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精選12篇)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親人之情。
活動準備:
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了解一些節日民俗。
相關詩句字卡。
古詩CD、播放器。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
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
小結:同樣是講一件事,剛才故事講了好多,古詩只用了四句就講完了。(明白古詩是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①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引導幼兒結合對故事的記憶,來理解古詩的字、詞,感受古詩整體的意境。)
②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引導幼兒根據個人理解簡單概括詩意。)
4、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之情。
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么呢?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2
神奇的小路
活動目標:
1、喜歡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風、落葉和小動物的親密關系。
2、能大膽想象,體驗各種小動物走過秋葉鋪成的小路的情景。
活動準備:
1、課件《神奇的小路》。
2、班得瑞輕音樂:秋之戀。
3、情景創設:幼兒撿來的樹葉鋪成的一條金色的小路。
活動過程:
一、情景體驗
1、談話導入:今天老師帶你們走過一條神奇的小路去聽故事,大家看是什么樣的小路?
(是你們撿來樹葉鋪成的一條金色的小路)
這條小路很神奇,走在上面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呢,你們想聽嗎?(想)讓我們一起走上去,聽一聽吧!
2、(走上小路)”咦,你們聽到什么樣的聲音呀?”(有咔喳咔喳的聲音)
3、怎么會發出咔喳、咔喳的聲音呢?(路上有許多樹葉,我們走在樹葉上就會發出這種聲音。)
4、你們走在樹葉上的聲音怎么和老師走在樹葉上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
你們聽……老師用語言暗示幼兒傾聽,并引導幼兒關注自己走路的姿勢,可以在樹葉上踮起腳尖輕輕走一走,用雙腳跳一跳,用力踏踩等,傾聽所發出的聲音。
二、完整欣賞故事
1、師:剛才小朋友和老師走過了一條省錢的小路,這條小路為什么會發出這么多聲音呢?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走過小路時姿勢不同所發出的響聲:
我跳呀跳,小路發出啪啪啪的聲音;我踮起腳尖輕輕走,小路發出”窸窣窸窣”的聲音……
3、師:這條神奇的小路不僅會發出許多的聲音,它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你們想聽嗎?(想)
4、完整傾聽故事一遍。(播放背景音樂:班得瑞——秋之戀)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神奇的小路)
(2)故事里有誰?(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
(3)為什么走在路上有聲音?(因為地上呀鋪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樹葉,小動物們在這條神奇的小路上面走,小路上的小樹葉就會發出很動聽的聲音。)
三、結合課件,分段欣賞故事
1、這條神奇的小路,都有哪些小動物走過呀?(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
2、小刺猬走過小路,發出了什么聲音?(邊學小刺猬走路的動作,邊說”窸窣窸窣”)
3、小白兔走過小路,發出了什么聲音?(邊學小白兔跳的動作,邊說”踢踏踢踏”)
4、小蚱蜢走過小路,發出了什么聲音?(邊學小蚱蜢跳的動作,邊說”吱嘎吱嘎”)
5、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
四、結合課件,聯想遷移
1、師:神奇的小路上走過了小刺猬”窸窣窸窣”、走過了小白兔”踢踏踢踏”、走過了小蚱蜢”吱嘎吱嘎”,
猜猜,小路上還會有誰走過呢?會發出什么聲音呢?
2、幼兒說出一個小動物,(點擊課件出示相應的動物)
并引導幼兒邊模仿小動物的走路方式,邊學習發出相應的聲音。
3、由于小班幼兒的能力有限,老師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充實。
讓幼兒體驗到大膽想象的喜悅,如;大象走過小路”咚咚咚”、小雞走過小路”窸窣窸窣”、小羊走過小路”嗒嗒嗒嗒”。
(1)鼓勵能力弱的孩子說出”走過小路,。”
(2)鼓勵能力強的孩子說出”走過小路,,像在。”
五、結束部分:玩了這么久,小動物要回家了,我們和它們再見好嗎?再見!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3
兒歌《荷花開》
活動目標:
1、了解荷花的各種特點,從而理解兒歌的含義。
2、啟發幼兒根據兒歌的內容想象并用動作來表演。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荷花(風荷麗日);
2、課件—照片:池塘里的魚;
活動過程:
一、欣賞荷花,幼兒說說荷花的主要特點和生長過程
課件:(動態)荷花
1、荷花長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葉子是什么樣的?
