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通用15篇)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1
活動目標:
1、結合數字“1”到“10”,初步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體驗古詩的韻律之美。
2、感受詩歌描寫的美好意境,增進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熱愛。
活動準備:ppt課件 古詩配樂朗誦mp3 古箏曲《漁舟唱晚》mp3
活動過程:
一、播放配樂動畫,幼兒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春游嗎?你在春游的時候看見了什么呢?(幼兒個別回答)古時候有一個人他也很喜歡春游呢!他在春游的時候都看到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播放配樂動畫,幼兒完整欣賞。
提問: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師依據幼兒說出的事物,點出相應的圖片)
3、教師按古詩內容邊操作ppt,邊小結:
剛剛寶寶們看的非常仔細,古時候有一個人出去游玩,不知不覺就走了二三里的路(點出箭頭圖標)。他看見了有一個小村莊,里面住著四五戶人家,家里的煙囪啊還冒著做飯的炊煙呢(點出箭頭圖標);走著走著,他又看見不遠處有幾座休息的小亭子(點出箭頭圖標),路邊呀還有許多美麗的鮮花在開放呢。于是他停下來靜靜的觀賞這些美麗的風景。
二、播放古詩配樂朗誦,幼兒欣賞古詩,初步掌握古詩內容。
教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樣的風景漂亮嗎?很優美!這個人呀,他也很喜歡這些美麗的風景,于是就把它們寫成了一首好聽的詩,詩歌的名字叫《一去二三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1、聽配樂古詩朗誦《一去二三里》。
(師操作ppt,古詩圖片隨配樂朗誦滾動播放)
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幼兒嘗試說出古詩的內容(師操作相應圖標)
3、幼兒再次欣賞古詩,師引導幼兒理解詩意。
教師: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古詩,看看還有哪些地方我們沒聽出來的呢?
(師示范朗誦古詩)
4、幼兒再次嘗試說出古詩內容(師操作相應圖標)
5、師小結:圖片已經全部找出來了,那這首詩里一共有多少個數字呢,10個,它們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出現的。
三、幼兒學習朗誦古詩,感受古詩韻律。
1、師幼集體朗誦。(幼兒看圖標初步嘗試朗誦)
①接下來我們一起看著圖把詩歌完整的念一念,你們會嗎?
②古代的詩歌常常用短短幾句話就能把一件事說清楚,所以我們寶寶在朗誦的時候要慢一點,音要拖的長一點,這樣不僅好聽,別人還能聽的懂。(引導幼兒掌握圖標空格處表示要把音拖的長一些)
2、隱藏圖片朗誦。
(教師操作ppx隱藏相應的圖標,直至把圖片完全隱藏,幫助幼兒記憶古詩內容)
①教師:小朋友念的真好聽,數字寶寶們聽了也很開心呢,它們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呢。你們想玩嗎?你想把數字幾藏起來呢?(幼兒朗誦)
②你還想把數字幾藏起來?(幼兒朗誦)
③如果數字寶寶們全都藏起來你們會念嗎?(教師全藏圖片,幼兒朗誦)
④這都難不到你們,現在要加大難度咯!圖片寶寶也要藏起來了,敢挑戰嗎?(師藏四副圖片,幼兒朗誦)
3、借助動作朗誦。(師播放配樂古箏曲)
教師:古代的詩人在作詩的時候不僅僅嘴巴念,還有動作呢!(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古詩。)
四、師總結,結束活動。
師總結:其實在我們古代還有很多詩人創作了古詩呢,等你們進入小學以后就能學到更多好聽的古詩啦。今天我們學習的古詩,名字叫《一去二三里》。它是我國宋朝的詩人邵康節寫的詩。這首古詩啊讓我們欣賞到了美麗的鄉村風景。寶寶們,春天來啦,我們幼兒園也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我們幼兒園美麗的風景吧!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2
一、說教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第一篇古詩誦讀。這首詩是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個字中,就有10個數字,這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巧妙地將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等景物編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寧靜、清遠、恬淡、秀美的山村風景畫。
全詩描繪的意境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炊煙裊裊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幾戶人家,山頂上有幾座小亭子,路旁盛開著美麗的鮮花。
詩中的“二、三”虛指方圓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體現亭臺之隱約可見,“八、九、十”形容山花爛漫,多而絢麗。
整首詩樸實有趣,瑯瑯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說教學目標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課時,定的教學目標是
1.本課要求會認的十二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麗、恬靜。
教學重難點是認識12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說教學設計
這是孩子們在語文課本里首次以語文課的標準學習古詩,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觸古詩,我想以我們經典閱讀課為依托,結合語文識字的要求,把本課定位成“古詩誦讀”課。變“逐字逐句地說文解詞”,為“以情激情,情中導學的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步入詩境。低年級古詩誦讀的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發興趣,把學生引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突破學生思維從形象到抽象過渡時情景與思維脫節的難題。
2.自讀自悟,了解詩意。讓學生不斷地在自主朗讀、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詩意。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加深對古詩的了解,享受審美的樂趣。
為了達成以上三個目標,我設計如下
1, 激趣導入
由“奇妙的詩”引起學生的興趣。
2.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先播放古詩視頻,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古詩。接著讓學生自讀古詩,圈出生字讀一讀。然后老師指名帶讀生字,特別提醒平翹舌音。再用游戲“開火車”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并讓學生組詞,說話鞏固生字。學完生字,第二次讀古詩,認識句號,再讀。還做了游戲“找朋友”,目的在于鞏固生字及數字與漢字的對應。
3.借助圖畫,感悟詩意
出示插圖,老師配樂描繪小山村的美景,并示范朗讀古詩。教學生讀好古詩的方法,生加動作讀古詩。走近山村感受美景,分句讀,再齊讀。帶著對美景的感受再讀。
4.試背古詩
再讀了又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背誦古詩
5.拓展閱讀
出示鄭板橋用數字寫的古詩,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6.作業
用數字說幾句話,寫一首詩。
四、說反思
在上課的時候,有幾個地方,我覺得做的不夠好。
1. 老師的引導不夠到位,教學不靈活,不知道隨機應變。
2. 整堂課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思維不發散,呆板。
3.老師的評價不夠及時,多元,針對性。
4.時間掌握不太好,所以前面有些趕,后面又有時間多。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3
佚名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很小的時候就讀過這首詩,現在多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將它選為一年級小朋友的開蒙讀物,為什么呢?細細讀來,真的看出了一些門道。
