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精選12篇)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1
借助網絡,讓課堂學習走上“綜合化”
——《黃山奇石》說課稿
富陽市新登鎮中心小學 麻歡敏
一、設計理念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獲取知識為重點,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人們要求教育提供個體發展的廣闊空間,高效率的認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效地改進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徑,使他們達到能在終身學習中不斷認識自我、調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從而適應并推動社會發展的目標。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成為當今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一門重要學科,其聽說讀寫領域中含有大量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的因素,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這些因素,進行系統訓練,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質疑、探索的品質。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呢?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實行語文課程改革以來,筆者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積極開發課外資源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利用“書本知識”及“現代網絡技術”,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黃山奇石》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借助網絡,讓兒童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并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二、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我在課前就讓學生與我一起去搜集資料,并整理歸類。這樣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由于學生沒有匯編的能力,在網絡教材中也想設計一些新穎的東西,所以第一次由學生們邀請計算機老師協助。
2、問題是綜合性學習的核心,是凝聚、匯集、激活學生知識技能的“觸發點”。問題的產生,依賴于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語文學科的有些課文內容不是學生能直接面對的現實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在本文中,學生在提問階段便可通過閱讀網絡教材,在腦海中再現黃山的真實場景,通過網絡技術,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創造出足以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
3、探究問題階段,我通過網絡教室、教學網絡、網絡教材等,構建出一個研究的平臺,開展伙伴間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場所,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從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構建。在這個環節中,著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資料閱讀課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發表出來,會受到時空和途徑的制約。所以我便在最后創造、運用階段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虛擬一個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間。從而真正展現了綜合化學習的風采,也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5、第二次創造性的搜集、整理、匯編作品,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做,教師只給適當的幫助,與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讓學生在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中掌握“利用網絡搜集、整理資料;將資料進行內化積累;將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一) 收集資料,齊制網絡教材
1、收集階段:課前,教師與學生共同去搜集有關黃山的各類資料,可以是圖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錄像。
2、整理階段:由學生將所集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溫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階段:讓孩子們自己去邀請計算機老師幫助匯編資料,協助制成網絡教材,根據學生分類,把課文內容與黃山的資料進行鏈接,只需在分類詞上(如怪石)輕松一點,就進入集文字、圖片、影片于一體的豐富的網頁中。
(二) 瀏覽教材,提出研究問題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內容。
2、結合網絡資料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
3、肯定學生所提問題,同時也從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供學生在課堂上研究。
如:黃山奇石奇在哪兒、為什么會稱黃山是天下第一奇山、為什么黃山松與別處松不一樣等。
※ 對于學生提出的其它問題,可引導他們在課后進一步研究。
(三) 利用網源,合作深入探究
1、學生自主選好一個或幾個自己感興趣、適合自己,并有價值的問題。
2、圍繞自己研究的問題去朗讀課文,進行“超媒體”閱讀,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圖片、影片、文字資料,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
(四) 品味課文,交流點撥提高
1、學生對自己研究的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結果,心中也已經有了豐富的語言和情感的積淀之后,讓他們互相間進行一下交流。
2、自由匯報,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學生在匯報“黃山奇石奇在哪兒?”這個問題時,完全可讓學生充當講解員的角色,先把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種資料進行隨機演示解說。這樣通過圖、文、聲對照,讓大家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傳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問題也在一種美的享受中自然解決了。
3、教師借助網絡教材進行激情渲染,學生再次品味朗讀,盡情表達出自己對該問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五) 整理素材,自主創造積淀
1、讓學生點擊“網絡教材”中的“創造天地”一欄,激起創造意向。
在點擊之后,會出現這樣的激勵語:通過我們自制的網絡教材《黃山奇石》的學習,你是否已被這豐富的內容、精美的圖片、生動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動了呢?你是否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沖動,產生一種強烈的創作激情了呢?我們的家鄉新登也有很多景點,把自己的親身體驗與網絡提供的資料結合起來,先向別人介紹一下這個景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歷史、典故、傳說、習俗等),也可以結合身邊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慶,再把它寫下來。并在網絡上發表,讓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們的家鄉----新登。
2、教師啟發:學習《黃山奇石》一文簡直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我們不僅要感受美,還要學會像這位作者那樣去創造美。請你根據“創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3、請計算機教師將學生所要研究的內容-----“新登風光”模擬網站和網絡教材鏈接起來。
4、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搜集與整理資料,從而讓慢慢學會這類方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1)確定自己研究的主題,即研究家鄉的哪一個景點,根據主題去廣泛地閱讀有關資料。
(2)搜集自己需要的有關資料,并做必要的記錄,可以摘錄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加概括、整理。
(3)根據自己研究的主題,把描寫家鄉景點的自然景觀與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六) 架設平臺,鼓勵充分展示
1、學生自行設計出一個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準備。
2、教師為學生的交流提供機會與必要的幫助,架設出較好的一個平臺,使得這種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對面,而可以是跨越時空的。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2
借助網絡,讓課堂學習走上“綜合化”
——《黃山奇石》說課稿
富陽市新登鎮中心小學 麻歡敏
一、設計理念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獲取知識為重點,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人們要求教育提供個體發展的廣闊空間,高效率的認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效地改進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徑,使他們達到能在終身學習中不斷認識自我、調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從而適應并推動社會發展的目標。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成為當今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一門重要學科,其聽說讀寫領域中含有大量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的因素,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 中積極挖掘這些因素,進行系統訓練,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質疑、探索的品質。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呢?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實行語文課程改革以來,筆者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積極開發課外資源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利用“書本知識”及“現代網絡技術”,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黃山奇石》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借助網絡,讓兒童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并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二、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我在課前就讓學生與我一起去搜集資料,并整理歸類。這樣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由于學生沒有匯編的能力,在網絡教材中也想設計一些新穎的東西,所以第一次由學生們邀請計算機老師協助。
