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類(精選16篇)
分 類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38頁、40頁練習六1~3題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學會物體進行分類方法。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1、你們家買回了雞蛋、肉通常放在哪里?買回了衣服、褲子放在哪里?買回了皮鞋、球鞋又放在哪里?
2、同學們每天晚上睡覺前為不為第二天的上學作一些什么準備工作?
師:養成比較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對一個人非常重要,剛才談到的幾件事情都和分類有關,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類的有關知識。揭示課題(板書:分類)
二、新授
1、出示主題圖1(兩名同學正在整理書包畫面)
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仔細看看,他們的桌上有些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出示主題圖2(兩名同學整理好書本畫面)
觀察:他們是怎么整理的呢?(師用教鞭指圖,引導學生觀察)
把你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給你的同位說一說,同位之間互相說,師參與各組討論。
兩名同學上講臺指著主題圖給全班同學講一講圖上兩位同學是怎樣整理這些書和本子的。
師小結:女同學把書和本子按學科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和語文有關的書和本子,一類是和數學有關的書和本子;
男同學把書和本子按種類分成了兩類,一類是課本,如語文、數學書,一類是所有的本子。
問:他們分的方法一樣嗎?
說明他們是按不同的標準分的類。
2、你們也愿意整理一下自己的書包嗎?(板書:整理書包)
(1)生把書包里的書和本子全部拿上來放在課桌上、分類整理
(2)想一想你打算怎么整理?
(3)生分類整理,師巡視并參與學生的整理。生分好后把自己是怎么做的和同桌說一說
(4)生匯報自己的做法,展示自己分類整理的結果。分成了幾類?每一類有些什么?為什么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生充分說
師:分類整理了以后不但覺得整齊些,好看些,更重要的是方便我們的查找。生收回書包,師巡視。
三、鞏固
1、學生拿出學具,紅色小圓片,大正方形,黃色大圓片,小正方形,在桌上擺一擺,挪一挪,進行分類。師巡視。
幾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分類的結果,同時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按什么分的類
按顏色分
按大小分
按形狀分
2、出示人物頭像,生拿出同樣的印有人物頭像的作業 紙(如圖)
這幅圖里有些什么人物?我們一起來認一認
問:你打算怎樣把他們怎樣分類?同桌討論,怎樣把分類的結果表示出來?(生動手將以上人物采用作記號,連線等方法分類)
投影、演示學生的分類結果,匯報:按什么分的類?每類里有些什么?(如按年齡分,按性別分,按戴沒戴眼鏡分)
3、游戲:
(1)十名同學上臺,臺下同學提議,怎樣把臺上同學分成兩類?一生指揮臺上同學分開(如按性別分,高矮分等)
(2)師給其中8名同學戴上帽子,(帽子有三種顏色,二種形狀)臺下同學再提議,怎樣把臺上同學分成兩類?一生指揮臺上同學分開。
(3)把8名戴帽子同學按帽子的特點再分類,你打算按什么分?分成幾類,一生指揮臺上同學分開。
*按顏色分成三類*按形狀分成兩類
4、電腦出示車子圖,同位討論怎樣把這些車子分類?(如顏色分,按輪子個數分,按跑的快慢分,按機動非機動分等)
演示分類結果,把哪些車子作為一類?為什么?
5、出示思考題圖,師:能不能靠自己獨立思考一口氣把它們有哪幾種分法都說出來?
生開書,思考,口答,說明理由
四、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整理書包繼續學習了分類,生活中有時候一些東西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分類整理了以后不僅顯得整齊好看些,也還可以給自己提供很多方便,在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分類的現象呢?(生充分說。)
作業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樣分類的?
分 類 篇2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按單一的標準。
教具準備:投影儀 實物圖片 學具
一導入 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逛商場嗎?(喜歡)
師: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參觀商場,好不好?
生:好
師:在去之前,老師有個要求,同學們在看的時候要認真的觀察,看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播放商場的影片)
二教學新課
1 師:誰來說說你們剛才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商場有……
師:大家看到的東西真多啊,那在這么多東西的擺放上你有沒有發現什么啊?
生:我發現了……
師:同學們的發現都很好,那用一句話說,就是什么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生: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師:同學們說的對,那老師再讓你們看一段錄象,看這次你有發現了什么?(放錄象)
生:我看見……,我發現……
師:有沒有看見阿姨在干什么啊?
生:(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小結:同學們說的對,一樣的東西就是同樣的東西,看,像阿姨那樣,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
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的方法——板書
2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阿姨擺柜臺,小朋友也想試試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張白紙,還有一疊圖片,等一下你們看看是些什么圖片,想一想怎樣分在動手,把圖片后面的小紙條撕開,在白紙上貼好,下面小朋友就四人小組合作,把你們臺面的圖片貼放好。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講評:我們來看看這個小組擺的怎樣,先請小組長說說你們是怎樣擺的?大家覺得他們分的好不好?