第一是它簡約。短短20個字,寥寥幾筆,就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動的畫面。詩是要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的,所以,詩的用詞也到了簡略得不能再簡約的程度。你就拿這首詩來說吧,詩中的一個“去”字便有了行動,有了動感;一個“里”字便有了距離,一個“煙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氣和小村莊的摸樣,一個樓臺和花,便有了小小村莊的幽雅和靜謐,甚至讓人聯想到淑女搖扇婀娜和書生捧書吟詠的情境。所以我們說,簡略的奧妙就是要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揣度的空間,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詩的二、四兩句的句尾“家”和“花”同為“a”韻,所以一路讀來押韻合轍,朗朗上口。
第二是它有趣味。據查,這首詩乃北宋理學家邵雍所寫。這首詩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為此詩活用了數字,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詩逗趣就“逗”在數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個字小詩中,竟然用了10個依次排列的數字,而且一點也不生硬。可以說,這首詩既是兒童學習一到十這幾個數字,熟悉它們的排列順序,練習書寫漢字基本筆畫的好課文。這同時可以證明:只要用得好,數字進入文學作品就會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第三是它有意境。意境何來?非常重要的一條是此詩使用了“列錦”的修辭手法。所謂“列錦”,就是將幾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排列起來構成句子的一種修辭手法。譚永祥先生在《修辭新格》中說:“古典詩歌作品里面,有一種頗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詞或以名詞為中心的定名結構組成,里面沒有形容詞謂語,卻能寫景抒情;沒有動詞謂語,卻能敘事述懷,這種語言現象……我們把它叫做‘列錦’。”你看!在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詩句中,“煙村”、“人家”、“亭臺”、“鮮花”既各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創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說到這里,我更加明白了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者為什么要將這首詩放在專門的識字教材和詞串識字組合成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統論”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這也就是說,當這首詩進入了詞串識字這一系統的時候,它所擁有的功能就會大大的優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2005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4
一.揭示課題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借助漢語拼音來識字了.識了字我們就可以讀書看報學到很多知識,大家高不高興啊?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古詩,請一位小朋友讀課題.(在齊讀)
(過渡)要想知道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就跟著陳老師一起參觀一個美麗的小山村.
1.(出示圖)首先看遠處有那些景物?(房屋\裊裊的炊煙)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臺,一起說一遍“亭臺”
3.我們再往近處看,近處有那些景物?(藍藍的天空\開得正艷的桃花\無憂無慮,快樂飛舞的小鳥)
小結:炊煙裊繞的村莊,古樸美麗的亭臺,艷麗芬芳的桃花,快樂飛舞的小鳥組成了一個幽靜美麗的世外桃源.課文用一首詩把它描寫了出來.你們想讀嗎?
(過渡):要想讀好讀對就必須把音節讀準
二.復習音節
1(出示課文音節)請一位同學們又快又準地找出其中的整體認讀音節.(yi si wu shi zhi )齊讀一遍.
2(出示er )你們認識這個由特殊韻母組成的音節嗎?請 讀,讀時注意舌頭由平到卷,領讀.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兩組韻母有什么不同?請你讀出他們的不同.請讀,領讀.
過渡:看來,同學們拼音學得都不錯,陳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
三.讀課文
1.(出示課文拼音)下面陳老師要求把音節連起來拼成一句話,先請小朋友自己試一試.(少量時間自由讀)
2.你讀熟了嗎?那位小朋友敢來試一試?請四位小朋友一人讀一句.
3.他們讀得真棒,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請第一小組讀第一句,依次類推.準備好了嗎?起――
4.(出示拼音加漢字)下面我要求你們聯系拼音讀課文,這有一定難度,但陳老師相信這么聰明的你們只要認真讀肯定會讀.我先請四個同學試試,每人讀一句.
5.他們讀的真好,我們一起來試一試.還是每一小組讀一句.
6.(出示古詩)去掉拼音你還會讀嗎?先跟老師讀一遍,讀詩的時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剛才那副美麗的圖畫,看見標點稍微停頓,不能拖聲拖調.(領讀)
7.我們一起讀一遍(齊讀)
四.學生字
1.(課文顯出生字)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生字了,這篇古詩要求我們學會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讀了這么多遍書有人肯定已經認識他們了.(出示卡片)我請小朋友帶著大家看陳老師的卡片再拼讀一遍.(請小朋友領讀)
2.我折去拼音你們還會讀嗎?我們來開火車.(請兩組小朋友)
3.我們重點來學習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讀.你能用一組詞或說個句子嗎?
4.我們來學寫“一”,“一”是由筆畫“橫”組成從左下格靠近橫中線的地方起筆,向右橫,當左右相等時在橫中線上收筆,收筆要停頓.看陳老師寫一個.跟我一起說.(邊寫邊說)
看電腦老師給我們寫一遍.
打開習字本(學生唱兒歌)試著描一個寫一個.
5.我們再來學習“二”一起讀.
你能用“二”說句話或組詞嗎?
二有個特點,第一筆比第二筆長.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二的兩筆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們說的很對,看老師寫,(板書)(二也是由筆畫橫組成,第一筆橫短應該寫在橫中線上面,第二筆橫寫在橫中線的下面比較長.)
拿出手指跟著電腦老師寫一遍.
在習字本上描一個寫一個.
6.請 讀(出示三)齊讀.
你能用“三”組詞或說句話嗎?
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字有什么特點?(“三”由三筆橫組成,第一第二筆比第三筆短.)他們分別寫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老師寫一遍,再看電腦老師寫一遍.
在習字本上描一個寫一個.
五.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古詩《一去二三里》和三個生字“一 二 三”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我希望你們能以同樣的態度上每一節課.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學會5個生字和4種基本筆畫并能正確書寫。
〖教學重點〗
正確、規范地書寫5個生字。
〖教學難點〗
在田格中正確書寫“四”,特別注意字的筆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看圖讀拼音識字第1課,認識了5個生字,我們一起讀一讀,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個生字。
板書看圖讀拼音識字2
二、有順序觀察插圖
1、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本課插圖:
提問你們看看這幅圖的遠處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處有什么?
