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精選17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學生在探索知識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與同學密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課前準備
電腦軟件、實物投影、以及師生操作用的蘋果圖片、小圓片、小棒等.
一、探究新知.
1、準備:教師設計一組電腦動畫,組成一個小故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小朋友去紅紅家里做客,媽媽端來一些蘋果,請同學們數一數,媽媽端來幾個蘋果?旁邊有幾個盤子?平均每個盤子里放幾個?請學們用小圓片代替蘋果分一分吧.
小組交流并在全班匯報,說出各種分法.
3、第二次分蘋果.
師:如果每個盤子里放2個,可以放幾盤?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讓我們怎樣分?
學生討論并動手試分一下.
教學點評:通過實際操作和口頭表述,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還能使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義.
4、對比討論:
對這兩種分法你有什么發現嗎?
教學點評:通過對比小結,滲透除法的含義,突出兩種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這些蘋果你還可以怎樣分?
教學點評:在組織平均分的同時,不規定統一的方法,有學生自主來分,這樣做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質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還有哪些弄不明白的問題?”接著教師及時解答或請同學幫助解答.
教學點評:啟發學生動腦筋想問題,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二、嘗試練習
1、(1)如果每2個裝1袋,可以裝袋.
(2)如果每3個裝1袋,可以裝袋,還剩個.
讓學生用小棒進行操作,把結果填在方格內.
教學點評:此題的練習,以進一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應用拓展
1、(1)每個籃子裝2個松果,需要個籃子.
(2)有6個籃子,平均每個籃子裝個松果.
可以讓學生圈一圈,把結果填在方格內.
教學點評:兩種不同分法的比較,有利于學生對于平均分含義的理解,同時可以了解一下學生的思維水平.
2、需要只小兔才能運走?
學生可以邊動手操作邊討論.
教學點評: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四、發散提高.
同伴對說游戲:還可以怎么排?
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探索不同的排法.
教學點評:此題的練習,是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同時,一題多解的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發散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都學得很好,我們對“平均分”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分東西的有關知識.
教學點評: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并預告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做到了承先啟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在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重點:初步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難點: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卡片、掛圖、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大屏幕出示口算題并提出要求:聲音響亮,口齒清楚。)
3 + 5 = 4 – 2 = 9 – 2 =
2 + 6 = 5 – 3 = 8 – 4 =
4 + 3 = 7 + 2 = 9 – 5 =
8 – 4 = 3 + 6 = 5 – 3 =
9 – 3 = 7 – 1 = 6 + 2 =
8 – 8 = 6 – 0 = 7 – 5 =
2、看圖列出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你能說說是怎樣想的嗎?
r r r r r r r ™ ™ ™ ™ ™ ™ ™ ™ ™
2 + 5 = 7 7 – 2 =5 5 + 4 = 9 9 – 5 =4
5 + 2 = 7 7 – 5 =2 4 + 5 = 9 9 – 4 =5
3、導入:小猴子看到同學們這么棒,就想考考同學們。小猴子在果園里摘了10個蘋果,他想把這些蘋果分成兩堆,你們能幫助小猴子嗎?(出示投影)
那看誰的分法多,大家邊分邊說你是怎么分的,并看著你的分法說出相應的加減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總結規律
1、同學邊動手擺,邊練習說。
2、指名匯報,教師板書。
3、看到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分法,小猴子可高興了。(出示投影)可是這么多的算式又讓小猴子發愁了,怎樣能記得更準更快?(指名回答:按順序。同時出示大屏幕。)
(1)練習背一背。 (2)師生對口令。 (3)同桌對口令。
過渡:動物大王獅子看到同學們,幫助小猴子解決了難題,他也給同學們帶來了兩道題。(出示投影)
1
2
3
4
5
4、練習:□ + □ = 10
10 - □ = □
(1)指名說。 (2)在書中完成。
5、課間休息:
(1)師生對口令。 (2)同桌對口令。
三、鞏固練習:
1、書中連線:(先說再連,最后同桌檢查。)
2、口算題:(比賽,看誰又對又快。)
3、爬臺階(先說圖意再填空。)
4、小貓釣魚(先說圖意再填空。)
四、總結: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分蘋果
1+9=10 9+1=10 10-1=9 10-9=1
2+8=10 8+2=10 10-2=8 10-8=2
3+7=10 7+3=10 10-3=7 10-7=3
4+6=10 6+4=10 10-4=6 10-6=4
5+5=10 10-5=5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蘋果”的情境及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知道“平均分”有兩種辦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
教具準備:蘋果圖片、磁力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同學們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了兩只小猴子,大家都開動了腦筋,而且辦法很多,相信同學們今天會有更優秀的表現,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二、探索新知
(一)我想把這12個蘋果放在4個盤子里,而且要求每個盤子里的蘋果一樣多,該怎樣分呢?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分一分。
(1) 學生動手操作
2) 指名說一說自己的分法
(3) 到教室前的磁力板上演示分的過程
2、師:如果每盤放兩個,可以放幾盤呢?
(1)學生動手操作
(2)指名說一說自己的分法
(3)到教室前的磁力板上演示分的過程
3、還可以怎樣平均分?小組合作試一試
4、小組匯報
(二)(邊說邊出示掛圖)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小熊到院子里收蘋果,可采下蘋果才發現不知該怎樣拿回家了?每個袋子里只能放兩個蘋果,小熊需要多少個袋子呢?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找到答案。
(1) 學生動手操作
(2) 指名說答案并演示過程
三、課堂作業設計
今年大豐收,不但小熊來收蘋果了,小松鼠和小白兔也來收獲自己種的食物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請同學們大開書35頁。
1、生獨立完成2、3小題
2、指名說答案講理由
四、思維訓練
一共有多少人?
1、同學們看看第4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2、誰可以根據你看到的內容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3、這個班的學生還可以怎樣排,而且每排的人數同樣多?
(1)小組討論
(2)匯報結果并到黑板前演示
五、課堂小結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們一年組說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分蘋果》,也就是10的加減法。我的說課分為四部分內容。
一、 說教材
《分蘋果》本課時教學核心內容是教會學生10的加減法,在分蘋果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的關系。
二、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10的加減法,通過游戲學會湊十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情感目標:在具體的操作中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節課教師采用情景展示與實物演示法,自主學習與合作互動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 說教學流程
我們把本節課分成五大板塊。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老師,你們想和這些老師教朋友嗎?如果想和老師教朋友,你們應該怎樣做呢?”
這時,學生會紛紛舉手發言。老師便指名兩位發言積極的同學到前面來,獎勵蘋果,以此引出課題:分蘋果。
第二板塊:師生合作分蘋果
在這部分教學中,教師將出示10個實物蘋果,與學生一起分蘋果,要求是把10個蘋果分成兩份,在分蘋果的過程中,教師將與學生一起列出算式.這部分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學會10的組成以及有關10的加減法.
