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勇氣》(通用15篇)
大班語言《勇氣》 篇1
活動目標:
1、 了解勇氣的多種形式,發現自己擁有的勇氣。
2、 能夠結合生活經驗,積極表達對勇氣的理解。
活動準備:
ppt、視頻、勇士勛章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勇氣
師:勇氣是什么?
(出示圖片)小男孩跳水
1、猜猜看他要干嘛?小男孩那么害怕會跳下去嗎?
2、現在小男孩的表情怎么樣?
小結:戰勝害怕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情。
二、了解不同的勇氣
1、勇氣,是第一次騎車不用安全輪。
師:這件事情說明這個小女孩怎么樣?
小結:勇氣有的時候就是勇敢。
2、勇氣,是花兒很美,卻不摘它。
師:為什么不能摘?
小結:勇氣有的時候就是要學會控制自己。
3、勇氣,是和新朋友主動打招呼。
師:什么叫主動?你會怎么主動和新朋友招呼?
小結:勇氣有的時候就是主動。
4、勇氣,是海水一次次沖壞我的城堡,我能從頭再來。
師: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送給他?
小結:勇氣有的時候就是堅持。
三、聯系實際
師:那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做過很有勇氣的事情?
小結: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勇氣,說明我們都很棒。琦琦老師有一段視頻,讓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還有那些勇氣是我們不知道的呢?
l 了不起的人(科學家、奧運冠軍、航天英雄等)
師:要成為他們難不難?
小結:只要我們和他們一樣,付出不一般的勇氣,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就一定能像他們一樣獲得成功。
四、游戲
師:想不想給自己再增加一些勇氣?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吧。
v
大班語言《勇氣》 篇2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經驗,了解“勇氣”的含義,能區分“勇氣”和“莽撞”。
·知道生活中做很多事都需要勇氣,明白勇于克服困難才能成功。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小學主題開展中。
(材料準備)圖片一:跳傘、一個人在屋里睡覺、消防員、攀巖等照片。
圖片二:上課舉手發言、做錯事后主動承認、找朋友等小學生的生活照片等。
活動過程:
一、誰是有勇氣的人
1、 說說各自認為最勇敢的人是誰,并說說理由。
2、 看圖思考:他們有沒有勇氣
(1)消防員救火的照片、運動員跳高、攀巖
(2)沒有吃過的食物照片
3、學講:勇氣有時候就是勇敢、勇氣有時候就是主動、勇氣有時候就是要學會控制自己、勇氣有時候就是堅持。
4、討論:勇敢和莽撞(難點解決)
“做這些事情需要什么?怎樣的人能做?”
難點小結:有的事情很強很難(如跳傘)在不具備本領的前提下是不能冒然去做的。有的很平常(如吃從來沒有吃過的蔬菜),但都需要有勇氣。
三、我有勇氣做這些事。(解決重點一)
1、 結伴觀看圖片,討論
“他們在做什么。我們是否也遇到過這些事。為什么說這些都是需要勇氣的事情?”
2、 選擇其中的一個內容談論自己的經歷,體會我們都是勇氣的人。
二、我會更有勇氣(解決重點二)
1、 觀看小學生的生活圖片:
上課舉手發言、別的同學發言時,能靜聽同學的講話、做不到廁所,主動詢問、沒有同學和自己玩,會主動找朋友、做錯事情都能主動承認錯誤、一條小蟲在自己的座位上。
重點小結:生活中做很多事都需要勇氣,只要勇于克服困難就能成功們,成為一個勇敢的人。
2、想一想:上面那些事情我有點害怕,把自己害怕的事的標號寫在小紙片上。
延伸:結合圖畫一起看看大家都害怕什么,想一想對付它的好辦法。
大班語言《勇氣》 篇3
教學目的:
1、理清情節結構,理解勇氣內涵。
2、分析人物形象,學習語言表達。
二、教學設想:
(一)導入新課:直接導入對勇氣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
1、掌握生字詞。
2、把握文章段落結構。
(三)熟讀課文:
1、明確文中的重點人物。
2、勾畫重點文段、語句,分析兩個重要人物。
3、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四)教學方法: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以教師的點撥,特別是文章的結束部分,教師必須要把難點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明白作者的用意。
(五)設計為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什么是勇氣?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賞和佩服的勇氣?
同學們也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沒有一件表現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給大家講講你那次勇敢的經歷!
學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回答。
老師小結:從剛才幾位同學的講述中,我認為他們確實是勇敢的,他們有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魄,他們是有勇氣的。不過,勇氣的內涵遠不止這些。那么,什么是勇氣呢?
見義勇為是勇氣,敢說真話是勇氣,大膽創新是勇氣,不畏強暴是勇氣,敢于批評別人是勇氣,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氣。在戰場上為正義而戰,浴血奮斗,流血犧牲是戰士的勇氣;為了人類的解放,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來,不怕一切困難和危險更是一種勇氣,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勇氣。
今天我們就從美國作者狄斯尼的小說《勇氣》這篇課文,來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一位普通戰士和一位普通婦女表現出的令人肅然起敬的勇氣。
板書:勇氣 c.d.狄斯尼
(二)初讀課文: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拘謹(jǐn);頎(qí)長 ;熹(xī)微 ;悉(xī)意;
寥寥(liáo)可數;綬(shòu)帶;怯(qiè)生生;
著(zhuó)陸;門閂(shuān);嗚咽(yè)。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①拘謹:(言語、行動)過于謹慎,拘束。
②頎長:身材高。
③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孔:很)
④熹微:日光微明。
⑤悉意:全心全意。
⑥寥寥可數:形容數量非常少。
3、把握文章的段落結構。
《勇氣》這篇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文章層次該如何劃分?)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回答。
老師小結:文章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開頭第1自然段):偶遇美國傘兵,引出故事。(總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 2至 18自然段):通過美國傘兵兩次被救的故事,表現“兩種勇氣”。(講述《勇氣》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9至22自然段):通過“將軍”對法國婦女的贊揚,揭示主題。(講述“我”的感受。)
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開頭;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體;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結尾,是升華主題的部分。
(三)熟讀課文:
1、第一段寫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采用倒敘的手法,通過對一次軍人午餐會的敘述,由一位傘兵引出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從結構層次上來說,它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2、文中的重點人物有幾個?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有兩個,即美國傘兵和法國婦女。
3、美國傘兵講的故事從課文的哪一段開始到哪一段結束?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從第二自然段開始到倒數第五自然段結束。
4、說一說,故事是怎樣開頭、發展、結束的?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①開頭:二戰時,盟軍進攻法國前期24小時在諾曼底地區空投傘兵,美國年輕傘兵在遠離預定地點好幾英里的敵占區著陸。其中一美國傘兵空投地點錯誤,誤入敵人控制區。
②發展(情節發展采用了波浪式結構):這個美國傘兵遇到德國軍隊的追捕躲入一法國農家中,這個法國婦女救了他,但被德軍發現搜出,法國婦女的丈夫被德軍打死。這個美國傘兵在獄中僥幸逃脫,他跑進了樹林里,德軍繼續追捕他,當時的情況又迫使他逃回到這個法國婦女的房子,這個法國婦女再次掩護了他。
③結束:這個美國傘兵獲救。三天之后,諾曼底地區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隊。
5、小說的情節結構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讀完第二部份后,同學們認為哪一段情節是本文的高潮部分?并簡述你們的理由。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這位美國士兵重返農家小舍求援,而這位剛剛因這位士兵的到來而失去了丈夫的法國婦女毫不猶豫地再次收留了他,這一情節是本文的高潮,這是最緊張的時候,是最意想不到的舉動,是最能表現他們勇氣的情節。
6、法國婦女的信仰是什么?(老師提示,在戰爭時代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法國婦女的信仰是和平。
7、當美國傘兵第二次回到農家門前時,是什么原因使得那個剛剛失去丈夫的法國婦女再次收留了他?她的勇氣來自哪里?她前后兩次回答說:“哦,當然啦。”這兩個“當然”中所包含的意義是否一樣?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法國婦女之所以能這么做,是對和平的渴望與信仰,正是這種信仰,使她在剛剛因收留這位美國傘兵而失去丈夫后的慘烈環境中仍然保持著鎮定與善良——毫不猶豫地再次收留了他。
法國婦女的勇氣來自她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堅強意志而迸發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和平是人類的一大主題,維護和平是人類的美好品質,我們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理解這位法國婦女的“反常行為”,才能領會她所表現出的勇氣。
兩個“當然”所包含的意義是一樣的。但是,第二個“當然”包含著更大的勇氣,更加體現出人物的強大精神力量。
8、課文的第三部分(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課文的第三部分(最后四段)寫作者聽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9、文章標題叫做勇氣,作者在本文中也提到了兩種勇氣:美國青年傘兵的勇氣和法國婦女的勇氣,兩位主角的勇氣各是怎樣的?作者更看重哪一種勇氣?為什么?(必須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這一重點和難點)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我們先來回答兩位主角的勇氣。
①美國傘兵的拼命勇氣。
美國傘兵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重返這個最危險的地方,是因為他理解法國人民的信仰,他是智慧的,他懂得——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的勇氣來自他的智慧。美國傘兵所表現出的勇氣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概括。
a、著陸失誤,大膽求援——勇敢;
b、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機敏;
c、身陷絕境,再返農家——智慧。
②法國婦女的不怕犧牲勇氣。
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她的?
