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落葉》(精選16篇)
大班語言《落葉》 篇1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欲望。本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將落葉這一平常之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與夸張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此外本教材還具有可拓展的空間,它已不僅僅是個語言教材,它還滲透了更多領域的內容。因此,本教材值得去挖掘其內在的文學內涵,讓幼兒感受文學語言的美,并可有機整合相關領域的內容,從而讓幼兒多維度地去感受美、欣賞美、體會美與表現美。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學習、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運用詩歌中的反問句式,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秋天落葉的北京圖片、小蟲、小螞蟻、小魚、小燕子以及小老鼠、小猴和小熊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
1、出示背景圖片。
——圖片上你們看到了什么?這是什么季節呢?
秋天到了,小樹葉怎么樣了呢?(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2、——你們見過小樹葉飄落嗎?小樹葉是怎么飄落的呢?
3、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嘗試表現。
4、——現在我們來做小樹葉,用優美的聲音為樹媽媽唱一首秋天的歌吧。
5、唱完后小樹葉做飄落時的造型,保持不動,老師撿樹葉即把幼兒請回座位,讓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片樹葉。
——小樹葉,你飄到什么地方了?
6、教師小結:小樹葉飄呀飄,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溝里,有的落在小河里,有的落在院子里等等。
二、欣賞詩歌《秋天的落葉》
(一)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
1、小動物們看到樹葉可喜歡了,他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在詩歌里,你聽到了哪些小動物?
(二)操作卡片
1、講解操作卡片:原來是小蟲、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撿到了樹葉。
卡片左列:小蟲、螞蟻、小魚、小燕子
卡片右列:小船、信箋、房子、傘
2、操作要求示范。
(1)小蟲爬呀爬,撿到一片樹葉把它當作小房子
(操作卡片上已經用紅色筆把左列的小蟲和右列的房子連在一起)
(2)那么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把樹葉當作什么了呢?我們再來聽一遍,聽到的時候,請你們幫小動物找到他們的樹葉。
(三)演示講解
1、秋天到了,天氣怎么樣?小樹葉怎么樣?
2、樹葉落在地上(溝里、小河里、院子里),誰看見了,他是怎么說的?
——根據孩子的回答,教師演示、講解圖片,突出動詞:爬、游、飛,強調反問句式,幼兒學學說說。
(四)配樂詩歌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想象仿編詩歌。
提問:還有誰會撿到樹葉?他們會把樹葉當作什么,會怎么說呢?
(一)出示其他若干動物圖片,引導幼兒進行仿編。
教師示范:小山羊帽子
小山羊撿到一片樹葉,說“這不是挺好的帽子嗎?”
(二)幼兒結合情境想象仿編。
——每個孩子選一片樹葉,發揮想象。引導孩子把樹葉的大小和動物的大小進行比較,合理想象樹葉的用處,并運用反問的句式進行講述。
如:小老鼠撿起一片樹葉,說“這不是挺好的被子嗎?”
四、歌舞表現快樂。
小動物們撿到了自己想要的樹葉,心里可高興了,它們快樂地跳起了舞蹈。
請幼兒扮演小動物拿著樹葉跳舞。
大班語言《落葉》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2、能有感情朗誦散文詩,并根據散文詩的語句結構創編散文詩。
3、學會散文詩,并積累動詞:躲、坐、藏。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活動前帶幼兒到戶外觀察落葉
物質準備:1、情境圖一幅;2、與2—5句內容相符合的小圖片;3、錄音朗誦《落葉》;4、有關秋風吹拂落葉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秋風吹拂落葉有關情境的視頻。
師:你們剛剛聽到了什么呀?
小結:秋天吹拂落葉的情景是多么美好!今天,老師就帶了一首很美的散文詩《落葉》,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二、理解詩歌
1、播放錄音《落葉》,初步欣賞詩歌。
師:詩歌中主要說了什么季節的景色?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樹葉是怎么從樹枝上飄落下來的呢?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樹葉飄落的樣子。
2、再次欣賞詩歌,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播放錄音《落葉》
師:詩歌中有哪些小動物喜歡落葉?它們用落葉干什么呢?引導幼兒提練散文中的幾種小動物。
3、教師朗誦并出示意境圖,引導幼兒仔細理解散文詩。
師:①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了,它做了些什么?它把樹葉當作了什么?引導幼兒理解第一句內容后,讀一讀,記一記。
②樹葉又落在什么地方?螞蟻是怎么過來的?它坐在上面把樹葉當作了什么?
③樹葉還落在什么地方?誰過來?它藏在下面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④樹葉最后又落在什么地方?誰飛過來看見了,說了些什么?
引導幼兒熟悉3—5句內容并讀一讀,記一記。
三、品味詩歌
導語:詩歌只有五句,但每句都很美,你覺得詩歌中哪一句最美呢?請你上來讀一讀。
1、引導幼兒說出詩歌中的詩句,并一起有感情的讀。
教師小結:這3句都是一樣的句型,先講樹葉落在哪里,再講誰來了,做了什么,然后講小動物把樹葉當作什么(教師范讀2—4句)。
2、師:這幾個句子里面用到幾個非常好的表示小動物動作的詞語,你們找一找看看是哪幾個?你們能不能說出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語。
四、朗誦詩歌
導語:小朋友,落葉這篇散文詩,不但給我們描繪了落葉飄落的美麗圖畫,而且每個語句都是優美的文字,讀起來有美的享受,你們想不想來美美地讀一讀呢?
1、師幼一起嘗試有感情的朗讀
2、指導幼兒以集體、小組、個別不同形式有感情朗讀。
五、仿編詩歌
師:落葉還可以落在哪里呢?你們覺得還可以把它當作什么?
能不能用散文中2—4句的句型一樣:先講樹葉落在哪里,再講誰來了,做了什么,然后講把樹葉當作什么來說一說?
1、引導幼兒嘗試給同伴說一說;
2、請個別幼兒表演仿編詩句。
大班語言《落葉》 篇3
活動背景:現在正值秋季,秋風習習,落葉飄飛,跟孩子們一起看落葉、撿落葉、把落葉清洗后,讓孩子觀察,欣賞落葉的美,感受秋天的氣息,享受其中的樂趣,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落葉》是選自語言老教材中的一首比較經典的詩歌,之所以選擇它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敘事詩,散文詩“落葉”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想象力豐富而漂亮,動態感強。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散文詩中語句短而重復,是仿編的好教材,于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2、運用詩中的句式,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改編詩歌《秋天的落葉》。
2、清洗干凈的秋天的落葉若干。
3、樹葉形狀的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4、記號筆、錄音機、音樂磁帶《秋葉》、《初雪》。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引導幼兒想象樹葉飄落的動作,用形體動作嘗試表現。
提問:秋天到了小樹葉怎么了?小樹葉是怎樣飄落的?(請個別幼兒學一學)
2、老師小結:小樹葉飄呀飄,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溝里,有的落在小河里,還有的落在了院子里……。
二、欣賞《秋天的落葉》全文,理解散文內容。
1、傾聽配樂散文朗誦,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散文的內容。
師:小動物看到這些樹葉可喜歡了,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散文。
提問:散文詩的名字叫什么?散文詩里,你聽到了有哪些小動物?(有…有…還有)
2、操作卡片
(1)出示操作卡片:原來是小蟲、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撿到了樹葉。
卡片左列:小蟲、螞蟻、小魚、小燕子
卡片右列:小船、信箋、房子、傘
(2)操作要求示范。
師:小蟲爬啊爬,撿到一片樹葉,把它當做了小房子。
——老師用紅筆把左列的小蟲和右列的房子連在一起。
師:那么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把樹葉當做什么了呢?我們再來聽一遍,聽的時候,請你們幫小動物找到它們的樹葉。
——老師放慢速度朗誦三遍,幼兒在反復傾聽的基礎上,根據詩歌內容的線索,完成操作卡的連線配對。
3、演示操作卡片,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提問:秋天到了,天氣怎樣?樹葉怎么樣?
提問:樹葉落在地上(溝里、小河里、院子里)誰看見了,它是怎么說的?
——根據孩子的回答,老師講述、演示圖片,突出動詞“爬、游、飛”,強調“這真是挺好的呀!”句式,幼兒學學說說。
4、配樂詩歌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仿編詩歌,大膽表達。
1、引導孩子仿編。
提問:樹葉還會落到哪里,會被誰看見,當做什么呢?
——老師先示范仿編:小白兔
樹葉落在草地上,小白兔撿起一片樹葉,“這真是挺好的扇子呀!”
2、孩子結合情境想象仿編。
——每個孩子選一片樹葉,發揮想象。引導孩子把樹葉的大小和動物的大小加以比較,合理想象樹葉的用處,并運用“這真是挺好的呀!”的句式進行仿編。
三、歌舞表現快樂。
師:小動物撿到了它們想要的樹葉,心里可高興了,它們快樂地跳起了舞。
——孩子扮演小動物拿著實物樹葉跳舞。這時的舞蹈,用了已經學過的舞蹈。
附一 散文詩《秋天的落葉》(改編)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起來,躺在里面,“這真是挺好的屋子呀!”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這真是挺好的小船呀!”
