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精選12篇)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1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戶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為了驗證發現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關系。為此,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我先說一下我這節課的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流程:
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結論
活動過程:
(一)觀察《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這個問題為實驗提出了明確的操作要求,這里,我還明確了兩個人一組合作做。這對幼兒的實驗活動起到了指導作用,讓幼兒懂得必須兩兩合作進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用石子和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在這二個環節里,我用了3種不同顏色的瓶子,使幼兒更方便的找到相應顏色的格子作記錄。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我盡量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發現其中的秘密,因為讓幼兒充分地表述活動經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這個問題只有一位小朋友龍龍表達的比較完整,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講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烏鴉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們已經觀察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對于蘊藏的科學原理還需要老師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有了兩張圖的比較,幼兒比較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區別,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較簡單了。
我認為本次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結論等五個環節,整個活動體現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師本著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兩兩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兩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利用了形象的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了為什么石子裝進水量少的瓶子里烏鴉還是喝不到水,使復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很容易被幼兒所理解。活動中教師很好的把握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始終鼓勵幼兒做一做、想一想,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中應培養“嘗試”“探索”精神的要求。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2
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部編本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觀察”。本組教材,都充滿童真童趣。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淺顯易懂,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插圖形象鮮艷,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愿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2:認識9個生字,會寫2個字。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樂于與同學交流。
說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小學,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將“識字、寫字”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本文賦予烏鴉以人的思維,因此在第一自然段中,抓住“到處”一詞來理解烏鴉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卻喝不到水的焦急。第二、三自然段抓住烏鴉想辦法來解決問題,體會喝到了水的喜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理解課文,明白遇到問題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也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識字方法多樣:在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法、歸類識字法、形近字比較法、猜謎語等方法進行識字教學。
2、體驗法:通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帶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4、實驗演示法:在教學“漸漸”一詞時,為了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烏鴉喝水的過程,我采用實驗演示法,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到課堂上,便于學生理解。
5、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通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一邊通過實驗感受動腦筋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說學生: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朗讀能力都較弱,落實識字、寫字,才能為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識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閱讀課文后孩子對課文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教師要引導他們動腦筋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識字、寫字和朗讀,同時還要“讓學生喜愛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文本、教師、學生三者之間架設一座暢通的橋梁,從而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
【教學準備】課件、裝有水的瓶子和小石子、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所謂“萬事開頭難”,一篇課文的導入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在這個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問:1.同學們,你們看,圖上畫的是什么?(烏鴉)他在干什么?(烏鴉喝水)然后進行過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烏鴉喝水》的故事。(板書課題)誰愿意讀一讀課題?(指名讀課題)通過圖片學習兩個生字“烏、鴉”。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烏鴉的圖片,形象地記憶“烏鴉”,既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再由“烏”“鳥”兩個象形字的對比以及教師就這兩字造字法的講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另外,在學習“鴉”的時候,聯系以前學過的“雞、鴨、鵝”等字,引導學生進行歸類識字。】
在課題中還有一個生字“喝”,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字的結構、形狀進行自主識記,看誰的方法好。(左右結構,“口“字旁)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非常善于模仿,在之前的識字教學中,已經通過這種方法學習過一些生字,因此記憶起來比較容易。】
二、學習課文,識記生字:
上課伊始,我通過給孩子們播放《烏鴉喝水》的歌曲,學生們對這篇課文的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環節中,除了上述方法,我還采用了其他方法使學生識記生字。
1、形近字比較識字。“喝”和“渴”、“辦”和“為”都適合這種方法。
出示“喝”和“渴”比一比,“喝水”的“喝”和“口渴”的“渴”,誰能幫老師認識區別一下這兩個字?(學生說老師總結)師:為什么“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因為喝水用嘴巴)師:為什么“口渴”的“渴”是三點水?(因為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點水)。另外,老師可以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加以區分,也可讓學生用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辦法”的“辦”和“因為”的“為”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生觀察點的不同位置,加以區別。
【設計意圖:低年級教學以識字為主。教學中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識記生字,幫助學生對于易混的字能很好的區別記憶。另外,老師通過做動作、表情,能夠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記憶。】
2、猜謎語識字:猜謎語一直是學生很喜歡的一種方式,教師把編好的謎語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來猜:瓦片層層并一起,水車千斤重。學生很容易猜出答案。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樂學、愿學,學會自主識字,有主動學習的愿望。猜謎語是學生非常愿意做的一項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猜謎識字,并自己創編謎語。】
3、看口形猜字: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同學們,我們做個游戲,你們看生字擺口形或者做動作演示,老師猜它是什么字好不好?”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知識積累都不一樣,因此,讓每個孩子提出自己的識字方法,可以更好地尊重每個孩子的認知,也可以更好地實踐以學定教的原則。游戲活動的設置,師生全員參與互動,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
4、在教學認讀生字的過程中,適時出示要求會寫生字“石”、“辦”,通過觀察、交流、教師板書、書空、描紅、練寫、作業展示等活動,鞏固所學生字。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交流→指導→描紅→仿寫→展示→講評指導學生書寫,既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適時強化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眼、口、手、心并用,有力提高寫字指導。】
三、朗讀感悟:
這個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同學們,現在生字寶寶和詞語寶寶都玩累了,咱們讓他們“回家”吧。剛才老師接到電話,說有四個詞語寶寶連自己的家都忘了,你們愿不愿意做警察叔叔,幫他們找到家呢?看誰的速度最快!
2、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課文中帶有以上詞語的三個重點句。
3、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悟烏鴉找水過程中的心情。
燈片一: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1)初讀:誰找到了“口渴”的家?試著讀一讀。
(2)體會:在讀的過程中,你們體會到烏鴉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3)朗讀表演: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誰愿意上臺表演讀?
燈片二: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
(1)初讀:誰能找到“喝不著”的家?試著一讀。
(2)理解:你讀了這句話,你知道烏鴉為什么喝不著水了嗎?(烏鴉遇上麻煩──瓶口小、水不多)烏鴉喝不著水,心情怎么樣呀?(體會烏鴉喝不到水的心情:很難過,很失望,很苦惱……)
(3)說一說,讀一讀: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烏鴉此時此刻的心情。(比賽讀,評點讀)
(4)創設情境:如果是你,喝不到水會怎么辦?(引導學生理解烏鴉知難不退,不怕困難的精神)
燈片三: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
(1)初讀:誰能找到“一個一個的”和“漸漸”的家?試著讀一讀。
(2)實驗演示:許多同學不明白,“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漸漸升高?”我們來研究一下。大家讀一讀句子,想想烏鴉是怎樣把石子放進瓶里的?(學生再讀句子,找到一個一個的放)老師拿出準備好的瓶子和石子演示實驗。師:把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里,瓶里的水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請大家要注意看,認真想。因為石子是一個一個地放,所以水是一點一點地升高,慢慢升高,書上用哪個詞來說?(漸漸)你能用“漸漸”說一個句子嗎?
