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教學反思(通用5篇)
《青蛙》教學反思 篇1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這是從教以來對孔老夫子這句話最深刻的感受。課堂教學在不斷的試誤中得到了提升,依稀記得新教師見面課時手忙腳亂,課堂控制力不足,第二次公開課教學目標模糊,眉毛胡子一把抓,到目前為止,這已經是第三次公開課了,在我們一年級語文小組幫助下,在反復打磨中,本次公開課應該算是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但仍有許多不令滿意的地方。
《小青蛙》一課課堂教學處理得比較好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教學目標明確。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相比于上冊來說,課文仍充滿生活氣息與童真童趣,但是知識量在加大,如識字難度、寫字難度提升,知識點難度提高。原本二年級才涉及的形聲字出現在了本冊《小青蛙》一課。在執教《小青蛙》第一課時,我抓住本課重要知識點——形聲字來展開教學活動,本堂課主要解決一個問題——“青”字家族的字。對“青”字家族的字,通過讀、認、寫、回歸語境來加深對其的認識。課堂設計了找“青”字媽媽的寶寶,讓學生找出“青”字家族的字,通過找“清”“晴”“睛”“情”“請”這幾個字,達到初步感知認識“青”字族字的目的。隨后通過比一比,學生自己觀察“青”字族字,發現它們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比較,更進一步認識“青”字家族,達到區分“青”字族不同字的目的。通過玩游戲、一起編兒歌,加深識字、理解“青”字家族的字。最后落實到對“青”字家族字的書寫指導上,通過教師指導,學生互評互學,達到糾正書寫的目的。整堂課中心點明確,沒有出現拉拉雜雜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課堂教學線索清晰。
其次,書寫指導扎實有效。《小青蛙》一課中,“青”字家族的字都是左右結構,并且筆畫較多。為了能夠調動更多孩子參與書寫的積極性,更好提高寫字能力,在進行寫字訓練時,如寫“請”字時,我讓學生先觀察,請生說書寫時該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教師再進行總結強調補充,學生進行書寫,書寫后同桌互評,比一比誰的字寫得好,通過展臺請一桌同學上來展示他們寫的字,全班共同評價,幫助學生改進書寫。全班63個孩子,如若教師一個個檢查孩子的書寫,顯然是不可能的。孩子要發現自己的不足可能還不太容易,但是孩子卻很能挑出他人的毛病。因此,以這樣學生互評的方式,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書寫的不足之處,改進書寫,提高指導書寫的有效性。
最后,生本課堂初現矛頭。本堂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浸潤著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文氣息。“青”字媽媽找孩子,體現了自主學習,學生互評書寫體現了合作學習。教師能夠放手讓學生參與討論學習,如進行寫字練習,讓同桌之間互相比評,達到規范寫字的目的。整堂課滿堂灌、忽視學生、只顧著教學進度的行為沒有了,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注重到了對學生的關注。如在請生說“請”字第二筆“橫折提”時,有孩子站起來說是“橫斜鉤”,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答案,而是再請生說說有沒有其他不同的答案,通過其他學生的回答獲得正確答案。
本堂課執教中也出現了一些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激勵措施需增強,學生信心勿挫傷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節課的注意力時間大概也只有20多分鐘,如何讓孩子更加積極的參與進課堂,最大限度的延長孩子聽課注意力時間,必要的獎勵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在執教本堂課時,有的孩子回答問題回答得非常準確完整,如何激勵這樣的孩子以及更多孩子回答問題、參與課堂活動呢?可以利用一些小貼紙,回答正確了直接貼在孩子書上。也可以利用小印章,回答正確的孩子在書上蓋上小印章。但是在本堂課上,對回答問題積極和回答問題較好的孩子單單進行口頭表揚就略顯薄弱了,融入更多激勵措施更能調動孩子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形式還需多樣化,最大限度吸學生
在執教《小青蛙》一課,除了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外,沒有其他教具出現,包括有趣的打氣球游戲也是通過多媒體來實現的。雖然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做到生動形象有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但是單單靠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低段教學。一年級教學形式完全還可以豐富多樣,除了多媒體教具的使用外,也可以用有顏色的卡紙制作一些本課生字,可以用于開火車認字,也可以貼在黑板上展示講解“青”字族生字。不同的色彩、圖畫都是吸引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