師:老師覺得這幾個小組擺得都不錯,像同學們看到的經過我們的擺放,東西看上去就不覺得亂了,在我們實際生活當中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比如:我們要買面包,要到哪去買啊?我要買筆記本?我要買電視?你們說這些東西擺放好,我們一下子就能找到,你們說好不好?(好)所以以后我們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都要擺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3 師:看到大家剛才擺的怎么好,老師還有一件是想大家幫忙,愿意嗎?(愿意)
師:那就請你們那出白色的紙袋,這里面的東西太亂了,你們能不能幫老師分一分,把它放到這些小杯里面?(好)那就再四人小組分一分。
(小組合作分學具)
師:老師見到大家都分好了,這次誰來告訴大家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回答……
師:同學們都分得很好,現在誰覺得已經學會了了?那老師就要試試你們是不是真的學會了了!
三指導學生做課本上的練習
1第一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2把車涂上顏色。
3 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四質疑
五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學會了,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是;而且有些同學學會了的技巧,老師真高興!
板書:
分類
——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分 類 篇3
中班計算活動: 溫五幼馮曉虹目標:1. 學會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2. 初步學習按物體的二維特征進行,在觀察比較中,訓練幼兒思維的正確性、敏捷性。準備:1. 紅、黃帽子各12頂,圍巾長短各12條。2. 小貓、小狗、小鴨、小羊頭飾各1個,帶上帽子圍上圍巾的4種動物各1個。3. 男、女、紅帽、黃帽,長圍巾、短圍巾標志各1個;紅帽-長圍,紅帽-短圍,黃帽-長圍,黃帽-短圍的小圖片各1張。1,2,3,4數字各1個,籃子4個過程:一、 幼兒自選帽子圍巾帶上師:今天天氣真冷,這里有些帽子、圍巾,小朋友可以自己找一頂帽子帶上,找一塊圍巾圍上,帶以前請小朋友先看一下,你帶的是什么顏色的帽子,圍的是長圍巾還是短圍巾。二、 按物體的特征:1. 按物體的某一特征:師:哈,帶上帽子,圍上圍巾,可真暖和。小貓、小狗、小鴨、小羊也都來了,他們也想和我們一起去公園玩呢!(出示小狗頭飾)小狗說:我們要去公園,得先分一下,哪些小朋友坐1號車,哪些小朋友坐2號車。(出示男孩、女孩頭飾)那就請男孩子坐1號車,女孩子坐2號車。(幼兒分好后,小狗檢查有沒有坐對)小雞說,不行不行,我不喜歡這樣分,我看還是紅帽子小朋友坐1號車,黃帽子小朋友坐2號車(幼兒分好后,小雞檢查有沒有坐對)小鴨說,不行不行,我不喜歡這樣分,我看還是圍長圍巾小朋友坐1號車,圍短圍巾小朋友坐2號車(幼兒分好后,小鴨檢查有沒有坐對)2. 按物體的二維特征:小貓說,不行不行,我不喜歡這樣分,我喜歡讓帶紅帽子圍長圍巾的小朋友坐1號車,帶黃帽子圍長圍巾的小朋友坐2號車。(幼兒坐好后說)咦、中間的小朋友為什么會站在這里呢?小貓這樣分,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去公園嗎?那怎么辦呢?(幼兒討論,引導幼兒可以分為3隊或4隊)三、 進一步鞏固按二維特征的:現在,小朋友都已經坐上車了,我們開車去公園吧。嘀嘀嘀,公園到了,公園里面真漂亮,今天天氣也不錯,小動物們想和我們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小狗想和紅帽子、長圍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們在哪里?(幼兒招招手),小羊想和紅帽子短圍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們在哪里?(幼兒招招手),小鴨想和黃帽子長圍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們在哪里?(幼兒招招手),小貓想和黃帽子短圍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們在哪里?(幼兒招招手)等一下哪個小動物出來,就請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唱歌、跳舞。四、 結束:今天,我們玩的真開心,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很晚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小朋友們,我們和小動物們再見吧。
分 類 篇4
一、目標:
1.學會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
2.初步學習按物體的二維特征進行分類,在觀察比較中,訓練幼兒思維的正確性、敏捷性。
二、準備:
1.紅、黃帽子各12頂,圍巾長短各12條。
2.小貓、小狗、小鴨、小羊頭飾各1個,帶上帽子圍上圍巾的4種動物各1個。
3.男、女、紅帽、黃帽,長圍巾、短圍巾標志各1個;紅帽-長圍,紅帽-短圍,黃帽-長圍,黃帽-短圍的小圖片各1張。1,2,3,4數字各1個,籃子4個
三、過程:
1、幼兒自選帽子圍巾帶上
師:今天天氣真冷,這里有些帽子、圍巾,小朋友可以自己找一頂帽子帶上,找一塊圍巾圍上,帶以前請小朋友先看一下,你帶的是什么顏色的帽子,圍的是長圍巾還是短圍巾。
2、按物體的特征分類:
a.按物體的某一特征分類:
師:哈,帶上帽子,圍上圍巾,可真暖和。小貓、小狗、小鴨、小羊也都來了,他們也想和我們一起去公園玩呢!