(讓幼兒欣賞動態的美麗荷花)
2、想一想,荷花池里還會有什么呢?(小蝦,小魚)
幼兒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講述。
二、結合圖片學習兒歌《荷花開》出示圖片:池塘里的魚、蝦
1、出示圖片:圖上有什么?
(小魚、小蝦)
教師:池塘里有小魚,小蝦還有風兒和荷花。
2、這幾張圖片上的內容可以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聽嗎?
3、教師示范朗誦兒歌《荷花開》。
演示荷花圖片:
兒歌里說的紅色的大傘是什么呢?(荷花)
三、啟發幼兒通過動作輔助,理解兒歌內容
1、暖暖的風兒吹過來,可以做什么動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動作呢?
小魚、小蝦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
2、教師帶領幼兒邊朗誦兒歌邊動作表演。
3、幼兒集體朗誦。
四、幼兒跟隨音樂,在兒歌表演中,自然結束
附兒歌:池塘里,
暖暖的風兒吹過來,
細細的小雨落下來,
小魚兒、小蝦兒游過來,
紅色的大傘,
一朵一朵打開來!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4
活動目標1、仔細觀察圖片上人物的動作,學習運用新詞:“和”,能用完整句表達圖意。
2、通過對日常生活中“我能做到……”的討論、講述。
3、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自我服務能力。
活動準備1、圖片三張,有關文字卡。
2、請幼兒練習拿兩件玩具或做兩件事情,并學說:拿了和。。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幼兒自由觀察,講述圖片。教師提出觀察講述要求:圖上有誰?在干什么?
二、幼兒交流、講述經驗。1.教師:你看見圖片上有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2.幼兒講述交流
討論:你覺得他們講得怎樣?
3.鼓勵幼兒進行具體講述。
4.幼兒完整講述圖片。
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圖片:
小欣會穿衣服和穿鞋子,
小花會自己疊被子和刷牙,
小豐在家里會掃地和擺筷子。
三、結合日常生活討論、講述。
1、教師:小明、小欣、小豐都會做事情。你會干什么?
2、幼兒自由討論:
要求幼兒運用連詞“和”講述會干的事情。
3、個別講述。
四、講評:討論小結,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5
活動目標:
1.討論并遵守養魚的一些注意事項。
2.產生愛護魚的情感。
重點難點:
討論并遵守養魚的一些注意事項。
活動準備:
海報紙、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引導幼兒討論平時如何保護班里養的小魚,如不要拍打魚缸、不要把魚兒撈出來、不要推碰魚缸、不要在魚缸上蓋蓋子、也不要往魚缸里亂投其他東西等。
三、教師把幼兒說的方法記錄在海報紙上,貼在教室內魚缸的旁邊,并提醒幼兒平時在魚缸周圍觀察魚兒的時候遵守這些注意事項。
四、小結。
活動反思:
愛護小魚的方法小朋友都能說出很多來,但是遵守起來很困難,特別是有幾個愛到處跑的孩子,總是喜歡往魚缸里亂扔東西,導致小魚死掉,還應加強愛護小魚的教育。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6
活動目標:
1.在小鼴鼠找家時發出的"啪啦啪啦--砰"的聲音線索中,大膽想象和猜測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節。
2.在游戲中學說"啪啦啪啦--砰,小鼴鼠在泥土里碰到了……",了解地底下生長著不同的植物。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對小鼴鼠的生活習性已有一定了解。
物質準備:
1.PPT課件。
2.實物:紅薯、馬鈴薯、花生、蘿卜、胡蘿卜、芋頭等若干個,紙箱(地洞)2個。
3.音樂《歡迎你來我家》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了解小鼴鼠找家的原因。
(一)介紹小鼴鼠。
1"瞧!它是誰?"
2.讓我們來聽聽它的自我介紹吧!"大家好!我是小鼴鼠!我生活在泥土里,這里就是我的家。"
3.那你覺得還有誰也會生活在泥土里?(是呀!泥土里還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呢!)
(二)小鼴鼠找新家的原因。
1出示ppt:"你看小鼴鼠的家怎么了?"
2.小結:"家里都是水,小鼴鼠這個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鼴鼠決定去找一個新的家。"
二、學一學,說一說,感受故事中的精彩。
(一)小鼴鼠出發啦!
1"小鼴鼠在干什么?"