第三板塊: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部分教學中,教師設計了“輕松一刻”活動.活動之一:拍手游戲,教師用手指出示數字后,學生用手指回應教師,手指之和是10。活動之二:“找朋友”學生手中拿櫻桃卡片,尋找另一位拿櫻桃卡片的同學,櫻桃數量之和是10。通過“輕松一刻”使學生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第四板塊:鞏固練習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將帶領學生完成書中的練習題。
第五板塊;猜電話號碼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給每組學生發一張帶有計算題的卡片,小組合作完成后,得數排列起來就是老師的電話號碼,在這個活動中,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完成,這一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在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材分析
10以內的數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口算20以內加減法的有效手段。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豐富多彩的問題或游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與“合”的意識。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十分重要。教學時讓學生用蘋果卡片,自己動手分一分,并說出相應的算式。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教學條件比較好,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課件制作室;教室里配有電視機、vcd、實物投影儀等。
學校本著就近入學的原則,劃片招生,這樣學生來源較復雜,有縣直機關、街道、個體經商者的孩子以及借讀生等,學生的學前教育及環境影響各不相同。今年的學生年齡偏小,一般在 5.5~6.5歲,學生的知識基礎只是直觀地用手指算出10以內的加減法或死記硬背幾個10以內的算式。我是第一次使用實驗教材,前兩單元的教學,有點不習慣,學生也有點不適應。但是學到第三單元開始入門,越琢磨教材越有味,越教越順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吃蘋果嗎?(生:喜歡)蘋果營養豐富,吃蘋果可以增強體質,我建議同學們每天都吃一個大蘋果。
老師沒有帶蘋果,咱們就用蘋果卡片來代替行不行?(生:行)出示蘋果圖:
看到這堆蘋果,你們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數字10)板書:10
現在要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并且每分一次都要寫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這個問題,把機靈的小猴都難住了。看:小猴正在發愁呢?(把發愁的小猴圖片放在蘋果邊上)你們愿意幫助小猴分一分嗎?(生:愿意)你們真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體驗發現
1.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1)同桌合作:一人分蘋果,另一人根據分法寫算式,看哪個同桌合作得好,分法多。
(2)小組交流:你們的分法有規律嗎?互相說一說。
(3)展示交流結果,并讓個別小組匯報操作過程。隨學生匯報板書:
你們幫助小猴解決了問題,小猴高興極了。看,小猴在夸你們呢?(用小猴大笑的圖片蓋住小猴發愁的圖片。)
動物大王雄獅看見了,也想讓你們幫助解決問題。
2.獨立思考,填寫算式。
出示雄獅帶的題目,可以根據上面的表格進行填寫。
□+□=10
10-□=□
隨學生回答,板書:
1+9=10
9+1=10
10-1=9
10-9=1
2+8=10
3+7=10
4+6=10
5+5=10
0+10=10相應的減法口述即可
小朋友真厲害,連動物大王也沒有難倒你們。
(三)應用拓展,寓學于嬉(做個游戲輕松一下吧)
1.玩中學。
(1)伸手游戲。
師:我出3。
生:我出7,3+7=10,……
(師生、生生活動)
(2)拍手游戲(師生、生生合起來是10)。
(有個學生做出要拍手的架勢,但沒有拍響,還說:這表示沒拍,是0下。)
2.配鑰匙。
你們會給鎖配鑰匙嗎?(學生皺眉頭)別發愁,只要開動腦筋,一定能配出合適的鑰匙把鎖打開,出示鎖圖:
師:鎖上的數和鑰匙上的數合起來是10,就能打開。
教師巡視,發現5號鎖沒有配上鑰匙,讓學生動手畫出5號鑰匙,然后展示連線的結果。
3.爬臺階。
出示課本第41頁第3題:
(1)讓學生給這幅圖起名字。
生:爬山、上樓梯、爬臺階、小狗搶骨頭等。
(2)說圖意(略)。
(3)交流:把你所想到的數學問題說給大家聽聽(讓學生暢所欲言)。
(4)列算式,并解釋算式的含義。
(最后有個學生說:小狗爬到頂吃到骨頭了,就是10-10=0)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4.出示教科書第41頁第4題圖:
讓學生看圖意,填算式。
學生很快完成書上的要求,并能講解算式的意義。
(學生踴躍舉手發言,其結果出乎意料:從小魚的顏色、游的方向、翹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張嘴巴、魚身上畫虛線等等方面列出了好多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學生的表現精彩極了。)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開始,我借助小猴為“分蘋果”發愁的畫面引入教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課標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是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本課讓學生動手分,自主觀察,列出合適的算式。當學生未發現減法時,教師及時點撥,然后小組交流,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激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
3.注重改變教學方式,利用學生對游戲極大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既強化10以內的加減法,又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同時激發了學生不斷創新的能力。例如,生生拍手游戲,最后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有不同的拍法!”,結果是兩手做出要拍手的架勢,但沒有拍響,其他學生發愣、等待,這個學生接著說:“我給同學們解釋一下,我兩手沒碰一塊,就是沒拍,是0下。”0+10=10,10-0=10,10-10=0。多么開闊的思維啊!通過師生、生生的伸手、拍手游戲,學生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每張小臉都洋溢著興奮的表情,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4.通過“爬臺階”看圖說話,列算式,講算式含義,鼓勵學生想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個學生說:“10層臺階,小狗全爬上去了,吃到骨頭了,并且吃得特別香,就是10-10=0。”聽課的教師欣慰地笑了,這樣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5.教材的設計不但能開發學生的智力,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例如:第41頁第4題“說一說,填一填”,完成這個要求對學生來說遠遠不夠,學生搶著說:我和他們想得不一樣。結果學生從魚的顏色、游的方向、翹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張開嘴巴和身上畫虛線等不同的觀察角度,列出好多有關10的加減法算式,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6.師生關系融洽、平等。在本節課上,師生一起玩拍手游戲,讓學生幫老師給鎖配鑰匙并謝謝學生,出現了師生同樂的愉悅場面,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案例點評
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案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借助動物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所體現的重要思想,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在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關10的加減法算式,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聯系學生實際,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在運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在這么大的一間教師里上課有這么多老師聽課你一定想說些什么?誰說的好我就把蘋果送給誰?
師:選兩人 悄悄的把蘋果都分給他們。
問:我想請你們猜猜,他們倆各有幾個蘋果?
引出課題:分蘋果
二、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1 .小組合作(卡片蘋果)
2.老師提要求
(1)四人一組,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其他同學說怎樣分.
