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學實錄(通用14篇)
《風箏》教學實錄 篇1
《風箏》教學實錄一
賈存君
一、 導入: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詩中描繪了春天孩子們放學后忙著去放風箏的情景。
師:很好。詩的后兩句讓你想到了我們剛剛學過的《春》中的哪句話?
生: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師:是啊,早春時節正是孩子們爭相到戶外活動的時候,放飛美麗的風箏,也正是放飛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學家魯迅先生看到天上飛舞的風箏,卻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風箏》來共同研讀。
(教師書寫課題)
二、 自學課文,把握內容
1復述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字,通讀了課文,有誰能夠為大家復述一下課文的內容?
生:本文記敘了魯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飄飛的風箏,想起了小時侯自己不喜歡放風箏也不讓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風箏毀壞了。中年之后,他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認識到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非常后悔,找機會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經忘記了,這讓他的心情更加難過。
師:你的復述非常完整、準確。
2分析人物形象
師: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3、4自然段
師:請仔細地閱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名學生朗讀、自學5分鐘,教師點撥
生:從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體瘦弱。
生:從第3段“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竟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愛,特別喜歡放風箏。
生:從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靈手巧。
生:從第3段中可以看出魯迅獨斷專行。
生:從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
的幾個動詞可以看出我特別冷酷,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師:“我”為什么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生:“我”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師 :可以看出我怎樣的情感?
生:“我”是為了小兄弟好,是愛他。
師:我小時侯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不讓他放是嚴格管束,是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后發現這是錯的很自責,而弟弟已經忘卻了。體現了我對弟弟的手足之情。
師:剛才的自學大家完成地非常好。文中還有一些蘊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們理解,下面我們進入自主提問、合作學習環節。
三、 自主提問、合作學習
1、將課前小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難問題提出來
(1)生:為什么“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生:“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怎樣理解?
(3)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什么?
(4)生:兄弟的忘卻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著”?
(5)生:怎樣理解結尾的句子?
(6)生:“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的?
2、小組討論8分鐘,教師巡視輔導
3、師生交流,逐一解決
師:請同學們自由發言,不必拘泥于問題的順序。
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指的是“我”不顧弟弟的喜愛,粗暴地將風箏踏扁。
師:不過是毀壞了一個風箏,怎么能稱為“精神的虐殺”?
生:因為這么做傷了弟弟的心。
生 :還有,放風箏可以鍛煉身體、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動手能力,魯迅這么做,使弟弟不能從中得到這些好處。
師:可以看到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后悔、難過。
師:這能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生:知錯就改。
生:我想分析第6個問題。當年我認為自己的作法是對的,可是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說是“不幸的”。
師:你分析得很好。請繼續。
生:第2個問題我來分析。因為作者離家多年,所以說是“久經訣別的故鄉”,也因此看不到故鄉的春天,如今北京天空浮動的風箏讓他想起了故鄉的春天。
生:第1個問題,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浮動的風箏讓“我”感到“驚異”,著讓“我”想起了小時侯對弟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所以說“悲哀”。
生:我來解決第4個問題。“我”本希望小兄弟怨恨“我”,可是他忘卻了,可見小兄弟并不認為這是精神的虐殺,認為兄長當年做的是對的,我為他的不覺悟而感到更加難過。
師過程大家分析的都很好,有誰愿意解決第5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說要“躲”到嚴冬中去?
生:因為他不想回憶過去的事情。
師:那為什么有說“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僅僅是指自然環境嗎?
生:不是,是說大家都沒有認識到玩具對兒童的意義,都受封建思想的控制,認為要“有出息”,就不能玩。
師:是啊,人們的不覺悟讓人不寒而栗。
四、 探究主題
本文的思想主題是多方面的,你對此有怎樣的理解?
(1)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對像小兄弟一樣的人的不覺悟的感慨
五、 拓展及作業
師:你喜歡哪種游戲?如果家長反對,你會怎么做?