第一次出場時,作者只有簡單的兩句外貌描寫:“她長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滿面,但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然而,正是這“善良而鎮定”使其后來的一系列行為都有了依托。面對美國傘兵的求援,這位婦女只是簡單地回答了幾個字:“哦,當然啦。”然后就把他帶到屋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猶豫的行動,充分地表現了這位法國婦女的堅定內心。
第二次出場時,這位法國婦女已經失去了丈夫,“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但面對美國傘兵的再次求助,她給予的是同第一次毫無二致的回答,是同樣毫不遲疑的行動。到這一刻,法國婦女美麗而高貴的形象赫然而立。她的勇氣和力量是對和平的信仰所賦予的,神圣而不可剝奪。作者對法國婦女的描寫是含蓄而深刻的。
作者更看重的是法國婦女的勇氣。
一方面,作者不厭其煩地引述將軍的話褒揚這位法國婦女,用意十分明顯。另一方面,美國傘兵身上所體現的是一種個體的智慧與勇氣的力量。而法國婦女身上所體現出的是渴望和平、痛恨戰爭而產生的信仰的勇氣和力量,則更多地體現出人類由于對和平的渴望而產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法國婦女的這種勇氣是人類向往自由、光明和幸福的美好愿望,是人類由野蠻邁向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通過比較,法國婦女的勇氣更令人敬佩,她的形象也更加高大。
10、《勇氣》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么?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勇氣》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贊頌為和平,為正義而努力的人們的勇氣和信仰。和平是一種信仰,為了捍衛它,許多人不惜獻出無價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珍惜和平、熱愛和平、保衛和平,應是人類的共同職責。
11、請同學們結合時事,各抒己見,暢談對“和平”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然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卻不斷地發生戰爭,血腥和暴力浸透了人類的歷史。在未來的歲月中,人類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讓我們記住:和平是一種信仰。
(四)寫作特點
請同學們思考和比較一下,課文的敘事角度和人稱的使用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白描手法和第一、第三人稱交替使用的敘述。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從故事的主體來看又是用第三人稱的敘述角度。用第一人稱引出故事并結束全文,有利于作者直接表達感受,使議論和抒情更為充分。主體故事用第三人稱來敘述則有利于更加完整、客觀地敘述。
(五)總結全文。
本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一個法國婦女為了掩護美國傘兵,不惜犧牲自己的親人的故事。贊美了為了捍衛世界和平,不惜獻出無價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的勇氣。
(六)課堂練習
1、試用美國傘兵的口吻講述這個故事。
讓學生講
2、用美國傘兵的口吻講的故事與課文原故事作比較,敘事角度和表達效果有什么變化?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①從敘事角度看:以美國傘兵的口吻講述一個法國婦女兩次掩護美國傘兵而犧牲了自己的親人的故事。歌頌的主要對象是這個法國婦女。而原文則是從第三者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歌頌的對象不僅有法國女人,還有美國傘兵。
②從表達效果看:以美國傘兵為第一人稱講述故事,更顯得真實感人。而原文則能從更廣泛的視野,敘述美國傘兵所無法看到、聽到的細節,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
(六)板書設計:
勇氣
d.c. 狄斯尼
高潮:第二次救援
人物:
1、戰士:重返農舍,機智勇敢
2、婦女: 再次救援,形象高大
主旨:人類對和平信仰的產生勇氣。和平是一種信仰!
大班語言《勇氣》 篇4
一、教學目的:
1、理清情節結構,理解勇氣內涵。
2、分析人物形象,學習語言表達。
二、教學設想:
(一)導入新課:直接導入對勇氣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
1、掌握生字詞。
2、把握文章段落結構。
(三)熟讀課文:
1、明確文中的重點人物。
2、勾畫重點文段、語句,分析兩個重要人物。
3、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四)教學方法: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以教師的點撥,特別是文章的結束部分,教師必須要把難點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明白作者的用意。
(五)設計為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什么是勇氣?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賞和佩服的勇氣?
同學們也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沒有一件表現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給大家講講你那次勇敢的經歷!
學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回答。
老師小結:從剛才幾位同學的講述中,我認為他們確實是勇敢的,他們有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魄,他們是有勇氣的。不過,勇氣的內涵遠不止這些。那么,什么是勇氣呢?
見義勇為是勇氣,敢說真話是勇氣,大膽創新是勇氣,不畏強暴是勇氣,敢于批評別人是勇氣,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氣。在戰場上為正義而戰,浴血奮斗,流血犧牲是戰士的勇氣;為了人類的解放,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來,不怕一切困難和危險更是一種勇氣,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勇氣。
今天我們就從美國作者狄斯尼的小說《勇氣》這篇課文,來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一位普通戰士和一位普通婦女表現出的令人肅然起敬的勇氣。
板書:勇氣 c.d.狄斯尼
(二)初讀課文: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拘謹(jǐn);頎(qí)長 ;熹(xī)微 ;悉(xī)意;
寥寥(liáo)可數;綬(shòu)帶;怯(qiè)生生;
著(zhuó)陸;門閂(shuān);嗚咽(yè)。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①拘謹:(言語、行動)過于謹慎,拘束。
②頎長:身材高。
③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孔:很)
④熹微:日光微明。
⑤悉意:全心全意。
⑥寥寥可數:形容數量非常少。
3、把握文章的段落結構。
《勇氣》這篇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文章層次該如何劃分?)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回答。
老師小結:文章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開頭第1自然段):偶遇美國傘兵,引出故事。(總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 2至 18自然段):通過美國傘兵兩次被救的故事,表現“兩種勇氣”。(講述《勇氣》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9至22自然段):通過“將軍”對法國婦女的贊揚,揭示主題。(講述“我”的感受。)
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開頭;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體;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結尾,是升華主題的部分。
(三)熟讀課文:
1、第一段寫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采用倒敘的手法,通過對一次軍人午餐會的敘述,由一位傘兵引出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從結構層次上來說,它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2、文中的重點人物有幾個?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有兩個,即美國傘兵和法國婦女。
3、美國傘兵講的故事從課文的哪一段開始到哪一段結束?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從第二自然段開始到倒數第五自然段結束。
4、說一說,故事是怎樣開頭、發展、結束的?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①開頭:二戰時,盟軍進攻法國前期24小時在諾曼底地區空投傘兵,美國年輕傘兵在遠離預定地點好幾英里的敵占區著陸。其中一美國傘兵空投地點錯誤,誤入敵人控制區。
②發展(情節發展采用了波浪式結構):這個美國傘兵遇到德國軍隊的追捕躲入一法國農家中,這個法國婦女救了他,但被德軍發現搜出,法國婦女的丈夫被德軍打死。這個美國傘兵在獄中僥幸逃脫,他跑進了樹林里,德軍繼續追捕他,當時的情況又迫使他逃回到這個法國婦女的房子,這個法國婦女再次掩護了他。
③結束:這個美國傘兵獲救。三天之后,諾曼底地區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隊。
5、小說的情節結構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讀完第二部份后,同學們認為哪一段情節是本文的高潮部分?并簡述你們的理由。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這位美國士兵重返農家小舍求援,而這位剛剛因這位士兵的到來而失去了丈夫的法國婦女毫不猶豫地再次收留了他,這一情節是本文的高潮,這是最緊張的時候,是最意想不到的舉動,是最能表現他們勇氣的情節。
6、法國婦女的信仰是什么?(老師提示,在戰爭時代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讓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法國婦女的信仰是和平。
7、當美國傘兵第二次回到農家門前時,是什么原因使得那個剛剛失去丈夫的法國婦女再次收留了他?她的勇氣來自哪里?她前后兩次回答說:“哦,當然啦。”這兩個“當然”中所包含的意義是否一樣?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法國婦女之所以能這么做,是對和平的渴望與信仰,正是這種信仰,使她在剛剛因收留這位美國傘兵而失去丈夫后的慘烈環境中仍然保持著鎮定與善良——毫不猶豫地再次收留了他。
法國婦女的勇氣來自她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堅強意志而迸發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和平是人類的一大主題,維護和平是人類的美好品質,我們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理解這位法國婦女的“反常行為”,才能領會她所表現出的勇氣。
兩個“當然”所包含的意義是一樣的。但是,第二個“當然”包含著更大的勇氣,更加體現出人物的強大精神力量。
8、課文的第三部分(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課文的第三部分(最后四段)寫作者聽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9、文章標題叫做勇氣,作者在本文中也提到了兩種勇氣:美國青年傘兵的勇氣和法國婦女的勇氣,兩位主角的勇氣各是怎樣的?作者更看重哪一種勇氣?為什么?(必須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這一重點和難點)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我們先來回答兩位主角的勇氣。
①美國傘兵的拼命勇氣。
美國傘兵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重返這個最危險的地方,是因為他理解法國人民的信仰,他是智慧的,他懂得——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的勇氣來自他的智慧。美國傘兵所表現出的勇氣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概括。
a、著陸失誤,大膽求援——勇敢;
b、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機敏;
c、身陷絕境,再返農家——智慧。
②法國婦女的不怕犧牲勇氣。
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她的?
第一次出場時,作者只有簡單的兩句外貌描寫:“她長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滿面,但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然而,正是這“善良而鎮定”使其后來的一系列行為都有了依托。面對美國傘兵的求援,這位婦女只是簡單地回答了幾個字:“哦,當然啦。”然后就把他帶到屋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猶豫的行動,充分地表現了這位法國婦女的堅定內心。
第二次出場時,這位法國婦女已經失去了丈夫,“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但面對美國傘兵的再次求助,她給予的是同第一次毫無二致的回答,是同樣毫不遲疑的行動。到這一刻,法國婦女美麗而高貴的形象赫然而立。她的勇氣和力量是對和平的信仰所賦予的,神圣而不可剝奪。作者對法國婦女的描寫是含蓄而深刻的。
作者更看重的是法國婦女的勇氣。
一方面,作者不厭其煩地引述將軍的話褒揚這位法國婦女,用意十分明顯。另一方面,美國傘兵身上所體現的是一種個體的智慧與勇氣的力量。而法國婦女身上所體現出的是渴望和平、痛恨戰爭而產生的信仰的勇氣和力量,則更多地體現出人類由于對和平的渴望而產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法國婦女的這種勇氣是人類向往自由、光明和幸福的美好愿望,是人類由野蠻邁向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通過比較,法國婦女的勇氣更令人敬佩,她的形象也更加高大。
10、《勇氣》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么?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勇氣》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贊頌為和平,為正義而努力的人們的勇氣和信仰。和平是一種信仰,為了捍衛它,許多人不惜獻出無價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珍惜和平、熱愛和平、保衛和平,應是人類的共同職責。
11、請同學們結合時事,各抒己見,暢談對“和平”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然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卻不斷地發生戰爭,血腥和暴力浸透了人類的歷史。在未來的歲月中,人類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讓我們記住:和平是一種信仰。
(四)寫作特點
請同學們思考和比較一下,課文的敘事角度和人稱的使用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白描手法和第一、第三人稱交替使用的敘述。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從故事的主體來看又是用第三人稱的敘述角度。用第一人稱引出故事并結束全文,有利于作者直接表達感受,使議論和抒情更為充分。主體故事用第三人稱來敘述則有利于更加完整、客觀地敘述。
(五)總結全文。
本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一個法國婦女為了掩護美國傘兵,不惜犧牲自己的親人的故事。贊美了為了捍衛世界和平,不惜獻出無價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的勇氣。
(六)課堂練習
1、試用美國傘兵的口吻講述這個故事。
讓學生講
2、用美國傘兵的口吻講的故事與課文原故事作比較,敘事角度和表達效果有什么變化?