(2)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列出算式
3.小組匯報分蘋果的情況
4.小組討論
(1)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
9+1=10 1+9=10 10-1=9 10-9=1
(2)把10個蘋果分成8和2,你想到什么算式?
……
(3)你們還能想到什么算式?
10-0=10 10+0=10 0+10=10 10-10=0
三、輕松一刻
活動一
拍手歌:如同學們,我問你,1和幾組成10?
活動二:拿著櫻桃卡片找朋友,櫻桃數量湊成10,同時說出兩道加法算式。
四、鞏固練習:(小貓釣魚)
完成書上的練習,鞏固10的減法。
五、猜老師的電話號碼
小組比賽;給每組學生發一張帶有計算題的卡片,把得數排列起來就是老師的電話號碼。
六、作業 把家長的電話也編成加減法給同學或老師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和教學活動中認識10的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算式,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2、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合作探究知識:10個蘋果別放在兩個盤子里,可以怎樣分?
自主探究知識: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10個蘋果
學具:自帶數量是10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學校來了很多的家長和老師來看我們上課呢!我們的好朋友機靈狗它不能來,但是讓羅老師帶了一道題來考考你們呢!
教師出示實物一袋蘋果共10個,你們看這是什么?猜共有幾個?(生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數完后,師:機靈狗讓我帶來的題目是,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可以怎樣分?
指名學生上來分,師:他把10分成了幾和幾?生回答,教師板書。還有其他的分法嗎?
二、實踐操作:
小組合作,把想到的方法都寫出來好嗎?
活動要求:4人一個小組,小組長分配任務,有想辦法的、有操作的、有記錄的,比比哪組合作得最默契,分的方法多。
教師巡視。找兩個小組的作品上臺展示。
三、匯報分的情況:
先展示沒有按順序分的,再展示按順序分的。學生說一說,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引出:按順序分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數學需要有序思考。
四、理解10的加減法
師:你們分完了,老師也想分一分。老師把10個蘋果分成了1和9,你想到了哪些算式? 生口頭匯報,教師板書。1+9=10、9+1=10、10-9=1、10-9=1
說一說1+9=10這道算式里,1表示(左邊有一個蘋果),9表示(右邊有9個蘋果),10表示(一共有10個蘋果)。10-9=1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滲透整體與部分的思想。
你們看,老師又把10個蘋果分成了2和8,你能像剛才那樣列兩道加法,兩道減法嗎?
……
師:你們解決了機靈狗出的難題,機靈狗說我們班的孩子真了不起,它很佩服你們呢!
五、課間手指操
師:孩子們,其實我們身上就藏著有10,你發現了嗎?請伸出你的兩只小手,跟老師說:
一只手,兩只手,
一共十個手指頭。
彎下1,還剩9;
彎下2,還剩8;
……
玩手指,學數學,
你說奇妙不奇妙?
真奇妙!
六、機靈狗爬臺階
師:就在我們剛才在玩手指的時候,機靈狗的肉骨頭給一只老鼠搬走了!它把機靈狗的肉骨頭搬到哪去啦?(樓梯上)我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幾級樓梯?(10級)
機靈狗能不能奪回自己的肉骨頭呢?它出發啦!
機靈狗爬了一級臺階,還有幾級?(9級)用算式表示是(10-1=9)
學生說出算式后,背景音:加油!還有9級!
機靈狗爬了2級臺階,還有幾級?
……
機靈狗憑著自己的努力奪回了屬于自己的肉骨頭,它可高興啦!
七、小貓釣魚
我們再來看看,機靈狗的好朋友小貓,它又在干什么呢?(釣魚)
師:池塘里原來有多少條魚?(10條)
接著課件顯示被小貓釣走了一部分(不看見),還剩下一部分(看得見,能數出來)。才被小貓釣走了幾條?你是怎樣想的?
八、猜猜羅老師的手機號碼。
你們知道羅老師的手機號碼是多少嗎?做完下面的題目,把得數按順序排起來就是老師的手機號碼啦!
10-9=
10-7=
10-3=
10-1=
10-2=
10-8=
8-7=
10-10=
8-8=
9-6=
9-8=
學生完成后,集體匯報。師:你們真能干,憑自己的本事,知道了羅老師的電話號碼。以后同學有什么事就可以打這個電話給我。
九、小結:
師:把今天數學課上有趣的事告訴爸爸媽媽或同學,然后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編成算式明天過來考老師,或者考同學好嗎?
教學反思:
《分蘋果》這節課我從學生所熟悉和喜歡的機靈狗沒有來參加我們學校的家長開放日,它拜托羅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道難題出發,引出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可以怎樣分?”這一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動手分一分的需要,在無意中產生了學習10的分成與加減法的動機和興趣,學生邊操作邊記錄,讓數形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感到不是“學數學”,而是在“玩數學、體驗數學”。
另外我還在整堂課中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設計了“玩手指”“機靈狗奪骨頭”“小貓釣魚”“猜羅老師的手機號碼”等游戲,帶出了多種有效的練習,使學生在饒有興趣中逐步提高計算技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體會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情形。
2.通過獨立操作(小數目的平均分)與合作交流,發展平均分的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材分析〗
教材一開始就呈現學生最熟悉的實際情境――分蘋果,引導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兩種不同情形,再結合“小熊分蘋果”“小松鼠分松果”“小兔運蘿卜”等情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比、概括,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兩種不同情形,以及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44人,其中一部分來自城鎮,受過較好的學前教育;而另一部分來自農村,所受到的學前教育較差,但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走上正軌,學習差距不太明顯了。
〖課堂實錄〗
(一)激活自主探索與解決問題的興趣
師:看,誰來了?
生:智慧老爺爺。
師:智慧老爺爺不但來看同學們,還給同學們帶來了禮物,(把12個蘋果卡片很整齊地貼在黑板上)智慧老爺爺要求:把這些蘋果平均分給咱們班最愛吃蘋果的四個同學。怎么分?
(生動手分一分。)
師:你怎么分得這么快?
生:我用“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訣,就知道每一個同學分得三個蘋果。
師:用乘法口訣來幫助我們解決平均分的問題,這個辦法好,值得大家學習。嘿,老師剛把話說完,機靈狗不服氣了,它說:“這不就是昨天學過的平均分嗎,我這里有一個難題,你們敢和我挑戰嗎?”(師邊講邊把機靈狗貼在智慧老爺爺的旁邊,機靈狗的問題是:“每個
盤子放2個,可以放幾盤?”)
