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精選13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感受ABA三段體的音樂結構。
2、能跟著音樂合拍地做蹦跳步和揮手動作,并表現花的不同造型。
3、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
2、圖譜。
3、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故事導入:
1、老師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門想到花園里去玩,一路上小兔跳三次揮一揮手和好朋友打招呼,來到了花園里。花園里的花真美呀,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小兔可高興了。這時,兔媽媽來找它。小兔想和兔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于是,它就變成一朵小花的樣子,一動也不動地躲在花園里。果然,兔媽媽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后來,小兔玩累了,就和媽媽又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二、幼兒初步傾聽音樂。
1、師:今天老師講的故事藏在了一段好聽的音樂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的時候可以想想哪里的音樂講小兔一蹦一跳地去公園,哪里的音樂是講小兔變成了一朵小花。
2、聽后提問:聽音樂的時候感覺怎么樣?音樂可以分成幾段?
三、分段欣賞,跟著音樂合拍地做蹦跳步和揮手動作,并表現花的不同造型。
1、聽A段音樂猜什么事情。
2、出示圖譜,幼兒跟著音樂練習A段節奏,然后跟著音樂合拍做蹦跳步和揮手動作。
3、聽B段音樂猜什么事情。
4、創編表現花的造型。
1、幼兒完整地跟著音樂做蹦跳步和變花,教師提醒小花不能動,以及提醒幼兒音樂變化時要馬上變成花。小兔子要先想好你要變成什么樣子的花。
2、老師或小朋友做兔媽媽,分角色表演。
五、結束。
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教學活動二:小游戲:《找出不同類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在四種不同的圖片中找出不同類的朋友。
2、培養孩子的歸類感,體驗益智游戲的樂趣。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能正確運用方位詞:上下、里外說完整話。
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應答。
3、體驗游戲所帶來的愉快情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課件、人手一份小動物的圖片、兔子小盒子。
經驗準備:
已學過游戲開火車。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鞏固幼兒已知方位詞上下。
師:我們開著火車去旅行吧!
二、出示幻燈,掌握方位詞,學說完整句"在……上面"。
1、出示幻燈一、二頁。以小兔形象引入,激發幼兒興趣。并點數。
師:這是誰的家啊?好漂亮! 原來是小兔的家,快跟小兔問聲好吧!
提問:看看有幾只小動物來到小兔子家?
2、出示幻燈第三頁,第四頁引導幼兒運用方位詞學說完整話。
師:小動物們真淘氣,他們在去哪了?
四、找一找師:小動物都來到小一班啦!我們快來找找吧!
要求:要記住在哪里找到的什么小動物。
五、游戲:捉迷藏。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捉迷藏嗎?
孩子藏,老師找。引導幼兒學說完整話。我藏在在……后面……
六、到室外玩"捉迷藏"的游戲。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3
1、設計思路
這是一本特別的圖畫書,翻開書的第一頁,首先吸引我們的是美麗的色彩和巧妙的設計。在逐頁翻閱的過程中,孩子們期待揭開一個個的秘密,期待找到艾瑪,但每次都是
被另一個像艾瑪的事物所取代,這樣孩子們的好奇心就更大了,不知道下面出現的又會是什么。而且整本書的色彩很鮮艷,充滿整個畫面,使孩子們在興致盎然中看完整本書。
此次活動,抓住幼兒對圖畫原有的欣賞經驗,讓幼兒感受格子畫的美妙。同時,也讓幼兒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都是由格子的形式來表現的,格子畫也可以組成美麗的色彩。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他們更喜歡動手嘗試,所以讓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親身體驗格子畫的美麗和繪畫時的樂趣,讓他們更多地了解格子畫、喜歡格子畫。
2、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畫面,感受格子畫的色彩與線條美。
(2)嘗試為各種物體涂色,體會制作格子畫的獨特方法。
3、活動準備
圖畫書《艾瑪捉迷藏》、PPT課件
格子畫圖片若干(用不同的彩色格子畫成孩子們喜歡的各種造型:玩具、水果
)
卡紙(大象形狀、長方形)、彩色顏料、筆
4、活動過程
(1)興趣導入,引出話題
①教師出示幾張格子畫圖片,讓幼兒從中找出各種東西。
一蝴蝶躲在哪兒呢?
一誰藏了我的檸檬?
一看看都是誰?
一知道他們是誰嗎?