2、問題是綜合性學習的核心,是凝聚、匯集、激活學生知識技能的“觸發點”。問題的產生,依賴于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語文學科的有些課文內容不是學生能直接面對的現實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在本文中,學生在提問階段便可通過閱讀網絡教材,在腦海中再現黃山的真實場景,通過網絡技術,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創造出足以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
3、探究問題階段,我通過網絡教室、教學網絡、網絡教材等,構建出一個研究的平臺,開展伙伴間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場所,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從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構建。在這個環節中,著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資料閱讀課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發表出來,會受到時空和途徑的制約。所以我便在最后創造、運用階段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虛擬一個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間。從而真正展現了綜合化學習的風采,也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5、第二次創造性的搜集、整理、匯編作品,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做,教師只給適當的幫助,與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讓學生在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中掌握“利用網絡搜集、整理資料;將資料進行內化積累;將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一) 收集資料,齊制網絡教材
1、收集階段:課前,教師與學生共同去搜集有關黃山的各類資料,可以是圖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錄像。
2、整理階段:由學生將所集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溫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階段:讓孩子們自己去邀請計算機老師幫助匯編資料,協助制成網絡教材,根據學生分類,把課文內容與黃山的資料進行鏈接,只需在分類詞上(如怪石)輕松一點,就進入集文字、圖片、影片于一體的豐富的網頁中。
(二) 瀏覽教材,提出研究問題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內容。
2、結合網絡資料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
3、肯定學生所提問題,同時也從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供學生在課堂上研究。
如:黃山奇石奇在哪兒、為什么會稱黃山是天下第一奇山、為什么黃山松與別處松不一樣等。
※ 對于學生提出的其它問題,可引導他們在課后進一步研究。
(三) 利用網源,合作深入探究
1、學生自主選好一個或幾個自己感興趣、適合自己,并有價值的問題。
2、圍繞自己研究的問題去朗讀課文,進行“超媒體”閱讀,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圖片、影片、文字資料,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
(四) 品味課文,交流點撥提高
1、學生對自己研究的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結果,心中也已經有了豐富的語言和情感的積淀之后,讓他們互相間進行一下交流。
2、自由匯報,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學生在匯報“黃山奇石奇在哪兒?”這個問題時,完全可讓學生充當講解員的角色,先把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種資料進行隨機演示解說。這樣通過圖、文、聲對照,讓大家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傳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問題也在一種美的享受中自然解決了。
3、教師借助網絡教材進行激情渲染,學生再次品味朗讀,盡情表達出自己對該問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五) 整理素材,自主創造積淀
1、讓學生點擊“網絡教材”中的“創造天地”一欄,激起創造意向。
在點擊之后,會出現這樣的激勵語:通過我們自制的網絡教材《黃山奇石》的學習,你是否已被這豐富的內容、精美的圖片、生動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動了呢?你是否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沖動,產生一種強烈的創作激情了呢?我們的家鄉新登也有很多景點,把自己的親身體驗與網絡提供的資料結合起來,先向別人介紹一下這個景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歷史、典故、傳說、習俗等),也可以結合身邊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慶,再把它寫下來。并在網絡上發表,讓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們的家鄉----新登。
2、教師啟發:學習《黃山奇石》一文簡直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我們不僅要感受美,還要學會像這位作者那樣去創造美。請你根據“創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3、請計算機教師將學生所要研究的內容-----“新登風光”模擬網站和網絡教材鏈接起來。
4、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搜集與整理資料,從而讓慢慢學會這類方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1)確定自己研究的主題,即研究家鄉的哪一個景點,根據主題去廣泛地閱讀有關資料。
(2)搜集自己需要的有關資料,并做必要的記錄,可以摘錄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加概括、整理。
(3)根據自己研究的主題,把描寫家鄉景點的自然景觀與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六) 架設平臺,鼓勵充分展示
1、學生自行設計出一個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準備。
2、教師為學生的交流提供機會與必要的幫助,架設出較好的一個平臺,使得這種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對面,而可以是跨越時空的。
如:用E-mail將自己的作品發送給朋友,將作品在網絡上發表,制成電腦小報在校內外發行,也可刻成光盤提交給老師、父母欣賞。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3
借助網絡,讓課堂學習走上“綜合化”
——《黃山奇石》說課稿
富陽市新登鎮中心小學 麻歡敏
一、設計理念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獲取知識為重點,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人們要求教育提供個體發展的廣闊空間,高效率的認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效地改進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徑,使他們達到能在終身學習中不斷認識自我、調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從而適應并推動社會發展的目標。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成為當今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一門重要學科,其聽說讀寫領域中含有大量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的因素,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這些因素,進行系統訓練,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質疑、探索的品質。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呢?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實行語文課程改革以來,筆者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積極開發課外資源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利用“書本知識”及“現代網絡技術”,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黃山奇石》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借助網絡,讓兒童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并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二、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我在課前就讓學生與我一起去搜集資料,并整理歸類。這樣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由于學生沒有匯編的能力,在網絡教材中也想設計一些新穎的東西,所以第一次由學生們邀請計算機老師協助。
2、問題是綜合性學習的核心,是凝聚、匯集、激活學生知識技能的“觸發點”。問題的產生,依賴于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語文學科的有些課文內容不是學生能直接面對的現實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在本文中,學生在提問階段便可通過閱讀網絡教材,在腦海中再現黃山的真實場景,通過網絡技術,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創造出足以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