(出示小狗頭飾)小狗說:我們要去公園,得先分一下,哪些小朋友坐1號車,哪些小朋友坐2號車。(出示男孩、女孩頭飾)那就請男孩子坐1號車,女孩子坐2號車。(幼兒分好后,小狗檢查有沒有坐對)
小雞說,不行不行,我不喜歡這樣分,我看還是紅帽子小朋友坐1號車,黃帽子小朋友坐2號車(幼兒分好后,小雞檢查有沒有坐對)
小鴨說,不行不行,我不喜歡這樣分,我看還是圍長圍巾小朋友坐1號車,圍短圍巾小朋友坐2號車(幼兒分好后,小鴨檢查有沒有坐對)
b、 按物體的二維特征分類:
小貓說,不行不行,我不喜歡這樣分,我喜歡讓帶紅帽子圍長圍巾的小朋友坐1號車,帶黃帽子圍長圍巾的小朋友坐2號車。(幼兒坐好后說)咦、中間的小朋友為什么會站在這里呢?小貓這樣分,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去公園嗎?那怎么辦呢?(幼兒討論,引導幼兒可以分為3隊或4隊)
3、進一步鞏固按二維特征的分類:
現在,小朋友都已經坐上車了,我們開車去公園吧。嘀嘀嘀,公園到了,公園里面真漂亮,今天天氣也不錯,小動物們想和我們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小狗想和紅帽子、長圍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們在哪里?(幼兒招招手),小羊想和紅帽子短圍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們在哪里?(幼兒招招手),小鴨想和黃帽子長圍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們在哪里?(幼兒招招手),小貓想和黃帽子短圍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們在哪里?(幼兒招招手)
等一下哪個小動物出來,就請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唱歌、跳舞。]
4、結束:
今天,我們玩的真開心,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很晚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小朋友們,我們和小動物們再見吧。
分 類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投影儀、圖片、鉛筆、紙貨架。
教學設計
從生活中引入分類,初步理解分類的意義
師: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吧!
你們在超市里都看見什么了?
那么這些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說明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就要像同學們說的那樣一類一類(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板書課題)
那么,這樣分類擺放有什么好處?
初步學習分類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馬大哈超市,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樣擺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們來幫他整理整理,這個超市的左邊是一個冰柜,這是冰柜上的廣告畫,右邊是一個貨架。
誰來整理一下?(學生對貨架上的物品進行整理)
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擺在一起?(強調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過同學們的幫助,貨架上的物品擺放得既整齊又美觀。
動手操作,鞏固分類方法
如果讓你當一名超市里的售貨員,你打算怎樣擺放貨架上的物品?
1.小組創作將物品分類。
下面咱們親自動手擺一擺。
你們要擺放的物品都在紙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來,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較合適,再擺一擺,看擺在哪一層比較合適,確定后再貼一貼。每個物品的背面有一個雙面膠,把上面的小白紙撕下來,就可以貼在這個紙貨架上了。
下面4個人一組,看哪組合作得最愉快。
2.學生匯報。
師:有哪個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組貨架擺放的情況。
還有哪個組?(學生介紹小組分類的情況)
還有這么多的組愿意展示,下面咱們請各組長拿著自己組的貨架到前面來展示。
3.小結:我們參觀了超市,又自己親自動手擺了擺,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擺放可以分為蔬菜類、水果類、服裝類、文具類、鮮花類等。這樣擺放既方便了顧客的購買,又減少了混亂,提高了效率。分類這種做法在以后的數學課上也經常出現,所以說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
4.聯系生活,鞏固分類的意義。
師:那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沒有分類擺放的情況呢?
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么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學好數學,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練習六的第1、3題。
擴展思路初步嘗試不同標準分類
1.嘗試。
剛才我們都是把不同的物品進行分類,現在看你們每個桌子上都有一把鉛筆,都是鉛筆,看看你們能不能把這把鉛筆再分一分。(同桌討論)
2.匯報。
3.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把許多不同的物品進行了分類,現在又把一種物品進行了分類,而且有這么多種分法,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頭和沒橡皮頭的分,有的按削過和沒削過的分。
執教:北京市育英學校 白建玉
分 類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意義。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9頁。
教具、學具準備:衣服、鞋子、籃子、書及作業 本、瓶子、小熊。
教學設計
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每6人一組,圍成半圓形坐好,并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衣服、鞋子、籃子、書、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師:同學們,在我們這間教室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瞧都有哪些東西?
生1:有小熊、書、衣服。
生2:還有鞋子、籃子、瓶子。
師:這些東西這樣放在教室里,好不好?為什么?
生1:不好,這些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
生2:把鞋子、飲料瓶、衣服放在一起不衛生。
師:你能給老師一個好的建議嗎?
生1:應該把東西整理好。
生2:把衣服放一起,瓶子放一起,鞋子放一起……
師指出:今天我們一起來當個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板書:小管家
學生讀課題。
師:你知道什么叫小管家嗎?
生:小管家就是把東西一樣一樣地放好。
師:老師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干,能評上“最佳小管家”的稱號。
新授
1.整理教室(復習單一分類)。
師:同學們,這么多東西要收拾,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大家一起來分工合作好不好?(滲透團體精神)
請你們討論一下我們6個學習小組怎么分工才好?
生1:我們組收拾小熊。
生2:我們組收拾籃子。
生3:我們組收拾瓶子。
……(每組選擇收拾一種物品)
師:我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呢?