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這真是挺好的小傘呀!”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飛來了,說:“來信啦,催我們到南方去啦。”
第二部分:教案實施后的反思
1.勤思才出好課。
在“江蘇省第三屆優秀評優課”上看見一節音樂課,課上老師巧妙地運用了圖譜連線法,孩子們很快學會歌曲,很成功。我就試想可不可以用到兒歌教學中來,于是,我就選用《落葉》這首兒歌,也用圖譜連線法,上完后發現效果不是很好:(1)圖片畫的是簡筆畫,不是很美觀,吸引不了孩子。(2)小朋友連玩線后就沒事做了,反而對手上的紙、筆感興趣。(3)因為要發題板和收題板,所以也浪費了時間。綜上所說,我覺得好的方法并不一定適合每節課,用在別的課上很成功,不一定在這節課上就能成功演繹。
2.沒有利用多媒體教學。
整個活動的重點在于幼兒學說句式“樹葉落在什么地方,誰怎樣的過來,把它當作什么,這真是挺好的什么呀!”難點在于續編重點句式。雖然在活動結束后,孩子們也能勉勉強強地說完整句式,但是,總是需要在老師的幫助和提醒下,才能說完整,整體顯得不夠流利。如果在活動中我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樹葉落到了地上(出示一張樹葉落在地上的圖片),小蟲爬過來(出示一張小蟲爬過來的圖片),躺在下面(出示一張小蟲躺在樹葉下面的圖片),把它當作小屋(出示一張小房子的圖片),讓孩子們看著圖片連起來說句子。這樣可以簡易散文內容,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理解,促使幼兒在學說和續編上就會更出色。
3.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
因為在活動前沒做充分的準備,包括前期經驗的準備,仿編散文詩時,發現孩子對大自然的觀察不夠仔細,因此對秋天季節變化仍有很多細節沒有發現,平時接觸落葉的機會也比較少的,所以小朋友們的創編能力比較有限,對這方面知識的認識還是不夠,沒有達到我期望的效果。
大班語言《落葉》 篇4
秋天到了,“落葉”真美麗,以《落葉》為題讓同學們寫篇作文,了解秋天的特征,使他們更加熱愛大自然,同時又會用自己的語言贊美大自然,該多好啊!于是我帶領小學生首先觀察了秋天,繼而進行說話訓練,然后要求將說的話寫下來,“我手寫我口”。我是這樣臨場作文指導的:
“同學們,老師帶你們觀察了秋天,秋天多美呀!多么可愛呀!可是那些沒有和我們一起去參觀的小朋友,他們沒有看見過,你怎么告訴他們呢?讓他們聽了也被秋天的景色給迷住呢?”(說這段話要讓同學們懂得我們說話、作文的目的,懂得說話、作文都是來源于生活,都是反映生活的。我覺得低年級作文教學難在深入淺出,要將那么深的道理講得讓七、八歲的娃娃聽懂,而且知道該怎么做,并非易事。)
接著我跟小學生們說:“秋天可說的事物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大家很喜歡的秋天的樹葉,我們把它叫‘落葉’。話要說清楚。”(提出了說話的要求)
我先引導同學們說了這么幾句話:“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片片黃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樹葉落在地上,樹葉落在溝里,樹葉落在小河里,樹葉落在院子里。”我邊說邊畫,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誰接著老師的話說呢?”同學們舉手搶答。我說:“大家說得真好,有條有理,怎么把話說得更好呢?你們想想看,秋天哪些樹的葉子變黃了呢?”“柳樹的葉子變黃了。”“泡桐樹的葉子變黃了。”“楊樹的葉子變黃了。”他們說出好多來。“那么,什么樹的葉子變紅了呢?”“紅得像什么呢?”“紅得像一團火。”也有的說:“紅得像小燈籠。”我說:“好,說得真好!那么什么樹的葉子還是綠的?”生答:“柏樹的葉子還是那么綠。”我又說:“一片片葉子從樹上飄落下來像什么?”生:“一片片黃葉從樹上落下來像一群群蝴蝶。”“不對,像一群群彩色的蝴蝶。”我笑著說:“請一個同學把這些話連起來說一說。”一個學生舉手說:“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楊樹、柳樹、泡桐樹的葉子變黃了,柿樹的葉子變紅了,一片片樹葉從樹葉上飄落下來,像一群群飛舞的彩蝶。只有柏樹和冬青樹還是那么綠。”(讓學生學會連句成段)
接著我請小朋友看第二句“樹葉落在地上”的畫圖。“你們看,小蟲將樹葉當成了什么?”小朋友說:“秋天到了,天變冷了,小蟲把樹葉當成屋子,把它當成自己溫暖的家。”師:“小蟲怎么說呀?”生:“我的屋子真漂亮,從天上掉下來,不用我自己造,住在里邊暖暖和和真舒服!”師:“嗯,你的話說得很清楚、明白,也生動,再想想,小蟲愛勞動,它會這么說嗎?”老師一指點,小朋友笑著紛紛舉手。一個學生說:“小蟲說,你們看呀,我的屋子多漂亮,黃黃的屋頂,綠綠的墻,紅紅的地毯,住在里面既不怕風,又不怕雨,多舒服呀!”還有一個小朋友說:“前邊再加上幾句,小蟲哼唷哼唷,把樹葉拖過來,蓋成了一座小小的屋子。”接著我說:“樹葉落在河溝里”(教師在黑板上畫圖),“你們看什么爬上來了?”“螞蟻爬上來了。”“你們看,小螞蟻把樹葉當成了什么?”同學們說:“把樹葉當成了一只小船。”“哦!它怎么會到這只小船上來的?來干什么?”一個小朋友說:“因為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冬天快到了,小螞蟻想,該準備過冬的糧食了,于是小螞蟻一大早起來,到樹林里去找過冬的糧食。小螞蟻來到一條小河溝邊,過不去,怎么辦?忽然看見溝邊飄著一片黃葉,小螞蟻高興極了,他想,我有辦法了,于是它哼唷哼唷地爬到小葉上,把樹葉當成一只小船,劃過了小溝,它就到樹林里找糧食去了。”我說:“嗯,想得真好!”再看圖:“樹葉落在小河里,什么過來了?”“小魚過來了。”“小魚把樹葉當成了什么?”“小魚把樹葉當成了小傘。”“小魚又怎么說呢?”“小魚說,大家來呀,都來看呀,我的花雨傘多漂亮啊!”另一個小朋友說:“雨傘為我們遮雨擋風。”我笑著說:“越說越好,樹葉落在院子里,什么飛來了?”“小燕子飛來了。”“小燕子怎么說呢?”“小燕子把樹葉當成信。”于是他們把過去學過的黃鸝呀,大雁呀,到南方過冬的那些鳥呀聯系起來了。有個同學說:“小燕子對媽媽說‘媽媽,媽媽,黃鸝阿姨給我們來信了,叫我們去南方過冬。”還有個小朋友說:“信不快,風把樹葉吹得更快,像電報。應說大雁伯伯給我們來電報了,叫我們快到南方過冬去。”我說:“說得太好了。我們一句句地都說完了,小朋友把整個句子連接起來再說一說,然后再寫下來!”
通過教師這樣的臨場作文指導,同學們認識了事物,豐富了想象,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語言。◆
大班語言《落葉》 篇5
二、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屋檐yán 斑駁bó 榛子zhēn 鼾睡hān 罌粟yīng sù
鐮鉤lián 壟lǒng 緊纏chán 模樣mú 風姿綽約chuò
憧憬chōng 婀娜ēnuó 寒傖chen 停滯zhì
2. 多音字
3. 形似字
4. 詞語
斑駁:指一種顏色與別的顏色錯雜在一起。
鼾睡:熟睡而打呼嚕。
罌粟:兩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可用來制取鴉片。
了了:明白,懂得。這里形容清晰明顯的樣子。
豐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柔美的樣子。豐姿,也作風姿,風度姿態。
憧憬:向往。
嫵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態美好可愛。
婀娜:(姿態)柔軟而美好。
寒傖:這里是丑陋、難看的意思。
5. 作者
約翰·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詩才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他年僅25歲,可是他遺下的詩篇一直譽滿人間,被認為完美地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并被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杰出代表。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生助理。自幼喜愛文學。1816年發表處女作《哦,孤獨》。1817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詩歌》,其中有名篇《蟈蟈與蛐蛐》,從此嶄露頭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如頌詩中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郁頌》,十四行詩《白天逝去了》等。詩人25歲宏才初展時,就不幸與世長辭。他留下的墓志銘是:“這里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賈平凹 (1952~) 當代作家,原名賈平娃。陜西丹鳳人。1975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任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1982年后從事專業創作。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陜西分會副主席等職。著有小說集《兵娃》、《姐妹本紀》、《山地筆》、《野火集》、《商州散記》、《小月前本》、《臘月·正月》、《天狗》、《晚唱》、《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州河》、《浮躁》、《廢都》、《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散文集《月跡》、《心跡》、《愛的蹤跡》、《賈平凹散文自選集》,詩集《空白》以及《平文論集》等。他的《臘月·正月》獲中國作協第3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于1988年獲美國飛馬文學獎。1997年獲法國女評外國文學獎。賈平凹小說描寫新時期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的變革,視野開闊,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蘊,富于地域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簡明自然。
(二)學習目標
《秋頌》
1. 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本課中的生字詞。
②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過程與方法:
①感受詩人細致的觀察。
②體會詩歌想像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強的特點。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詩人感到秋天的成熟也同樣可愛的感情。
《落葉》
1. 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本課中的重點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 過程與方法:
①感受富于哲理的變化的語言。
②學習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悟落葉的偉大:凋落自己,換來新生。
三、教師建議
濟慈的《秋頌》,當然是經典名篇。在他筆下,秋天是“成熟和結果的季節”,是“帶來祝福”的日子。這里所寫的一切的景象或者意象,都不是一般的描寫,不是單純的反映,而是帶著詩人的闡釋(或者叫做感情的抒發)的,如把陽光說成“催熟一切的陽光”,又把陽光當作秋天的“好友”。濟慈筆下的秋天是充實歡樂的。這里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掛在藤蔓上有形的果實,也有無形的,只有詩人才能想象得出來的,如“果實都打心里熟透”。學習時要注意這一點。
學習《落葉》要尋找好突破口。這篇文章,重點是寫秋天景象的,但沒有落入悲秋的俗套。為了渲染秋天的落葉給作者帶來的感受,他用了欲抑先揚的辦法,花了許多筆墨渲染了春天的樹葉的美好。例如,對于法國梧桐的葉子的綠色,用了細描的手法,刻畫了綠得深與綠得淺的區別。“沒有風的時候,是嬌嫩而端莊的;有風的時候,像少婦一樣風姿綽約。”賈平凹就換了一個角度來渲染春天的葉子之美好,好到他十分嫉妒在葉子間歌唱的“鳥夫妻”。沒有直接寫葉子,而是寫用自己的心理反應,從效果上表現葉子的美好,突出葉子的“歡樂”。學習時要體會這些特點。
四、課文講解
《秋頌》
(一)文章思路
1819年9月的一個星期天,詩人漫游鄉野,感到空氣清爽,收割過的田地顯得特別溫暖。回來后就寫了此詩。詩人從可見的秋實,可感的秋風,一直寫到可聞的秋色,以色彩明麗的筆調、活生生的形象,描繪出秋給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美好景象。
(二)文章主旨
《秋頌》被不少評論者認為是濟慈頌歌里最完美的一首。詩的主題是秋季的溫暖和豐碩。人皆頌春天的美麗,而詩人則感到秋天的成熟也同樣可愛。他是通過對藝術和美的追求、崇尚來表達他對當時英國現實的痛恨和不滿,并以此來對抗邪惡,升華現實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濟慈詩歌之美的源頭還是現實。
(三)寫作特點
他的詩想像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恒的美,一如溫柔、清麗而又夢幻般恬靜的月光,洋溢著進步的自由精神和人類的崇高理想。他主張詩人以“美的夢幻”“自由的想像”進行創作,表現“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后來的唯美派詩人以及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影響。
詩一開始就說這是“多霧和成熟豐收的季節”,然后通過一系列的意象,使讀者如身歷其境,直接感受到聲、色、形象各方面的美,獲得深刻的美感。下面接著用一系列使我們幾乎能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形象在我們面前展開一幅暖氣洋洋的豐碩景象。第二節換了一個角度,寫的是豐收季節里的勞動者,通過人的形象來描繪收獲和溫暖。最后一節從秋色寫到秋聲。本詩首寫秋色,再寫秋人,最后寫秋聲,而始終以豐碩溫暖為總氣氛,首尾完具,效果統一,是首完美的好詩。
《落葉》
(一)文章思路
賈平凹的散文深得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他善于以獨特的創作視角,揭示出社會人生的奧秘和空靈的生命意蘊,作品具有高雅的文學品位。很美的文字,很深的道理。多美的法桐葉,多么富于哲理的變化。讀來很有韻味,在世事滄桑,悲憫多情之后忽地發現原來舊的凋零是渴慕新的再生,而于這交替中在天地間長成。這篇文章初讀覺得清晰、可愛,可是越往下讀越感覺到思想的深邃。作者給我們闡釋了落葉深刻的蘊含。人都有珍惜生命的本能,綠葉能使人凡心涌起生機蓬勃的歡樂春潮。法桐重又披上綠的歡樂時,讓作者領悟了落葉的偉大;凋落自己,換來新生。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如果我們都擁有落葉的精神,我們的人生之旅該會有更多綠的歡樂吧。
(二)文章主旨
《落葉》的結尾讓我們領悟了落葉的偉大:凋落自己,換來新生。揭示了無論在什么樣的處境中,對生活要始終充滿希望,為了理想而不斷追求,不斷拼搏。在思想內容上,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來展示生命和生活的內涵與真諦。
(三)寫作特點
《落葉》一文中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托物言志是作者在文章中,借助于對某些特定事物的描繪,表達自己的理想,愿望,以揭示作品主題。本文借法桐樹葉的凋落與新生,揭示出這樣的道理:無論在任何處境中,對生活要始終充滿希望。作者用詞用句的整飭、比喻擬人的運用、細膩生動的描寫等都是值得我們多方面借鑒和學習的。如以下幾個難點句子:
喔,葉子,你們認識嗎?知道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嗎?或許就從一個葉柄眼里長上來,凋落的曾經那么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
理解作者說,出于對落葉的憐惜,他每年都收集落葉,并且加以對比。由于對比,感慨油然而生。這樣的抒情的特點在哪里呢?作者對于落葉的態度,不是我們傳統詩歌、散文中的悲秋或者從秋色激起剛勁、清新的情懷,也不像外國詩歌中那種沉醉在收獲的歡樂中,而是強調葉子既有過春天欣欣向榮的歡樂,也有秋日枯萎凋零的悲哀。
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十分幼稚呢。
理解他的思想是對那種生命節律抒發感情,不是本文的最高目標。文章的最精彩處不是感情的宣泄,而是在感情基礎上的思想的升華。如果要說關鍵詞句的話,這一句可能是全文的最關鍵之處了。聯系到前面幾篇文章的立意,這句話的意義就更加顯豁了。前面的文章把秋天引起感情看得那么重要,而在這里,作者卻認為“大可不必”“十分幼稚”。
五、課后練習指導
第一題 說深說淺,見仁見智,能自圓其說即可,有見出水平者應特別鼓勵。
第二題 本題實際上是單元學習的小結,也是“同中求異”比較的一次復習。
本題提出了兩種觀點,我們的傾向是比較贊成后一種觀點,但絕不是認為可以不具備秋天的某些特征。具體如:①《山行》創造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千古名句,同時經霜紅葉又正是秋象之一。②《漁家傲》是悲壯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尤為動人;而“衡陽雁去”正為“塞下秋景”。③《蘇幕遮》說的是“悲涼”之感,“碧云天,黃葉地……”既是秋景也是“秋涼” 名句。④《天凈沙 秋思》點明是“秋思”(秋天的思緒),又有“西風”(秋風)為秋之背景;其獨創性就是所有景象尤其是“斷腸人在天涯”及其所體現的惆悵、憂愁、思鄉情調已成為“悲秋”經典。⑤《秋詞》言明與悲秋唱反調,寫出了“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千古絕唱;“晴空一鶴排云上”既含秋高氣爽之景觀,更是勝春豪情之形象。⑥《采桑子 重陽》處處是革命家獨特的胸襟、情懷,又處處有重陽時節的當令風光,佳句名言不一而足。⑦《登高》有“風急天高”“無邊落木”等秋之典象,更有深厚、博大的悲秋名句。⑧《秋頌》觸目皆是喜氣洋洋的秋熟圖景,句句洋溢心滿意足的歡樂之情,寫出了不同于東方的秋之歌。
第三題 “無邊落木蕭蕭下”是悲秋情調,但有博大之氣象。《落葉》一文具體地寫了落葉的景象,包括“一片一片落去”,“法桐變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也就是只剩下樹干,這就是“落木”景象。因為深秋落葉,作者引發的感思大不同于杜甫,主要為哲理思索。開始時也有哀傷,但最后是上升為哲理的感悟和對這一哲理的贊美。“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而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這是哲理的感悟。“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來”,“它年年凋落舊葉,而以此渴望著來年的新生”,“目標在天地空間里長成材。”——這是贊美這一哲理。
其間有個重要的反襯,那就是對春天里法桐葉子的豐姿美態的細致描寫。又有個關鍵的轉折段,也就是當“看到”這些葉子并不悲傷,歡樂時盡情歡樂,法桐也因此一年大出一年,長到與屋檐齊平時,“我”忽然醒悟了,悟出了“哲學的命題”。其實,法桐葉子秋去春來是本來就有的自然現象。“悲傷”“歡樂”是作者賦予的。作者恰切地借助了這一現象,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感思。而這個感思又完全不同于前面出現的詠秋詩歌。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選出正確的讀音。
斑駁 (a. bó b. bé) _____________
模樣 (a. mú b. mó) _____________
寒傖 (a. chen b. chàn) _____________
藤蔓 (a. màn b. wàn) _____________
二、說說下面句子加點字的含義。
a. 霧的季節,成熟和結果的季節。
結果:
b. 一個個果實打心里熟透。
打心里:
三、理解下面句子。
1. 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
2. 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
四、閱讀。
蟈蟈與蛐蛐
濟慈
大地的詩啊永遠不會死:
當驕陽炎炎使百鳥昏暈,
躲進了樹蔭,卻有個聲音
在草地邊、樹篙間飄蕩不止;
那是蟈蟈在領喝,在奢華的夏日
它的歡樂永遠消耗不盡,
因為如果它唱得疲倦過分,
就在草叢下享受片刻的閑適。
大地的詩啊永遠不會停:
在寂寞的冬夜里,當霜雪
織出一片靜寂,爐邊的蛐蛐
尖聲吟唱,歌聲隨著溫度上升,
使人在睡意朦朧中恍惚聽得,
綠草如茵的山坡上蟈蟈的歌曲。
1. 《蟈蟈與蛐蛐》一詩的主題是什么?
2. 《蟈蟈與蛐蛐》一詩的構思有什么特點?
3. 《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你是怎樣理解的?