(學生先獨立思考或具體操作,再進行全班交流。)
生:可以分6盤。用12根小棒代替蘋果,每次取走2根,取了6次就全部分完。
生:我是想到“二六十二”這句乘法口訣,知道可以分6盤。
師:(小結)機靈狗提出的新問題,實際上也是平均分,因為每盤放的蘋果是同樣多的。所以,平均分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平均每盤放幾個”,一種是“平均可以放幾盤”。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1.小熊分蘋果。(第34頁試一試第1題)
師:小熊最佩服智慧老爺爺了,因此它向智慧老爺爺學習,把家中吃不完的10個蘋果拿來了,要分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同學們愿意幫助他嗎?(投影出示:(1)如果每2個裝1袋,可以裝幾袋?(2)如果每3個裝1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學生獨立思考或動手操作,教師指定一名學生把答案填寫在投影卡片上,再展示,并請他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提倡并鼓勵學生嘗試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頁第2題)
師:小熊回到動物王國后,夸同學們聰明,已經學會分東西了!可小松鼠聽了,不服氣,它給我們送來難題,你們能猜到是什么難題嗎?(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掛圖,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然后投影出示:(1)每個籃子裝2個松果,需要幾個籃子?(2)有六個籃子,平均每個籃子裝幾個松果?讓學生獨立解答,把結果填寫在書上的方框內。匯報交流時,用乘法口訣計算松果共有18個的,給予表揚;進而還會用乘法口訣解決平均分問題的,給予肯定和鼓勵。)
3.小兔運蘿卜。(第35頁第3題)
師:同學們,動物王國里的孩子們可佩服你們啦!它們開始向你們學習,看,(出示教材第35頁第3題“小兔運蘿卜”的掛圖)這六只小兔子用課余時間,幫助農民伯伯收蘿卜呢!它們費了好大的勁,拔到12根蘿卜。唉,它們怎么一個個愁眉苦臉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難題,那是什么難題呀?同學們愿意幫助它們嗎?(引導學生閱讀書中的問題,讓他們獨立解決,再利用這個具體情境,想一想還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數學問題。)
(三)活動延伸,檢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師: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平均分”的問題?在咱們學校生活中有嗎?(師邊問邊出示課本35頁第4題的掛圖,引導生探索出不同的排法。)
師:做操的方陣有3排,每排8個學生,一共有多少個學生?請在草稿本上列式計算。
生:共有24個學生(3×8=24,三八二十四)。
師:還可以排成什么樣的隊形?
生:排成3列,每列8個學生。
生:排成4排,每排6個學生。4×6=24,六四二十四。
生:排成4列,每列6個學生。
生:排成2列,每列12個學生。(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把4列并成2列,每列就變成了12人。
師:真聰明,只要動腦筋,每個同學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四)賦予學生總結評價的權利
師:今天,咱們學習了什么?
(生自己總結,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師:他說得好嗎?
(讓學生參與評價。)
〖教學反思〗
我很少用多媒體教學,因為,我校是剛成立不久的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還不齊全,只有投影儀器。但我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景,如經過冥思苦想,我在12個蘋果和12個蘿卜卡片后面,用膠帶紙粘上磁鐵,讓學生在黑板上分一分、擺一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整個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個個參與,真正“活動”了起來,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個課堂活而不亂。
我最大的感慨是:我有幸加入了課程改革的行列,真正和新課程一起成長著!同時我發自內心地感到:現在的學生趕上了好時光!
〖案例點評〗
有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不是能不能上好數學課的決定因素,不用多媒體完全可以上出好課來;有時,使用多媒體反而把簡單的課復雜化,適得其反。所以有些地方把“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規定為評選優質課的必備條件,是沒有道理的。這節課就上得很不錯,好不好的重要標志是看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思維是否活躍,有沒有創造性的表現,有沒有進步和發展。這節課學生有比較明顯的進步和發展,表現在有一部分學生已經可以擺脫學具操作,應用乘法口訣進行平均分了。
作為教學實錄,應該更關注學生的課堂言行表現,可惜在解決“小熊分蘋果”“松鼠分松果”“小兔運蘿卜”等問題時,我們只看到教師的〖教學設計〗,看不到學生有聲有色的具體表現,因此也看不到學生在解決問題與交流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情節了。
北師大二上<分蘋果>教學設計、反思與點評 來自第一范文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9
課題:分蘋果
課型:新授
課時安排:1課時
執教教師:焦秀玲
執教班級:二(1)班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用具體操作或圖示的方法進一步解決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
重點難點
重點: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
難點:進一步體驗平均分。
教學環節
個案補充/反思糾錯
【激趣導入】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平均分的知識,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分蘋果,好嗎?
課件出示:教材第60頁第一幅圖。
【自主學習】
1.分成3堆,每堆一樣多。
師:請你用圓片代替蘋果,把這些蘋果分成3堆,要求每堆一樣多。可以怎樣分?
學生用圓片分,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組織交流。
生1:我是1個1個地分的,結果每堆都有4個蘋果。
生2:我是2個2個地分的,結果也是每堆都有4個蘋果。
生3:我是根據乘法口訣“三四十二”,一次分好的,每堆都有4個蘋果。
師:同學們這些分法都是正確的`,分的結果也都是一樣的。
2.每袋裝4個。
師:如果還是這12個蘋果,老師要求大家每4個裝一袋,那么需要幾個袋子呢?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學生操作后,交流匯報:
生:每4個裝一袋,我就數出4個放成一堆,再數出4個放成一堆……這樣一共就分成了3堆,說明需要3個袋子。
師:說得很好,就是需要3個袋子。
【合作交流】
3.比較。
師:說一說兩次分蘋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可能會說:
·都是分12個蘋果,都是平均分的。
·分完后每份的個數都是同樣多的,每份都是4個蘋果。
……
師:是啊,都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盡管分的方
通過變式練習,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問題的兩種不同情形。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
式不同,但是結果是相同的。
【達標檢測】
練一練1、2、3
【總結提升】
師: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呢?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無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10
【學習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中的第二課時《分蘋果》
【學習目標】
1、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學會兩種方式進行平均分:
(1)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東西每幾個分一份,求分成了幾份。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面對數量較少的實物,勇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平均分。
難點:如何用恰當的語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實物的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實物投影圖片或掛圖:
(1)“分蘋果”主題圖;
(2)“試一試”中的第1、2、3、4題。
學生:每人準備24個學具水果、6個小塑料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數學故事會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師:二年級2班要舉行一次數學故事會,大家都準備了有趣的數學故事,邀請了老師,還買了水果。
出示“分蘋果”主題圖(只要出示12個水果,不出示盤子),引導學生觀察,數出蘋果數為12個。
師:這些蘋果該怎樣裝盤呢?