3、探究問題階段,我通過網絡教室、教學網絡、網絡教材等,構建出一個研究的平臺,開展伙伴間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場所,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從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構建。在這個環節中,著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資料閱讀課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發表出來,會受到時空和途徑的制約。所以我便在最后創造、運用階段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虛擬一個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間。從而真正展現了綜合化學習的風采,也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5、第二次創造性的搜集、整理、匯編作品,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做,教師只給適當的幫助,與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讓學生在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中掌握“利用網絡搜集、整理資料;將資料進行內化積累;將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一) 收集資料,齊制網絡教材
1、收集階段:課前,教師與學生共同去搜集有關黃山的各類資料,可以是圖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錄像。
2、整理階段:由學生將所集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溫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階段:讓孩子們自己去邀請計算機老師幫助匯編資料,協助制成網絡教材,根據學生分類,把課文內容與黃山的資料進行鏈接,只需在分類詞上(如怪石)輕松一點,就進入集文字、圖片、影片于一體的豐富的網頁中。
(二) 瀏覽教材,提出研究問題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內容。
2、結合網絡資料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
3、肯定學生所提問題,同時也從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供學生在課堂上研究。
如:黃山奇石奇在哪兒、為什么會稱黃山是天下第一奇山、為什么黃山松與別處松不一樣等。
※ 對于學生提出的其它問題,可引導他們在課后進一步研究。
(三) 利用網源,合作深入探究
1、學生自主選好一個或幾個自己感興趣、適合自己,并有價值的問題。
2、圍繞自己研究的問題去朗讀課文,進行“超媒體”閱讀,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圖片、影片、文字資料,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
(四) 品味課文,交流點撥提高
1、學生對自己研究的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結果,心中也已經有了豐富的語言和情感的積淀之后,讓他們互相間進行一下交流。
2、自由匯報,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學生在匯報“黃山奇石奇在哪兒?”這個問題時,完全可讓學生充當講解員的角色,先把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種資料進行隨機演示解說。這樣通過圖、文、聲對照,讓大家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傳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問題也在一種美的享受中自然解決了。
3、教師借助網絡教材進行激情渲染,學生再次品味朗讀,盡情表達出自己對該問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五) 整理素材,自主創造積淀
1、讓學生點擊“網絡教材”中的“創造天地”一欄,激起創造意向。
在點擊之后,會出現這樣的激勵語:通過我們自制的網絡教材《黃山奇石》的學習,你是否已被這豐富的內容、精美的圖片、生動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動了呢?你是否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沖動,產生一種強烈的創作激情了呢?我們的家鄉新登也有很多景點,把自己的親身體驗與網絡提供的資料結合起來,先向別人介紹一下這個景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歷史、典故、傳說、習俗等),也可以結合身邊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慶,再把它寫下來。并在網絡上發表,讓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們的家鄉----新登。
2、教師啟發:學習《黃山奇石》一文簡直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我們不僅要感受美,還要學會像這位作者那樣去創造美。請你根據“創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3、請計算機教師將學生所要研究的內容-----“新登風光”模擬網站和網絡教材鏈接起來。
4、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搜集與整理資料,從而讓慢慢學會這類方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1)確定自己研究的主題,即研究家鄉的哪一個景點,根據主題去廣泛地閱讀有關資料。
(2)搜集自己需要的有關資料,并做必要的記錄,可以摘錄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加概括、整理。
(3)根據自己研究的主題,把描寫家鄉景點的自然景觀與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六) 架設平臺,鼓勵充分展示
1、學生自行設計出一個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準備。
2、教師為學生的交流提供機會與必要的幫助,架設出較好的一個平臺,使得這種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對面,而可以是跨越時空的。
如:用E-mail將自己的作品發送給朋友,將作品在網絡上發表,制成電腦小報在校內外發行,也可刻成光盤提交給老師、父母欣賞。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4
教材分析
《黃山奇石》是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聞名天下的黃山風景區有無數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課文圍繞著“奇石”具體寫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四個景點,根據巖石的形狀展開合理的想象,把巖石寫得形象、逼真、有趣。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課文最后一段還簡單列舉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強調黃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語言淺顯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之情的好教材。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秀麗風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創設情境,描述畫面,發展獨白語言。
教學難點:創設情境,描述畫面,深入情境,強化感受,發展書面語言。
教法選擇
1、情境教學法;2、問題教學法;
3、延緩評價法;4、媒體輔助法。
學法指導
1、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2、讀議結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說,訓練觀察能力及口語表達;
4、自由想象,強化感受,發展書面語言。
教學時間 本課我設定兩課時,課文教學在第二課時。今天說課中的教學過程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生字卡片,多種方式復習生字
(二)緊扣“奇”字,破題激趣,導入新課。
1、開場白,出示課題:《黃山奇石》
2、找出關鍵字,破題;
3、提出中心問題,導入新課。
(三)通讀全文,初步感知--“奇”在何處。
(四)創設情景,突破難點--“奇”在何處。
1、朗讀全文;
2、從重點景觀中選出自己喜歡的景點,大膽描述,自由交流,教師延緩評價;
3、 以“金雞叫天都”為例,感受文中的意象美,進行學法指導:
(1)出示圖片,引導想象;
(2)抽讀相關文字,采用多種方式訓練朗讀,進行讀法指導;
(3)引導想象、體會文中蘊含的意象美;
(4)學法小結。
4、學生再選重點景觀,運用學法自讀自悟,交流感受:
(1) 選出景點,自行自讀自悟;
(2) 質疑釋疑,解決字詞難點;
(3) 匯報交流,訓練獨白語言;
(4) 適時評價,延續學習熱情。
(五)圖文結合,積累語言,感受“奇特”
自主選擇景點,背誦相關文字。
(六)拓展延伸,訓練表達,突出“奇特”:
(1)、模仿課文,自由練說;
(2)、小組交流,互評互議;
(3)、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2、自由想象: “獅子搶球”
3、仿寫片段,寫出“奇特’
1、天狗望月
2、仙女彈琴
3、獅子搶球
(七)課后延伸,激發興趣,深化感情
板書設計
各種黃山奇石通通圍繞著一個“奇”字,大大的“?”是留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5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黃山奇石》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借助網絡,讓學生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二、教材、學生分析
《黃山奇石》一課是冀教版教材小學語列二年級上冊利一篇課文,課文向讀者介紹了景色奇特的黃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的教育,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作為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欲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致觀察能力也處于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十八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四、教法、學法說明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演、畫這種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
五、教學過程設計
課堂上應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質疑為主線,運用反饋教學法進行調節反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歸疑、悟疑、解疑的教學,并且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初讀質疑,明確目標
開課質疑,課件出示課題“黃山奇石”,教師解釋什么是奇?并問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問?”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請學生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同時觀看課件播放介紹黃山的風光短片,讓學生通過欣賞、領略黃山美景,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細讀解疑,突破重難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圍繞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悟疑、解疑,突破重難點,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在這個環節中,由于課文中介紹了許多怪石,因此采用選讀探究的教學方式,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提出來,鼓勵學生們質疑問難。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出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幾個探究主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