教師小結:烏鴉真聰明,注意看,積極想,就想出辦法來了。我們同學更聰明,認真讀書,積極動腦筋,弄明白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
【設計意圖:這個教學環節中,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漸漸升高”作為研究對象,抓住重點詞語“一個一個”和“漸漸”等重點詞語,通過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觀察、思考,多方交流,解決了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最后的小結,又自然地進行了德育滲透。語文教學多種功能的開發,滿足了學生生命成長的多方面需求。】
(3)贊美:同學們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學生以贊美的語氣與烏鴉交談)
(4)思維拓展:同學們,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那該怎么辦呢?啟發學生根據當時的情況以及自身的生活體驗,說出一些可行的辦法。
【設計意圖:識字與閱讀的結合,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既鞏固了字詞的識記效果,也巧妙地與課文閱讀緊緊聯系在一起。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到處、喝不著、一個一個地、漸漸),通過朗讀、實驗演示引導學生感悟烏鴉在喝水過程中的心情,體會烏鴉遇難不讓、聰明能干、肯動腦筋的精神,使三維目標得以實現,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說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運用了課件資源,讓孩子們接受了先進的教育方式。在這樣“有謎語、有動畫片、有音樂…”的一個整合的課堂中上課,學生應該是一種享受,這不僅避免了學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年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限制,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新鮮感,充滿興趣。在這樣快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這正是素質教育下的新課堂的體現。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3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戶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為了驗證發現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關系。為此,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我先說一下我這節課的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流程:
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
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結論
二、活動過程:
(一)觀察《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這個問題為實驗提出了明確的操作要求,這里,我還明確了兩個人一組合作做。這對幼兒的實驗活動起到了指導作用,讓幼兒懂得必須兩兩合作進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用石子和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在這二個環節里,我用了3種不同顏色的瓶子,使幼兒更方便的找到相應顏色的格子作記錄。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我盡量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發現其中的秘密,因為讓幼兒充分地表述活動經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這個問題只有一位小朋友龍龍表達的比較完整,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講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烏鴉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們已經觀察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對于蘊藏的科學原理還需要老師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有了兩張圖的比較,幼兒比較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區別,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較簡單了。
我認為本次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結論等五個環節,整個活動體現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師本著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兩兩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兩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利用了形象的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了為什么石子裝進水量少的瓶子里烏鴉還是喝不到水,使復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很容易被幼兒所理解。活動中教師很好的把握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始終鼓勵幼兒做一做、想一想,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中應培養“嘗試”“探索”精神的要求。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說課稿《烏鴉喝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4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的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愿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是認識11個生字,15個詞語。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會想辦法,樂于與同學交流。
三、說教學重難點
“識字、,朗讀課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區別三組形近字是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學流程
主要分為(一)激趣導入(二)初讀課文識字(三)借助多媒體畫面激趣讀正確課文(四)設疑總結(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開課時,我采用了歌曲小烏鴉激趣導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烏”字。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 初讀課文,識字
1、范讀,自由讀借助拼音讀通課文關注圈畫的生字新詞;b、字不離詞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采用認——帶——考三步。認: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新詞,擦掉拼音認,擦掉詞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鼓勵學生想出各種各樣的記字方法,如猜字謎,教具組字,口訣記字等等;考:老師設計活動讓學生實記生字。游戲中鞏固生字。識字擂臺賽
設計競賽形式認記生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表現的欲望. 而且競賽環節(字音關、字形關、字詞關)緊扣識字方法和步驟。學生學得好,記得牢。識字教學中教師讓學生互教互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加上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學生認字的積極性高漲。
(三)借助多媒體畫面激趣讀正確課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環節這樣設計有助邊初步理解文意邊指導讀正確,為下節課理解課文意思,受到啟發做好鋪墊。(教師把教與學的主要活動放在“讀”上,讀書怕形式多種多樣,如讓學生邊讀邊“悟”揣摩如何去讀出語氣,讓學生試讀,同桌互讀等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
(四)、第二幅圖
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并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么。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設疑總結
由于有了前面的結合動畫朗讀體驗,孩子對烏鴉喝水的內容已初步理解了他的辦法是怎樣實現的,我們下節課做實驗好嗎,想一想你還有什么好辦法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文精華的體現,設計時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體現文章的思路,又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學生感悟到遇到問題要善于觀察,動腦筋想辦法才能解決。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烏鴉喝水》,孩子們對這個故事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活動中,我把“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作為課程的切入點,把“如何讓小烏鴉能最快喝到水”作為幼兒探索的關鍵點。因為大班孩子探索欲很強,故事又源于幼兒的生活,整個活動又有利于幼兒的操作,同時還可以進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幾方面的結合讓我覺得選擇本次主題教學活動內容比較有意義。同時《綱要》中還指出,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求“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認為本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指向性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活動中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取向。
具體目標體現為:
(1)喜歡實踐探索活動,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幫助烏鴉想辦法,探索如何讓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了解豆子的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之間的關系。
(2)引發擴散性思維,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3)萌發樂意幫助別人的情感,并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本活動的重難點是:探索如何讓水位升高以及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是運用猜測、講述、動手操作、分類、記錄等方法,讓幼兒在猜一猜、做一做、記一記等自主、積極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突破來重難點。
3、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小石子,廢舊報紙,棉花,玻璃球,毛巾,即時貼標記若干。每位幼
兒多個裝有相同多水的 瓶子(貼上顏色膠帶),烏鴉圖片,記錄紙、筆。
2、經驗準備:認識幾種常見的豆子(黃豆、蠶豆等)。
3、教具準備:《小烏鴉喝水》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既要充分體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也要體現幼兒個體的主動性,還要體現各領域的綜合性,為此我采用了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幼兒通過活動共同學習與成長。我采用的教法有:
1、 情景創設法:運用動畫片的故事形象貫穿于整個活動之中,將幼兒自然地引入到活動中來,并以此來極大地調動起幼兒探索的欲望。
2、 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3、 觀察指導法: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4、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既有幼兒講述的部分,也有幼兒的操作實踐,還有幼兒通過數數進行記錄的形式體現,整個過程以科學活動為主線同時整合了語言、數學等其他領域的活動內容,實現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三、說學法
為了體現“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教育觀念,我們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積累了經驗,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幼兒具體學法有:
1、嘗試活動法:它是建構幼兒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活動有幾次嘗試,第一次是對“怎樣才能讓烏鴉喝到水”這個話題的探究,幼兒邊做標記邊運用老師為其準備的玻璃瓶若干,石子,廢舊報紙,棉花,玻璃球等材料進行操作實踐,嘗試使瓶子里的水升高的方法,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會發現棉花,報紙扔瓶子后,水反而會變少,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放進瓶子里水都會漲的道理。第二次操作是以“如何讓小烏鴉能快速喝到水?”為關鍵點進行嘗試,讓幼兒在操作、數數、記錄中發現豆子的大小與水位升高快慢之間的關系。
2、多通道參與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引導幼兒在玩玩、做做、試試、想一想等活動中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幼兒參與合作、交流與分享。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試一試、記一記、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3、體驗交流法:蘇霍姆林曾說過“幼兒的智慧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活動中我們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擇材料的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同時注重幼兒個體與小組之間,個體與老師之間的語言交流,體現生生互動、師幼互動。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現在呀,老師就要請小朋友們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動畫片。
(二)欣賞動畫片第一段,提問:
1、剛才動畫片里有誰?
