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鳥的天堂》一課
前不久,在網上有幸聆聽了優秀青年教師的示范課,其中黃芳老師執教的《鳥的天堂》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上,黃老師以她優美的教學語言,嫻熟的教學技巧,獨創的教學設計把學生帶到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世界,巧妙地將語文實踐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無窮魅力.
《鳥的天堂》是一篇講讀課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剖析黃老師執教的《鳥的天堂》,我有如下感受:
第一,教師的設計理念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時間,空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上,教師緊緊圍繞"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 "這一問題,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來展開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出了關鍵詞句,重點段落,很容易就想象出榕樹的枝葉茂盛景象和群鳥紛飛的壯觀景象,逐步將課文的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第二,教學特點與課型特點吻合.《鳥的天堂》是寫景抒情的文章,行文優美.黃老師執教時采用以讀為主的教學特點,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等形式,使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讓學生在讀中積淀語言,內化語言.
第三,多媒體為教學起到了輔助作用,為學生提供了直觀感性材料.課文在寫榕樹大,茂盛,主要通過對枝干和綠葉的描寫,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樹的勃勃生機;寫眾鳥活動的熱鬧場面,主要寫了數量多,種類多,而且鳥兒生活得自由,快活.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教師展示了課件,讓學生直觀感知"鳥的天堂",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聽了黃老師執教的《鳥的天堂》這一課,我覺得教學的深度還不夠.作為五年級的學生,不僅僅是讓學生讀熟課文,理解詞語,教師有必要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表達方法,讓學生從中領悟一些寫作技巧,為習作的謀篇布局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