在學生選讀探究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通過相互評議、補充、演演、畫畫,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如通過“飛”和“落”使學生感受到那么大的巨石卻像小鳥一樣輕盈地落在山上,大自然真是神奇得妙不可言哪!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你認為奇在什么地方,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黃山的奇特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奇石的與眾不同。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黃山的奇特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石的人群中,看到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報曉等奇特景觀,你的心情又如何昵?又會說些什么呢?黃山奇石還有哪些奇特的石頭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黃山的奇,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六、說效果
通過看圖,了解文章大意到質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難點,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多媒體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觀性,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6
一、設計理念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獲取知識為重點,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人們要求教育提供個體發展的廣闊空間,高效率的認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效地改進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徑,使他們達到能在終身學習中不斷認識自我、調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從而適應并推動社會發展的目標。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成為當今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一門重要學科,其聽說讀寫領域中含有大量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的因素,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這些因素,進行系統訓練,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質疑、探索的品質。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呢?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實行語文課程改革以來,筆者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積極開發課外資源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利用“書本知識”及“現代網絡技術”,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黃山奇石》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借助網絡,讓兒童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并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二、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我在課前就讓學生與我一起去搜集資料,并整理歸類。這樣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由于學生沒有匯編的能力,在網絡教材中也想設計一些新穎的東西,所以第一次由學生們邀請計算機老師協助。
2、問題是綜合性學習的核心,是凝聚、匯集、激活學生知識技能的“觸發點”。問題的產生,依賴于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語文學科的有些課文內容不是學生能直接面對的現實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在本文中,學生在提問階段便可通過閱讀網絡教材,在腦海中再現黃山的真實場景,通過網絡技術,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創造出足以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
3、探究問題階段,我通過網絡教室、教學網絡、網絡教材等,構建出一個研究的平臺,開展伙伴間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場所,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從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構建。在這個環節中,著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資料閱讀課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發表出來,會受到時空和途徑的制約。所以我便在最后創造、運用階段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虛擬一個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間。從而真正展現了綜合化學習的風采,也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5、第二次創造性的搜集、整理、匯編作品,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做,教師只給適當的幫助,與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讓學生在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中掌握“利用網絡搜集、整理資料;將資料進行內化積累;將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一) 收集資料,齊制網絡教材
1、收集階段:課前,教師與學生共同去搜集有關黃山的各類資料,可以是圖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錄像。
2、整理階段:由學生將所集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溫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階段:讓孩子們自己去邀請計算機老師幫助匯編資料,協助制成網絡教材,根據學生分類,把課文內容與黃山的資料進行鏈接,只需在分類詞上(如怪石) 輕松一點,就進入集文字、圖片、影片于一體的豐富的網頁中。
(二) 瀏覽教材,提出研究問題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內容。
2、結合網絡資料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
3、肯定學生所提問題,同時也從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供學生在課堂上研究。
如:黃山奇石奇在哪兒、為什么會稱黃山是天下第一奇山、為什么黃山松與別處松不一樣等。
※ 對于學生提出的其它問題,可引導他們在課后進一步研究。
(三) 利用網源,合作深入探究
1、學生自主選好一個或幾個自己感興趣、適合自己,并有價值的問題。
2、圍繞自己研究的問題去朗讀課文,進行“超媒體”閱讀,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圖片、影片、文字資料,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
(四) 品味課文,交流點撥提高
1、學生對自己研究的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結果,心中也已經有了豐富的語言和情感的積淀之后,讓他們互相間進行一下交流。
2、自由匯報,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學生在匯報“黃山奇石奇在哪兒?”這個問題時,完全可讓學生充當講解員的角色,先把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種資料進行隨機演示解說。這樣通過圖、文、聲對照,讓大家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傳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問題也在一種美的享受中自然解決了。
3、教師借助網絡教材進行激情渲染,學生再次品味朗讀,盡情表達出自己對該問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五) 整理素材,自主創造積淀
1、讓學生點擊“網絡教材”中的“創造天地”一欄,激起創造意向。
在點擊之后,會出現這樣的激勵語:通過我們自制的網絡教材《黃山奇石》的學習,你是否已被這豐富的內容、精美的圖片、生動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動了呢?你是否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沖動,產生一種強烈的創作激情了呢?我們的家鄉新登也有很多景點,把自己的親身體驗與網絡提供的資料結合起來,先向別人介紹一下這個景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歷史、典故、傳說、習俗等),也可以結合身邊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慶,再把它寫下來。并在網絡上發表,讓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們的家鄉----新登。
2、教師啟發:學習《黃山奇石》一文簡直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我們不僅要感受美,還要學會像這位作者那樣去創造美。請你根據 “創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3、請計算機教師將學生所要研究的內容-----“新登風光”模擬網站和網絡教材鏈接起來。
4、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搜集與整理資料,從而讓慢慢學會這類方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1)確定自己研究的主題,即研究家鄉的哪一個景點,根據主題去廣泛地閱讀有關資料。
(2)搜集自己需要的有關資料,并做必要的記錄,可以摘錄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加概括、整理。
(3)根據自己研究的主題,把描寫家鄉景點的自然景觀與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六) 架設平臺,鼓勵充分展示
1、學生自行設計出一個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準備。