2."泥土里好黑呀!小鼴鼠挖著挖著,突然"砰"的一聲,"哎喲",好疼呀!它砰到了一個東西,看看是什么?"
3.請小朋友碰一碰,說一說。"啪啦啪啦--砰,小鼴鼠在泥土里碰到了紅薯"。
(二)小鼴鼠又繼續向前找家了。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這次又碰到了什么?
2."今天,我把蘿卜也帶來了,誰來學一學,小鼴鼠是怎么碰到它的呀?"(幼兒學說"啪啦啪啦--砰,小鼴鼠在泥土里碰到了一個蘿卜")。
3."原來啊,地底下生活著好多好吃的東西,除了紅薯、蘿卜,小鼴鼠還會碰到什么?"
三、玩一玩,借助游戲,大膽學說精彩故事。
1出示2只大紙箱當成地底下,請小朋友當小鼴鼠到地底下啪啦啪啦鉆一鉆,碰一碰,幼兒學說"啪啦啪啦砰,小鼴鼠在泥土里碰到了……
2.小結:"小鼴鼠啪啦啪啦找自己的新家,沒想到能碰到這么多長在地底下的好吃的東西。他們在地底下找到的植物,都是非常有營養的,小朋友平時要多吃一些哦!"
四、動一動,體驗朋友間的友情。
1"鼴鼠又碰到了誰?兩個好朋友見面會說什么呢?"
2."小鼴鼠的朋友邀請小鼴鼠去他家做客咯,我們也一起去玩玩吧!"(音樂《歡迎你來我家》)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語言游戲的興趣。
2、引導幼兒嘗試發現用兩種不同的物品敲擊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并嘗試固定的句型進行描述。活動準備: 圖片(兩只小手),口杯,勺子,碗。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感知理解句型。
1、出示圖片兩只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瞧!這是什么呀?對了,是兩只小手,小朋友,你們看看這兩只小手在干什么”?(一只手在親另一只手,小手親一親)。
師:“手親小手會發出什么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然后再來告訴大家”。
2、請個別幼兒上臺演示小手親小手。
師問:“小朋友,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啪啪,啪啪啪聲…引導幼兒用完整的句子來描述:小手親小手;啪啪,啪啪啪)。
二、游戲、
哦!小朋友!你們的小手親的可真開心呀!現在老師的腳也想來親一親了,小朋友看看老師的腳親了什么地方?老師的腳親到了地板。請小朋友說一說:“會發出什么聲音呢?”
(嗒嗒,嗒嗒嗒)。請小朋友們自己也來做做看。(請個別幼兒上臺演示;小腳親地板。在集體練習小腳親地板。)引導幼兒說出完整的句型:小腳親地板,嗒嗒、嗒嗒嗒。
小朋友們的小腳親累了,要休息一下。
師:那!就請小朋友們在看看,我們的桌上有什么?(有杯子,小碗,勺子)今天,我們幫他們也來找一個好朋友親一親好嗎?
游戲規則:每個小朋友手里拿兩個一樣的東西,讓它們也來親一親,聽聽它們會發出什么聲音?(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活動,鼓勵其他幼兒一起來學說他的話。)杯子親杯子:當,當當當。勺子親勺子:叮叮,叮叮叮。小碗親小碗:咣咣,咣咣咣。
集體練習:通過游戲引導幼兒說出完整的句型。
活動結束:小朋友,今天的游戲好玩嗎?請小朋友回家了也把這個好玩的游戲表演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再去試試家里還有那些東西可以親一親,它們也會發出那些好聽的聲音。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8
酸酸的橘子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認知桔子,明白桔子的顯然特點。
2、學習獨立地剝桔子皮的方法。
活動準備:
PPT,音樂:小熊請客,桔子,籃框,布,盤子,熊頭飾。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去小熊家做客
1、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小熊家里做客,你們想不想去啊?
2、教師交待做客禮儀:
(1)待會兒去小熊家時,見到小熊要說什么?對了,要有禮貌的打招呼:”小熊,你好!”
(2)小熊待會兒請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別忘了說”謝謝”!
3、在《小熊請客》音樂聲中,來到小熊的家:
(1)(出示小熊家門口的圖片)師:小熊家到啦,我們一起來敲門吧。”咚咚咚,小熊在家嗎?”
(2)(出示小熊圖片)小熊說:”歡迎,歡迎,請進”師:”小熊課真有禮貌啊,我們一起跟小熊打個招呼吧”鼓勵幼兒說:”小熊,你好!”
