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精選5篇)
《快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傣族的傳統節日是潑水節,因此本課可以圍繞幾個代表少數民族的典型節日來展開,比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彝族的“火把節”、壯族的“三月三歌圩會”等來進行穿主線。
通過聆聽、想象、模唱、節奏練習來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美,體驗音樂的美妙,感受快樂。
整節課下來,還是發現有不足之處,比如:
一、在教唱環節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本以為這是一首簡單的歌曲,所以教唱環節沒有細教,最后發現學生不大會唱的還不少,在下節課補充教唱。
二、跟音樂合的時候還不能很準確地進入情境和節拍,老是會慢一點,準時音樂聽少了,樂感不好,這一點還需加強。
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但是在一定的能力范圍之內,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甚至超過老師,但是要充分發揮還得是教師引導,所以在以后不僅要提高課堂效率,更要提升自我素質,提高教學水平。
《快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2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我國的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有趣的是他們幾乎每年都有一兩次盛大的民族聚會,在這盛大的聚會里歌舞表演和民間傳統體育表演是必不可少的。(出示圖片)同學們知道那些民族的節日呢?(背景音樂《快樂的潑水節》伴奏)
2、自由發表意見,說說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以及節日的盛況,引出潑水節。讓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在歡樂的潑水節里,少年兒童也加入了潑水的行列,今天我們學唱的歌曲就是表現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情景的
反思:
在上課的過程充分利用了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讓學生在音樂引導中自然地進行學習。1、在導入本課教學活動之前,用圖片導入,并配以《快樂的潑水節》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初步以聆聽本歌。2、在介紹潑水節的來歷時,請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這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檢查。
本課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音樂為本位開展各項音樂實踐活動。由學生探究式學習(課前搜集),每一處都展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民主課堂氛圍。最大限度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學生能在課堂中認真學唱,他們也一定會課余的時間積累、留意民族音樂的相關知識。
《快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3
《快樂的潑水節》是一首表現傣族傳統節日———潑水節的歌曲。歌曲中表現的是潑水節的熱鬧場面和娃娃們在節日里的喜悅的.心情。在導入的過程中,我以傣族風光入手,講學生帶入到這片美麗的地方,學生感受著人沒、樂器美、音樂美、風景美,觀察著人們節日的活動,感受著潑水節歡樂的場面,我以《快樂的潑水節》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初步聆聽到了本首歌曲的旋律。在介紹潑水節來歷的時候,我通過布置前置性的作業,讓學生自己搜集材料,這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檢查,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表述,告訴了大家一個關于潑水節的傳說,從而對潑水節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學生通過聆聽、模唱等活動來感受歌曲的情緒,每次都會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進行聆聽,讓他們的學習更加具有目的性。音樂知識的學習鞏固也在小組作業的過程中更加加強了,如在要求學生小組寫出曲式結構的活動中,學生就不知不覺的鞏固了“同頭換尾”的創作方法,這樣學習音樂知識,學生也不會覺得太枯燥,而且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一組的答案,都非常的出色,令人滿意。在最后創作的環節,我們觀察了象腳鼓的演奏方式,模仿象腳鼓為歌曲做了伴奏,將學生的學習的熱情推向了,學生在模仿、律動整個過程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
本課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音樂為本位各項音樂實踐活動,由學生探究式學習,到歌曲新授,到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每一處都展現了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民主課堂氛圍。最大限度使學生在輕松、快樂、和諧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學生能在課堂中認真學唱,他們也一定會在課余的時間去積累、留意民族音樂的相關知識。
歌曲的演唱聲音細節的處理,以后還要多加留意和指導。
《快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4
《快樂的潑水節》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民族的節日》中的第一課時。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風俗文化,并且學會演唱歌曲,感受傣族民歌的旋律特點,學跳幾個典型的傣族舞蹈動作。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表現能力。為以后課時中的創編表演活動做好鋪墊。
課前我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查找了有關傣族歷史簡介、圖片以及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的由來。準備了傣族服飾、舞蹈錄象帶、演唱光盤等。
本課的導入部分我先播放了一段傣族舞蹈錄象片段,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向學生介紹傣族歷史、風俗文化以及潑水節的來歷,引出課題《快樂的潑水節》。
在新授歌曲部分,先讓學生隨錄音反復模唱,感受旋律特點。在學生基本學會歌曲時,讓學生視唱歌曲的前兩樂句,感受傣族民歌音調特點,,同時解決了歌曲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完整準確地學會演唱歌曲。學會歌曲后,我又示范幾個傣族舞蹈動作,學生模仿學習,并且播放傣族舞蹈錄象,學生隨之翩翩起舞。從課堂上可以看出,每一位學生都很投入,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扭動著腰肢,感受著傣家姑娘如孔雀般的婀娜舞姿。
課堂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把課下自己查找的有關少數民族風情、節日的資料進行交流,并且播放苗族歌唱家宋祖英演唱歌曲的光盤讓學生欣賞,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熱情。
總之,這節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顯著,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任務完成較好。
《快樂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5
《快樂的潑水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一首歡快的歌曲,所以,在本節課中,我緊扣《快樂的潑水節》中的“快樂”二字,通過聽、看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驗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感受潑水節的歡樂場面。在感知體驗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聆聽、想像、模唱、節奏練習等多種活動來感受歌曲的情緒,展現潑水節的熱烈氣氛。
一、以課件為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我在上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了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讓學生在音樂引導中自然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了音樂的美感,讓學生在教師語言和音樂中得到充分的音樂情境體驗,這樣就將歌曲的教學和多媒體課件結合成一個整體,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
1、在導入本課教學活動之前,用圖片導入,并配以《快樂的潑水節》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初步以聆聽本歌。
2、在介紹潑水節的來歷時,請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這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檢查。
3、每次播放歌曲的同時,都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總是聽音樂,使教學更具有目的性。
4、知識技能的學習貫穿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不覺得枯燥,不知不覺中知道了傣族音樂的特點及“同首異尾”的創作方法。
二、構思新穎,銜接巧妙、自如
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我仔細分析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不流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整體性。
不足:
1、對學生估計不足,我本以為這樣一首簡單作品,大家應該容易學會,所以在教歌這一環節簡略了一些,學生對歌曲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最后的節奏部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加強學生的樂理知識。
2、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跟著音樂伴奏一起合唱,不能準確地聽前奏進入歌曲,但在老師的指揮下,還是能夠基本準確的進入。
通過反思,我認識到要善于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巧妙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及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