2、教師為學生的交流提供機會與必要的幫助,架設出較好的一個平臺,使得這種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對面,而可以是跨越時空的。
如:用e-mail將自己的作品發送給朋友,將作品在網絡上發表,制成電腦小報在校內外發行,也可刻成光盤提交給老師、父母欣賞。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7
《黃山奇石》是北京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我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情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在讀中悟寫,讀中學寫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學生充分朗讀、感悟后,教師給學生搭設學寫的平臺,讓學生拿出筆,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這既是對文本情感價值的提升,又是很好的練筆機會。《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教學這一單元,要使學生感受祖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美麗,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本文圍繞黃山石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景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教學時,應讓學生感悟到“奇”種所蘊含的“趣”,按照“讀——悟——讀——寫”的主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感悟,啟迪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魅力所在。(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獨自閱讀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話簡單描述課文內容。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是由年齡特點、生活經歷和知識經驗所決定的。二年級學生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敢想敢說。針對這一特點,我為學生提供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盡情展示自己的思維成果。三、教學目標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這堂課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目標:1.感受黃山奇石的奇特之處,體會“奇”中之趣。(重點)2.發揮想象,有選擇地寫一寫黃山奇石的樣子。(難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其中,感受黃山奇石的奇特之處,體會“奇”中之趣是教學的重點;發揮想象,有選擇地寫一寫黃山奇石的樣子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本課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激趣導入、初步感知、精心品讀、讀寫結合、課外拓展五個環節。(一)激趣導入一上課我就給學生播放介紹黃山風景錄像片段,然后伴著優美的音樂為學生簡單介紹一下黃山:“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的風景美麗神奇。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來欣賞一下黃山的四絕之一——黃山奇石。”(板書:黃山奇石)【設計意圖:利用錄像片的視覺景觀點出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二)初步感知我讓學生齊讀課題,思考“奇”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帶著對“奇”的理解,一齊把題目再讀一遍。【設計意圖:開課點題,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接著我說:“這些石頭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呢?我們趕快到文中去看一看,打開書142頁,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具體描寫了哪些奇石的樣子?請大家在文章中畫一畫,然后小組交流一下。”【出示課件】
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具體描寫了哪些奇石的樣子? 請大家在文章中畫一畫,讀好后小組交流一下。
然后我讓學生交流結果,學生基本都能找全。課文介紹了黃山上的“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其中,具體介紹的石頭是“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簡單介紹的是“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設計意圖:讓學生找到文章中作者介紹的奇石,分清具體介紹和簡單介紹,有一定的詳略觀念;小組合作,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三)精心品讀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后,我帶領學生依次學習:課文介紹了很多奇石,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塊奇石——“仙桃石”。【出示課件】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我讓學生自己先讀一讀,體會一下這塊石頭有什么神奇之處,然后抓住“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指導學生朗讀。【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中形象的比喻感受“仙桃石”的奇特之處,并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接著我說“看到這么美味的仙桃,最愛吃桃子的小動物來了,是誰啊?”,課件出示“猴子觀海”圖,讓學生看看這只小猴子在干什么,試著找一找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出示課件】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找一找:表示動作的詞語。 演一演:猴子觀海的樣子。 想一想:猴子在想什么? 讀一讀:讀出奇特之處。
在學生找到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后,讓學生演一演。從學生的表演中引出問題——小猴子一動不動地望著翻滾的云海,小猴子,你在想什么呀?學生思考回答之后,做一個簡單的小結:“有思想有靈魂的小猴子,居然是一塊石頭,真是太神奇了!”讓學生再試著讀一讀,讀出神奇,并加以一定的指導。【設計意圖:利用低年級學生熱愛表演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置身其中去感受、去思考,并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中去。】在學生朗讀之后,我提出:“‘猴子觀海’很神奇、很有趣,‘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的。”【出示課件】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遠方。
我范讀這一段,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站在云與霧之間,伸著手臂指向遠方。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后讓學生自己練練,試著把感受讀出來。給時間讓學生朗讀這一段,指名讀之后齊讀一遍。【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章中作者形象的語言轉換成腦海里的畫面,體會“仙人指路”的奇趣之處。】齊讀之后,用一句話過渡——看過了誘人的“仙桃石”,走過了奇特的“猴子觀海”,見識了有趣的“仙人指路”,老師再帶大家看一塊最奇趣的石頭。【出示課件:展示圖片】提出問題:“這塊石頭像什么?請你按照我們學習‘猴子觀海’時的學習方式,自學這一段。【出示課件】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找一找: 演一演: 想一想: 讀一讀:
在學生自學完成后,指名讀一讀,抓住“金光燦燦”一詞指導朗讀。【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已經學過的學習方式自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學習過前面的具體描寫的奇石,課文中還提到了一些奇石的名字。在這里,我提出問題:“聽到這樣的名字,你腦海中是怎樣的畫面?誰愿意仿照句式說一說。”【出示課件】
就說“天狗望月”吧,它好像____________。 “獅子搶球”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位____的仙女,她____________。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仙女彈琴”了。
【設計意圖:給出固定的句式,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思維清晰、條理清楚。】看過了這么多奇石,最后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從學生的話語中歸納總結出“奇”、“趣”。(板書:奇 趣)【設計意圖:點明中心,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用一個詞語或者一個字來概括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四)讀寫結合在學生還在回味黃山奇石的奇妙之處時,我說:“黃山的石頭真是太神奇、太有趣了!但是,我總覺得沒看完,沒看夠。”點出文章結尾:“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著人們給它們起名字呢!”讓學生想象一下,還可能見到哪些奇石?寫一寫。在學生寫的過程中,巡視指導,寫完之后指名讀一讀,并給予適當的評價。看到同學們寫的這么好,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一句話:【出示課件】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設計意圖: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親自描繪奇石之“奇”,體會奇石之“趣”。】(五)課外拓展在學生還在回味黃山奇石的奇趣之處時,為學生介紹剩下的三絕——“奇松”、“云海”、“溫泉”,讓學生產生熱愛黃山、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出示課件:展示圖片】
奇松: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扎根于巨巖裂隙中。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態,形態各異。 云海:自古黃山云成海,黃山是云霧之鄉,以峰為體,以云為衣,其瑰麗壯觀的“云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登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則可盡收諸海于眼底,領略“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之境地。 溫泉:由紫云峰下噴涌而出,與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人體的一些病痛有一定的理療功效。
五、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奇 趣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小組交流評價課堂練筆,填寫《寫作評價卡》。寫作評價要求:(寫作評價卡)每項為20分,合計90以上為優秀,80-90為良好,60-80為合格,60以下為待合格。