2、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三、朗讀兒歌
1、學生自由讀兒歌,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讀不準的音節旁邊畫上?號。
2、質疑讀不準的音節,請同學解疑。
3、再自由讀兒歌,把字音讀準確。
4、同桌小伙伴互相讀一讀。
5、指名讀。邊讀邊借助插圖大致了解兒歌內容。
6、教師范讀,讀出鄉村孩子們快樂的心情,強調“一去、煙村、亭臺、八九”后面要停頓。
7、學生練習朗讀。
四、學習生字
〖學習生字的音〗
1、讀兒歌,用畫出本課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同學互讀生字,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3、抽讀生字卡片,教師糾正èr(二)的讀法。
4、找朋友游戲,鞏固生字的音做。
教師發給學生5個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節卡片,做找朋友游戲。
如拿著èr的卡片來到講臺,說“我是èr,誰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著“二”字的同學,邊說邊走到講臺“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了解字義〗
1、回憶昨天學習的“一、三、五、七、九”這幾個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數?
2、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習的生字也是表示數字的,是雙數。
3、引導學生分別用這些字練習口頭組詞、說句,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分析字形結構〗
1、學習四種基本筆畫
⑴ 出示卡片認識新筆畫橫折鉤、豎彎、點、捺。
⑵ 書空新筆畫,知道這些筆畫都是一筆寫成的。
⑶ 指導學生練習書寫4種筆畫。
2、請學生借助書中p51頁“寫一寫”的筆順,跟隨說說每個生字的筆順和筆畫。
3、請同學說說生字的筆畫和筆順。教師強調“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筆順;“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橫后豎。
由于“四”筆畫多,筆順容易錯,共同學習“四”的筆畫及筆順。
4、電腦演示
⑴ 請學生跟著電腦博士書空“四”字。
“四”的筆畫依次變成紅色,學生隨著邊書空筆順邊說筆畫。有的學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筆“橫折鉤”當成“橫”和“豎鉤”兩筆,教師要特別強調,此外,“橫折鉤”的“鉤”要小,能體現出運筆即可。
⑵ 讓學生邊寫邊悟出“四”的筆順規則是“先外后內再封口”。
5、請同學按筆順描書上第3題“寫一寫”中的紅色筆畫。
五、鞏固復習
1、讀兒歌,把兒歌讀正確。
2、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規范地書寫5個生字。
2、完成課后練習2看圖讀拼音寫字。
〖教學重點〗
在田字格里寫好5個生字。
〖教學難點〗
按筆順把“四”“六”“八”3個字寫漂亮。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認讀“二、四、六、八、十”。
2、指名朗讀兒歌。
二、學習書寫“二、四、六、八、十”
1、回憶第一課書寫的方法:
觀察位置;觀察寫法;親自實踐。
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每個字筆畫的占格位置,觀察后自己試著在書中寫一個。
3、請學生提出書寫有困難的生字“八、六、四”:
⑴ 書寫“四”字:
① 看板書“四”,請學生們再一次觀察每筆的占格位置,觀察后請學生說一說。
② 教師范寫,學生觀察老師的寫法:
教師邊寫邊強調第一筆“豎”,書寫時稍微往里收一點,注意橫中線上邊的“豎”和橫中線下邊的“豎”應一樣長。第二筆是橫折鉤,橫不要寫得太長,要看清楚豎中線左邊的“橫”和豎中線右邊的“橫”一樣長時,頓筆寫折鉤,折筆畫也稍微向里收一點,要與豎對稱,“鉤”不要太大。接著寫“撇、豎彎”。注意兩個筆畫不僅寫在豎中線的兩側,而且寫在橫中線的上邊。最后寫橫。
③ 學生修改書中自己寫的“四”字后再寫一個“四”字。
⑵ 書寫“八”字:
① 看板書“八”,觀察占格位置。
② 觀察教師范寫,教師提示第二筆“捺”,起筆在右上格,起筆要輕,收筆時輕輕頓一下再拉出捺腳。注意“撇和捺”收筆處應在一條線上。
③ 學生修改“八”字后再寫一個“八”字。
⑶ 書寫“六”字:
① 看板書觀察占格位置,請學生說一說。
② 觀察教師范寫,教師提示第一筆“點”寫在豎中線上,起筆要輕,收筆時輕輕頓一下,第二筆“橫”寫在橫中線上邊一點。第三筆“撇”、第四筆“點”分別寫在豎中線兩側,起筆、收筆大致要對齊。教師可在起筆和收筆處輕輕畫兩條橫線,表示要對齊。最后一筆“點”注意引導學生觀察與第一筆“點”有所不同。
4、展示學生書寫情況,進行評議。
三、鞏固復習
1、每個生字在生字本上寫3遍,教師巡視輔導。
2、完成課后練習2看圖讀拼音寫字:
⑴ 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⑵ 讀讀圖上音節,把漢字寫在( )里。
⑶ 同桌互查,比比誰書寫正確、漂亮。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6
教學設想: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識字1”。本課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將從一到十表示數目的10個漢字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恬靜的山村風景畫。這首小詩描繪景物錯落有致,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自然和諧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兒童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識字的興趣。
識字、寫字、誦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結合識字教學的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我確定了第一課時的2個教學目標:1、學會10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圖文結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3、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在本課的教學中應力求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置身于具體的語言環境之中,通過自己的研讀、教師的導讀、同伴的評讀來讀準字音,理解詞義,讀好詩句。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為此在寫字前應讓學生認識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初步掌握運筆方法,并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動手嘗試以及教師的示范指導來寫好第一個漢字一。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一、以情激趣,導入新課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如導入新課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好奇來做文章,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把學生引入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讓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學習。
二、自主研讀,自讀自悟
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不斷地在自讀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有人說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在誦讀古詩時,可讓學生在試試、學學、比比等活動中,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誦讀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的樂趣。在研讀時,引導學生進入如詩如畫的小山村,說說看到了什么景物,進行美讀。這樣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生字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設置引人入勝的游戲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禮物、生字果、小乞鵝等,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來認字。本課時先寫一個“一”,讓學生初步認識田字格,充分地說橫筆的寫法,分散寫字的難點,使學生在玩中學習寫字,鞏固生字。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有感情朗讀詩歌。
2、圖文結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優美和生活的快樂。
3、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生字果。
一、以情激趣,導入新課
1、(《小燕子》歌曲律動。)今天,燕子姐姐又來到了我們一(2)班,(課件)看,她們還為我們帶來了漂亮的禮物,是什么呢?趕快打開來看看!(燕子禮物)只要你能讀出上面的音節,就能打開來看到里面的禮物了!(復習本課生字的12個音節。)
二、自主研讀,自讀自悟
(一)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禮物,它又飛起來,不一會兒就飛到了一座小山村,原來呀,它們的家就在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鄉看看嗎?(放課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鄉,你覺得這里怎么樣?
