘 ] ③ [ 糙 ] 毛④人 [ 畜 ]
2. 在閱讀說明文時,理清了說明順序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結構層次。本文先寫_____,再寫______,最后寫______
3. 文中劃線句子的主干是:
A 青少年愛國家、愛人民、愛家鄉、愛綠化、關心自然環境。
B. 我們希望消滅豚草。 C. 我們希望青少年參加。
D. 青少年關心自然環境的社會實踐活動。 答:
4. 下列句子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①豚草消耗水分和肥料的能力是大田作物的 2 倍以上。
②據國外有關資料介紹,一立方米空氣中如果存在 30 - 50 粒豚草花粉,就能誘發花粉病。
③南京市的哮喘病人中, 60 %以上是由豚草花粉引起的。
A 下定義 B. 列數據 C. 打比方
D. 作比較 E. 分類別 F. 舉實例 答:
5. 下面所列句子,哪些與原句的說法是一致的?
原句:豚草消耗水分和肥料的能力是大田作物、谷類植物的 2 倍以上。
A. 豚草消耗水分和肥料的能力超過大田作物、谷類植物 的 2 倍。
B. 大田作物、谷類植物消耗水分和肥料不到豚草的 1 / 2 。
C. 豚草消耗水分和肥料的能力約近大田作物、谷類植物的兩倍。
D. 豚草消耗水分和肥料的能力是大田作物、谷類植物的兩倍左右。
E. 豚草消耗水分和肥料的能力為大田作物、谷類作物的 200 %以上。答:
6. 根據你對本文的理解,辨別下列說法的正誤。其中正確的表述有:
A 在我國,豚草也侵入了農田、果園、苗圃和風景旅游區。
B. 豚草的花粉能誘發枯草熱病、支氣管哮喘和花粉病。
C. 風、人、畜、鳥和水流都能幫助傳播豚草籽。
D. 成熟豚草的植株雌雄花同株。
E. 利用某些甲蟲的專一食性也能成功地防除豚草。 答:
答案 : l. t ú n Chu ǎ an c ā o Ch ù 2. 豚草的危害,豚草的識別,消滅豚草的方法。 3 C 4. B 、 D 、 F 5. A 、 B 、 E 6 C 、 D 、 E
(十二)
如果蚊 蚋等小蟲飛來,觸在網上,正在掙扎,蜘蛛忽然趕到,急忙把它捉出,咬在“嘴”里,吸取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網中央去了,好像我們咬一片面包或餅干似的,不費力氣。如果投入網里的不是這等小蟲,而是力氣較大的飛蟲,它急忙跑去,便放出絲來,用腳拿了絲去縛,直到那犧牲者掙扎不動為止。壬。果來的飛將是帶槍的,例上。蜜蜂,蜘蛛感覺到它被網粘住,趕到前面,用絲向它身上繞一下,轉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標槍投著。但走不多遠,又回轉去,再繞一下,又走開。隨后是接連地統幾轉,跑開一次,等到看看那飛將掙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邊,把它細細捆縛。有時捆縛得細密到像一個布袋。蜜蜂被包在這樣的袋中,往往還會發出吱吱的微聲。
1. 在文中的括號內給加點字注音。
2. 引號有多種用法,文中給“嘴”字加上引號是表示
3. 說明文也可以用平實的說明,也可以用生動的說明,本段文字是_,從表達方式看,有 ______ ,有 __ _。寫蜘蛛捕捉三種飛蟲,寫得較詳的是 _______ 。
4. 這段文字的說明方法是:
A. 解釋分類別列數字 B. 下定義打比喻分類別
C. 舉例子分類別打比喻 D. 分類別作比較打比喻答:
答案 : l.ru ì zh ā n 2. 特定意義 3. 生動說明;記敘、描寫;帶槍的飛蟲,如蜜蜂。 4. C
(十三)
有人問,會不會有一天電腦的智力超過人腦乃至代替人腦工作呢?