等級 切合題意 語句通順 字跡 標點 錯字
七、教學設計特色
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手段。通過讀,能使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優美,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悟。閱讀教學是要讓學生學會欣賞,不斷積累,實現讀寫的結合。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讀中感悟、讀寫結合”上。語文教學離不開聽、說、讀、寫,在學生讀中感悟的基礎上,讓他們把感受付諸于筆端,通過片段描寫,“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讓他們學會欣賞并不斷積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8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這節《黃山奇石》課例的說課內容,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這七個方面的內容是: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2課《黃山奇石》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本課圖文并茂,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趣的奇石、怪石,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它不僅具體形象地介紹了文中四幅插圖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課時重點解決2——5自然段。
【說理念】
1、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結合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教育理論,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教學中王老師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大量文本的閱讀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課語文學習內容,讓學生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
2、網絡環境下的跨越式發展試驗,使識字、閱讀、作文做到了三位一體。
對語文來說,要最終落實到“讀”和“寫”。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跨越式資源,這些資源內容豐富,而且與課文的主題、教學目標有關,深具實效性和科學性。這樣的學習內容,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掌握的知識面大大增加,而且還為學生的打寫創作積淀了創作的源泉,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悟語文、欣賞語文,最后還生成了屬于自己的語文學習成果。這也充分體現了跨越式教學試驗中“以生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尊重學生的自主權。
【說學情】
《黃山奇石》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但據調查,很多學生沒有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又結合二年級的學生能獨立閱讀一定數目的篇章,較熟練掌握網上閱讀、網上打寫、網上瀏覽等信息技能;能根據學習的要求進行品詞、品句,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
【說目標】
l 知識與技能方面
(1)復習生字詞和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看懂圖意,能抓住“奇”字欣賞奇石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么樣的。
(4)熟讀課文,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l 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時,同學們還要進一步體會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秀麗神奇,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l 信息素養方面
通過閱讀網絡資源,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鍛煉在網絡中模仿、創編的能力。
【說策略】
本課根據上述目標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策略的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其著眼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學”。
(2)創新學習策略
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打破了教師教學用書和學生教材的局限。從單一的、一刀切的“封閉式”教學轉變到了多層次、多樣化的“開放式”的教學,把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當代科技相結合,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
【說教學】
在黃山奇石的教學活動中,王老師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學理念,注意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入手,促進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品味詞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小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了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王老師注意從詞句的比較中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方法,王老師把句子1“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與句子2“就說仙桃石吧,它在山頂的石盤上。”兩句話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于是王老師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 仙桃石不會飛,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為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寓予了神氣的色彩,作者就是這樣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就這樣,王老師從品味詞句入手,讓學生聯系實際理解理想像的含義。
二、引導觀察、創設想象思維的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最初是具體形象、動作和原有知識緊密相連的。而后才逐步轉化為大腦的內部運動。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方式,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例如: “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石頭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師讓學生根據這節課的學習方法,以自學與小組學習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寫動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
王老師讓學生結合看書上的插圖,自己在小組內交流腦海里想象到的景象。她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隨組式巡視和傾聽。在王老師巡視指導過程中,發現學生們有的說:“這只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云海驚呆了。”有的說:“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嚇壞了。”還有的說:“這只猴子望著翻滾的云海在沉思。”小組的討論交流顯得扎實有效。這時,王老師又抓住時機,讓學生將自己把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
三、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在重點學習2——5自然段的基礎上,學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維中語言表達的順序,即先介紹景物的名稱,然后敘述景物的形狀特點,最后介紹景物所處的地理位置等等。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王老師讓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讓學生先了解更多有關黃山奇石的文章資料,然后再讓學生大膽地對黃山的其它巖石展開豐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等巖石進行再造想象,續編新內容。
學生在大量閱讀了相關的黃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腦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師就讓學生從她提供的黃山奇石圖片中,找自己喜歡的圖片進行打寫創作。就這樣,學生把這節課對語文的學習感悟最終生成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使創造性思維與信息化技術有效地整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體現了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在閱讀和創作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
王老師還認為,現代課堂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示聰明才智的機會,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只要我們平常在語文教學中,能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相信學生思維邏輯性和廣闊性會得到有效的發展,也為學生今后的創造性思維奠定基礎。
【說效果】
這節課總體給人的感覺是:落實目標扎實,教學環節清晰,學生主體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較好的提高和發展。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9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這節《黃山奇石》課例的說課內容,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這七個方面的內容是:【說教材】【說理念】【說學情】【說目標】【說策略】【說教學】【說效果】(幻燈片2)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2課《黃山奇石》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本課圖文并茂,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趣的奇石,怪石,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它不僅具體形象地介紹了文中四幅插圖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課時重點解決2——5自然段.
