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工:《糖葫蘆》反思
泥工活動中,軟軟的橡皮泥在小朋友的手中可以隨意地搓、揉、捏、壓等多種方法來操作,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所以泥工一直是我們小班小朋友較為喜歡的一項美術活動。結合冬天孩子愛吃糖葫蘆的習慣,一天上午組織班級孩子開展了泥工制作活動“糖葫蘆”。剛開始孩子們聽到糖葫蘆這個詞就顯得十分的興奮,大家都搶著喊出:“老師,我吃過的,圓圓的,有點甜……”馬上又有孩子搶著說:“還有點酸……”于是我出示“棒棒糖”圖片,而后以談話的方式引導他們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再通過圖片更形象的比較棒棒糖與糖葫蘆的區別,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把零星的知識系統化,有利于思維的發展。
在示范中,我還是采用邊搓邊念自編兒歌的形式,“搓搓搓,團團團,變成一個小湯圓,再拿小棒串一串,我的糖葫蘆做好了,你的呢?”孩子們興致很高,紛紛邊學說兒歌,邊做起來。還不時地把手里的湯圓舉給我看,詢問:“圓不圓?”
很快,有孩子做好了糖葫蘆,我就給他們拍照片。馬上其他孩子也擁過來要拍照。我提議:“讓我先來看看你的糖葫蘆做得好不好?好我才給你拍。”孩子們馬上舉著手中的糖葫蘆說:“老師,你看我的好不好?”我只好一一給他們拍照片。“耶!”他們紛紛擺好了造型。拍照熱情持續了好久,才逐漸平息下來。
過了一會兒,有的孩子把湯圓壓扁,告訴我做了一個大餅干。很快,其他孩子也紛紛嘗試做起了別的東西。如:用模型壓東西,做餃子、餅干等等。活動室里又掀起了一場做餅干的熱潮。活動到這里好象有點走樣了,不過我想借用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手、解放腳”的觀點,既然孩子已經掌握了做糖葫蘆的技能,那就放手讓他們去做喜歡的東西,這樣的自主參與,更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并增添他們活動的興趣,激發他們創作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