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的小人(精選6篇)
跳舞的小人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動手制作,感知物體的平衡現象,使幼兒充分體驗探究活動的快樂。
2.啟發幼兒大膽表述在操作中的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蒜、牙簽、橡皮泥若干、錄音機、小木橋。
活動過程
重點:使幼兒通過實驗操作,感知物體的平衡現象。
1. 試一試。
今天,我們要做一個很好玩的東西,怎樣做呢?老師不教,需要你們自己動腦筋才能做成。
現在請小朋友拿一棵蒜,放在手指上,你能讓蒜站在你的手指上嗎?
2.做一做。
導語:我們來做一個大蒜小人,請你們用蒜當小人的身體,用橡皮泥、牙簽,把它變成一個能站在手指上的小人,看誰的小人站得直、站得穩。
(1)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大膽制作。
(2)在制作過程中提醒幼兒:你的小人能站在手指上嗎?為什么?使幼兒在制作過程中,找出小人不能站在手指上的原因(a:頭重腳輕 b:兩邊重量不一樣 c:兩腿間距離太近), 從而調整自己的制作方法。
(3)提示幼兒:可讓小人站在小木橋上,更清楚地觀察操作結果。
3.說一說。
你是怎樣讓小人站在你的手指上的?
(1)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操作過程,大膽清楚地表述出來。
(2)老師在幼兒表述過程中,適時豐富“平衡”一詞。
4.玩一玩。
導語:看老師的小人和你們的小人有什么不同(下面又插了根小棍),請你們也來試一試,讓小人站在你的手指尖上跳舞。
(1)鼓勵再次嘗試,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平衡現象。
(2)找一找小人不能跳舞的原因:a.插的小棍太長 b.調整小棍位置 c.加重底部重量
(3)讓小人隨音樂跳舞,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
(4)教師小結:今天你們用蒜做了一個會跳舞的小人,你們覺得好玩嗎?
這個小人是你們自己動腦筋做成的,你們真能干!你們做的小人為什么能站在手指上? (讓幼兒充分回答,知道物體上邊輕、下邊重或兩邊一樣重,才能站得穩,保持平衡。)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用到這個道理,請你們回去找一找,然后再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跳舞的小人 篇2
目標:
1、學習將彩色紙條撕成小紙片,發展手指靈活性。
2、在示范講解的引導下,掌握拼貼技能。
3、對撕紙活動感興趣。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準備:
若干不同顏色的長條紙,一棵樹,范畫,膠水,抹布
過程:
一、復習兒歌《片片飛來像蝴蝶》
1、師:現在是什么季節呀?秋天樹葉變成什么顏色?秋風吹來了,樹葉會怎么樣呢?
2、師幼共同表演兒歌《片片飛來像蝴蝶》
二、觀察圖片引起興趣。
1、師:嗚嗚嗚是誰在哭呀?它為什么哭呀?
2、師:大樹媽媽的樹葉寶寶被風吹走了,我們幫大樹媽媽把寶寶找回來吧!
3、師:大樹媽媽的寶寶都躲在這些彩色的紙條里。(師出示彩色紙條)4、師示范并講解把彩條撕成紙片以及粘貼的方法。
5、幼兒嘗試用長紙條撕成小紙片。
6.幼兒嘗試將撕碎的紙粘貼在樹上。
邊做邊說一說:我給什么大樹找到了什么顏色的寶寶。例如:我給大樹找到了紅顏色的寶寶……。
三、共同欣賞作品。
1、共同欣賞作品。
2、師幼共同演唱歌曲《秋天》,感受秋天落葉的美麗。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要上好一堂課是需要做充分的準備的,不僅僅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重要是要讓他們感興趣,這樣,孩子們才能跟著你的思路走。
跳舞的小人 篇3
結合本月色彩主題“大師之約”欣賞法國著名畫家馬蒂斯的剪貼畫,我選取了其中一幅比較有代表性的《跳舞的小人》。本堂課是一堂剪紙課,也是一堂音樂賞析課,孩子們通過聆聽不同風格(歡快、悠閑、搖滾、憂傷。)的音樂,感覺不同風格音樂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有激動、有悲傷、有歡樂、有恬靜,用顏色詮釋人的情感。學習馬蒂斯的剪紙作品,他是野獸派的代表人物,是二十世紀著名的藝術大師。他不管是在繪畫還是剪紙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的作品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富有裝飾性。馬蒂斯不注重圖畫的結構,而是更注重色彩,他把一切實體的和立體的東西都抽象地融進了色彩的層面上,他的剪紙實際上是另一種手段的繪畫。
指南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讓經典藝術作品走進幼兒世界 。按照特定的藝術規律,讓兒童從小就大量接觸藝術品,并有意識地指導他們從中感受生命力的種種模式,是審美教育的另一種有效途徑。我們應該仔細地引導他們注意藝術品形態中那處處可見的生命力和情感活動的痕跡。
幼兒對于舞蹈是有一定興趣并且喜愛的,通過剪紙的方式來表現舞蹈的形象,是幼兒第一次接觸的手工活動。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我首先以幼兒沒有看過的馬蒂斯的一副作品導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的內容,小朋友一眼都能發現是一個動作比較夸張的人,從而讓小朋友知道這個人是在跳舞,小朋友們都覺得很神奇。模仿是幼兒擅長的行為,于是我讓幼兒來模仿一下圖片中小人的動作。教師在活動中需要一步步引導幼兒來發現觀察,作品與我們平時的繪畫活動有什么區別,讓幼兒了解剪貼畫并以此激發幼兒動手創作的興趣。但由于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剪紙的能力還不夠成熟,于是在人物的構造上,幼兒并不能夠全部用一刀剪出來,于是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選擇了利用剪出的圓形、長方形等拼出人物造型。