3、古時候有位詩人也覺得這里很美,就把這里的美景寫成了一首詩。(課件朗讀)你們想讀一讀嗎?
4、小朋友學習的熱情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興了,你看,他來幫助我們了。
請小朋友打開書,咱們一起來做兩件事兒,看誰的小耳朵聽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兒,請你找出生字果上的這十二個漢字,用圓圈圈出來,大聲地讀一讀。第二件事兒,請小朋友借助拼音大聲讀一讀這首詩,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跟著人家一起讀,做得到嗎?看誰練習得最認真,開始。讀好了,讀給你的餓同桌聽。
5、會讀了嗎?誰能讀給燕子姐姐聽呀?
6、指名讀,評議正音。(有兩個生字寶寶的名字不太容易區分,稍不注意就會喊錯,你知道它們是誰嗎?(四和十)請找出四和十,你能區分嗎?還有哪個字是平舌呢?哪個是特別韻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來讀一讀。)
7、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吧。
(二)、借助畫面,了解詩意,誦讀古詩。
1、小朋友朗讀得那么認真,老師都聽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見了那座美麗的山村?你們也看見了嗎?看見的小朋友舉手,還有些小朋友挺誠實沒看見,這樣吧,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竅門,小朋友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組小聲讀一讀,試一試看。
2、誰告訴老師,你在讀的時候都看見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讀哪一行詩看到的?課堂交流。(課件,隨機朗讀訓練。)
煙村四五家:有幾戶人家在做飯,炊煙裊裊,誰也看到了?你讀的真好,老師好象聞到飯的香味。還有誰也能讓老師聞到飯的香味?男孩子讀,女孩子讀。
亭臺六七座:你覺得這些亭子怎么樣?怪不得你讀得這么美,看到這么美的亭子,你想干什么?恩,你已經坐在亭子里了,還有誰也想去坐一坐?想坐的小朋友一塊兒讀。
八九十枝花:喜歡這些花嗎?為什么?你能讀一讀,讓老師和小朋友也喜歡嗎?誰和她比一比?開火車讀?雙組賽讀。
一去二三里:那么美麗的地方,離我們不太遠,相當于這里到塘橋的路,所以課題說?這是詩人在告訴我們,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一起讀一讀。
3、小朋友說得那么好,老師仿佛看到了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有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讓我們再一起夸一夸燕子姐姐的家鄉,能背的可以背誦,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棒了!
三、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1、小朋友,朗誦到這里,你發現這首詩有什么特點?對,在這首詩里詩人巧妙地把十個數字藏在里面,你能找出來讀一讀嗎?誰當小老師讀?(指名讀卡片1-10)
2、小朋友學得這么熱鬧,引來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鵝,胖乎乎的,真可愛!哇,這么多,我們一起數一數。(1-10)可是,他們怎么都不動了呢?在找什么呀?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球嗎?
3、怎么,他們還是不開心?原來他們聽不懂中文,哎,我們小朋友也很會說英語,一起用英語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4、哇!瞧,他們可高興了,唱起來了,讓我們一起唱吧!跳吧!(課件,音樂)
5、燕子姐姐看到我們小朋友那么能干,給我們送果子來了,誰能讀得又準確又響亮,就把果子送給他!(搶讀生字,去、里你是怎么記住的?)
6、燕子姐姐的禮物送完了,現在我們也給燕子姐姐準備點禮物,好嗎?送什么好呢?就寫個一字吧!看!這是什么格子?中間兩條線是什么?一的筆畫是橫,你能說說怎么寫好這一橫嗎?(指導寫“一”)
四、總結全課。
1、今天,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認識了十二個漢字娃娃,學會了一首非常好聽的古詩,還參觀了燕子姐姐的家鄉,喜歡嗎?現在,我們要離開了,可是,那炊煙裊裊的村莊,古樸美麗的亭臺,艷麗芬芳的桃花,快樂飛舞的小鳥,一個幽靜美麗的世外桃源,還深深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讓我們把我們對燕子姐姐家鄉的喜愛用朗讀表達出來,好嗎?
6、燕子姐姐可滿意了,聽,她在跟我們說什么?(SEE YOU LATER!)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4種筆畫。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通課文,通過看圖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通過誦讀,體會小山村的優美和生活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讀通課文,規范地寫字。
【教學準備】
課件。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學完了漢語拼音,我們就可以借助拼音讀書、識字啦,你們高興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借助漢語拼音來學習一首小詩。
2、板書課題,教學生讀課題。
二、指導看圖說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這是離我們不遠的一個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達,再看看有幾戶人家?
3、這里住的人家不多,只有四五家。再數數看,圖上有幾座亭臺樓閣?
4、花多嗎?能數得清嗎?
三、初讀課文
1、剛才我們看的圖片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詩中所寫的內容,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聽朗讀。
2、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3、指名分句讀古詩。
4、齊讀。
5、通過讀課文,看圖片,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四、學習生字
1、認識田字格前的四個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借助拼音讀生字。
⑵ 指名認讀生字。
⑶ 去掉拼音讓學生認讀生字。
2、學習書寫生字一、二、三、四、五、六:
⑴ 出示投影,教師講述田字格中的字是本課要求學習的生字。這些字要做到會讀,會寫、會用。另外,我們還要認識幾種筆畫。
⑵ 齊讀生字。
⑶ 讓學生在課文中把生字一一畫出來。
五、指導寫字
1、認識生字中的筆畫。
2、教師范寫生字。
3、學生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
【板書設計】
識字(一)
héng shù wān héng zhé diǎn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認讀上節課所學生字。
2、小黑板出示填空題,指名默寫:
( )去( )( )里,
煙村( )( )家。
亭臺( )七座,
八九十枝花。
二、朗讀課文,理解詞語
1、齊讀課文。
2、你讀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啟發學生講述“二三里”是說路途不遠;“煙村”是有人居住的山村;“四五家”是指這個小山村人家不多;“六七座”,有幾座亭臺;“八九十枝花”,有許多枝花。
三、啟發想象,指導背誦
1、聽配樂朗讀。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個小山村怎樣?
