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車》音樂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2篇)
《大風車》音樂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
教學內容:
(一)節奏游戲。(二)唱:大風車。(三)律動:風車轉
教學目標:
(一)通過節奏游戲,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會歌曲節奏的重難點節奏,并能把節奏與生活中的聲音聯系起來。有利于對歌曲更好正確的掌握。
(二)用高興歡快的心情演唱《大風車》。
(三)根據音樂新課標---綜合性知識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本節課進行英語與中文歌詞相結合演唱的嘗試。
(四)緊密結合歌曲內容,邊唱邊進行風車轉的律動。
教學重難點:
(一)兩段歌詞不同結尾的掌握。
(二)切分節奏、八分休止符的掌握。
(三)用輕巧純真的聲音唱出歌曲的天真、歡快的感情。
教學準備:
(一)《大風車》多媒體課件
(二)錄音磁帶:《開火車》、《大風車》(歌曲、伴奏)
(三)打擊樂器(沙球、串鈴)
(四)《大風車》電視節目片頭動畫錄象帶
教材分析:
(一)《大風車》這首歌是中央電視臺少兒節目《大風車》的主題歌,由著名詞作家喬羽作詞。歌詞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并且有動感。旋律為五聲性音調,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情緒歡快熱烈,頗有召喚性。
(二)全歌四個樂句節奏各有不同,但卻通暢流利,渾然一體,這是因為樂句之間在音調上的聯系十分密切。
(三)教師為歌曲定調要適當,過高會喊叫,過低唱不出情緒,在唱好歌詞的基礎上再來學譜。學完歌譜后再按樂譜的要求唱出層次。情緒的變化、分析歌譜的同時也要分析歌詞,讓學生充分體會歌曲的內涵及其豐富的表現力,從而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緒。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到一個地方去看一看、玩一玩,要到什么地方呢?我暫時保密。好,現在讓我們坐上音樂火車出發吧!(律動:《開火車》)
(設計說明:1、通過一開始教師就給學生設置懸念,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2、音樂律動的展示,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音樂氛圍中,學習熱情高漲,并能以這種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
(二)節奏游戲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出去玩兒,一定特別的高興,讓我們做個游戲好不好?我們現在坐在火車上,就做和火車有關的游戲。
師:老師這兒有四列不同顏色的火車,每一列火車都裝滿了節奏。(出示課件,展示四列不同顏色的火車節奏):
紅色火車:4/4 ×0 ×0 ×0 | ×0 ×0 ×0 |
轟 隆 隆 轟隆 轟 隆 隆 轟隆
黃色火車:4/4 × × × × × × |× × × × × × |
轟 隆 隆 轟 隆 隆 轟 隆 隆 轟 隆 隆
綠色火車:4/4 × · × × - | × · × × - |
轟 隆 隆 轟 隆 隆
藍色火車:4/4 × - - 0 | × - - 0 |
嗚 嚓! 嗚 嚓!
(設計說明:這四條節奏分別是《大風車》中的重難點節奏,每出示一條節奏,都請一名學生讀節奏,再請全班用“轟隆隆”的字來讀。采用火車的聲音來讀節奏,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化解了本課歌曲的難點。)
師:同學們,你們如果細心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充滿了音樂。火車在啟動、開的過程當中、減速、*站時所表達出來的節奏是不一樣的。下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看看這四列火車節奏那一列是火車啟動;那一列是火車正在開;那一列是火車減速;那一列是火車*站。(學生討論,結果為):
紅色火車:4/4 ×0 ×0 ×0 | ×0 ×0 ×0 |
轟 隆 隆 轟隆 轟 隆 隆 轟隆 (火車啟動)
黃色火車:4/4 × × × × × × |× × × × × × |
轟 隆 隆 轟 隆 隆 轟 隆 隆 轟 隆 隆(火車正在開)
綠色火車:4/4 × · × × -| × · × × - |
轟 隆 隆 轟 隆 隆 (火車減速)
藍色火車:4/4 × - - 0 | × - - 0 |
嗚 嚓! 嗚 嚓! (火車*站)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演繹一段火車從啟動到*站的整個過程,好嗎?