4. 以“大地的詩啊永遠不會死”或“大地的詩啊永遠不會停”為題,寫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五、閱讀。
云 雀
賈平凹
小小的時候,我眼見過一個奇妙的現象,便不敢忘去;一直到現在,我已是垂垂暮年了,但仍還百思不得其解呢。
我們的隔壁,是住著一位老頭的。他極能養鳥,門前的木架上,吊下各式各樣的鳥籠;里邊住著云雀,綠嘴,畫眉,黃鸝兒……盡是些可憐可愛的生靈兒。整天整天里,我們就守在那鳥籠下,聽著它們鳴叫。叫聲很是好聽,尤其那只云雀,像唱歌一樣,打老遠就能聽見,使人禁不住要打一個麻酥酥的顫兒了。
時間一長,那云雀聲就不比以前那么脆了,老頭便給它吃最好的谷,喝最清的水,稍不鳴叫,就萬般逗弄;于是它就又叫起來了。但它叫起來的時候,總是在籠里不能安寧,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黃黃的小嘴從籠格里擠出來,盯著高高的云天,叫得越發啞了。
“它唱得太疲勞了。”我們都這么說,便去給老頭建議,不要逗弄它了吧。
但是,每每黎明的時候,它就又叫起來了,而且每個黎明都叫。我們爬起來,從窗口里看去,天剛剛發亮,云升得很高很高,老頭并沒有起床呢。于此才明白別人不逗弄它,它還是每天要叫的;依然嘴擠在籠格外邊,翅膀撲閃著,竟有幾根絨絨的羽毛掉了下來。
“它在練嗓子嗎?”妹妹說。
“不,它那嗓子已經啞了。”我說。
“那它為什么還要唱呢?”
“誰知道呢?你聽,它是在唱一支憂郁的歌嗎?”
細細聽起來,果然那叫聲充滿了憂郁;那往日里悠悠然的叫聲原來是痛苦的呼喊呢?!
“是它肚子饑了,渴了吧?”妹妹又說。
我們跑過去,要給它添些食兒,卻看見籠里滿滿地放著一盤黃谷,一盤清水:這又使我們迷糊了。
“一定是向往著云天吧。”
我們這么不經意地說過,立即便覺得是很正確的。想,它未被老頭捉住之前,它是飛在天上的,天那么空闊,天便全然是它的;黎明的時候,它一定是飛得像云一樣地高,像黑暗宣告著光明。如今,黎明來了,它卻飛不出去了,才這么發瘋似地抗議了!我們在籠下撿起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憐了。
我們把這想法告訴給老頭,老頭笑我們可愛,卻終沒有放下了它去。它每天還是這么叫著,唱那一支憂郁的歌。
我們終于不忍了,在一個黎明,悄悄起來,拆開了籠的門,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飛到了柳樹稍上,和柳稍一起激動,有些站不穩,幾乎就要掉下來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對著我們響亮地叫了一聲,倏忽消失在云天里不見了。
老頭發覺走失了云雀,捶胸頓足了一個早上,接著疑心被人放走的,大聲叫罵。我們聽了,心里卻充滿歡樂,覺得干了一件偉大的事情。
云雀飛走了,我們卻時時戀念著它,當看著那籠里的綠嘴、黃鸝、畫眉,就想它這個時候,是在天的哪一角呢?在云的哪一層呢?它該是多么快活,那唱的,再也不是憂郁的歌了,而是凌云之歌,自由之歌,生命之歌了啊!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突然,我們在那棵柳樹上,卻發現了它。它樣子很淡薄,似乎比以前消瘦了,也疲倦多了;在風里,斜了翅膀,上下怯怯地飛。我們驚喜地呼喚它,但立即就趕走了它,怕那老頭發現了,又要捉它回去。
但是,就在第四天的早上,我們剛剛醒來,突然就又聽到了云雀的叫聲。趕忙跑出門,看那柳樹,柳樹上沒有它。老頭卻在大聲地喊叫我們了:
“啊,云雀,還是我的那個云雀!”
我們看時,老頭正提著那個鳥籠。籠門已經重新封了,云雀果然就在里邊,一聲一聲地叫。
這使我們大驚失色,責問他怎么又捉了它,老頭說:
“哪里!是它飛回來的;這鳥籠一直在那里空著,它就飛回來了呢。”
“這怎么可能呢?”我們說。
“怎么不可能呢?”____________ 老頭說,笑得更得意了。
我們走近去,云雀呆在那里,急急地吃著那谷子,喝著那清水,好像它一直在餓著,在渴著,末了,就靜靜地臥下來,閉上了眼睛,作著一種疲乏后的休息。
我們默默地看著它,這只美麗的云雀,再沒有說出話來。
1. 云雀善于鳴叫,開始時叫聲像“唱歌一樣”;嗓子啞了以后,孩子們覺得它唱的是一支憂郁的歌;云雀被放走后,孩子們想像云雀唱的是“凌云之歌,自由之歌,生命之歌”;云雀自己回來后,又“一聲一聲地叫”。作者卻沒有說這時的歌是什么歌。你說說這時云雀的歌該是什么歌呢?
2. 文章中三次寫到“水”和“谷”,請找出在什么地方寫的,并說明每次寫的作用。
(1) (2) (3)
3. 文章中間劃橫線的句子是對云雀外形的描寫,也是惟一的一處云雀外形描寫。文章重點要寫的是云雀的聲音,這里對外形進行描寫,作用是什么?
4. 文章結尾處,作者說“我們默默地看著它,這只美麗的云雀,再沒有說出話來。作者為什么在此處強調云雀的“美麗”?為什么“再沒有說出話來”?這句表達了“我們”怎樣的感情,談談你的理解。
5. 文中的空白處原來有老頭說的話,編試題時刪掉了。你認為在這里老頭說的話應該起什么作用?請把你認為老頭應該說的話寫在下面。
6. 請分析本文寫法上比較突出的特點。(一點即可)
7. 如果把這篇文章的題目改動一下,在現在的“云雀”前面加上一個定語,你覺得最合適的詞語應該是什么?
8. 概括這篇文章所寫的故事并談談這件事給你的啟發。
【試題答案】
一、aaab
二、結果:指果實成熟。打心里:強調熟透程度。
三、1. 法桐葉子凋落、變得削瘦、寒傖,不再柔軟婀娜。
2. 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法桐葉那嬌美的情態,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四、1.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啊永遠不會死”,歌頌大自然美好如詩,永遠歌聲不斷,永遠充滿生機。
2. 全詩分為前后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啊永遠不會死”和“大地的詩呀永遠不會停”開頭,點明主旨;又分別描繪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并通過聯想使二者巧妙地聯系起來,生動地表現了“大地的詩啊永遠不會死”的主題。
3.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4. 感受大自然的詩意,并加以表達即可。
五、1. 與文章內容吻合即可。如:滿足的歌、不愁吃喝的歌等。
2. 第一次是老頭發現云雀的歌聲不如從前了,用好谷好水喂它,反映老頭喂養云雀的目的。第二次是孩子們聽見云雀憂郁的歌,以為它餓了,卻發現籠里有谷和水,說明云雀歌唱不是因為饑渴。第三次是云雀飛回來后,在籠里著急地吃谷喝水,說明云雀已經沒有能力自己覓食,只能吃別人喂的東西了。
3. 表明云雀離開了人的籠養后,生活遇到了不少困難。為云雀飛回鳥籠作鋪墊。
4. 強調“美麗”,在于告訴我們“美麗”的東西不一定行為都正確,“美麗”的東西不一定性格都堅強:人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云雀的做法及老頭的解釋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我們”此時有不解,有失望,有無奈,還有對云雀的同情等比較復雜的感情。
5. 老頭的話應該解釋云雀飛回來的原因。原文是“我已經喂它兩年了,這籠里多舒服啁!”(答的話符合文中說話的情境并與老頭的得意神色相符即可)
6. 對比手法、蘊含哲理的手法、對話描寫的方法等。
7. (要揭示出云雀的特點)例如:不喜歡自由的、滿足溫飽的、喪失生存能力的等。
8. 文章記敘了一只籠養的云雀被放飛后又自己飛回籠子里的故事。受到的啟發應從鳥的角度寫,如:貪圖安逸會失去自己生存的能力;不要追求享受;光有美麗的外表是不行的,還要有真實的本事等。
大班語言《落葉》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秋天有許多樹葉會飄落。
2、會朗誦兒歌,能用肢體動作表現秋天落葉飄落的自然美。
3、樂意到大自然中去,進一步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內容。
難點:會朗誦兒歌,能用肢體動作表現秋天落葉飄落的自然美。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到戶外看過秋天的樹葉。
物質準備:白板課件一份,紅樹葉、黃樹葉兩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幼兒的興趣
1.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變得怎么樣啦?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如變黃了,變成的紅色了等。
小結:是的,秋天的樹葉變黃了變紅了,變得真好看呀。
2.出示紅黃2片樹葉,有禮貌的打招呼。
教師出示兩片實物樹葉,說:看,老師這里有一片紅樹葉,一片——?(黃樹葉)我們用整齊的聲音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幼兒打招呼,如:紅樹葉你好!黃樹葉你好!
二、新授兒歌《落葉》
(一)理解兒歌內容,知道秋天會有許多樹葉飄落
1.導入。
師:樹葉寶寶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兒歌,名字叫《落葉》。
提問:什么叫落葉?
幼兒可能會說樹上掉下來的葉子,教師小結:是的,落葉就是樹上掉下來的葉子,你真聰明呀。樹葉寶寶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呢?請你來聽錄音。
幼兒也可能說不出來,教師微笑面對,引導幼兒聽聽兒歌里說了什么?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
2.點擊白板課件,播放錄音,引導幼兒安靜聽。
提問:兒歌里面說了什么?