指導學生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說說。
2、學生練習背誦,一邊背誦,一邊想象山村的畫面。
四、指導寫字
1、認識筆畫,借助范寫指導寫法。
2、說說這些字的筆畫數。
3、教師范寫生字。
4、學生描紅,教師巡視輔導。
5、展示學生寫得好的作業。
【板書設計】
識字1
( )去( )( )里,
煙村( )( )家。
亭臺( )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8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里》。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序五部分向老師們匯報。
(一) 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
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 學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
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制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并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
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然后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指名學生讀課題,并說說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第三環節:了解詩意 感情朗讀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其次,出示課本插圖,著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煙村四五家”并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后,朗讀或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讀的時候想到了什么?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你喜歡這樣的地方嗎?假如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這里的景色。啟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朗讀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等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動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習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后,我進行了課外拓展。讓學生齊聲朗誦《詠雪詩》,并播放歌曲《數鴨子》,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外學習興趣。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9
作者:雨茵
一、教學目的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字和寫字。
難點:分辨“八”和“入”。
三、教學方法
比較記憶法、以讀代講法
四、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卡片、數字卡片、音樂磁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課
1、談話:前面我們學了漢語拼音。今天開始我們就要乘著漢語拼音的快車到漢字王國去找漢字做朋友,有了漢字朋友,我們就能看書、讀報、學到更多的知識。
2、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第一課。
3、學生讀課題,解釋“里”。(長度單位,一里等于500米,相當于繞著我們學校的圍墻走大約一圈.)
4、《一去二三里》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本,聽老師讀課文。
二、講授新課
㈠、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
2、你們想不想也把課文讀一遍呢?生練讀,師正音。(重點強調“一”和“亭”的讀音。)(“一”的本音讀“yī”,但在詞語或句子中會變音,有時讀二聲,如“一塊地”、“一片海”;有時讀四聲,如“一棵樹”、“一朵花”。本課讀二聲。)
3、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指名讀。
㈡、看圖說話
1、談話:我們不僅要會讀兒歌,而且還要讀懂它,知道它講了什么意思。
2、(出示掛圖)圖上畫著誰?(兩個小朋友)這兩個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導學生從遠處往近處看)。(這幅圖上畫的內容比較多,我們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遠處。)
3、最遠處有幾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掛圖:亭臺
這就是“亭臺”,也叫亭子。你在哪兒看到過亭子嗎?它有什么用?(亭子是蓋在路邊或山上讓人們休息用的,面積比較小,只有頂,沒有墻。)
5、書上哪一句詩是描寫這些亭子的呢?----生齊讀:“亭臺六七座。”
6、再往近一點畫著什么呢?(一樹盛開的花。)
7、幾樹紅花點綴著村莊,使村莊變得更美了,哪句詩是描寫圖中的花的?---(生齊讀)“八九十枝花。”
8、你從近處看到了什么?(幾座房子)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一個小村莊)
那你知道現在大概是什么時候?(吃飯的時間)為什么呢?(因為家家房頂上都飄著做飯時冒出的煙。)
9、是呀,煮飯的炊煙繞著整個村子,所以詩人就把村子稱為“煙村”。
10、這個村子離兩個小朋友遠不遠呢?(不遠)所以詩人說---(生齊讀)“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遠處有個小村莊,四五戶人家升起了裊裊炊煙,這就是書上說的----(生齊讀)“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煙繚繞著,簡直就象在神話中,那六七座亭臺又為村莊增添了幾分秀麗。遠處還有粉紅的桃花。粉紅的桃花點綴在村莊中,使小村莊變得更美了!
㈢、生練讀
1你覺得這樣的景色怎么樣?(美)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你自己親眼看到了這幅美景。看到這樣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覺?你心里會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樣?(輕松、喜悅)下面,就請大家帶著這樣的心情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2、師范讀,學生感悟讀法。
3、學生自己練讀。
4、指名讀,集體評價。
5、教師與學生賽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
㈣、自學生字
1、談話: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下面老師請同學們看一幅畫。
2、出示課文插圖2。圖上畫的誰?他們在干什么?你還發現了什么?(每一位小隊員衣服上的號碼都對應我們今天學的一個生字。)下面請同學們拿起鉛筆把課文再讀一遍,一邊讀,一邊用鉛筆把生字畫出來。(對照板書)
3、自己讀生字,讀準確后,再把它讀給同桌聽。
㈤、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談話:我們自己學了生字,也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十個生字是表示數字的漢字。下面,老師要讓同學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的記住了他們。
3、做游戲:找朋友。
三、擴展活動
1、談話:清代畫家鄭板橋有一首《詠雪詩》也用上了我們今天學的十個漢字,請大家試著讀一讀。
2、教讀生字:蘆、總。(強調“不”的讀音)
3、出示小黑板:《詠雪詩》
四、作業 設計
1、今天我們學了10個表示數字的漢字。請大家課后找一找,說說看我們周圍有哪些地方用上了這課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課程表、座次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報紙……比比看,看誰找得多。
2、課后找一找帶有本課生字的詩或兒歌讀一讀。
五、板書設計
插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圖 八九十枝花。
第一課時
一、復習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組抽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出示“八”和“入”,比較。
二、指導寫字
1、出示田字格,講解。
2、出示:一、二、三。師示范寫,學生觀察:老師寫字的筆順怎樣?
3、教學筆畫“一”(橫)。
4、指導學生先描紅,發現字的特點。
5、學生在生字本上練習。
三、背誦課文
1、同學們,我們來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請你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說一說。
(我們來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遠的地方有一座小村莊,只有四五戶人家,樹林里有幾座亭臺,路邊開滿了粉紅色的桃花,真美呀!)
2、發揮想象說說看到的畫面,為背誦做鋪墊。
3、練習邊背誦古詩邊想象山村的畫面。
4、指名背誦。
5、集體背誦。
四、試編兒歌
1、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詩里一共有十個數字。你能用數字編一首兒歌嗎?
2、小組合作編兒歌。
3、小組匯報。
五、作業 設計
1、練習寫字。
2、找一找,哪些兒歌或古詩里有數字?
◆[2005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10
作者:北環路小學 陳惠英
一.揭示課題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借助漢語拼音來識字了.識了字我們就可以讀書看報學到很多知識,大家高不高興啊?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古詩,請一位小朋友讀課題.(在齊讀)
(過渡)要想知道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就跟著陳老師一起參觀一個美麗的小山村.