1、學生觀察并說出自己的看法。個別說,其余聽。
2、學生傾聽與思考:
1、以故事會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將注意力集中在“平均分”上。
2、在傾聽與思考中明確學習主題——兩種方式的`平均分。
二、故事會準備——分蘋果。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集體交流與篩選歸納
(1) 策略之一:先規定盤子數再分。
① 把12個蘋果平均放到2個盤子里,每盤6個。 ② 把12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每盤4個。 ③ 把12個蘋果平均放到4個盤子里,每盤3個。 ④ 把12個蘋果平均放到6個盤子里,每盤2個。
(2) 策略之二:先規定每盤的蘋果數再分。 ① 每個盤子里放2個,可以分成6盤。 ② 每個盤子里放3個,可以分成4盤。 ③ 每個盤子里放4個,可以分成3盤。
④ 每個盤子里放6個,可以分成2盤。
1、每個學生拿出自己的學具水果,取出12個,在桌子上擺一擺,分一分
2、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分蘋果的過程。
以4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合作,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合作。 培養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的能力。
學習如何在小組活動中傾聽與表達;在合作中發表自己的意見,談自己的看法。
通過問:“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的嗎?”給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機會,以此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中思考、提問,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故事會采風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1、數學故事之一——小熊裝蘋果。
(1) 出示“試一試”中的第1題的圖片。
(2) 互動活動:故事中的問題問答。
問題舉例:
① 如果每2個裝1袋,可以裝幾袋?
② 如果每3個裝1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③ 如果有2個袋子,每袋裝幾個?
④ 如果有4個袋子,每袋要裝幾個,還剩幾個?
2、數學故事之二——小松鼠裝松果。
(1) 出示“試一試”中的第2題的圖片。 (2) 互動活動:故事中的問題問答。 問題舉例:
① 每個籃子裝2個松果,需要幾個籃子? ② 每個籃子裝3個松果,需要幾個籃子? ③ 有6個籃子,平均每個籃子裝幾個松果? ④ 有9個籃子,平均每個籃子裝幾個松果?
3、數學故事之三——小兔背蘿卜
① 如果6只小兔都背蘿卜,平均每只小兔背2根。
② 如果每只小兔背3根蘿卜,需要4只小兔才能運走。
3、數學故事之四——排隊做操。
(1) 出示“試一試”中的第4題的圖片。
(2) 提出問題:還可以怎樣排?
① 可以采用的辦法:用學具擺、用筆在紙上畫、想乘法口訣等。
② 可能會產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③ 每排4人,排6排;
④ 每排6人,排4排;
⑤ 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排; 每排12人,排2排。
1、學生觀察后個別講故事:小熊摘了10個紅紅綠綠的大蘋果,它要裝進口袋里背回去。
2、當一個學生提出問題后,全班其余學生通過用學具裝、擺、或用鉛筆圈、連,或請學過的乘法口訣幫忙等,盡快找到答案,然后舉手搶答。
1、學生觀察后講故事:小松鼠真能干,它從松樹上摘下了18個松果。它想把這些松果裝到籃子里運回家去。
2、此次活動在小組內進行。各小組成員思考后搶提問題,再思考或操作探索后搶答問題。
四、故事會延伸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今天的故事會不僅是內容精彩,故事會上還處處充滿著挑戰,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你愿意把觀察到的生活中“平均分”的數學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小伙伴聽嗎?
讓學生感到數學問題就在身邊。
五、課堂總結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引導學生談體會,從“平均分的兩種典型方式”、“分實物的多種操作途徑”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獲
六、作業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個圓形。(輔差)
1、平均分成3份,每份( )個。
2、平均分成6份,每份( )個。
3、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 )份。
4、平均分成5份,還剩( )個。(培優)
5、每7個分一份,分成了( )份,還剩( )個。(培優)
板書設計: 分蘋果
平均每個盤子放3個。
每個盤子里放2個,可以放6個盤子。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11
教學目標
1、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并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教具:蘋果實物、盤子、課件。
學具:小圓片。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
星星幼兒園又到分水果的時間了,猜一猜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水果?
看來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別多。不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水果之王——蘋果。
誰來數一數這里有多少個蘋果?
你們來幫幼兒園的老師算一算,如果每5個放一盤,20個可以放幾盤?出示1。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想一想、算一算。
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20個蘋果,每盤放5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
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豎式計算,試著算一算。
給同桌講一講豎式中每一步所表達的含義。
3、試一試。
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完成第2頁試一試中的4題。
4、想一想、擺一擺。
通過動手實際操作,理解有余數除法。
(1)如果每盤放6個呢,怎樣列式?出示2。
(2)用你手中的小圓片代替蘋果分一分。
(3)匯報分的結果。
5、試一試。
由具體到抽象出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
(1)小組內議一議,怎樣用豎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義。
(2)交待寫法,指名余數及單位名稱的寫法。
20÷6=3(盤)——2(個)
(3)你能試著算一算,你的計算結果對嗎?
學中做
1、課件演示第3頁試一試的第1題。
2、完成試一試(2)。
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完成練一練1。
(2)完成練一練2。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12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三冊,第34—35頁<<分蘋果>>
教學目標:
1、通過"分一分"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過程。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發散性、開放性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具準備: 課件 2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今天,歡歡請小朋友們做客,她準備了一些蘋果來招待小朋友(課件),她請的小朋友有北北,京京,迎迎.你你.看到這幅圖和聽了老師的描述,你知道歡歡是怎么樣招待小朋友的嗎?你能用含有數字的語言給大家描述一下嗎?
二、操作探索,體會新知
(一)、出示課件:歡歡準備了四個盤子,想想平均每個盤子能放幾個?
1、學生獨立思考。
2、說一說方法,并匯報結果。
(二)、出示課件;每個盤子放兩個,可以放幾個盤子?
(三) 還可以怎樣分呢?
學生討論出不同得分法,擺出自己喜歡的方法,并用平均分得語言敘述出來,同時課件演示可能出現得分法.
小結:
從幫歡歡分蘋果中你發現了什么?在分的過程中你是否有比較快的方法?
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習的方法。(概括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動手嘗試,鞏固新知
(一)、個人嘗試(第34頁的"試一試"第1題)
1、學生看題,說題意。
2、口頭解答。
3、課件演示訂正。
(二)、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第35頁的"試一試"第2題)
1、學生看題,動手分一分。
2、用語言敘述平均分得方法。
3、師適當引導,學生間交流好的練習方法。
(三)、嘗試探索(第35頁的"試一試"第3題)
1、學生看題,說說題意。
2、小組合作,提出不同的問題,試著解決。
3、集體訂正,給予及時的評價.
(四)、靈活伸縮(第35頁的"試一試"第4題)
1、看圖說一說:圖上有多少名學生?他們是怎樣排隊的?