生:我喜歡打籃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告訴他們打籃球可讓我精神放松、鍛煉身體。
生:我喜歡玩布娃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對媽媽講,我為娃娃作衣服可以培養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對我是有好處的。
六、 總結
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們既可以讀出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請,也可以看到他接觸了科學之后時時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對“被虐殺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學們也能在生活中善于觀察,長于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風箏》教學實錄 篇2
dyg 2004/11/20
[學法導引]
《風箏》是一篇意蘊深厚,發人深省的散文詩。文中回憶了“我”粗暴地毀掉小兄弟苦心孤詣做好的風箏這一少年往事,抒發了自己懺悔、自責的思想感情,字行間流露出濃濃的同胞手足之情。這篇散文詩可以多角度、有創意地解讀。
[課時訓練]
一、《風箏》選自散文詩集 ,作者 ,原名 ,字 ,是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 家, 家、 家。他寫的第一部小說集 ,其中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為話文小說是 。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嫌惡( ) 瑟縮( ) 什物( ) 苦心孤詣( )
寬恕( ) 丫杈( ) 驚惶( ) mú( )樣 nüè( )殺 jué( )別 伶dīng( )
huǎng( )然大悟
三、在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下劃線,將正確地字寫在括號內。
A、絕別 笑柄 塵封 驚慌失措 ( )
B、什物 糊涂 寬怒 苦心孤旨 ( )
C、肅殺 虐殺 點輟 恍然大悟 ( )
D、吐雷 墮落 懲罰 毫不憶及 ( )
四、語言運用
1.根據課文填字(每空填1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 )他風箏,( )( )他放,( )他放,我和他( )( )放。我們( )著,( )著,( )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胡子了。
2.改正下面句中的錯別字。
于是二十年來豪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虜殺的這一暮,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拂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3.按要求寫成語(或俗語)。
(1)表達愉快心情的,如:
(2)成語中帶“苦”字的,如:苦心孤詣
4.請用下面三個詞語寫一段話(詞序可以調整)。
塵封 肅殺 傲然
課內精讀
(一)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
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的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5.作者為什么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
6.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寫襯托了“我”的心情。
7.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寫襯托了“孩子們”的心情。
8.“我”為什么向來不喜歡放風箏,不但不愛,而且嫌惡他?
9.第三段中哪些語句表現了小兄弟對風箏的喜愛之情?
《風箏》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積累好詞佳句。
5、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6、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難點:,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2、導入學習: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提出學習目標
(1)識記生詞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練習朗讀。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對課文中的生字、難讀的詞、句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3)感知文意: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4)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會讀、會記這些字。
依、歇、喪、磨、坊
2、我會讀、會寫生字新詞。
依然、憧憬、精心、希望、飛舞、拼命、奔跑、抖動、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垂頭喪氣、磨坊、繼續
我會用“大驚失色、千呼萬喚”等詞造句。
3、我會流利讀課文。
4、我知道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知識拓展延伸
1、復習生字詞,練讀課文。
2、把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講給同學聽,請他們提提意見。
四、作業
1、收集有關風箏的文章和故事。
2、學文章的寫法仿寫一篇作文或用詩歌簡要概括文章。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導入,講述大意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風箏》,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2、提出學習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段來體會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
(3)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4)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基礎知識展示
我會有感情朗讀課文,會用自己的表達課文。
(二)走進文本,感悟內容展示
1、我會讀
生: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生: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生: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
生: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
2、我會悟
生: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我體會到孩子心情興奮、激動、自豪。
生;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我體會到他們像一群快樂的小鳥。
生: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著急。
…………
(三)創作性展示
1、展示個性談感受。
2、收集有關風箏的文章和故事。
3、學文章的寫法仿寫一篇作文或用詩歌簡要概括文章。
三、激發知識沖突
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
四、知識拓展延伸
1、寫幾個描寫心情的詞語,并在小組內交流。
2、簡介古代風箏的五個名稱:紙鳶、風鳶、風鷂、鷂子、紙鷂
教學反思:
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有別于低年級段,而更加關注對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本節課,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語言,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如:(1) 換詞法 在理解“精心”一詞時,采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2) 查字典 在理解“憧憬”一詞時,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3) 由字面入手、聯系生活 在理解“翩翩飛舞”一詞時,提出“翩”字,了解字形,翩的左邊是扁,右邊是羽,“扁扁的羽毛飄起來會是什么樣?”學生回答“又輕又快地”。再聯系生活實際,“生活中我們用翩翩飛舞形容什么?”學生答“蝴蝶在花園里飛舞”、“花瓣里開花托時”、“樹葉離開樹枝時”、“蒲公英的種子離開媽媽時”……“在孩子們眼中這什么都不像的風箏就好比是五彩斑斕的蝴蝶在翩翩飛舞,他們的心情也快活地飛揚起來了,請你輕快地讀讀這一段。”(4) 解字再解詞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
《風箏》教學實錄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風箏的資料,或動手做一做風箏,舉辦一次小小風箏展覽會。
B案
課前準備:
學生:放一次風箏
第一課時
回憶趣事,*導入
1.打開話題:放風箏是一項傳統的娛樂活動,有很多人都喜愛。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愿不愿意來介紹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沒有,玩得開心嗎?
2.讀題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愛做風箏,放風箏,在他們看來這是的快樂,讓我們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好嗎?(出示課題,讀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
3.感知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是否讀出高興的語氣,聽后仿讀,讀好課文。
2.充分朗讀,體會感情。
a、讀通第2自然段,創造比讀的氛圍,在讀、聽、仿讀、賽讀中讀通課文。
b、移情悟情:你們在做風箏時會想些什么?課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樣的心情,你能找出來嗎?并相機理解憧憬。
c、感情朗讀: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向往等)讀好課文。
3.想象入境:風箏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讀展示:誰想放的,請他來讀讀課文。鼓勵學生用高興的語氣讀給大家聽,聽后可仿讀,可評點。(多人次讀)
5.說讀結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風箏的?出示填空
b、再讀,注意填進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訴同桌。
c、風箏越飛越高,你們在快活地喊叫著什么,叫給大家聽聽。
6.感情朗讀:帶著高興、喜悅的心情讀課文。
當堂作業。
1.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a、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b、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你有什么話要提醒大家或經驗介紹給大家?
