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木(通用8篇)
有趣的木 篇1
語言:有趣的“木”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邊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換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
一段木頭,漢字卡片“木、林、森”。
活動過程 :
一、出示一段木頭,引導幼兒嘗試探索漢字“木”。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 這是什么?(木頭)
2、 在黑板上寫漢字“木”,啟發幼兒認一認,讀一讀漢字。
3、 我們知道旁的漢字與手有關,“口”字旁的漢字與“口”有關,那么“木”字旁的漢字與什么有關呢?
二、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認識漢字:木、樹、林、森。
1、 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猜一猜,讀一讀漢字:木、樹、林、森。
2、 重點觀察木、林、森,說說它們是由幾個木組成的。使幼兒知道:“樹”是由一個“木”組成的;林是由兩個“木”組成的,森是由三個“木”組成的。
三、看圖閱讀漢字:床、桌、椅、柜、棋、欄桿,找出共同之處,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1、 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物品?認一認,讀一讀旁邊的漢字。
2、 找一找,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 想一想,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運用已有經驗,擴展想象,感知各種“木”字旁的漢字。
1、 你還見過哪些木制品?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
2、 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木”在漢字的什么地方?帶領幼兒用一句簡單的話說一說:什么漢字里面有“木”字
五、游戲活動:木、林、森。
1、 啟發幼兒用身體逐一表示漢字“木、林、森”,教師觀察幼兒用身體擺出的動作,選擇個別好的動作幼兒示范表演。
2、 游戲開始,教師出示漢字卡片(木、林、森),讓幼兒看漢字做動作,拼出相應的漢字。可采用聽教師指令進行快速組合拼字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幼兒對閱讀漢字的興趣。
有趣的木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偏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活動準備:
1、字卡、圖片。
2、含有“木”字旁的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3、木頭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出示木頭)這是什么?你們知道“木”字應該怎么寫呢?(出示字卡)這就是木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小結:我們知道“扌”旁和手的動作有關,“口”字旁和口有關。那么“木”字旁和什么有關系呢?
幼兒講述。
二、認識漢字“樹”、“林”、“森”。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土上有什么?
教師分別引導幼兒認識“樹”、“林”、“森”,并和幼兒一起認一認,讀一讀。
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著三個字中有什么一樣的地方?(都有木字)
小結:樹字里面有一個“木”字,林字里面有兩個“木”字,森字里面有三個“木”字,原來“木”還會藏在別的字里面。
三、通過游戲,感受“木”字旁。
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圖片,你們想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圖上有什么?再猜猜旁邊的漢字應該怎么讀?
教師和幼兒逐一認識圖片和字卡。
這些字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嗎?哪里是一樣的呢?
為什么這些字都有“木”字呢?這些“木”字在字的什么地方?
教師小結。
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張操作卡,請小朋友找一找這些字中哪些字里面有“木”字,用筆把它圈出來,然后和你的好朋友說說“木”在字的什么地方?
幼兒操作。
你找到哪些字有“木”字的?“木”在字的什么地方?
四、拓展經驗。
你還見過哪些木制品?還有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
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寫。
我們一起來說說“木”字在這個字的什么地方?
五、游戲活動
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這些字不光我們可以寫出來,有的字還可以用身體表現出來,你想試試嗎?