一森林里的小動物都躲起來了,找到他們了嗎?
(2)欣賞故事,觀察發現
一還記得花格子大象嗎?他叫什么名字呀?(艾瑪。)
一今天他也來和森林里的小動物們一起玩“捉迷藏”了。看!艾瑪來了。
(教師講述故事,請幼兒觀察畫面。)
一你們猜那是艾瑪嗎?
一小鳥找到他了嗎?
一為什么其他動物看到一點就認為是艾瑪呢?(因為他們都是格子紋的,和艾瑪
身上的顏色一樣。)
小結:原來動物們找到的東西都是格子紋的,而且和艾瑪身上的顏色一樣,也是五六色的,所以動物們總是找錯。
一原來艾瑪是一只這么美麗的大象,他和其他大象有什么不一樣?(身上有格子,皮膚是彩色的。)
一我們來數數艾瑪身上有哪些顏色?那些格子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格子畫也是很美麗的,它們是用直直的線條組成的'一個個格子,在格子里可以添上任何顏色,最后就可以變成美麗的格子畫。
(3)大膽表現,欣賞交流
一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大象,他們都是艾瑪的朋友,也都想像艾瑪一樣有一套漂亮的格子衣服,你們能夠幫助他們嗎?
(幼兒嘗試利用格子畫為大象涂色。)
一本領大的小朋友,可以用這張長方形的紙,先畫出格子的彩色花紋,再勾勒、剪出大象的形狀。
(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小結:哇!原來簡簡單單的格子畫也可以變得這樣美麗,以后我們再來畫畫更多的格子畫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4
在主課題的引領下,針對文學活動組織中班級人數較多,幼兒自由探索、自主建構的空間很小的狀況,我確定以中班散文詩《捉迷藏》為研究課,力圖打破傳統的散文教學方法,將“自主”這一理念貫于整個活動中。現就此活動進行反思。
我覺得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的學習。因此,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凸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如,在第一個環節中通過讓幼兒回憶“捉迷藏”的游戲,來喚醒孩子的已有經驗,為理解散文詩奠定基礎。接著出示美麗的背景圖,讓幼兒猜:太陽和顏色們來到這美麗的地方,它們會怎么玩捉迷藏的游戲呢?誰找,誰躲?躲在哪里呢?在這里,為幼兒創設了一個遐想的空間,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大膽表述,拓展他們的思維。在欣賞散文這一環節,通過讓幼兒學一學——顏色們是怎樣躲的?讀一讀——你喜歡這首散文詩嗎?你喜歡它的哪一句?用散文中的句子來讀一讀。說一說——其他顏色寶寶也想來玩捉迷藏,它們會是誰呢?又會躲在哪里?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把自己所看到的、所知道的知識,在想像的過程中大膽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欣賞理解了散文詩,而且還掌握了“x色躲在xx里”這一句式,并將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經驗。
雖然在整個活動中,我有以幼兒為主體的意識,也自認為給幼兒創設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活動中有親切的交流,有啟發式的提問,有相互間的討論,但總覺得師幼之間的互動還不夠,特別是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對幼兒的反饋進行回應,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提升語言,值得我去思考。另外在散文活動中,我覺得讓幼兒欣賞兩三遍還不能讓幼兒真正理解作品的內容,感受語言的美。但如果欣賞的遍數多了,教的痕跡顯得重了,又會影響幼兒自主性的發揮。那么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讓幼兒更好地體味散文詩中語言和文字所表現的韻味?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解決的問題。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5
活動目標:
1、能體驗詩歌的情趣并在活動中大膽地用語言表達。
2、感受和理解詩歌內容,能仿編兒歌的句子。
3、學習用好聽的聲音朗誦詩歌,豐富詞匯靜悄悄。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以及與之相關的可操作性圖片。
2、顏色小精靈、太陽卡片,布置顏色小精靈的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
二、引導幼兒感受顏色寶寶玩捉迷藏的游戲,欣賞詩歌的中間部分
2、幼兒尋找教師在背景圖上貼的顏色寶寶。
3、教師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言說出來:綠色躲在大樹里,黃色躲在菊花里......
三、幼兒完整欣賞詩歌(鼓勵幼兒跟著老師一起說)
1、欣賞后提問:
(1)詩歌里誰和誰在玩捉迷藏?