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老師小結:
①從敘事角度看:以美國傘兵的口吻講述一個法國婦女兩次掩護美國傘兵而犧牲了自己的親人的故事。歌頌的主要對象是這個法國婦女。而原文則是從第三者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歌頌的對象不僅有法國女人,還有美國傘兵。
②從表達效果看:以美國傘兵為第一人稱講述故事,更顯得真實感人。而原文則能從更廣泛的視野,敘述美國傘兵所無法看到、聽到的細節,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
(六)板書設計:
勇氣
d.c. 狄斯尼
高潮:第二次救援
人物:
1、戰士:重返農舍,機智勇敢
2、婦女: 再次救援,形象高大
主旨:人類對和平信仰的產生勇氣。和平是一種信仰!
大班語言《勇氣》 篇5
勇氣
學情分析:學生已有了前面學習小說的基礎,本文又是自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課文的主題,并且運用學習過的刻畫人物方法來分析人物形象,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小說的特點。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了解文中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
2. 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學會復述故事
3. 理解小說標題的含義,體會作者贊嘆的是什么樣的勇氣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了解作者獨特的敘述視角
2. 體會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體會法國婦女的勇氣和力量
2. 養成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愛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小說標題的含義,體會作者贊嘆的是什么樣的勇氣
2. 難點:體會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什么是勇氣?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賞和佩服的勇氣?學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回答,老師總結:見義勇為是勇氣,敢說真話是勇氣,大膽創新是勇氣,不畏強暴是勇氣,敢于批評別人是勇氣,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氣。在戰場上為正義而戰,浴血奮斗,流血犧牲是戰士的勇氣;為了人類的解放,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來,木怕一切困難和危險更是一種勇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勇氣。讓一個同學來說說二戰的有關情況。師再進行補充。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故事情節,學生默讀課文。
1、詞語積累:
拘謹 拘束 頎長 健談 熹微 發落 處置 悉意
毫不遲疑 毫不猶豫 寥寥可數 孔武有力 焦慮不安
注意詞語意思的解析。
2、讓學生用"這是一個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內容。
3、從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這幾方面對文中出現的故事進行概括。
(請同學回答六要素,后再請一位同學復述故事)
學生復述故事后,概括小說故事情節。
第一部分(第1段):偶遇美國傘兵,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第 2至 18段):通過美國傘兵兩次被救的故事,表現“兩種勇氣”。
第三部分(第19至22段):通過“將軍”對法國婦女的贊揚,揭示主題。
明確: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開頭;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體;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結尾,是升華主題的部分。
2.這里,整個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在那里呢?(事件的經過部分--- ---法國婦女兩次隱藏美國傘兵)面對殘酷的戰爭,,法國婦女兩次這樣做,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勇氣)那么,作者是如何對具有巨大勇氣的法國婦女進行描寫的?
第一次
第二次
外貌描寫
“一位年約30歲的法國女人” 、“她長得并不漂亮”
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
神態描寫
善良而鎮定
直直地注視
語言描寫
“哦,當然啦”
“哦,當然啦,快!”
動作描寫
帶進屋里
送回碗櫥里
3.(過度)美國傘兵的到來使他們一家遭受巨大的災難,但法國婦女兩次都以她的勇氣回答說:“哦,當然啦。” 這兩個“當然”中所包含的意義是否一樣?比較之下,法國婦女哪一次更需要勇氣?
明確:這個法國婦女之所以會再次救助這個美國傘兵,是因為她痛恨戰爭,痛恨占領她家園的侵略者,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罪惡。對和平的渴望湖信仰使她在這樣一個慘烈的環境中仍然能保持善良與鎮定。這一切使她在剛剛因收留這個美國傘兵而失去丈夫后能夠再次堅定他毫不遲疑地收留他。
兩個“當然”所包含的意義是一樣的。但是,第二個“當然”包含著更大的勇氣,更加體現出人物的強大的精神力量。(第二次)
4.文章的題目叫做“勇氣”,作者在文中也提到兩種“勇氣”,同學們知道是哪兩種勇氣嗎?
a明確:美國青年的勇氣和法國婦女的勇氣。
5.你認為兩種勇氣一樣嗎?作者更看重哪種勇氣?為什么?
.明確:不一樣。
美國傘兵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是他的勇敢、智慧和頑強。
法國婦女表現出來的勇氣還有她的勇敢、鎮定、堅強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四、拓展遷移
學生自擬有關“勇氣”的格言。
老師先出示相關的格言:
●如果整個世界是公正的話,勇氣就沒有必要存在了---(普魯塔克)
●貓兒給圍趕得走投無路,也會變成獅子(塞萬提斯)
●人的勇氣能承提一切重負(塞·約翰遜)
●勇氣減輕命運的打擊(德謨克利特)
●倘若失去了勇敢,你的生命等于交給了敵人(維吾爾族)
●勇氣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卻引人下地獄(希臘)
五、小結
這篇課文是作者轉述一位老兵親身經歷過的故事,故事在開頭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敘述故事時采用第三人稱的寫法,結尾時又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使故事更加的真實、感人。全篇文章雖然美國傘兵寫的比較多,但美國傘兵也只是起到陪襯的作用,法國婦女的形象更生動、更令人印象深刻。
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然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卻不斷地發生戰爭,血腥,和暴力浸透了人類的歷史。在未來的歲月中,人類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讓我們記住:和平是一種信仰。
六、作業
1. 完成本課《優化突破》
2. 傘兵的口吻講述故事,比較敘事角度和表達效果有什么變化?
3. 抄寫生字詞。
板書設計 :勇氣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法國婦女 為和平 鎮定、堅強、無私
美國傘兵 為求生 勇敢,智慧
大班語言《勇氣》 篇6
勇氣
狄斯尼
執教者:肖永全
重點難點:了解小說作者通過人物肖像、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弄清本文的詳略安排。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理清情節層次。2.了解本文的敘述視角。
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略)
(二) 閱讀要求:1.找同學讀課文,要求通過朗讀,用聲音刻畫人物,讓學生感覺到情節的緊張與震撼。2.結合思考與練習,給本文劃分層次。
(三) 字、詞的落實。
(四) 分析課文層次和題目的含義
老師提示:課文后的“思考與練習”第一題已給我們劃分層次段落的提示,我們給這三個層次概括一下內容。
開頭(第1自然段):在一個午餐會上,“我”遇到一個美國傘兵并聽他講述自己的經歷。
中間(第2——18自然段):法國婦女兩次救助美國傘兵,自己的丈夫卻因此被殺害。
結尾(第19自然段——末尾):空軍將領評價兩種“勇氣”。
提問:大家發現沒有,這三個部分的人稱不一致,誰來回答一下?
回答:這篇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部分用的是第一人稱,第二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稱。
提問:作者為什么要用變換人稱來敘述故事?
回答:這種人稱的切換可以增強故事的真實性。
提問:小說的主體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稱,如果用第一人稱不是顯得更真實嗎?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小結:從全面看來,這篇小說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從故事的主體看來,用的是第三人稱敘述視角。這樣寫的好處是:因為全篇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因而顯得真實感人,同時,第一人稱視角利于作者直接感受他對事件的感受,議論抒情更加充實。主體部分用第三人稱的視角,都不會有這樣完整、直接的情節描述。
說到人稱,我們還要弄清一個問題。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我們說的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提問:看完了小說,你對題目“勇氣”是怎樣理解的?你能說出“勇氣”的含義嗎?
回答:勇氣指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魄。“勇氣”的含義有兩個方面,一是指美國傘兵所表現出來的勇氣,二是那位法國婦女所表現出來的勇氣。
提問:這兩個人物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勇氣一樣嗎?
回答:不一樣。美國傘兵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是他的勇敢智慧,法國婦女表現出來的勇氣還有她的鎮定、堅強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提問:“信仰”指的什么?
回答:為了戰爭早日結束,為了更多的人不再受戰爭的折磨和摧殘,她承受了巨大的不幸,是愛國主義的精神在支持著她。
教師點撥:“勇氣”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美國青年傘兵身上體現的智慧和勇敢,另一方面是法國婦女冒險救助美國傘兵的勇氣,她熱愛祖國,渴望和平,痛恨戰爭而產生的信仰和力量。
(五) 板書設計 :
一 情節結構
開頭:我遇傘兵,聽講經歷
中間:救助傘兵,丈夫被殺
結尾:評價兩種“勇氣”
(六) 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上“基礎積累”部分各題;2、完成課后習題一、二、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2、理解本文的詳略安排。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上節內容
板書: 美國傘兵的勇氣:勇敢、智慧、頑強
勇氣
法國婦女的勇氣:勇敢、鎮定、堅強、信仰
(二) 分析人物形象
上節我們分析了“勇氣”的含義,小說中的美國傘兵和法國婦女丙人身上表現出來的勇氣有相同的特點:勇敢無畏;也有不同點:請看板書。美國傘兵身上表現出來的“勇氣”主要寫他孤身陷入險境而臨危不懼,積極求生,向法國婦女求救。在被捕后仍不絕望,勇敢逃生。在圍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不放棄,機智地折回小屋,再次向法國婦女求救,連德國士兵也想不到回來搜捕,從而成功脫險3。他的勇敢與智慧確實令人欽佩。
美國傘兵的可愛和可敬,主要表現在他竟二返小屋這一情節上,要知道,這需要多么大原勇氣和智慧啊!
小說中的另一位人物是那位可敬的法國婦女,這種人物是小說著力刻畫的藝術形象,她的形象是那么光彩照人,她的勇氣是那么的崇高,我們這節課就來重點分析這一形象。
老師要求學生精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寫法國婦女外貌、語言、行動的部分,思考這些人物描寫對刻畫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
提問:第一次描寫法國婦女的地方在哪里,抓住了她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回答:在第四自然段,“一位年約30歲的法國女人”,“她長得并不漂亮,雖不是滿臉笑容,但是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驚異地盯著他”。在第6自然段,面對美國傘兵的求援,她只是簡單的幾個字回答“哦,當然啦。”然后就把他帶到屋里。
提問:她說:“哦,當然啦。”這說明她當時怎樣對待掩護盟軍士兵這件事?
回答:她不假思索,很鎮定,她認為理所應當,不猶豫;她根本來不及,也不去想后果。
老師點撥:作者運用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描寫,寫這個法國婦女第一次救助這個美國傘兵,寥寥數語寫外貌,通過寫她“善良而鎮定”的目光,突出她內心的質樸、善良和臨危不懼。四個字寫語言簡潔得不能再簡潔,樸實得不能再樸實,一個動作“說著便把他帶進屋里”,她沒有猶豫,她認為她這樣做是理所應當,從中可以看出這位法國婦女身上表現出來的超乎尋常的勇氣。
提問:當美國傘兵二返小屋時,作者是怎樣寫這位法國婦女形象的?