師:火車火車正在開,嗚!…火車啟動了(學生讀“火車啟動”節奏);火車正在開(學生讀“火車正在開”節奏);火車減速了(學生讀火車啟動節奏);火車*站了(學生讀火車*站節奏)。
(游戲時,老師和學生邊拍節拍邊讀)
(設計說明:游戲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通過讓學生采用游戲的方式打節奏,寓教于樂,既化解了本課的知識難點,也為本課的歌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導入新課
師:哈哈,隨著火車*站“嗚”的一聲響,我們的目的地也到了。現在老師就把小秘密告訴大家。我們到首都北京啦!老師首先想帶大家參觀的是“中國中央電視臺” (出示課件:中國中央電視臺實物圖片)。同學們請看——
師:咦?現在正在播放什么節目?(播放錄像:《大風車》片頭動畫)
師:這是什么節目,同學們一起說。(《大風車》)
師:這個節目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同學們經常看。說說看,《大風車》里都有哪些節目啊?(學生回答)
師: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好看節目的背后,有許多制作節目的叔叔阿姨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今天我們來到這里,老師建議送一份禮物給他們,好嗎?送什么禮物好呢?大家來出出主意。
(設計說明:一點一滴中,盡可能的發揚民主,體現學生的參與意識)
(五)學唱歌曲《大風車》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大風車》這首歌,把我們美妙的歌聲獻給他們好不好?(出示課件:歌譜)
1、老師范唱歌譜。
2、聽磁帶范唱,請學生邊聽邊體會歌曲情緒。(歡快地)
學生可以說出與“歡快”相近的詞(高興地、愉快地、興高采烈地、愉悅地…)
師:讓我們用歡快的心情演唱一遍《大風車》。
3、處理歌曲。
師:4/4的強弱規律是“強、弱、次強、弱”,請大家再唱一遍,把每一小節的第一拍強拍唱出來。
4、旋律線歌譜。
師:每一首歌曲都由許多的音符組成,音符高高低低排列,形成了一條上下起伏的旋律線。(出示課件:帶有旋律線的歌譜)。旋律線向上升時,唱得漸強;旋律線向下降時,唱得漸弱。(老師范唱兩句,請同學跟伴奏按旋律線完整的唱一遍。)
5、為歌曲配伴奏。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為這首歌曲加點伴奏,好嗎?老師想用沙球和串鈴來伴奏。先看大屏幕上的兩列節奏火車(出示課件):
紅色火車: 4/4 ×0 ×0 ×0 | ×0 ×0 ×0 |
綠色火車: 4/4 × · × × - | × · × × - |
(把學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第一條節奏徒手模仿沙球,一部分用第二條節奏徒手模仿串鈴。然后從兩部分學生里各請四位同學演奏沙球和串鈴。最后進行合奏。)
師:下面請一部分同學和老師唱《大風車》,其它同學為我們伴奏。
(六)、律動:《風車轉》
師:我們今天唱起來了,小手也拍起來了,老師還要請大家跳起來呢!(請12位小朋友到前臺來排列成風車狀,作跑跳步,使風車轉起來。其他的同學為他們伴唱。老師引導學生唱的節奏要準確,跳的隊形不能亂,動作盡量不錯。)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通過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緊扣新教材理念,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己,使其音樂素質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課堂氣氛活躍,效果良好。)
(七)、加入英文,唱《大風車》
師:在這節音樂課里呀,還有一個同學們意想不到的新內容,就是我們在這節音樂課上學一點英語,好不好?今天我們唱的歌是《大風車》,我們就學“大風車”三個字。
師:“大”——“Big”,“風車”——“Windmill”,同學們跟老師一起讀。
(按節奏讀一讀,再加入歌曲里唱一唱。原先歌詞“大風車吱呀吱悠悠地轉”轉唱為“Big Windmill吱呀吱悠悠地轉”。)
完整地唱一遍。
(八)布置作業:
師:今天同學們和老師一塊兒在我們的音樂旅程中又唱又跳又玩,高不高興啊?課后有時間,老師再和大家一起制作風車,好嗎?
師:今天我們的旅程就結束了,讓我們再用英文說“Bye-bye!”
