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做了一條小花蛇
做了一條小花蛇——小班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案例浦東新區南門幼兒園 褚紅宇
背景:
貝貝班新建了一個“小小動物園”,那里有“小河”,幾只青蛙蹦跳在綠色的荷葉上; 有“草地”,上面擺放著孩子喜歡的毛絨小兔,小恐龍等食草動物; 有“樹林和山洞”,其中隱藏著“老虎”、“豹子”等猛獸,這可是孩子最喜歡參與布置的區域。這天,可可、小羿、樂樂三個幼兒正圍坐在圓桌前,他們看著老師用雪花片精心搭建的小黃鴨,樂滋滋地嘗試著搭建小鴨子,試圖搭建成功后就可以放進“小河”,讓“小鴨子”能快活地游泳。也許搭建小鴨子對小班孩子來說有點難度。小羿插了一會兒就離開了,樂樂改變了玩法把雪花片一片一片連接起來,可可抬起頭對著老師嚷嚷:我不會搭小鴨子……
事件:
我快步走過去摸摸可可的頭坐在他身邊,輕輕說:看小鴨子的頭是什么形狀的?邊說邊拿起雪花片示范嵌插的動作,嘴里講解著要領,可可眼睛緊盯著,小手也試著把雪花片插進另外一片中,總算能夠插進幾片了,可是他的眉頭卻皺起來了:“太緊了,好難插啊!”
(此時我發現對小班幼兒來說,由于手部肌肉發育并不完善,力氣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個圓形有難度,怪不得幼兒嘗試了幾下就放棄,看來可可要獨立完成搭建小鴨子的任務是相當有難度的,我是否協助他完成……)
正當我舉棋不定的時候,我看到樂樂還是在一個勁地把雪花片接長,他把雪花片邊上突起的圓點按插在另一塊雪花片的小圓洞中,大拇指靈活地按動著,我問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么呀?”樂樂得意地說:“我搭得是蛇,媽媽說春天到了,小蛇也會出來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樂了:“可是小蛇怎么沒有眼睛的!”
(兩個孩子的對話,促發了我的靈感,何不改變預設的內容變搭建小鴨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滿足孩子操作擺弄自主創作的樂趣。)
我接著可可的話,用驚喜地聲音說:“樂樂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議也不錯,我們趕快到美工區取一些動動眼給小蛇裝上怎么樣?”可可拿來了動動眼,我用雙面膠把它們安裝在“小蛇”的頭部,樂樂開心地說:“眼鏡蛇,真好玩!”可可連忙拿起雪花片嚷著:“我也要做一條小蛇!”這時小羿被我們的談話吸引住了,他也開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來了一些洞洞眼用一個盒子裝著,作為孩子搭建小蛇的輔助材料,看著孩子們投入的樣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孩子投入喜愛的樣子,讓我深信此刻自己沒有按照預設的內容來指導幼兒,而是通過關注來自幼兒與眾不同的做法,及時添加輔助材料變成幼兒易接受又有興趣的內容是正確的,因為這讓孩子體驗到操作擺弄自主創作的樂趣。)
當我再次走近三個孩子的時候,發現桌子上多了好幾條花花綠綠的小蛇,可可得意地說:“這是我做的小蛇哦!你看,好看嗎?”的確這些小蛇轉動著圓溜溜的眼睛,有長有短,有筆直有彎曲的造型,真是漂亮又有趣!我欣喜地笑了。不過,我很快發現孩子們制作的小蛇都是用雪花片無序聯接而成的,如果放在一起的話可能就無法分辯到底是誰制作的?是否就此讓孩子們把小蛇送到動物園的小河中,滿足他們的成功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