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我家是動物園》(精選3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我家是動物園》 篇1
在半日調研活動中,我帶著班里的孩子欣賞閱讀了繪本故事《我家是動物園》。這一繪本圖畫內容簡潔、富有童趣,它以比喻的手法將自己家里的人都說成了種動物,將人與動物的聯系比喻得惟妙惟肖,讓孩子們充滿了驚喜和快樂,讓孩子產生幽默與共鳴,并展開合理的聯想。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圍繞目標,層層遞進,與幼兒共同走進文學作品。現將本次活動反思如下:
1、聊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拉近與幼兒的距離。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直接出示封面,讓幼兒知道這本書的題目。同時提出問題:“聽到這個名字你們有什么疑問嗎?請你再猜猜這本書可能會講些什么呢?”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他們能夠根據故事的題目大膽猜測故事內容,豐富的聯想調動了孩子們對此繪本故事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情緒,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就像媽媽準備和孩子共同來閱讀一個故事一樣,輕松的氛圍也為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2、基于幼兒原有經驗,問題設計要逐步提升。
故事里有好幾個家庭成員,因為怕整節課的時間太長,我選擇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個人物進行活動。而為了加深幼兒對繪本的理解,首先,我采取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集體閱讀,帶領全體幼兒解讀了繪本的前半部分“認識主人公祥太”。“他是誰?猜猜祥太模仿的是哪個動物?他最喜歡吃什么水果?他有什么本領?”等簡單有效的提問,讓幼兒跟著我的思路,一步一步明白畫面中出現的人物和動物之間的對應關系,同時為幼兒提供了介紹家人的句式模板“這是……其實呢……”。第二部分關于爺爺的認識則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怎樣理解家人和動物之間的關系、怎樣用完整的語句進行介紹的理解。而緊接著的關于爸爸、媽媽、奶奶的介紹,我則充分放手,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分組討論,然后再通過閱讀,讓幼兒自己去感受意想不到的結局。循序漸進的閱讀模式,符合幼兒的閱讀習慣,更是能力的逐步提升和培養。
對于5個人物的理解,我在引導幼兒理解他們和動物之間的關系時也注意了不同的側重點,問題設計力求從孩子的興趣點和能力點出發:學祥太的動作、說說坐在爺爺肩膀上能看到什么樣的風景、找找爸爸和獅子的共同點、關注媽媽和浣熊的生活習性相似處、描述奶奶的穿著打扮,盡量讓問題多樣化,注重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各方面提升了孩子的語言表述能力,使幼兒想說、敢說、會說。
3、適當的引導,幫助幼兒梳理創編思路。
在創編環節中,我首先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的語言框架結構,讓幼兒了解故事的語言結構,再引導幼兒說說家里的爸爸、媽媽像什么動物,再講出原因。引發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仿編故事,從幼兒的創編中可看出,幼兒已將動物的一些習性遷移到家人的身上,大部分幼兒能進行恰當的創編。
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的關注點有所偏頗。
活動中,我對于幼兒表達的關注點側重于讓幼兒學說“這是……其實呢……”的句式。活動中為了加深幼兒印象,根據幼兒記憶的特點,我在模仿祥太介紹家人的時候在“其實呢”處拖長了語調,試圖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他們學說。但在后邊的小組介紹以及仿編時,孩子們仍然會忘記。通過反思,我發現自己對句式的強調過于明顯,孩子們在講述時一些精彩的聯想反而被我所忽視而沒有加以肯定,不利于孩子的積極性,使得本節課堂缺乏靈動和生氣。
2、繪本的精神價值體現不夠。
《我家是動物園》這一繪本故事不僅幽默十足而且充滿溫馨。生動的故事情節讓課堂笑聲不斷,但是在“家庭的溫馨”方面挖掘得還不夠深入,只是簡單地理解家庭成員和動物之間的關系,理解還不夠深入。我想如果在:爸爸在我不乖時象獅子吼、媽媽辛勤持家為家庭奉獻、奶奶對我無限的關懷等方面再稍微深入地引導的話,孩子的感受應該會更深刻一些,更加能體會家庭中人物不同的個性特征以及更加深刻體驗到家庭的溫暖。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想孩子已經享受到了繪本閱讀的樂趣。但在孩子的笑聲背后,對比曾經聆聽過的吳紫陽老師對本次繪本教學的生動演繹,我感受到了自己給孩子語言的影響力還沒充分體現出來。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地鉆研,享受教學的快樂,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我家是動物園》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仔細觀察、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2.幼兒能大膽想象進行創編活動。
3.體驗故事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激發幼兒與家人間互相關愛、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 PPT課件。
2. 繪本、椅套。
活動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封面,大膽猜測。
師: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朋友——祥太,,咦,翔太在干什么呢?你覺得翔太這個樣子像一只什么動物?(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講述)
2.出示第3頁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為什么像猴子”?
二、 幼兒自主閱讀繪本,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 師:翔太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他的家就像一個動物園,家里還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妹妹,你們來看看他們會像是什么動物呢?
2. 幼兒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3. 幼兒自主翻閱繪本,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三、 感知、理解繪本故事
1. 播放PPT,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翔太的家都有哪些動物呀?他們都是誰呢?為什么?