(2)顏色寶寶們是怎么躲起來的(學習詞:靜悄悄)?幼兒模仿。
(3)顏色寶寶都躲到哪里去了?
四、教師小結并帶領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五、游戲顏色寶寶找家。
1、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變出顏色小精靈,請幼兒說說都有哪些顏色寶寶。
2、玩法:幼兒每人一個顏色小精靈,教師當太陽,與幼兒一起邊朗誦詩歌邊玩找家的游戲。
3、鼓勵幼兒邊說詩歌邊游戲,并能用詩歌中的話來回答問題。
六、幼兒仿編
出示變化了的背景圖,讓幼兒找一找顏色寶寶躲在哪里,并用誰躲在什么地方說一句話。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6
散文詩《捉迷藏》的結構簡單,內容貼近幼兒生活,詩中的黑夜、太陽和各種顏色都賦予了生命,能激發孩子欣賞和學習的熱情,很適合我們班的孩子欣賞、學習。
針對我班幼兒的認知、個性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首先借助幼兒已有的玩捉迷藏的經驗猜測導入,激發興趣;接著采用立體道具,邊朗誦邊演示顏色寶寶躲的地方來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還讓個別幼兒找出顏色寶寶躲藏的地方,并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述出來:“x色躲在”,還帶動全體幼兒一起學一學這句話,使幼兒在找找、說說中,輕松的掌握了句式,為以下的創編打下了基礎。為了讓幼兒感受創編的快樂,我把孩子們創編的內容編入散文詩中讀出來,讓他們體驗到自己的了不起。特別是最后的游戲——捉迷藏,讓每位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標記玩一玩,躲一躲,邊嘗試用散文里的句子說一說,“x色躲在xx里”,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給與了每位孩子的表述機會,真正體現了玩玩樂樂中學習了語言,在學習語言中體驗快樂,在快樂的體驗中增長知識。
但活動中也存在這許多的不足之處:在創編環節中,我急于求成,沒有給與孩子們更多的引導,其實可以從孩子的吃、穿、玩具來提示,也可以從教室的四周的物體來尋找,這樣便于有更多的答案,也更能促進孩子擴散性思維的發展;對于游戲中的混亂,在游戲前,我該規劃躲藏的范圍,讓幼兒明確自己就是顏色寶寶,這樣就不會出現躲到桌子下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7
活動目標:
⒈嘗試將三種水果按一維特征(形狀或顏色)進行對應匹配。
⒉體驗參與操作以及在活動中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⒈已有經驗:幼兒對常見水果的名稱、形狀、顏色有初步的認識
⒉黑色手工紙和透明塑封紙做成的蘋果、梨、香蕉人手一份,紅、黃、綠顏色的底板紙
活動過程:
一、水果寶寶捉迷藏進行導入
小朋友,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怎么玩的?今天我們的水果朋友也想和我們“捉迷藏”的游戲你們高興嗎?
現在它們已經躲起來了,可是它們的影子留在我們的小椅子下面,快到你們的小椅子下把它們找出來吧。
二、匹配水果的形狀
⒈找到了嗎?你找到的影子是哪個水果朋友的?誰找到的和他一樣?你找到了嗎?我也找到了,你看我找到的影子是哪個水果朋友?(香蕉)誰找到的也是香蕉?讓我們看一看。輕輕告訴你旁邊的朋友,你找到的影子是誰的?(幼兒相互看看說說)
水果朋友有點累了,要到家里先休息一會,看,這里有幾個家啊?我們一起數一數?我們要把蘋果、梨、香蕉送到和它們形狀一樣的家里休息,想一想,你的水果朋友要住在哪個家里呢?(幼兒思考片刻),送水果朋友到自己的家里去休息吧。(幼兒操作)
⒉寶寶們真厲害,把我們的水果朋友都送去休息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吧。
(1)、什么水果在這個家里休息啊?它長是什么形狀?這個家是什么形狀?(圓圓的蘋果在圓圓形狀的家里休息)
如果發生錯誤:我們看看——的家里是不是都是——的——在休息
(2)、這是誰的家?(梨的家)它的形狀和梨的形狀是一樣的,上面是小小的,下面是?(大大的)(一頭小一頭大的梨在一頭小一頭大的家里休息)
(3)、這個家是什么形狀的?誰在彎彎的家里休息?香蕉也是(彎彎的)(彎彎的香蕉在彎彎的家里休息)
小結:原來我們的水果朋友長得都不一樣,蘋果的是圓圓的,梨是一頭小一頭大的,香蕉是彎彎的。
三、發現水果的顏色
⒈水果朋友休息好了,它們又想和你們捉迷藏了,你們準備好了嗎?趕快把小眼睛捂住,不許偷看哦!(拿出透明的)好了,它們躲好了!這次,水果朋友脫掉了身上的衣服,躲在你們的桌子上,快把它們找出來吧。
⒉找出一個水果朋友回到位子上。(幼兒每人找一個塑封紙做的透明水果圖片)
這次水果朋友們脫掉了衣服,你們還認識它們嗎?你認出他了嗎?是誰?你的水果朋友是誰?雖然水果朋友脫掉了衣服,可是你們還是認出了它們,真棒!