2、這只烏鴉口渴了,它在天空飛呀飛,發現了什么?
3、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又高又小,烏鴉喝不到水怎么辦呢?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它想個好辦法吧。
(三)幼兒猜測并講述能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猜、講講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
(四)幼兒第一次探索
師:我們小朋友積極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這些辦法能不能幫助小烏鴉呢?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去試一試,看看怎樣才能使烏鴉喝到瓶子里的水。
1、提出探索要求:
(1)請每個小朋友先觀察瓶子里的水位標記在哪里,等你操作完了再用即時貼做一個標記,看看瓶子里水面的位置是升高了還是降低了。
(2)請小朋友在使用操作材料的時候注意安全。
2、師生共同小結:你用了什么材料,水面的位置有沒有變化?
小結:當我們把一個個小石子、小玻璃球放進玻璃瓶里的時候,小石子、玻璃球很霸道,搶了水娃娃的地方,水娃娃就被擠到了瓶口,水面的位置升高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可是當我們把棉花、報紙放進瓶里的時候,棉花、報紙和水娃娃很友好,做了好朋友,棉花、報紙抱住水娃娃,水娃娃也鉆到它們的身體里一起做游戲。水面的位置沒有明顯變化。所以烏鴉還是喝不到瓶子里的水。剛才呀,小朋友幫烏鴉想了很多辦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敗了,但我們小朋友都積極動腦筋,并大膽進行了嘗試,你們都是最棒的。
(五)完整欣賞動畫片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動畫片里的小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六)第二次操作(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師:又飛來了很多的烏鴉,它們飛得又累又渴,真想馬上就能喝到水呀,我們怎樣能讓水升得再快一些呢?(幼兒討論、講述)
1、出示豆子和水瓶組織幼兒玩投豆子的游戲。
(1)先請幼兒說說豆子的名稱,再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豆子,它們能讓瓶子里的水升高嗎?誰會讓水升得更快一點呢?瓶子上有一個顏色標記,是小烏鴉能喝到水的記號,一組投蠶豆,一組投黃豆,每組每次投一個豆。兩組同時投豆子,當有一種豆子達到水位線時,游戲結束。
(2)幼兒介紹比賽結果。
2、提問:為什么我們投了同樣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讓小烏鴉喝到水,而有的卻沒能讓小烏鴉先喝到水呢?幼兒進行充分的討論。
老師進行簡單小結:原來豆子越大,水就升得越快,烏鴉也就越快能喝到水。
(七)活動總結
師:我們幫助那么多小烏鴉喝到了水,你覺得快樂嗎?對,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以后當我們小朋友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動腦筋,想出不同的好辦法來解決,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應該積極動腦,熱心地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6
一、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滿盈童趣的課文,恒久以來便是小學低段語文的必選篇目,很得當學生閱讀。這篇課文形貌了一只口渴的烏鴉隨處找水喝,它發明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但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頭腦想措施,把瓶子四周的小石子往瓶里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課文內容短小,普通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接納簡便生動的語言,刻畫出烏鴉機敏伶俐的形象,闡明任何事變只要開動頭腦想措施,就能降服困難,課文語言簡便,淺近易懂,生動生動,貼近兒童生存,學生不難明白。文中插圖形象美麗,有助于學生視察想象。
課文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所配圖畫,色彩鮮明,生動形象
1.圖畫上作者采用寫意畫法,把難看的烏鴉描繪成頭大目明的樣子,以突出烏鴉聰明可愛的形象,使學生看到圖畫就喜歡閱讀課文。也為學生理解課文描寫烏鴉善于動腦筋想辦法作了形象的揭示。
2.所配彩圖把文章的線索勾畫得非常清晰。烏鴉喝不到水(水少瓶口小),烏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了水),水位上升。烏鴉喝到水了。兩幅圖畫展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
二、故事簡單,含義深刻
這篇文章是利用一個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道理。烏鴉喝水時遇到困難,作者賦予它以人的思維:瓶里水少,瓶口又小,這是無法改變的,但水位的高底是可以改變的。于是烏鴉在瓶中放石子使水位升高。通過這個故事使讀者受到啟迪,悟出道理:“只要開初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
三、語言簡潔,結構嚴謹
文章開始作者用“到處”說明小烏鴉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用“看見”、“可是”說明喝不到水的原因;第三段重復使用“看見”,說明小烏鴉善于觀察,交代解決問題的依據;第四段用“放”、“漸漸”印證“辦法”可行。
二、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愿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找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句子。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了的教學目標: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
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三、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
(1)通過《烏鴉喝水》這個故事,啟發學生遇到困難要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還應啟發學生感悟到,做事情要有耐心,堅持下去,就有可能獲得成功。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3)背誦課文。
2、難點:
(1)理解“到處”“漸漸”的意思。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四、學情分析
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識字、朗讀能力都較弱,落實識字、寫字,才能為閱讀打下基礎,孩子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識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閱讀后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筋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地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2、體驗法:通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帶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4、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通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一邊通過實驗感受動腦筋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了快樂學習。
六、教學程序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識字、朗讀,同時還要“讓學生喜愛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文本、教師、學生三者之間架設一座暢通的橋梁,從而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
教學準備
瓶子、小石子、詞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問:1.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嗎?(同時播放烏鴉飛行動畫。板書:“烏鴉”。)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動畫“烏鴉”與漢字“烏鴉”兩者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嗎?在學生識記了“烏鴉”二字后我接著問:“2.你們聽過哪些關于烏鴉的故事?”最后我引入課題:今天我是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烏鴉喝水。
二、激趣引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和學生交流其感興趣的話題:同學們你們覺得烏鴉好看嗎?課文里介紹了一只可愛的烏鴉,它可愛在哪里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你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自讀課文嗎?如果碰上生字該怎么辦?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喜歡的問題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生在暢所欲言中真情自然流淌,便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此基礎上順利成長的進入下一個環節。】
三、讀文反饋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們自己匯報1.在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難識記的生字詞?說出來,大家一齊想想辦法。(在學生反饋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讀好本課的多音字及疊詞、輕聲音節。)出示:“喝不著、漸漸、小石子、一個一個地”
2.發現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⑴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同學們,在這些字里,有兩個字長得可像了,誰先找到他們?(喝、渴)他們哪里一樣,哪里不同?怎么記住?
⑵猜謎語識字:猜謎語一直是學生很喜歡的一種方式,我提問: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兩個字謎,看誰先猜出來:瓦片層層并一起;水車千斤重。
⑶看口形猜字
出示生字卡片。“同學們,我們做個游戲,你們看生字擺口形或者做動作演示,老師猜它是什么字好不好?”
(學生根據出示的生字詞,以動作演示,教師根據學生動作猜出詞語。)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知識積累都不一樣,因此,讓每個孩子提出自己認為難讀、難識的生字,可以更好地尊重每個孩子的認知,也可以更好地實踐以學定教的原則。游戲活動的設置,師生全員參與互動,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
四、朗讀感悟
這個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同學們,現在生字寶寶和詞語寶寶都玩累了,咱們讓他們“回家”吧。剛才老師接到電話,說有四個詞語寶寶連自己的家都忘了,你們愿不愿意做警察叔叔,幫他們找到家呢?看誰的速度最快!
