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數物接龍》反思
數學活動數物接龍是用游戲的方式將數物進行匹配接龍,在游戲的過程中繼續感知7以內數、物之間的等量關系。
在本次活動中我先以集體活動導入,讓幼兒嘗試進行接龍。在孩子了解規則以后再進行游戲。但整節活動下來效果不甚理解,我最初想由孩子的“學”引出接龍的規則的目標也沒達成,反而變成了教師的“教”。整節活動生硬、無趣。活動結束后,王老師和顧老師針對這節課提出了很多精彩的點子,共同幫助我找出不足,想出解決方法,從而促使我更快進步。在這節課以后我對教案進行了重新的反思,并把這節課重新上了一遍,這是這一次的重新上課,讓我發現了孩子們聰明伶俐,也讓我深深地反思。同樣的一節課,不同的上法,卻給我呈現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見一個教師對教案的把握有多重要。
下面我就圍繞這兩次的課堂分別進行反思。
在第一次的活動過程從集體活動到個別操作,再到交流評價。在集體活動環節先出示一張卡片,卡片上是一只瓢蟲和數字三,目的是引出一只瓢蟲和數字三數量不等,要數物匹配,進而進行數物匹配的接龍。但是在這一環節我沒有預設到孩子已有的經驗是1、2、3、4。。。的排序。這個時候孩子有的是按照數字排的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有的按照動物數量多少排的。他們沒有理解這是一個數物匹配的游戲。正式因為這個導致了部分孩子在個別操作時亂排的現象。整個活動孩子興趣不大。
在第二次的時候我采用了王老師說的的三部曲。1、幼兒個別操作,提取有效資源,引出數物接龍。2、數物接龍個人游戲。3、實際應用,數物接龍游戲多人一起玩。在這次的課上孩子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讓我驚嘆,孩子整節課興致勃勃,游戲結束后意猶未盡。在實際應用環節,每個孩子提供了一份卡片,讓他們兩兩玩或者多人玩。游戲開始我就欣喜地發現孩子其實能力不差,教師的引導很重要。他們自己商量通過石頭剪刀布確定了誰先放,誰后放。上一節課上孩子是一個人玩,會的小朋友拍完了以后就開始無所事事,不會的小朋友就隨便排排,而現在:
小許、小雨、小馬三個人一組,小許放了一張以后,小雨順利的接上去了,小馬看了看桌上的卡片猶猶豫豫的抽出一張卡片擺上去。這時,小許叫了起來:“錯了錯了,不是這個。”小馬趕緊拿起那張卡片,又在手上找卡片,不知道放哪張。小許:“你看看后面的數字呀,是數字幾就找出上面有那么多只的小動物啊。”小馬看了看桌子上的卡片,拿出一張卡片放上去。“對了,就是這個!”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小馬漸漸掌握游戲方法,越玩越順。
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兵教小兵”的情節,而且效果還不錯。我們都說有效的生生互動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有時候我們害怕自己控制不了那個場景用師生互動代替了生生互動,以至于一節課活動方式單一,無趣。
在第一的活動中孩子接龍排的都是一條直線,而在第二次的活動多人游戲環節中中卻出現了很多樣本,有的排成蝸牛線形,有的排成了封閉的四邊形,還有的排成了長城線形的。當我問他們怎么想起這么排的時候,有的回答說一起想起來的,有的說兩個人一起玩太長了就轉彎了。看,孩子的思維多開闊啊,這些都不是我們平時教出來的,而是孩子在自然、輕松、預約的狀態下自己創造出來的。
我們平常總是說:“應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可是怎么才能真正的做到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還需要我們老師進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