⒊現在水果朋友覺得有點冷了,想請你們幫它們穿上衣服,看一看這里有幾件衣服啊?是怎么顏色的?你平時看見的蘋果、梨、香蕉是什么顏色的,(走進幼兒)想一想應該幫你的香蕉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幼兒說)幫你的梨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呢?(幼兒說)
現在去幫你的水果朋友穿上它們喜歡的衣服吧!
(幼兒操作)
⒋你們幫香蕉朋友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看看香蕉朋友平時是不是穿這樣顏色的衣服(出示ppt)它真的穿著你們幫他選的黃衣服!我們看看香蕉是不是都穿上了黃衣服啊?(糾錯)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環境中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探索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
2、能正確計算十幾減8的減法,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探索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十幾減8的計算算理。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請仔細看圖,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們喜歡捉迷藏嗎?你們都是怎樣玩捉迷藏的?今天我們一起去玩捉迷藏
出示捉迷藏圖片:
引入課題:捉迷藏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1、課件出示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師:小朋友們,請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圖中你發現了那些信息? 指名說一說圖意:我們一共來了13 人,現在只能看到8人了。
3、提出問題:藏起來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大屏幕出示:
4、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2)列出算式:13-8=?
(3)試一試,你會計算得數嗎?
13-8=5
5、小組內討論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
根據學生匯報情況課件展示算法:
6、操作
(1)擺一擺
1.擺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減,共減去8根,還剩5根。
2.把13分成10和3,先從10里拿出8根,還剩2根,再用2根和剩下的3根加起來,最后剩5根。
3.從13根里面先拿出3根,剩下10根,再從10里面拿出5根,最后剩下5根。
4.做減法想加法。
5.看數線圖,用畫數線的方法計算出13-8=5.
6.用計數器算13-8=5,為退位減法做準備。
總結這六種方法,提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十幾減8
這兩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說一說計算方法。
三、運用新知,拓展練習
1、游戲:找朋友。
給幾位同學帶上含有數字的帽子,另外幾名同學拿著算式卡,計算出來后尋找到你認為對的數字,請到臺前展示,其余同學配合唱找朋友的歌曲。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的開心嗎?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結)
12-8= 17-8=
【捉迷藏教學反思】
這節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應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課堂才會活躍、有效、成功。課上完后感觸頗多。
1、教學時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捉迷藏,讓學生從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課堂上,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思考,讓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學習了十幾減9的經驗來計算“13-8”的結果。在老師的引導下,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有用一個一個的減算出結果的.,有用破十法算出結果的,有用做減法想加法算出結果的,還有用平十法算出結果的,由于學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經驗,因此,課堂上探究的氣氛濃厚,學生的情緒飽滿。這樣讓學生親歷了新知的形成過程。
2、討論交流、優化算法
在探索算法這個環節教學時,我沒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如:“誰聽懂了他的想法?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你知道為什么可以這么算嗎?”“你的算法與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樣的有哪些同學?”“還有和他不一樣的算法嗎”“還有沒有沒聽懂的?” “你能幫他解釋一下?”“你說的很有有道理”“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 10 和3呢?”“大家認為他的方法怎么樣?”沒有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對算法的多樣性,還比較模糊。課上完后沒有進行合理的總結和適當的練習。
3、利用媒體理解算理,突破難點
破十法和平十法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為了讓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算理,當學生講到一種算法時,請學生復述后,我就利用課件進行演示并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突破難點。 但有些方面還沒有處理好,比如:一味的追求算法的多樣化,而忽視了對其中兩種方法的強化,導致了個別孩子連一種方法都說不清楚。在計算時到底用什么方法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還有個困惑的地方,就是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到底要不要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呢?我覺得應該還是有必要的。
4、在組織教學方面還需要加強。如學生的聽課習慣還沒有養成,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說話做小動作,把學具當玩具玩。應該努力的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愉快、喜悅的心境中投入學習。對學生的評價比較蒼白,應該不斷的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及時給予鼓勵。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9
教學目標 :
1. 認識事情發展順序組句成段的敘述方式,初步學會按事情發展順序理清句序;
2. 感受李四光專心致志地進行科學研究的精神;
3. 初步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方式。
教學過程 :
1. 復習檢查:
① 直接出示課題,讀題。
②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們知道了什么?
