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教學反思(通用4篇)
《賽馬》教學反思 篇1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通過游戲引入課文,這樣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為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接著,學生通過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兩次賽馬的段落,邊讀邊思考:田忌是怎樣調換馬的順序呢?而后,我請一位同學讀描寫第一次賽馬的段落,其他同學思考:從第一次賽馬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為了便于兩次賽馬的比較,我就請同學讀描寫第二次賽馬情形的段落,同桌邊讀邊議。讓同學在小組里交流討論,突破難點,分析賽馬勝負的原因。為了使學生便與比較,同時還請他們上臺操作課件,此時的課堂,在師生的多向互動中,學生心情釋然,暢所欲言,坦誠相見,這樣寓教與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按初賽失敗、孫臏獻計、再賽勝利、取勝原因。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孫臏獻的是什么計呢?田忌能轉敗為勝是什么原因?大部分同學認為是課文的最后一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馬的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為了防止學生津津樂道于田忌贏了,我順著他們的發言,繼續追問,田忌能轉敗為勝,這是什么原因?你們想過沒有?為什么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轉敗為勝?大家深究了嗎?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這樣可以喚起探索問題的興趣,激發思維動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界朗讀的興趣。對于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等等,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立即同學在小組里主動要求扮演田忌、孫臏、齊威王,無論是在分角色朗讀,還是在表演中,都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培養讓學生主動領略和體會語言文字,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用人物的神態、語言來體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最后我設計了拓展題,齊王想贏該怎樣辦?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再一次熱鬧起來,學生們各抒己見,充分展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作為教師,只在一旁引導學生認識到:競賽中策略高低往往是勝敗的關鍵。
《田忌賽馬》教學反思
《田忌賽馬》講的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幫助大將田忌在賽馬時以智戰勝了齊威王的故事。三人形象生動鮮明,栩栩如生。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簡單,但讀來很有情趣,是訓練學生思維的好材料。
這篇課文的思維訓練的重點是讓學生弄清楚田忌、齊威王和孫臏三人的思路,其中孫臏思維推理是難點,所以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這些方法。
首先,以“賽”為切入口,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在思維的過程中善于全面的看問題,能著眼于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出問題的本性。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就要培養他們較全面的思考問題,指導他們學會全面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從多方面分析問題。所以,課堂上,我沒有按順序逐段學習課文,而是緊筘題眼“賽”,從整篇課文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為什么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結果卻不一樣?通過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學生不僅知道兩次賽馬誰勝誰負,而且明白了第二次賽馬田忌勝利是因為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從而我又引導學生聯系全篇,理清課文條理,就這樣,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多方面思考問題,不但有利于學生全面理解課文,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其次,抓住重點詞句,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過表面現象,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就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我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課后問題,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從而培養思考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我讓學生思考“孫臏為什么能想出調換馬的順序來贏的比賽,而田忌卻想不到?”通過讀讀課文,找找相關詞語來思考,學生通過朗讀、思考、再聯系課文就能明白孫臏想出這樣的方法是仔細觀察、周密分析、認真推斷的結果。
最后,我讓學生看板書來說說有什么要對課文中的人說的,學生貫通全文的思考,必然是見仁見智、有話可說,學生對課文蘊涵的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肯定有感悟,而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拓展,做到了學有所得。
語文教學是一個訓練學生聽說讀寫、并在聽說讀寫訓練中滲透思想教育,發展思維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訓練,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賽馬》教學反思 篇2
“數學廣角——田忌賽馬”是根據“田忌賽馬”的故事,讓學生探究田忌是用什么對策贏了齊王的。教師一出課題,學生便站起來舉手爭相講解“田忌賽馬”的故事,講完故事后便在小組內熱烈探討起田忌所有可能的對策,并一一列舉出來,最后確定了田忌可以取勝的對策。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對所學知識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學生也顯得格外聰明可愛。在這里老師不用擔心學生有學不會的知識,與學習正常的數學內容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的反思。
反思之一:改進教法,注重學法