首先,得弄清楚人腦、電腦究竟有哪些異同。我們知道,人的大腦有巨大的記憶能力,可以對外界進入的大量信息進行分析判斷、邏輯推理等,可以控制人勝任各種力所能及的工作。電腦同樣具有這些功能。就某些方面而言 , 當代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已遠遠地超過了人腦。
可是話又得說回來,雖然電子計算機具有巨大的記憶力和相當強的分析判斷、邏輯推理能力,然而它只能起到“模仿”人的感覺和思維的作用,而與人腦所具有的奇特的創造能力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這種差異如果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就是:復雜性。[甲]
大哺乳動物的腦是最復雜的東西。人腦一般重 1000 多克,但就在這 1000 多克中,竟有上百億個神經細胞和上千億個較小的細胞。這么多的細胞在一種人類自己還無法予以闡明的龐大而復雜的網絡中相互聯系著。[乙]電子計算機的“腦細胞”——邏輯元件的數目只是以千或以萬計。[丙]另外,計算機的開關只是一種啟閉裝置,而人類的腦細胞本身則具有極其復雜的內部結構。 [ 丁 ] 電腦能夠勝任工作正是由于被人腦“編成了程序”的結果。因此說,電腦的“能量”再大,也是在受人腦指揮。譬如記憶,就接受和處理信息情報的數量和速度而言,電腦在許多方面勝過了人腦。 [ 戊 ] 人腦不僅從邏輯上進行思維和計算,而且能感覺和捕捉形狀。人腦的記憶是個形式多樣的活動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人經常對概念進行結構性處理。人每秒鐘都能從事高度復雜的腦力工作,分析、判斷、解決各種問題。人腦不僅象電腦那樣“接受”信息情報,而且能夠分析、處理情報信息,并力爭借助于積累的經驗、知識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己]
①電腦也有人腦所不及的優點。②人的記憶可分為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和靈活記憶。③人們在認識外界世界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印象和思想,并非都能長期記憶。④有些印象深刻,有些模糊不清,有些甚至會忘得一千二凈,要做到保存是不可能的。⑤而電腦則不會“忘記”任何東西,其優點不僅表現在能夠記憶信息情報的數量上,而且表現在記憶的可靠性上。⑥現在最“聰明”的電腦能在 20 分鐘內將自己的全部知識傳輸給另一個電腦……⑦還有,人們不能人為地從自己的記憶中隨意抹去任何東西 , 電腦卻具有這種 " 隨心所欲 " 的本領 , 只去保存需要保存的東西 .
電腦是為了滿足人類智慧日益增長的要求和信息化社會的需要出現的。電腦是數值計算的行家里手,數據處理的 __ ( 1 ),自動控制的 __ ( 2 ),……一句話,電腦實在是
人腦的好幫手。
1. 讀二、三、四自然段,把與文意不相符合的項選出來。
A. 電腦具有人腦的一切功能,而且電腦的功能遠遠超過人腦的功能。
B. 電腦雖然具有人腦所具有的記憶能力,分析判斷、邏輯推理能力,卻沒有人腦所具有的創造能力。
C. 電腦雖能“模仿”人的感覺和思維,但是創造能力卻比人腦差。
D. 電腦雖然也有人腦所具有的奇特的創造能力,但是創造能力的復雜程度卻不如人腦。
答:
2. 下面兩個句子是從原文中摘出來的,文中已標出[甲 ] [乙〕、[丙]、[丁〕、[戊]、[己〕六個位置,把它們各自所在的恰當位置找出來。
( l )但無論電腦的儲存器多么復雜,它與人腦的記憶相比仍有差距。
( 2 )而迄今已經制造出來的最復雜的計算機,其復雜程度也遠不能同人腦相比。
答:( l )句的位置應在 ___ 處 ( 2 )句的位置應在 ____ 處。
3. 文中說“就某些方面而言,當代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已遠遠地超過了人腦”,本文介紹了計算機哪些方面的功能超過了人腦,用簡要的話概括出來。
答:_
4. 選出對文中加“ ~~~ ”線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
人們不能人為地從自己的記憶中隨意抹去任何東西,電腦卻具有這種“隨心所欲”的本領,只去保存需要保存的東西。
A. 人可以隨意抹去記憶中的東西,而電腦則不能。