2.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課文中帶有以上詞語的四個重點句。
(出示四個重點句子,四個詞語)
3.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悟烏鴉找水過程中的心情。
燈片一:
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1.初讀:誰找到了“口渴”的家?試著讀一讀。
2.體會:在讀的過程中,你們體會到烏鴉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體會到的?(在學生理解“口渴”“到處”的基礎上,借機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又饑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讀表演: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誰愿意上臺表演讀?
燈片二:
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
1.初讀:誰能找到“喝不著”的家?試著一讀。
2.理解:你讀了這句話,你知道烏鴉為什么喝不著水了嗎?
(烏鴉遇上麻煩──瓶口小、水不多)
烏鴉喝不著水,心情怎么樣呀?
(體會烏鴉喝不到水的心情:很難過,很失望,很苦惱……)
3.說一說,讀一讀: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烏鴉此時此刻的心情。(比賽讀,評點讀)
4.創設情境:如果是你,喝不到水會怎么辦?
(引導學生理解烏鴉知難不退,不怕困難的精神)
燈片三:
1、初讀:誰能找到“一個一個的”和“漸漸”的家?試著讀一讀。
(出示句子: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
2、實驗演示:許多同學不明白,“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漸漸升高?”我們來研究一下。大家讀一讀句子,想想烏鴉是怎樣把石子放進瓶里的?(學生再讀句子,找到一個一個的放)
接著我請找個這個詞語的學生放給大家看一看。
(拿出預先準備的裝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臺,拿起石子一個一個放進瓶里,放三個后,師示意生暫停)我問同學們:這樣是一個一個地放嗎?
師:把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里,瓶里的水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請大家要注意看,認真想。
(師示意學生繼續一個一個地放石子直至水將升至瓶口)
師: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
師:因為石子是一個一個地放,所以水是一點一點地升高,慢慢升高,書上用哪個詞來說?
師:你能用“漸漸“也來說句話嗎?
師:為什么放進石子,水就會升高?
師:那烏鴉是怎么想出這個辦法來的?
教師小結:烏鴉真聰明,注意看,積極想,就想出辦法來了。我們同學更聰明,認真讀書,積極動腦筋,弄明白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漸漸升高”作為研究對象,抓住重點詞語“一個一個”和“漸漸”等重點詞語,通過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觀察、思考,多方交流,解決了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最后的小結,又自然地進行了德育滲透。語文教學多種功能的開發,滿足了學生生命成長的多方面需求。
3、贊美:同學們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學生以贊美的語氣與烏鴉交談)
4、兒歌:同學們,老師學了這個故事以后,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只烏鴉,有人還為它寫了一首歌呢!(教師出示兒歌,學生跟唱)
5、思維拓展:
同學們,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那該怎么辦呢?啟發學生根據當時的情況以及自身的生活體驗,說出一些可行的辦法。
【設計意圖】
識字與閱讀的結合: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既鞏固了字詞的識記效果,也巧妙地與課文閱讀緊緊聯系在一起。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到處、喝不著、一個一個地、漸漸),通過朗讀實驗演示引導學生感悟烏鴉在喝水過程中的心情,體會烏鴉遇難不讓、聰明能干、肯動腦筋的精神,使三維目標得以實現,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五、課后延伸
播放“烏鴉喝水終結版”的動畫片。讓學生感受其中受到環保的教育。
教師:同學們,剛才大家學習的可真認真,老師和大家一起看個動畫片好不好?邊看邊想,你都看懂了什么?
【設計意圖:新課標主張語文閱讀應向課外延伸,向生活開放。環境保護是我們永恒的一個話題,借這只可愛的小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受到教育,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
六、說教學效果
在我的教學中,我充實運用了課件資源,讓在邊遠屯子的孩子擔當了先輩的教育方法。在如許“有謎語、有動畫片、有音樂…”的一個整合的講堂中上課,學生應該是一種享受,這不但制止了學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制止了低段孩子細致力會合的限定,讓學生對講堂滿盈奇怪感,滿盈興趣。在如許快樂的學習歷程中,不但學到了語文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養成善于思索的好風俗。這正是本質教育下的新講堂的表現。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7
《烏鴉喝水》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一只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它發現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瓶子周圍的小石子往瓶里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
為了教好這篇課文,達到教學目的,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認清實質,教給方法,培養才能。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通過課堂教學
(1)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要內容,在學課文的過程中理解生字詞;
(2)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抓住重點詞句,聯系前后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烏鴉想辦法終于喝到水;
(4)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以喝水為線索,在學習課文時,從圖來說,既要能看懂每幅圖,又要能比較每幅圖的不同點,從文來說,要懂得每句每段文字的意思,在達到上述要求的過程中,要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事物能力,通過學文,培養學生理解語言言字的能力,在培養這兩種能力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并運用視聽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形象直觀的引導方法。力求做到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心。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較弱,好動,好勝,個性還充滿天真與活潑。根據低年級兒童的這一表現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學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觀,教給學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2、形象直觀、優化組合,寓學于樂
低年級學生智力發展非常迅速,求知欲較強,但幼稚好動,精力不易集中,只有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我在教《烏鴉喝水》一文時,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快樂因素,精選媒體,系統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快樂教學于一爐。優化組合,融為一體,使之具有明顯的綜合,又體現出了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學習于快樂之中。
下面說說幾種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手段。
(1)游戲。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做他非常熟悉,十分喜愛的游戲——————猜謎語,把烏鴉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運用兒童語言編成謎語,喚起烏鴉在學生大腦中的表象,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因為學生對烏鴉比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來,因此大大的增強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較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較自然的引出課題。
(2)掛圖,根據看圖學文的特點,為了使學生對烏鴉當時口渴到處找水喝的感性認識,我選用了掛圖作為看圖材料,這樣讓學生感到形象、具體、新穎、有趣,為進一步學文做好鋪墊,通過掛圖讓學生找到圖文間的巧妙聯系。
(3)演示。在講解課文時,當講到烏鴉叼起小石子,一顆一顆的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著水了,這句中的“漸漸",我拿出一個小瓶子并裝上半瓶水,再一顆一顆的放石子,讓學生理解水漸漸升高,這樣變抽象為直觀,也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4)以讀帶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5)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6)板畫
在設計板書時,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使學生受到啟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板畫,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通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的,全程的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之,讓快樂因素穿插了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各個器官得以交替使用,學生在想一想、說一說、動一動、玩一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達到寓學于樂的目的。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8
一、學情分析
孩子們天生都愿意親近水,喜歡水,對水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在玩水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自由和快樂,情緒變得放松而愉快。通過主題《有趣的水》的學習,孩子們對水的認識不再是一些感性的經驗,而是更多的關注水的性質、水的用途等多方面。經過一段時間對水的探索,我發現幼兒對水的特性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與深入的分析后,又把對水的關注轉移到水和周圍的事物的關系上。許多幼兒除了玩水之外,還借助石頭、水管、水桶等輔助物與工具,進一步探索水的特性。此外,幼兒還開始運用小實驗的這種方式進行觀察、發現和探究,以獲取經驗。
二、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戶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即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一次無意的科學小實驗,孩子們有了新的發現。我們給幼兒講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后,請孩子回家做這個實驗。第二天,有個孩子告訴我,他做了實驗,結果水沒有到瓶口,烏鴉還是喝不到水。為了驗證他的發現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關系,另外我還發現烏鴉是否能喝到水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為此,我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孩子自己發現的現象,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學習活動--烏鴉喝水。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兩個:
1、理解《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實驗,了解水位升高與實物的大小、水的多少之間的關系。
本次活動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烏鴉喝水》故事,引出話題,讓幼兒了解將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上升,烏鴉就能喝到水。并讓幼兒通過實驗驗證烏鴉的辦法確實能行。第二環節,先出示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中,石頭一樣,但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第二張圖片中,水一樣多,石頭數量一樣,但大小不一樣。讓幼兒觀察圖片,找出圖片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猜想如果烏鴉把石頭放入上面的四個杯子中,這四個杯子里的水烏鴉都能喝到嗎?然后讓幼兒分組動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并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實驗后,每組派一名幼兒根據實驗記錄講述他們的實驗結果。第三個環節是游戲。通過游戲讓幼兒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實物放入水中都能使水面上升。
整個活動體現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本著兒童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兒童主動積極的參與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
三、活動目標
1、理解《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實驗,了解水位升高與實物的大小、水的多少之間的關系。
四、活動準備
1、事先聽過故事《烏鴉喝水》。
2、每組一張記錄表和兩個托盤。一個托盤中放有兩堆相同的石頭,兩杯水(其中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另一個托盤中放有兩杯一樣多的水,兩堆大小不同數量相同的石頭。
3、水桶,磚塊,石頭,硬幣,剪刀,塑料玩具,木塊,泡沫球,橡皮球等。
五、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談話引出
提問: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烏鴉最后是怎么喝到水的呢?