教師帶領幼兒分別用身體表現“樹”、“林”、“森”。
游戲重復2"3次。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投入“木”字旁的操作卡,引導幼兒再去找找“木”字旁的字。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置我都以幼兒為主體地位,基本能達到活動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但我在組織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幼兒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關木的圖片。這樣也可以對木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個活動的最后我沒有讓幼兒進行發散的思維,只是局限在了我現有的、準備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見與木有關的漢字,脫離圖片讓幼兒自由想象。
3、在提問時孩子給孩子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對字有一定的印象,說出許多有關木字的字,由于太受時間的限制,提問時太過于倉促了。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寫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兒的能力,沒有做到師幼互動。
有趣的木 篇3
一、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廣東有一種樹,叫木棉樹,每年的三四月份結果、開花,其花稱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很多校園都有栽培。這種樹樹身高大,平時總時默默無聞地“守衛”著校園,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樹才真正顯示其“英雄”的本色(為廣州市花)。那紅彤彤的花朵,為校園景觀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深得校園師生的喜愛。每逢這個時候,校園里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一有時間就會爭著去揀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木棉花。該美術教師就抓住這一時機,把它設計成小學四年級的美術活動課,以繪畫寫生為切人點,整合自然課知識,嘗試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融人課堂教學之中。
基本過程: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帶到美術課堂備用。在上課后,教師先讓學生之間交流收集木棉花的過程,然后指導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對木棉花進行觀察、寫生。此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木棉花的形狀、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間進行比較。在這一過程中,每小組學生都很認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組發現了使教師和其他學生都吃驚的問題:木棉花的花辦重疊方向,存在明顯不同。有些花朵的重疊方向是順時針的,有的則逆時針。這一發現引起了全班學生的一時轟動。當學生問教師時(其實該教師也不知道),教師靈機一動說:“這就是老師要你們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出未被發現的問題。”同時在黑板上寫出已準備的六個問題,供其它幾組去選擇和研究。并指導各小組選出正、副小組長,負責自己小組所選擇的研究問題,在課后進行調查,收集,紀錄。在下一節美術課中進行討論、匯報和發言。此時此刻,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都沉浸在熱烈的探討情景之中。
討論的問題:在上第二節美術課時,四個小組都有了一定的準備。教師引導各組把課前收集、調查的資料,在小組中進行最后討論,小組長記錄好討論的結果,并代表小組作匯報發言。有幾位小組長悄悄地告訴該教師,她們小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寫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儀,該教師很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并成了他們的幫手。下面是幾個小組自己收集、討論、上臺發言的部分內容:
“我是第三小組代表,我們小組選擇了《用畫畫的什么材料,表現木棉花的色彩最好》的研究題目。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的研究過程。”
“我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木棉花的花辦,剛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時候,顏色非常鮮艷,很紅很紅的,圓形果托又是鮮綠色的,紅色和綠色形成了一組對比。 (把照片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觀看。)。”
“我們觀察后進行寫生畫,為了畫好木棉花的形狀和色彩,我們每個人選擇了自己喜歡用的水彩筆、蠟筆、水粉顏料宋表現木棉花。在寫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用水粉顏料來畫木棉花既快效果又很好,用蠟筆畫木棉花,可以畫出它的立體感,用水彩筆很慢又會沒水……下面請看我們的寫生作品吧。(展示寫生作品)……
(全班給以熱烈的掌聲)……
另一小組上臺發言:
“我們小組研究的題目是:《通過對木棉花的寫生,了解了木棉花、木棉樹的生長規律》。”
“1.我們小組同學在上一節美術課里,仔細觀察了木棉花的外形、色彩并進行了寫生。請看我們小組的幾幅寫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欣賞。)。”
“2.我們寫生后,在課外又去查找了有關木棉花、木棉樹的資料。我把查找來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根據我們從《常用中草藥手冊》的字典中查到,木棉樹,又叫紅棉、英雄樹、攀枝花。樹身高大概l0米左右,樹和枝長有扎人的硬刺。春天先開花后生葉,花大,紅色,肉質,花辦有5片,結果后會裂開,還有棉毛種子。主要生長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是廣州市的市花,又稱英雄花。”
“根據資料記載,木棉樹是先開花后生葉。但是我們對這一條資料有懷疑,因為根據我們的仔細觀察,木棉樹是在春天3月份開花的,在開花前是先有了綠色的葉子,后來綠葉開始變黃,木棉開花時沒有了葉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樹才開始長出了新的葉子。所以我們覺得有懷疑……”。
“以上是我們小組研究的成果,謝謝大家!”