回答:在第14自然段,她“很快開了門。”“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
提問:作者寫她的表情用意是什么?回答:突出她的悲痛不已,為了說明她在悲痛欲絕的情況下,仍然毅然掩護美國傘兵,突出她的品質。
提問:在這一段中有一句法國女人眼神的描寫,在第一次與傘兵相遇也有一句她的眼神描寫,找出來對比一下,看看這兩處人物的神態描寫有什么不同?
回答:第一次寫她用眼“驚異地盯著他”,說明她不認識這個陌生人,而且還是個外國軍人,也不知他來干什么。第二次寫她“直直的注視著這個美國青年的眼睛”,用眼神在傾訴自己的巨大悲痛;就是因為保護你,使我失去了丈夫,我的三個孩子沒有了父親,使我一家遭受災難。
提問:她面對這個給自己全家帶來災難與不幸的美國傘兵的第二次求救,她的態度是什么?
回答:她還是那句簡單、質樸的話:“哦,當然啦。快!”
老師點撥:這位普通的法國婦女對正義事業表現出來的無私的支持,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氣,這種勇氣又是多么的崇高!在對戰爭的痛恨中,在必勝的信念中得以升華的法國婦女的勇氣顯得更加美麗和高尚!
提問:面對美國傘兵的請求,法國婦女前后兩次都回答了“哦,當然啦。”這兩個“當然啦”,包含了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老師歸納:兩個“當然啦”,表現了這位法國婦女對正義力量的毫不猶豫的支持和對非正義戰爭、對敵人的無比痛恨。第一個“當然啦”表示我可以保護你,第二次說“當然啦”更加難能可貴,她沒有計較因為救助美國傘兵給自己粗里帶來的災難與不幸,這種不幸反而更增加了她對侵略者的仇恨!更加堅定了她對正義力量的支持。為了趕走侵略者,為了讓更多的人不再受戰爭的摧殘,她寧愿承受這不幸,哪怕是更多的不幸,后一個“當然啦”,比第一個更堅決、更果斷,有一種責任感、正義感,這種責任和正義,是人類無私的崇高的美德,會受到人們永遠的贊美和歌頌!
(三) 分析本文詳略的安排
老師提示:本文的主人公無疑應是法國婦女,但寫美國傘兵的筆墨卻占了小說大部分篇幅,你怎樣看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老師歸納:作者有意將主要人物置于暗處,而將次要人物(美國傘兵)置于“強光”之下,但法國婦女的光彩卻絲毫不因著墨不多而黯淡,美國傘兵雖然占了小說大部分篇幅,也只能起陪襯作用,不能與法國婦女的形象平分秋色。小說詳略的安排令人贊嘆。
(四)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第三、四題;2、完成練習冊上各題。
大班語言《勇氣》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簡要復述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養成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愛國情懷
3.了解文中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體會法國婦女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點:
文章中兩個人所表現出的不同的勇氣。
教學難點:
領悟“勇氣“的含義,理解作者創作意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什么是勇氣?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賞和佩服的勇氣?
學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回答,老師總結:見義勇為是勇氣,敢說真話是勇氣,大膽創新是勇氣,不畏強暴是勇氣,敢于批評別人是勇氣,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氣。在戰場上為正義而戰,浴血奮斗,流血犧牲是戰士的勇氣;為了人類的解放,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來,不怕一切困難和危險更是一種勇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勇氣。
二、自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自己的問題。
2.默讀課文,把課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畫出來,并做簡要批注。
三、交流合作
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一:文章標題叫做“勇氣”,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兩種“勇氣”:美國青年的勇氣和法國婦女的勇氣。你認為作者更看重哪一種氣?為什么?
明確: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這一重點:作者更看重法國婦女的勇氣。一方面,作者不厭其煩地引述將軍的話這位法國婦女,用意很明顯。另一方面,美國青年身上所體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個體的智慧與勇氣的量。而法國婦女身上所體現出的因為渴望和平,痛恨戰爭而產生的信仰的勇氣和力量,則更多地體現出人類由于對和平的渴望而產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勇氣是人類向往自由、光明、幸福的美好品質,是人類由野蠻邁向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問題二:當美國傘兵第二次回到農家門前時,是什么原因使得那個剛剛失去丈夫的法國婦女再次收留了他?她前后兩次回答說:“哦,當然啦。”這兩個“當然”中所包含的意義是否一樣?
明確:這個法國婦女之所以會再次救助這個美國傘兵,是因為她痛恨戰爭,痛恨占領她家園的侵略者,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罪惡。對和平的渴望和信仰使她在這樣一個慘烈的環境中仍然能保持善良與鎮定。這一切使她在剛剛因收留這個美國傘兵而失去丈夫后能夠再次堅定他毫不遲疑地收留他。兩個“當然”所包含的意義是一樣的。但是,第二個“當然”包含著更大的勇氣,更加表現了這位法國婦女內心的堅定。
四、品討朗讀
1.美國傘兵的到來使他們一家遭受巨大的災難,但法國婦女兩次都以她的勇氣回答說:“哦,當然啦。”比較之下,法國婦女哪一次更需要勇氣?(第二次)
2.文章的題目叫做“勇氣”,作者在文中也提到兩種“勇氣”,同學們知道是哪兩種勇氣嗎?
明確:美國青年的勇氣和法國婦女的勇氣。
3.你認為兩種勇氣一樣嗎?作者更看重哪種勇氣?為什么?
明確:不一樣。
美國傘兵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是他的勇敢、智慧和頑強。
法國婦女表現出來的勇氣還有她的勇敢、鎮定、堅強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五、拓展遷移
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需要勇氣才能去做的事情,下面,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舉例說明勇氣的重要性。
六、請同學暢談對文中人物的印象看法。
問題一:在整個故事中,聯系美國傘兵所作所為,你認為他表現了怎樣的“勇氣”?
答案不要求統一。
問題二:你如何理解作者對“法國婦女”的描寫?
大班語言《勇氣》 篇8
勇氣
狄斯尼
執教者:肖永全
重點難點:了解小說作者通過人物肖像、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弄清本文的詳略安排。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理清情節層次。2.了解本文的敘述視角。
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略)
(二) 閱讀要求:1.找同學讀課文,要求通過朗讀,用聲音刻畫人物,讓學生感覺到情節的緊張與震撼。2.結合思考與練習,給本文劃分層次。
(三) 字、詞的落實。
(四) 分析課文層次和題目的含義
老師提示:課文后的“思考與練習”第一題已給我們劃分層次段落的提示,我們給這三個層次概括一下內容。
開頭(第1自然段):在一個午餐會上,“我”遇到一個美國傘兵并聽他講述自己的經歷。
中間(第2——18自然段):法國婦女兩次救助美國傘兵,自己的丈夫卻因此被殺害。
結尾(第19自然段——末尾):空軍將領評價兩種“勇氣”。
提問:大家發現沒有,這三個部分的人稱不一致,誰來回答一下?
回答:這篇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部分用的是第一人稱,第二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稱。
提問:作者為什么要用變換人稱來敘述故事?
回答:這種人稱的切換可以增強故事的真實性。
提問:小說的主體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稱,如果用第一人稱不是顯得更真實嗎?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小結:從全面看來,這篇小說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從故事的主體看來,用的是第三人稱敘述視角。這樣寫的好處是:因為全篇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因而顯得真實感人,同時,第一人稱視角利于作者直接感受他對事件的感受,議論抒情更加充實。主體部分用第三人稱的視角,都不會有這樣完整、直接的情節描述。
說到人稱,我們還要弄清一個問題。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我們說的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提問:看完了小說,你對題目“勇氣”是怎樣理解的?你能說出“勇氣”的含義嗎?
回答:勇氣指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魄。“勇氣”的含義有兩個方面,一是指美國傘兵所表現出來的勇氣,二是那位法國婦女所表現出來的勇氣。
提問:這兩個人物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勇氣一樣嗎?
回答:不一樣。美國傘兵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是他的勇敢智慧,法國婦女表現出來的勇氣還有她的鎮定、堅強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提問:“信仰”指的什么?
回答:為了戰爭早日結束,為了更多的人不再受戰爭的折磨和摧殘,她承受了巨大的不幸,是愛國主義的精神在支持著她。
教師點撥:“勇氣”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美國青年傘兵身上體現的智慧和勇敢,另一方面是法國婦女冒險救助美國傘兵的勇氣,她熱愛祖國,渴望和平,痛恨戰爭而產生的信仰和力量。
(五) 板書設計 :
一 情節結構
開頭:我遇傘兵,聽講經歷
中間:救助傘兵,丈夫被殺
結尾:評價兩種“勇氣”
(六) 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上“基礎積累”部分各題;2、完成課后習題一、二、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2、理解本文的詳略安排。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上節內容
板書: 美國傘兵的勇氣:勇敢、智慧、頑強
勇氣
法國婦女的勇氣:勇敢、鎮定、堅強、信仰
(二) 分析人物形象
上節我們分析了“勇氣”的含義,小說中的美國傘兵和法國婦女丙人身上表現出來的勇氣有相同的特點:勇敢無畏;也有不同點:請看板書。美國傘兵身上表現出來的“勇氣”主要寫他孤身陷入險境而臨危不懼,積極求生,向法國婦女求救。在被捕后仍不絕望,勇敢逃生。在圍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不放棄,機智地折回小屋,再次向法國婦女求救,連德國士兵也想不到回來搜捕,從而成功脫險3。他的勇敢與智慧確實令人欽佩。
美國傘兵的可愛和可敬,主要表現在他竟二返小屋這一情節上,要知道,這需要多么大原勇氣和智慧啊!
小說中的另一位人物是那位可敬的法國婦女,這種人物是小說著力刻畫的藝術形象,她的形象是那么光彩照人,她的勇氣是那么的崇高,我們這節課就來重點分析這一形象。
老師要求學生精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寫法國婦女外貌、語言、行動的部分,思考這些人物描寫對刻畫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
提問:第一次描寫法國婦女的地方在哪里,抓住了她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回答:在第四自然段,“一位年約30歲的法國女人”,“她長得并不漂亮,雖不是滿臉笑容,但是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驚異地盯著他”。在第6自然段,面對美國傘兵的求援,她只是簡單的幾個字回答“哦,當然啦。”然后就把他帶到屋里。
提問:她說:“哦,當然啦。”這說明她當時怎樣對待掩護盟軍士兵這件事?
回答:她不假思索,很鎮定,她認為理所應當,不猶豫;她根本來不及,也不去想后果。
老師點撥:作者運用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描寫,寫這個法國婦女第一次救助這個美國傘兵,寥寥數語寫外貌,通過寫她“善良而鎮定”的目光,突出她內心的質樸、善良和臨危不懼。四個字寫語言簡潔得不能再簡潔,樸實得不能再樸實,一個動作“說著便把他帶進屋里”,她沒有猶豫,她認為她這樣做是理所應當,從中可以看出這位法國婦女身上表現出來的超乎尋常的勇氣。
提問:當美國傘兵二返小屋時,作者是怎樣寫這位法國婦女形象的?