2.書寫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以讀為憑,讀中悟情
1.自讀課文第4節,把喜歡讀的語句多讀幾遍(可以采用賽讀、評讀的方式鼓勵學生多讀)。
2.仔細品讀,體味心情。
a、反復誦讀第1.2句,在讀、評中體會“我們”高興的心情,指導學生帶著這種感情讀好。
b、引讀過渡,設置情境:(師引)忽然吹來一陣風,線(生讀)正當大家玩得高興,風箏卻被風吹走了,這時,你會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課文中是怎么說的?(相機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c、感情朗讀:讓學生帶著體驗到的著急、擔心、期望的心情讀好感情變化部分。
3.抓住情感積淀,學好“找風箏”。
a、設置情景:自己心愛的風箏飛走了,趕緊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細讀體味:請學生朗讀課文,問問:“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嗎?心情怎樣?并指導讀好課文,在讀文體會過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詞來評點促讀,如“四處尋找、半個下午、垂頭喪氣……”等讀出失望的心情,“說不定、繼續尋找”等讀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間,還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頭喪氣”。
朗讀啟發,拓展活動
1.在玩風箏的過程中,真是有歡喜也有擔憂、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歡笑也有眼淚,同學們能把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讀給同桌聽聽嗎?
2.同學們,你們玩過哪些有趣的游戲、活動,有沒有像這一群小朋友一樣的體會,能不能說給大家聽聽。
課堂練習
1.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把自己玩耍、活動時候的心情告訴大家,寫一寫(可以是幾句話)(上面兩個作業可以任選其一)。
3.有時間把同學寫的交流一下。
《風箏》教學實錄 篇5
《風箏》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和學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也是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細心感受的內容。風箏所帶來的樂趣是從文中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看出來,這些心情變化是通過具體事例及一些動作、神態的描寫來表現的。如,做風箏時是“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風箏的時候,“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線斷以后,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找風箏時,我們都“哭了”,“垂頭喪氣”。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孩子們心情的詞語和句子,然后引導學生體會那些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及蘊含在其中的感情,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充分體會孩子們的快樂和傷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注重在學生已有體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學中較多地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放風箏的?此時你會怎么想?你在快活地喊叫著什么呢?風箏飛走了,你會怎么呼喚?等等。第三,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理解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因此,本課教學中也比較注重對字詞的理解和積累。如,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憧憬”,聯系上下文理解“依然”,聯系實際生活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等。滲透學習語文的方法。第四:多處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加以想象。使學生能夠和文本之間產生共鳴,自然而然地走到他們中間。學生想象著、體驗著,很好地把情感融在了語言文字的體驗中。
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點是讓我慚愧的。正因為太想讓孩子們積極地與我交流,導致教師過于主動,學生過于被動。給學生讀的時間還是不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明顯。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
《風箏》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
難點:理解為什么把風箏叫做“幸福鳥”。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放歌曲《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
師:大家還記得三月三我們昌國皇城沙灘有個十分隆重的節日是──
生:三月三踏沙灘
2、來到沙灘上我們會做些什么呢?誰能向大家說一說?(板書課題:風箏)
出示風箏圖片。
3、師:是啊,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得飛翔,我們玩得多快樂啊!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第10課《風箏》。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著名作家賈平凹的童年,感受他們的快樂!
4、出示《風箏》,齊讀課題。
5、師:課文中的小朋友還把風箏稱作什么呢?(板書:幸福鳥)
為什么把風箏叫做幸福鳥?
(師在幸福鳥旁邊打上問號。)
二、初讀課文、預習感知
1、師: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吧。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風箏是幸福鳥?
2、反饋板書:
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師:是啊,他們在做風箏、放風箏、甚至是找風箏時都是非常幸福、快樂的。
3、師:大家輕聲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連詞多讀幾遍。
⑴自讀,互讀。
⑵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
⑶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①我來考考你。
一學生拿著生字卡片,讓另外學生讀出讀音,然后再組詞(如有可能再說一句話)。
②我來說你來猜。
出示詞語:精心、憧憬、依然、蹤影、似乎、凌空飛起、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半沉半浮、翩翩飛舞。
一學生說出詞語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動作),其余學生根據他的話或動作,從上列詞語中找出該詞語。
風箏
賈平凹
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在葦塘里拔幾根細葦,再找來幾張紙,我們便做起風箏來。做一個蝴蝶樣的吧。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我們去放風箏。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叫喊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見了,說:“放得這么高!”
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還是歇不下來,牽著風箏在田野里奔跑。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云彩上。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極快地飛走了。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一抬頭,看見遠遠的水面上半沉半浮著一個巨大的木輪,不停地轉著,將水揚起來,半圈兒水在閃著白光。那是我們村的水磨坊。
“那兒找過了嗎?”