為什么把石頭放入瓶子中烏鴉就能喝到水呢?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
操作:提供一個有水的杯子,請一名幼兒將石頭放入杯中,觀察是否真的能否喝到水。
小結:原來在把石頭放入杯子中,石頭占據了水的地方,使水面上升到瓶口,烏鴉就順利喝到水了。
提問:那是不是有水的杯子里放入石頭烏鴉都能喝到水呢?
(二)分組實驗,驗證猜想
1、ppt出示圖片,請幼兒猜猜圖片中瓶子里的水都能喝到嗎?(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中,石頭一樣,但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第二張圖片中,水一樣多,石頭數量一樣,但大小不一樣)
(1)出示圖片1
提問:請小朋友們找一找這張圖片上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圖片上兩邊的石頭是一樣的,但是杯子里的水不一樣多,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2)出示圖片2
提問:小朋友們再找一找這張圖片上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圖片上兩杯水是一樣多,但是石頭不一樣,一邊石頭大,一邊石頭小。
提問:如果烏鴉把石頭放入上面的四個杯子中,這四個杯子里的水烏鴉都能喝到嗎?
2、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并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提出要求:先小組討論,選出一個小朋友做實驗,一個小朋友觀察,另外一個小朋友做記錄。一個托盤里的瓶子是一組實驗,做完一組實驗并記錄好之后再做另一組實驗。另外做第二組實驗時還需要記錄下投放石頭的數量。
操作:給每組幼兒提供一張記錄紙和兩組實驗的水和石頭,幼兒操作時教師在一旁給以指導和提醒。
3、請每組派一名幼兒根據自己小組的記錄講述實驗的結果。
提問:你們通過實驗發現什么了?請你把你們的實驗結果告訴大家吧。
小結:通過第一組實驗我們發現,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石子放的再多也沒有用。通過第二組實驗我們發現瓶子里放大石子,小烏鴉喝到水了。因為大石頭把水的地方占據了,水就滿上來了。而小石頭小,占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上來。
(三)游戲:哪些材料能幫助水溢出來?
材料:裝有水的水桶,大小石頭,硬幣,泡沫球,木塊,塑料玩具等
內容:運用烏鴉喝水的原理,通過投放各種材料,使水桶中的水溢出來。讓水先溢出來的小組為勝。
提問:有哪些材料投放進去能幫助水溢出來?
放哪些材料能讓水更快的溢出來?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9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艷。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2、自己運用已學過的學習方法認讀生字。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
3、培養學生遇到困難時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既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運用實驗等直觀教學化靜為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奧妙,避免了抽象煩瑣的講解。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這兩個字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
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能借助拼音進行生字學習,并在文中找出本課的生字、畫上圈。課中生字教學我設計如下:
1、師問:課文中哪些生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生字,師相機點擊課件,相應的生字變為紅色,引起注意。字娃娃調皮地從兒歌中的字跳下排成兩列。
2、同桌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扮演小老師的角色,互相糾音、互助學習。
3、老師請一名小老師指著字娃娃帶領全班再讀生字,小老師教得很投入,底下的學生也學得認真。
4、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比一比哪列火車開得又好又快,檢查字音并糾正。如生字“渴、喝”給學生編成順口溜:“一個人被困在屋子里,一天(日)連三滴水都喝不到。(這是渴),后來,一個人送了一杯水(這就是喝)”
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枯燥的生字變為學生游戲的伙伴。學生在積極、快樂的參與中,調動起自己的眼、耳、口、腦去完成游戲中的各個要求,不僅使他們學得主動,而且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根據高萬同老師在《談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閱讀教學》中指出,起步階段的閱讀教學要把培養閱讀興趣放在首位。應激發他們圍繞課文內容,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不讓一個學生成為無動于衷的旁觀者,當一個有口無心的假讀書郎。多媒體在自主探究中發揮著優勢。我制作了豐富多彩的課件。我首先以第1 自然段為引子,使學生了解到“烏鴉喝不到水”這一情況,多媒體動畫演示烏鴉的著急心情,然后就讓他們圍繞課題,大膽猜想事情的最后結果,從而找出矛盾焦點,產生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朗讀課文,領會課文潛在的思想內涵,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依據課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讀通、讀懂、讀好課文。一個巧妙的追問:“你最想對烏鴉說些什么?”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表現了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的課改思想。
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在情境中打開了記憶的倉庫,激活了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學生憑借這些“背景知識“展開豐富的想象,在頭腦中盡情描繪課文語言所描寫的情景,再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把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活生生的形象。運用自己的閱讀感受,完成了對課文的“再創造”。同時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和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謎語導課:
我認為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⑴ 《烏鴉喝水》的這一課我采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穿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便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⑵ 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⑶ 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2、分層識字:
⑴ 由于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幾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其中還有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來解決生字。
⑵ 反饋鞏固:
生字學習中我采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游戲讓學生尋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3、初讀課文
⑴ 讀課文時,抽四個小朋友分段朗讀,并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么。
⑵ 讓學生評價學生。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4.讀文感悟
⑴ 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再讓學生互相交流。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⑵ 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么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啟發學生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想一想烏鴉會到哪些地方找水,邊找還邊說著什么,想一想,說一說,再來演一演)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焦急心情。并指導朗讀第一句。
通過學生的聽說演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從局外人變成局內人。并為指導課本劇表演埋下伏筆。
⑶ 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并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艷、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著,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于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復朗讀:怎么辦呢?這里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
⑷ 實物演示,突破難點
通過實驗,演示烏鴉怎樣把小石子放進瓶里,水又是怎樣升高的?讓學生觀察(一個一個,漸漸)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實驗,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事物間的聯系。另外,一個巧妙的追問,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表現了語文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的課改理念。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斗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于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5、指導朗讀: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并借助板書來加上動作來演一演等鞏固朗讀。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10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艷.
