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理想》教學設計 篇1
六、理想
流沙河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能力目標:模仿課文的寫法,寫短小的詩句。
情感目標:樹立為遠大的理想而奮斗的信念。
教學重點:朗讀訓練,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詩歌的結構,理解詩歌的主旨,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難點 :反復朗讀這首詩歌,討論、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方式:朗讀教學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重點是反復朗讀這首詩歌,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詩歌的結構,討論、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 導語 設計: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個人就會不畏勞苦地向著一個目標前進。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2、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教師范讀
2、 正音、正字
蛻 饑寒 離亂 綴連 遠行 倔強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竊 詛咒 濃陰 海天相吻
3、 釋詞
寂寥,就是寂靜、空曠。
浪子回頭 碌碌終生 絕處逢生 可望不可即
4、 學生默讀,感知課文內容:理想究竟是什么?
第l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
第3節,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第4節,理想使人明確方向。
第5節,理想給人力量。一是樂觀,二是斗志,三是活力。
第6節, 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后的喜悅,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第7節,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而不是個人榮譽。
第8節, 理想對人生的意義。
第9節,理想對人生的意義。
第10節,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第11節,正反對比,突出理想對于人生的重要。
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三、探究此詩脈絡:
第l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2、3兩節 “理想的歷史意義”;
4、5、6、7節 “理想的人格意義”;
8、9、10、11節 “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四、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從哪可以看出來?
學生默讀后小組討論,回答,互相補充。要點: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五、作業 :注音每個1行,每行5遍。解詞1遍。
六、板書設計
脈絡:
總----第l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分----2、3兩節 “理想的歷史意義”;
4、5、6、7節 “理想的人格意義”;
8、9、10、11節 “理想的人生意義”。
總----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第2課時 :朗讀、背誦。研討與賞析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教學過程 :
一、哪些詞語最能表現文章的主題?
同學自讀課文,然后小組交流,代表回答。
不求一致,重點是賞析語言。
略。
二、語言運用
1、
2、 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3、 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體會每個比喻的喻意,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后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說“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聯系實際,就很好懂。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說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
修辭訓練方法,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4、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質疑和交流:
1、 學生質疑,互相交流。教師積極引導,生生互動。
2、 談談學習本課受到的啟發。
言之成理即可。
3、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獲。
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五、作業 : 1、完成目標冊。
2、寫300字的隨筆,談談自己如何看待理想。
六、板書設計
賞析語言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打比方-----形象生動。
七、教學反思:初一學生讀這首詩,一方面要充分調動他自己的人生體驗,另一方面也需要聯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強調朗讀的重要性,要多讀,多理解基礎上的有感情的朗讀。
《理想》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3.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重點難點】
1.朗讀訓練。
2.理解詩歌的主旨;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設想】
1.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達到感悟和理解。
2.重視詩歌朗誦教學。
3.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理想”是什么?一本詞典上說,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詞典上說,是對美好未來的設想。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理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理想。
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流沙河,當代詩人,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金堂槐樹街老家。1948年始發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寫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編輯、《星星》編輯。1957年后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余研讀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勞動糊口,共XX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編輯。1985年起專職寫作。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二、課文研討
1、學生聽讀、欣賞。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蛻 饑寒 離亂 綴連 遠行 倔強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竊 詛咒 濃陰
海天相吻 浪子回頭 碌碌終生 絕處逢生 可望不可即
2、自讀課文,分小組學習。
①、自學,聯系實際理解各節詩的含義;
提示:可聯系例子,如革命烈士、獻身科學獻身真理的仁人志士、先進人物;也可聯系身邊的人物及自己來談。
②、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等待問其他組的同學或者老師;
③、推舉一、兩個同學發言,其余同學可補充;
④、各組出一個同學評分,科代表記分時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進行總分。
3、整體感知
①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這首詩是說,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
開頭一節總說理想的意義
(2、3)兩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歷史意義”來概括。
(4、5、6、7)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義”來概括。
(8、9、10、11)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義”來概括。
可見,全詩主要贊揚理想的意義,從歷史意義,到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
最后一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這樣合并概括,全詩的脈絡就清楚了
4、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么?