1.(出示圖)首先看遠處有那些景物?(房屋\裊裊的炊煙)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臺,一起說一遍“亭臺”
3.我們再往近處看,近處有那些景物?(藍藍的天空\開得正艷的桃花\無憂無慮,快樂飛舞的小鳥)
小結:炊煙裊繞的村莊,古樸美麗的亭臺,艷麗芬芳的桃花,快樂飛舞的小鳥組成了一個幽靜美麗的世外桃源.課文用一首詩把它描寫了出來.你們想讀嗎?
(過渡):要想讀好讀對就必須把音節讀準
二.復習音節
1(出示課文音節)請一位同學們又快又準地找出其中的整體認讀音節.(yi si wu shi zhi )齊讀一遍.
2(出示er )你們認識這個由特殊韻母組成的音節嗎?請 讀,讀時注意舌頭由平到卷,領讀.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兩組韻母有什么不同?請你讀出他們的不同.請讀,領讀.
過渡:看來,同學們拼音學得都不錯,陳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
三.讀課文
1.(出示課文拼音)下面陳老師要求把音節連起來拼成一句話,先請小朋友自己試一試.(少量時間自由讀)
2.你讀熟了嗎?那位小朋友敢來試一試?請四位小朋友一人讀一句.
3.他們讀得真棒,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請第一小組讀第一句,依次類推.準備好了嗎?起――
4.(出示拼音加漢字)下面我要求你們聯系拼音讀課文,這有一定難度,但陳老師相信這么聰明的你們只要認真讀肯定會讀.我先請四個同學試試,每人讀一句.
5.他們讀的真好,我們一起來試一試.還是每一小組讀一句.
6.(出示古詩)去掉拼音你還會讀嗎?先跟老師讀一遍,讀詩的時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剛才那副美麗的圖畫,看見標點稍微停頓,不能拖聲拖調.(領讀)
7.我們一起讀一遍(齊讀)
四.學生字
1.(課文顯出生字)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生字了,這篇古詩要求我們學會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讀了這么多遍書有人肯定已經認識他們了.(出示卡片)我請小朋友帶著大家看陳老師的卡片再拼讀一遍.(請小朋友領讀)
2.我折去拼音你們還會讀嗎?我們來開火車.(請兩組小朋友)
3.我們重點來學習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讀.你能用一組詞或說個句子嗎?
4.我們來學寫“一”,“一”是由筆畫“橫”組成從左下格靠近橫中線的地方起筆,向右橫,當左右相等時在橫中線上收筆,收筆要停頓.看陳老師寫一個.跟我一起說.(邊寫邊說)
看電腦老師給我們寫一遍.
打開習字本(學生唱兒歌)試著描一個寫一個.
5.我們再來學習“二”一起讀.
你能用“二”說句話或組詞嗎?
二有個特點,第一筆比第二筆長.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二的兩筆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們說的很對,看老師寫,(板書)(二也是由筆畫橫組成,第一筆橫短應該寫在橫中線上面,第二筆橫寫在橫中線的下面比較長.)
拿出手指跟著電腦老師寫一遍.
在習字本上描一個寫一個.
6.請 讀(出示三)齊讀.
你能用“三”組詞或說句話嗎?
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字有什么特點?(“三”由三筆橫組成,第一第二筆比第三筆短.)他們分別寫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老師寫一遍,再看電腦老師寫一遍.
在習字本上描一個寫一個.
五.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古詩《一去二三里》和三個生字“一 二 三”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我希望你們能以同樣的態度上每一節課.
◆[2004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寫字是本課重點;分辯“八”和“入”是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展示臺或生字卡片。
【設計特色】
游戲中識字。
【教學時間】
2課時。
【過程設計】
一、談話引入
看圖圖畫上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見了什么?
二、出示課題
老師范讀 板書課題并學習新字“里”。
三、自讀課文
1、根據拼音自讀課文,看誰最先讀會。
2、你就是圖中的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麗。(領讀,一起讀等)大致了解“煙村、亭臺”的意思。
四、自學生字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讀準確,再讀給同桌聽。
2、用圓圈圈出課文中的生字。給課后的生字注上拼音。
五、檢查自學情況
做找朋友的游戲。重點指導讀準“三、四、十”。
六、看圖找出文在籃球上的生字
七、練習寫字
1、指導學生認識“田字格”。
2、教師示范書寫,邊寫邊說清楚筆畫所占的位置。
3、學生描紅,并書寫,老師巡回指導。
八、鞏固練習
選卡片填空,讀兒歌等。
九、實踐活動
課后找一找,看一看,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一到十的數字。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12
佚名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很小的時候就讀過這首詩,現在多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將它選為一年級小朋友的開蒙讀物,為什么呢?細細讀來,真的看出了一些門道。
第一是它簡約。短短20個字,寥寥幾筆,就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動的畫面。詩是要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的,所以,詩的用詞也到了簡略得不能再簡約的程度。你就拿這首詩來說吧,詩中的一個“去”字便有了行動,有了動感;一個“里”字便有了距離,一個“煙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氣和小村莊的摸樣,一個樓臺和花,便有了小小村莊的幽雅和靜謐,甚至讓人聯想到淑女搖扇婀娜和書生捧書吟詠的情境。所以我們說,簡略的奧妙就是要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揣度的空間,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詩的二、四兩句的句尾“家”和“花”同為“a”韻,所以一路讀來押韻合轍,朗朗上口。
第二是它有趣味。據查,這首詩乃北宋理學家邵雍所寫。這首詩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為此詩活用了數字,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詩逗趣就“逗”在數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個字小詩中,竟然用了10個依次排列的數字,而且一點也不生硬。可以說,這首詩既是兒童學習一到十這幾個數字,熟悉它們的排列順序,練習書寫漢字基本筆畫的好課文。這同時可以證明:只要用得好,數字進入文學作品就會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第三是它有意境。意境何來?非常重要的一條是此詩使用了“列錦”的修辭手法。所謂“列錦”,就是將幾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排列起來構成句子的一種修辭手法。譚永祥先生在《修辭新格》中說:“古典詩歌作品里面,有一種頗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詞或以名詞為中心的定名結構組成,里面沒有形容詞謂語,卻能寫景抒情;沒有動詞謂語,卻能敘事述懷,這種語言現象……我們把它叫做‘列錦’。”你看!在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詩句中,“煙村”、“人家”、“亭臺”、“鮮花”既各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創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說到這里,我更加明白了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者為什么要將這首詩放在專門的識字教材和詞串識字組合成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統論”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這也就是說,當這首詩進入了詞串識字這一系統的時候,它所擁有的功能就會大大的優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2005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13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識字㈠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內容是一首古代童謠,要求認識十二個生字,配有兩幅插圖。
【學生分析】
學習本課時,學生剛剛學完漢語拼音,在學拼音的過程中已經認識了部分生字,學習了幾首兒歌,有初步的學習生字和兒歌的經驗。但學生對漢語拼音還沒有達到熟練鞏固的進步。本課要掌握的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較多的接觸。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學習目標】
1、認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有余力者會背誦。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課前準備】
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
1、小朋友,大家在幼兒園學過許多兒歌,誰還記得哪些兒歌中有數字?你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⑴ 學生回憶舊知。
⑵ 指名背誦兒歌。其余學生跟背“
備選若學生一下子說不出來,則教師舉例示范。
(如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頭,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兩只手,十個手指頭。)
2、這些數字兒歌可真有趣!