B. 電腦可以隨意抹去記憶中的東西,人腦也可以抹去記憶中的東西。
C. 人們不能人為地抹去電腦中的信息,而電腦本身卻可以抹去這信息。
D. 人腦不能隨心所欲地保存需要保存的東西,電腦卻可以保存需要保存的東西。答:
5. 第六自然段共有 7 句話,選出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
A. ①②③④ | ⑤⑥⑦ B. ① | ②③④ || ⑤⑥ | ⑦ C. ① | ②③④ || ⑤⑥⑦ 答:
6. 給文章的橫線上,分別選出搭配恰當的項。
A. 運算高手 B. 能工巧匠 C. 尖兵闖將 D. 神兵天將
答:( l )處應選 ___ 項,( 2 )處應選 ____ 項。
答案 : l.A B 2. ( l )在 [ 戊 ] 處,( 2 )在 [ 乙 ] 處 3. ①接受和處理信息情報的數量大;②接受處理信息情報的速度快;③記憶的信息情報可靠,不會“忘記”;①可以隨意抹去不必記憶的東西。 4. D 5. C 6. ( 1 ) B ( 2 ) C 。
(十四)
[甲]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它像一條不見首尾的巨龍,翻過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越過( h à o h à n ) ____ 的沙漠,騰挪( di é d à ng ) ____ ,綿延( W ē i y í) __ ,躍向天邊。長城,被中外人士譽為“人類文明的紀念碑”,列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一 . 據報道 , 宇航員從太空回顧地球上的人工構造物 . 最明顯的標志之一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乙]
[丙]長城,這一不朽的偉大工程,永遠值得我們驕傲。
[ 丁 ] 在萬里長城的各個游覽點上,每天吸引著數以萬的的游覽者,其中還有不少來自五大洲的朋友們,以及歸國觀光的“海外赤子”。[戊〕
①游覽長城,面對臺、樓、關等軍事設施,不免使人想起古代戰場上的慘烈風云,同時也敬佩古人的高度智慧。②遠望長城,每隔半里之遙便有一個凸出墻外的臺子。③這種臺子可分兩種,一種叫墻臺,臺與城墻平,是士卒巡邏放哨的地方;另一種叫敵臺,又稱敵數,高出城墻之上,分上下兩層,下層可供守衛士卒住宿及儲存糧草、武器,上層便于了望、射擊,也能燃放煙火。④由下層到上層去,有的有石梯,可拾級而上,有的只在頂部開一天窗,需由軟梯攀緣而上,這樣,情況緊急時,撤掉軟梯,還能退居樓上固守。⑤在離城墻不遠的高地上,筑有烽火臺。⑥烽火臺也稱煙墩、烽隧、狼煙臺,以方形居多,也有圓形的,如遇故情,白天燃煙,夜間舉火,同時嗚炮報警,千里防線,敵情傳播極其迅速。⑦據說古代還曾用狼糞來作燃料,因為狼糞的煙可以直上云霄,傳得很遠。⑧山東的煙臺,就是因為明朝在這里設置了狼煙烽火臺而得名。⑨在古典詩文中,“烽火”、“狼煙”伊然成了戰爭的代名詞。
1. 根據文中的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 1 ) h à o h à n ( 2 ) di é d à ng ( 3 ) W ē i y í
2. 下面一句話是從文中摘出來的,文中已標出〔甲]、〔乙]、 [ 丙]、[丁]、 [ 戊]五個位置,把它所在的恰當位置找出來。
“不到長城非好漢”,人們吟哦著這名句,競相攀登長城,一覽這世界奇跡。
答:這句話的恰當位置是在 ____ 處。
3. 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 1 )文中帶橫線的“中古”二字為什么不能省略? 答:_
( 2 )文中帶橫線的“之一”二字為什么不能刪去? 答:——
4. 第 3 自然段共 9 句話,用“ | ”標出第一層次,用 “ || ”標出第二層次,并概括各層次主要內容。
(1) 劃分層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 2 )各層次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l. ( 1 )浩瀚( 2 )迭宕( 3 )逶迤 2 戊 3.(1) “中古”一同準確地說明了長城這一人類奇跡出現的歷史年代和在特定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如果省略了就不能準確表達這一一意思。( 2 )刪去了“之”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長城只是一大奇跡,而不能說成是“七大奇跡”,它是七大奇跡中的一個。 4(1 )① | ②③④ | ⑤… ( 2 )第一層:總的介紹游覽長城面對軍事設施的感受。 第二層:分寫長城上面和長城附近的軍事設施。 ①具體說明城墻上的兩種臺于。 ②具體介紹城墻附近的烽火臺。
