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訓練之《指南》第四部分
(十六)
面對挫折的這些消極性,有人常慨嘆:“生活真難啊!”而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會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戰勝挫折,把自己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生活從它自身的邏輯出發,要求人們增強生活的勇氣,來戰勝挫折。一位哲人曾說過:“迎頭搏擊才能前進,勇氣減輕了命運的打擊。”無數偉人就是在層層疊疊的困境和挫折中鍛煉了這樣的勇氣和膽識。
生活從它自身的邏輯出發,要求人們增強挫折容忍力。這種能力的高低,一是取決于身體健康條件。一個發育正常的人,其挫折容忍力當然比一個百病纏身的人來得高。二是取決于過去的經驗與學習。一個人學習經歷越多,其挫折容忍力也會越高。三是取決于對挫折的知覺判斷。知覺判斷愈符合客觀情況,愈能增強自信心,不易為一時的挫折所折服,也就愈能提高挫折容忍力。
生活從它自身的邏輯出發,要求人們變通進取,從挫折中不斷總結經驗,產生創造性的變遷。成功的生活經驗告訴人們,補償是一種有用的變通進取方式:在此受到挫折,到彼取得補償。如愛情受到挫折,就到事業上補取;身有缺陷,就到創造中補取。試想,生活中可供翱翔的天空是那么廣闊,可供回旋的余地是那么廣大,可供變通的途徑是那么眾多,這就卓俗話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碰上挫折,胸懷廣闊一些,給自己留的余地大一點,這叫“游刃有余”。
朋友,你的生命如果是一把劈荊斬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塊不可缺少的“礁石”。為了使這“刀”更鋒利些,勇敢地面對挫折磨殤吧!
1. 上邊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答:_
2. 這段文字是從哪幾方面證明中心論點的?
答:_
3. 這段文字以議論為主,也用了少量的概括表述的事實論據,請用橫線把這些事實論據畫出來。
4. 分析這段文字的論述結構方式,選擇確切的一切。
A 總論——分論——總論 B. 總論——分論 C. 分論——總論答:()
5. 這段文字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它有什么表達作用?。
答:_
答案 : 1. 戰勝挫折,把自己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2 從三方面證明中心論點:( l )增加生活的勇氣,戰勝挫折。( 2 )增加挫折的容忍力。( 3 )變通進取,從挫折中不斷總結經驗,產生創造性的變遷。 3 ·無數偉人…勇氣和膽識。一個發育正常的人,其挫折容忍力當然比一個百病纏身的人來得高。一個人學習經歷越多,其挫折空心力也會越高。 4A 5. 比喻。形象、貼切地把作者號召人們戰勝挫折,把自己膽煉得更加勇敢、堅強、成熟的意思表達出來,從而使文章更深刻,更具號召力。
(十七)
初生的嬰兒總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因為革新正是時間所孕育的嬰兒。
然而,正如創業難于守成,好的開端是一切后繼者的模范。在人類心靈中,惡似乎有一種自然的動力,它在發展中增強。而善卻似乎缺乏一種動力,總是在開始時最強。革新乃是驅除 " 惡”的藥物。有病而不服藥就意味著患新病,因為事物終歸要隨著時間而發展的。因此,如果時間已使事物腐敗,而人又無智慧使之改革,那么其結局將只有毀滅。
既成的習慣,即使并不優良,也會因習慣而使人適應。而新事物,即使更優良,也會因不習慣而受到非議。對于舊習俗,新事物好像一位陌生的不速之客,它引起驚異,卻不受歡迎。
然而,歷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時變事,而頑固信守舊俗,這本身就是致亂之源。時間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它在運行中更新了世間的一切,表面上卻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變。假如不是如此,新事物發生得太突然,就難免會遇到極大的反對力量。所以實行改革要十分謹慎。每一次改革都必須是確有必要而并非為了標新立異。從事改革更不可輕率從事。要注意到,即使有很多人贊同,它還是很危險的。
1. 這是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篇短文《論革新》。概括這
篇短文的中心論點,選擇確切的一項。
A 革新中的事物總是不美的。 B. 創業難于守成。
C. 要積極、謹慎地堅持改革。 D. 從事改革是很危險的。答:()
2. 分析這篇短文的論證方法,選擇確切的答項。
A 對比論證 B. 比喻論證 C. 引用論證 答:()
3. 分析這篇短文語言的主要特點,選擇確切的答項。
A 生動形象 B. 樸實自然 C. 凝練深刻,意蘊豐富 D. 辛辣諷刺 答:()
4. 作者為什么說:“時間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 答:_