環節意圖:通過讓學生回憶舊知,調動學生的原有語言儲備,為學習新內容做準備。
二、學習古詩
1、導入今天我們要學一首古詩,里面也有數字,大家想讀嗎?
2、讀通詩句:
⑴ 請打開語文書翻到44頁,先把數字寶寶圈出來,再讀一讀。
⑵ 誰能把圈出來的數字寶寶大聲地念給大家聽?
指名讀,師生正音。(課件出示詩句,并圈出十個數字)
大家一起讀一遍。
⑶ 有一個數字寶寶在詩中的讀音跟剛才大家讀得不一樣,找找是哪一個?(課件圈出yí)
① “一”在第四聲的前面要變成第二聲,在詩中它的后面是qù第四聲,所以是“yí去二三里”。另外還有“yí個人”、“yí輛車”、“yí座山”,你還會說嗎?指名說。
② 再來把第一行讀一遍。
⑷ 現在,你能把整首詩讀下來嗎?試試看:
① 學生自由讀。
② 指名讀,評價正音,學生齊讀。教師適當作指導及示范。
③ 齊讀。
⑸ 每首詩都有一個題目,這首詩的題目叫──(課件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學生齊讀課題:
① 題目和詩句的第一行內容一樣,讀得是否一樣呢?聽老師讀讀看。你聽出有什么不同?學生聽讀并說一說不同之處。
② 誰來讀一讀?指名讀,評議
③ 同桌兩個人互相讀一遍,聽聽是否讀得不一樣了。同桌互讀互評
④ 誰能加上題目讀整首詩?指名讀。
⑤ 男同學讀一遍,女同學比一比。
3、了解詩意:
⑴ 老師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仿佛看見了一個美麗的小山村,你們看見嗎?你能說說你看見了哪些景物嗎?說不出來,你可以再仔細讀讀這首詩。學生自由表達交流。
⑵ 根據交流情況,隨機理解“一去”“里”“煙村”“亭臺”等詞。
備選若學生不涉及到這幾個詞,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理解大致的意思。
⑶ 現在,電腦娃娃要考考大家了。它出現一個畫面,叫大家猜是哪一句詩。指名猜或集體猜。
(課件出示詩句)生齊讀。
環節意圖通過猜詩句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將詩句的內容與畫面建立聯系,進一步理解詩意,為誦讀全詩做鋪墊。
4、誦讀全詩:
⑴ 一路走出去不遠,只見一個村子里炊煙裊裊,有四五戶人家,山上有亭臺六七座,路邊有八九十枝花,多美呀!
⑵ 你喜歡這首詩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美美地讀一讀。生自由感情朗讀。
⑶ 誰想美美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⑷ 配樂朗讀。
⑸ 適當背誦。請會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再美美地讀一遍。
三、猜謎語,鞏固生字
1、大家學得很好,老師要獎勵大家,猜個謎語,好不好?看,這是一首謎語詩,你會念嗎?
一 片 二 片 三 四 片,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片,
qiān wàn wú shù
千 片 萬 片 無 數 片,
lú dōu jiàn
飛 入 蘆 花 都 不 見。
學生自由念詩。
2、出示蘆花圖片,稍作介紹。學生猜謎。
3、出示謎底雪。
4、仔細觀察,這首謎語詩與剛才學的詩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學生觀察后回答。
5、出示十個數字順讀一遍,倒讀一遍,打亂順序讀一遍。
四、作業
1、課堂作業隨堂練習2、4題。學生獨立作業后校對。
2、課外作業把《一去二三里》讀或者背給爸爸媽媽聽,能干的小朋友還可以讓爸爸媽媽猜猜《雪》這首謎語詩。
五、課堂小結
今天的語文課,你學會了什么?學生交流。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學會“一、二、三”的音、形、意。
2、圖文結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優美和生活的快樂。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果,燕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已經學完了拼音,對吧?從這堂課開始,我們就要學習咱們祖國的文字了,誰知道咱們祖國的文字叫什么名字呢?他們到底說得對不對呢,咱們一起來聽一聽電腦娃娃告訴我們。
2、一起告訴老師,咱們祖國的文字叫什么呀?
3、哎喲,一聽說小朋友要學漢字呀,一群小燕子早早的就飛到黑板上等著咱們了,原來呀,它們是來摘蘋果的。
4、 你瞧,老師這兒有十個蘋果,哪位小朋友能把這十個蘋果分給小燕子,使果子上的漢字和燕子身上的數字相符合。(小朋友真能干,使每只燕子都得到了自己應該得的蘋果)
二、 認識生字,學習課文
1、小燕子銜著果子不一會兒就飛到了一座小山村,原來呀,它們的家就在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鄉看看嗎?(放課件。)
2、看了小燕子的家鄉,你覺得這里怎么樣?