回答:在第14自然段,她“很快開了門。”“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
提問:作者寫她的表情用意是什么?回答:突出她的悲痛不已,為了說明她在悲痛欲絕的情況下,仍然毅然掩護美國傘兵,突出她的品質。
提問:在這一段中有一句法國女人眼神的描寫,在第一次與傘兵相遇也有一句她的眼神描寫,找出來對比一下,看看這兩處人物的神態描寫有什么不同?
回答:第一次寫她用眼“驚異地盯著他”,說明她不認識這個陌生人,而且還是個外國軍人,也不知他來干什么。第二次寫她“直直的注視著這個美國青年的眼睛”,用眼神在傾訴自己的巨大悲痛;就是因為保護你,使我失去了丈夫,我的三個孩子沒有了父親,使我一家遭受災難。
提問:她面對這個給自己全家帶來災難與不幸的美國傘兵的第二次求救,她的態度是什么?
回答:她還是那句簡單、質樸的話:“哦,當然啦。快!”
老師點撥:這位普通的法國婦女對正義事業表現出來的無私的支持,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氣,這種勇氣又是多么的崇高!在對戰爭的痛恨中,在必勝的信念中得以升華的法國婦女的勇氣顯得更加美麗和高尚!
提問:面對美國傘兵的請求,法國婦女前后兩次都回答了“哦,當然啦。”這兩個“當然啦”,包含了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老師歸納:兩個“當然啦”,表現了這位法國婦女對正義力量的毫不猶豫的支持和對非正義戰爭、對敵人的無比痛恨。第一個“當然啦”表示我可以保護你,第二次說“當然啦”更加難能可貴,她沒有計較因為救助美國傘兵給自己粗里帶來的災難與不幸,這種不幸反而更增加了她對侵略者的仇恨!更加堅定了她對正義力量的支持。為了趕走侵略者,為了讓更多的人不再受戰爭的摧殘,她寧愿承受這不幸,哪怕是更多的不幸,后一個“當然啦”,比第一個更堅決、更果斷,有一種責任感、正義感,這種責任和正義,是人類無私的崇高的美德,會受到人們永遠的贊美和歌頌!
(三) 分析本文詳略的安排
老師提示:本文的主人公無疑應是法國婦女,但寫美國傘兵的筆墨卻占了小說大部分篇幅,你怎樣看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老師歸納:作者有意將主要人物置于暗處,而將次要人物(美國傘兵)置于“強光”之下,但法國婦女的光彩卻絲毫不因著墨不多而黯淡,美國傘兵雖然占了小說大部分篇幅,也只能起陪襯作用,不能與法國婦女的形象平分秋色。小說詳略的安排令人贊嘆。
(四)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第三、四題;2、完成練習冊上各題。
大班語言《勇氣》 篇9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訓練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概括課文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價值觀:讓學生樹立和平的信仰,培養學生愛正義、愛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1、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塊層層推進,讓學生整體理解課文的內涵,感悟信仰的力量。
2、讓學生質疑、自主說、主動說、積極討論的過程中理解小說的深刻內涵。
3、以"見義勇為"的事例導人,激發學生的正義感;以抗日英雄的故事進行擴展、延伸,讓學生樹立和平的信仰,
感受勇氣來自于信仰的力量。
4、課時的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導人:
1、學生上臺自我介紹(老師贊美學生的勇氣)
2、老師講述報道《一個普通的靈魂能走多遠》,問:是什么使一個為生活奔波的下崗工人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是什么使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做出萬人景仰的壯舉?(學生回答)
一、理解課文
1、檢查生字詞的積累。
2、整體感知課文:以每分鐘400字左右的速度默讀課文。
3、學生用句式"這是一個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內容。
4、再次整體感知課文:每分鐘500左右。思考故事怎樣開頭、發展、結尾。
二、品味課文
1、學習一一種新的閱讀方法——挑讀(有選擇地讀)
用"~~~~"標注描寫美國傘兵的語句。
用“_________”標注描寫法國婦女的語句。
用“。。。。”標注表達全文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標題叫做“勇氣”,文中也提到兩種“勇氣”的含義。
3、你更欣賞哪一種“勇氣”?請說明理由。(學生討論回答)
4、學生質疑。
三、感悟課文
1、過渡:和平是一種信仰,為了捍衛它,許多人不惜獻出生命。
2、學生談抗戰時期英雄的故事。
3、學生自擬有關“勇氣”和“信仰”的格言。
4、小結:在生活中許多地方需要勇氣,學習了這篇小說,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有勇
氣戰勝它,使自己的人生更美麗。
5、作業 :寫一篇讀后感一讀《勇氣》有感。
一、理解
這是一個_________故事。
二、品味
挑讀——有選擇地讀
用標注描寫美國傘兵的語句。
用“__________” 標注描寫法國婦女的語句。
用“。。。”標注揭示文章主旨的語句。
三、感悟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大班語言《勇氣》 篇10
自讀導言】
和平是一種信仰,為了捍衛它,許多人不惜獻出無價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勇氣》篇幅短小,情節動人。通過學習,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握結構層次,想想故事是怎樣開頭、發展、結束的?
【自讀程序】
1.教師范讀
要求:給自然段標序號;復述故事部分(口頭表達能力訓練)。
(解說:范讀,起到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作用,再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學生進入文中的情境,努力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挑讀
要求:用\\\'\\\'標注寫美國傘兵的語句;用\\\'\\\'標注寫法國婦女的語句;用\\\'△△△\\\'標注揭示文章主旨的語句。
(解說:圈點、勾畫、批注法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實踐中會發現,有些特殊問題的答案往往要閱讀若干段落后才能獲得,此時,就需要有選擇地讀,即挑讀。本文的學習重點是對\\\'勇氣\\\'的理解,只有進行挑讀,才能更好地理解\\\'勇氣\\\'的含義。)
3.細讀全文
要求:以每分鐘300字的速度詳細默讀全文。
(解說:在前面兩步閱讀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的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種認識也許是膚淺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只有仔細閱讀,仔細琢磨,才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淺入深,全面正確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特點。)
4.速讀課文
要求:以每分鐘500字速度默讀全文。思考故事是怎樣開頭、發展、結束的?
(解說:在前面閱讀三次的情況下,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一次整體感知課文,體會本文結構特點。)
明確:小說以\\\'我\\\'在那個軍人午餐會上結識的坐在我身邊的一位美國傘兵開頭,引出故事。結尾借一位空軍將領之口說出我對故事中兩位卓越人物想說而未能說出的評價與贊嘆。小說的發展與結局是一個完整而動人的故事,以\\\'勇氣\\\'為組材線索,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美國傘兵以智取勝與敵人拼到底的勇氣;另一個是法國婦女為捍衛和平這一崇高信仰所表現出的非凡過人的勇氣。小說以兩個人物的兩種語氣,譜寫了那個時代人民要求和平的最強音,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戰爭的無比殘酷,全文結構嚴謹,故事曲折生動,寫法獨具匠心。
(解說:通過概括段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自讀點撥】
二戰背景:
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兩個帝國主義集團為爭奪世界霸權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個星期之后,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傳統的法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爭。1944年6月6日晨,盟軍三個傘兵師在德軍防線后方空降,本文的故事發生了。之后就是世界著名的諾曼底登陸。
【自讀思考】
1.文章的標題叫做\\\'勇氣\\\',文中也提到了兩種\\\'勇氣\\\',請解釋兩種\\\'勇氣\\\'的含義。
2.當美國傘兵第二次回到農家門前時,是什么原因使得那個剛剛失去了丈夫的法國女人再一次收留他?她前后兩次回答說\\\'哦,當然啦。\\\'這兩個\\\'當然\\\'中所包含的意義是否一樣?
3.文中那位將領對那位法國婦女的評價是\\\'她是一個有福氣的女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4.作者看重哪一種勇氣,你又看重哪一種勇氣?
(解說:這幾個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易而難,在學生談英雄故事和教師介紹二戰背景的基礎上,這幾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對于問題的回答,不嚴格要求,只要大意對了即可,特別是后幾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探索創新,可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教師應予以肯定。)
參考答案1.\\\'勇氣\\\':①美國傘兵以智取勝與敵人拼到底的勇氣。②法國婦女兩次收留美國傘兵,她因為捍衛和平的崇高信仰而表現出的非凡過人的勇氣。2.法國婦女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可她心中的信仰是崇高的,她向往和平,她知道是誰發動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也知道要想過上幸福生活就應向那位美國傘兵那樣勇于拼命到底,所以她依然同前一次一樣收留了他。關于兩個\\\'當然\\\'詞的含義需從不同角度理解:從主觀即法國婦女本身來講,她前后的\\\'當然\\\'是一致的,因為無論客觀條件如何,周圍發生任何情況,她的信仰始終如一。從客觀情況來看,后一個\\\'當然\\\'含義深刻,因為是這位美國傘兵的出現,使她永遠地失去了丈夫,孩子們成了孤兒,此時,客觀條件發生本質性變化,美國傘兵押注再一次求救于她,她在悲痛欲絕之時說\\\'當然啦\\\',更表現出她那非凡的勇氣。3.那位空軍將領評價法國婦女\\\'她是一個有福氣的女人\\\',一是說勝利就在她面前,她很快就會過上幸福的生活,仿佛她就是創造和平的天使,因此說她是有福氣的女人。再者說,誰遇上這樣的女人都會給他帶來福氣,就像那位美國傘兵不是得福了嗎?\\\'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同你在一起,永遠不會讓你丟臉的\\\',這里的\\\'你\\\'含義更為深遠而廣闊,這個\\\'你\\\'由法國女人崇高精神境界延伸到\\\'你\\\'、\\\'我\\\'以及世界上所有向往和平并為之而奮斗的人類正義者。4.作者更看重法國農家婦女的勇氣,因為法國婦女在萬分危急的時刻不惜犧牲個人一切,做出正確選擇捍衛和平,所以她的勇氣更難能可貴。
大班語言《勇氣》 篇11
一、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對和平信仰的追求,品味課文語言特點
二、教學重點
理清情節結構,品味學習語言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導入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了許許多多動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勇氣》,就是寫的在“二戰”后期,盟軍由法國諾曼底登陸時發生的這樣一個故事。
(一)整體感悟
1.速讀課文。
2.請同學們說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要求每人說的與別人不同。
3.同學們說的內容可能有:
①這是一個寫法國女人救美國士兵的故事。
②這是一個贊頌法國女人高貴品質的故事。
③這是一個表現美國士兵機智勇敢的故事。
④這是一個表現人類對和平信仰和追求的故事。
……
4.教師小結。
(二)積累詞語
1.學生大聲讀課文,找出文中優美的詞語。
①雙音節詞
拘謹 頎長 健談 拘束 陷落 熹微 發落 悉意
②四字短語
孔武有力 單槍匹馬 寥寥可數 干凈利落 毫不猶豫
2.弄清重點詞語的意義。
①拘謹:(言語、生動)過于謹慎;拘束。
②頎長:身量高。
③熹微:日光微明。
④悉意:全心全意。
⑤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
⑥單槍匹馬:一個人單身上陣。比喻單獨行動,沒人幫助。
⑦寥寥可數:形容數量非常少。
3.學生識記。
(三)理清情節
1.復習提問。
①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情節、環境)
②小說情節的結構包括哪幾個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學生默讀課文,理清情節結構。
開端:從“在大規模進攻開始的前一天”到“那是為應付這種緊急狀況而教給他的”。
發展:從“聽到敲門聲”到“把門閂了”。
高潮:從“棚屋后邊有一個小小的窗口”到“哦,當然啦。快!”。
結局:從“她毫不遲疑地把送回壁爐邊的碗櫥里”到“她毫不猶豫地給了他第二次機會”。
3.歸納小說情節的特點。
(故事情節曲折動人)
(四)品味語言
1.含義豐富的外貌神態描寫。
①“她長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滿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鎮定的。”她“不是笑容滿面”,說明了什么?