“我是第一小組,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組寫生木棉花的情況。”
“我們寫生木棉花,主要用線條畫出木棉花的花辦形狀,在寫生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辦的重疊方向,有的是向右轉的,有的是向左轉的(投影儀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學生作品)。”
“我們小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同學說,是受太陽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學說,是木棉花在小時候被不同方向吹來的風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說,一個是公的,一個是母的,我們去請教了自然課的老師,自然課的老師說也不清楚,我們又上網去查找,但網上也沒有這方面的介紹,不知道哪位同學、老師是否有這個問題的資料?請介紹給我們……”
此時,很多學生的思維和情緒被這個問題給激活了,紛紛舉起自己的手,發表各自的觀點。其中有一位男學生站起來大聲地說:“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植物的枝蔓莖干,會出現左右旋轉生長的現象,是因為地球旋轉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學生則自己站起來直接回答:“我認為這是木棉樹遺傳基因的問題吧!當前大家都在說什么人類基因,我想植物也應該有自己的遺傳基因吧!”令在場的所有教師都很驚訝,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二、案例的幾點啟示
1.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探究性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出這樣一種教學思想:教學不以灌輸知識為重,而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著眼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到解決問題,運用綜合知識進行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它是我國當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的精神所倡導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因而,對當前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更具有現實的操作性,值得啟示和借鑒。
2.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方法
教育思想決定著教學的方法,而教學方法只有適應先進的教學思想的要求,才能體現科學性。這一課例的創設,正是抓住了學生現實生活中一個典型,通過這一典型,引領學生從美術學習角度,運用綜合知識(自然、語文等學科)自主發現、探究問題,無疑為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找到了科學依據。同時,教學情景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在有利于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增強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的基礎上,提高對教學情景的創設,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因此,讓教師充分發揮教學空間進行大膽設想、嘗試、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3.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
有了先進的教學思想、靈活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扎實的學習氛圍和基礎。可以這么說,教學效果歸根到底是要落實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上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更具有現實意義。
這一案例的創設和設計,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在教師教學思想的引領下,逐漸得到養成和實現的。在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中,過分地突出和強調知識的接受與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視了發現與探究,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的學習美術知識完全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其次,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之中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強調了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成為本案例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亮點,更有利于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借鑒。
4、體現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完全的冷落: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實踐,不被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景完全聽命于“標準化答案”和有限的書本知識的狹窄范圍之中,極大地壓抑了小學生好動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創新意識。而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靈活地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的小群體進行學習,學習形式上更具有靈活性和注重個性的發展。他們在課外收集、調查所需資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機拍成照片;課堂中進行自己討論、發言、辯論、作記錄;并選派小組代表上臺發言等。在發言中既有發言稿,又有小組成員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節課的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充滿了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相互適應和完美統一。這為我們美術教學中的其它活動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 5、體現教學評價的綜合性
教學評價的綜合性,是體現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的綜合體系,是教學者教學思想的延續和檢測。傳統的美術教育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美術課的作業 ,而對于學生是如何完成這張作業 ,并不是很關心。對學生學習的教學評價完全是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 好壞的肯定與否來實現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造空間和創新意識。而這一案例的創設,展示出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深入學生發展的進程,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學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在關注過程中,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有趣的木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偏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萌發對文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字卡,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木頭)這是什么?你們知道“木”字應該怎么寫呢?(出示字卡)這就是木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三次。
小結:我們知道“扌”旁和手的動作有關,“口”字旁和口有關。那么“木”字旁和什么有關系呢?(引導幼兒遷移以往學習的經驗,為學習有關木字旁的字打下基礎。)
二、認識漢字“樹”、“林”、“森”。
分別引導幼兒認識“樹”、“林”、“森”,并和幼兒一起認一認,讀一讀。找一找,這三個字中有什么一樣的地方?(都有木字)
教師進行小結:樹字里面有一個“木”字,林字里面有兩個“木”字,森字里面有三個“木”字,原來“木”還會藏在別的字里面。并讓幼兒了解一棵樹是木,兩棵樹是林,許多樹在一起就是森林了。并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文字,一人為木,兩人為林。三人為為森,森人以上為森林,通過形象的比喻,及身體動作的合作表演,使幼兒很快地記住了這三個不同而有相同性形象的文字。
三、拓展生活經驗,聯想文字脫離圖片幼兒自由想象。
教師提問:在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木頭做成的呢?(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找找、說說生活中那些東西是木頭制成的,在幼兒講出物品時,我及時將文字寫在黑板上讓幼兒來然是其他有關木的文字,此時幼兒的興趣極高,紛紛發言,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通過游戲,讓幼兒對漢字的鞏固。
1、在這個環節中,我還把幼兒說出的有關木的文字放到一起,進行隨機抽取,讓幼兒認讀,鞏固幼兒對認字的認識。
2、身體表演:木、林、森。..
