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教學反思(精選2篇)
《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教學反思 篇1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要把孩子從狹隘、禁錮的學習環境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在玩中培養興趣、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自然地滲透審美教育,在注重個性發展的同時培養其創新能力。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得以在樂中學、玩中創呢?以小學音樂教材第二冊第八課音樂欣賞課《我有一雙萬能的手》中的兩個教學片斷為例,談談這一問題。
課堂實錄片斷一:(創編活動——讓孩子用第三樂句的旋律,聽一聽、想一想、唱一唱、動一動,根據自己的設想創編歌詞。)
師:讓我們來聽一聽歌里是怎樣夸我們的小手的。
(生)邊聽邊自由隨歌詞做簡單動作。
師:剛才歌里唱的呀都是咱們小手能做的事。聽聽我是怎樣唱自己這雙手的——轉手絹呀、打打球呀、畫鈴鼓呀、小鳥飛呀。(隨音樂做簡單動作)
師:你們能不能也用這句旋律把自己小手會做的事情唱出來呢?來!和你的小伙伴合作、或者自己獨立完成都可以。
(放音樂,學生和小伙伴自由創編歌詞。)
師:都編好了嗎?誰最勇敢,先來展示展示?
(生A)寫寫 字呀 |打電 腦呀 |洗洗 臉呀 |刷刷 牙呀|(先說一說,再跟旋律唱)
(生B)我是和其他三位小伙伴一起編的——洗洗 澡呀 |梳梳 頭呀 |擦桌 子呀 |掃掃 地呀|(四名學生逐個按順序邊演唱邊做動作。)
師:大家編得真好!我要用歌聲表揚你們。(第四樂句)
3 3 5 3 2 | 1 2 6 1 | 2 3 5 | 2 0 |
自 己的 事 情 自 己 做,自己 做 。
(生)自由跟著唱。
師:喲,很多小朋友都想展示一下,好,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夸夸自己的小手吧。
(生)隨著音樂邊唱邊做簡單動作
反思:
我在設計這一環節的時候,通過帶著一點疑問,聽:怎樣夸小手?帶著第二點疑問,想:我的小手能做什么?繼而唱一唱、演一演。巧妙的置疑使學生產生極高的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調動,增強了主體參與意識,形成了教與學的整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的基本理念。學生在原有的音樂基礎上,用第三樂句的旋律,把自己平時會做或做過的事情編成歌詞唱出來,這就是孩子們的生活,就是孩子們的樂趣。既符合了一年級孩子好表現的心理特征,又讓他們在玩樂中完成這一教學環節,同時激發、培養其對音樂的興趣。在此活動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立思考、自由發揮的過程,體現了“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向“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轉變。更可貴的是,輕輕的一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或自己獨立完成都可以”,照顧了全體學生,讓有能力的學生獨立創編,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學生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合作意識。
用樂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來肯定學生,表面看是用歌聲表揚學生,而更深層的用意是結合歌詞滲透德育,讓孩子在歡樂的音樂活動中受到深刻的啟迪與教育,從小養成自己動手的良好行為習慣。
課堂實錄片斷二:(二度創作、探究實踐——隨音樂發揮想象,豐富歌曲形象:給歌曲配上聲響。)
師:小朋友唱自己的小手真好聽,我想呀,如果能給這首歌曲配上一些聲響,你猜猜效果會怎么樣?哎,一定會更好聽。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老師隨機示范按節奏拍手、跺腳)
(生)隨音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習。
師:哪位小朋友來試一試?
(生1)拍手拍肩—— X X | X X X | X X | X O |
(生2)拍凳跺腳—— X X X X | X X | X X X X| X O |
(生3)彈舌響指—— X X X | X X X X | X X X | X O |
師:剛才這三位同學能跟著音樂給歌曲配上節奏不同的聲音,真棒!
師:我想一定還有不少勇敢的小朋友想把自己編配的聲響告訴大家,就請他們站出來表演吧!
(生)勇于表現的孩子們起立隨音樂自由展示。
師:你對他們的表演有什么看法?大膽告訴你的伙伴們。(生)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我相信你們都能給歌曲配上合適的聲響。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表現吧!
(生)愉快而熱烈、單獨或相互的敲擊、拍手、跺腳……課堂上呈現出自主、互助的音樂活動場面。
反思:
這是個二度創作的教學片斷。老師很巧妙的設計“給歌曲加入聲響”這個充滿游戲樂趣的音樂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孩子們帶著“加了聲響的歌曲會怎么樣呢”的疑問,帶著濃濃的探索興致,把生活中最熟悉的、玩家家式的行為:拍拍手、拍拍肩、跺跺腳、彈彈舌、打響指、敲一敲……等轉化為音樂活動中的伴奏形式,完成了為歌曲配節奏伴奏的創編環節。我抓住了兒童感興趣的、感情沖動的事物是未知的、高于自己生理發展的、能夠掌握的知識這一點,巧妙置疑,創設思維情景和條件,把知、能、趣、思融為一體,使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得以統一。
《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教學反思 篇2
我在設計這一環節的時候,通過帶著一點疑問,聽:怎樣夸小手?帶著第二點疑問,想:我的小手能做什么?繼而唱一唱、演一演。巧妙的置疑使學生產生極高的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調動,增強了主體參與意識,形成了教與學的整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的基本理念。學生在原有的音樂基礎上,用第三樂句的旋律,把自己平時會做或做過的事情編成歌詞唱出來,這就是孩子們的生活,就是孩子們的樂趣。既符合了一年級孩子好表現的心理特征,又讓他們在玩樂中完成這一教學環節,同時激發、培養其對音樂的興趣。在此活動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立思考、自由發揮的過程,體現了“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向“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轉變。更可貴的是,輕輕的一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或自己獨立完成都可以”,照顧了全體學生,讓有能力的.學生獨立創編,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學生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合作意識。
用樂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來肯定學生,表面看是用歌聲表揚學生,而更深層的用意是結合歌詞滲透德育,讓孩子在歡樂的音樂活動中受到深刻的啟迪與教育,從小養成自己動手的良好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