(說明法國人在德國人的殖民統治下過著痛苦的生活)
②“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寫出了“她”當時的什么心情?
(寫出了“她”失去丈夫以后,悲傷、悲痛的心情)
2.生動準確的動作描寫。
“那傘兵蜷身擠出窗口,向樹林奔去。”“擠”、“奔”有什么表達效果?
(“擠”寫出了窗口很小。“奔”寫出傘兵動作很快)
3.簡短明快的語言描寫。
“哦,當然啦。”刻畫出了“她”的什么品質?
(在生與死的面前,為了救那個傘兵,“她”毫不猶豫地說出了這句話,表現了“她”為了和平,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4.意味深長的議論。
“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那么,“她”信仰的是什么呢?
(對和平的信仰,為了捍衛它,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
(五)、學習句式
1.教師舉文中的一個句子,學生分析其特點。
一個年約三十歲的法國女人——她長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滿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鎮定的——開了門。
2.學生討論、發言。
3.教師總結。
這種句式的特點是先總寫、概述,然后圍繞這一句或句中的中心詞再展開寫,進行更加細膩、更加深入的描寫。
4.學生在文中找有此特點的句子。
①她的丈夫和她的三個小小的孩子——一個是嬰兒,坐在一張高椅子上——坐在飯桌旁邊,驚異地盯著他。
②他剛跑進樹林——悉意經營的、沒什么灌木、雜樹的法國樹林——就聽到周圍都是追兵。
5.進行句式運用練習——教師說“總寫、概述”,學生接著說“具體描寫”。
①(師)我掀開簾子,看到一個小姑娘——(生)……正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電話。
②(師)上課鈴響了,我們的語文老師——(生)……走進教室。
③(師)那年,我第一次看見大海——(生)……真是太美了。
④(師)街上,人們伸長脖子在看一只鳥——(生)……那只鳥怪可憐的。
6.學生自己仿寫句子。
(六)課堂總結
學習文學作品,如小說、散文,我們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文章的內容弄清楚,更重要的是揣摩文章語言的妙處,學習文章有特點的詞語、句式和段落。
大班語言《勇氣》 篇12
16、《勇氣》 教學設計(語文版七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訓練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概括課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與價值觀:讓學生樹立和平的信仰,培養學生愛正義、愛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勇氣”的含義。
2、學習小說故事情節的幾個要素。
教學難點
1、分析人物形象,學習語言表達。
2、透過平靜的敘述,體會感人的力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什么是勇氣?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賞和佩服的勇氣?
(同學們也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沒有一件表現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給大家講講你那次勇敢的經歷!)
二、初讀課文。
1、掌握生字詞。(請你寫出文中你學習掌握起來有點困難的生字 )
2、把握文章段落結構。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____________ , 引出故事。(總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___ 至 ___自然段):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兩種勇氣”。(講述《勇氣》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____至_____自然段):通過“將軍”對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主題。
三、熟讀課文:
1、提問:美國傘兵講的故事從課文的哪一段開始到哪一段結束?
討論并歸納:從第二自然段開始到倒數第五自然段結束。
2、提問:課文開頭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交代故事的敘述者和主人公之———美國年輕傘兵的外貌、功勛。
3、提問:課文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課文最后四段寫作者聽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4、提問:閱讀課文,說一說,故事是怎樣開頭、發展、結束的?
討論并歸納:
(1)開頭:盟軍向諾曼底空投傘兵,美國年輕傘兵在遠離預定地點好幾英里的敵占區著陸。
(2)發展:年輕傘兵遇到德國人的追捕,一個法國女人救了他,被德國人發現,她的丈夫被德國人打死。年輕傘兵跑進了樹林。德國人繼續追捕他,他又一次來到這個法國女人的房子。這個法國女人又一次掩護了他。
(3)結束:美國年輕傘兵獲救。三天之后,諾曼底地區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隊。
5、請試用美國傘兵的口吻講述這個故事。
6、提問:用美國傘兵的口吻講的故事與課文原故事作比較,敘事角度和表達效果有什么變化?
(1)從敘事角度看:以美國傘兵的口吻講述一個法國女人兩次掩護地而犧牲了自己的親人的故事。歌頌的主要對象是這個法國女人。而原文則是從第三者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歌頌的對象不僅有法國女人,還有美國傘兵。
(2)從表達效果看:以美國傘兵為第一人稱講述故事,更顯得真實感人。而原文則能從更廣泛的視野,敘述美國傘兵所無法看到、聽到的細節。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
7、提問:課后練習一、l。
討論并歸納:當美國傘兵第一次來到農家門前請求給予掩護時,法國女人回答說:“哦,當然啦。”法國女人認為美國人是盟軍,是來法國趕走德國人,解放他們的。理所當然得到法國人的保護。當美國傘兵第二次來到農家門前請求給予掩護時,法國女人再一次收留了他,并說:“哦,當然啦。快!”法國女人并沒有因為第一次掩護了美國傘兵而犧牲了自己的丈夫而感到后侮,還是一如既往地掩護美國傘兵。法國女人為了和平,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不惜犧牲,包括自己親人及自己的生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8、提問:課后練習一、2。
討論并歸納:我認為作者更重的是法國女人的勇氣。青年傘兵的勇氣是拼命的勇氣,但是法國女人的勇氣是一種為了捍衛和平的信仰而不惜犧牲的勇氣。這種勇氣更值得人們的尊敬和贊頌。
9、提問:課后練習一、3。
討論并歸納:“有福氣”是說明這位法國女人值得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敬重。她的信仰是捍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她懂得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必須付出代價甚至寶貴的生命。所以她毫不猶豫地做出了犧牲。
四、小結
本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一個法國女人為了掩護美國傘兵,不惜犧牲自己的親人的故事。贊美了為了捍衛世界和平,不惜獻出無價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的勇氣。
五、作業 :寫一篇讀后感一—讀《勇氣》有感。
【板書設計】 16、勇氣
美國傘兵 法國婦女
著陸失誤大膽求援(勇敢)身份:普通農家婦女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機敏)外貌:并不漂亮
身陷絕境再返農家(智慧)眼光:善良鎮定不普通
事件:兩次救援
戰士的勇氣 人類對和平信仰的勇氣
和平是一種信仰!
大班語言《勇氣》 篇13
教學設想
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從情節入手,了解文章是如何開頭、發展、結束的,并從情節
中提煉出主題。如何區分兩種勇氣,讓學生理解法國婦女的勇氣更為可貴是本文的難
點。
教學方法應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以教師的點撥,特別是文章的結束部分,教師必須
要把難點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明白作者的用意。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什么是勇氣?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賞和佩服的勇氣?
學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回答,老師總結:見義勇為是勇氣,敢說真話是勇氣,大膽
創新是勇氣,不畏強暴是勇氣,敢于批評別人是勇氣,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氣。在戰場
上為正義而戰,浴血奮斗,流血犧牲是戰士的勇氣;為了人類的解放,為了自由、平
等、光明、幸福的未來,木怕一切困難和危險更是一種勇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
備的勇氣。
二、學生自讀課文,查字典掃清閱讀障礙。
重點詞語:
拘謹頎長衰微悉意孔武有力毫不猶豫寥寥可數
官銜蟋身碗櫥卓越哈喝缺乏
三、學生自由發言,結合練習,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一:文章標題叫做“勇氣”,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兩種“勇氣”:美國青年的勇氣
和法國婦女的勇氣。你認為作者更看重哪一種勇氣?為什么?
明確: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這一重點:作者更看重法國婦女的勇氣。一方
面,作者不厭其煩地引述將軍的話褒揚這位法國婦女,用意很明顯。另一方面,美國青
年身上所體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個體的智慧與勇氣的力量。而法國婦女身上所體現出的
因為渴望和平,痛恨戰爭而產生的信仰的勇氣和力量,則更多地體現出人類由于對和平
的渴望而產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勇氣是人類向往自由、光明、幸福的美好品質,
是人類由野蠻邁向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問題二:當美國傘兵第二次回到農家門前時,是什么原因使得那個剛剛失去丈夫的
法國婦女再次收留了他?她前后兩次回答說:“哦,當然啦。”這兩個“當然”中所包含的
意義是否一樣?
明確:這個法國婦女之所以會再次救助這個美國傘兵,是因為她痛恨戰爭,痛恨占
領她家園的侵略者,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罪惡。對和平的渴望湖信仰使她在這樣一個慘
烈的環境中仍然能保持善良與鎮定。這一切使她在剛剛因收留這個美國傘兵而失去丈夫
后能夠再次堅定他毫不遲疑地收留他。
兩個“當然”所包含的意義是一樣的。但是,第二個“當然”包含著更大的勇氣,更加
體現出人物的強大的精神力量。
四、學生自己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
第一部分(第1段):偶遇美國傘兵,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第 2至 18段):通過美國傘兵兩次被救的故事,表現“兩種勇氣”。
第三部分(第19至22段):通過“將軍”對法國婦女的贊揚,揭示主題。
明確: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開頭;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體;第三部
分是文章的結尾,是升華主題的部分。
五、人物分析。
問題一:在整個故事中,聯系美國傘兵所作所為,你認為他表現了怎樣的“勇氣”?