反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李四光 研究石頭 著名的地質學家
追問:從“看看”石頭的顏色、“掂掂”石頭的重量就知道石頭的下面有沒有礦藏,這說明了什么?
他研究起石頭來,會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課文里是忘了什么?(李四光忘記了和女兒玩捉迷藏的游戲。)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 輕聲讀課文地二自然段,讀后標一標,這段共有幾句話。
② 指名按句讀(提示:注意句子之間的順序)。
③ 把下列句子按課文內容重新排列(出示課件)
( )玲玲藏在大樹后面,等爸爸來找。
( )玲玲見爸爸沒來找,就只好出來去找爸爸。
( )玲玲和爸爸玩捉迷藏的游戲,玩得很高興。
④ 反饋,并說說這樣排的理由。
⑤ 小結:事情開始的情況和后來的情況不一樣了,也就發生了變化,這就叫“事情發展”;(板書:事情發展)而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后發生的事情寫在后面,這就是“事情發展順序”,如課文第二自然段。(板書:順序)(注:以上板書也可以在④反饋中根據學生的發言適當點撥概括)
⑥ 學習這樣的段落是有方法的,請學生讀讀學習提示,看看學習提示告訴我們的方法是怎樣的。(理清方法:先……再……最后)
⑦ 能用“先……再……最后”對上面的三句話說說第二自然段寫了什么?生自練。
⑧ 指名反饋,學生評價。
⑨ 同桌互說。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 過渡:看樣子你們對按事情發展順序方法已經掌握了。
②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想這段是不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有什么根據?
③ 反饋
④ 再讀讀這段,想想這段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⑤ 反饋(有些難度,教師要適當點撥,并指出要簡單概括)
⑥ 是啊!可玲玲為什么不生氣了呢?(因為她看到爸爸在專心致志地研究石頭。)
⑦ 請同學們再仔仔細細地讀度第三自然段,想想這段中哪些句子寫出了李四光研究石頭很“專心致志”,請用“∽∽∽”劃下來。
⑧ 反饋:只見他拿著放大鏡,正在全神貫注地觀察著石頭呢!溪水濺濕了褲腳,他也沒有發覺。
⑨ 請學生大聲讀讀這兩個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⑩ 反饋:全神貫注的意思理解(聯系上下文法;詞素分析法;近義詞法: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專心致志;看圖聯想法)
指導朗讀,讀出“全神貫注”的語氣來。
4. 質疑課堂鞏固練習:
①“藏啊,躲啊,躲啊,藏啊”為什么要反復?(強調李四光和他女兒玩捉迷藏玩了了很多次,即“興高采烈”,也說明他們玩得很高興。與后文李四光的忘神形成對比,突出了李四光對石頭的研究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指導朗讀)
②教師指著板書進行小結。
③用敬佩的語氣好好讀讀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④完成一分冊練習:按事情發展順序排列。
板書設計 :
捉迷藏
李四光─→研究石頭─→專心致志─→著名的地質學家
全神貫注
按事情發展順序
先……再……最后◆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10
【活動目標】
1、觀察繪本畫面,嘗試用“小黑藏在……”的句式講述自己的發現。
2、能在不同色彩、不同情境的圖片畫面中快速地找到小黑的位置。
3、在游戲中快樂地去尋找,感受發現的樂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初步掌握簡單的空間方位詞匯;會玩“捉迷藏”的游戲。
物質材料:《小黑捉迷藏》課件;“小黑”若干;盒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小黑”,引發興趣,了解小黑的基本特征。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我們請它出來好嗎?