【說理念】
1,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結合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教育理論,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教學中王老師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大量文本的閱讀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課語文學習內容,讓學生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
2,網絡環境下的跨越式發展試驗,使識字,閱讀,作文做到了三位一體.
對語文來說,要最終落實到"讀"和"寫".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跨越式資源,這些資源內容豐富,而且與課文的主題,教學目標有關,深具實效性和科學性.這樣的學習內容,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掌握的知識面大大增加,而且還為學生的打寫創作積淀了創作的源泉,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悟語文,欣賞語文,最后還生成了屬于自己的語文學習成果.這也充分體現了跨越式教學試驗中"以生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尊重學生的自主權.
【說學情】
《黃山奇石》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但據調查,很多學生沒有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又結合二年級的學生能獨立閱讀一定數目的篇章,較熟練掌握網上閱讀,網上打寫,網上瀏覽等信息技能;能根據學習的要求進行品詞,品句,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
【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復習生字詞和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看懂圖意,能抓住"奇"字欣賞奇石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么樣的.
(4)熟讀課文,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時,同學們還要進一步體會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秀麗神奇,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信息素養方面
通過閱讀網絡資源,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鍛煉在網絡中模仿,創編的能力.
【說策略】
本課根據上述目標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策略的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其著眼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學".
(2)創新學習策略
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打破了教師教學用書和學生教材的局限.從單一的,一刀切的"封閉式"教學轉變到了多層次,多樣化的"開放式"的教學,把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當代科技相結合,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
【說教學】
在黃山奇石的教學活動中,王老師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學理念,注意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入手,促進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品味詞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小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了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王老師注意從詞句的比較中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方法,王老師把句子1"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與句子2"就說仙桃石吧,它在山頂的石盤上."兩句話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于是王老師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 仙桃石不會飛,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為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寓予了神氣的色彩,作者就是這樣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就這樣,王老師從品味詞句入手,讓學生聯系實際理解理想像的含義.
二,引導觀察,創設想象思維的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最初是具體形象,動作和原有知識緊密相連的.而后才逐步轉化為大腦的內部運動.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方式,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例如: "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石頭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師讓學生根據這節課的學習方法,以自學與小組學習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寫動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
王老師讓學生結合看書上的插圖,自己在小組內交流腦海里想象到的景象.她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隨組式巡視和傾聽.在王老師巡視指導過程中,發現學生們有的說:"這只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云海驚呆了."有的說:"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嚇壞了."還有的說:"這只猴子望著翻滾的云海在沉思."小組的討論交流顯得扎實有效.這時,王老師又抓住時機,讓學生將自己把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
三,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在重點學習2——5自然段的基礎上,學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維中語言表達的順序,即先介紹景物的名稱,然后敘述景物的形狀特點,最后介紹景物所處的地理位置等等.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王老師讓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讓學生先了解更多有關黃山奇石的文章資料,然后再讓學生大膽地對黃山的其它巖石展開豐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等巖石進行再造想象,續編新內容.
學生在大量閱讀了相關的黃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腦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師就讓學生從她提供的黃山奇石圖片中,找自己喜歡的圖片進行打寫創作.就這樣,學生把這節課對語文的學習感悟最終生成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使創造性思維與信息化技術有效地整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體現了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在閱讀和創作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
王老師還認為,現代課堂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示聰明才智的機會,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只要我們平常在語文教學中,能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相信學生思維邏輯性和廣闊性會得到有效的發展,也為學生今后的創造性思維奠定基礎.
【說效果】
這節課總體給人的感覺是:落實目標扎實,教學環節清晰,學生主體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較好的提高和發展.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處處能體現王老師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能力而進行的教學設計.
這節《黃山奇石》課例,充分體現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的特點.王老師在實施過程中,充分借助網絡,讓學生閱讀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10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課《黃山奇石》。
一、說教材
黃山奇石趣味橫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更有趣。先總寫景色秀麗神奇,再用濃墨重彩具體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塊神奇怪石,其他幾塊簡寫。作者采用“總分”和“點面”結合的方法,把黃山奇石寫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觀看插圖,閱讀課文,欣賞“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難點是對課文略寫的“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等部分,如何引導學生發揮自由想象。
所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會認14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對黃山奇石的贊嘆。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說教法
1、圖文結合法:通過觀看插圖,欣賞黃山奇石,體會課文中對黃山奇石的贊嘆,感悟課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過讀課文、課件演示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積累豐富的詞匯。
三、說學法
1、朗讀感悟法。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2、情境體驗法。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我將分兩課時完成,下面我分5個板塊來具體我的教學過程及思考。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認識奇石美。
1、我的導入是這樣的:秋天到了,天氣轉涼了,燕子往南飛,樹葉紛紛落下,田野一片金黃,紅紅的蘋果掛滿枝頭。在這美麗迷人的秋天里,我們班組成了一個旅行團,去游覽著名的風景區黃山。板書課題:黃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國的地圖,讓學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黃山在什么地方。
3、最后通過對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聞名中外”的理解,認識黃山風景區四絕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大好的時光里,老師組織學生“游”黃山,讓直觀圖像與課文語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課文的距離,使學生對“黃山奇石”產生共鳴,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第二板塊:檢查字詞,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學生帶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讀課文,讀完后我用ppt課件出示詞語,學生通過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鞏固“風景區、胳膊、巨石、著名”等14個詞語。
2、然后,我讓學生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描寫的幾種奇石,并領著孩子把奇石和課件中相應的圖片一一對應起來。之后出示“作者具體寫了 、 、 、 四塊黃山奇石,簡寫了 、 、 等奇石。”這樣一個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在這個環節,通過檢查生字和說話練習,為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豐富的詞匯作鋪墊,讓學生初步了解黃山景色之美。
第三板塊:品位詞語,感悟奇石美。
這里讓學生又一次走進文本用心默讀課文,找出作者具體寫的黃山四塊奇石的句子結合圖片來品味,交流、朗讀。