要想在今后的教學中達到與“數學廣角”同樣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師首先要加強新課標的學習,在教學中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的學習。教師還要做到多與學生溝通,在教法上要多聽取學生的建議,每天都要進行教學反思,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處處以學生為主體,語言要做到生動、幽默,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征,要處處尊重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每節課都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始終做一名教學的組織者、學習的引導者、研究的參與者,將因材施教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思考,使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研討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反思之二:在數學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學習的最佳動機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產生興趣,濃厚的好奇心是引發學生強烈求知欲的動力。學生一旦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他的思維就會處于活躍、愉快而富有創新的最佳狀態,會有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在上述“數學廣角”中,學生在學習時為什么會有超常的學習效果,答案就是學生對“數學廣角”所設計的問題感興趣。要想在今后的教學中讓學生達到同樣的效果,教師必須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反思之三:在教學中要靈活使用教材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根據課標要求,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地理解教材,靈活地把握教材,巧妙地挖掘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要將枯燥的教材內容精心加工轉變成學生喜歡的內容。“數學廣角”所設計的內容,學生既喜歡,又是學生身邊的事。要想在今后的教學中達到如同“數學廣角”的教學效果,應做到知識結構化。教師設計教學內容時,可做知識結構性調整,將知識相近或學生容易混淆的內容放在一起學。如:第八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和第三單元“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第十二冊正、反比例的意義,把正、反比例應用題放在一起對比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激勵學生積極探究,不斷反思,不斷創造,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其次,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做到知識內容問題化,在設計每節課的'學習內容時,都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讓學生既能明確學習目標,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會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再次,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做到知識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實現學習內容經驗化。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盡量挖掘類似于“數學廣角”中的問題,貼近學生社會與現實生活的素材,實現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活文本的轉化,注重體驗性。如:學生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讓學生測量磚、冰箱的長、寬、高來計算表面積、體積和容積,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搞一份自己家鋪地、粉刷墻壁簡單裝修的預算。讓學生既能掌握所學的知識,又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總之,通過“數學廣角”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在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要想盡一切辦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努力探究,不斷創新,想學、會學,樂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新課標落實到整個教學之中。
《賽馬》教學反思 篇3
《數學廣角——田忌賽馬》是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中的例3,“對策問題”是數學綜合實踐與應用領域的內容。本節課從同學們熟悉的故事入手,借助小組合作,在自主探討應對策略中,發現數學知識就在生活中。通過游戲,激發了學習熱情,加深知識的理解。反思本節課,我覺得是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景,從故事中尋找數學知識
激趣,學生課前講述“田忌賽馬”的故事,引入“對策論”應用問題。這個課前導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有良好愉悅的學習情緒,接下來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動態的故事情境,讓學生感受田忌賽馬中的對策問題,引出探究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由自主的進入了探索“最佳對策”的思索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感到親切易懂。同時,也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初步體驗對策論的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自主探究,從數學知識中尋找數學思想方法
對策本身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只有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建夠新的知識體系。所以解決問題時,給了學生充分交流和研討的時間和空間,而且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也參加到了學生小組活動之中。積極思考的主動權也完全掌握在學生手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學生學會了在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地發揮了他們的才情和智慧。課堂上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會和理解統籌的數學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優化的意識。
三、應用練習,感悟統籌優化數學思想方法生活化
在課堂上我設計了一個拿撲克牌的游戲:一共有10張撲克,每次最多拿兩張,誰拿到最后一張牌誰就獲勝?通過這個游戲使學生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游戲中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學會了在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體會了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
整堂課下來給我的感覺是學生學習的效果比較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我深深體會到: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討、解決問題,他們身上有很大的潛力有待挖掘。
《賽馬》教學反思 篇4
反思:
在《音樂課程標準》“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和鼓勵音樂創造”等理念指導下上了這么一堂欣賞課,我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不足和需要仔細推敲的地方:
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一段音樂,那么就需要音樂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他們處理好聽覺與聯想的關系,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從而豐富和發展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體教學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對象始終是音樂,不會被圖片或動畫所取代,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為任何教學手段都必須是為音樂服務的。
以上是我上課的一點感受與心得,很多想法欠成熟,希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共同探究,共同進步!