2、出示小黑:看看它長什么樣?(圓圓的,黑黑的)它的名字就叫小黑。
3、小黑最喜歡玩捉迷藏的游戲,它現在就藏在我們的教室里,請你們把它找出來,找到的孩子就回到座位上。
4、你在哪里找到的小黑?(幼兒講述)
二、結合課件講述故事,尋找小黑,感受猜想和發現小黑的樂趣。
1、P1(盒子)小黑的家住在一個方方的盒子里,它要出來玩捉迷藏的游戲了。
2、P2(草叢、瓢蟲)小黑開始捉迷藏了,它藏在哪里?幼兒一起說“小黑藏在了瓢蟲的小殼里。”
3、P3(蜻蜓)“看看這是哪兒?”“小黑會藏在哪里呢?”“小黑藏在……”
4、P4(烏云、小鳥)這次小黑又會藏在哪里呢?為什么要藏在這朵云里?顏色一樣嗎?一起說說“小黑藏在……”
5、P5(汽車)如果你是小黑,你還會躲到哪里呢?我們來看看小黑和你們想的一樣嗎
6、P6(西瓜)這次可以藏在哪里?為什么?一起說說“小黑藏在哪里?
7、P7(盒子,有很多小黑)幼兒自由結伴猜猜、說說“小黑說每次都被小朋友找到了,這次它要找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想想小黑會藏在哪里?”
8、拉開圖片中遮擋部分:原來小黑和它的好朋友藏在了一起,為什么不知道哪個是小黑呢?
三、完整講述故事,熟悉故事的主要內容。
1、師幼一起講述故事“讓我們一起看看小黑都躲到了哪些地方?”
2、討論:“故事里的小黑藏在了那么多的地方,它藏在了哪里?”“如果你是小黑,還會躲到哪兒呢?”
四、游戲“藏小黑,再找找別人的小黑。”
1、請把你的小黑藏在一個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然后再去找找別人的小黑。
2、說說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小黑?
教學反思:
繪本《小黑捉迷藏》語言活潑、形式新穎,從文本到繪圖都非常具有趣味性,是一本讓孩子們翻開第一頁就會迫不及待地往下翻到最后一頁的圖書。繪本中的小黑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什么都想看一看?玩一玩?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很像,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喜歡新鮮有趣又神秘的事物,活動中的“捉迷藏”就是幼兒喜歡的游戲之一,幼兒對此充滿著興趣。
活動開始的“找小黑”游戲,不僅讓幼兒對神秘的小黑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也能在找小黑的過程中了解到小黑躲在和他一樣顏色的地方不容易找到,為后面的觀察、講述環節做好鋪墊。活動結束前的“藏小黑”又是對幼兒知識的一種鞏固和銜接。整個活動也都是引導幼兒在和小黑玩捉迷藏的游戲中,快樂尋找、快樂發現和快樂學習,整個活動輕松、愉悅和有趣,體現出“在玩中學”的旨意。
活動中的課件設計和運用十分巧妙和有效,不僅符合了活動內容中一個“藏”的特點,而且操作性強。教師和幼兒可以通過拖動小黑到相應的地方,進行觀察、比較,判斷出最合適的位置,感知到物體與環境的關系,對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活動中引導幼兒認真、細致、全面地觀察畫面,讓幼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運用已有經驗問問小朋友小黑往哪里藏,說說小黑藏在了什么地方的短句,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交往能力。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1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繪畫活動,體驗大膽創作的樂趣。
2、借助想象、嘗試用不同的圖形表現各種物體的基本形態。
3、大膽利用各種線條和色塊豐富畫面,初步學習色塊裝飾畫。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各種幾何圖形(圓形、橢圓形、半圓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長方形等)、記號筆、繪畫紙、油畫棒、范例若干。
2、學具:繪畫紙、記號筆、油畫棒。
3、經驗準備:有圖形拼搭的游戲。
活動過程:
1、“幾何圖形”來做客。
*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想不想跟它們見見面?那我們一起把它們請出來吧!
*師出示各種幾何圖形。
*看,你們認識它們嗎?我們一起跟它們打個招呼吧!引導幼兒一起說說各種圖形的名稱。
2、“幾何圖形”變魔術。
*現在,這些幾何圖形要給你們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教師利用幾何圖形快速在紙上畫出小鳥的基本形態。
*你們看,變成了什么?是哪些幾何圖形變的?這只小鳥變得怎么樣?
*你們想用幾何圖形來變魔術嗎?你想變出什么呢?可以用哪些幾何圖形來變?