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后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說“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聯系實際,就很好懂。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說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
5、第2節詩是說,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時代性,對嗎?除此之外,還包含什么意思?
說得對。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社會是逐步發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種需要滿足了,就會產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過來說,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會不斷進步。
這一節的標點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號,句號只有兩個,兩個句子是從兩個角度來說的。饑寒、溫飽、文明,是從生活狀況來說的。離亂、安定、繁榮,是從社會秩序來說的。
6、第3節的意思怎樣理解?跟第2節有什么聯系?
第2節講,人類的理想步步提高,從溫飽到文明,從安定到繁榮,具有歷史性;第3節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類理想有如珍珠鏈。
為什么它又是歷史的脊梁骨呢?因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理想是人類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這個“照”字,既承接“瑩瑩光”,又照應第1節詩里“照亮”的“照”,先輩的理想照亮了子孫前進的道路。概括地說,
這節詩的意思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7、第4節詩意的重點是什么?
重點在后兩句。“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與第1節第三句“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都說理想使人明確方向。第1節第四句說“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來的,這種理想是必然能實現的。第4節說了另一種情況:“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這里說的是,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后來越是認識其艱巨性、長期性。
8、第5節的大意怎樣概括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詩。“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這是說,理想使人樂觀。例如,饑寒年頭,有了溫飽的理想,相信靠勤勞的雙手一定能贏得豐衣足食,滿懷希望,情緒就樂觀了。“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這是說,理想使人充滿斗志,頑強不屈地奮斗。例如,面對不幸,面對厄運,有了理想,相信厄運是可以戰勝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會不屈不撓地奮斗。“理想使你忘記鬢發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就是說,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齡非常年輕,他壯心不已,奮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滿活力。
一是樂觀,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來,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內。
這節詩的大意,可以概括為,理想給人力量。
9、第6節怎樣理解?這里所說的“犧牲”是不是指黃金夢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錯。顯然,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決不是什么黃金夢。一個人想發財,想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資產,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即使通過正當手段發財致富也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更不必說,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錢財了。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后的喜悅,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10、為什么說“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為什么“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歡笑?歡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種物品時附帶產生的物品叫做副產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而不是個人榮譽。理想實現了,社會給你榮譽,這種榮譽只不過是理想的副產品。
寂寥,就是寂靜、空曠。懷有崇高理想的人卻被誤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歷史上往往有這種情況。理想,就是要改變現狀。而尚未覺悟的人,總認為現狀是天經地義的,要改變現狀,在他們看來就是大逆不道,是瘋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對他,奮斗者的處境就陷于寂寥。
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處境盡管寂寥,但是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里又有酸辛。
11、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不幸”就是指“被誤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兩句意思是轉折的,寫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可見意思側重在后一句。這一節說的是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12、第9節是什么意思?跟上一節有什么關系?
第9節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樹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樹立了理想,他也可以獲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樹立了理想,“浪子回頭金不換”。“理想是還魂的仙草”,是說,罪人之所以為罪人,是因為喪失了靈魂,為邪惡的念頭所驅使,為非作歹。樹立了理想,就恢復了良知,恢復了正常人的靈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愛的母親”,是說,理想能引導著浪子走上正軌。
13、第10節所說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竊”究竟是指什么?
聯系歷史背景就不難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幫”歪曲馬克思列寧主義,推行他們那套假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被他們糟蹋了,玷污了。因為他們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動搖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竊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識別真假,對真正的理想堅信不移,這是一種考驗,也可以說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理想之所以會被扒竊,在自己一面,也因為不夠執著,所以說一要找回來,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當心”,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14、第11節與上面有什么聯系?“夸耀著當年的功勛”,為什么說“可厭”?“詛咒著眼前的環境”,為什么說“可笑”?
上一節說“被扒竊”,這一節說“失去”,前者是被動的,后者則是主觀拋棄的,有層進關系。與第8節又構成正反對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對比非常鮮明。正反對比,更突出理想對于人生的重要。(“蛻不能改為變”,“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夸耀自己當年的功勛,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勞簿上爭名奪利,當然可厭。“詛咒著眼前的環境”,卻不愿為改變眼前的環境而奮斗,當然可笑。
15、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么?結尾為什么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而說“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理想開花”兩句是說,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陰,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征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16、本詩中用什么形象表達理想的意義呢?