2、與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一擺,思考:還可以怎么排?用平均分得語言敘述出來。
3、匯報結果。
四、課堂小結
(一)、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想把你學到的哪個知識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分法,分得的結果每份同樣多。)
(二)、 延伸
數一數本班的同學一共有幾個,除了我們現在的這種排法,還可以怎么排?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3.通過開放、發散性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問題的兩種不同情形。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表達、思考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驗分東西的方法多樣性,且有不同的策略,培養數感。
教學準備掛圖、每人20個圓片。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談話:淘氣家里來客人啦,媽媽拿出了一些蘋果招待客人,要淘氣把蘋果分一分。板書
二、問題探究
1.出示12個蘋果圖片和4個盤子圖片貼在磁力板上。
2.問:看到了什么,能幫淘氣分一分嗎?
3.老師收走盤子,問:現在沒有盤子了,還可以怎樣把這些蘋果平均分呢?A老師巡視,指導B老師邊聽匯報邊板書:
三、體驗感悟
嘗試第1題你還發現了什么?
基本練習。試一試第2題,幫助學生弄清題意
四、實踐應用
試一試第4題1.出示做操圖2.還可以怎樣排?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六、布置作業
34頁的試一試。
板書設計
分蘋果
平均每個盤子放3個
每個盤子里放2個,可以放6個盤子
教后隨記
這節課是一節計算課,相對比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戲,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濃的趣味性。但是遺憾也可以說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沒有時間展示出來。由于前面的小組活動以及小組匯報時間過長,導致后面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而恰好后面的內容才是整節課出彩的地方。難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聯系學生實際,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在運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有條理的思考。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分蘋果”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在一座小山上住著兩只非常可愛的小熊兄弟,
有一天,它倆決定去拜訪好朋友。它們倆先來到小兔家,小兔見了小熊,非常高興,拿出了又大又鮮的蘋果,分給兩只小熊吃。
2、(出示圖片:分蘋果1)
教師:同學們先幫小熊估計一下這些蘋果大約有多少個?
3、請你再數一數看看你估計的對不對?
4、老師想請你幫小兔把這堆蘋果分給兩只小熊,誰會分?還可以怎樣分?
5、還有很多同學都想幫助小兔分蘋果,是不是?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蘋果比賽。
板書課題:分蘋果
二、活動二: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一)小組合作(用小圓片代替蘋果)
1、(出示圖片:分蘋果2)。
2、老師提要求。
(1)四人一組,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其他同學說怎樣分。
(2)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
3、小組匯報分蘋果的情況。
每小組派一人在黑板上演示分得情況,教師按學生分得順序,在黑板上用數與形表示出來,展示學生的成果。
4、小組討論。
(1)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
9+1=101+9=1010-1=910-9=1
(2)把10個蘋果分成8和2,你想到什么算式?
……
(3)你們還能想到什么算式?
10-0=10
10+0=10
0+10=10
10-10=0
……
三、活動三:采用多種形式鞏固有關10的加減法算式。
(一)連線:老師這兒也有9盤果子,你們能知道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嗎?
1、(出示圖片:櫻桃)。
2、學生獨立連線。
3、全班交流反饋。
(二)“湊十”游戲: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來玩一個手指游戲。
游戲的規則是:兩人一組,一個人先伸出幾個手指,另一人伸出的手指數要和前一人湊成十。
1、(出示圖片:數學游戲1)。
(1)師生一起玩
(2)同桌倆人合作,互相出手指“湊十”
(三)爬臺階:一只聰明的小老鼠用一根骨頭引小狗上樓去,一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了第2級,你們想一想小狗還要爬幾級臺階才能拿到骨頭?
1、(出示圖片:爬臺階)。
(四)小貓可喜歡釣魚了,你們看:
1、(出示圖片:小貓釣魚)。
2、誰知道圖中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幫小貓算一算嗎?
3、學生填寫表格。
4、把算式與具體事物結合起來說一說。
例:10-8=2表示有10條魚,小貓釣上8條,河里還剩2條;也可以表示河里還有8條魚,釣上來2條魚。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15
一、教學內容:新世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4—35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的:
1、通過具體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動手分一分,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意義。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及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認真的參與數學活動。
三、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視頻展示臺 每個小組一張表格 每位同學自備12張蘋果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動畫情境
今天,老師帶大家參加嘟嘟熊的生日聚會,大家高興嗎?(高興)為了招待大家,嘟嘟熊買來了好多種水果,請同學們看一看,算一算,都買了什么?有多少個?
(課件依次出現三把香蕉,七串櫻桃)
(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小動物嘟嘟熊引入,孩子們十分感興趣;并通過幫助嘟嘟熊計算各種水果的個數,有效地復習了乘法口訣,為下邊的分一分活動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二、活動一:分蘋果
1、嘟嘟熊還買來了蘋果,可是,它遇到了一個小難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
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小熊、12個蘋果、4個盤子)
猜一猜:嘟嘟熊遇到了什么難題?
(課件出示:平均每盤放( )個。)
誰能讀一讀嘟嘟熊的問題?
“平均”是什么意思?(每份分得同樣多、一樣多)
這節課,我們就幫嘟嘟熊分蘋果。(出示課題)
(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步展現主題圖的內容,讓孩子們認真觀察,理解圖意,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
2、請同學們拿出你的蘋果圖片,分一分,擺一擺。
學生活動。
匯報,并找同學們上臺演示自己的分法。
(學生匯報時,一定要先展示自己分的過程,再匯報結果)
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好?
無論哪種分法,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所能達到的知識層面自然也有差異。因此,在具體的操作中,存在不同的分法。在學生匯報過程中,老師有意識地讓孩子們分層次進行匯報,對他們的不同方法老師沒有去強行統一。盡管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盡量選擇最優化方案。在此環節,老師為了突出最優化方案,對一下給每個盤子分三個<利用乘法口訣>的同學,濃墨重彩地表揚,并讓其他同學重復,有意識地進行了強調和引導。在下面的學習中,孩子們都開始使用口訣來解決“分一分”問題。)
3、看到咱們班的同學這么聰明,機靈的米老鼠也來到了咱們的課堂上!(課件:隨著悅耳的音樂出現一只機靈的米老鼠。)它還帶來了一個數學問題。
(卡通動物米老鼠伴著優美的音樂出現在屏幕上,又一次激起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課件出示:如果每兩個放一盤,可以放( )盤)
(可以放6盤。)
是不是6盤呢?讓我們分一分,驗證一下。
(同學們自己進行驗證)
學生匯報。
(在此環節,教師設計了“驗證”一下的活動,讓孩子們從一定程度感受到數學的嚴謹與準確。)
4、小組活動
(出示表格,教師指著表格進行講解)
剛才,我們把12個蘋果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2個放一盤,可以放6盤。想一想,還可以怎么分?