啟發幼兒用身體逐一表示漢字“木、林、森” 。游戲開始,教師出示漢字卡片(木、林、森),讓幼兒看漢字做動作,拼出相應的漢字。可采用聽教師指令進行快速組合拼字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幼兒對閱讀漢字的興趣。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置我都以幼兒為主體地位,基本能達到活動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但我在組織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幼兒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關木的圖片。這樣也可以對木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個活動的最后我沒有讓幼兒進行發散的思維,只是局限在了我現有的、準備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見與木有關的漢字,脫離圖片讓幼兒自由想象。
3、在提問時孩子給孩子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對字有一定的印象,說出許多有關木字的字,由于太受時間的限制,提問時太過于倉促了。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寫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兒的能力,沒有做到師幼互動。
有趣的木 篇5
深圳市北斗小學 翁宏國
一、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廣東有一種樹,叫木棉樹,每年的三四月份結果、開花,其花稱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很多校園都有栽培。這種樹樹身高大,平時總時默默無聞地“守衛”著校園,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樹才真正顯示其“英雄”的本色(為廣州市花)。那紅彤彤的花朵,為校園景觀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深得校園師生的喜愛。每逢這個時候,校園里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一有時間就會爭著去揀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木棉花。該美術教師就抓住這一時機,把它設計成小學四年級的美術活動課,以繪畫寫生為切人點,整合自然課知識,嘗試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融人課堂教學之中。
基本過程: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帶到美術課堂備用。在上課后,教師先讓學生之間交流收集木棉花的過程,然后指導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對木棉花進行觀察、寫生。此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木棉花的形狀、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間進行比較。在這一過程中,每小組學生都很認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組發現了使教師和其他學生都吃驚的問題:木棉花的花辦重疊方向,存在明顯不同。有些花朵的重疊方向是順時針的,有的則逆時針。這一發現引起了全班學生的一時轟動。當學生問教師時(其實該教師也不知道),教師靈機一動說:“這就是老師要你們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出未被發現的問題。”同時在黑板上寫出已準備的六個問題,供其它幾組去選擇和研究。并指導各小組選出正、副小組長,負責自己小組所選擇的研究問題,在課后進行調查,收集,紀錄。在下一節美術課中進行討論、匯報和發言。此時此刻,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都沉浸在熱烈的探討情景之中。
討論的問題:在上第二節美術課時,四個小組都有了一定的準備。教師引導各組把課前收集、調查的資料,在小組中進行最后討論,小組長記錄好討論的結果,并代表小組作匯報發言。有幾位小組長悄悄地告訴該教師,她們小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寫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儀,該教師很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并成了他們的幫手。下面是幾個小組自己收集、討論、上臺發言的部分內容:
“我是第三小組代表,我們小組選擇了《用畫畫的什么材料,表現木棉花色彩最好》的研究題目。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的研究過程。”
“我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木棉花的花辦,剛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時候,顏色非常鮮艷,很紅很紅的,圓形果托又是鮮綠色的,紅色和綠色形成了一組對比。 (把照片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觀看。)。”
“我們觀察后進行寫生畫,為了畫好木棉花的形狀和色彩,我們每個人選擇了自己喜歡用的水彩筆、蠟筆、水粉顏料宋表現木棉花。在寫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用水粉顏料來畫木棉花既快效果又很好,用蠟筆畫木棉花,可以畫出它的立體感,用水彩筆很慢又會沒水……下面請看我們的寫生作品吧。(展示寫生作品)……
(全班給以熱烈的掌聲)……
另一小組上臺發言:
“我們小組研究的題目是:《通過對木棉花的寫生,了解了木棉花、木棉樹的生長規律》。”
“1.我們小組同學在上一節美術課里,仔細觀察了木棉花的外形、色彩并進行了寫生。請看我們小組的幾幅寫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欣賞。)。”
“2.我們寫生后,在課外又去查找了有關木棉花、木棉樹的資料。我把查找來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根據我們從《常用中草藥手冊》的字典中查到,木棉樹,又叫紅棉、英雄樹、攀枝花。樹身高大概l0米左右,樹和枝長有扎人的硬刺。春天先開花后生葉,花大,紅色,肉質,花辦有5片,結果后會裂開,還有棉毛種子。主要生長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是廣州市的市花,又稱英雄花。”
“根據資料記載,木棉樹是先開花后生葉。但是我們對這一條資料有懷疑,因為根據我們的仔細觀察,木棉樹是在春天3月份開花的,在開花前是先有了綠色的葉子,后來綠葉開始變黃,木棉開花時沒有了葉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樹才開始長出了新的葉子。所以我們覺得有懷疑……”。