第三,糾錯雖及時,學生肯定也必要
本堂課的教學中,在學生互評階段出現的問題是,所有站起來評價他人寫的字的孩子都說的是他人字哪里哪里寫得不好,僅僅只是看到了他人的缺點,卻沒有對他人字寫得好的地方做出肯定性評價。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當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在學生寫的字只被指出不足時,還應當適當引導學生說說被評價學生字的優點。誠然,指出不足可以讓學生改正,肯定好的方面能夠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也是防止學生因為自身錯誤而受到打擊,不敢再舉手回答問題。又如在讓學生回答“請”字第二筆時,有生起來說是“橫斜鉤”,面對這樣的.錯誤回答,我們也最好不要直截了當指出孩子的錯誤,可以再請其他孩子來回答,通過爭一爭,辯一辯來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回答的錯誤。表揚學生在爭辯中獲得的新知,減輕回答錯誤問題孩子的心理壓力。
第四,生本課堂初現,深化生本要思考
整個課堂令人欣慰的是具有了生本課堂的萌芽,但是萌芽卻始終沒有深入下去。如在同桌相互評價指導寫字的過程中,寫得好的當小老師,指出了同桌寫的不足之處,但是這樣以后就戛然而止了。在處理這一細節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小老師指出不足后,請小老師在黑板上示范書寫,這樣比教師直接用多媒體出示漢字結構有效。同時只請一桌學生利用展臺展示寫的字,數量較少,完全可以再多增加幾組學生來進行互評,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更多學生有上臺展示的機會。教師在學生的互評過程中只需要做一個引導者,引導時多說要求,其他的時間完全可以大膽交給學生,讓學生之間在互相學習中獲得發展。除此之外,在進行“青”字家族的五個字書寫指導時,我們也完全沒有必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因為這些字都有共同特點。五個字可以放在一起處理,教師用一個字舉例該字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余的字教給小老師講解,讓課堂時時學生都有參與權,自主權,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五,雞頭鳳尾要具備,課堂結構要完整
課堂以讀文開始,那也應當在讀中結束。部編版教材生動有趣,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多閱讀,在讀中領悟。本堂課在閱讀上是欠缺的,除了上課開始齊讀了課文,讓學生初步對課文有了了解,其余也就沒有再進行整體閱讀了。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力將受到影響。在找“青”字寶寶之前,閱讀是可以占到課堂的10分鐘樣子的,我們不僅可以齊讀課文,還可以通過男女賽讀,分組讀、教師范讀、同桌讀等方式增加閱讀次數,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在課堂接近尾聲時,并沒有一個很好的總結來為本堂課畫一個圓滿的句號。本堂課教學任務順利完成,但是并沒有做一個本堂課的小結,因此給聽課人一種教學任務未完成的感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并未想好如何做一個非常好的小結來為本堂課畫上一個圓滿句號,課堂結束,自己也感覺本堂課末了就像一串珍珠斷了鏈一樣。課堂既然以讀開始,我們也同樣可以在讀中結束。
最后,課堂板書有瑕疵,細節處理要謹慎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細節方面有幾處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在開課伊始,板書《小青蛙》這一課題時,指導學生寫到題目中的“青”字后,“蛙”字就忘記寫出來了,讓“小青”二字在黑板上掛了很久,后面想起才補充出來。此外,在指導寫這個“青”字時,在請生起來說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后,應當在田字格中書寫,這樣讓學生能夠對“青”字的筆順筆畫和結構有更清晰的感官。在整個黑板上,空蕩蕩的擺放著課題,沒有其他書寫的東西,整塊黑板看起來既不美觀,也缺少了真正意義上的板書。在處理黑板板書時,依據本課重點是“青”字家族的形聲字,我們可以將本課的形聲字寫在黑板上,課程結束,本課重點知識也能一目了然。除此以外,課文中除了“青”字家族的字外,還有其他的生字,這些字也應當做到隨文識字,而不應該被忽略掉。在讀課文環節后,完全可以隨文認識“害”“保”“護”這幾個字,“眼睛”的“眼”也可以在出示睛時隨文一起認識,本課需要認識的字基本上是可以在第一課時解決完的。
本次公開課能夠獲益匪淺,同時比以前有了更大進步,離不開駱志菊名師工作室提供的舞臺,離不開盧蓉師傅的幫助與指導,在這樣一種教學相長的環境氛圍下,讓我真正教有所獲。“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愿以有涯追無涯,獲得長足發展!