3、古時候有位詩人也覺得這里很美,就把這里的美景寫成了一首詩:
請小朋友打開書,咱們一起來做兩件事兒,看誰的小耳朵聽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兒,請小朋友借助拼音大聲讀一讀這首詩,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跟著人家一起讀,做得到嗎?第二件事兒,請你找出生字果上的這十個漢字,用圓圈圈出來,誰能讀得又準確又響亮,小燕子就會把生字果送給他。看誰練習得最認真,開始。
4、如果你認為哪一個生字你可以讀得又準確又響亮,你就可以來摘下它。(你想讀哪一個)這次老師要多請幾個小朋友來摘,把你摘到的生字果來讀給大家聽。(讀對了,小朋友就跟他讀,讀的不對,咱們就給他提建議)
5、有兩個生字寶寶的名字不太容易區分,稍不注意就會喊錯,你知道它們是誰嗎?(四和十)請摘四和十的小朋友上前一步,你能區分嗎?
⑴ 還有哪個字是平舌呢?(三)
⑵ 看來,咱們班的小朋友挺厲害,這么快就把這些生字果全摘走了,其他小朋友還想要嗎?老師出兩個難點的。“煙、亭”誰來當小老師,教一教大家。誰能兩個一起讀,(讀對了就送給他)
⑶ 看來,還是難不倒大家,那我再加點難度,怕不怕?誰能把全首詩讀準確?一起讀給老師聽一聽。
6、借助畫面,了解詩意,誦讀古詩:
⑴ 小朋友朗讀得那么認真,老師都聽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見了那座美麗的山村?你們也看見了嗎?看見的小朋友舉手,還有些小朋友挺誠實沒看見,這樣吧,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竅門,小朋友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自己小聲讀一讀,試一試看。
⑵ 誰告訴老師,你在讀的時候都看見了那些景物呢?你是讀哪一行詩看到的?課堂交流。
⑶ 這個小山村遠嗎?你從哪里知道的?
⑷ 小朋友說得那么好,說明你們已經學會了讀書的時候邊讀邊想了,以后讀書都這樣,好嗎?
⑸ 李老師看見小朋友學得那么認真,突然想起個事兒,我在重慶教的班里呀,有個小姐姐也喜歡這首詩,聽說我要到云陽來,她特地朗誦了這首詩,想讓我帶給你們聽一聽,想聽嗎?
⑹ 你最喜歡小姐姐朗誦的哪一行詩?你想讀一讀嗎?
⑺ 很多孩子都想讀,讓我們一起來跟小姐姐賽一賽,好嗎?(放課件)
⑻ 會背嗎?會背的小朋友站起來,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棒了。
7、寫字:
咱們就一起來學習書寫三個生字,出示三個字一、二、三,一起讀。
⑴ 仔細看看,這三個字的字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由橫組成,一就是一橫,二就是……
⑵ 你在生活中見到過這三個字嗎?
⑶ 認識這三個字容易,寫起來可不容易,(放課件)仔細觀察“一”,你認為怎樣才能寫好呢?
⑷ 觀察“二”,兩橫有什么不一樣。
⑸ 觀察“三”字,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的嗎?
⑹ 自己認認真真的把這三個字寫兩遍,誰寫得好,老師就給她貼上五星。(播放音樂)
五、小結
今天,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認識了十個漢字娃娃,并且還學會了寫一、二、三,學習漢字有趣嗎?以后啊,小朋友每一天都能認識一些新的漢字娃娃,把咱們祖國的漢字全都裝進聰明的小腦袋里,好嗎?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探究的興趣。多發現一些問題,多解決一些問題,甚至開發一些新課題。
中班經典誦讀《一去二三里》 篇15
新課標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在學完拼音后,安排識字(一),共四課,其中第一課是《一去二三里》,課文要求學生在插圖所示情景下,學習一首簡短的小詩,并認識“一~十、里、去”十二個生字。對剛入學一個半月的學生來說,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學會了所有的漢語拼音,負擔已經不算輕,但識字的要求更高,怎么才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呢?《語文新課標》第一學段的目標明確指出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采取適宜的教學策略。
本課中的十二個生字,多數學生以前就認識幾個,也有幾個字容易搞錯,,如“七”和“九”,“云”和“去”等,如何鞏固識字,就顯得比較重要。以下是本課的幾個教學案例:
案例(一)
師: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識字的本領,我們來做一個猜字游戲,請大家舉起手中的卡片表示答案,看誰又快又準,好嗎?
生:(馬上把自己的生字卡片放在桌上,做好準備。)
師:云上加豎是什么?
日加土是什么?
(老師用手勢表示數字,讓學生舉卡片表示。或出一些十以內的加減法算術題,要求學生舉卡片表示答案。)
生:(紛紛舉起卡片,興致很高。)
師:xx同學每次舉得又快又準,請他上來給大家猜。
生:(興趣更高,搶著上臺)
(案例二)
師:有一群數字寶寶也來到了我們身邊,看!他們來了。(十個小朋友戴“0~9”的數字頭飾上臺,同時,老師把“一~十”的生字卡片發給臺下的同學。)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吧!
生:(齊唱《找朋友》)拿生字卡片的小朋友一邊表演一邊上臺找到數字朋友。
反思:孩子歡歡喜喜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就應該讓他們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喜歡學習語文,喜歡識字。充分利用師生手中的卡片,讓學生動一動,演一演,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案例三)
師:(出示“小貓釣魚”圖)數字寶寶又來到了哪里?和小貓玩起了什么游戲?看你能找出幾個數字?
生:(同桌討論,指名學生回答)
(案例四)
師: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數字,你能用今天學的數字說一句話嗎?
生1:(舉著手中的卡片)我今年八歲了。
生2:我的愛心上已經有七顆星了。
生3:我家住在南苑四里。
生4:我是一(五)班的小學生。……
反思:新課標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系,以上案例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和認識客觀事物結合起來,體現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運用。
(案例五)
師:有一個詩人把我們今天學的數字編了一首小詩。(出示)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大家猜出這是什么了嗎?誰也來做詩人仿照它編一首呢?
(先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生1:………………千杯萬杯無數杯,杯杯都是純凈水。(純凈水)
生2:………………千條萬條無數條,落到河里都不見。(雨)
生3:………………千本萬本無數本,本本里面有知識。(書)
生4:………………千個萬個無數個,見了醫生都逃跑。(非典病毒)
反思:新課標除重視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外,更看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造性教學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是一種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自己獨立探究,形成結論,了解和發現規律。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舊中求新,常中求變,實中求活,是一個動態過程。創造心理學專家思田彰說:“創造性教學的本質要前進到教師事先預料不到的地方。”以上案例通過對教材的創造性改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言語實踐活動中學習創造,學會創造。
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課標所體現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策略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轉化為實際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使學生真有所獲,確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