“以上是我們小組研究的成果,謝謝大家!”
“我是第一小組,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組寫生木棉花的情況。”
“我們寫生木棉花,主要用線條畫出木棉花的花辦形狀,在寫生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辦的重疊方向,有的是向右轉的,有的是向左轉的(投影儀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學生作品)。”
“我們小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同學說,是受太陽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學說,是木棉花在小時候被不同方向吹來的風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說,一個是公的,一個是母的,我們去請教了自然課的老師,自然課的老師說也不清楚,我們又上網去查找,但網上也沒有這方面的介紹,不知道哪位同學、老師是否有這個問題的資料?請介紹給我們……”
此時,很多學生的思維和情緒被這個問題給激活了,紛紛舉起自己的手,發表各自的觀點。其中有一位男學生站起來大聲地說:“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植物的枝蔓莖干,會出現左右旋轉生長的現象,是因為地球旋轉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學生則自己站起來直接回答:“我認為這是木棉樹遺傳基因的問題吧!當前大家都在說什么人類基因,我想植物也應該有自己的遺傳基因吧!”令在場的所有教師都很驚訝,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二、案例的幾點啟示
1.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探究性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出這樣一種教學思想:教學不以灌輸知識為重,而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著眼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到解決問題,運用綜合知識進行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它是我國當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的精神所倡導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因而,對當前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更具有現實的操作性,值得啟示和借鑒。
2.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方法
教育思想決定著教學的方法,而教學方法只有適應先進的教學思想的要求,才能體現科學性。這一課例的創設,正是抓住了學生現實生活中一個典型,通過這一典型,引領學生從美術學習角度,運用綜合知識(自然、語文等學科)自主發現、探究問題,無疑為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找到了科學依據。同時,教學情景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在有利于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增強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的基礎上,提高對教學情景的創設,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因此,讓教師充分發揮教學空間進行大膽設想、嘗試、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3.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
有了先進的教學思想、靈活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扎實的學習氛圍和基礎。可以這么說,教學效果歸根到底是要落實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上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更具有現實意義。
這一案例的創設和設計,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在教師教學思想的引領下,逐漸得到養成和實現的。在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中,過分地突出和強調知識的接受與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視了發現與探究,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的學習美術知識完全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其次,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之中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強調了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成為本案例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亮點,更有利于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借鑒。
4、體現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完全的冷落: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實踐,不被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景完全聽命于“標準化答案”和有限的書本知識的狹窄范圍之中,極大地壓抑了小學生好動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創新意識。而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靈活地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的小群體進行學習,學習形式上更具有靈活性和注重個性的發展。他們在課外收集、調查所需資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機拍成照片;課堂中進行自己討論、發言、辯論、作記錄;并選派小組代表上臺發言等。在發言中既有發言稿,又有小組成員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節課的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充滿了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相互適應和完美統一。這為我們美術教學中的其它活動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