“沒找過,說不定‘幸福鳥’就落在那兒呢。”大家說。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風箏》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②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課時安排 兩課時○課前準備 學生 ①布置預習: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②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②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①導人 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后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著濃濃的手足之情。《風箏》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贊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乳交融的詩情畫意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②檢查預習 教師范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③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b.聽讀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啟發提問)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后,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問題探究]①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系下文)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么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蕩漾了”? 師生討論后,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里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布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③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了怎樣的感情?●O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I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戲于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后悔自責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么?本節課繼續研讀課文。 。 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次整體感知,同時布置思考問題準備 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O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e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請你用自己話概括。說說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樣的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了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處境?O這部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得很貼切傳神,找出來,說說為什么用得好。O通過3、4段的學習,你進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教師小結] 這部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著深深的1自責。(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O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為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e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句子,說說反映了什么主題?曠我,,J瞳得游戲意義后,,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么?O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并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么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O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e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r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1“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體驗拓展O請學生根據練習三準備的作業 在全班交流。@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游戲,玩過不少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以上練習如課堂時間不夠,可放到課后練筆中寫)r教師小結] 《風箏》不僅是表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教學小結 由于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點 評 本教案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標準,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沖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一個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二、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本文意蘊豐富,在“合作探究”的教學環節中,重點讓學生多角度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體驗拓展”的教學環節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強調過程性評價的體驗,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發展,個性得到發展。
《風箏》教學實錄 篇8
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棗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小編在這整理了《風箏》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風箏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
①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
② 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 )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 )在地下,( )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風箏》參考答案:
1、根據課文,在括號中填上恰當的動詞。
A、拉 B、抓 C、擲 D、扔 E、踩 F、踏
2、結合上下文,在文中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成語,并解釋。
3、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段內容。
4、畫出關于小兄弟的動作描寫,并分析其中一處的作用。
5、把“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改為“又將風輪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為什么?
6、發揮想象,小兄弟的風箏被“我”踏扁后,他心里會怎么想?
(二)
“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棗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風箏》閱讀題目:
7、“驚異”“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8、“我”極力去討小兄弟的寬恕,而小兄弟卻“什么也不記得了”。這組對比有什么作用?
9、課文末段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
10、文章一再渲染“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是針對什么說的?應該怎樣理解?
《風箏》閱讀答案:
1、B、C、F
2、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鉆研和經營。
3、我發現小兄弟在做風箏,并且毀壞了它。
4、用“驚惶” “失了色”“瑟縮”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小兄弟被“我”發現后的慌張和恐懼。“絕望”二字與前句“我”的“傲然”形成鮮明對比,形象地寫出了小兄弟心愛的風箏被“我”毀壞后的難過與痛苦。一個“站”字則突出了他在我離去后一個人面對空寂的小屋時的心痛和無奈。
5、不行。把“擲”改為“扔”,“踏”改為“踩”就無法表現“我”當時憤怒、生氣的心情。
6、我只感到一陣抽心的疼痛,我辛苦制作的風箏就這樣被毀了,所有的希望瞬間化為烏有,傷心難過全涌上心頭,幾乎使我站立不穩,但我能說什么呢,我什么也不能說,那是我的兄長,可是哥哥,我心里的痛苦你能明白嗎?
7、小兄弟并不認為自己受到“精神的虐殺”,而把兄長的行徑視為合情合理,自己也認為做風箏是不正當的行為,自認該罰,所以絲毫不放在心上,渾然忘卻。
8、突出“我”想補過卻無法補過的沉痛心情。
9、“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10、首先這是對自然環境的實寫,二月的北京,確實是嚴冬;同時,也有對社會環境的感受,喻指自己所處現實的社會環境黑暗冷酷。作者一方面渲染殘冬的寒威,一方面追憶故鄉美好的春天,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深刻地表達了對冷酷現實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風箏》教學實錄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精讀課文,找出本文中難以理解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到課文的內容,把握作者寫作的初衷。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玩過風箏嗎?風箏是報春的天使,孩子們因為渴望春姑娘的來臨,才用風箏迎接她,打扮她,贊美她,可是有個孩子卻無端地被剝奪了玩風箏的權利,讓我們一起去看個究竟吧。
二、簡介作者。(課件3-8)
三、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1.老師示范讀。
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學生自學:辨明字形以及詞義。(課件出示)
生字:
倘、寞、柄、恍、鄙、擲、懲罰、恕
多音字:
模、什、惡
釋詞: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嫌惡:嫌棄厭惡。課文里指厭惡的意思。
驚惶:驚慌。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過來、覺悟過來。
4.齊讀課文
四、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課件10)
根據課文的內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
②風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線索)
④試著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后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五、默讀課文,理解本文結構。
一(1)點題,引起下文。
二(2-3)“我”不準弟弟放風箏。
三(4-7)想補過,卻無法補過。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對文章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和深層探討。
2.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中蘊含的深意。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聽寫生字詞;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研讀課文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狀的語句,說說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我對風箏是一種什么態度?“我”為什么嫌惡放風箏?
