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交友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一.學生與學生
在現在的學校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有:同學間不能友好相處,分幫結派,早戀.
先問問家長,在他們小時侯會不會有誰與誰特別不和什么的,大多數會說:"有是有,但極少."可如今,這種現象卻十分突出,很多的孩子都因此變得沉默寡言.但是并不是他們不想與人交往,而是方法不對,動不動就會與人吵架.我們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可能是獨生子女的個性大多數都有一種嬌氣,惟我獨尊,缺少謙遜精神,而與人的相處中,思想不免有分歧,但又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便很容易產生不和.
第二,可能是父母教育不夠,當今的大多數父母都只關心成績,天天詢問的也只有學習,他們并不知道當孩子與朋友間出現不和時,有了父母的正確引導是可以改變的.
如今,分幫結派的惡少已經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也成為了一個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在許多的學校門口可以看到一些身著黑色衣服,染了頭發的人,這些就是所謂的"頭".
雖然他們只不過是社會中的無業人員,但是許多同學為了減少被欺負的次數,便加入了他們,以致這種人越來越多.
還有一個問題便是早戀了.其實很多悲劇的發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的.
現在許多同學由于受到港臺片的影響,對愛情這個問題很好奇,很想嘗試,一些異性同學的關系不錯,便有實無實的談上了.可家長老師知道后只會責備,并不用很正確的方法教育.在加上學生的自尊心很強,逆反心理作祟,有你不讓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的偏向.所以,原本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就越來越嚴重了.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也作了調查:不妨讓學生在家中吃一些苦,不要嬌氣,鼓勵他們多交一些不同階層但是于己有益的朋友.
二.學生與社會青年
對于一些社會的不良青年,大部分同學都會敬而遠之,怕他們回影響自己的前途,妨礙自己的學業,但也有個別的人成為其中一員的傾向,與之攀談交友.
這些人模仿他們,學會他們的口頭禪,動作.不久這些也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漸漸的便成為了他們的一部分.當然,像這樣"變質"的人并不少見,從談吐,舉止中可以認出來;從穿著,打扮中也可以分辨出來.可是這正是顯現了青少年對于選擇交往朋友的稚嫩心理,一味的追求帥,cool.
也有一些人為了不與那些惡少出現沖突而加入他們,但從不參加任何活動,最多是交一點錢上去.這樣他們(社會上的不良青年)也不會找他們的麻煩了,至少不會有危險.
這些不招惹是非的同學也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膽小怕事.不過相比較上一類的全身心投入的人,他們顧愕蒙鮮譴廈魅耍頤遣⒉惶岢庋觶侵換嶂に牽ㄉ緇嶸系牟渙記嗄輳┑模⑹科ⅲ?br /> 對于結交社會上的不良青年,沒有一個人持肯定態度但是遠離這些人是需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不需要交的朋友,不交不是很好嗎?
三.學生與老師
根據調查,全數老師都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但是真的與學生成為朋友的老師卻寥寥無幾。
也許有的同學認為與老師太接近會讓人覺得在給老師打小報告,近乎諂媚——相當與拍馬屁之類的。當然因為有的同學不喜歡一些老師的教學方式、談吐舉止,或是一些老師的舉措讓學生不滿意——也是有可能的。
還有大多數學生認為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差異太大,不公平。只是關注一小部分特別關愛的或影響全班的同學。對與絕大多數的學生并不是很關注。很武斷地認為他們覺得好的便是好的。
為了解決這些與我們緊密相關的問題,我們也動了一些腦筋:要解決這類問題需要雙方的努力,從學生方面,應該嘗試去理解老師,關心老師,對老師的辛苦有所體諒。而從老師這方面來講,多去了解學生心理現在在想些什么,多問問學生的意見,平衡一下學生的不穩定心理。
這樣的話,不是兩全其美了嗎?
四.學生與筆(網)友
根據我們的了解,沒有筆友的學生在我們的調查中只占有28.57%,而沒有網友的只有24.49%,其中還不包括有些學生否認有筆(網)友。但是同意學生交筆(網)友的老師只有35.71%,家長也只有38.71%。絕大部分的老師家長都認為交筆(網)友容易學會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會影響學習。對學生的成長只有反作用。
也正如家長老師所擔心的一樣,許多的同學交了筆(網)友以后,整日沉迷于此,逃學、騙錢、去網吧,而一直留戀于網吧的又是一些諸如惡少之類敲詐、勒索的人,不免有些學生受不住誘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不錯的前途就這樣毀于一旦了。更有些學生由沉迷于此成了犯罪,而且這樣的案例《案件聚焦》也有過多次的評論報道了。
同樣有些人交了筆友后,下課后寫信;放學后寫信;甚至在上課時也寫信。整天的功課也只剩下寫信、等信和讀信了。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大好光就這么浪費掉了。
為了學生的前途,許多的學校三令五申不準去網吧,有的學校的每周的來信次數也作了明文規定。但是這些只是強制手段,要真解決這些問題還得看學生自己的意志及學習態度,否則是起不了多大的效果的。我們覺得不妨多開幾個講座來說明長時間交筆(網)友的壞處,當然上網也非全無好處的,學校也應該自己開一個網吧或電子閱覽室,這樣既可以過濾掉一些外邊網上不健康的東西,也可以讓學生少接觸甚至不接觸外邊的網吧!
五.學生與家長
代際沖突在當今社會是相當普遍的,幾乎存在于每一個家庭。然而代勾并不是孩子一出生就存在的,而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彼此之間的溝壑感才漸漸地顯露出來,甚至激烈化的。
一些數據表明,代勾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且在青春期表現尤為突出。在2500名中學生中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僅有1%的少年在遇到煩惱和苦悶時愿意向家長或教師傾訴。15—19歲的男孩有煩惱時,57%的人愿意向同齡朋友傾訴;26%的人把苦悶告訴父親;37%的人告訴母親。
兩代人之間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角色的差異導致了雙方各有不同的要求。家長會對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值,會希望孩子聽話、有出息。而少年則處于被教育、被保護的地位,他們的要求很容易被忽視,尤其是父母過分的愛常常被他們看成枷鎖。種種原因,都是引起雙方發生沖突的導火線。
總之,代際沖突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關鍵在于應找到解決沖突的辦法。
第一, 適當降低對子女的要求。父母對子女的要求過高,會形成孩子心理上的壓力,把家庭看成集中營,與父母產生對立情緒。家長應爭取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和睦的環境。
第二, 第二.不要給孩子過分的愛。少年時期是渴望獨立的時期,過多的保護會使孩子內心煩躁不安,產生抵觸情緒,報復和逆反心理會日趨嚴重。
第三, 不要按自己的好惡來評價孩子。家長的價值觀和孩子的價值觀是大相徑庭的,家長認為對的事情或許孩子是不屑一顧的,因此父母千萬別執著地按自己的標準要求子女。
第四, 多找孩子談談心。交談是可以使雙方互相溝通的,只有溝通了才能相互了解。但是,交談必須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家長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交談,不可用封建家長式的態度,居高臨下地訓斥孩子,那樣只能使彼此間的距離感增強。
現代社會,交際能力與其判斷力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而中學生又是一個正在邁入成人社會的特殊群體,他們是世界的未來,而他們在交一些什么樣的朋友,應該引起社會的注意,因為這些會改變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