生:會擠來擠去,不安全。
師:我們怎么樣才能避免這種現象呢?(滲透謙讓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生:一組一組的來。
師讓學生有序地上來撿走本組選中的物品。
師: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歡什么樣的教室?
生1:這樣收拾干凈后,漂亮了許多。
生2:我想拿語文書時就不用翻來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
(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好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整理桌面的物品(不同標準分類)。
師: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想,這樣算收拾好了嗎?
生:這樣還不算,因為桌面上的東西太亂了。
師:你們能把它們收拾得更整齊、更合理嗎?
學生操作后,學習小組匯報。
師:你們小組是怎么收拾的?
生1:我們把藍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顏色分)
生2:我們小組把塑料籃子放一起,鐵籃子放一起。(按質地分)
生3:我們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按大小分)
生4:我們把書放一起,作業 本放一起。
生5:我們把皮鞋放在第一層,球鞋放在第二層,拖鞋放在第三層。
生6:我們是把襯衣放在第一層,褲子放在第二層,裙子放在第三層。
師:第5組和第6組這樣放衣服、鞋子有什么用處?
生1:想穿什么就去哪一層拿,比較好找。
生2:比較整齊好看。
師: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于我們找東西,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們還有什么意見?
生1:我覺得小熊那組分得最好,很整齊、漂亮。
生2:我覺得第6組分得不好,他們沒把衣服疊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亂了。
師:第6小組接受這個建議嗎?
老師想請一位能干的同學幫助他們,誰來?
生3:我覺得第3組的一個瓶子放錯了,它應該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見,這個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應該放在小的那邊!(注:這個瓶子不大不小)
師:你們有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讓學生課后討論)
生5:老師,我們已經把衣服疊好了。
師:第6組的小朋友們已經把衣服疊好,真能干!你們看看現在怎樣?
生1:漂亮多了。
生2:疊好后衣服不會皺了。
師: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現在這樣分,還能怎么分?
學生操作,老師指導。
學生在小組間觀摩、交流中得到了啟發,然后重新進行分類,又得出了幾種分法。
生1(第1組):這次我們把小熊按大小來分。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有一個特大的沒地方放了。
師:你們討論一下這特大號熊放哪兒才更整齊、更好看?
生2(第2組):我們的籃子是按顏色分。
……
每一組學生重新匯報后,學生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里。
活動
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想想:你們組的人可以怎么分?
學生活動,老師指導。
學生匯報情況:
第1學習小組:我們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學站一邊,男同學站一邊。
師:還有哪一組也是這樣分的?(4、6組也是按男女分)
師: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分嗎?
生1:見過,男廁所、女廁所就是按男女分的。
生2:男的不能進女廁所,女的不能進男廁所。
……
第2學習小組:我們組按是不是少先隊員來分,這一邊的是帶紅領巾的少先隊員,這一邊的是還沒有入隊的小朋友。
師:還沒入隊的小朋友要多努力,爭取下一次光榮地加入少先隊,好嗎?
第3學習小組:我們是按衣服的顏色分。
……
師:這樣分有什么用呢?(滲透分類的好處)
生:(略)
小結
師: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平
時,你們在什么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
生1:有人說普通話、有人說英語、有人說法語……
生2:有哈巴狗、有獵狗……
生3:有白種人、黃種人、黑人。
生4:有賣玩具的商店、有賣衣服的商店、有賣學習用具的商店。
師:這樣的分商店有什么好處?
生:比較方便,想買鉛筆就去學生用品商店。……
布置課外活動
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包、書柜、衣柜整理好。
教學設計說明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學生分類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本節課重點是觀察兒童能否獨立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而不是教師提出分類依據。依照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認知規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和設計本節課: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得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范圍,增加了學生熟悉的玩具、書本、衣物等,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向學生展示“有著一大堆凌亂物品”的場景,使學生自覺產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從而引出課題,滲透分類的好處。
2.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分類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復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組,以評選“最佳小管家”作為獎勵機制。先讓學生共同把教室的雜物按品種進行分類。每組選取一樣后,讓每組學生把小組內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標準,再一次地進行分類整理,盡量讓物品擺放得有序、整齊和美觀。同時鼓勵學生選取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和嘗試。通過這樣,不斷把分類過程進行細化,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感受到不同標準的分類有著不同的意義和用途。在這樣的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與演示,而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在組與組之間觀摩學習,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力圖體現分類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我們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于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希望學生學習完后,能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有意識的在整節課中去滲透分類的意義,并適當地布置任務讓學生收拾自己的學習、生活用具。以評選“最佳小管家”正面向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達到我的教育目的。
總而言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勢必得到發展。
專家評析