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可能只是簡單的一個詞,如蝴蝶。教師追問:什么像蝴蝶?幼兒說出:樹葉像蝴蝶。教師進一步追問:樹葉怎樣的時候像蝴蝶?幼兒說出“飛”,教師點擊課件圖片,小結:秋天會有很多樹葉像蝴蝶一樣飄落下來,可以說“片片飛來像蝴蝶”(聲音緩慢、清楚)。請集體、個別、再集體的形式來練念。
3.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引導幼兒仔細傾聽。
(1)過渡:兒歌里面還說了什么?請你仔細聽。
(2)教師一邊做動作,一邊有感情的念兒歌,幼兒仔細傾聽。
(3)提問:兒歌里面還說了什么好聽的話?
教師采用同樣的方法,幫助幼兒補充完整句子,點擊課件圖片,引導幼兒采用多種形式來念一念兒歌,如:個別、男女分組、集體等。
如果還有句子幼兒沒有說出來,教師可以直接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來看看說說。
4.引導幼兒完整學念兒歌。
第一遍:教師引導幼兒看圖念兒歌。
第二遍:教師引導幼兒一邊做動作一邊念兒歌,幫助記憶。
(二)引導幼兒在游戲情景中朗誦兒歌,并用肢體動作表現秋葉飄落的自然美
1.交代游戲玩法與規則:等一下小朋友當樹葉寶寶,找空地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我當風婆婆,說:“刮大風了,”你們就大聲地念兒歌;我說:“刮小風了,”你們念兒歌的聲音就輕一點;我說:“風停了,”你們就回座位上坐好。
幼兒傾聽,知道自己是樹葉寶寶,要聽風婆婆的話做動作,清楚游戲玩法與規則。
2.教師點擊課件背景音樂,組織幼兒游戲,提醒幼兒刮小風時聲音盡量小一些,刮大風時可以放聲朗誦。
根據幼兒的興趣,組織游戲2~3次。
三、拓展延伸,萌發幼兒走進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1.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什么?(落葉)
2.師:在我們幼兒園也有許多落葉,我們等一下去找一找美麗的落葉,把它們帶到教室來,把我們的教室打扮的更美麗,好嗎?(好)
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大班語言《落葉》 篇7
窗外,有一棵法桐,樣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得深,枝梢的,綠得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也各有別。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一早一晚的斜風里,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得見那葉背上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的彩蝴蝶落在那里,又像一位少婦,豐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媚的笑。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溫柔和美好。
我甚至十分忌妒那住在枝間的鳥夫妻,它們停在葉下歡唱,是它們給法桐帶來了綠的歡樂呢,還是綠的歡樂使它們產生了歌聲的清妙?法桐的歡樂,一直要延長一個夏天。我總想那鼓滿著憧憬的葉子,一定要長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葉子并不再長,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來,寒傖起來,變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不再柔軟婀娜,用手一折,就一節一節地斷了下來。我覺得這很殘酷,特意要去樹下揀一片落葉,保留起來,以作往昔的回憶。想:可憐的法桐,是誰給了你生命,讓你這般長在土地上?既然給了你這一身的綠的歡樂,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來年的春上,法桐又長滿了葉子,依然是淺綠的好,深綠的也好。我將歷年收留的落葉拿出來,和這新葉比較,葉的輪廓是一樣的。喔,葉子,你們認識嗎,知道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嗎?或許就從一個葉柄眼里長上來,凋落的曾經那么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然而,它們并不悲傷,歡樂時須盡歡樂;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長過了窗臺,與屋檐齊平了!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地幼稚呢。原來法桐的生長,不僅是綠的生命的運動,還是一道哲學的命題在驗證: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舊葉,而以此渴著來年的新生,它才沒有停滯,沒有老化,而目標在天地間長成材了。
賈平凹是當今文壇的散文大家,新時期力主“美文”寫作,倡導“大散文”,小語教材中沒有他的文章豈不遺憾?
大班語言《落葉》 篇8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認讀6個字,認識1個多音字。能夠給指定的句子填空。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大自然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學難點:寫字,在朗讀時邊讀邊想象。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7個生字。朗讀課文使學生初步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培養朗讀、寫字的正確姿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識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課后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抓住難寫字的關鍵筆畫。
教學過程:
一、 詩歌引入:朗誦《秋葉飄飄》,感受落葉的美。你還想更多的 感受落葉嗎?那就打開書,讀一讀14課吧。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課文讀準確)
2.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本節課的生字朋友,并畫下來)
3.檢查生字讀音:小組之間互相讀一讀,指名讀,自愿讀,領讀。
4. 擴詞練習。
5.這回大家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嗎,快試一試吧。(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用序號標出節次)
6、體會著讀一讀,小組一起學習喜歡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學習匯報,搶答。(自愿說一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見嗎?說一說你的識字方法。
三、指導寫字:
1、大家把這些生字朋友都記住了,那么你們能不能把它們工整的寫下來呢?試一試。
2、先觀察,說說寫這些字時注意什么。師個別指導。
3、先描一個,再寫一個。
四、作業:抄寫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想象力。對大自然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學難點:在朗讀時能夠邊讀邊想象。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中是怎么寫秋天的呢?自己讀書。指名讀。
2、樹葉是怎么一片一片地落下來,誰來讀讀?
二、發揮想象讀課文。
思考:樹葉都落在了哪里,又有哪些小動物把樹葉當作了什么?
1、小蟲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做屋子。
小蟲怎么躲呀?
誰愿意做個動作?
落葉就像小蟲子的家。
你就是小蟲子,你來讀一讀。
2、螞蟻把落葉當做船。你要是小螞蟻,坐在樹葉船里,你怎樣想?
3、小魚游過來藏在落葉下面把落葉當做傘。
小魚怎么藏呀?
你能做個動作嗎?
4、燕子把落葉當做信,你猜他會說些什么?
你們都是小燕子,小燕子們說一說。
這只小燕子說說,小燕子們一起說說。
為什么說催我到南方去呢?一個“崔”說明了什么? 應該怎樣讀?
三、總結課文:通過讀書,我們把書都讀懂了嗎? 真有意思,你們喜歡嗎?那就大聲讀讀吧!
四、發散思維:
1、討論:樹葉還會落在哪,還有那些小動物把落葉當做什么
2、三道題,任選一個,也可以三個都做:
落葉落在( ),( )把它當作( )。
如果我是一片落葉,( )。
3、請你寫一句和落葉有關的句子。
教學反思: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詞句意思。
大班語言《落葉》 篇9
《落葉》教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2——5節,了解樹葉枯落,侯鳥南飛等到秋天的自然特征,理解詞語。
2、培養學生想象力。
3、學習按問題要求把句子寫具體,初步學會按課文中的句式寫句子。
教學重點:學會把句子說完整,知道課文共有幾段,能把段落主要意思補充完整。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說話能力。
教學準備:《落葉》投影、樹葉剪貼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用卡片認讀生字,口頭說詞(開雙軌雙車)
2、說“藏”的筆順
二、看圖說話
1、(出示秋天的落葉圖)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圖的內容
2、在教師的提示下不斷補充完整
三、齊讀第一段
啟發語:秋風起,開氣涼,樹葉黃了,一片一片地從樹枝上落下來,多么美呀!大家齊讀這一段,體會一下,秋天樹葉的美麗(生齊讀)
四、新授
1、整體感知2——5自然段
(1)這節課,老師要求大家學習課文第2、3、4、5自然段的內容。
(2)請四位同學分段讀2——5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出示小黑板)
秋天,樹葉落下來,有的 ,有的 ,有的 ,還有的 。
(3)指名回答板書:
地上 甲蟲
溝中 螞蟻
河里 小魚
院子里 燕子
2、細學課文2——5自然段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樹葉落呀落,落到了地上(從落葉圖上扯下一片樹葉貼到板書上)被甲蟲看見,甲蟲是怎樣做的呢?
②自讀第二自然段,用“0”圈出描寫甲蟲動作的詞語
③生回答,出示甲蟲圖貼到落葉里邊,并讓學生理解“爬”、“躲”的意思
④想象說話:小甲蟲躲在落葉里會怎么想,怎么說?(板書:屋子)
⑤朗讀指導
(2)自學第3、4段
①學法指導
課文第二段我們是怎么學的?(引出學法)
你能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四自然段嗎?(四人小組中學習)
②檢查自學情況
a、找出描寫螞蟻,小魚動作的詞
b、 檢查朗讀情況
c、 補充板書:船、傘
d、 小結2——4段
學習了第二至四段,你們有什么發現嗎?句子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都是先寫樹葉落在一個地方,再寫小動物看見了怎么做,把落葉當作什么東西,不同的地方:由于小動物的特點各異,因此表達小動物的動作和把落葉當作什么的詞語也有所不同。)
(3)學習第5自然段
樹葉落呀落,還落到了院子里(貼樹葉),被小燕子看見了,小燕子又把樹葉當作什么呢?
①四人小組學習,理解“電報” 板書:電報
②電報是誰發來的?
如果你是秋公公,你會對小燕子說些什么?