沈陽市皇姑區教師學校教研室周鳳蘭老師評欣賞課《賽馬》: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鼓勵全體學生進行音樂創造。通過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音樂活動的目的。
欣賞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在這一點上教師如何選擇教學方法非常重要。本課教學中教師將整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段感受理解音樂所表現的情境,啟發學生運用不同的參與表現形式來體驗音樂情感。
在導入環節中劉老師創設情境,從興趣引入,運用了視覺圖像法。
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對我們漢族的孩子來說了解得不多。為了使學生們更直接的了解到我國蒙古族人的生活習慣,合理運用了電腦軟件制作了一些他們吃、住、穿等方面的風情畫面,配合優美的內蒙古《賽馬》,視聽結合,避免了枯燥的說教,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并很自然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引入到美麗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在分段欣賞環節中通過活動來提升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赫冬陽同學用二胡演奏了《賽馬》。這首曲子是黃海懷作曲的。樂曲描寫內蒙古人民在節日賽馬的熱烈景象。結構是常見的有再現的單三段體。第一段音樂性格熱烈奔放,以堅定有力的強音和急促的音型寬緊相間,刻畫賽馬場上群馬飛奔的沸騰景象。樂曲的第二段,曲調興奮昂揚,抒發了人們在節日里的歡樂之情。其中前半部分節奏輕快活潑,音樂富有動力;后半部分由伴奏演奏 主題旋律,而二胡巧妙用食指撥動內弦,奏出跳躍的分解和弦,兩者生動的結合,妙趣橫生。尾部做了擴充形成高潮后,以漸慢速度引出二胡的華彩樂段。最后,再現第一主題,熱烈歡騰的賽馬景象重現在聽眾眼前。如此一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興趣高漲,而且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對于樂曲第二部分的主旋律,老師主要引導學生隨琴、隨樂曲哼唱和模仿二胡的演奏來加深印象、表現音樂。最后,采用分組表演的方法,分別讓不同的學生表演不同的段落,再進行集體參與活動,使欣賞、演奏和表演達到和諧一致,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能充分自主地表現音樂。
在樂段分析處理中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聽辨能力。
沈陽市皇姑區泰山路小學教學校長趙玫評欣賞課《賽馬》:
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該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也能參加音樂活動,能夠成為積極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者,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劉姝老師執教的這節音樂欣賞課《賽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全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受音樂,享受音樂,表現音樂的過程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上課伊始,隨著《草原就是我的家》歡快的樂曲響起,教師與學生一起跳起了蒙古族舞蹈,把學生一下子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帶到了場面熱烈的賽馬場上。激起了學生對草原生活的美好回憶 與向往。同時,教者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學生們更深一步了解蒙古族牧民的風土人情,大大豐富、開闊了學生的音樂生活的范圍和音樂視野。
二、豐富內容
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這節課教者采用初聽、分段聽和完整聽,來指導學生學會“初步感受音樂——聽音樂發揮想象——表現音樂“的欣賞方法。在整個過程中,為了適應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劉姝老師引導學生使用身體的各種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圍繞欣賞《賽馬》,結合音樂的各種要素,采用哼唱主題音樂,模仿二胡演奏方法和表演賽馬場景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音樂中去。尤其在樂段分析處理中能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們在欣賞中敢于想象,敢于表現。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聽辨能力,和對我國民族文化的初步認識,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三、面向全體
課堂上,教者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對每個樂段的處理,讓每個學生思考并說一說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意境,再用肢體語言或者樂器加以表現,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從中受益,從而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