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1.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發展的重要基礎。從本節課教師設計的幾個活動來看,均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一開始,教師就把玩具、書、籃子、衣服、鞋子、飲料瓶等東西零亂地丟在教室中間,讓學生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既不美觀,又不衛生,自然而然產生收拾東西的欲望。有了欲望,教師并不忙于讓學生動手,而是讓學生思考:全班這么多學生如果都上來,會造成什么后果?學生想像這樣做的危險,這樣做的混亂,自然產生了講秩序的念頭,體驗秩序能使生活有條有理。不顯山不露水地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類的思想。如果我們老師每節課都能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有意、有機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想水平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2.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于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如,面對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分類、整理方法,教師不僅不框學生,反而積極地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習慣去分類。
3.注意學生的感性認識。這節課,無論是開課時對“分類”重要性的滲透,課中對“分類”方法的學習,還是課外對“分類”的應用,都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感受。如課一開始,雜亂的東西讓學生感覺難受,經過整理,感覺不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學習、生活。有了這樣的體驗,教師又通過布置課外活動,整理自己的書包、書柜、衣柜,將課內體驗向課外延伸,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
4.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為了加強對分類的體驗,教師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把教材中分學具改為分日常用品,把教材“分類”的課題改為“小管家”。通過這樣修改,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執教:廣西南寧市逸夫小學 楊幸琪
評析:廣西南寧市教科所 展秀婷
分 類 篇7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征并進行分類。
區域活動一:分圖形
準備;○、△、□幾何圖形若干,每種形狀有2種顏色、2種大小,小籃子若干。
過程:師:“弟弟妹妹要玩拼圖游戲,可是這些圖形都混在一起,他們不容易很快找到想要的圖形,怎么辦呢?”(讓幼兒思考后說一說,然后教師再提出操作要求)“想一想,這些圖形可以怎么分?小朋友可以一起商量,看你們能找出幾種不同的分法。”
區域活動二:娃娃超市
準備:絨布玩具、飲料瓶、塑料恐龍、塑料水果、衣服、玩具汽車、積木等
過程:師:“娃娃超市現在有一批東西亂糟糟的,經理可頭疼啦。他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幫忙,怎么幫呢?”(可以提示幼兒:小朋友都去過超市嗎?超市里的東西是怎樣擺放的)“對,超市里的東西都是把一樣的東西整齊地放在一起。”
區域活動三:涂色
準備:相似的物體若干
過程:給相同的物體涂上相同的顏色。
游戲:找朋友
玩法:給每個幼兒發一張不同數量的印章卡,當音樂起時,幼兒快速找朋友,音樂停時,找到同數量印章卡的幼兒手牽手出教室。
分 類 篇8
《媽媽的小幫手——》教學設計
山東省文登市七里完小 周玉麗
教學內容:青島版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19—21頁。
教學目標 :
1、通過觀察、操作,能按指定標準或自定標準對物品進行。
2、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有關的的簡單數學問題,并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具學具:課件、圖片、實物、方便袋。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師:今天小明和媽媽到超市去買東西,想知道他們買了些什么嗎?
(課件顯示小明和媽媽到超市購物的情境圖)
生觀察情境圖自主交流。
師:來到收銀臺前,售貨員阿姨要把這些物品裝進袋子里,如果你是售貨員,你會怎么裝呢?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聽。
同桌交流,師把牙刷、糖果、毛巾、果凍、牙膏和蛋糕等實物擺放在講臺上。
師:誰想當小售貨員?請你到講臺上演示。
生交流并演示。
師:象這樣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知識。
(二)擺放玩具
師:小明和媽媽買完東西回到家,大家請看屏幕。
(課件顯示客廳情境圖,玩具亂七八糟地擺在地上)
師:看到這些你想對小明說些什么?
生交流。
師:聽了大家的意見,小明不好意思了,非常想把這些玩具趕快擺放整齊。可是怎樣擺放才能整齊呢?聰明的你一定能幫他想出好辦法來。你面前的小袋子里就有這些玩具的圖片,大家趕快動手擺一擺,試一試。
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師巡視了解情況。
師:剛才老師看到大家都積極地為小明想辦法,擺放得都很有道理,誰愿意上臺演示一下你的方法?
生上臺演示并交流。
(三)幫媽媽整理衣服
師:玩具整理好了,小明別提有多高興了,見到媽媽在整理衣服,他也想試一試。
(課件顯示幫媽媽整理衣服的情境圖)
師:這么多的衣服,該怎么整理呢?小明又有些發愁了,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
生看圖獨立思考。
師:小組內說一說你想怎樣整理這些衣服?
小組活動,師了解各小組交流情況。
小組代表匯報自己小組出現的整理方法。
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做出評價。
二、聯系實際,應用拓展
(一)整理書包
師:知識能幫小明解決這么多的問題,能不能幫我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呢?小朋友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知識?
生交流。
師:課前老師看了看同學們的書包,發現很多同學書包里面亂糟糟的,下面咱們就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動手整理自己的書包,好嗎?
生整理書包,師參與學生的整理活動。
師:整理好后把自己是怎么做的和小伙伴說一說,用到了哪些知識。
生交流,師認真傾聽,了解學生各自的做法和想法。
(二)課后延伸
課后到學校附近的超市、文具店、書店做一個小調查,看看那兒的物品是怎樣的。
分 類 篇9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38頁、40頁練習六1~3題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學會物體進行方法。
教學具準備:
學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
教師出示書柜,把手中的書本非常整齊的擺放在書柜中.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老師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從生活引入,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習興趣。通過看錄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通過學生相互敘述,使敘述在觀察、思維、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的方法。]
2.明確。
揭示概念:像老師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板書課題)
教師再出示一個書柜,比較亂,書和練習本放在一起了,讓學生談一談觀看這樣的書柜的感受.進一步明確的意義.