③(出示裝在信封里的電報),老師昨天在操場里撿到一張秋公公發給小燕子的電報,誰愿意上來讀讀電報上的內容?(指名讀、齊讀)
(4)感情朗讀全文
五、總結全文
1、概括語:(結合板書)在甲蟲的眼中,落葉是一位美麗的小房子,在螞蟻和小魚里的眼中,落葉又變成 ,在小燕子看來,落葉還是一張 。秋天的樹葉是多么可愛呀!你們平是玩過樹葉嗎?你們又把樹葉當作什么呢?(想象說話)
2、作業 :《課堂作業 》第4、6題
大班語言《落葉》 篇10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仔細體味作者由落葉引發的生命感悟。
2.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3.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重點:目標1.3難點:目標2
時間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學生課前搜集以下材料:
1.賈平凹簡介 2.法桐的有關知識 3.描寫落葉的詩文詞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交流資料
(一)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二)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當地點撥和補充
1賈平凹,陜西人。現任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文聯主席,《美文》雜志主編。著有小說集《兵娃》、《姐妹本紀》、《山地筆記》、《野火集》等,著有散文集《月跡》、《愛的蹤跡》等多部作品,著有詩集《空白》等。其中《臘月•正月》獲中國作協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滿月兒》獲全國短篇小說獎,《浮躁》獲美國飛馬文學獎,《廢都》獲法國費米那文學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當代作家。
2.法桐學名懸鈴木,原產東南歐、印度及美洲。由于最初由法國人種植于中國的上海法租界內,故稱之為“法國梧桐”。法桐株型高大,蔚為壯觀,花期4——5月,果實9——10月成熟。偉岸、雄奇、實用性和觀賞性極強。有著“行道樹之王”的美稱。
3.有關寫落葉和梧桐的詩句
例如:閭庭多落葉,慨然已知秋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對梧桐、對落葉傾注了諸多感情,那么著名作家賈平凹又對落葉傾注了怎樣的情感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賈平凹的散文《落葉》。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讀課文之前,老師想知道對于散文,第一次朗讀的時候你應該帶著哪些問題去讀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提出初讀的要求: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生詞
(2)這篇散文寫的內容是什么?
學生帶著問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交流學習結果
(1)生字:綽約 嫵媚 忌妒 憧憬 婀娜 凋落
寒傖 嶙嶙
生詞:寒傖 風姿綽約 嫵媚 婀娜 停滯 憧憬
以上生字老師用一小黑板的方式出示,學生代表到黑板上填寫注音,其余學生在下面注音。生詞找學生交流自己對此語的理解。(白板展示最好)
學生質疑:提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讓其他的同學幫助學習。
(2)學生交流本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課文寫了法桐的葉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過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經歷了由喜愛到哀嘆到敬仰的過程,并悟出了生命哲理。
2.根據上面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繼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問題設置如下:
(1)作者是如何描寫法桐的呢?
(2)作者所悟出的人生哲理:“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對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3)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什么呢?
學生再次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利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做好記錄。
小組交流學習結果,以共享學習成果。
集體交流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當點撥。
使學生明確:
(1) 這篇文章前六段分別描繪了春天、夏天、秋天、來年春天四個時間法桐的景色。其中寫的最詳細的是春天的法桐。作者從法桐的顏色、姿態、神韻三個方面描寫了春天法桐的盎然生機。同時還采用了側面襯托的方法,通過鳥夫妻的歡樂來襯托綠葉的溫柔美好,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其次較詳的寫了秋天的法桐,寫出了它的枯瘦敗落,和前面春天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的哀嘆、同情溢于言表。然后作者又由來年春天法桐的新葉明白了,法桐舊葉的凋落換來了新生。正如我們收集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樣,自然作者就得到了生命的感悟。
(2) 由法桐葉子由繁盛——凋落——繁盛,作者明白了:生活中有歡樂也有痛苦,沒有痛苦的付出便不會有快樂的收獲,只要勇敢樂觀的面對生活,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 這種借某一具體的事務,通過它們的精神抒發自己的感悟及思想的寫法就是托物寓意。它的常見思路是狀物——寓意。
三、深入研讀
1.品味語言
(1)本文篇幅短小,語言凝煉優美,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找出優美的句子進行賞析。在賞析之前,老師想知道,大家打算如何賞析散文的語言?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歸納并點明:可以從用詞美、修辭美、哲理美寫作手法運用美等角度賞析,也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賞析。
學生讀課文賞析,并用圈點批注的方式記錄賞析結果。
小組共享學習成果。
集體交流學習結果。
例如:“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做一個嫵媚的笑。”這句話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動靜結合,從顏色、姿態、神韻三個方面寫出了春天桐葉的美好形象。
(2)朗讀并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積累優美的語言。
2.質疑問難:
學生仔細的品讀課文,找尋自己不懂的問題,向同學和老師質疑
學生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其余同學幫助解答,老師視情況給與點撥。
常見的問題有:
(1) 文章的標題為《落葉》,可是作者卻用了較多的文字來描繪“綠葉”,這樣的安排是否喧賓奪主了?
(2) 第四段中“我覺得這很殘酷”的原因是什么?“這”指的是什么?
(3) “凋落的曾經那么悠悠的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掉落去。”如何理解這句話?
(4) 文章最后一段的含義和作用。
四、拓展延伸
1.《落葉》一文給了你怎樣的人生啟示,讀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2.生活中有許多人和落葉具有著同樣的精神,你能試舉幾例,并簡述他們的突出事跡以及你對他們評價?
五.課后作業: 搜集并積累有關生命的詩詞和名言警句。
大班語言《落葉》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7
特級教師竇桂梅《落葉》教學
在去年“金帆杯”教科研活動中,有幸聆聽了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執教的《落葉》,竇老師精彩的教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這堂課,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師的熱情與激情——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點燃了學生自信的火花。
竇老師生在東北,有著北方人的熱情與豪爽,在她的教學中也無時無刻不流露著她生命中固有的那份“激情”。下面是上課前的一段師生對話:
師:我送給同學們三句話,第一句“我很棒”。請你大聲地對自己說“我很棒”。(生齊說“我很棒”)
師:第二句請你送給你的同伴,把手搭在你同伴的肩上,對他說:“你真的很棒”。(生互相搭著肩說:“你真的很棒”。)
師:這個課堂與以往不一樣,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有什么?
生:很多聽課老師。
師:把這句話送給老師:“你們很棒,你們真的很棒,你們真的真的很棒”。
(臺下老師鼓掌)
師:老師給你掌聲,你感到怎樣?
生:我覺得光榮。
生:我感到溫暖。
師:找到感覺沒有?什么感覺?溫暖中覺得很棒,就帶著這種感受走進課堂……
竇老師充滿激情的語言不但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而且“猶如一縷明媚的陽光照亮了學生心靈的陽臺”(竇桂梅語),點燃了學生自信的火花,當學生帶著“我很棒,我們大家都很棒”的心態走進課堂時,他的那種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竇老師經常對學生豎起大拇指,并送給他一句“你很棒”,當教學結束時,竇老師再一次要求同學們齊說“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可以說,學生帶著自信走進課堂,又帶著更大的自信走出課堂,或許,這樣的自信會一直伴隨著學生走上今后的人生道路。
二、文本的“轉換”與“拓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實現了對文本的超越。
竇老師認為“有些課文,即使你‘掘地三尺’也未必能挖出‘水’來,可當你回過頭來看時,沒想到,‘水’就在井邊。”課文僅僅是教學的一個載體,教師應該利用教材教語文,而不是教課文。竇老師注重了對文本的“轉換”與“拓展”,進而為學生營造了較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實現了對文本的超越。
竇老師在讓學生朗讀“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做屋子。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上來,坐在當中,把它當做船。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傘。”這三句話時,并沒有滿足于學生將這三句話讀好,而是向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將課文中的“小蟲”、“螞蟻”、“小魚”換成“我”,而且要發揮想象,說的句子要與課文中的不一樣。在竇老師的啟發下,學生迸發出無數創新的火花。有的學生說:“樹葉落在地上,我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做溫暖的被子”;有的學生說:“樹葉落在溝里,我爬上來,坐在當中,把它當作小竹筏”;有的學生說:“樹葉落中河里,我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一頂帳篷”。文本的轉換為學生的思維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使學生在想象說話中獲得了新的體驗。在注重文本轉換的同時,竇老師還注重了對文本的拓展。如,讓學生想象秋天都給哪些小動物發來了“電報”?“電報”上寫的是些什么內容?最后,竇老師說:“落葉裝扮了美麗的秋天,給小動物們帶來了歡樂,又會給小朋友帶來什么呢?”接著幻燈出示兩首與落葉有關的兒歌,讓學生放聲朗讀。在想象說話,放聲朗讀兒歌的過程中,更加豐富了學生對文本的感受,而且,這個時候,學生所感受到的已不僅僅是文本了!
三、廣泛的“對話”與“交流”——增強了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對話”與“交流”應該是課堂的靈魂。那種師生間的對話,生與生之間的對話往往會使對話與交流的各方產生互動效應,或喚起認同,或觸動聯想,或產生爭議,從而使交流內容“增值”,更趨于豐富、生動、全面、準確和深刻。在指導朗讀——樹葉落在院子里,燕子飛來看見了,低聲說:“電報來了,催我們到南方去呢。”——這句話時,有這樣一段師生對話:
師:好遠好遠有只燕子,我們要把這個消息告訴它,該怎么說?
生:“電——報——來——啦——”
師:一起來,把手拿出來,離你那么遠呢!
生:讀最后一句話(拉長聲調)
師:有只燕子離我們不遠不近,你怎么告訴它?
師:有只燕子就在我們跟前,你怎么告訴它?