5、體現教學評價的綜合性
教學評價的綜合性,是體現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的綜合體系,是教學者教學思想的延續和檢測。傳統的美術教育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美術課的作業 ,而對于學生是如何完成這張作業 ,并不是很關心。對學生學習的教學評價完全是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 好壞的肯定與否來實現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造空間和創新意識。而這一案例的創設,展示出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深入學生發展的進程,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學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在關注過程中,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有趣的木 篇6
一、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廣東有一種樹,叫木棉樹,每年的三四月份結果、開花,其花稱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很多校園都有栽培。這種樹樹身高大,平時總時默默無聞地“守衛”著校園,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樹才真正顯示其“英雄”的本色(為廣州市花)。那紅彤彤的花朵,為校園景觀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深得校園師生的喜愛。每逢這個時候,校園里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一有時間就會爭著去揀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木棉花。該美術教師就抓住這一時機,把它設計成小學四年級的美術活動課,以繪畫寫生為切人點,整合自然課知識,嘗試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融人課堂教學之中。
基本過程: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帶到美術課堂備用。在上課后,教師先讓學生之間交流收集木棉花的過程,然后指導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對木棉花進行觀察、寫生。此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木棉花的形狀、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間進行比較。在這一過程中,每小組學生都很認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組發現了使教師和其他學生都吃驚的問題:木棉花的花辦重疊方向,存在明顯不同。有些花朵的重疊方向是順時針的,有的則逆時針。這一發現引起了全班學生的一時轟動。當學生問教師時(其實該教師也不知道),教師靈機一動說:“這就是老師要你們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出未被發現的問題。”同時在黑板上寫出已準備的六個問題,供其它幾組去選擇和研究。并指導各小組選出正、副小組長,負責自己小組所選擇的研究問題,在課后進行調查,收集,紀錄。在下一節美術課中進行討論、匯報和發言。此時此刻,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都沉浸在熱烈的探討情景之中。
討論的問題:在上第二節美術課時,四個小組都有了一定的準備。教師引導各組把課前收集、調查的資料,在小組中進行最后討論,小組長記錄好討論的結果,并代表小組作匯報發言。有幾位小組長悄悄地告訴該教師,她們小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寫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儀,該教師很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并成了他們的幫手。下面是幾個小組自己收集、討論、上臺發言的部分內容:
“我是第三小組代表,我們小組選擇了《用畫畫的什么材料,表現木棉花的色彩最好》的研究題目。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的研究過程。”
“我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木棉花的花辦,剛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時候,顏色非常鮮艷,很紅很紅的,圓形果托又是鮮綠色的,紅色和綠色形成了一組對比。 (把照片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觀看。)。”
“我們觀察后進行寫生畫,為了畫好木棉花的形狀和色彩,我們每個人選擇了自己喜歡用的水彩筆、蠟筆、水粉顏料宋表現木棉花。在寫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用水粉顏料來畫木棉花既快效果又很好,用蠟筆畫木棉花,可以畫出它的立體感,用水彩筆很慢又會沒水……下面請看我們的寫生作品吧。(展示寫生作品)……
(全班給以熱烈的掌聲)……
另一小組上臺發言:
“我們小組研究的題目是:《通過對木棉花的寫生,了解了木棉花、木棉樹的生長規律》。”
“1.我們小組同學在上一節美術課里,仔細觀察了木棉花的外形、色彩并進行了寫生。請看我們小組的幾幅寫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欣賞。)。”
“2.我們寫生后,在課外又去查找了有關木棉花、木棉樹的資料。我把查找來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根據我們從《常用中草藥手冊》的字典中查到,木棉樹,又叫紅棉、英雄樹、攀枝花。樹身高大概l0米左右,樹和枝長有扎人的硬刺。春天先開花后生葉,花大,紅色,肉質,花辦有5片,結果后會裂開,還有棉毛種子。主要生長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是廣州市的市花,又稱英雄花。”
“根據資料記載,木棉樹是先開花后生葉。但是我們對這一條資料有懷疑,因為根據我們的仔細觀察,木棉樹是在春天3月份開花的,在開花前是先有了綠色的葉子,后來綠葉開始變黃,木棉開花時沒有了葉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樹才開始長出了新的葉子。所以我們覺得有懷疑……”。
“以上是我們小組研究的成果,謝謝大家!”