三、課堂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青春是......
②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父愛是一座山峰 讓你的心靈即使承受風霜雨雪也能沉著堅定;一片大海 讓你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依然仁厚寬容。
三、教師小結
1.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2.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理想》教學設計 篇3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總課時:
6 理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回顧導入 :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板書課題。)
二、誦讀感知
1、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
2、學生誦讀: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3、自主學習:正音、正字、釋詞
三、合作探究
1、 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2、 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
3、 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朗讀,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
人生意義(8、9、10、11)
四、品讀明理
1、品讀課文,逐段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2、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
第2節,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斗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
六、體驗拓展:
1、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七、背誦理解:分小組競賽背誦
八、師生小結: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九、作業 布置
①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武原鎮中學 陸海峰)
《理想》教學設計 篇4
6.理想
學習目標:
1. 多重朗讀,理解詩意,領悟詩理,品嘗詩味。
2. 能仿寫諸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之類的句式。
3. 能切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想,并如何去去實現理想。
教學設想:
主要是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以朗讀為主,從中悟得詩理,對其中的深奧含義不必作死摳式理解,允許學生見仁見智。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在山的那邊》中里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海就是孩子心中的美好理想。誰能說出關于理想的名言。
二.自由朗讀一遍,給生詞注音,如綴連、洗濯、寂寥、玷污、詛咒(全班齊讀,要求響亮、有力量。
三.讓學生邊讀邊理解詩意,不能理解的提出來,先讓學生自己嘗試可能的疑問可參看教參上有關分析。
四.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說說你的感受。
五.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六.再讀全詩,要求有情感。
七.作業 :仿寫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友誼是 , ;友誼是 , ;
《理想》教學設計 篇5
6.理想
2004年9月 日星期 課型:講讀課 設計者:高
學習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反復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整體感知
①范讀
最好由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 {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
人生意義(8、9、10、11)
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啟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斗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舍,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作業
①抄寫并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 。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
研討與賞析(二)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課后記:調動學生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引導探究詩句的含義,否則,學生缺乏認識,難以理解課文。
《理想》教學設計 篇6
許子芬
學習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反復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整體感知
①范讀
最好由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 {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
人生意義(8、9、10、11)
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啟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斗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舍,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作業
①抄寫并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 。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
研討與賞析(二)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課后記:調動學生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引導探究詩句的含義,否則,學生缺乏認識,難以理解課文。
《理想》教學設計 篇7
《理想》教案
一.導語 :第一課學的是《在山的那邊》,詩中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個人就會不畏勞苦地向著一個目標前進。
二.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三.整體感知:這首詩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連串的“理想是……”,一連串“理想使……”,大贊理想的意義。最后一節說“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希望人們樹立遠大理想,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總而言之,這首詩是說,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詩人從多種角度贊美理想,一連串形象的比喻,蘊含豐富的意義。
四.教學步驟 :
1. 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體會每個比喻的喻意,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后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說“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聯系實際,就很好懂。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說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
2. 第2節詩是說,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時代性,對嗎?除此之外,還包含什么意思?
說得對。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社會是逐步發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種需要滿足了,就會產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過來說,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會不斷進步。這一節的標點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號,句號只有兩個,兩個句子是從兩個角度來說的。饑寒、溫飽、文明,是從生活狀況來說的。離亂、安定,是從社會秩序來說的。
3..第3節的意思怎樣理解?跟第2節有什么聯系?
第2節講,人類的理想步步提高,從溫飽到文明,從安定到繁榮,具有歷史性;第3節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類理想有如珍珠鏈。為什么它又是歷史的脊梁骨呢?因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理想是人類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這個“照”字,既承接“瑩瑩光”,又照應第1節詩里“照亮”的“照”,先輩的理想照亮了子孫前進的道路。概括地說,這節詩的意思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4.第4節詩意的重點是什么?