《青蛙》教學反思 篇2
現在想想整節課上的真的很失敗,首先對教材的研讀就不夠,其次教學組織能力不行,最后是教師上課時沒有一點激情。唯一的一點優點就是課完整的上完了。
這節課我準備了課件,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小青蛙》這是一節乘法口訣的練習課,本來練習課就比較枯燥無味,我也在上課前意識到了,但我到上課時都沒有想到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說整節課上下來就是枯燥無味的了,幸好學生們對乘法口訣掌握的還比較好。因為沒讓我這個節課一個人唱獨角戲。
后來在老師們的指點下,我才發現原來這節課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簡單,并不是乘法口訣的練習課這么簡單,主題圖用兩只青蛙賽跑來開頭,這是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當然這個還得靠老師的組織了,我并沒能很好的借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這個主題圖里蘊含了乘法的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但作為老師我并沒有看出來,這是我最失敗的地方。后面的練習我完全是按照書上的順序練下來的,這個完全沒有突出整節的重點,反而把學生的思想弄的很散,就是一節課學完了,會的還是會,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任何進步。整節課的唯一的互動就是我問學生答,沒有任何新意,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中要設計課中操,這個課中操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緩解學習的疲勞,并且要設計對此節課知識點有幫助的游戲,這樣還能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雖然此節課上的很差,不過還是在經驗教師的幫助下學到了很多,這些好的方法我會用到我的課堂中的。
《青蛙》教學反思 篇3
教學反思一:
曾經錯過了幾次聽歌唱活動《五只小青蛙》的機會,今天上午聆聽了王春霞老師的大班歌唱活動《五只小青蛙》,感覺這是一首情境性較強的歌曲,王老師動情優美的演唱,有趣的動作,簡單的活動設計卻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個活動除了圖片幾乎沒有其它道具,顯得很輕松自然。
歌曲的內容是這樣的:
五只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進池塘里,還剩下四只小青蛙;
四只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進池塘里,還剩下三只小青蛙;
三只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進池塘里,還剩下二只小青蛙;
二只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進池塘里,還剩下一只小青蛙;
一只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進池塘里,青蛙都回家找媽媽。
給活動的一點建議:《五只小青蛙》共有五段幾乎一樣的歌詞,所以在范唱時可以舍棄幾段,就從兩只青蛙唱起。五只小青蛙富有童趣的圖片沒有演示,可以在演示中讓幼兒感受歌曲中表現的五只小青蛙在池塘邊捉蟲子,一只一只跳進池塘里的情景。歌曲的節奏中有兩處有趣的念白,可以進行置前處理,在完整范唱時讓幼兒在念白處進行互動。讓幼兒在完整感受歌曲時體驗合作曲的樂趣,避免歌曲長而造成的枯燥。
教學反思二:
大班歌唱活動《五只小青蛙》是我在浙江省幼兒園音樂教學研討會上觀摩學習到的一個優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比較成功地運用了經驗還原教學法,通過教師的動作示范學習策略和身體動作還原策略,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動作學習中自然地學會演唱歌曲。
這首歌曲節奏鮮明,歌詞內容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即五只小青蛙站在岸邊捉蟲子,后來一只只跳進池塘,直至所有青蛙都回家找媽媽。雖然歌曲是五段體結構,但歌詞除了青蛙數量的變化外,其余都是重復的,且數量的改變是一只只減少,有一定的邏輯規律的,因此非常適合采用身體動作還原的教學方法。
在活動中,我繪制了生動逼真的圖片以及形象的青蛙叫聲,將幼兒成功地引入到歌曲情境中。接著通過范唱和有目的的提問讓幼兒理解歌曲的故事情節。
然后,我采用示范教學的策略,結合動作進行范唱,讓幼兒初步了解歌曲動作。在身體動作還原過程中,我進過三次遞進式的范唱和提問來完成幼兒的身體動作的經驗還原。第一次范唱還原“捉蟲子,做美餐,姆嘖嘖嘖”的動作,第二次范唱回憶其余動作,第三次范唱最后兩段,重點突破最后一句“回家找媽媽”的動作及結尾處“唉”的情緒表現。可以說每一次示范都能做到精心設計,為后面的活動提供支撐與鋪墊,進口目標,層層遞進。
在演繹歌曲環節,我也遵循難度遞增的原則,從師幼共同表演到幼兒獨立表演再到情境性表演,一步一個小水溝,但蹦一下又都能跳過去,充分調動幼兒的演唱積極性。
另外,在活動中,我也能夠注意發揮幼兒的自主學習性,在每次演唱后,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并設想解決。當幼兒提出分不清青蛙的數量的時候,我也能順勢借助背景圖,讓“青蛙”隨著孩子的演唱一只一只跳下去來提示幼兒。