答案不要求統一。
明確:著陸失誤,大膽求援——勇敢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機敏
身陷絕境,再返農家——智慧
問題二:你如何理解作者對“法國婦女”的描寫?
明確:在兩個人物中,作者更為關注、更為敬仰的是這個法國婦女。但是對她的刻
回
畫只有寥寥數筆。第一次出場時,作者只有簡單的兩句外貌描寫:“她長得并不漂亮,
不是笑容滿面,但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然而,正是這“善良而鎮定”使其后來的~系
列行為都有了依托。面對美國傘兵的求援,這位婦女只是簡單地回答了幾個字:“哦,當
然啦。”然后就把他帶到屋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猶豫的行動,無疑表現了這位法國
婦女內心的堅定。第二次出場時,這位法國婦女已經失去了丈夫,“她滿臉蒼白,淚眼
模糊”。但面對美國傘兵的再次求助,她給予的是同第一次毫無二致的回答,是同樣毫不
遲疑的行動。到這~刻,法國婦女美麗而高貴的形象赫然而立。她的勇氣和力量是對和
平的信仰所賦予的,神圣而不可剝奪。作者對法國婦女的描寫是含蓄而深刻的。
六、總結全文。
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然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卻不斷地發生戰爭,血
腥,和暴力浸透了人類的歷史。在未來的歲月中,人類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對一切非正義的
戰爭。讓我們記住:和平是一種信仰。
板書設計 :
10勇氣
美國傘兵法國婦女
著陸失誤大膽求援(勇敢)身份普通農家婦女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機敏)外貌并不漂亮
身陷絕境再返農家(智慧)眼光善良鎮定不普通
事件兩次救援
戰士的勇氣人類對和平信仰的勇氣
和平是一種信仰!
(劉聯)
教學設計(B)
一、快速閱讀課文,形成整體印象。
1.查字典,掃清閱讀障礙,掌握“預習提示”中的重點詞語。
2了解情節、理清思路。
二、整理課文的結構層次。
1.閱讀討論文章的第一部分(第亞自然段)。
①這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第一部分通過對一次軍人午餐會的敘述,引出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從結構
丟次上來說,·它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②在這里,作者遇到了一位美國傘兵,這位軍人是個怎樣的形象?
要點:
“他是第101空降師——巴頓英雄部隊的。”
“強將手下無弱兵”。這一身份特征也讓作者注意他。
“他約摸20歲,像多數跳傘運動員一樣,長得比一般美國軍人頎長些,不
過肩膀很寬,看上去是個威武有力的硬漢子。”
年輕、高大、健壯——引人注目。
“他胸前閃耀著的勛章級帶,比我記憶中將級官銜以下的任何人都要多。”
功勛卓著,更讓人刮目相看,同時,也隱隱地暗示了下面的故事對這位年
輕軍人的影響。
“他開頭怯生生的,不很健談。”
年輕、漂亮而且掛滿了勛章級帶的軍人,沒有趾高氣揚的氣派,沒有口若
懸河的炫耀,卻講述了一段“走麥城”的故事,讓人深思,耐人尋味。——那個
法國婦女對他有著多么大的影響呢?
2.閱讀第二部分(第2至18段)。
①請一位學生合上書,復述這個故事。大家也合上書,靜靜地聽這個故事。
②這個美國軍人遇到了什么麻煩?
著陸不利。“遠離預定地點”,“(標志)一個也沒有找到”,“也見不到任何戰友”,
“完全陷落在敵人控制的國土里了”。
③他怎么做的?
求助。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求助”是不是一種勇氣。不是重點,不要糾纏。明確
指出:硬拚是不行的,也是毫無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求助是唯一可虧的辦法,在陌
生的、被敵人控制的地方,求助也是需要勇氣的。
④他遇到了什么?
遇到了一家法國人。或者說遇到了一位法國婦女。
⑤對這位法國婦女,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她長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滿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鎮定的……”
她很普通,并不漂亮;她和她的廣大法國同胞一樣生活在德國侵略者的鐵蹄之下,
她的臉上失去了笑容。、但是,她的眼光“善良而鎮定”,她對于敵人的仇恨和對和平的渴
望,使她做出不普通的選擇。
6)她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哦,當然啦。”不假思索的回答。把美國傘兵帶進屋里,毫不猶豫的行動。在德國
侵略者殘酷的統治下,法國婦女的勇敢、鎮定讓人敬佩。實際上在這里作者還寫到了法
國婦女的丈夫——法國農民。他也沒有絲毫畏懼地做出了決擇。多么不屈的法國人民!
聯想在抗日戰爭中,在我們中華大地上也有多少普通百姓為抗戰的勝利付出了鮮血和生
命啊!
7)當美國傘兵第二次站在法國婦女門前時她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這個時候,法國婦女已經失去了丈夫,一個完整的家庭被侵略者拆散了,家破人
亡。但是,敵人的兇殘并沒有嚇倒這位堅強鎮定的法國婦女。她說:“哦,當然啦。快!”
她只比第一次多說了~個字:“快!”,而這曾經是她丈夫說的:“趕快,你得趕快。”丈夫被
殺害了,她多說了一個字,替丈夫說的。她把美國傘兵藏了起來。
8)因為收留美國士兵,丈夫已經被殺害了,這位法國婦女為什么還是再一次收留
這個美國士兵呢?你如何理解她的這一種勇氣?
這個法國婦女之所以會再一次收留這個美國傘兵,是因為她痛恨戰爭,痛恨占領她
的家鄉,殺害她的親人的侵略者,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罪惡。對和平的渴望和信仰使她
在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后,·仍保持著她的“善良與鎮定”。這一切使她在剛剛因收留這個美
國士兵而失去丈夫之后能夠再一次堅定地、毫不遲疑地收留他。她的這一種勇氣是因為
善良,是因為仇恨,是因為對戰爭的憎,是因為對人類的愛。總之一句話:是對于和平
的信仰。
3.閱讀第三部分(第19至第22段)。
你怎樣理解“將軍”對“兩種勇氣”的闡述?“將軍”為什么說法國婦女“她是~個有福
氣的女人”?
首先要明確,這“兩種勇氣”都是可貴的。美國傘兵在著陸遇險時的果敢求救,在不
幸被捕時越窗逃生的機敏,在走投無路時返回農舍的智慧,這些都表現了他作為戰士的
勇氣。但是,作者顯然更看重和崇敬法國婦女的勇氣。法國婦女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是因
為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堅強意志而進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
讓我們記住“自讀提示”中的一句話:和平是一種信仰。對和平的信仰使這位法國婦
女具有非凡的勇氣。這種勇氣“是經常同你在一起的,永遠不會讓你丟臉的”精神品質,
具有這種信仰,并懂得信仰和平的人們是“有福氣”的。
三、完成“練習二”,請學生思考和比較一下,課文的敘事角度和人稱的使用有什么
特點。
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從故事的主體來看又是用第王人稱的敘述角
度。用第一人稱引出故事并結束全文,可以利于作者直接表達感受,使議論和抒情更為
充分。主體故事用第三人稱來敘述則利于更加完整、客觀地敘述。
大班語言《勇氣》 篇14
10勇氣
一、導入 :
相信我們班許多同學都看過一部法國影片叫《虎口膠險》,誰能告訴大家這部影片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對,這部影片講了一個喜劇冒險故事。在二戰期間,英國的一個飛行中隊在執行一次轟炸任務中,其中的一架飛機被德軍的防空武器擊中,機上三名人員跳傘逃生,并約好在土爾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占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的地點,德軍為此展開了大搜捕,這三名英國飛行員分別被樂隊指揮、油漆匠和動物管理員所救,在巴黎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樂隊指揮、油漆匠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講的一個與電影情節相類似的冒險故事,只是這個故事不會像電影一樣是個喜劇的故事,這是一個讓人感覺沉重的故事。它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真正的發生在戰場上,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血與火的生死較量。學習完這篇課文我相信我們的同學對什么叫勇氣、什么叫戰爭一定會有一個深刻認識。
二、檢查預習:
下面給同學們三分時間快速把這篇文章閱讀一遍,然后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組,分別從中選出兩位同學起來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也就是說把你自己當作課文中的美國士兵,把課中的這個故事給大家講出來,最后我們大家一起來評出講得最棒的一位同學。
三、討論學習課文
相信大家現在已經對這個故事在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印象了。
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然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卻不斷地發生戰爭,血腥和暴力浸透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同學們,你們很幸運,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環境,你們沒有經歷戰爭,當然老師我也沒有經歷戰爭,但是你們可能常常會從爺爺輩那里,聽到有關戰爭的故事,或者從文學作品當中感受到戰爭的硝煙,甚至在電子游戲中我們也能處處見到戰爭的足跡。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再次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讀罷這個感人的故事后,你對戰爭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呢?請對戰爭談談你的看法。(請同學們聯系你們所收集的資料作答,最好多談談戰爭的危害。)
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對戰爭的看法,最終歸結為一點就是大家都痛恨戰爭。戰爭為人類帶來了這么多的危害,可是我們要如何做才能阻止戰爭呢?(用海明威的話作答)你越恨戰爭,你就越明白:一旦被迫卷入戰爭,不論可能出于何種原因,你只得打贏。你只得打贏,干掉那些發動戰爭的人,而且要注意,要使這一次戰爭結束后永遠不會再有大戰。
下面我想請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戰爭中每個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嗎?是……是……是勇氣,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兩位主人翁(美國士兵和法國婦女)就在戰爭中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而他們是如何表現的呢?下面我想請幾位同學起來按照課文的主要情節再現一下這個感人的故事。我們一共需要六位同學,一個演美國大兵、兩個演那對法國夫婦、剩下的三個演德國鬼子(本來是六個,可是為了方便表演我改為三個,本來還有三個孩子,我也省略了)。
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這場戲的主角是誰?(法國婦女和美國兵)演出之前,大家對演出這兩名同學有什么要求沒有?課文中對法國婦女和美國士兵有沒有什么細節描寫啊?(比如法國婦女的眼神第一次見到美國兵時是怎么樣的、第二次又是怎么樣的?再比如人物的一些語言、動作啦,等等。)演員該不該把這些細節表現出來啊?既然該的話,我想場上表演的同學應該明白怎樣做了吧!下面開始。
節目看完了,現在該輪到大家思考一下了,美國士兵和法國婦女是不是都很有勇氣?那他們誰更有勇氣?為什么?(此題答案不作統一要求,言之成理就行,最好的效果是在此題上形成爭論。參考:我認為作者更重的是法國女人的勇氣。青年傘兵的勇氣是拼命的勇氣,但是法國女人的勇氣是一種為了捍衛和平的信仰而不惜犧牲的勇氣。這種勇氣更值得人們的尊敬和贊頌。)
四、總結
最后我想請問大家,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賞和佩服的勇氣呢?(總結:大家說得都對,見義勇為是勇氣,敢說真話是勇氣,大膽創新是勇氣,不畏強暴是勇氣,敢于批評別人是勇氣,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氣。在戰場上為正義而戰,浴血奮斗,流血犧牲是戰士的勇氣;為了人類的解放,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來,不怕一切困難和危險更是一種勇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勇氣。)
五、課堂練習
課后習題一大題:見書
大班語言《勇氣》 篇15
教學設想
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從情節入手,了解文章是如何開頭、發展、結束的,并從情節
中提煉出主題。如何區分兩種勇氣,讓學生理解法國婦女的勇氣更為可貴是本文的難
點。
教學方法應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以教師的點撥,特別是文章的結束部分,教師必須
要把難點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明白作者的用意。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什么是勇氣?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賞和佩服的勇氣?