[通過學生觀察,進一步體會的意義,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時感受到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就有數學。]
二、鞏固發展,體驗。
1.擺一擺。
出示書柜,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物品擺放在柜臺里。
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從而明確的必要性──通過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中初步體驗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師出示很多水果和蔬菜,說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
[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通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的方法。
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的作用。
[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3)匯報交流
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同時注意西紅柿的分法,及時糾正錯誤.
3.練習,練習六1—3題。
(1)第1題
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
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
啟發說出:前、后4輛車是同一類的。
(2)第3題
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它三個不是同類。
[通過學生獨立練習,加深對的理解和體驗,同時滲透集合思想。]
4、補充練習
(1)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議一議怎樣分,哪一組分得又快、又準確。然后匯報說明。
(2)出示很多蔬菜和水果,請小組同學.然后派代表匯報.最后對容易出現錯誤的西紅柿要進行指導.
[補充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練習,使學生體驗的技巧。]
5、拓展練習
出示9張卡片,要求學生。學生進行匯報。(可出現兩種的標準)。教師小結:分析事物要從多角度去看。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回家之后自己整理書包和書柜,看誰整理的最干凈、整齊。
分 類 篇10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吃吃玩玩(分類)
活動目標:
1.學習看標記把吃的和玩的分類。會說“是吃的,是玩的。”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玩具:玩具車、娃娃等
2.吃的:蘋果、香蕉、橘子、果凍、酸奶、餅干
活動過程:
一、吃吃玩玩
寶寶們,你們看,媽媽在我們的旁邊給寶寶們準備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去吃一吃、玩一玩吧。
提問:你剛才趕什么了?(學說是吃的,是玩的)
二、學習分類
現在媽媽想請寶寶們幫我一個忙,好嗎?
出示大筐里混合的東西。你們看媽媽這些筐里有很多吃的和玩的東西,請寶寶把這些吃的和玩的東西分開來。把吃的給嘴巴吃,把玩的給小手玩。(幼兒分類)
寶寶門很快幫媽媽把吃的和玩的東西都分開來了,讓媽媽來檢查一下,看寶寶們分的餓好不好。(如果有錯,就請大家一起糾正)
三、活動結束
今天寶寶們真能干,幫媽媽把吃的和玩的東西都分開來了。做飯的阿姨今天也給寶寶們準備了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分 類 篇11
活動目標:
1、能按形狀給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圓形、正方形。
3、樂于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準備:
1、餅干(圓形、正方形的小包裝),食品盤子一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里有6—7個幾何圖形片),碗寶寶(嘴巴分別是圓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凈。
活動過程:
一、碗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碗寶寶嘴巴的形狀。
1、用布遮住碗寶寶,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們猜猜看,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猜),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兩個可愛的碗寶寶,那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寶寶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碗寶寶,發現碗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二、碗寶寶吃“餅干”,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干”。
教師出示圖形片:碗寶寶肚子餓了,它們想吃東西了,老師這里有許多的“餅干”,看看這些“餅干”是什么形狀的?(幼兒觀察、發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2、喂碗寶寶吃“餅干”。
教師:現在我們就來喂碗寶寶吃東西吧!這個碗寶寶應該吃什么形狀的“餅干”呢?(幼兒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干”。幼兒邊喂邊說:碗寶寶,給你吃“餅干”。
3、幼兒操作:喂碗寶寶吃“餅干”。
要求: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干”。
三、幼兒吃餅干。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干的盤子:請每個小朋友拿一袋餅干,看看你拿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3、幼兒吃餅干。
教師:吃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句話:我吃的是餅干。
分 類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與活動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能辯認出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和認真觀察等活動,體會物體的形狀特征,并初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3、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敢于探索,敢于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幾何形體;”送禮物“的包裝盒;實物展示平臺、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組一盒”禮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倒出來看看吧,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禮物?
2、學生交流
3、這么多的禮物你能給分一分類嗎?
4、小組合作分類
5、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6、小結引導出按”形狀相同“分類。
二、體驗探索、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a、小組活動,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師巡視。
b、小組匯報(說說是怎樣分開的,為什么這樣分)
(學生可能會說: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方方正正,一組是像柱子一樣的,兩頭圓的,一組是圓的球。)
c、提示概念(多媒體從實物中抽象出立體圖形)。
2、摸一摸,感知特點
a、動手摸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b、師概括,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老師真佩服你們,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新朋友的名字吧!
3、說一說
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形狀也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的嗎?