總體來說,整個活動能夠有效地運用都經驗還原教學法,讓幼兒在愉快輕松氛圍中學習歌曲,但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可以做得更好。如當孩子無法將動作回憶起來時,教師可示范這一動作,然后請孩子說說這個動作代表的意思。在情境表演環節,孩子的興致很高,上來了六個孩子時,教師不應請一個孩子先回去,而可以順勢將歌曲改為《六只小青蛙》。另外,在表演方式上,還可以采用請全體幼兒圍成一個“大池塘”,五個一組站在池塘邊同步進行表演,這樣就可以滿足孩子們的表演欲望。
《青蛙》教學反思 篇4
早期閱讀是一種重視幼兒完整語言培養的語言教育形式,也是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組織幼兒早期閱讀時,我們必須十分注意幼兒學習的基本規律,把握幼兒早期閱讀學習的特別要求,將“閱讀”和“活動”兩個方面的特性有效地結合起來。《青蛙》這首兒歌內容較為簡單,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制定為:能仔細觀察畫面,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能為兒歌配上簡單的動作,進行模仿表演。活動過程比較簡單:猜一猜——看一看——念一念——做一做,下面就本次活動稍作小結。
首先,開始環節采用設疑的方式,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引導幼兒觀察荷葉,并讓幼兒猜一猜荷葉下面藏著什么小動物?讓幼兒的興趣提起,充滿好奇。此環節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幼兒大膽猜測。最終采用聽聲音的方式來提示謎底,使幼兒對青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接下來環節奠定基礎。其次,為幼兒創設了寬松的學習氛圍,在很自然的狀態下和教師一起看大書,讓幼兒帶著好奇心去書中尋找青蛙,當幼兒看到畫面上的青蛙時,迫切地想告訴大家自己的發現,此時幼兒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在相互交流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并使幼兒對青蛙的外形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為理解兒歌內容埋下伏筆。第三,采用游戲的方式念兒歌,幼兒踴躍參與,有的幼兒找到機會表現,可由于心急,有時會把數字念混淆,鬧得大家都發出歡笑聲。看著那一張張興奮的臉,看著那舉著的一支支的小手,讓我非常有成就的感覺。我想以后我都要幼兒在這快樂中學習,這樣的感覺真的很好。
在以后的早期閱讀兒歌教學活動中,我會抓住兒歌的本質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導入與學習的方法,以及多樣的活動途徑來進行教學,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青蛙》教學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從生活中體會。
2、讓孩子們從學習中理解。
3、讓孩子們在動手中成長。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必須要讓孩子們從動手畫小青蛙的家開始明確今天要做什么,這是重點
活動準備
1、誘導
2、跟進
3、老師先畫講
4、學生跟進握筆開始
5、比賽
6、畫的畫都有優點
活動過程
今天的美術是裝飾畫《小青蛙的家》,主要是讓孩子們用分割法給青蛙進行裝飾畫。在畫之前,我提出要求:“先將青蛙用短線分割好,再在分割好的方塊里用自己喜歡的圖形或者點、線等來進行裝飾。”到了講評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裝飾的青蛙都各具特色,有的小朋友組合出來的花紋還挺好看的,只有新生顧祺小朋友一個人是用涂色的方式來裝飾青蛙的。
理所當然,我表揚了會用點、線與各種圖形來進行裝飾青蛙的小朋友。當我問大家:“顧祺小朋友的方法好嗎?”小朋友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好。”我本想也說不好的,因為這次美術活動的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學會用分割法和各種圖形來裝飾畫,而不是和平時一樣是涂色。可是,當我的目光接觸到他那張委屈的臉時,我沉默了。
我是否該聽聽他的想法呢?這個念頭在我心中一閃而過。于是,我請顧祺小朋友講講他為什么用這種方法時,她說:“我覺得這樣的青蛙比用點、線、圖形來裝飾的蝸牛更漂亮。”這樣的的回答讓我有點吃驚。
是的,孩子內心有著眾多的想法,他們不與成人相一致,當他們想表達心中的想法的時候,我們應該多鼓勵他們,多給予孩子們以表達和想像的空間,多鼓勵他們抒發內心的想法。因此,我肯定了顧祺的想法。同時,在區域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作畫材料,讓他們想怎么畫就怎么畫,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教學反思
是的,孩子內心有著眾多的想法,他們不與成人相一致,當他們想表達心中的想法的時候,我們應該多鼓勵他們,多給予孩子們以表達和想像的空間,多鼓勵他們抒發內心的想法。因此,我肯定了顧祺的想法。同時,在區域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作畫材料,讓他們想怎么畫就怎么畫,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