鼓勵、暗示對孩子情感的調動
-----《大風車》課后反思
“老師,我,我,我來,我想參加表演”。“老師,老師,我想給大家唱《大風車》的歌”“老師,老師,我想……”。課堂上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爭相舉手,要求參與歌曲《大風車》的各種表現形式。只見李洋,一個長得胖胖的男同學,正在努力地用英語來唱著他喜歡的《大風車》歌曲。雖然他的聲音不是很美,但是他唱得非常認真,非常投入。下面的學生也都給予他熱烈的掌聲。一個又一個的學生走上講臺,盡情地表現著自己。這個情景使我感慨萬千,我知道這其中自己的鼓勵、暗示起了多大的作用。
班級上總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害怕自己表現不好,怕被別人譏笑,而在參與活動中不是很積極。我就在教學及各類活動中都用積極的暗示去鼓勵學生,正如被人們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 二個牛頓”的斯賓塞所說:“我認為孩子從幼兒到少年這個時期,暗示就是像點燃他們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無目的的漫游變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們從這些暗示中,隱約可見未來的曙光。”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常告訴學生:“我們有信心”“我們會成功”“你們是最棒的”……在老師積極的鼓勵、暗示下,孩子們有了自信心,發揮出了巨大的創造力。可見鼓勵對孩子們的自信心有多么的重要。
孩子們出色的表現讓我想起<<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到:要淡化教育活動中那種赤裸祼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并視這種活動本身為教育目的之一。特別是情感交互懷極強的音樂課,教師精彩的課堂設計,平等交流的平臺的搭建,再加上鼓勵、暗示性的神態、肢體、語言的運用,對調動孩子的情感,激發他們趣,在快樂學習中達到“三維”目標的整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寄語:《大風車》是孩子們比較熟悉、喜歡的歌曲。在教學難度不大的前提下,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情感的調動上,這種設計有一定的科學性。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教師做了精心的設計:
其一,課堂自始至終沉浸在生活中、情景中、活動中;
其二,在游戲中學習節奏,在無痕中化解教學難點;
其三,活動性、交互性強;
等級: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均“優秀”
《大風車》音樂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二年級音樂教學反思《大風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站在課程實施的角度談本課的三個基礎。
1)扎根音樂本位
本課教學能緊緊圍繞目標,以《大風車》這首兒童音樂作品為學習載體,開展了節奏、歌唱、表演三大環節的教與學的活動。教學中教師能抓住教材的難重點,開展生動有效的,體現音樂性的教學活動。比如在附點節奏部分,能抓住作品中三個不同的附點節奏,開展循序漸進的學習。節奏一:4/4 0 0 0 | - |對這條節奏讓學生復習休止符,掌握與鞏固八分休止的停頓。節奏二:4/4 | . - |教師做了以下一個對比,使從簡單的 過渡到了 的節奏性,學生了解了該節奏的變化過程,掌握節奏二。
| . - | (附點)
| . - |
節奏三:4/4 | |是對以上節奏教學的測評鞏固,檢驗了學生掌握程度,這樣的教學能緊緊抓住知識點,使學生輕松地掌握節奏知識。 在第二部分的歌唱教學中,重難點是歌詞記憶和音準。教師將學唱進行分段,用動作帶歌詞,分形式齊唱和領唱,使練習鞏固的過程不是那么枯燥,每一遍練習都對歌唱提出要求,使學生的聲音不斷調整的最佳狀態。如5.3 2- |這句老師提醒學生把氣頂上去,唱好5這個音。56 53 2- | 12 61 2-|這一句老師用劃旋律線的方式一條高,一條低使學生掌握旋律走向。在歌曲的最后一小節歌唱中有一個小小難點。教師用擊掌的方式輔助了學生掌握音準和節奏,使學生不易混淆。在最后表演拓展環節中,教師結合其身勢、歌詞、舞蹈進一步豐富作品表現,對本課學習內容鞏固與提升,立體呈現學習內容。整堂課都突出了音樂本位,是一堂樂基扎實,內容豐滿的音樂課。
2)滲透學科德育
盧梭的《大教學論》中提到,不具有德育目的的教學不能稱為教育。在課前,教師用一個視頻“幫助盲人爺爺聽春天的聲音”來導出學習主題“大風車”
,并創設出了一個學習情境:學唱好《大風車》一歌,參加大風車欄目組去社區慰問老人的演出。于是這又是一堂充滿德育思想的音樂課。課前的討論和課上的實踐,都使孩子們深深意識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使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懷的熏陶感染,提高了整堂課的立意。