4、猜一猜:a:師說特點,生猜幾何體的名稱
b、小組內成員互猜。
5、找一找:在自己的物品中找兩件與老師講臺上幾何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6、請大家翻開課本,把今天學的這幾種物體認一認,讀一讀。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上練習1、2
2、小小設計師:學生用各種形狀物品搭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一邊搭一邊說用什么形狀做什么)并玩一玩。
一年級學生喜愛卡通人物”智慧爺爺“,抓住學生特點,創設情境導入,易于激發學生興趣。
在情境中操作,能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是活動的體現。
學生親歷操作過程,能加深學生的理解。
各種感官充分利用,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強理性的理解。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加強交流。
在活動中感知,小組成員充分參與,做到面向全體。
在玩中說,既獨立又自主。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分 類 篇13
第20課分類垃圾桶【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1、 知道分類垃圾桶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分類垃圾桶;2、 知道分類垃圾桶是由基本形體或基本形體組合的方法設計與制作的;3、 利用廢棄物的造型特點進行組合設計,制作分類垃圾桶。過程與方法:1、 在調查中,學會分門別類地投放廢棄物,分類垃圾桶提高環境保護意識;2、 在欣賞中,感知分類垃圾桶的造型美、色彩美、實用美的特點;3、 在巧用廢棄物進行設計與制作中,分類垃圾桶嶺南版美術教案了解分類垃圾桶的造型特點,發展形象思維;4、 在動腦、動手中,掌握分類垃圾桶的設計與制作方法,感受創作的快樂。情感、態度、價值觀:1、 對分類投放垃圾引起注意與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2、 體會妙用廢棄物進行設計制作的快樂。【教學重點】運用基本形體組合的方法設計分類垃圾桶。【教學難點】巧用廢棄物的造型特點設計制作形式美觀的分類垃圾桶。【教學時間】第16周【教學準備】范作【教學內容】分類垃圾桶【教學過程】 一、布置“別讓分類垃圾桶‘吃’錯東西的展覽。分類垃圾桶(目的:感知分類垃圾桶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1、 調查居住地的社區有多少分類垃圾桶?它的造型、色彩、功能、垃圾分類投放口各有什么特點?2、 人們對分類垃圾桶有多少認識?知道分類投放標志嗎?共有多少名路人往垃圾桶里扔廢棄物?有多少人分門別類地投放廢棄物?家里的垃圾如何處理?3、 以小組為單位,確定一個主題,如“別讓分類垃圾桶‘吃’錯東西”,再把調查結果用文字、繪畫、照片體現出來,布置展覽。 二、探討“分類垃圾桶”的組合設計與制作方法。分類垃圾桶嶺南版美術教案(目的:從關注環保、關注垃圾的處理方式,養成樂意往垃圾桶丟垃圾的習慣方面思考創作)1、 參觀“別讓分類垃圾桶‘吃’錯東西”展覽。2、 小組進行分類垃圾桶與一般垃圾桶的圖片比較(根據下面的拍賣條件)。3、 組織“拍賣垃圾桶”游戲,提出評價條件,各組依據“條件”選1-2幅垃圾桶圖片分類垃圾桶,進行拍賣(啟發創作思維):a、造型美觀大方:造型優美——幾何形或具象形設計,色彩——簡單、鮮明;b、分類功能齊全;c、使用方便;d、選用環保材料。 三、閱讀課文,探索“垃圾桶的基本形體”與“基本形體組合后變成新的造型”之間的關系。1、 學會讀書與思考:a、認識分類垃圾桶的基本形;b、如何利用基本形進行不同的組合,掌握多種組合設計制作方法。2、 從“學生作品”中,探討環保材料的選用。 四、合作創作,體驗創作的快樂。根據拍賣條件,選用材料,進行組合設計與裝飾。 五、布置“關注環境、從我做起”展覽。嶺南版美術教案(目的:通過拍賣合作作品的形式,進行欣賞與評價,體驗應用的目的,感受成功的快樂)1、 提供評價點:a造型美觀大方;b分類功能齊全;c廢棄物投放方便;d選用環保材料。2、 創作作品拍賣。各小組依據評價點,對自己小組的創作作品進行推薦、拍賣,并送“關注環境、從我做起”展覽。3、 感受“關注環境,從我做起”,提高環保意識。通過參觀兩個不同的展覽分類垃圾桶,體會“廢物利用”和應用的目的。【板書設計】分類垃圾桶 范作【布置作業】設計制作一個別具一格的分類垃圾桶。【教學后記】城市美如畫,要靠你我他。然而,倡導垃圾分類與環境保護以來,雖然設計新穎的分類垃圾桶遍布城市,但令人遺憾的是,幾乎沒有人注意這些分類垃圾桶,沒有人留心辨認不同的投放標志,沒有人分門別類地投放廢棄物。本課的學習設計與制作分類垃圾桶,很好地引導了學生對分類垃圾的注意與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
分 類 篇14
敘述性
兒童文學中無論是圖文并茂的圖畫書還是以文字為主的作品,都是以向兒童講故事為目的。兒童文學的語言有明顯的敘述功能,在童話、故事、小說等敘述文體中,無論是敘述話語還是人物對話,都有很強的敘述性。
中國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在《淺語的藝術》一書里提出要“運用兒童所熟悉的真實語言來寫”,用“兒童最熟悉的共同語言來從事兒童文學寫作”。而兒童文學所使用的語言是人類整個語言系統中最淺顯、與兒童最接近的。如:“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作,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這樣簡潔明快、符合語言規范、富有兒童情趣等特點的詩句,能讓兒童感知到語言的藝術魅力,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
分 類 篇15
一. 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上分類垃圾桶的出現,媒體對環保的宣傳,幼兒對這一事物產生了興趣。針對環保是當今一大熱點問題,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滿足幼兒對環保知識的好奇,進行垃圾分類的學習。使幼兒通過主動討論、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所以根據幼兒的需要開展了活動《垃圾分類》。
一.活動內容:《垃圾分類》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布置臟亂的小熊家和潔凈的小兔家
2.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毛巾架一個、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個小動物家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師介紹垃圾箱,幼兒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投放情況。在操作中學習正確分類。
3.根據幼兒投放垃圾的情況,提問:
(1) 你為什么要將這個垃圾放在綠(紅)色的垃圾箱里?