(3)小熊請幼兒進屋,并用桔子招待幼兒。(出示小熊拿出桔子的照片)
二、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桔子
1、讓幼兒摸摸籃子里的桔子(隔著布)引導幼兒說出桔子的主要特征:圓圓的,軟軟的。
2、取出看,顏色、形狀。
3、聞:桔子的香味小結:原來小熊今天用桔子來招待我們,桔子是圓圓的,它的顏色是桔紅色的,摸上去疙疙瘩瘩的。
三、學習剝桔子的方法
1、師:那這個桔子應該怎么吃呢?
引導幼兒剝桔子的時候會從凹進去的地方開始剝,勉勵幼兒自個兒動手剝桔子,叮囑幼兒將剝下來的果皮放入盤中。
2、品嘗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說一說品嘗后的感覺。(充實詞:又酸又甜)
3、啟發幼兒一同分享,品嘗其他人的桔子。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9
一、活動目標:
1、觀察圖畫,了解動物媽媽對動物寶寶表達愛的方式。
2、了解不同的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方式。
3、感受媽媽的愛和擁抱的溫馨。
二、活動準備:
1、《媽媽抱抱我》ppt課件
2、場地布置(請幼兒找自己的好朋友兩兩坐在一起)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老師出示小女孩“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位小客人。大家好,我叫菲菲!我想邀請大家到我家的小花園去玩,你們愿意嗎?”
(二)播放課件,讓幼兒了解動物媽媽對寶寶表達愛的的方式。
1、出示第一張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
師:“小花園真熱鬧,已經來了好多小客人了,找找看都有誰呢?”師:“有小鳥在歡快的唱著歌,有漂亮的房子,有綠色大樹,有可愛的小狗。”
2、出示第二張圖片,了解雞媽媽對小雞的愛的表達方式。
師:“小朋友們,我們走近點看看,雞媽媽在做什么呢?”(雞媽媽在給小雞喂米呢。)“雞媽媽非常愛她的孩子,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雞媽媽是怎么樣抱小雞的嗎?跟你旁邊的好朋友學一學雞媽媽抱小雞?請幼兒學一學,“你們認為雞媽媽是這樣抱小雞的啊。”出示第三張圖片,師:“哦,原來雞媽媽是用翅膀抱抱她的孩子。”教師走到一個小朋友前面伸開雙臂緊緊地抱住他。“雞媽媽就是這樣愛她的孩子的,好溫暖啊。
3、出示第四張圖片,了解狗媽媽對小狗愛的表達方式。
師播放狗叫聲:“聽,誰走過來了?他們在做什么呢?玩得開心嗎?那你們說狗媽媽是怎樣抱小狗的呢?你們來學一學吧。”請幼兒學一學,然后出示第五張圖片,“你們看,狗媽媽用舌頭輕輕地舔她的孩子。狗媽媽是這樣抱她的孩子的,多溫暖啊。狗寶寶好幸福啊。”
4、出示第六張圖片,了解鳥媽媽對小鳥愛的表達方式。
師:“這又是誰呢?他們在做什么?那我們想想鳥媽媽是怎么樣抱小鳥的呢?你和好朋友來學一學吧。”出示第七張圖片,“哦,鳥媽媽是用嘴巴輕輕地給孩子撓癢癢呢。鳥媽媽用它尖尖的嘴巴給小鳥的羽毛撓癢癢呢。鳥媽媽的愛真溫暖啊。”鳥媽媽是這樣抱小鳥的。
5、出示第八張圖片,了解大象媽媽對小象愛的表達方式。
師:“小花園逛累了,我們來看書吧!出示第九張圖片瞧!大象媽媽用鼻子溫柔地撫摸著小象呢,象媽媽的愛好溫暖啊。想想看,媽媽輕輕地撫摸你們,你們心里感覺怎么樣?”