3)再現生本教育
現在最熱的教育關鍵詞是“生本”,那么生本的音樂課又應該是怎樣的。通常我們認為生本的最大特點是小組合作,也常用是否有小組合作、學生自學作為評價課堂生本的標尺。在《大風車》一課中體現的生本關鍵是“分層發展”。每個孩子的音樂素養迥異,課堂上怎樣發展好每一個孩子,是生本的核心。課前組織有音樂特長的孩子進行鋼琴、聲樂表演,展示她們的風采。沒有展示的孩子培養她們的聆聽和欣賞習慣,激勵其學習音樂的興趣。課中,有孩子領唱、舞蹈表演,并且注重發揮這些小老師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討論、嘗試中。課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成功的表演,那些是相對薄弱的孩子,生本允許失敗,在或成功或失敗中感受與體驗,讓孩子意識到差距。成功或失敗的音樂體驗能給他們多一分鼓勵和機會,讓他們對學習多一點認真和思考。課后,這些孩子還能有新的發展。小組長會帶領其他孩子將學習內容排練好,參加社區表演。教育不能為了教而編個謊言請孩子入甕,上完課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美麗的謊言,那是負教育。將音樂學習的情境延伸到學校生活情境中,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用真實情境來替代教學情境的虛擬,使學習從虛至實,讓孩子品嘗到音樂學習的意義,用音樂的美好帶給自己和他人快樂。
二、站在兒童的角度談教學中的兩大特點
1)情境創設貫徹始終。有效教學因該是根據學生的心理開展教學,滿足于學生的需求而構建不同的學習活動。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缺乏持續的注意力,所以教師更需要不動啟動學習任務,使學生保持住良好的注意力和具備學習動機。所以課以一個完整的情境有效地關注并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也不斷驅使引導著孩子走向更深更難的學習活動中。
2)音樂游戲直觀有趣。抽象的音樂概念如何變得生動有趣,讓二年級學生所理解。教師需要從兒童思維角度去設計與探索教學的新形式。于是課中孩子們表演節奏譜的游戲讓每一個聽課老師印象深刻。孩子們通過扮演小音符,高大的孩子是四分音符唱一拍,矮小的孩子是八分音符唱半拍,伸手握拳代表小附點等等。孩子在游戲中不斷變化著左右位置,節奏意識也不斷增強,節奏越大越準,更關鍵的是小小的游戲讓孩子無需過多的語言變理解了附點節奏時值的變化。課后有老師共同探討該游戲科學性的問題。筆者認真,游戲教學首先是尊重小學生的本性,也僅適合對一些較簡易的知識以游戲形式具化,如果能相對將一些高深知識也通過一些游戲活動變得通俗易懂雅俗共賞,這也該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教育形式。
三、站在教學無完美的角度談待改進的兩個細節
1)背唱為什么就那么難。從一堂40分鐘課的目標來談,最根本的教學成效應該是大多數的學生能背唱歌曲。作為一堂展示課因該給予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個別孩子不能背唱,盡可能全部達到要求。而本課教學對該難點也作了設計,策略之一是用動作輔助帶動歌詞記憶,策略二是重點記憶第二段,音樂第一段由學生領唱。筆者發現,孩子做動唱的時候歌詞是記住了,可是聲音受到了影響。而請學生不做動作專注聲音時,歌詞卻背不出了。所以動作的目的是記憶歌詞,在動作設計時一定要精簡,甚至只是幾個關鍵詞上設計簡易的動作輔助記憶,這樣孩子專注歌唱時不會被動作所牽絆,動作是歌詞的腳手架,歌唱才是根本,多形式的背唱鞏固練習才是關鍵,不能主次顛倒,影響了教學的最根本的。
2)表演為什么就放不開。課的最后孩子要面向所有老師,以演員的角色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這一次感覺并不理想沒有前面幾次面對黑板表演來的好,很多孩子緊張的唱不出了,通俗的話是表演時放不開,不能大膽自信。要改變這一情況,老師的作用不可忽視,為什么孩子一開始沒有唱好是因為老師在臺前放音樂,樂曲前奏較短,開始歌唱時老師沒有到位指揮。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用音樂播放定時或是請個小小音響師放音樂即可,老師大可不必忙的上竄下跑的,越關鍵的時候越要不慌不亂,引導好學生的狀態。還有表演的空間也是一個客觀問題。教室空間小,聽課老師就坐在孩子后面,轉過去表演時就是面對著聽課老師,而且是零距離。這樣的距離使孩子產生緊張,不敢唱,忘記唱也是正常。所以如何組織表演時的位置需要老師做調整,使表演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保持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中。
一堂課好課凝聚著很多好的教學理念,也體現著執教老師對教材和課程的獨到解讀。同樣,一堂課有亮點的同時也有著一些細節的不足。回顧、總結、思考,使教學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突破。希望一堂好課不僅能給學生帶來發展,也帶給執教老師和聽課老師對教育的再一次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