*請幼兒自由討論,然后個別幼兒來示范。
誰愿意到前面來變一變?
*教師根據幼兒的繪畫情況做簡單評價。
3、“幾何圖形”捉迷藏。
*現在幾何圖形變的小鳥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戲了,你們愿意嗎?請幼兒閉上眼睛。
*出示小鳥的色塊畫。
*看看小鳥躲到哪里去了?你們發現小鳥和剛才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畫面上豐富的色塊。
*你們喜歡這幅畫嗎?為什么?漂亮在哪里?
*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色塊是怎么變出來的嗎?幼兒說,師邊示范邊講解。
*想一想,除了用橫線和豎線來變方格,還可以用什么線條變出方格來?
幼兒說出一種線條,教師就出示線條圖片。
*教師小結:這些幾何圖形可以變出許多不同的物體,各種線條也能變出不同的方格來,方格里涂上漂亮的顏色就變成了漂亮的色塊。你們想來試一試嗎?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介紹作畫材料。
*教師提要求:
(1)先想好你要用幾何圖形變出什么物體。
(2)畫的物體要大大的,并畫在畫紙的中間。
(3)線條畫出來的方格也要大大的,涂色塊時顏色要均勻,而且一種顏色的色塊要隔開來,這樣畫出來的畫才漂亮。
(4)畫好后,你可以說一說你用什么幾何圖形變出了什么物體,它躲到用什么線條變成的色塊里了。
5、展示幼兒作品。
*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始終處于一種發現——創作——再發現——再創作的動態過程中,不斷給孩子帶來驚喜和挑戰。孩子興致盎然,畫面充滿稚趣。我發現“變化”是本次活動成功的秘訣,變化出新意,變化出神奇。
營造變化的游戲情境。活動開始,“一張線條畫,藏著秘密”,一下就激發了孩子們發現的熱情;“圖形里藏著小魚”,讓線條畫的范例蘊藏玄機,“和小魚捉迷藏”讓孩子們的發現之旅充滿趣味,操作時,孩子們不斷喊出“我找到形的小魚啦”,可見,“捉迷藏”的游戲情節已深入孩子心中;單幅畫變成大拼圖,讓孩子們的游戲熱情再次升級,不禁紛紛感嘆:“哇,好大的畫啊,好多的魚啊!”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是一個游戲,不斷變化的游戲,吸引著孩子們持續發現和創作。
采取變化的引導方式。示范添畫時,孩子提出了他已找到小魚,我就請他來示范添畫,改變了原先設定的教師首先示范的策略;3名示范幼兒的作品不盡相同,比如頭部位置、眼睛的畫法、鰭和尾巴的形狀,我一一給予肯定,避免了范例給孩子造成的思維定勢;變成大拼圖時,幾個男孩子主動幫忙移桌子,我就順勢說:“大家一起來幫忙,變出大拼圖嘍。”大部分的孩子都參與移桌子和拼畫的過程,雖然只有短短幾十秒時間,但避免了孩子的等待,而且合作親歷變化,讓這一環節更有意義。
鼓勵變化的表現手法。幼兒操作時,我發現一些幼兒畫的眼睛、魚鰭和尾巴形狀各異,我還發現部分幼兒裝飾小魚采用混合的方法,如點點和線條結合,平涂加上花紋等,我鼓勵孩子繼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添畫和裝飾,并在結尾點評時,與全班孩子一起分享他們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12
活動背景:
每當孩子們玩到“捉迷藏”的游戲時,孩子們總是那么的高興。而在《捉迷藏》這首兒童詩里,作者把太陽和顏色都擬人化了,把大自然中萬物的顏色,說成是顏色和太陽也在玩捉迷藏的游戲,符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于是利用游戲對孩子的作用,我根據內容自己制作了《捉迷藏》的課件幫助幼兒學習這首兒童詩,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要表現方式,通過仿編等活動幫助幼兒感受大自然色的美麗,增進對大自然的熱愛。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要表現方法。
2.初步學習用詩歌的結構大膽進行仿編活動。
3.增進對大自然的熱愛,感受仿編詩歌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捉迷藏》。
2.不同顏色(綠色、黃色、白色、藍色、紅色)的卡片每人一張。
3.在課前帶領幼兒玩捉迷藏的游戲。
師:蘭色躲在哪里呢?同上
師:紅色躲在哪里呢?同上
3.(播放課件第三段),理解詩歌第三段的內容。
師:顏色們都藏好后,太陽找到他們了嗎?(觀看課件)
4.完整欣賞詩歌,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