下面,我們來小組合作。(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自己先想一想,在動手試一試。
(2)小組內交流。
(3)組長作好記錄,把不同的分法填入老師發的表格。
請同學們自己想一想,還可以怎樣平均分。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地最好,想出的方法最多!
(組長匯報,強調平均)
(這是對課本內容的延伸,讓孩子們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思維,并通過小組活動這一形式,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尤其是通過對完成表格的分析,讓孩子們對口訣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初步感受一種數學的對稱。)
5、看到這些蘋果圖片,老師也有一個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
12個蘋果,如果5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
同桌討論。
學生匯報。
(在老師所提的問題中,滲透有余數除法的內容,使學生意識到平均分時,有時候會有剩余。)
6、小結。
剛才,我們共同分了蘋果,知道12個蘋果平均分,有時候正好分完,有時候還會有剩余。
(通過多個要求來分12個蘋果,使孩子們對“等分”與“包含分”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盡管老師沒有提出這兩個名詞,但是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其具體分法,并有一部分同學已經開始有意識地使用乘法口訣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活動二
分好了蘋果,嘟嘟熊的好朋友小松鼠來了。
(課件出示“練一練”第一題)
仔細觀察,你都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小松鼠帶來的還有數學問題呢!
(課件依次出現2道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四、做游戲。
嘟嘟熊還邀請的有動物客人,大家看,是誰?(課件出示小兔圖片)小白兔不僅來作客,還要和我們一塊兒做游戲!大家想做游戲嗎?(想)老師這兒有16根紅蘿卜,我們玩兒的游戲,名字就叫:小白兔,分蘿卜。
(老師根據要求,請同學們來到講臺上,佩帶準備好的兔子頭飾;并請其他同學當裁判。)
1、16根蘿卜,平均分給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幾根?
(請2只小兔)
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
2、16根蘿卜,平均分給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幾根?
(再請2只小兔)現在是幾只小兔?(4只)
把蘿卜平均分給他們,會怎樣?
學生活動。
3、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兔子頭飾,誰愿意來當這只小兔?(請一個孩子)現在是 幾只小兔?(5只)把16根蘿卜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幾根?
5只小兔商量。
(學生商量之后,取蘿卜。)
請一只小兔當代表,告訴大家,每只小兔分到幾根蘿卜?(3根)還有一個蘿卜,為什么不分了?(不能分,再分,就不平均了。)
那這根蘿卜怎么辦?
(用刀把它分開,再分給小兔子;把它送給老師……)
(用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進行練習,在玩中鞏固了知識,增強了能力。在回答“剩下的蘿卜怎么辦?”時,孩子們的思維十分活躍,把本節課推向了一個小高潮,孩子們想到了繼續分,已經涉及到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也有的孩子想到與人分享,教師適時進行引導,“謝謝你!老師很喜歡吃紅蘿卜,紅蘿卜富含維生素,俗稱小人參。同學們也要多吃啊!”把自然、生活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了課程間的整合。)
五、課堂總結
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嘟嘟熊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生日,我們也在分蘋果中又學到了許多有關平均分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六、拓展延伸
今天,來上課的有多少同學?(36個)每組6人,我們分了六個小組,想一想,還可以怎么分組?
學生討論并匯報。
(數學來源于生活,自然還要還原于生活。學習了“分一分”之后,老師把問題引入到上課的同學身上,讓孩子們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想一想,還可以怎么分組?”把本節課推上又一個高潮。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想出的分組方法很多,有幾種,如每組2人,分18個組;每組3人,分12個組等,已經超出了孩子們目前的知識基礎,但是又似乎在理所當然之中。將近下課,學生還在激烈地討論,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評析: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如何結合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再創造”,已經成為首要任務。《分蘋果》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數學生活化、活動化的顯著特點,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分一分、猜一猜、議一議、玩一玩,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數學活動化。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的活動就是組織數學活動的過程。這節課,教師沒有過多進行講解,而是把課堂作為數學活動的舞臺,設計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整個教學設計,教師在“分一分”這個主要內容的指導下,通過一系列可愛的卡通動物引出一個個有趣的活動,使原本枯燥的除法初步認識,變得富有情趣,孩子們不僅獲得了知識,也得到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數學生活化。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自然也應該還原與生活。這節課的結束,教師把新授知識引入學生熟悉、親切得生活情境——教室上課的同學們,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分一分”的實際意義,然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遠離單調乏味的習題練習,尋覓數學學習的真諦。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16
一、說教材
《分蘋果》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上)第40-41頁的內容。從教學知識角度來敘述今天的內容是“的數是10的加法和10減法”本課的知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它是在學生學了9以內加減法的基礎的進一步升入學習。原教材與新教材比較可以看出新教材的《分蘋果》這課,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始終讓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全身投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本課的一條主線從游戲開始在從游戲結束。
二、說教學目的難重點
1、知識目標:初步學會得數是10的加減法和10減幾的減法。
2、能力目標:正確計算10減幾和的數是10的加法。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感知數10的組成生活處處都有數學,通過游戲使學生愉快中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小組游戲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集體信息。
教學重點:數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的減法是本課的重點。任何方式的活動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的數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的減法。
說教學難點:10減幾的減法計算是本科的難點。說他是是難點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1)學前教育加法的力度大,減法的力度小、學生計算減法的基礎薄弱。
2)學生年齡小做減法的思維過程難度比加法大。
三、說教法
(一)把“問題情境化”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
教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化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化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激發求知欲,增強自信心的重要途徑,為此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特點。選擇了貼近學生的材料“分蘋果”“吃蘋果”“貼樹葉”。....把要學的知識與生活背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通過情景問題去掌握數學知識形成能力,發展身心品質。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
(二)、加大活動力度提高教學力度
