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
知識灌輸者轉換成了知識的引導者。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學法所提倡的就是“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這種學習可以達到按照維果斯基所說的“最近發展區”。他認為,最有效的教學是那些接近學習者能力而又略高于他們水平的教學,在知識和能力水平高于他們的成人(課堂環境中,主要是教師)的架構幫助下,學習者在社會互動中會把人際間的知識內化,學會獨立處理問題。其觀點的一個重要意義是,它認為學生在某學習階段遇到困難,經過教師的幫助可以達到一個新的學習階段。教育家和心理學家費厄斯坦認為,自出生起兒童的學習就受到對他有重要意義的成人的干預和影響,他把這些重要人物叫做“中介者”。“中介者”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賦予學生學會學習,處理問題的權力。而且,他提出了中介作用的十二個特征:重要性;超越當前目的;讓對方明白意圖;勝任感;對自己行為的控制;確立目標;對挑戰的需求;認識變化;相信積極結果;合作;個性發展;歸屬感。這些特征強調了“中介”在幫助學習者發展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的作用,它們的最終的目標都是讓學習者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正是擔任了“中介者”這一角色。在實際的語言教學中,教師應按照學生智力和理解能力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搭建合理的可以不斷向上攀緣的支架,以形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教師的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其課堂話語來實現的,因而教師話語對于學生課堂上的自主學習有著重要作用。例如:
中高年級學生都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但單詞的背誦及用法一直都是他們英語學習比較薄弱的地方。我在教學mask、vase、pumpkin、chicken等單詞時,將單詞編入這樣的一個故事中:Dog and Monkey are friends. They like toys. Today is Dog’s birthday. Monkey wants to buy a toy for Dog. He goes to the supermarket. There’re many toys in it. They’re masks, vases, toy pigs, and so on. But Monkey buys a toy pumpkin. The toy pumpkin can si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不僅淺顯易懂,而且符合兒童認知水平,學生像讀故事一樣地感興趣,進而也就掌握了這些生詞及用法。在這里教師就為學生成功地搭建了合理的可以不斷向上攀緣的支架,可以讓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進而形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或知識不是純客觀的,人對于知識的主動建構和對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理解是以自身先前和當前的經驗為基礎的。這一理論應用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