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心靈不能過度刺激 心理醫生談青少年情感特點
已上初三的小李同學每晚復習功課都很晚,由于睡眠不足,第二天總感到昏昏沉沉的。這天,他上課時又睡著了,同桌小王同學猛拉了他一下,他一驚,抬頭一看授課老師正站在他面前,一雙瞪大的眼睛透過眼鏡正看著他,他知道一場風暴不可避免了,果然,老師勃然大怒。小李感到很委屈,下課時埋怨同桌為什么不早叫醒他,兩人為此差一點動了手。回到家中,小王同學感到頭疼、沒勁、不想吃飯,躺倒在床上一動不動,急壞了父母。在心理門診中,像小李同學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這是因為青少年有自己的情感特點。其一是比較敏感,而且對外界刺激的承受能力比較小。當老師批評小李后,本來事情不算大,但他的反應卻很大。無論是青少年遇到學習困難,還是在與家長、老師、同學的關系上出現矛盾,都會有類似小李同學的反應。第二個特點是容易激動,且反應強烈。當遇到矛盾時常把問題擴大化,將小事變大,比如父親批評一句,孩子就憤而離家出走。第三個特點是容易以身體不舒服或行動來代替情感的表達。如小李同學被老師批評,心里別扭,發生頭疼、沒勁的身體癥狀,并以不吃飯這種行動來表達內心的憤怒和委屈。最后一點是尚未很好地掌握發泄情緒的正常方法。如小李被老師批評,心里別扭卻遷怒于同學,同學也不能接受,兩人差點反目成仇。有的同學被他人欺負,不去告訴老師或家長,而是用其人之道反治其人,將對方打傷,自家也花了不少醫藥費。
知道青少年情感反應的特點后,家長、老師要教育同學們揚長避短,更好地處理情感問題。針對青少年比較敏感的特點,在教育時保持耐心、友好、溫和的態度,以正面鼓勵為主。家長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如一句諷刺的話,在青少年看來就可能是想不開的大事。因此,家長、老師需從小事入手,切忌簡單粗暴。對待青少年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除考慮他們是否有軀體疾病外,還應考慮他們是否有了心理問題。作為青少年本身,也應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避免想問題過于敏感,逐步學會多角度———尤其從正面看問題,如果實在不愿與家長、老師溝通,心理醫生中立、保密的態度定會使他們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