重點在后兩句。“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與第1節第三句“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都說理想使人明確方向。第1節第四句說“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來的,這種理想是必然能實現的。第4節說了另一種情況:“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這里說的是,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后來越是認識其艱巨性、長期性。
5.第5節的大意怎樣概括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詩。“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這是說,理想使人樂觀。例如,饑寒年頭,有了溫飽的理想,相信靠勤勞的雙手一定能贏得豐衣足食,滿懷希望,情緒就樂觀了。“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這是說,理想使人充滿斗志,頑強不屈地奮斗。例如,面對不幸,面對厄運,有了理想,相信厄運是可以戰勝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會不屈不撓地奮斗。“理想使你忘記鬢發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就是說,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齡非常年輕,他壯心不已,奮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滿活力。
一是樂觀,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來,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內。這節詩的大意,可以概括為,理想給人力量。
6.第6節怎樣理解?這里所說的“犧牲”是不是指黃金夢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錯。顯然,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決不是什么黃金夢。一個人想發財,想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資產,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即使通過正當手段發財致富也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更不必說,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錢財了。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后的喜悅,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7.為什么說“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為什么“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歡笑?歡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種物品時附帶產生的物品叫做副產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而不是個人榮譽。理想實現了,社會給你榮譽,這種榮譽只不過是理想的副產品。
寂寥,就是寂靜、空曠。懷有崇高理想的人卻被誤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歷史上往往有這種情況。理想,就是要改變現狀。而尚未覺悟的人,總認為現狀是天經地義的,要改變現狀,在他們看來就是大逆不道,是瘋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對他,奮斗者的處境就陷于寂寥。
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處境盡管寂寥,但是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里又有酸辛。
8.第8節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節分兩個大句,每個大句上下兩個小句之間都用分號。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節說的,“不幸”就是指“被誤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兩句意思是轉折的,寫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可見意思側重在后一句。這一節說的是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9.第9節是什么意思?跟上一節有什么關系?
第9節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樹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樹立了理想,他也可以獲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樹立了理想,“浪子回頭金不換”。“理想是還魂的仙草”,是說,罪人之所以為罪人,是因為喪失了靈魂,為邪惡的念頭所驅使,為非作歹。樹立了理想,就恢復了良知,恢復了正常人的靈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愛的母親”,是說,理想能引導著浪子走上正軌。
10.第10節所說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竊”究竟是指什么?
聯系歷史背景就不難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幫”歪曲馬克思列寧主義,推行他們那套假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被他們糟蹋了,玷污了。因為他們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動搖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竊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識別真假,對真正的理想堅信不移,這是一種考驗,也可以說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理想之所以會被扒竊,在自己一面,也因為不夠執著,所以說一要找回來,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當心”,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11.第11節與上面有什么聯系?“夸耀著當年的功勛”,為什么說“可厭”?“詛咒著眼前的環境”,為什么說“可笑”?
上一節說“被扒竊”,這一節說“失去”,前者是被動的,后者則是主觀拋棄的,有層進關系。與第8節又構成正反對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對比非常鮮明。正反對比,更突出理想對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當年的功勛,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勞簿上爭名奪利,當然可厭。“詛咒著眼前的環境”,卻不愿為改變眼前的環境而奮斗,當然可笑。
12.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么?結尾為什么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而說“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理想開花”兩句是說,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陰,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征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五.探究此詩脈絡:探究脈絡,先要明白各節大意,然后把相近的歸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兩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歷史意義”來概括;4、5、6、7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義”來概括;8、9、10、11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義”來概括。可見,全詩主要贊揚理想的意義,從歷史意義,到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開頭一節總說理想的意義,最后一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這樣合并概括,全詩的脈絡就清楚了。
六.課文練習解答:
1.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樹立理想,擁有信念,擁有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是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他要犧牲個人利益,他要拋棄黃金夢,所以又是一種犧牲。
3.兩首詩的內在聯系是主題相同,都抒寫了理想的意義:《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以上詩句都說,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邊》:“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以上詩句都說,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活。
《理想》教學設計 篇8
第九課 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
第一框《我們的共同理想》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確我們的最高理想和現階段我們的共同理想;
(2)把握最高理想與共同理想的辯證關系;
(3)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內容;
(4)明確新世紀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能力目標:通過圖表展示,培養學生讀圖表和分析圖表的能力;通過對小康一詞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學習,幫助學生實現全面和發展地看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理想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確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時刻準備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教學重點:我們的共同理想
教學難點:
1、最高理想與共同理想的關系;
2、小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
教學方法:舉例、討論、比較等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從XX年1月開始,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使廣大黨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是這次教育活動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什么要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共產主義社會是怎樣的?如何實現這一理想?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們的共同理想》。
一、我們的共同理想
(一)走進共同理想
活動1:你能想象理想社會是怎樣的嗎?