6、出示第十張圖片
師以菲菲的口吻:“我也想媽媽了,媽媽、媽媽抱抱!此時出示第十一張圖片,媽媽抱起了菲菲,媽媽會說什么呢?菲菲會說什么呢?(媽媽我愛你)
(三)完整欣賞故事。
師:老師把剛才發生的事情,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媽媽抱抱我》,楊老師講給大家聽一聽。小結:好溫暖的故事啊,故事里有許多許多的愛。老師也非常愛你們,來寶貝們讓老師媽媽也抱抱你們吧!播放音樂
(四)把抱抱送給客人老師,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現在把我們溫暖的抱抱送給后面的老師們,讓老師們也感受到我們愛的抱抱吧。”
活動反思
我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啟發誘導,層層設疑,創設懸念,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積極應答的語言環境,在和諧的氣氛中完成教學。同時讓孩子們體驗、感受被愛、被擁抱快樂,知道擁抱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學著表達愛。
教學過程采用了以啟發式的`提問,和觀察、語言表達和動作模仿,引出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愛和抱抱為主線,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地組織活動。首先激發孩子們對于抱抱的興趣,和孩子一起觀看視頻《愛我你就抱抱我》,抱抱的感覺是開心的、舒服的、溫暖的;接下來觀察比較,通過課件呈現故事內容,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孩子們思考,讓孩子們觀察小動物和媽媽抱抱的動作,以及模仿,體驗感受情感。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起到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親一親為孩子們準備材料,讓孩子們觀察得出結論。蹲下來,和孩子零距離的接觸,摸摸頭,拉拉手,給孩子以親情的回報。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其中,我又巧妙地創設了一個情景,和老師媽媽親親,當我以小鳥媽媽的身份親吻孩子們時,孩子們情感都自然流露了出來,小朋友一個個都撅起了小嘴巴等待著親吻,此時我覺得我們把愛詮釋的淋漓盡致。第三欣賞故事,在音樂背景,在老師語言和表情的烘托下,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表達的濃濃愛意。第四環節的拓展認識,讓孩子由故事中的小動物引申到其他的小動物,加深了幼兒更多的生活經驗。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和朋友、與在場的老師抱抱,告訴他們,我喜歡你、我愛你。通過這個活動知道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喜歡你,都愛你,知道要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你對大家的愛。這個環節我覺得使整個活動達到了又一個高潮,不僅將主題升華,而且將整個活動的氣氛調動的很完美。
整個活動,氣氛溫馨輕松自然,我始終注意語氣輕重緩急,注重情感表達,師幼互動親切,情感交流真切自然,不足的地方就是如果去掉讓孩子拓展生活中尋找愛的這一部分,在時間和完整度上就會更一籌,這個可以作為課后的活動延伸。但總體來說整堂課還是不錯的,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10
活動目標:
⒈仔細觀察畫面,在不同色彩和情景的圖片中發現小黑的位置,學說:“小黑,小黑,你藏在哪里?我藏在……”的句式。
⒉在和小黑捉迷藏的游戲中,感受尋找、發現的樂趣。
⒊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⒋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繪本課件《小黑捉迷藏》、黑色圓點若干、圖片12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黑,激發興趣,了解小黑的基本特征
師:今天來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誰?
師:它的名字叫小黑。小黑最喜歡玩捉迷藏的游戲了。
二、結合圖片講述故事,尋找小黑,感受尋找、發現小黑的樂趣
㈠理解故事內容。
⒈小黑的家住在一個方方的盒子里,今天它又跑出來和我們一起玩捉迷藏游戲了。
⒉咦?小黑不見了?它會藏在哪里呢?
師:聽聽小黑怎么說的。(聽錄音)小黑怎么說的?瓢蟲的甲殼上有幾個小黑?
⒊看看誰飛來了?(蜻蜓)
師:小黑藏在了哪里?它會怎么說?這里有幾個小黑?
⒋一群小魚游來啦,小黑藏在哪里呢?誰來問一問?分2組進行問答。
小黑為什么要藏在小魚的眼睛里?大家發現了幾個小黑?