“我是第一小組,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組寫生木棉花的情況。”
“我們寫生木棉花,主要用線條畫出木棉花的花辦形狀,在寫生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辦的重疊方向,有的是向右轉的,有的是向左轉的(投影儀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學生作品)。”
“我們小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同學說,是受太陽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學說,是木棉花在小時候被不同方向吹來的風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說,一個是公的,一個是母的,我們去請教了自然課的老師,自然課的老師說也不清楚,我們又上網去查找,但網上也沒有這方面的介紹,不知道哪位同學、老師是否有這個問題的資料?請介紹給我們……”
此時,很多學生的思維和情緒被這個問題給激活了,紛紛舉起自己的手,發表各自的觀點。其中有一位男學生站起來大聲地說:“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植物的枝蔓莖干,會出現左右旋轉生長的現象,是因為地球旋轉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學生則自己站起來直接回答:“我認為這是木棉樹遺傳基因的問題吧!當前大家都在說什么人類基因,我想植物也應該有自己的遺傳基因吧!”令在場的所有教師都很驚訝,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二、案例的幾點啟示
1.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探究性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出這樣一種教學思想:教學不以灌輸知識為重,而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著眼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到解決問題,運用綜合知識進行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它是我國當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的精神所倡導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因而,對當前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更具有現實的操作性,值得啟示和借鑒。
2.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方法
教育思想決定著教學的方法,而教學方法只有適應先進的教學思想的要求,才能體現科學性。這一課例的創設,正是抓住了學生現實生活中一個典型,通過這一典型,引領學生從美術學習角度,運用綜合知識(自然、語文等學科)自主發現、探究問題,無疑為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找到了科學依據。同時,教學情景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在有利于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增強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的基礎上,提高對教學情景的創設,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因此,讓教師充分發揮教學空間進行大膽設想、嘗試、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3.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
有了先進的教學思想、靈活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扎實的學習氛圍和基礎。可以這么說,教學效果歸根到底是要落實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上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更具有現實意義。
這一案例的創設和設計,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在教師教學思想的引領下,逐漸得到養成和實現的。在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中,過分地突出和強調知識的接受與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視了發現與探究,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的學習美術知識完全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其次,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之中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強調了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成為本案例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亮點,更有利于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借鑒。
4、體現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完全的冷落: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實踐,不被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景完全聽命于“標準化答案”和有限的書本知識的狹窄范圍之中,極大地壓抑了小學生好動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創新意識。而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靈活地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的小群體進行學習,學習形式上更具有靈活性和注重個性的發展。他們在課外收集、調查所需資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機拍成照片;課堂中進行自己討論、發言、辯論、作記錄;并選派小組代表上臺發言等。在發言中既有發言稿,又有小組成員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節課的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充滿了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相互適應和完美統一。這為我們美術教學中的其它活動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 5、體現教學評價的綜合性
教學評價的綜合性,是體現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的綜合體系,是教學者教學思想的延續和檢測。傳統的美術教育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美術課的作業 ,而對于學生是如何完成這張作業 ,并不是很關心。對學生學習的教學評價完全是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 好壞的肯定與否來實現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造空間和創新意識。而這一案例的創設,展示出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深入學生發展的進程,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學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在關注過程中,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有趣的木 篇7
活動目標:
一、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
森”等。
二、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邊旁
漢字與“木”有關。
三、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換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
二、一段木頭,漢字卡片“木、林、森”。
三、相關形象圖片:1、森林背景圖;2、木質物品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以森林尋寶引出活動,出示一段木頭,引導幼兒嘗試探索
字“木”。:
1、看圖思考,森林里最容易看到的有些什么?