學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回答,老師總結:見義勇為是勇氣,敢說真話是勇氣,大膽
創新是勇氣,不畏強暴是勇氣,敢于批評別人是勇氣,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氣。在戰場
上為正義而戰,浴血奮斗,流血犧牲是戰士的勇氣;為了人類的解放,為了自由、平
等、光明、幸福的未來,木怕一切困難和危險更是一種勇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
備的勇氣。
二、學生自讀課文,查字典掃清閱讀障礙。
重點詞語:
拘謹頎長衰微悉意孔武有力毫不猶豫寥寥可數
官銜蟋身碗櫥卓越哈喝缺乏
三、學生自由發言,結合練習,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一:文章標題叫做“勇氣”,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兩種“勇氣”:美國青年的勇氣
和法國婦女的勇氣。你認為作者更看重哪一種勇氣?為什么?
明確: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這一重點:作者更看重法國婦女的勇氣。一方
面,作者不厭其煩地引述將軍的話褒揚這位法國婦女,用意很明顯。另一方面,美國青
年身上所體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個體的智慧與勇氣的力量。而法國婦女身上所體現出的
因為渴望和平,痛恨戰爭而產生的信仰的勇氣和力量,則更多地體現出人類由于對和平
的渴望而產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勇氣是人類向往自由、光明、幸福的美好品質,
是人類由野蠻邁向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問題二:當美國傘兵第二次回到農家門前時,是什么原因使得那個剛剛失去丈夫的
法國婦女再次收留了他?她前后兩次回答說:“哦,當然啦。”這兩個“當然”中所包含的
意義是否一樣?
明確:這個法國婦女之所以會再次救助這個美國傘兵,是因為她痛恨戰爭,痛恨占
領她家園的侵略者,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罪惡。對和平的渴望湖信仰使她在這樣一個慘
烈的環境中仍然能保持善良與鎮定。這一切使她在剛剛因收留這個美國傘兵而失去丈夫
后能夠再次堅定他毫不遲疑地收留他。
兩個“當然”所包含的意義是一樣的。但是,第二個“當然”包含著更大的勇氣,更加
體現出人物的強大的精神力量。
四、學生自己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
第一部分(第1段):偶遇美國傘兵,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第 2至 18段):通過美國傘兵兩次被救的故事,表現“兩種勇氣”。
第三部分(第19至22段):通過“將軍”對法國婦女的贊揚,揭示主題。
明確: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開頭;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體;第三部
分是文章的結尾,是升華主題的部分。
五、人物分析。
問題一:在整個故事中,聯系美國傘兵所作所為,你認為他表現了怎樣的“勇氣”?
答案不要求統一。
明確:著陸失誤,大膽求援——勇敢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機敏
身陷絕境,再返農家——智慧
問題二:你如何理解作者對“法國婦女”的描寫?
明確:在兩個人物中,作者更為關注、更為敬仰的是這個法國婦女。但是對她的刻
回
畫只有寥寥數筆。第一次出場時,作者只有簡單的兩句外貌描寫:“她長得并不漂亮,
不是笑容滿面,但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然而,正是這“善良而鎮定”使其后來的~系
列行為都有了依托。面對美國傘兵的求援,這位婦女只是簡單地回答了幾個字:“哦,當
然啦。”然后就把他帶到屋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猶豫的行動,無疑表現了這位法國
婦女內心的堅定。第二次出場時,這位法國婦女已經失去了丈夫,“她滿臉蒼白,淚眼
模糊”。但面對美國傘兵的再次求助,她給予的是同第一次毫無二致的回答,是同樣毫不
遲疑的行動。到這~刻,法國婦女美麗而高貴的形象赫然而立。她的勇氣和力量是對和
平的信仰所賦予的,神圣而不可剝奪。作者對法國婦女的描寫是含蓄而深刻的。
六、總結全文。
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然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卻不斷地發生戰爭,血
腥,和暴力浸透了人類的歷史。在未來的歲月中,人類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對一切非正義的
戰爭。讓我們記住:和平是一種信仰。
板書設計 :
10勇氣
美國傘兵法國婦女
著陸失誤大膽求援(勇敢)身份普通農家婦女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機敏)外貌并不漂亮
身陷絕境再返農家(智慧)眼光善良鎮定不普通
事件兩次救援
戰士的勇氣人類對和平信仰的勇氣
和平是一種信仰!
(劉聯)
教學設計(B)
一、快速閱讀課文,形成整體印象。
1.查字典,掃清閱讀障礙,掌握“預習提示”中的重點詞語。
2了解情節、理清思路。
二、整理課文的結構層次。
1.閱讀討論文章的第一部分(第亞自然段)。
①這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第一部分通過對一次軍人午餐會的敘述,引出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從結構
丟次上來說,·它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②在這里,作者遇到了一位美國傘兵,這位軍人是個怎樣的形象?
要點:
“他是第101空降師——巴頓英雄部隊的。”
“強將手下無弱兵”。這一身份特征也讓作者注意他。
“他約摸20歲,像多數跳傘運動員一樣,長得比一般美國軍人頎長些,不
過肩膀很寬,看上去是個威武有力的硬漢子。”
年輕、高大、健壯——引人注目。
“他胸前閃耀著的勛章級帶,比我記憶中將級官銜以下的任何人都要多。”
功勛卓著,更讓人刮目相看,同時,也隱隱地暗示了下面的故事對這位年
輕軍人的影響。
“他開頭怯生生的,不很健談。”
年輕、漂亮而且掛滿了勛章級帶的軍人,沒有趾高氣揚的氣派,沒有口若
懸河的炫耀,卻講述了一段“走麥城”的故事,讓人深思,耐人尋味。——那個
法國婦女對他有著多么大的影響呢?
2.閱讀第二部分(第2至18段)。
①請一位學生合上書,復述這個故事。大家也合上書,靜靜地聽這個故事。
②這個美國軍人遇到了什么麻煩?
著陸不利。“遠離預定地點”,“(標志)一個也沒有找到”,“也見不到任何戰友”,
“完全陷落在敵人控制的國土里了”。
③他怎么做的?
求助。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求助”是不是一種勇氣。不是重點,不要糾纏。明確
指出:硬拚是不行的,也是毫無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求助是唯一可虧的辦法,在陌
生的、被敵人控制的地方,求助也是需要勇氣的。
④他遇到了什么?
遇到了一家法國人。或者說遇到了一位法國婦女。
⑤對這位法國婦女,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她長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滿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鎮定的……”
她很普通,并不漂亮;她和她的廣大法國同胞一樣生活在德國侵略者的鐵蹄之下,
她的臉上失去了笑容。、但是,她的眼光“善良而鎮定”,她對于敵人的仇恨和對和平的渴
望,使她做出不普通的選擇。
6)她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哦,當然啦。”不假思索的回答。把美國傘兵帶進屋里,毫不猶豫的行動。在德國
侵略者殘酷的統治下,法國婦女的勇敢、鎮定讓人敬佩。實際上在這里作者還寫到了法
國婦女的丈夫——法國農民。他也沒有絲毫畏懼地做出了決擇。多么不屈的法國人民!
聯想在抗日戰爭中,在我們中華大地上也有多少普通百姓為抗戰的勝利付出了鮮血和生
命啊!
7)當美國傘兵第二次站在法國婦女門前時她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這個時候,法國婦女已經失去了丈夫,一個完整的家庭被侵略者拆散了,家破人
亡。但是,敵人的兇殘并沒有嚇倒這位堅強鎮定的法國婦女。她說:“哦,當然啦。快!”
她只比第一次多說了~個字:“快!”,而這曾經是她丈夫說的:“趕快,你得趕快。”丈夫被
殺害了,她多說了一個字,替丈夫說的。她把美國傘兵藏了起來。
8)因為收留美國士兵,丈夫已經被殺害了,這位法國婦女為什么還是再一次收留
這個美國士兵呢?你如何理解她的這一種勇氣?
這個法國婦女之所以會再一次收留這個美國傘兵,是因為她痛恨戰爭,痛恨占領她
的家鄉,殺害她的親人的侵略者,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罪惡。對和平的渴望和信仰使她
在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后,·仍保持著她的“善良與鎮定”。這一切使她在剛剛因收留這個美
國士兵而失去丈夫之后能夠再一次堅定地、毫不遲疑地收留他。她的這一種勇氣是因為
善良,是因為仇恨,是因為對戰爭的憎,是因為對人類的愛。總之一句話:是對于和平
的信仰。
3.閱讀第三部分(第19至第22段)。
你怎樣理解“將軍”對“兩種勇氣”的闡述?“將軍”為什么說法國婦女“她是~個有福
氣的女人”?
首先要明確,這“兩種勇氣”都是可貴的。美國傘兵在著陸遇險時的果敢求救,在不
幸被捕時越窗逃生的機敏,在走投無路時返回農舍的智慧,這些都表現了他作為戰士的
勇氣。但是,作者顯然更看重和崇敬法國婦女的勇氣。法國婦女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是因
為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堅強意志而進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
讓我們記住“自讀提示”中的一句話:和平是一種信仰。對和平的信仰使這位法國婦
女具有非凡的勇氣。這種勇氣“是經常同你在一起的,永遠不會讓你丟臉的”精神品質,
具有這種信仰,并懂得信仰和平的人們是“有福氣”的。
三、完成“練習二”,請學生思考和比較一下,課文的敘事角度和人稱的使用有什么
特點。
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從故事的主體來看又是用第王人稱的敘述角
度。用第一人稱引出故事并結束全文,可以利于作者直接表達感受,使議論和抒情更為
充分。主體故事用第三人稱來敘述則利于更加完整、客觀地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