㈡幼兒結伴看圖藏、找小黑,進行問答游戲,鞏固幼兒對于藏的地方的理解。
這里還有一些圖片,如果你是小黑會藏在那里? 和朋友玩玩這個一問一答的游戲。
㈢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小黑捉迷藏》,我們一起再來講一講。
三、游戲:捉迷藏,進一步激發捉迷藏的興趣
師:看,老師這里也有1個小黑,誰來在你的身體上藏一藏,其他小朋友來找一找。
用“小黑小黑,你藏在哪里呢?”“我藏在了……”的句式來問答。
師:我把小黑送給你們,回教室后也可以和朋友玩玩這個游戲。
活動反思:
繪本《小黑捉迷藏》從文本到繪圖都非常具有趣味性,是一本讓孩子們翻開第一頁就會迫不及待地往下翻到最后一頁的圖書。繪本中的小黑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什么都想看一看?玩一玩?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很像,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喜歡新鮮有趣又神秘的事物,活動中的“捉迷藏”就是幼兒喜歡的游戲之一,幼兒對此充滿著興趣。
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對繪本的中的故事內容進行了改編,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在不同色彩和情景的圖片中發現小黑的位置,并學說:“小黑,小黑,你藏在哪里?我藏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認真、細致、全面地觀察畫面,讓幼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學說小黑藏在了什么地方的短句,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交往能力。
活動中觀察小黑藏的位置的時候,不僅有幼兒集體的學說,還有幼兒兩兩操作進行講述,一個幼兒問問題,一個幼兒扮演小黑進行回答,學說短句進行對話,體現了講述形式的多樣性。在找到小黑,數小黑的過成中,加入了數數的方法,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一個一個不漏掉等等。
活動中的課件設計和運用比較單薄簡單,能否嘗試做成動畫形式的小黑,現場讓小黑進行躲藏,不僅符合了活動內容中一個“藏”的特點,而且操作性強。教師和幼兒可以通過拖動小黑到相應的地方,進行觀察、比較,判斷出最合適的位置,感知到物體與環境的關系,對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樣幼兒的興趣會更加的濃厚,說起來也會更加的帶勁。
活動始終在“找小黑”游戲中進行,不僅讓幼兒對神秘的小黑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也能在找小黑的過程中了解到小黑躲在和他一樣顏色的地方不容易找到。活動結束前的“藏小黑”又是對幼兒知識的一種鞏固和銜接。整個活動也都是引導幼兒在和小黑玩捉迷藏的游戲中,快樂尋找、快樂發現和快樂學習,整個活動輕松、愉悅和有趣。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并能用肢體動作進行模仿。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動物摘果子的過程中果子數量由多到少的變化。
3、懂得好朋友之間要合作、分享的道理。
活動準備:
1、謎語
2、PPT
3、數字故事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好朋友之間要合作、分享的道理。
活動難點:
知道小動物摘果子的過程中果子數量由多到少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
1、猜謎語,引發幼兒興趣。
問題:猜一猜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禮物?
教師說謎語,引出蘋果。
皮兒有紅又有綠,
長在樹上真美麗,
味道酸甜又可口,
營養豐富人愛吃。
2、運用不同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并模仿動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
二、基本部分
1、播放PPT圖片,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觀察圖片,并講述圖片內容。
(圖一)都有誰?它在做什么?
(圖二)誰來了?發生了什么事情?樹上有幾顆果子?(小鳥飛過來,銜走一顆果子)
(圖三)誰又來了?它來做什么?還剩幾顆果子?(大象長鼻子一伸,卷走了一顆果子。)
(圖四)這個小動物是誰?它是怎樣把果子摘走的?樹上的果子多了還是少了?(蛇繞著樹爬呀爬,咬下了一顆果子)
(圖五)小猴子來啦,它也想吃紅紅的果子,小朋友們學學猴子是怎么摘果子的?(猴子爬上樹,摘下了一顆果子。)
(圖六)“嗖”的一聲,一個果子掉了下來,我們看看是誰又來摘果子了?(鱷魚長尾巴一掃,掃下了一顆果子。)
小老鼠看到樹上只剩下兩顆果子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圖七)海豹來了,小朋友看,它做了什么事情呢?(海豹來了,他把小老鼠頂在鼻子上,往上一拋——小老鼠就摘到了果子)
(圖八)海豹和小老鼠在干什么?(他們一起享受香甜的果子,一顆給海豹,一顆自己留著。)
2、幼兒欣賞數字故事《老鼠摘果子》
三、結束部分:
師幼討論:
1、如果小老鼠是一個人摘,他摘得到果子嗎?如果海豹一個人摘,摘得到果子嗎?
幼兒:海豹身上滑滑的爬不上樹。
2、他們是怎么摘到果子的?
