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解題技巧勇者取義與韓愈退之由來
用論點帶出例子,首先是提出中心論點,然后舉例分析說明。每一段每個例子都有論點帶出,這種方法一般使用于有分論點的文章中。
初中語文解題技巧勇者取義
論點帶出例子法
論點帶出例子,是議論文寫作中謀篇布局的常見方式。但在運用作文材料中也成了一種方法和技巧。它首先是提出中心論點,然后舉例分析說明。每一段每個例子都有論點帶出,這種方法一般使用于有分論點的文章中。例如:
縝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蕩正義。歌德說,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項羽雖勇,終因心胸狹窄自刎烏江;李自成雖勇,終因貪圖享樂斷送江山;汪精衛雖勇,終因心術不正遭千古罵名。心胸坦蕩滿懷正義的善勇者才是蒼茫塵世間的勝利者。王蒙在《逍遙》一文中寫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蕩了才能逍遙地生活在塵世間。不論周遭誘惑多好,迷霧多少,內心總要亮一盞正義的明燈。
話題:"勇者取義"
上段文字運用了項羽、李自成、汪精衛等例子主要是由分論點"縝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蕩正義"帶出,且緊緊圍繞此分論點進行設計和運用,項羽雖勇,但缺乏坦蕩的心胸;李自成雖勇,但丟失坦蕩;汪精衛雖勇,但喪失坦蕩,所以均遭惡果。
總結:分論點是從屬于中心論點并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若干思想觀點。各分論點也需要加以論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是被證明與證明關系。凡經證明而立得住的分論點,也就成為論證中心的有力論據。
初中語文解題技巧之韓愈退之由來
韓愈,唐代詩人,文學家、散文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韓愈名字的傳說 韓文公名愈字退之,說起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話。
韓愈父母早亡,從小就由哥嫂撫養。轉眼到了入學的齡,嫂嫂鄭氏一心想給弟弟起個又美又雅的學名,這天,鄭氏 翻開書年,左挑一個字嫌不好,右揀一個字嫌太俗,挑來揀去,過了半個時辰,還沒有給弟弟選定一個合意的學名。
韓愈站在一旁觀看,見嫂嫂為他起名作難,便問:“嫂嫂,你要給我起個什么名呢?”鄭氏道:你大哥名會,二弟名介,會、介都是人字作頭,象征他們都要做人去群之首,會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義都很不錯,三弟的學名,也須找個人字作頭,含義更要講究的才好,韓愈聽后,立即說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書了,這人字作頭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韓愈好了。”鄭氏一聽,忙將字書合上,問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
”韓愈道“愈,超越也。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無來者,決不當平庸之輩。”嫂嫂聽后,拍手叫絕:“好!好!你真會起名,好一個‘愈’字吆!”
韓愈怎么會給自己起出一個這樣又美又雅的名呢?原來他自幼聰慧,飽讀經書,從三歲起就開始識文,每日可記數千言,不到七歲,就讀完了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賦和文化素養,使他早早就抱定了遠大志向,這個“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懷表露。 他長到十九歲時,已經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勃勃少年。這年恰逢皇科開選,鄭氏為他打點行裝,送他進京去應試。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為入場便可得中,從未把同伴擱在眼里。結果別人考中了,他卻名落孫山。后來,他在京中一連住了幾年,連續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連經過三次殿試,也沒得到一官半職。
由于銀錢早已花盡,他由京都移居洛陽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陽,友人穿針引線,他與才貌雙全的盧氏小姐訂了婚。盧小姐的父親是河南府法曹參軍,甚有尊望,韓愈就住在他家,準備擇定吉日與盧小姐完婚。盧小姐天性活潑,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韓郎的才華,一方面又對韓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擔憂,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為,現在就應當規勸他一下,可是如何規勸他呢?這天晚飯后,花前月下,二人閑聊詩文。暢談中,韓愈提起這幾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盧小姐和顏悅色地說道:“相公不必再為此事嘆憂,科場失意乃長有之事。
家父對我總是夸你學識淵博,為人誠摯。我想你將來一定會有作為的,只是這科場屢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眼下當找出這個緣由才是。”韓愈聽后,頻頻點頭,心中暗道:盧小姐果有見她,接著說道:“小姐講的甚是有理,俗話說自已瞧不見自已臉上的黑,請小姐賜教。”盧小姐一聽,“嗤”地笑出聲來,說道:“你真是個聰明人啊!”隨即展紙揮筆,寫道: “ 人求言實,火求心虛,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總結:韓愈捧贈言,一陣沉思:此乃小姐骯腑之語啊!自古道驕兵必敗,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謙虛之情,這個“愈”字便是證據。于是,他立即選用盧小姐贈言中的最后兩個字“退之”給自已起了人個新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