整個活動下來,小朋友的動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對于剪紙活動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也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并將其表現出來。經后可以讓幼兒多接觸大師作品,感受其創作的特色。
跳舞的小人 篇4
【設計思路】
中國水墨畫,是我們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民族間美術,在幼兒園開展水墨畫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畫具有簡練、概括的特色,用毛筆蘸墨畫畫。可大可小,可粗可細,可干可溫,揮灑自如,變化無窮,痛快淋漓,中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小雞是小朋友喜歡,又熟悉的小動物,教他們畫小雞,比較容易,幼兒學得快、學得牢,也學得輕松。很適合幼兒作畫大膽,構思夸張的特點。
【活動目標】
1、學習水墨畫的握筆和用筆方法。用毛筆的側鋒畫橢圓、中鋒勾線和畫圓點,表現小雞的外形特征和不同姿態。
2、能大膽下筆、激發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
3、培養幼兒喜愛民間美術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群雞”,帶領幼兒觀察小雞的外形特征及動態。
2、帶領幼兒欣賞內容簡單的水墨畫若干幅。
3、操作材料“小雞”,活動貼絨小雞、宣紙。墨汁、毛筆、洗筆瓶、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小雞,激起幼兒興趣。
1、教師從盒子時拿出三只小雞,讓小朋友觀察,并講述雞媽媽孵出了一群可愛的小雞,請小朋友幫雞媽媽看看小雞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長得怎么樣。
幼兒回答后教師總結:小雞長得很可愛、圓圓的頭、圓圓的身體、還有尖尖的嘴,肚子底下長著兩條細細的腿。
2、引導幼兒欣賞“群雞”圖。
出示圖畫“群雞”:提問:你們看這幅畫家爺爺畫的一群雞是什么樣子的?它們在做什么?
教師鼓勵幼兒結合自已平時對小雞的了解,理解國畫中各小雞的動態,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3、出示動貼絨小雞,變化小雞的各種不同姿態,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提醒幼兒可畫出各種神態的小雞。
二、引導幼兒學習水墨畫筆鋒的基本用法
1、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用水墨畫方法來畫小雞。它是用毛筆和墨汁來畫的。
2、教師示范:先用毛筆蘸上水墨,讓毛筆躺下來,稍稍用力畫出小雞的頭和翅膀,翅膀比頭畫得大一點,再用筆尖像走路一樣勾出小雞的嘴巴,胸,肚子和爪子,最后用筆尖(像跳一樣)點出雞的眼睛。
三、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雞媽媽現在要請小朋友給小雞畫像,它還想問問小朋友畫的小雞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幼兒先觀察操作材料,后在其空白處作畫,教師以雞媽媽的口吻指導幼兒掌握用筆方法
四、總結評價
教師以雞媽媽的口吻感謝小朋友為它的小雞畫像。游戲:“小雞小雞在哪里”。
活動建議:
教師的活動小雞是磁性的,便于教師和幼兒操作。
活動延伸:
1、提供給幼兒水墨畫的工具材料,鞏固小雞畫法。
2、班級養植角,飼養小雞。
3、用圓形、橢圓形拼搭各種不同姿態的小雞。(幼兒教育)
跳舞的小人 篇5
設計意圖:
在幼兒的創作中,欣賞、感受始終是第一位的,幼兒表現創作的欲望只能通過充分感受才能萌發,只有在表現創造的親身體驗中才能領悟美的真諦。因此我選擇《大腳丫跳芭蕾》作為載體,巧妙地運用繪本的故事情節設計了本次美術活動。繪本中貝琳達優美的舞姿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活動將繪本、創作、舞蹈融為一體,提高了幼兒對作品的欣賞、解讀和辨別的能力,使幼兒真正愛上繪本美術活動。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芭蕾舞的姿態美。
2、嘗試運用錫紙創作不同舞姿的小人,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繪本《大腳丫跳芭蕾》;對芭蕾舞有初步的認識。
物質準備: ppt、錫紙塑造小人范例、各種大小不一的錫紙、透明膠帶、展示架。
活動過程:
一、師出示繪本《大腳丫跳芭蕾》引入。
1、引導幼兒欣賞貝琳達的優美舞姿。
師:“你們看看這是誰呀?哦,原來是貝琳達!瞧瞧,她又在跳芭蕾舞了,漂亮嗎?芭蕾舞和我們平常見到的舞蹈動作有什么不一樣?(腳是踮著的,腳、手、身體特別修長等)服裝上呢?(有芭蕾舞裙、芭蕾舞鞋)”
2、教師帶領孩子一起舞動芭蕾。
師:“芭蕾舞是一門非常優雅的藝術,它動作優美,給人一種向上、向外拉伸的舒展的感覺。(教師動作示范)芭蕾舞又被稱為腳尖上的舞蹈,時常踮起腳尖,連續不斷地旋轉,現在讓我們輕輕地站起來,跟著音樂一起來感受感受吧。”
3、幼兒自由表現芭蕾動作。
師:“貝琳達是一個喜歡芭蕾舞的小女孩,小朋友們把你們喜歡的芭蕾舞動作都表現給她看吧。”
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貝琳達的舞姿,并示范如何制作跳舞的小人。
1、引導幼兒觀察貝琳達的舞姿。
師:“貝琳達的舞姿是舒展的,優美的,小朋友們你們剛才感受到了嗎?”