1,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為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
2,本文在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烏鴉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動畫,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能體會到烏鴉的艱難處境,從而完成一種角色的轉換,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讓學生在潛意識中能以第一人稱的態度來學習課文,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參與課堂教學.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在烏鴉找到水的畫面中有意添加幾塊小石子,給學生一些暗示,也給學生的聯想作一鋪墊.
3,本課設計的第二個實驗點是如何充分挖掘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影,音結合優勢及動畫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瓶子的形狀,裝水的多少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烏鴉喝不到水.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會有一個難點,加入小石子后為什么烏鴉就能喝到水于是我就設計了一段石子填水的動畫,相信學生看了動畫以后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烏鴉為什么可以喝到水了.學生在背誦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把烏鴉找石子喝到水的動畫再重放一遍,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條理的梳理,提高學生理解記憶的能力.
4,在教學生字的時候,通過對課文中句子的講解而滲透句不離詞,詞不離字,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課生字.
5,本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本次講授第二課時教學任務.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 ⑴復習,鞏固第一課時所學字詞.
⑵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采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 由于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許多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么或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自學要求:
a,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b,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采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 (渴),邊做以游戲讓學生尋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并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么.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系"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鉤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于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 讀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 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么找水喝的 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先可讓學生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里 找了哪些地方 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 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 后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 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并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艷,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瓶口小"等原因.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著,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于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復朗讀:怎么辦呢 這里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么講解都顯得多余了.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斗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于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四)指導朗讀,背誦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并借助板書邊演邊背.
五,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學生的背誦.
板書設計
烏鴉喝水
找水喝——喝不著
想辦法———放石子
水升高------喝著水
烏鴉 喝水 口渴 看見 辦法 終于 叼起 漸漸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11
一、說教材
1、教材《烏鴉喝水》這個題材原本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容,孩子們對這個故事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活動中,我把“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作為課程的切入點,把“如何讓小烏鴉能最快喝到水”作為幼兒探索的關鍵點。因為大班孩子探索欲很強,故事又源于幼兒的生活,整個活動又有利于幼兒的操作,同時還可以進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幾方面的結合讓我覺得選擇本次主題教學活動內容比較有意義。同時《綱要》中還指出,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求“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認為本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指向性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活動中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取向。
具體目標體現為:
(1)喜歡實踐探索活動,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幫助烏鴉想辦法,探索如何讓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了解豆子的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之間的關系。
(2)引發擴散性思維,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3)萌發樂意幫助別人的情感,并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本活動的重難點是:探索如何讓水位升高以及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是運用猜測、講述、動手操作、分類、記錄等方法,讓幼兒在猜一猜、做一做、記一記等自主、積極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突破來重難點。
3、活動準備:《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精神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材料準備:小石子,廢舊報紙,棉花,玻璃球,毛巾,即時貼標記若干。每位幼兒多個裝有相同多水的 瓶子(貼上黃色膠帶),烏鴉圖片,記錄紙、筆。
(2)經驗準備:認識幾種常見的豆子(黃豆、云豆、蠶豆等)。
(3)教具準備:小烏鴉喝水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既要充分體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也要體現幼兒個體的主動性,還要體現各領域的綜合性,為此我采用了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幼兒通過活動共同學習與成長。我采用的教法有:
1、 情景創設法:運用動畫片的故事形象貫穿于整個活動之中,將幼兒自然地引入到活動中來,并以此來極大地調動起幼兒探索的欲望。
2、 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3、 觀察指導法: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4、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既有幼兒講述的部分,也有幼兒的操作實踐,還有幼兒通過數數進行記錄的形式體現,整個過程以科學活動為主線,同時整合了語言、數學等其他領域的活動內容,實現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三、說學法
為了體現“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教育觀念,我們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積累了經驗,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幼兒具體學法有:
1、嘗試活動法:它是建構幼兒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活動有幾次嘗試,第一次是對“怎樣才能讓烏鴉喝到水”這個話題的探究,幼兒邊做標記邊運用老師為其準備的玻璃瓶若干,石子,廢舊報紙,棉花,玻璃球等材料進行操作實踐,嘗試使瓶子里的水升高的方法,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會發現棉花,報紙扔瓶子后,水反而會變少,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放進瓶子里水都會漲的道理。第二次操作是以“如何讓小烏鴉能快速喝到水?”為關鍵點進行嘗試,讓幼兒在操作、數數、記錄中發現豆子的大小與水位升高快慢之間的關系。
2、多通道參與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引導幼兒在玩玩、做做、試試、想一想等活動中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幼兒參與合作、交流與分享。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試一試、記一記、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3、體驗交流法:蘇霍姆林曾說過“幼兒的智慧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活動中我們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擇材料的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同時注重幼兒個體與小組之間,個體與老師之間的語言交流,體現生生互動、師幼互動。
四、說活動流程
在活動中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能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探索狀態。
活動流程為:導入課題(以課件引出)→猜測能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第一次探索(探索讓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述操作結果(完整看課件)→第二次操作(探索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老師進行活動小結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小朋友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了,現在呀,老師就要請小朋友們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動畫片。
2、欣賞動畫片第一段后,提問:
(1)剛才動畫片里有誰?
(2)這只烏鴉口渴了,它在天空飛呀飛,發現了什么?
(3)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又高又小,烏鴉喝不到水怎么辦呢?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它想個好辦法吧。
二、幼兒猜測并講述能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猜、講講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
三、幼兒第一次探索:
我們小朋友積極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那這些辦法到底能不能幫助小烏鴉呢?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去試一試,看看怎樣才能使烏鴉喝到瓶子里的水。
2、提出探索要求:
①請每個小朋友先觀察瓶子里的水位標記在哪里,等你操作完了再用即時貼做一個標記,看看瓶子里水面的位置是升高了還是降低了。
②請小朋友在使用操作材料的時候注意安全。
四、師生共同小結:你用了什么材料,水面的位置有沒有變化?