六七歲的兒童好動,好奇心強、興趣以調動。但他們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力薄弱。讓學生長時間計算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學符號上,必然會感到單調和乏味。影響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和認識規律,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生活動全課學生有兩分鐘左右的時間不在動,其余時間手、腦、眼、口都在活動。例如“分蘋果”“考一考”使學生身心多種器官協調并用。把學生真正推向學習的主人翁位置。極大激發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得到鞏固,“做”中學會應用,“做”中做到發展。
(三)、評價方式多種多樣
1、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請輕學習結果。這也是新教材的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意考察學生在學習活動是否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是否樂于與同學進行合做交流,是否有學習興趣,真誠,不受謊話。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2、注意評價方式多樣化,課堂采取同桌評價,小組評價,集體評價。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是教師的權威作用淡化,同時也是一種鞏固知識的方式。
3、評價起點不同,學生入學不僅各方面的能力、態度、習慣和數學知識基礎不同,個性差異很大。教師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的情況給學生恰當的評價。
四、說學法
1、動手操作
通過學生擺一擺,做一做等活動獲得數學知識,本節課讓學生動手分10個蘋果,使學生感知10的分解。再通過指名上分,使學生思維規律化、有序化。最后,通過對比觀察完成10的分解合成。這些都是在操作中進行,操作中完成。
2、在游戲中學習
通過“吃蘋果”、“貼綠葉”、等游戲,有意引導學生在小小游戲中操作,為學習時間而“動起來”,例如“打靶”等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孩子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這種競爭意識是孩子們漸漸養成不服輸,敢于向空難挑戰的學習習慣。同時小組游戲中,又加強組織和紀律觀念,增強集體榮譽感。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起來,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游戲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使學生漸漸變成“樂之者”,一步步走向“樂學”大門。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拍手引出課堂內容,板書課題。
2、分蘋果
學生拿出10個學具蘋果把它分成兩堆,學生任意放,看看有幾種方法,比一比誰的方法多。這一組練習的目的,感知10的分解,活動貼近生活,學生操作一分鐘左右,目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做事有順序、有規律。教師板書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讓學生觀察后提問,哪一組與哪一組可以合起來,變多為少,這就是一種學習方法的教學。
10 1 2 3 4 5 9 8 7 6 5
教師和學生總結出得數是10的加法
2、吃蘋果
我設計吃蘋果即學習10的加減法,10個蘋果吃了幾個,還剩幾個。怎樣算式表示。教師板書減法算式
3、記憶10的加減法,
學完新知識給學生記憶的時間,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系統的記憶一下很有必要,為后面的整理復習做鋪墊,有使知識系統化。
4、 鞏固新知識。
兩個游戲鞏固了10以內的加減法,重點練習,活躍課堂氣氛,把整節課推向。......。
5、說板書
板書簡明同時又是一圖四式的教學埋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 篇1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課本第2頁。
教學目標:
1.在分蘋果的活動中,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并理解除法豎式計算的每一步的含義。
2.經歷分蘋果的實際操作過程,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的掌握和除法豎式的含義的理解。
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貼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嗎?今天老師也要給你們講一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星期六,喜羊羊和它的小伙伴們一起去野外郊游,它們都帶了好吃的東西要與小伙伴們分享。可是在分東西的過程中,它們碰到問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碰到什么問題了?
二、小組交流,自主探究
活動一:如果想把20個蘋果平均分給它的伙伴們,該怎么分?
(1)解決問題,引出除法豎式計算
① 學生獨立思考,想想解決的辦法
② 集體交流(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平均每人分到5個蘋果。
B. 5+5+5+5=20,每人分到5個蘋果。
C. 20-5-5-5-5=0,每人分到5個蘋果。
D. 20÷4=5,每人分到5個蘋果。
師:小朋友們,你們回答的真棒。老師這里也有20個蘋果,我們來驗證下你們分得到底對不對。(實際操作分蘋果,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先兩個兩個的分)
師:20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伙伴,誰再來說說用除法怎么計算?
(20÷4=5)
這個除法算式我們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豎式。
(2) 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正確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
①邊演示豎式的書寫格式邊向學生介紹(要求學生和我一起寫一起說)
先寫被除數20,表示什么?(有20個蘋果).
再寫“ ”表示橫式中的“÷”,注意“ ”中的“—”不要寫斜。
接著寫除數4,寫在“ ”的撇的左邊,表示?(有四個小伙伴)
再寫商5,寫的時候注意數位對齊,寫在“—”的上面,和被除數20中的“0”數位對齊,這個5表示?(平均每個小伙伴分到了5個蘋果)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我現在寫完了嗎?
其實,除法豎式有一個好處,它還給了我們一個驗算的過程,也就是看看,你分蘋果分得到底對不對。那么我們接著開始驗算吧。
4個小伙伴,每人分到了5個蘋果,那么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呢?
(4x5=20(個))我們把這個20寫到被除數20的下面,表示的是4個小伙伴分蘋果,平均每人分5個,一共有20個蘋果,說明,我們把20個蘋果分給4個小伙伴,算出來每個人分到了5個蘋果是正確的,對不對?看來我們的小朋友真的很棒。
最后一步,20-20=0,劃一條“—”在4和5的乘積20下面,再在橫線下寫個“0”(要與“20”后面的“0”數位對齊)表示20個蘋果全部分完,沒有剩余。
②同桌之間說說除法豎式的書寫步驟,并結合例題說說每一步的含義。
③全班一起說各個步驟的含義(出示幻燈片)。
④一起交流說說,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鞏固練習: (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完成,再請學生上臺板演)
活動二:根據番茄貼紙擺豎式并解答
上課前,我給每個四人小組一個信封,信封里放著番茄貼紙,但每個小組的數量并不一定相等(但都是4的倍數)。
師:喜羊羊說它還給我們每個四人小組準備了一份禮物,禮物就在信封里,趕快拆開信封看看,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禮物?(番茄)
師:原來喜羊羊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小番茄,你們喜歡嗎?現在趕快來數一數,你們組一共有多少個小番茄。(數完后全班匯報番茄數).
師:如果把這些小番茄平均分給你們組的小朋友,該怎么分?
小組討論,并列式計算:
要求:
1. 分別用除法橫式和豎式計算。
2. 說說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班內交流。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師:不好了,灰太狼來抓羊了,它說:“小羊們,去我的智慧島闖關吧,過關了就放你們回家,不然就做我的晚餐吧。”小朋友們,喜羊羊和它的小伙伴們遇到危險了,我們快去幫助它們吧!
智慧島大闖關:
判斷正誤: (數位未對齊) (商不對)
根據除法算式,列豎式并計算: 27÷9= 48÷8=
應用題:有35支筆,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只筆?(用豎式計算)(最后要注意答句)
四、知識回顧,總結課堂
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喜羊羊和它的小伙伴們在你們的幫助下順利過關了。喜羊羊它們順利的回家了,我們的故事也該結束了,不知道小朋友們在今天的故事中學到了哪些知識,誰愿意來說說?(學生總結,老師復述)
在走的時候,喜羊羊還留了一道題給我們,我們一起來看:
如果把20個蘋果分給6個小伙伴該怎么分呢?
師:這個問題就留給小朋友們課后去思考吧!我們的課要結束了,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都表現的非常好,老師要送你們一首《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我只是一只羊》,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再接再厲,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兩個“分蘋果”的活動,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動手、獨立思考,學會與他人合作,可操作性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學起來雖比較輕松,但是豎式書寫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有豎式數位沒對齊,對于沒有余數的豎式除法,有的學生只寫出被除數、除數和商,在教學中還應加強這方面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