(1)點明樹木最多,提問樹木有什么用?“防風、擋雨,阻擋風沙,還能凈化空氣,做家具等”
(2)這是什么?(木頭)這是哪里來的?“是樹木長大后,經過加工以后的樣子”,
2、在黑板上寫漢字“木”,啟發幼兒認一認,讀一讀漢字。
(1)認讀漢字“木”,感知字體結構,聯系圖片記憶漢字。
(2)知道“木”不光是一個漢字,還可以是某個漢字的偏旁。
3、我們知道“扌”旁的漢字與手有關,“口”字旁的漢字和“口”
有關,那么“木”字旁的漢字與什么有關呢?
二、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認識漢字:木、樹、林、森。
1、 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猜一猜,讀一讀漢字:木、樹、森。
2、 重點觀察木、林、森,說說它們是由幾個木組成的。使幼兒
知道:“樹”是由一個“木”組成的;林是由兩個“木”組成的,
森是由三個“木”組成的。(告知幼兒中國字里面像“森”這樣由
三個相同部分組成的字還有很多,但是沒有四個或者四個以上相
同部分組成的漢字。)
三、看圖閱讀漢字:床、桌、椅、柜、棋、欄桿,找出共同之
處,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1、 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物品?認一認,讀一讀旁邊的漢字。
2、 找一找,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 想一想,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運用已有經驗,擴展想象,感知各種“木”字旁的漢字。
1、 你還見過哪些木制品?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幼兒邊說教師邊記,書寫在黑板上,可以將“木”字偏旁部首用彩色筆寫出,方便幼兒觀察。
2、 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木”在漢字的什么地方?帶領幼兒
一句簡單的話說一說:什么漢字里面有“木”字
設計說明
這篇活動設計是基于幼兒有過一定識字基礎上開設的,幼兒在課堂上能夠通過實物和圖片,根據漢字的造字規律,并通過以往的識字經驗讀出或猜出漢字的讀音,所以不需要教師太多的鋪墊和情景設置,教學時只要緊緊圍繞活動目標,逐層深入,單一的“教”要盡量減少,以提示和引導為主,讓幼兒能在不斷地探索中感受到靠自己的能力學到知識的樂趣,從而形成要學、樂學的情感。
有趣的木 篇8
語言:有趣的“木”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邊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換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
一段木頭,漢字卡片“木、林、森”。
活動過程 :
一、出示一段木頭,引導幼兒嘗試探索漢字“木”。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 這是什么?(木頭)
2、 在黑板上寫漢字“木”,啟發幼兒認一認,讀一讀漢字。
3、 我們知道旁的漢字與手有關,“口”字旁的漢字與“口”有關,那么“木”字旁的漢字與什么有關呢?
二、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認識漢字:木、樹、林、森。
1、 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猜一猜,讀一讀漢字:木、樹、林、森。
2、 重點觀察木、林、森,說說它們是由幾個木組成的。使幼兒知道:“樹”是由一個“木”組成的;林是由兩個“木”組成的,森是由三個“木”組成的。
三、看圖閱讀漢字:床、桌、椅、柜、棋、欄桿,找出共同之處,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1、 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物品?認一認,讀一讀旁邊的漢字。
2、 找一找,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 想一想,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運用已有經驗,擴展想象,感知各種“木”字旁的漢字。
1、 你還見過哪些木制品?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
2、 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木”在漢字的什么地方?帶領幼兒用一句簡單的話說一說:什么漢字里面有“木”字
五、游戲活動:木、林、森。
1、 啟發幼兒用身體逐一表示漢字“木、林、森”,教師觀察幼兒用身體擺出的動作,選擇個別好的動作幼兒示范表演。
2、 游戲開始,教師出示漢字卡片(木、林、森),讓幼兒看漢字做動作,拼出相應的漢字。可采用聽教師指令進行快速組合拼字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幼兒對閱讀漢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