(生讀出不同的語氣。)
在注重與學生進行言語對語的同時,竇老師還注重與學生進行肢體語言的“對話”,通過表演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在引導學生理解“爬”、“游”、“飛”、“坐”、“躲”這幾個動詞時,課堂上活躍起來:
師(將一片葉子貼在身上):現在我們就體驗體驗,現在你們就是可愛的小動物,我好喜歡你們這群可愛的小動物。注意了,一片葉子落下來,有的爬來……
生:(爬)
師:動作真美啊!有的游來……
生:(游)
師:小燕子飛來了。飛~
生:(飛)
師:螞蟻坐上去,坐在葉子上……
生:(坐)
師:剛才我們是慢動作,現在快,游、飛、坐、爬、游、飛、坐、躲……
生:(按老師的口令做著不同的動作。)
師: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我去抓你……哈哈,聽好了,藏~
生:(紛紛往桌子底下藏)
師:我可明白了,你們哪,這些小動物可太了不起了,剛才你們做的躲和藏的動作一樣的,看來躲和藏有時放在一起可以表示一個意思。現在我把藏換個動作——躲開~
生:(躲開)
……
在這種師生其樂融融,高潮不斷迭起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的心靈放松了,情感釋放了,思維活躍了,想象放飛了,課堂也變得充滿生命的活力了。
在這堂課上,聽課的老師多次報以熱烈的掌聲,看到竇老師與學生的那種默契,那種陶醉,我們也似乎年輕了許多,是的,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語文課(尤其是低年級語文課)就應該這樣上。
大班語言《落葉》 篇12
活動過程:一、欣賞詩歌(放音樂)師:大家聽完后心里有什么感覺?幼:很好聽,很美……師:老師覺得這首詩歌聽起來很美,你還聽到詩中出現了哪些小動物?幼:小蟲、螞蟻、小魚、小燕(老師展示圖片)二、分析散文詩,理解落葉的用處師:那讓我們再來聽一聽,樹葉落在哪里,被誰看見了,小動物把它當做什么,為什么。(欣賞詩歌)師:毛毛蟲把落葉當做了什么?幼:屋子。師:為什么小蟲把落葉當做屋子呢?(出示插圖)幼:冬天到了,葉子里暖暖的。師:誰來學一學小蟲把樹葉當屋子的樣子?師:樹葉落到溝里,螞蟻把落葉當做什么?為什么螞蟻會把它當作小船呢?幼:船,因為螞蟻不會游泳。師:小朋友們想想看,小螞蟻是怎么過河的?請小朋友上來學學看。(請幼兒繞著教室劃船)師:哪個小動物把葉子當做小傘?幼:小魚師:為什么把它當作小傘?幼:因為下雨的話,小魚沒有遮雨的東西,就把落葉當做了小傘。師:小魚是怎么游的?那有了小傘之后他是怎么游的?我們要想出跟別人不一樣的動作哦,大家坐在椅子上學一學。師:最后,葉子落在了哪里?幼:院子里。師:樹葉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把落葉當什么了?為什么要到南方去?師:因為秋天小燕子喜歡溫暖的地方,秋天北方冷了,南方比較溫暖。所以小燕子要到南方去。樹葉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快到南方去。”小燕子是怎么飛的?落葉的用處真大啊。請大家想一想,小樹葉還可能落在哪里,被哪些小動物拿來用。四、仿編詩句師:樹葉落到草地上,小兔看見了,把它當作扇子。(教師示范仿編)師:樹葉還可能落到了哪里?什么小動物看見了,把它當做了什么。請小朋友想一想,想好了就輕輕地舉手告訴老師。注意哦我們要把詩歌連起來說,把話說得長長的,美美的,就像老師剛剛說的。最后,念了一遍詩歌,進行教師總結:大家編的都很棒!今天啊,我們知道了落葉許多的用處,在平時你們也可以去觀察一下落葉。再想想它還可以拿來做什么哦! 總體評議和建議:在這次語言活動中,執教老師給幼兒帶來了一個有趣、又充滿吸引力的詩歌,無論在描述或者提問的時候,老師都能很好的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力。正如指導老師所說,語言課要注重幼兒語言的鍛煉,要多請幾個幼兒來回答問題,不然,幼兒的表達機會就少了,而且要讓幼兒把一句話連起來說,讓他們用美妙的,動聽的聲音來念。如果幼兒沒有完整的說出一句話,老師要糾正一下,如果說的好,可以讓大家來學習一下。動靜交叉,為了讓幼兒坐的更好。在活動中,執教老師讓幼兒學小動物既是動,靜的話,比如可以讓他們在學小蟲時感受一下躲在樹葉里面休息。由于新老師的到來,班里的常規不是特別好,老師可以請部分特別吵的小朋友來管其他的小朋友,讓他們來以身作則,就會有效管理班級的秩序,并及時對幼兒進行獎勵和批評。 我覺得執教老師的能力比較強,能夠較好的掌握活動以及幼兒,給幼兒帶來了一節生動的語言活動,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鑒。
大班語言《落葉》 篇13
教學《落葉》一課,教師提問,樹葉落在哪幾個地方?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樹葉落在河里。樹葉落在院子里等,教師予以肯定,并進行了大面積訓練。在此基礎上,教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是把這四句話并成一句話來說,該怎么說?有的學生急于回答,但教師要全體同學先找出四句話中相同的地方(“樹葉落在”),隨后又引導,相同的地方不要重復,讓它只出現一次,四個表示地點的詞語“地上、溝里、河里、院子里”依次排列,最后兩個詞語間用“和”字相連,并要求每個學生自由輕聲說,同桌互說,然后以“開小火車”的形式在“大庭廣眾”面前說。說好了,再讓大家把這個句子寫下來。
句子訓練是語言文字訓練的一項基本功,是聽、說、讀、寫的基礎。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一種新句式的出現必須牢牢抓住,采用各種方式將訓練落到實處,深深扎根。本教例不滿足于學生的理解和模仿,而是十分注重讓學生“內化”,積極地消化吸收,學會運用,本教例還不滿足于小部分學生的爭相發言,“熱熱鬧鬧”,而是讓全班同學參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逐步引導,穩扎穩打,務求全員達到訓練的下限要求。◆
大班語言《落葉》 篇14
之一
北大附小 江琳
教學目標 :
1.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秋大到”、“天氣涼”、“樹葉枯”,“燕子南飛”等自然特征。
2.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對落葉用途的比擬,學習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會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小蟲、螞蟻、小雨、燕子各把落葉當作什么。
教學難點 :
初步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句于,提高分析句子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每當秋季到來,涼風陣陣,樹上的葉子在秋風的吹拂下,一片片輕輕地飄落下來,它們就像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俏悄地落在屋頂上、落在地上、落在小河里,非常有意思。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一篇關于落葉的課文。
二、范讀課文:
認真聽老師讀課文,思考:課文中有幾種小動物和落葉有關?
(小蟲、螞蟻、小魚、燕子)
三、學習課文:
1.第一段:
你觀察過嗎?一當秋風吹過,樹葉一片片落下來,那這樹葉又是怎樣落下來的呢?
指名讀,思考:樹葉為什么會落下來?
(秋風起,天氣涼,樹葉黃了。)
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
(樹葉一片一片地落下來。)
“一片一一片”與“一片片”有什么不同嗎?(看圖回答)
“一片一片”是時有時無地飄落。
“一片片”是接二連三地,紛紛揚揚地飄落。
指導朗讀:注意“起”“涼”“黃”“落”四個詞語,簡潔明了地寫出了樹葉飄落的原因,同時也寫出了落葉的美。
2.第2-5段:
落葉不僅顏色美,而且落下時的樣子也很美,小朋友們喜歡它,小動物們也喜歡它。
自由讀2一5段,思考:樹葉落在什么地方?誰看見了?它是怎么做的?它把落葉當成什么?
第2段:
根據問題回答:出示投影:落葉落在(地上)。(小蟲)看見了,(爬來)。把它當作(屋子)。
想一想:我們住在屋子里有什么好處?(可以擋雨淋,太陽曬……)
為什么說“小蟲把落葉當作屋子”呢?它躲在落葉里有什么好處?
(小蟲躲在落葉里,也可以擋雨淋,太陽曬……,就像人們住在屋里一樣)
第3段:
根據問題回答:出示投影:落葉落在(溝里)。(螞蟻)看見了,(爬上來)。把它當作(船)。
想一想:在生活中,“船”是干什么用的?
(船是幫我們過河或在水上前進的交通工具。)
為什么螞蟻把落葉當作船呢?
小結:
屋子和船都是我們生活中有的,凡是生活中有的,我們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他們的用處,再想一想這些小動物“躲在落葉里”或“坐在當中”會怎么樣,就會明白了。在下面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方法去想,去學習。
第4段:
默讀課文,思考回答:
出示投影:落葉落在(河里)。(小魚)看見了,(游過來)。把它當作(傘)。
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傘”是干什么用的?(擋雨淋)
為什么說小魚把落葉當作傘?
小組討論---訂正
自學第5段:
小聲讀課文,用上面的學習方法自己學習這一段。
出示投影:樹葉落在(院子里)。(燕于)看見了,把它當作(電報)。
討論明確:
電報:是一種快捷的通信方式,一般用于某種重要的事或緊急的事。
講解:課文中生動而確切地把落葉比作電報,是指當落葉紛紛落下時,說明秋天來了,這是大自然的通知,作為候鳥的燕子確實該離開此地,往南飛了。課文通過燕子的話,生動地將樹葉枯落,燕于南飛這兩種自然特征聯系起來。
四、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深秋時節的特點:大氣涼,樹葉枯落,燕于南飛。文章寫的富有情趣,而且在寫法上很相近,都是按照——樹葉落在什么地方?誰看見了?它是怎么做的?(根據它們的不同生活習性和活動姿態)它把落葉當成什么?