3.找出我毀壞小兄弟苦心制作即將成功的風箏的動作、神態,體會這些句子的作用。
動作:伸手、折斷、擲、踏
神態:傲然
作用:寫出自己毀壞風箏時動作粗魯,毀壞后得意洋洋,同時也流露出后悔、自責。
4.面對我的行為,弟弟是怎樣反應的?
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
5.“于是幼小事候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對于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p13
6.我為什么總想補過?為了補過,我想到了哪些方案?你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P13
“我”善于反省和自責,嚴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7.課文結尾時,“我”敘道風箏這一節,弟弟的態度怎樣?說明了說明?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輕松,只得沉重著。更深一層理解,弟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卻視為合情合理,做風箏要偷著做,一旦被兄長發現,自認該罰。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
8.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對比手法?
我(嫌惡)和弟弟(喜愛)對風箏的態度;我踏碎風箏時的傲慢與后來的沉痛。
三、學生齊讀課文,教師在自由研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作綜合評價和深層探究
提問:綜觀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誤解沖突中表現濃濃的親情的?
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本文敘寫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詣制作即將成功的一只風箏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顯然,寫的是兄弟間的矛盾、沖突。但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卻是手足深情: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一心想補過,討小兄弟的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四、總結升華。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
教學反思
接觸了這篇課文我才去試著真正去解讀魯迅的作品,但短短幾天時間,如同臨陣磨槍,收到效果甚微,支零破碎的了解是萬萬使不得的,就要像王得敏老師一樣,想真正有一種學者風范。功夫必須在平時,擠時間多看書,要學生預習,教師何嘗不是呢。不過我相信 “問題的暴露,恰恰是成功的經驗”。
《風箏》教學實錄 篇10
四基達標
1.《風箏》選自散文詩集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
2.給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據拼音寫漢字
(1)嫌惡________ (2)什物________
(3)苦心孤詣________ (4)ju6________別
(5)n{8________殺 (6)hu3ng________然大悟
3.課文開頭寫見到空中的風箏“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為什么?并分析這句話在結構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課文末段的語句應該怎樣理解?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在寫“我”對小兄弟精神虐殺的一幕時,寫到“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請你發揮合理的想像,結合小兄弟的性格特點,續寫一段小兄弟留在屋里的情景。7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的文章,思考回答文后問題
我們大雜院里
①我們大雜院里,有一家姐弟倆。姐姐蕓蕓,弟弟豆豆。姐姐比弟弟大十幾歲。父母早逝,姐弟倆相依為命。
②每天,蕓蕓用自行車把豆豆送到學校,下午去學校里接。上學與上班的方向正相反。豆豆大些了,便乘車上學。蕓蕓把豆豆送到車上,下午還要到車站去接,領著他過馬路。蕓蕓放心不下的,自然是豆豆的安全。記得學校第一次組織游泳,老師帶隊,可蕓蕓還不放心,她請了半天假,坐在游泳池邊上,兩眼一點兒也沒有離開水里的豆豆。在家里,蕓蕓管著弟弟專心看書,做作業,別的,幾乎什么都不讓他干。
③蕓蕓的工資,除了生活必要□外,就全供豆豆念書了。豆豆升上高中后,蕓蕓給豆豆買了臺收錄機,為的是學好外語。那機子的按鍵旋鈕又多又復雜。豆豆用時,蕓蕓給插上插頭,放好磁帶,“咔噠”打開機子,調好音量;豆豆說聲“□”,蕓蕓又“咔噠”一聲關上,取出磁帶,拔下插頭。
④豆豆考上了大學。只是學校在外地,蕓蕓一直把弟弟送到學校,安頓好才回來。一天,豆豆突然從學校跑了回來。他站在蕓蕓面前,抹著眼淚,說:
⑤“姐姐,我不念書了,就和你生活在一起一輩子。”
⑥蕓蕓驚訝地看著豆豆,半天才鬧明白。原來豆豆到了學校不會□衣服,不會□被子,甚至到飯堂買飯時,不知買幾兩的才合適。
⑦蕓蕓這時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
1.根據上下文,推斷第①段段尾的“相依為命”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將原文分為第三部分(畫在</pgn0093a.txt/pgn>下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3.給文中“□”外選擇依次正確的一項是
[ ]
a.開支 不用了 洗 縫
b.開支 謝謝 熨 疊
c.費用 請幫忙 洗 折
d.開支 不用了 洗 疊
4.第②段中反映蕓蕓對豆豆關心過度的動詞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寫開、關收錄機的事很詳細,詳寫的原因是:________
6.第④段中蕓蕓“茫然不知所措”這“茫然”在文中最準確的含義是
[ ]
a.不懂得弟弟為什么從大學里跑了回來
b.不懂得弟弟說的話是什么意思,怎么回答弟弟的話
c.不懂得自己愛弟弟為何反而害了弟弟,不知今后怎么辦
d.不知今后怎樣在生活上繼續關心、照顧弟弟
7.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
8.本文題目“我們大雜院”顯得太寬泛,從下面選擇一個更好的題目
[ ]
a.蕓蕓和豆豆 b.茫然的愛
c.姐弟情 d.溺愛的害處
參考答案
[四基達標]
1.《野草》 魯迅 周樹人 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
2.(1)w) (2)sh0 (3)y@
(4)訣 (5)虐 (6)恍
3.由下文可知,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溫和的春二月,而北京都是肅殺的嚴冬。故鄉的風箏時節,楊柳發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驚異于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
結構上看,“驚異和悲哀”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4.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時候,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毫無怨恨,竟至于全然忘卻。我也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苦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這正是舊秩序能夠維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能力提高]