師:“那你們猜到我們今天要做的小人是誰了么?(貝琳達)”“對了,一個跳芭蕾舞的小人,今天我們就要把貝琳達從書本里請出來,讓平面的貝琳達變成一個立體的貝琳達,站到我們面前,跳舞給大家看。”
2、教師示范制作跳舞的小人。
師:“我們今天要用錫紙做芭蕾舞小人,也要把芭蕾舞那種身材修長,手腳細細長長,動作優美略帶點弧度,穿著芭蕾舞裙以及踮起腳尖跳舞這些特征表現出來。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貝琳達的頭和身體,小朋友們想想還缺少些什么呢?”
三、幼兒制作跳舞的錫紙小人,教師巡回指導。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長短大小不一的錫紙,一會小朋友們拿到這些錫紙的時候要先想一想,這些錫紙分別適合做什么?現在開始動手制作屬于你的跳舞的小人吧。”
四、結束。
幼兒帶領自己制作的錫紙小人一起自由舞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要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作的快樂。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力求使幼兒自由地創造表現。活動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寬松氛圍創作,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以順應幼兒的創作,并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利用自制跳舞的小人,創造出不同的動態跳舞小人。
跳舞的小人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芭蕾舞的姿態美。
2、嘗試運用錫紙創作不同舞姿的小人,體驗創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繪本《大腳丫跳芭蕾》;對芭蕾舞有初步的認識。
物質準備:PPT、錫紙塑造小人范例、各種大小不一的錫紙、透明膠帶、展示架。
活動過程:
一、師出示繪本《大腳丫跳芭蕾》引入。
1、引導幼兒欣賞貝琳達的優美舞姿。
師:“你們看看這是誰呀?哦,原來是貝琳達!瞧瞧,她又在跳芭蕾舞了,漂亮嗎?芭蕾舞和我們平常見到的舞蹈動作有什么不一樣?(腳是踮著的,腳、手、身體特別修長等)服裝上呢?(有芭蕾舞裙、芭蕾舞鞋)”
2、教師帶領孩子一起舞動芭蕾。
師:“芭蕾舞是一門非常優雅的藝術,它動作優美,給人一種向上、向外拉伸的舒展的感覺。(教師動作示范)芭蕾舞又被稱為腳尖上的舞蹈,時常踮起腳尖,連續不斷地旋轉,現在讓我們輕輕地站起來,跟著音樂一起來感受感受吧。”
3、幼兒自由表現芭蕾動作。
師:“貝琳達是一個喜歡芭蕾舞的小女孩,小朋友們把你們喜歡的芭蕾舞動作都表現給她看吧。”
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貝琳達的舞姿,并示范如何制作跳舞的小人。
1、引導幼兒觀察貝琳達的舞姿。
師:“貝琳達的舞姿是舒展的,優美的,小朋友們你們剛才感受到了嗎?”
師:“那你們猜到我們今天要做的小人是誰了么?(貝琳達)”“對了,一個跳芭蕾舞的小人,今天我們就要把貝琳達從書本里請出來,讓平面的貝琳達變成一個立體的貝琳達,站到我們面前,跳舞給大家看。”
2、教師示范制作跳舞的小人。
師:“我們今天要用錫紙做芭蕾舞小人,也要把芭蕾舞那種身材修長,手腳細細長長,動作優美略帶點弧度,穿著芭蕾舞裙以及踮起腳尖跳舞這些特征表現出來。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貝琳達的頭和身體,小朋友們想想還缺少些什么呢?”
三、幼兒制作跳舞的錫紙小人,教師巡回指導。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長短大小不一的錫紙,一會小朋友們拿到這些錫紙的時候要先想一想,這些錫紙分別適合做什么?現在開始動手制作屬于你的跳舞的小人吧。”
四、結束。
幼兒帶領自己制作的錫紙小人一起自由舞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要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作的快樂。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力求使幼兒自由地創造表現。活動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寬松氛圍創作,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以順應幼兒的創作,并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利用自制跳舞的小人,創造出不同的動態跳舞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