(只有第5段是用燕子的話來結束。)
小結學法:
今天,我們不僅學習了課文內容,也學會了理解詞句的方法--讀到不懂得詞句,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可以想象這些景物什么樣,還可以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這些事物有什么用處。這樣把詞句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想,就好理解了。
五、老師投影片上的提示練習背誦。
課后練習:
1.填空:
( )起,( )涼,( )黃了。
樹上的葉子( )地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 ),( )爬來,( ),把當作( )。
樹葉落在( ),( )爬上來,( ),把當作( )。
樹葉落在( ),( )游過來,( ),把當作( )。
樹葉落在( ),( )飛來,看見了,說:“( )。”
2、讀一讀,寫一寫:
【落葉】【螞蟻】【當作】【躲藏】【屋子】【院子】
【當中】【電報】【水溝】【催】
3、看拼音寫出下面的偏旁:
shen zi pang cong zi pang shi zi tou
( ) ( ) ( )
板書設計 :10 落葉
小蟲 螞蟻 小魚 燕子
(圖) (圖) (圖) (圖)
躲在里面 坐在上面 藏在下面 看見
屋子 船 傘 電報
大班語言《落葉》 篇15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
作者:竇桂梅
導入:
1, 我們到北京的香山看一看.(引出香山紅葉,看錄象,并朗誦《山行》.)是誰把這里打扮的如此美麗
正文:
(第一部分)
1,秋風起了,天氣涼了,這樹葉怎樣了 (引出課題以及課文第一段)
2,枝頭的秋葉給我們快樂,落下來的葉子又給我們怎樣的快樂呢 (引入課文)
(1)引出第一段:秋風起,天氣涼.一片一片的樹葉從樹上落下來.
(2)畫一片葉子,再畫一片葉子,讓學生判斷并體會怎樣才是一片一片的樹葉.(學生回答)
(3)想象,樹葉會怎樣落下來.看動畫,一片一片的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然后朗讀體會落葉落下的動感美.
3,在學生充分感悟第一段后,問:這一片一片的樹葉從樹上落下來,都落到哪里去了 (讀后面的幾段)
(1) 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會說出地上,溝里,河里,院子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畫圖.
(2)在學生結合圖對以上詞語有了感性認識后,讓學生把它們送回家馬上通過讀卡片,貼卡片的形式鞏固字義.讀一讀 :地上,溝里,河里,院子里.
(3)還會落到哪里呢 (發散想象中體會落葉無處不在.)
(第二部分)
1, 在風姐姐的幫助下,落葉一片一片地投入了大地媽媽的懷抱,那么,我們會怎樣做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談)小動物們也和你們一樣高興呢!它們是怎么做的
再讀讀課文,然后說一說.
2,
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板書:坐,游,爬,飛,躲,藏然后讓學生動作體驗.尤其是讓學生進行躲,藏兩個詞語的區別.(既有相同又有區別,可以讓學生用動作表演,然后組合躲閃和躲藏,并比較區分躲有藏的意思,也有閃的意思)
3, 快樂嗎 有趣嗎 好玩嗎 把這份感受送到你的朗讀中,用你的聲音告訴你的快樂! 你們喜歡誰就去扮演誰,好好讀讀描寫你的句子,一會請你朗讀.
4, 教師扮演落葉,學生自愿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老師和同學們進行口語交際.比如,看看我是誰 快和落葉打聲招呼吧
(小動物們好……)然后把教材中小蟲等變成我,創造教材,進行對話.
(以下隨機進行:)
小蟲——躲
小蟲在哪里 你把我當做屋子,躲在里面感覺如何呀 (舒服,暖和等 ),把句子中的小蟲變成我,然后把感受告訴大家)
螞蟻——坐
你是誰 你們把我當作什么 水在緩緩流動,小船在慢慢地漂,坐在上面看到哪些景色
把這樣的感受告訴大家.(同樣創造性地朗讀句子.把螞蟻變成我.實現真正和文本對話)
小魚——藏
小魚小魚快來呀!
(1) 用動作引導學生藏在落葉(教師)的后面,讓學生觀察,并送它們一個詞——藏.
(2) 進一步采訪,問問他們藏到我這里干什么(捉迷藏,躲雨,睡覺……然后趁熱打鐵,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體會情趣.)
燕子——催
(1)正當你一言我一語時,誰來了 (老師畫燕子.)
樹葉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見了,低聲說:……你也低聲告訴大家吧.(訓練朗讀,可以進行離著遠喊著催;面對面中等距離催,挨著近催)
(2)電報上會寫些什么 大膽想象.(例:落葉:天涼了,請你快飛到南方去吧.
(3)落葉給小蟲當屋子,給螞蟻當小船,給小魚當雨傘,給燕子發電報,還給其他小動物寫信呢,我們快來看看還給誰寫的信吧(學生讀《秋姑娘的信》).
(4)聽了大家的話,小燕子真高興,它們臨走時,有個想法,想讓我們再把這里的景象描述下來,記在腦子里,留做美好的回憶.(看板書背誦)我們快來幫幫它們吧.(此段靈活運用)
(5)小燕子聽了大家的話,就高高興興地飛到南方去了.(擦燕子)
(最后部分)
1, 就這樣,秋風起,天氣涼,樹葉落,落在大地一片火紅,落在大地一片金黃,給小動物們帶來了情趣,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快樂.
此時,你一定要對落葉說你的心里話,那就盡情地夸夸落葉吧.愿意借有個小朋友寫的詩表達感情也可以.
2.落葉的歌
(1)
樹葉黃了,
落上山坡.
撿起落葉,
我問外婆:
樹葉為何干枯
樹葉為何變色
樹葉把美麗給了鮮花,
樹葉把美麗給了碩果……
小落葉呀,
在唱歌,
我沒有了好看的衣裙,
可我仍然這么快樂!
(2)
春來了
帶著微笑
飛上樹梢
風吹過,
嘩啦啦
我們舞蹈
風住了
靜悄悄
我們思考
放假了
乘著風兒
帶上獎狀
回到大地的懷抱
小蟲的屋子
螞蟻的小船
魚兒的大傘
燕子的電報
啊
大地
親愛的媽媽
在你的懷里
我們好好睡覺
2,感謝這美麗的大自然,感謝這可愛的落葉,祝落葉美美地睡個好覺.來年繼續舞蹈,繼續思考……
補充課文—— 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楓葉,給她的好朋友們寫信.
一封寫給南去的大雁,讓它們路上多加小心.
一封寫給要冬眠的青蛙,蓋好被子別著涼生病.
一封寫給貪玩的松鼠,快準備好充足的食品.
再寫一封給山村孩子,別忘了給小樹裹上冬衣.
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去了
大班語言《落葉》 篇16
一、活動前的思考:
1.我為孩子的自主學習能提供什么?
2.孩子自主學習的狀態會是怎樣?
3.自主學習理念支撐下集體教學的突破點在哪里?
二、活動前的擔憂:
1.戶外真實情境中的干擾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有目標的學習?
2.自身的觀念和行為之間是否有沖突,嘗試學習方式改變的同時是否真的有與孩子同玩耍共學習的行為?(即美好的想法與現實教學行為之間是否共依存)
三、活動中的策略:
1.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活動。
兒歌落葉中涉及到的有:秋風、樹枝、落葉,這些在幼兒園里都有,關在教室里學習可能遠遠達不到在樹下、草地上、揀落葉、說落葉這些效果,小班的年齡特點顯示,孩子非常容易走進情境,更別說是真實的情境,因此,真實情境創設和身邊熟悉資源的利用肯定能為孩子的學習帶來非常大的啟發和感受,從而激發孩子投入活動自主學習的熱情。
2.盡量讓孩子在游戲中發現、表達、創造。
當孩子們成為各種各樣的樹枝,隨著大風、小風吹而“樹枝搖”的時候,理解、體驗學習和創造性地表現著“秋風吹、樹枝搖”。
當孩子拿著樹葉輕輕訴說時,樹葉就是他們的伙伴,當幼兒選擇樹媽 媽去講述時,樹媽 媽就是有生命的充滿愛的個體;
當孩子便揀落葉便念念有詞時,他們就會覺得這是游戲,快樂的同時還滿足著每個孩子表述的欲望。
3.不斷創造孩子表達自己感受和發現的機會,滿足每一個個體發展的需求。
用評價鼓勵孩子的創造。當孩子成為“樹枝”時,教師要捕捉和及時發現個性化的樹枝,肯定他們的創造,激勵其余孩子的想像創造。
4.集體交流分享各自的見解。當集體討論“落葉”飄下像什么的時候,孩子們的想象力充分體現:蝴蝶、小鳥、花朵、飛機……,教師的任務是整理和贊揚:“片片飛來像蝴蝶、片片飛來像小鳥……”
5.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在尊重和滿足中快樂學習。
撿落葉后去選擇好朋友講一講落葉的顏色和像什么、選擇自己愿意傾訴的樹媽 媽去表達、根據自己的想象去創編最后一句兒歌內容等,都及時滿足了孩子的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尊重了孩子的創造和表達的差異性,當孩子被尊重時、個體被關注時,會表現出滿足之后的快樂,會更加投入到活動中去,自主學習的熱情會被有效激發。
四、活動后的思考:
1.活動中孩子的表現告訴我,給孩子自主,他們的表現會更精彩。自主學習的孩子始終關注活動本身。他們沒有因為在戶外、沒有因為有許多老師在場而分散注意力,不管在哪棵樹邊,不管在哪塊草地,他們的眼神、注意力始終緊緊關注教師。
2.自主中的孩子更有創造力。給了孩子機會,孩子會更主動更投入,他們的表現生動、活潑更具創造力,因為沒有了拘謹,沒有了控制。
3.自主狀態中的孩子更善于交流,原本以為小班的孩子不會兩兩交流,卻發現他們有的三三兩兩“真”交流,因為他們沒有了固定座位的約束,換之的是游戲式的寬松,因此他們自然而然的輕松交流時那么的真實。
4.對個體的關注還不夠。從視頻中看,個別孩子還在我的關注之外,對自己感興趣的樹媽 媽比較依賴留戀,以至于其它的揀落葉、說兒歌不怎么參與,當時如果能及時地給予幫助和引導就更好了;
5.情境的創設里如果能增加音樂的背景元素,那就更美了。這是聽課老師反饋給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