1.“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是“意想不到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部忘卻。</pgn0148b.txt/pgn>覺悟者永遠無法補過,這是尤其悲哀的,令人不寒而栗。
2.本題關鍵在于聯系小兄弟當時的性格特點作合理想像。答案略。
[開放探究]
1.相互依*,維持生活
2.①||②③||④⑤⑥⑦
3.d 4.送 接 領
5.能表現姐姐溺愛弟弟,所以詳寫。
6.c
7.本文旨在證明溺愛青少年一代,反而害了青少年一代
8.b
《風箏》教學實錄 篇11
創意說明:
從情感角度切入,說說讀讀,初識人物,把握情感基調,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有些難句除了指導學生多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外,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
這篇散文詩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主題,學生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本設計創設了一個與作品中人物對話的活動,讓學生進入文本,充分解讀,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領會寫作意圖。
一、導入 新課
聽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
簡談感受:你們喜歡放風箏嗎?能和大家談談放風箏時的感受嗎?
引入正課:風箏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這份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于風箏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從時間、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個______的故事。
2、略說人物
自由朗讀集中寫風箏事件的兩段后,說說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大致會這樣說:
從“體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鍛煉的。(可見小弟走出戶外去活動,對健康有多重要。)
從“驚惶,失了色瑟縮著”可以看出小弟是軟弱的,膽小的;
從“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從“驚呼、跳躍”即可看出小弟癡迷于風箏、熱切向往放風箏;
從“做出蝴蝶風箏”看出小弟是心靈手巧、聰明的;
從“伸手抓斷”、“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專橫的,活脫脫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
……
三、研讀“悲哀”
1、朗讀體會
提問:讀全文,我們能感受到全篇都籠罩著一種怎樣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來朗讀,體會作者感情。指名學生朗讀,教師相機指導,及時點評。個別表演讀后,四個小組連綴讀完所有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學生從抒寫“悲哀”的句子中就表達隱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語句進行自主提問,教師將提出的問題歸納成以下幾個,先由四人小組合作探討,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
①教師示范提問: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為什么在我卻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②“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怎么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么又說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的?
④文章結尾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我為什么要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 “四面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有沒有別的含義?
四、思維延展
1、討論主題 感悟警句
①引導思考:一件記錄著某種遺憾的往事,兄長追悔莫及,小弟為何全忘了呢?對魯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是想告訴讀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個警句,請找出來,齊讀。
③你贊同這個道理嗎?談談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戲能使兒童活潑、聰明、健康。
玩游戲(如搭房子、過家家等),能放飛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無窮。
愛玩的孩子顯得機靈、活潑,而在家長管束下老實安靜聽話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殺而缺少頭腦和靈性,依賴性強。
玩玩具或游戲過程中,人是要仔細動腦筋的,要觀察要思考,這將有利于孩子智力的開發。
2、聯系生活 講述故事
回憶你玩玩具、玩游戲的快樂與憂傷,選一個最難忘的,講給大家聽。
教師小結:玩具與游戲能讓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快樂、思考、創造和智慧,難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長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盡一生的內心折磨。
3、進入文本 與人對話
學過課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為和內心情感后,你想對哥哥或弟弟說些什么呢?說勸慰、鼓勵、理解、敬佩的話都可以。
老師范例:對兄長,我想說,你是那么嚴厲地自責,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的對話會從兄長的善良、嚴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開,在與人物對話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題,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結束語:
一出風箏事件,牽動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兄長嚴于自責,小弟全無怨恨,這兄弟間的情誼因風箏事件而顯得更美、更和諧。魯迅先生在這篇散文里不僅揭示了傳統觀念對兒童的毒害,也為我們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溫馨之歌。還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貴,愿同學們都能擁有自己自由、快樂發展的天地,讓我們一起來背誦清朝高鼎的一首《風箏》的詩吧!