1、小結:當我們把一個個小石子、小玻璃球放進玻璃瓶里的時候,小石子、玻璃球很霸道,搶了水娃娃的地方,水娃娃就被擠到了瓶口,水面的位置升高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可是當我們把棉花、報紙放進瓶里的時候,棉花、報紙和水娃娃很友好,做了好朋友,棉花、報紙抱住水娃娃,水娃娃也鉆到它們的身體里一起做游戲。水面的位置沒有明顯變化。所以烏鴉還是喝不到瓶子里的水。剛才呀,小朋友幫烏鴉想了很多辦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敗了,但我們小朋友都積極動腦筋,并大膽進行了嘗試,你們都是最棒的。
2、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動畫片里的小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教師播放動畫,并完整欣賞。
五、第二次操作(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又飛來了很多的烏鴉,它們飛得又累又渴,真想馬上就能喝到水呀,我們怎樣能讓水升得再快一些呢?(幼兒討論、講述)
1、出示豆子和水瓶組織幼兒玩投豆子的游戲。
(1)先請幼兒說說豆子的名稱,再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
老師這里有一些豆子,它們能讓瓶子里的水升高嗎?誰會讓水升得更快一點呢?瓶子上有一個黃色標記,是小烏鴉能喝到水的記號,請小朋友每人選擇兩種豆子,分別放入兩個瓶中,一邊放,一邊數,兩種豆子各放多少顆才能讓烏鴉喝到水呢?
提醒幼兒邊放豆子邊數數,并把數字記錄下來。
(2)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實驗出現了兩種結果,引出下一個游戲——豆子比賽:蠶豆和云豆比賽,看看到底哪種豆子能最先讓小烏鴉喝到水?
游戲規則:一組投蠶豆,一組投云豆,每組每次投一個豆。兩組同時投豆子,當有一種豆子達到水位線時,游戲結束。孩子們發現蠶豆能讓小烏鴉最先喝到水。
老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投了同樣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讓小烏鴉喝到水,而有的卻沒能讓小烏鴉先喝到水呢?幼兒進行充分的討論。
老師進行簡單小結:原來豆子越大,水就升得越快,烏鴉也就越快能喝到水。
六、活動總結
我們幫助那么多小烏鴉喝到了水,你覺得快樂嗎?對,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以后當我們小朋友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動腦筋,想出不同的好辦法來解決,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應該積極動腦,熱心地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幼兒園大班主題說課稿:萬里長城
一、說活動教材
長城,若將其從字面上翻譯成英文,應為“long wall”,但稍懂英語知識的人都知道,“長城”在英文中用法為“great wall”——偉大的城墻。那是一種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為長城這一概念已滲入國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偉大的城墻,它在中國,它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同時長城又是一座歷史的豐碑,記述著各代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附會著雄略的將帥和聰明工匠的事跡,也凝聚著無數戰士和百姓的血汗。
關于長城這一教材,至今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經使用。對于這樣一個孩子們耳熟能詳,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還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地拿到教學中來嗎?那么.讓我們先來挖掘一下這一教材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吧。
教材《長城》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科學領域:了解長城的構造、起止地等科學知識。
社會領域:通過學習長城的悠久文化歷史,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藝術領域:欣賞長城的雄偉之類,開展再造想象繪畫活動。
健康領域:通過長城游戲,鍛煉幼兒的大肌肉,小肌肉動作。
語言領域:通過講述,表達“我見到的長城”,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現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結構的普及,孩子成為一家人的中心,他們游戲、玩樂,去的地方多,獲取知識的媒介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但是,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是成長方面的,真正意義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諸如關心愛護他人、愛集體、愛祖國等)可謂是少之少。但是,我們知道.要成為一個社會人,為社會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一個中國人。那么,萬里長城這一中國瑰寶在新世紀的教育價值就顯而易見了——“通過學習,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美好情感”,這是出發點,也是最終的歸宿。
鑒于幼兒情感發展的趨勢,我把“萬里長城”這一教學內容定在大班年齡段,因為此時的孩子情感脈絡日益豐富起來,已經可以了解集體、國家這種寬泛的概念,所以在這一年齡段進行改教材的學習較為合適。同時.“萬里長城”這一教材所蘊含的知識點豐富,并非一個活動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對這樣的教材應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選取的是主題網絡中的一個內容:大班科學——萬里長城。目標定位如下:
(1)引導幼兒了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
(2)知道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發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敬愛和愛國主義情感。
【分析】要激發孩子對一種事物的熱愛必須先要認識它、了解它長城這一建筑的構造并不復雜,由烽火臺和城墻連接而成,孩子們也基本熟知。但長城存在于古時和現今的作用卻是離孩子們的生活較為遙遠的,需要教師通過多種形式來達成。因此,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了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由萬里長城的學習,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和對祖國的熱愛需要幼兒情感的遷移。
而情感遷移對于該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又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獨生子女的盛行使這些孩子自主獨立意識過于強烈,情感的激發較難,因此將其定位為活動的難點。
為解決重難點,本次活動主要采用多媒體重現的手段,讓孩子們置身于當時的場景,讓他們的鮮血在場景中沸騰起來,從而達到情感遷移的目的。
三、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世界各國的標志性建筑。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關于世界各國的標志性建筑、萬里長城的雄偉景象、古時人們建造長城的景象、古時抵御外敵入侵打仗時的景象、現今長城作為旅游勝地的景象。
四、說活動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與新媒介的完美結合。作為被許多教育工作者曾經反復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適合現今社會的教育價值至關重要。本次活動運用最新的教學媒介——多媒體課件,重現了古時人們的建造場面,古時長城抵御外敵入侵時的場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該老教材的獨特魅力。原來長城是如此雄偉,它能發揮這么大的作用,中國人是這么偉大,這一切目標的達成都得歸功于新教學媒介帶來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動始終圍繞著中國的萬里長城——人類的驕傲開展,包括長城在古時、現今的作用,都為更好地抒發情感做了鋪墊。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 篇1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本日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九年任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一年級語文下冊19課《烏鴉喝水》。本次說課將包羅說課本、說學習目的、說重點難點、說學情、說教學要領、說教學步伐六個方面。起首說對課本的闡發。
一、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滿盈童趣的課文,恒久以來便是小學低段語文的必選篇目,很得當學生閱讀。這篇課文形貌了一只口渴的烏鴉隨處找水喝,它發明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但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頭腦想措施,把瓶子四周的小石子往瓶里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課文內容短小,普通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接納簡便生動的語言,刻畫出烏鴉機敏伶俐的形象,闡明任何事變只要開動頭腦想措施,就能降服困難,課文語言簡便,淺近易懂,生動生動,貼近兒童生存,學生不難明白。文中插圖形象美麗,有助于學生視察想象。
課文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所配圖畫,色彩鮮明,生動形象
1.圖畫上作者采用寫意畫法,把難看的烏鴉描繪成頭大目明的樣子,以突出烏鴉聰明可愛的形象,使學生看到圖畫就喜歡閱讀課文。也為學生理解課文描寫烏鴉善于動腦筋想辦法作了形象的揭示。
2.所配彩圖把文章的線索勾畫得非常清晰。烏鴉喝不到水(水少瓶口小),烏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了水),水位上升。烏鴉喝到水了。兩幅圖畫展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
二、故事簡單,含義深刻
這篇文章是利用一個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道理。烏鴉喝水時遇到困難,作者賦予它以人的思維:瓶里水少,瓶口又小,這是無法改變的,但水位的高底是可以改變的。于是烏鴉在瓶中放石子使水位升高。通過這個故事使讀者受到啟迪,悟出道理:“只要開初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
三、語言簡潔,結構嚴謹
文章開始作者用“到處”說明小烏鴉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用“看見”、“可是”說明喝不到水的原因;第三段重復使用“看見”,說明小烏鴉善于觀察,交代解決問題的依據;第四段用“放”、“漸漸”印證“辦法”可行。
二、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愿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找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句子。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了的教學目標: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
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三、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
(1)通過《烏鴉喝水》這個故事,啟發學生遇到困難要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還應啟發學生感悟到,做事情要有耐心,堅持下去,就有可能獲得成功。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3)背誦課文。
2、難點:
(1)理解“到處”“漸漸”的意思。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四、學情分析
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識字、朗讀能力都較弱,落實識字、寫字,才能為閱讀打下基礎,孩子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識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閱讀后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筋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地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2、體驗法:通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帶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4、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通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一邊通過實驗感受動腦筋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了快樂學習。
六、教學程序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識字、朗讀,同時還要“讓學生喜愛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文本、教師、學生三者之間架設一座暢通的橋梁,從而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
教學準備
瓶子、小石子、詞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問:1.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嗎?(同時播放烏鴉飛行動畫。板書:“烏鴉”。)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動畫“烏鴉”與漢字“烏鴉”兩者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嗎?在學生識記了“烏鴉”二字后我接著問:“2.你們聽過哪些關于烏鴉的故事?”最后我引入課題:今天我是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烏鴉喝水。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動畫烏鴉的外形,形象地記憶“烏鴉”,既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再由“烏鴉”一詞聯系到有關“烏鴉”的故事,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達到從舊知到新知的牽引過渡。
二、激趣引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和學生交流其感興趣的話題:同學們你們覺得烏鴉好看嗎?課文里介紹了一只可愛的烏鴉,它可愛在哪里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你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自讀課文嗎?如果碰上生字該怎么辦?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喜歡的問題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生在暢所欲言中真情自然流淌,便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此基礎上順利成長的進入下一個環節。
三、讀文反饋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們自己匯報1.在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難識記的生字詞?說出來,大家一齊想想辦法。(在學生反饋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讀好本課的多音字及疊詞、輕聲音節。)出示:“喝不著、漸漸、小石子、一個一個地”
2.發現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⑴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同學們,在這些字里,有兩個字長得可像了,誰先找到他們?(喝、渴)他們哪里一樣,哪里不同?怎么記住?