5. 分析下邊的復句,是一重復句的指出它的構成方式;是多重復句的劃分層次,并指出各層次分句間的關系。
( 1 )初生的嬰兒總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
( 2 )而新事物,即使更優良,也會因不習慣而受到非議。
( 3 )如果時間已使事物腐敗,而人又無智慧使之改革,那么其結局只有毀滅。
6 作者說“創業難于守成”,而我國也有句名言,就是“創業難,守成更難”。你贊成哪一個觀點,為什么? 答:_
答案 : 1.C 2B 3.C 4. 為“它在運行中更新了世間的一切,表面上卻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變”。 5. ( l )并列( 2 )假設 ( 3 )…腐敗 ||( 轉折 ) 而…改革 |( 假設 ) 那么… 6. 示:只要能談出一點道理來,贊成哪一個觀點都可以。
( 八 )
古人有一妙聯:“好( h ǎ o ) 讀書時不好( )讀書,好()讀書時不好( h ǎ o )讀書。”至今讀來仍受益非淺。
青少年時代讀書學習好比平路行車,正處在最好時期。這時,精力充沛,記憶力強,理解能力也逐漸提高。不但腳下沒有坎坷,肩上沒有擔子,而且社會和家庭還不斷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然而一些青少年學生對讀書學習不甚喜好,沒有抓住時機努力學習,以致學業荒廢,一事無成。
到了中老年,有些人又往往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對獲得知識產生了如饑似渴之感。但這時讀書學習,就好比負重登山,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無怪乎,學有所成的人一談起讀書就想到少年時光,就是那些學無所成的人也一再對少年時代的荒疏感到悔恨。
因此,與其到了好讀書時才對過去的道路“空悲切”,何不在好讀書時好好下一番工夫呢?
1. 在第一自然段的括號里給加點的“好”字注上漢語拼音。
2. 本文引用的對聯上半聯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 ,文中第 ____ 自然段論述的內容是與它照應的;對聯下半聯的意思是 ______ ,文中第_自然段論述的內容是照應了下半聯的。
3. 第二自然段中用“平路行車”作比,形象地闡明了 ______ ;第三自然中用“負重登山”作比,生動地闡述了 ___________
4.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____________
答案 : l. h à o h ǎ o 2 讀書條件好的時候,卻不愛讀書,第 2 自然段;愛讀書的時候,卻不是讀書的好時光,第 3 自然段。 3. 青少年時代讀書學習的條件優越;中老年時期讀書學習存在許多困難。 4. 一個人要在青少年時代讀書條件好的時候,好好下一番工夫。
(十八)
“面壁”與“破壁”
①“面壁十年圖破壁”,是周恩來同志青豐時代所寫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中的一句。
②“面壁”,原是佛教用語,相傳南朝名僧達摩大師刻苦修行,終日面壁而坐,默誦經文,后來成為佛教禪()宗學派的始祖。“破壁”,用的是“畫龍點睛”的典故。據《歷代名畫記》記載,南朝張僧繇精于繪畫,曾于金陵安樂寺畫四條龍,都不畫眼睛。他說:畫了眼睛,龍就會飛去。人家以為不可信,硬要他試試。當他剛點上兩條龍的眼睛,忽然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飛去。周恩來同志巧妙地把兩個典故揉合起來,并予新意,表達他那種為探索革命真理嘗膽勵志、刻苦攻讀的戰斗精神。
③“面壁”,作為一種治學精神,是半分可貴的。讀書,做學問,貴在堅持,貴在數豐、乃至數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鉆研,鍥而不舍,終不稍怠()。“不積睦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要是沒有這種艱苦卓絕,一步一個腳印的“面壁”精神,盡管你有“破壁”之壯志,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 那種學習一點就淺嘗 __ 止 , 自滿自足起來 , 或是在科學的 " 堅壁 " 面前 , 遇到點困難就畏縮不前的人 , 是不會突然出現什么“破壁”的奇跡的。
④為“圖破壁”,必須要有腳踏實地的“面壁”精神,而“面壁”又正是為了“破壁”。倘若只會低頭沿著前人的足跡亦步亦趨,而沒有敢于突破前人藩籬的雄心壯志,沒有單 (bi )路藍縷的創業精神,也不可能取得驚人的成果,攀上頂峰的。
⑤古往今來,大凡有所成就的大學問家、大科學家,無不憑借著長期的“面壁”精神,以 ___ 一旦“破壁”之志。
1. 給文中的加點字注音。禪()宗 稍怠()
2. 在文中畫橫線的空白處填入最恰當的字。
3. 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①亦步亦趨: _____________ ②藩籬: ___________________