學生十分愉悅地、無限向往地齊背“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放紙鳶”,結束新課
《風箏》教學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品味語句,理解重點詞句的語境意義。
2、感受文中通過誤解和沖突所體現出的兄弟間深厚的親情。
3、學習魯迅嚴于自省、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小兄弟癡迷風箏的童心,了解“我”對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殺的殘暴以及“我”由此而產生的痛悔和無法把握的悲哀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新課
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你們喜歡放風箏嗎?能和大家談談放風箏時的感受嗎?由魯迅和他弟弟關于風箏的故事引入課文:強調魯迅的心曾因為風箏的事而沉重過,設置疑問,引入課題
二、作者簡介、背景簡介
三、預習檢查
讀準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樣mú 嫌惡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驚惶huáng 瑟縮sè 懲罰chéng 虐殺nüè 寬恕shù 苦心孤詣yì
墮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惡 怒nù 憤怒 墮duò墮落
賺zhuàn 賺錢 恕shù 寬恕 墜zhuì下墜
訣jué 訣別
決jué 決定
抉jué 抉擇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主朗讀課文
1.朗讀要求:①讀準字音;②停頓恰當;③讀出感情;④讀出重音。
2.根據課文的內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
②試著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后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③風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線索)
(二)思考:尋找誤解和沖突
1、弟弟喜歡放風箏嗎?程度如何?從文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從“驚呼、跳躍”即可看出小弟癡迷于風箏、熱切向往放風箏
2、“我”為什么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
3、“我”是如何毀壞風箏的?找出“我”毀壞風箏的動詞,體會這些動詞的作用
“伸手折斷”、擲地、 “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專橫的,活脫脫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
4、面對我的行為,弟弟是怎樣的反應?
“驚惶,失了色瑟縮著”可以看出小弟是軟弱的,膽小的
思考:自我反省 感受親情
1、是什么原因讓“我”閃電般蘇醒過來了?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
2、對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彌補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辦法一:送他風箏,一同放風箏--“他和我一樣,早已有胡子了”
辦法二:“討他的寬恕”--“他什么也不記得了”
結果:失敗
3、“我”想討弟弟的寬恕,但弟弟卻什么也不記得了,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作者是一位能夠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譴責、勇于承擔責任、家庭與社會責任感都極強的作家,不可能因為弟弟的忘卻、無怨就會自我說謊,自我欺騙地認為自己無過了。
五、合作探究
1、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為什么說“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
(1) 生交流
(2)師總結
2、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為什么說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
(1)生分小組討論
(2)師總結:“精神虐殺”是指“我”扼殺了弟弟喜歡風箏的天性。
“這一幕”是指我粗暴、蠻橫的拆毀了弟弟的風箏。“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于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游戲,無異于虐殺兒童天性。
3、為什么說“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
六、總結:
1.本文飽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情?把全篇抒寫感情的句子找出來朗讀,體會作者感情。
悲哀、自責、后悔、同情。
2.從作者對待、處理風箏事件中,可以看出魯迅哪些精神品質?
嚴于解剖自己 知錯必改 勇于自責反省 為人嚴肅 善于思考
七、拓展延伸
“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在當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所犯的錯誤稱為“精神虐殺”,可是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老師卻不讓我們上網玩游戲,難道他們也是在對我們進行“精神虐殺”嗎?請大家針對這一事件談談對爸爸媽媽及老師這種做法的看法或對游戲的看法。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給予激勵性評價。
附:板書設計
風箏_魯迅
北京的冬天
由
景
入 題 少時虐殺弟弟的風箏夢(天性)
故鄉的春天 風箏事件: 中年感到無限懊悔
襯 情 補過而不得(永遠沉重的悲哀)
景
由
北京的冬天(照應開頭)
《風箏》教學實錄 篇13
四川省雙流縣棠湖中學:劉勇 黃明麗
學習目標: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進行探究性學習,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充分利用CAI輔助教學。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重難點及策略:調動學生情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源與教具:CAI輔助教學,準備魯迅的相關文學作品。
教學過程 :
一、精彩瞬間、情節回顧
情境導入 :昨天我們初步疏通了《風箏》這篇散文詩的思路,今天,我們將繼續深入地學習和探討,走進魯迅,走進那個時代。首先,請看精彩瞬間回眸。 (CAI畫面展示)
二、表演導入 、提綱挈領
1、好的文學作品能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啟發人思索,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本文亦如此,簡煉傳神的語言將兩個對立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懺悔的種子?下面三位同學分別飾演敘述者、“我”、小弟。
2、(CAI問題展示)
1、風箏被毀壞了,小弟是什么心情?
2、“我”當年是什么心情?現在是什么心情?
3、師明確后板書:
板書: 蠻橫無理 悲傷絕望
4、“我”為什么能理直氣壯地來這樣管理教育小弟呢?
生討論:封建的長幼尊卑觀念,以前長輩是這樣教育我的,我同樣以這種方式來教育弟弟,并不以為自己錯了,這真可謂是一種清醒的糊涂。看似關愛,實則是殘酷的剝奪,是一種精神虐殺。多年后,回憶起來,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著深深的后悔和自責。
5、指導朗讀。生齊讀本段。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導入 :“我”是否能夠一直以這樣的勝利心態坦然自居,是哪一件事讓我有了重新的認識?在這一環節的自主性學習中,我們提到最多的問題是什么?(CAI問題展示事先搜集的問題)
1、 為什么說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
2、 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從中你又感悟到什么?
