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精選2篇)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篇1
這是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節課,我滿懷信心地走向了教室,走向了完全陌生的學生。
對于《新課標》的學習已有一段時間了,自認為對《新課標》的理解不算膚淺,而這節課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精心設計的,先是用錄音機給學生放一首與友誼有關的英文歌曲,使互相相當陌生的學生立即進入渴望得到友誼的氛圍,從而踴躍地進行自我介紹。這是分組進行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同學都有說的機會,然后由小組長作總結匯報,以此讓口語較好的同學有展示才能的機會。接著向全體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Do you need good friends ? Why? ”再接著問,“Are you good to your friends? ”由此引入Warming up要求做的調查,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而且,我還設計了一個得分表格,使學生對自己的選擇一目了然,然后讓學生判斷哪一個答案更好,使學生對自己是否擅長交友做出評價。甚至本節課要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認真考慮過了,務求讓學生聽得明白,而且層層深入,自然過渡,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讓學生明確什么是真正的友誼,解決如何交友和保持友誼等問題,以樹立正確的交友觀。
然而,事實并非如我想象中的那樣完美。
先是學生聽完那首歌后,并非如我所預期的那樣立刻被友誼的氛圍所感染,而是沒什么反響,這令我大失所望。后來我向學生了解為何會這樣,學生說對這首歌非常陌生,而且也不歡它的旋律。這令我明白到若不多花時間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學就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
而在后面的討論環節,情況更令我失望:這是五道讓學生做出選擇的題目,因為考慮到其中只有7個生詞,于是我讓學生嘗試結合語境猜猜這些生詞的意義,可學生聽后很不滿意,認為這么單詞多沒學過,很難猜,于是我引導學生去猜,花了不少的勁總算弄好了。可到了討論的時候,我聽到的并不是學生說自己選擇哪一個答案和原因,而是紛紛用中文互相問單詞的意思。了解一下才知道當中的許多學過且較簡單的單詞學生都己遺忘。待到弄清單詞的意義,真正討論的時間己不多,因此只討論了三道題就到了下課時間,下面的環節當然就無法實施。
這第一節課的失敗源于我對學生的不了解,不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也因為這一節課的失敗,令我深刻認識到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我經常抽時間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每堂課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比如,對于每一篇精讀課文,我都先讓學生預習,寫上自己的問題,然后針對多數存在的問題,設計生動的講解,使每一堂課更具有針對性。又如,課文的聽力理解對這一幫基礎不很好的同學有很大的難度,于是我將原來的問答題設計成判斷正誤或選擇題,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再慢慢地提高難度。而對于Talking 的話題,我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他們認為有話可說的內容,使每次的口語操練更具實效性。這樣,因為注重溝通,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篇2
__學生作文指導方法體會一則
這幾年,每年經我指導的學生作文見諸于報刊數都保持在兩位數,獲獎的也不在少數。于是有人問我:“你指導學生作文是不是有什么‘秘決’?”我說,哪有什么秘決?只是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始終把握好了一點: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首先是針對學生作文內容而言。每次作文訓練時,我都會反復重點強調的一點就是:寫自己身邊的事,寫自己身邊的人,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每一屆學生,我也會從不同角度表明我對他們作文內容的一個基本態度:堅決反對在寫作時無中生有,無病呻呤,裝腔作勢。
之所以反復重點強調這一點,一方面是因為寫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學生有東西可寫;另一方面是因為寫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也很容易寫出感情,把文章寫好。古人去:真情出至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動人先動已。作者自己被文章的材料感動過,才能更好地去感動別人。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第二條就是作為學生作文的指導者,要熟悉學生的生活,有一顆“童心”。這也就是說,作為師長的我們,不少時候有必要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學生中去,真正走到學生的心里去。這樣做除了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搞好教學外,還可以使我們對學生作文內容的真假作出快速而準確的判斷,還可以根據他們生活的實際對他們作文的選材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從而使作文理論能真正落到實處。
這里有我經歷過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前年元旦左右,一次課間休息時,一個學生眉飛色舞地說:“還是初中同學講究情誼重。小學那么年,我收到的賀卡不過十來張;這才上初一,我就收到一大摞賀卡。”看著他那興奮勁,我心里一動,就饒有興趣地問了有關的情況。問清楚后,我就建議他就他剛才講的寫一寫。第二天,這個學生就給我拿來了三篇文章:《我和賀卡的“友情”》、《我喜歡賀卡》、《友誼之花綻放在賀卡上》。三篇文章,三個不同角度,篇篇翔實,篇篇堪稱佳作。寄出去后,都見諸于報刊。其中《友誼之花綻放在賀卡上》還獲得了一家報社的“花季風采”杯作文大賽一等獎。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第三條就是對學生寫的每一篇作文都抱有強烈的熱情,尊重、珍惜學生的勞動。我們做老師的,都做過學生。做為學生的,需要老師的肯定,哪怕是一句鼓勵。每一篇作文我都細讀,重點找出其中的閃光點,并在評語及講評中予以肯定;對于不足,則具體指出修改意見。
事實上,如果不細讀,學生寫得不算很好的作文特別是那些寫得并不怎么好但閃光點卻不少的作文,就會很容易從自己的眼前溜走。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戰不貽。細讀正是真實掌握學生作文水平的基礎,正是精心指導學生作文的基礎。試想,對學生作文只是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遍,你又談何精心指導?
當然,通過細讀,更多的也還是我們總結學生作文的長處和短處的最好的方法。對于那些多數人都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開設專題講座予以集中輔導。純粹地講作文方法作文技巧,沒有多少學生能聽進去,而結合實例特別是結合學生作文自身的實際,他們則往往興趣盎然,效果也不言而喻。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視修改。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也是改出來的。對于學生作文而言,修改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老師出具具體的修改指導意見,學生自己修改;一是老師自己從不同角度修改,給學生作例子。這兩個方面都很效果,不能偏頗。
我們之所以重視修改,也就是要讓學生從修改中學習寫作,在不斷的修改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我們平日里教育學生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實際上,這句話對于我們作老師的自己也有用。學生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比較大的一個方面,容不得忽視。我想,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精心指導,學生的作文能力絕對會不斷地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