幼兒:他們是合作才摘到果子的。
教師小結:以后小朋友遇到問題也要像他們一樣多動腦筋,想辦法和好朋友合作解決。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匯編 篇12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游戲活動,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
2、會比較連貫地學說短句:我吃了。
3、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積極參與活動, 學說短句:我吃了。
難點:樂意運用語言交流,學說完整話。
活動準備:
1、三首音樂(游玩、睡覺、講故事)
2、場景蘋果樹(蘋果貼圖)、香蕉樹(香蕉貼圖)、小樹(樹葉貼圖)
3、毛毛蟲頭飾每人一個
4、故事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幼兒頭帶“毛毛蟲”頭飾,隨音樂模仿毛毛蟲爬行的樣子進場。“ 今天天氣真好,小毛毛蟲們快和姐姐一塊出去玩兒吧。”(播放游玩音樂)
(二)幼兒游戲
1、觀察小樹林
2、游戲“毛毛蟲的故事”
(1)教師示范
(2)幼兒嘗試
(3)幼兒再次嘗試(鞏固練習)
(4)幼兒休息
3、結合幻燈片講述故事(故事見附后)并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做什么?毛毛蟲都吃什么了?
(2)毛毛蟲吃飽以后睡著了,接著變成了什么?最后變成了什么?
4、音樂游戲:毛毛蟲變蝴蝶
附:《毛毛蟲的故事》
我小的時候不喜歡吃東西,一直都長不大,媽媽很著急,就對我說:“寶寶,你要吃很多東西,長大才能變漂亮的’。聽了媽媽的話,(邊翻書邊講述)我來到蘋果樹下,阿烏,阿烏,我吃了一個紅蘋果,又來到梨樹下,阿烏、阿烏我吃了一個黃梨子,接著又來到長滿綠樹葉的小樹下,阿烏、阿烏我吃了一片綠樹葉,這回,我真的吃飽了,我要美美地睡上一個很長很長的覺,我呀變成了一只蛹,把自己包在里面,不讓別人去打攪我睡覺,等我睡醒了,換了件漂亮的衣服從蛹里出來了,你們猜我變成什么拉?(幼兒自由發言),毛毛蟲變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在天空飛舞呢。
教學反思: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然而,絕大多數幼兒并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我們試圖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幫助小班幼兒感知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讓幼兒會比較連貫地學說短句,使幼兒在一邊游戲一邊講述的過程中,充分理解故事,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
小班孩子年齡小,具體形象更能充分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了讓孩子能夠融入到整節課堂當中,我精心準備了教具:為每位幼兒準備了毛毛蟲頭飾,布置場景(三棵果樹),果樹上的果子要能夠方便摘取并能粘在自己的肚子上,還能確保不會容易掉落等等。
在做好教具后,開始找適合活動所需的音樂。在三段適合不同場景的音樂,如:爬行時活潑、有趣的音樂,睡覺時舒緩的音樂,講故事時舒緩的音樂,還把奧爾夫音樂《毛毛蟲和蝴蝶》融入貫穿到游戲當中,使幼兒能根據聽到不同的音樂做相應的動作。在找音樂時,首先考慮節奏是否適合,還要聽旋律是否適合每一個活動過程。一節活動的效果怎么樣,配樂和活動準備都很重要。根據故事,我還制作了幻燈片,邊講故事,還能邊給孩子看,符合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我覺得這節活動的課前準備比較充分了。
活動開始以毛毛蟲媽媽帶著寶寶出去游玩的時候進入小樹林里,發現了紅蘋果、黃梨子、綠樹葉開始了活動。開始部分,寶寶都能跟著老師的思路,寶寶的興趣一直很濃厚,當我說我們吃飽了的時候,突然有位孩子說,那我們就睡覺吧,對于孩子突然的發言,我覺得有點意外(這可能和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系),而我在課中也沒能接過孩子的話。活動中總是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教師要考慮得更廣泛,不僅要備教案更要備孩子,關注到孩子的言行并能及時地引導。活動過程中我盡量啟發、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我吃了一個”,大部分孩子都能用完整的話說出來,有個別孩子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完整的話。
后面蝴蝶姐姐出來時,小朋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了,活動進入一個小高潮。在后面聽故事時,因為有多媒體的介入,加上故事講述,有的蟲寶寶還能看圖跟著講!故事結束后提問:“猜猜我變成什么啦?”蟲寶寶都知道是蝴蝶了。通過后面的提問情況,反映出寶寶對故事內容已經理解,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整節活動我覺得和寶寶都比較融洽,玩得很開心,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但是,同時也出現、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沒有接應孩子的提問,忽略了孩子,在今后的教學上,我要盡量避免,爭取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