(2) 什么叫可回收?
(3) 為什么不可回收?
4.升華幼兒經驗,討論亂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僅不亂扔垃圾,還要少制造垃圾。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5.教師小結。
6.延伸:介紹垃圾分類的圖片,讓幼兒在課外連線。
分 類 篇16
一、 活動背景
在每天的早點時,都會有小朋友問我:“老師,我們吃的餅干是不是圓的?”“今天我們吃的是方餅干嗎?”“桌子是不是方的?”我發現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有渴望了解圖形寶寶的欲望。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一節以認識圖形和圖形分類為主,動畫課件和游戲貫穿全課的科學課。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狀的簡單特征。
2、能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三、教學準備:
1、動畫課件,圖案如下。錄音機,歡快的音樂。方形、圓形、三角形卡片一張。
2、三種形狀的實物掛牌(與幼兒人數相同)。地上畫有三個形狀。
3、彩泥、泥工板、三種形狀的操作模具若干。
四、教學過程:
一、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征
1、 師:小朋友,形狀王國里來了幾位朋友,大家想認識他們嗎?(課件:圓形、方形、三角形分別做自我介紹。)
(1)、大家好,我是圓形,我的身體呀胖乎乎的,一個棱角也沒有。你們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圓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體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嗎?
2、 師:(課件4)剛才三個形狀朋友介紹了自己,現在,你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說出它們長什么樣嗎?(請幼兒分別講述三種形狀的特征。如講述有困難,鏈接到前該形狀再自我介紹)
幼A:圓形它是圓圓的,沒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個角,有四條邊。
師:大家認識了圓形和方形,還有一個朋友在旁邊不高興了,它是誰呀?(三角形)你們能說出它長什么樣嗎?
那我們再來看看剛才它是怎么介紹自己的。(鏈接到>課件,單獨介紹三角形)
哪為小朋友認識三角形了,能說出它長什么樣的?
幼C: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師:我們再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三個朋友,好嗎?(師生共同小結)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通過三個圖形的自我介紹,來認識圖形,但小班幼兒在語言表述方面還不夠完善,教師通過個別回答、集體回答,圖形再介紹,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對三圖形的認識。)
二、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1、 動畫課件5:物體分類
課件:小朋友,我們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們能幫我們把孩子找回家嗎?
師:(1)、哎呀,形狀朋友想請我們幫忙了。我們先看看哪些寶寶在草地上玩?(蘋果、皮球、帽子、電視機、電腦、冰箱、帆船、金魚)
(2)、它們是什么形狀的?是誰的孩子呢?(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將物移到相應的房子邊。如答對,物體走進房子,電腦:“你真了不起,幫我找到了孩子。”答錯,則物體會自動走回到草地上,電腦:“這不是我的孩子,再動動小腦筋吧”)
幼D:帽子是圓圓的,是圓形媽媽的孩子。
幼E:電視機、冰箱是方形的,它們是方形媽媽的孩子。
幼F: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媽媽的孩子。(電腦提示錯誤)
師: 哎呀,帆船寶寶進不了家門,它不是方形媽媽的孩子。哪它是誰的孩子呢? 幼G:帆船寶寶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媽媽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幫形狀媽媽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 游戲:找朋友
師: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現在是什么寶寶呀?是什么形狀的?
看、那邊地上有三個家,我們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樂,教師檢查幼兒是否找對家)
我們和家里的朋友一起來跳舞吧。
3、 做餅干
師: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餓了,我們一起來做餅干吧。圓形寶寶喜歡吃圓餅干,方形寶寶喜歡吃方餅干,三角形寶寶喜歡吃三角形餅干,請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樣形狀的餅干加工廠去做餅干吧!
幼兒用模具、彩泥進行制作。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采用了多媒體課件、游戲的形式,由個別到集體,逐步加深活動內容。讓幼兒對物體按圖形分類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結束
師:哎呀,小朋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的餅干,我們把這些餅干送到形狀王國去吧,和那里的形狀寶寶一起分享。(放音樂,出場。)
評析:由于小班幼兒對動畫、卡通人物特別感興趣,教師自制了動畫課件。在第一環節和第二環節中的第1個活動中,將三個圖形設計成了卡通動畫形象,讓圖形自己進行講述,這樣比較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設計的兩個游戲,在幼兒進行分類練習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和動手能力。整節課設計情節連貫,思路清晰,適合小班年齡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