評析:課件生動形象的畫面和富有情感的.語言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在這一環節中,我運用課件的分段學習,讓幼兒逐步理解兒童詩的內容,非常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欣賞第二段時,課件把第二段的內容根據每句話分別設計了按鈕,每點擊一個顏色按鈕,就會出現相應的內容,在活動時能根據幼兒的回答來進行驗證,鞏固相應的內容,并學說:X顏色躲在X里,為后面的仿編活動做鋪墊。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捉迷藏》 篇13
作為新教師,每月都逃不過一節展示課。本月是開學來的第一個月,也是我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個月。這個月的亮相課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之前由于鋼叉舞的排練,每晚排練回到家已經十來點了,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力氣再去想,去準備。就這么一拖拖到了月底,我匆匆忙忙選了這節語言課,然后制作教具,試教。最后,課終于在我的“日思夜想”中結束了。慶幸的是,我的課還是比較順利的上下來了,這要感謝我們中二班的孩子對我的配合,更感謝我的導師——馬建紅老師,她的認真和耐心給了我的幫助和指導。課結束了,我也總算可以松一口氣了。相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經過這次磨練,以后會更好。
首先說一說我的選課,對于任何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游戲永遠是他們的最愛。捉迷藏這一游戲是孩子們經常玩的游戲之一,不管玩多少次,孩子們總是那么高興。散文詩《捉迷藏》運用擬人、夸張的手法,將黑夜、太陽和顏色都賦予了生命,把大自然中萬物的顏色,說成是和太陽在捉迷藏,這種富有游戲性、趣味性的活動正符合了孩子的興趣特點。因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通過欣賞散文詩,體會詩歌中的游戲意味,感受詩中豐富和優美的語言,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要表現方式。通過仿編等活動幫助幼兒感受大自然景色的美麗,增進對大自然的熱愛。
在第一環節導入時,我以“捉迷藏”游戲為主線導入,緊接著出示調皮的太陽,讓孩子們仿佛沉浸在游戲的氛圍里,同時為學習散文詩做鋪墊。
第二環節我結合圖片,帶領幼兒欣賞并學習散文詩。共欣賞了兩遍,第一遍我用較慢的語速朗誦了散文詩,幼兒欣賞后能把所有的顏色寶寶都找了出來,但沒有按照順序排列。這其實是我第一次試教時出現的問題,后來在馬老師的指導下,我改進了教案,在此又多加了一個環節:顏色寶寶們躲的順序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再來聽聽它們躲起來的部分吧。在再次聽后,孩子們順利的把順序也找出來了。之后顏色寶寶躲在哪里這一環節也挺順利的,在我的引導下能以“x顏色躲在xx里”的句式說出顏色們躲得地方。這一環節我其實更多的是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欣賞和學習散文詩,在此體會做游戲的有趣,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同時在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具體形象的事物讓幼兒集中注意力,同時在視線上加深幼兒的記憶。
第二遍欣賞,我以感受散文詩中優美的語句,理解黑夜和白天的神奇變化為教學目的。最后帶領幼兒在背景音樂中一起念散文詩,為的是加深對句式的印象,為下一步的仿編做鋪墊。在這各環節中,問題:黑夜解開手帕,等太陽睜開眼睛是什么時候了呢?對于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幼兒不能很快回答出來,再加上我的引導也不是很明白,最后在我的幫助下,準確的說是我告訴了他們答案。這也是新教師的一個通病,在有二回答不到點子上的時候,新教師容易緊張,沒有很好的引導經驗只好把答案直接說了算出來。這是需要我們新教師不斷積累經驗并積極去探索的一個問題。
第三環節,幼兒嘗試仿編詩句。教師引導還有更多的顏色寶寶在等著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通過“x顏色躲在xx里”的句式的創編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環節也比較順利,但我發現孩子們的想象能力還不是很豐富,顏色與事物的聯系不夠緊密,對深藍色較陌生。
最后一環節通過游戲鞏固新知識,體驗學習的快樂。
這次活動進行的較順利,但并不代表上的有多成功,回顧與反思,我發現各個環節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梳理。因此,在活動后我又再一次對教案進行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