4. 填空:文中的“嘗膽”是個典故,指春秋時期 __ 王_為雪被吳滅國之恥而“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故事。
5. 找出文中概括“面壁”與“破壁”兩者之間關系的一句話,在其下面加上橫線。
6. 文中加浪線的句子的土語是 __________________
7. 劃分本文段落,正確的一種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 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 : 1. 禪( Ch á n )怠( d à i ) 2. 賦 輒 遂 3. 亦步亦趨:比喻事事摹仿或追隨別人。蕃蘺:屏障。 4. 越勾踐5為‘圖破壁’……正是為了‘破壁’ 6. “那種學了一點…畏縮不前的人” 7.D
(十九)
它植根于人民幸福的土壤中,匯合千千萬萬的人生,永遠生氣勃勃,枝繁葉茂。誰的人生與事業不分離,誰就找到了最好的歸宿。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進步的事業是永存的。把人生溶進偉大事業的人,他就同事業一樣永遠年輕,不會消失。
人類的史冊告訴我 __ 凡 A 是留下英名的人,總是創造了永存的事業。孔子、司馬遷、魯迅之所以為千秋萬代傳頌,是因為他們為民族文化寶庫增添了財富;屈原、岳飛、鄭成功之所以載入史冊,是因為他們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偉大的愛國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孫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為他們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蔡倫、畢升、祖沖之之所以永遠為人們紀念,是因為他們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科學技術領域留下的發明創造,使后人享用不盡。誰做了對人類有益的事業,誰就樹了一座人生的不朽豐碑。
1. 下面兩句話分別是這兩段文字的中心句。請根據兩段
內容,將代表它們的字母分別填在文中相應的橫線上。
A 事業是人生的不朽豐碑 B 事業是人生的常青之樹
2. 這兩段文字論述的中心是什么?從備選答案中選出概括得正確的一項,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A. 凡是史冊留名的人,都是永存事業的創造者。
B. 最美好的莫過于人的生命。 C. 最偉大的是事業。
D. 偉大的事業使人生永存。答:()
3. 文中畫“ ____ ”部分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選出正確的一項,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A 擺事實它 . 講道理 C. 既擺事實又講道理 答:()
4. 第二段中“ __ ”里應填入哪個標點符號?選出正確的 一項,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A , B 、 C ; D :答:()
答案 : l. 第一段填B第二段填 A 2 .D3.A4.D
(二十)
報上曾載過一則笑話,說的是有位教師給他的學生出道數學題:手表的時針和分針在 2 點至 3 點間何時重合?這時,所有的中國學生都在列方程解題,而所有的美國學生都在撥手表看什么時候重合。
讀了這則笑話,感觸很深,撥手表的能力人人都有,為何中國學生想不到?這不由得使人深思,我以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教會學生練習生活。
我們的一些教師往往認為,只要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便算是完成職責了,而很少叫學生去動手做一做。學生走出校門了,到社會上一闖,咦,學校和社會之間竟差一截,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便回頭抱怨學校的教學只是紙上談兵,而
不教會他們一門生活技能。
據說有的國家要求每個學生須掌握一門生活技能才準許畢業。美國俄亥俄州紅橡膠學校的學生除了學習課程外,還要接受消防、烤餅、修車、按摩等各種生活技能訓練。現在軍隊搞軍地兩用人才的培訓,就是考慮到士兵退役后能熟練掌握生產技能問題,因此受到社會的歡迎。學校為何不能如此?……
1. 解釋“紙上談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 ______, 文章是從 _____ 引出中心論點的。
3. 這段文字有正面論述,也有反面論述。第 ___ 段是從正面論述,第 ____ 段是從反面論述。
答案 : 1. 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或比喻只是空談,不能成為現實的事物。 2. 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教會學生練習生活;一則笑語 3. 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