仙桃石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讓學生通過“好像、飛、落”等詞語,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
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這里抓住“抱著腿、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些詞語欣賞“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在這句話里學習作者使用“望、站、伸、指”這些動作把靜態的奇石寫成動態的手法。也可以讓學生上臺表演“仙人指路”。
而金雞叫天都這塊奇石的教學,從雄雞的顏色“金光閃閃”,和雄雞的動作“伸著、對著、啼叫”入手,通過觀察圖片與文字進行結合,理解作者是怎樣想象的。
通過觀看插圖,讓學生了解黃山奇石的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優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不僅感受到黃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語言美,簡單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第四板塊:延伸課堂,加深奇石美。
欣賞“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么讓學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簡寫的奇石的樣子,挑一塊自己感興趣的奇石學著作者的樣子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寫話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這一板塊我讓學生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感興趣奇石。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水平又給學生一個展示和表達的機會。
第五版塊:指導寫字,布置作業。
1、學寫本課的8個生字。重點指導“區、巨、它、安”四個字,認識“三框兒”這個新部首。
2、找一找黃山奇石的圖片,給這幅圖片配上一段介紹的文字,喜歡畫畫的也可以畫上一幅黃山奇石圖來展示。
總之,本課的設計落實了三維教學目標,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1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黃山奇石》這篇課文。說課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說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學生,第三部分說教學目標,第四部分說教學設計,第五部分是說教學效果。
【說教材】
《黃山奇石》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就是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著課文我們仿佛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閱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臺上,美美地欣賞著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由心生向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析學生】
作為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欲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具有自主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意識。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對事物的細致觀察能力也處于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說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像。
【說教學】
這堂課的教學,應抓住“奇”字,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體會到了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讀課題后,我問學生:“課題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樣的石頭?”我用課件出示“奇”的幾個義項,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并暗暗驚嘆,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峰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么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么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松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著,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學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只猴子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險的山峰上?學生再讀課文后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云海。細究“翻滾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為平時我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為“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通過朗讀課文,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走到那里就會有位仙人幫我們指明方向。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峰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讓學生發揮想象,仿照課文,說一說其他的奇石的樣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時,也“身臨其境”地感受了黃山的“奇”。
【說效果】
通過看圖,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難點,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多媒體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觀性,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使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遺憾的是課堂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其實有些地方讓學生讀可能比講更好些。
小語優秀說課稿選登《黃山奇石》 篇12
一、說教材
黃山奇石趣味橫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更有趣。先總寫景色秀麗神奇,再用濃墨重彩具體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塊神奇怪石,其他幾塊簡寫。作者采用“總分”和“點面”結合的方法,把黃山奇石寫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觀看插圖,閱讀課文,欣賞“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難點是對課文略寫的“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等部分,如何引導學生發揮自由想象。
所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對黃山奇石的贊嘆。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說教法
1、圖文結合法:通過觀看插圖,欣賞黃山奇石,體會課文中對黃山奇石的贊嘆,感悟課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過讀課文、課件演示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積累豐富的詞匯。
三、說學法
1、朗讀感悟法。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2、情境體驗法。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我將分兩課時完成,下面我分5個板塊來具體我的教學過程及思考。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認識奇石美。
1、我的導入是這樣的:秋天到了,天氣轉涼了,燕子往南飛,樹葉紛紛落下,田野一片金黃,紅紅的蘋果掛滿枝頭。在這美麗迷人的秋天里,我們班組成了一個旅行團,去游覽著名的風景區黃山。板書課題:黃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國的地圖,讓學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黃山在什么地方。
3、最后通過對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聞名中外”的理解,認識黃山風景區四絕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大好的時光里,老師組織學生“游”黃山,讓直觀圖像與課文語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課文的距離,使學生對“黃山奇石”產生共鳴,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第二板塊:檢查字詞,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學生帶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讀課文,讀完后我用ppt課件出示詞語,學生通過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鞏固“風景區、胳膊、巨石、著名”等14個詞語。
2、然后,我讓學生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描寫的幾種奇石,并領著孩子把奇石和課件中相應的圖片一一對應起來。之后出示“作者具體寫了四塊黃山奇石,簡寫了樣一個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在這個環節,通過檢查生字和說話練習,為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豐富的詞匯作鋪墊,讓學生初步了解黃山景色之美。
第三板塊:品位詞語,感悟奇石美。
這里讓學生又一次走進文本用心默讀課文,找出作者具體寫的黃山四塊奇石的句子結合圖片來品味,交流、朗讀。
仙桃石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讓學生通過“好像、飛、落”等詞語,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
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這里抓住“抱著腿、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些詞語欣賞“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在這句話里學習作者使用“望、站、伸、指”這些動作把靜態的奇石寫成動態的手法。也可以讓學生上臺表演“仙人指路”。
而金雞叫天都這塊奇石的教學,從雄雞的顏色“金光閃閃”,和雄雞的動作“伸著、對著、啼叫”入手,通過觀察圖片與文字進行結合,理解作者是怎樣想象的。
通過觀看插圖,讓學生了解黃山奇石的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優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不僅感受到黃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語言美,簡單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第四板塊:延伸課堂,加深奇石美。
欣賞“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么讓學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簡寫的奇石的樣子,挑一塊自己感興趣的奇石學著作者的樣子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寫話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這一板塊我讓學生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感興趣奇石。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水平又給學生一個展示和表達的機會。
第五版塊:指導寫字,布置作業。
1、學寫本課的8個生字。重點指導“區、巨、它、安”四個字,認識“三框兒”這個新部首。
2、找一找黃山奇石的圖片,給這幅圖片配上一段介紹的文字,喜歡畫畫的也可以畫上一幅黃山奇石圖來展示。
3、情境體驗法。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