2. 師幼共同閱讀繪本,了解故事內容。
師:祥太的家實在是太好玩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祥太自己是怎么說的呢!
3. 師:原來祥太說他家是動物園,不是家里真的住著這些動物,而是指家里人像這些動物。祥太用這種方法在告訴我們,他們的家是一個溫馨、快樂的家。
四、 經驗遷移
幼兒大膽想象自己的家人、朋友,進行創編。
五、 結束
師:我們介紹了自己家的動物園,看來我們的動物園里的動物可真不少。祥太也想邀請我們再去他家的動物園看看呢,我們下午的時候再來看看祥太家里還有那些動物,好嗎?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我家是動物園》 篇3
活動目標
1.在“懸讀”的過程中,大膽預測書中人物與動物之間相似與關聯。
2.初步嘗試描述自己的特征、喜好與動物之間的相似之處。
3.體驗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感受小主人悅納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圖畫書PPT或大書,圖畫書中的人物與動物的對應小圖卡若干套。
經驗準備:班內幼兒對于常見動物的習性、喜好以及本領已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1.引入課題
師:孩子們,你們平時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小動物?
幼:動物園、電視上、森林里、小區里。
分析: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從了解孩子的生活經驗以及幫助孩子梳理原有生活經驗入手,以圖畫書中的核心詞語“動物園”作為談話的內容,這樣既能讓孩子們在自然的情境下進入活動,也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了鋪墊。
2.閱讀封面,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
師: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勸:倒立的男孩、文字、香蕉皮。
分析:圖畫書《我家是動物園》在封面中隱藏著許多與情節相關的內容。例如,倒立的小男孩、封面角落里的香蕉皮,以及一些文字信息,通過封面的閱讀能進一步激發孩子閱讀故事的欲望,調動孩子思維的積極性。
3、用“懸讀法”閱讀圖書內容,初步理解書中人物與動物間的相似關聯
(1)教師結合圖片向幼兒介紹祥太的家人。
(2)讓幼兒結合PPT逐幅閱讀圖畫書并提問。
第一張幻燈:祥太。(閱讀指導要點:祥太的動作)
師:祥太在做什么動作,他這樣像什么小動物?
第二張幻燈:爸爸。(閱讀指導要點:爸爸的表情與長相)
師:爸爸的樣子讓你想到了什么動物?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第三張幻燈:媽媽。(閱讀指導要點:媽媽樂于做的事情)
師:媽媽手里拿著什么,可能去做什么事情?總是這么愛干凈、愛洗衣服的媽媽會像什么小動物?
第四張幻燈:爺爺。(閱讀指導要點:爺爺的身高和衣著)
師:爺爺個子高嗎?他像什么小動物?誰還能從別的地方看出爺爺可能“是”什么動物?
第五張幻燈:奶奶。(閱讀指導要點:奶奶的喜好)
師:你發現奶奶喜歡什么?你是怎么發現的?那你猜想奶奶又會“是”什么小動物?為什么?
第六張幻燈:妹妹。(閱讀指導要點:妹妹的動作細節)
師:妹妹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她會“是”什么小動物?
第七張幻燈:將曾祖母和與之相像的貓頭鷹的兩張圖同時呈現。(閱讀指導要點:引導幼兒嘗試自主運用之前學過的句式,完整講述這兩張畫面的內容)
(3)幼兒合作操作圖卡,進一步理解書中人物與動物的相似和關聯。
分析:懸讀法是一種預測性的閱讀,就是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先看前圖,進行預想猜測,然后將后圖的實際內容與猜想的內容作比較的一種閱讀方法。書中共出現了七個人物。我在引導孩子觀察畫面內容的過程中,先搭腳手架,幫助孩子進入狀態,再慢慢卸下腳手架,給孩子提供更充分的鍛煉機會。在出現祥太這個畫面的時候,我直接引導孩子去觀察畫面中祥太的動作,并給孩子一種肢體語言的暗示,讓孩子們知道如何去把握畫面中隱藏的閱讀信息。這時我的提問是一個點,相對比較具體。而當爸出現的時候,我的提問是:“爸爸的樣子讓你想到了什么小動物?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我的問題由讓孩子們觀察畫面中的一個點慢慢地變成觀察整幅畫面,然后再由孩子自己去發現爸爸這張畫面中隱藏著的閱讀信息。到最后介紹曾祖母的時候,兩張畫面同時呈現,教師完全放手,讓孩子們嘗試自己學著用祥太的語氣和方式來介紹阿花老太太。通過對祥太家里七個人物的一一猜測、推斷與驗證,孩子們在懸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閱讀的快樂。
4.完整閱讀故事
師生共同邊看圖書(卡)邊完整閱讀圖書(卡)。
5.幼兒介紹自己
(l)引導幼兒思考自己的特征、喜好等,并找出與哪種動物有相似之處。
(2)幼兒嘗試用“我叫……,是個……,其實呢……”的句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特征與喜好等。
6.延伸活動
可以讓幼兒將自己和與自己相似的動物形象畫下來,合訂成一本自制圖畫書《我們班是動物園》,放在閱讀區供幼兒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