2、分成兩個大組討論,每一個學生充分發言。再抽生回答。
3、師:自己一向認為管小兄弟管得對,現在一接觸科學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受到了良心的譴責,并不以年代久遠而寬恕自己。
板書:反省剖析
4、小時候,我對小弟管教粗暴,多年后,我向他道歉時,他卻已經忘卻,我的過失無法彌補,無從彌補,在當年,這是一種愛,但現在想想: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愛?但當年虐殺者和被虐殺者都被愚昧的觀念支配,彼此都不認為有什么錯。虐殺者橫行無忌,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啊!
板書:全然忘卻 麻木不悟
5、小結:這是一個純潔無邪的孩子,體弱多病的孩子,天真聰明的孩子,你看,別人做的是蟹風箏、蜈蚣風箏,他卻能做蝴蝶風箏,多美的蝴蝶風箏,可是卻由于我的和弟弟的麻木不悟,這只蝴蝶風箏最終還是未能如愿以償地飛翔于藍天上,這正是當時兒童的悲哀,正因為這層層思想的阻礙,這只風箏才難釋重負,不能展翅飛翔。
師完善板書,成展翅飛翔的蝴蝶狀。
四、深情朗讀、感悟全文
CAI配樂,學生分小組朗讀。
五、出示書籍、延伸課外
中篇小說《阿Q正傳》; 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說集《吶喊》 散文詩集《野草》
小說集《吶喊》14篇,其中,中篇小說《阿Q正傳》作為代表作,深刻地勾畫了一個貧苦農民阿Q典型形象,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茍且偷生,內心麻木不仁,用幻想來戰勝困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散文集《朝花夕拾》10篇是回憶性的散文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出了私塾生活的乏味與壓抑,那時候,老師只讓學生終日讀書、習字、對課,連發問也不允許,讓他非常懷念百草園。這怎么能適應兒童活潑的天性呢?
還有雜文、文學批評等體裁。
我們知道,魯迅之所以棄醫從文,就是因為當時有感于中國民眾的普遍的麻木不仁的心態。魯迅決心尋求救國真理,喚醒民眾。他是一個堅強不屈的文學斗士,小說集《彷徨》題詩中寫道: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這正是他在那個時期作為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真實寫照。我們下去之后可以多接觸魯迅,多了解他那顆憂國憂民的至今還在不停跳動的火熱的心。
附:《風箏》教學后記
《風箏》是初中生所接觸的第一篇魯迅的文章,又是一篇散文詩,由于時代和觀念等因素差異的影響,學習本文難點較多,特別是要指導學生從作者精巧的選材和高超的語言運用藝術上來領略其思想的深邃和內涵的深刻,以達到使學生深受感染的目的。
在備課時,我進行了認真思索,怎樣來引領學生登堂入室呢?其實方法有很多,我決定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發揮板畫的積極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作為研究和探討本文蘊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契入點之一。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之功效。在實際教學中,隨著教學的深入,板書在不斷完善,小結時便將板書整理成展翅飛翔的蝴蝶狀,當板畫完成的一剎那,學生們唏噓贊嘆,情不自禁地沉浸于其中,加上教師的點撥,學生豁然開朗,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試想,白色粉筆勾畫的風箏呈現于黑板上,這大塊的黑底猶如當時的背景,無形之中給風箏造成了多大的壓力啊!風箏翅膀上的“蠻橫無理、悲傷絕望、反省剖析、全然忘卻”更似壓在風箏上的枷鎖,鮮紅的“麻木不悟”,色彩多么眩目,這承載著童年夢幻的風箏怎堪重負,怎能自由地展翅飛翔。這是一個純潔無邪的孩子,這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這是一個天真聰明的孩子,你看,別人做的是蟹風箏、蜈蚣風箏,他卻能做蝴蝶風箏,多美的蝴蝶風箏,對于一個如此摯愛著風箏的小孩來說,風箏就是他童年的夢想和追求啊,就這樣被扼殺了嗎?怎能不讓人思索,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怎能不讓人憤怒疾呼!
《風箏》教學實錄 篇14
一、說教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于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閱讀能力,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敘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干。
教學難點 :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閱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蘊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了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于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沖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于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么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閱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文章有豐富的意蘊,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復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閱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閱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于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復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說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復地閱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閱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1、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課前可以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4、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5、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四、說程序:
在教學過程 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多角度理解課文:
1、為什么作者看見風箏會“驚異和悲哀”?
2、文中回憶了一件什么事,這一幕后來作者稱之為什么?
3、多年之后“我”對當年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什么論文,這種改變說明了什么?
4、“我”對于自己的過錯,想到補過辦法了嗎?是什么?弟弟是何態度?我心情釋然了嗎?
(三)學生質疑。
(四)思維拓展訓練:
1、當年的魯迅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什么做法,是什么思想在做祟?你的身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例子,試舉例說明。
2、虐殺者的行為為什么能得逞,是什么助長了這些人的壞習性,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正確的做法該如何?試舉例說明。
(五)總結:《風箏》不僅是展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作業 :課后探討
1、請談談你對兒童教育的一點看法。
2、在人際關系中,你會怎樣處理親人、朋友之間的誤解和沖突?
[教學小結]
由于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