(十五)
花山風景勝陽湖
在廣西南寧市西南 , 有一片秀林環碧水 , 幽境藏奇嶺 的熱帶喀斯特地貌風景區,叫花山風景區。它是以其中一座具有最大規模的遠古崖壁畫的山峰——花山命名的。珠江水系的左江蜿蜒橫貫全境,徐霞客當年泛舟左江,一路上但見時而峭壁夾峙,茫然無路;時而水闊天開,柳暗花明。他曾經這樣描述:“舟行石峰中,或曲而左,或曲而右”,② " 余謂陽朔山峭瀕江 , 無此岸之石 ; 建滇水激多石 , 無此石之奇 " ,
“危崖疊翠,倒影匯潭,洵( x ú n ,實在)神仙之境。”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已眾所周知。然而,當你去過花山之后,一定會發出“花山風景勝陽朔”的贊、。花山景區勝于桂林、陽朔。它不僅有桂林 ` 陽朔那樣的山水洞石 , 它還有桂林陽朔怕沒有的壁畫 . 這些崖壁畫主要分布于從寧明、龍川到崇左一帶的明江、左江沿岸懸崖峭壁上,有 40 多處大小不一的崖畫群,綿延 200 余里。這些赭( Zh ě,紅褐色)紅色以人形為主,間有少量獸類形象的崖畫,被當地人稱為‘“人影”、“仙影”、“鬼影”。這些崖畫一般都在離地面或水面 30 ~ 120 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山勢奇險,畫面壯觀,令人驚嘆不已。畫面主要反映了古代駱越族人民歡慶豐收、祝賀勝利、祭祝祖先、崇拜神靈等活動的情景。面積最大的一處崖畫是在明江岸邊的寧明花山崖壁上,有 880 平方米,計有人物畫像 1800 多個,最大的長 3 米,最小的僅 0.3 米。從龍州棉江花山至崇左銀山的崖畫,構成舉世罕見的水上畫廊。正是這些崖畫,給花山風景區蒙上了一層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
花山風景區崖畫的時代大體上自戰國,下至東漢,最遲也在唐以前。這些崖畫是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在世界崖畫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倘若你舟游左江,親臨“游人水上看山舞,忘了看山畫里行”的境界,領略畫境與山水交融的絕妙意境,將會帖然忘情。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一種享受。
1. “或曲而左”中,“或”的意思是_;“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甲”的意思是 ____ 。
2 指出文中畫橫線的兩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① _____ 。②_。
A 比喻 B. 擬人 C. 對比 D. 對偶 E. 引用
3. 文中畫浪線的復句中分句間的關系是 ____ 。
4. 花山景區的主要特點是_。
A. 水激石奇 B. 山勢奇險 C. 有壯觀的崖壁畫群 D. 水上畫廊
5. 本文的說明順序是:先說 ____ ,再說明 ____________ 最后說明 _____
6. 用“——”在文中畫出第二段的中心句。
7. 文中第二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崖壁畫的? 答:_
8. 文中主要運用了 _______ 的說明方法,同時還運用了 ______ 的說明方法。
5. 加點詞語“好個”表達的感情是 __________
A 贊嘆已憤怒 C. 憤怒和諷刺 I ) . 諷激 l
答案 : 1. 有的第一 2. ①對偶②對比、引用 3. 遞進 4.C 5. 先說明花山景區的位置和古人的看法,再說明花山風景勝過陽朔之處——崖壁畫,最后說明崖壁畫的價值。 6. 花山景區勝于桂林、陽朔。 7. 從分布、色和形、位置高度、內容四個方面說明 8. 作比較、列數字和舉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