⑵猜謎語識字:猜謎語一直是學生很喜歡的一種方式,我提問: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兩個字謎,看誰先猜出來:瓦片層層并一起;水車千斤重。
⑶看口形猜字
出示生字卡片。“同學們,我們做個游戲,你們看生字擺口形或者做動作演示,老師猜它是什么字好不好?”
(學生根據出示的生字詞,以動作演示,教師根據學生動作猜出詞語。)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知識積累都不一樣,因此,讓每個孩子提出自己認為難讀、難識的生字,可以更好地尊重每個孩子的認知,也可以更好地實踐以學定教的原則。游戲活動的設置,師生全員參與互動,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
四、朗讀感悟
這個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同學們,現在生字寶寶和詞語寶寶都玩累了,咱們讓他們“回家”吧。剛才老師接到電話,說有四個詞語寶寶連自己的家都忘了,你們愿不愿意做警察叔叔,幫他們找到家呢?看誰的速度最快!
2.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課文中帶有以上詞語的四個重點句。
(出示四個重點句子,四個詞語)
3.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悟烏鴉找水過程中的心情。
燈片一:
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1.初讀:誰找到了“口渴”的家?試著讀一讀。
2.體會:在讀的過程中,你們體會到烏鴉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體會到的?(在學生理解“口渴”“到處”的基礎上,借機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又饑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讀表演: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誰愿意上臺表演讀?
燈片二:
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
1.初讀:誰能找到“喝不著”的家?試著一讀。
2.理解:你讀了這句話,你知道烏鴉為什么喝不著水了嗎?
(烏鴉遇上麻煩──瓶口小、水不多)
烏鴉喝不著水,心情怎么樣呀?
(體會烏鴉喝不到水的心情:很難過,很失望,很苦惱……)
3.說一說,讀一讀: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烏鴉此時此刻的心情。(比賽讀,評點讀)
4.創設情境:如果是你,喝不到水會怎么辦?
(引導學生理解烏鴉知難不退,不怕困難的精神)
燈片三:
1、初讀:誰能找到“一個一個的”和“漸漸”的家?試著讀一讀。
(出示句子: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
2、實驗演示:許多同學不明白,“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漸漸升高?”我們來研究一下。大家讀一讀句子,想想烏鴉是怎樣把石子放進瓶里的?(學生再讀句子,找到一個一個的放)
接著我請找個這個詞語的學生放給大家看一看。
(拿出預先準備的裝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臺,拿起石子一個一個放進瓶里,放三個后,師示意生暫停)我問同學們:這樣是一個一個地放嗎?
師:把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里,瓶里的水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請大家要注意看,認真想。
(師示意學生繼續一個一個地放石子直至水將升至瓶口)
師: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
師:因為石子是一個一個地放,所以水是一點一點地升高,慢慢升高,書上用哪個詞來說?
師:你能用“漸漸“也來說句話嗎?
師:為什么放進石子,水就會升高?
師:那烏鴉是怎么想出這個辦法來的?
教師小結:烏鴉真聰明,注意看,積極想,就想出辦法來了。我們同學更聰明,認真讀書,積極動腦筋,弄明白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漸漸升高”作為研究對象,抓住重點詞語“一個一個”和“漸漸”等重點詞語,通過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觀察、思考,多方交流,解決了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最后的小結,又自然地進行了德育滲透。語文教學多種功能的開發,滿足了學生生命成長的多方面需求。
3、贊美:同學們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學生以贊美的語氣與烏鴉交談)
4、兒歌:同學們,老師學了這個故事以后,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只烏鴉,有人還為它寫了一首歌呢!(教師出示兒歌,學生跟唱)
5、思維拓展:
同學們,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那該怎么辦呢?啟發學生根據當時的情況以及自身的生活體驗,說出一些可行的辦法。
設計意圖
識字與閱讀的結合: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既鞏固了字詞的識記效果,也巧妙地與課文閱讀緊緊聯系在一起。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到處、喝不著、一個一個地、漸漸),通過朗讀實驗演示引導學生感悟烏鴉在喝水過程中的心情,體會烏鴉遇難不讓、聰明能干、肯動腦筋的精神,使三維目標得以實現,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五、課后延伸
播放“烏鴉喝水終結版”的動畫片。讓學生感受其中受到環保的教育。
教師:同學們,剛才大家學習的可真認真,老師和大家一起看個動畫片好不好?邊看邊想,你都看懂了什么?
設計意圖:新課標主張語文閱讀應向課外延伸,向生活開放。環境保護是我們永恒的一個話題,借這只可愛的小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受到教育,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
六、說教學效果
在我的教學中,我充實運用了課件資源,讓在邊遠屯子的孩子擔當了先輩的教育方法。在如許“有謎語、有動畫片、有音樂…”的一個整合的講堂中上課,學生應該是一種享受,這不但制止了學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制止了低段孩子細致力會合的限定,讓學生對講堂滿盈奇怪感,滿盈興趣。在如許快樂的學習歷程中,不但學到了語文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養成善于思索的好風俗。這正是本質教育下的新講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