(答:沒有戰爭,世界是和平的。沒有國界,沒有貧富差距,人人平等,產品將非常豐富。所有的工作都由機器人來干,人們只需要操作機器人。醫學更發達,人的壽命將會延長。沒有犯罪,人人和睦相處。將有更多的同學能上北大、清華,而且是通過遠程教育,不用到北京上。……
答:經濟上,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人過上殷實的日子。政治上,更加民主,更加和諧。文化上,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社會更加文明。社會生活,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教育上,享有更加良好的受教育的機會。)
在中外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曾經為建立一個理想社會提出了自己的設想甚至付諸于實踐:
①在中國古代曾把理想社會稱為“大同”,其核心是:“天下為公”。②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在他的《大同書》中把大同社會幻想成“無幫國、無帝王、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社會。③十九世紀初三個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代表,他們是法國思想家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思想家歐文。圣西門設計的理想社會叫“實業制度”;傅立葉的理想社會的基層組織叫“法郎基”;英國的歐文創辦的理想社會叫“新和諧公社”,他耗費了幾乎全部財產建立的這個“天堂”只存在了四年就解體了,自己也為此一貧如洗。
……
這些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對理想社會的設想,并進行了一些嘗試,但他們的設想都沒有成功。
1、我們的最高理想
而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指出人類終將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將是物質極大豐富,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它是人類的最高理想。
問題1:我們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各是什么?二者關系如何?(p110下,111下中,111下-112上)
活動2:閱讀教材p111上-中下的材料,結合共產黨人為共產主義理想獻身和事例,談談你對中共先進性的認識。
(答:中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成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的先進性,這種先進性集中體現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也正是如此,中共才凝聚了無數優秀分子投身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之中,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和領導核心。)
在今天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奮斗目標(共同理想)是什么呢?這一共同理想與共產主義理想之間的關系怎樣?
(指導學生看書p111頁-112頁)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富強”是指經濟上富有繁榮;“民主”是指政治是人上享有管理國家和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文明”指經濟、政治和文化上達到較高水平。
3、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關系
實現共同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要準備和必經階段。實現最高理想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因而,在現階段,我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也就是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為實現共同理想,黨的十三大制定了實現宏偉目標的戰略部署。
(復習我國經濟社會大體分三步走)
今天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那么,第二步戰略目標所要達到的小康水平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二)同繪小康藍圖
活動3:閱讀教材p112-113中的材料。
(1)說一說:我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2)談一談:我們的生活環境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答:經濟總體水平不高,社會風氣不是很好,思想道德建設、文化生活不夠好,民主法制不健全,公民環保意識不夠強,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沒得到遏制,村容村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公民精神風貌有待進一步提高。)
1、從溫飽到小康(歷史性的跨越)
小康水平基本標準: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于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系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問題2: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理解現階段我國社會達到的小康水平?
[答:(1)所謂小康水平,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2)我們的小康是低水平的、發展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含義
所謂小康水平,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活動4:請同學們看下面一組圖表和數據,或許你會對我國目前的小康水平有一個新的認識。
材料一:XX年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較(美元)
美國 日本 德國 中國
國內生產總值(gdp)(萬億) 14.33 4.84 3.82 4.22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47400 40330 47500 3250
材料三:
表一、我國東西部的差距
項目
區域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居民人均收入
1978年 1998年 1978年 1998年
東部 1765元 9522元 東部是西部的1.5倍 東部是西部的4倍
西部 1349.8元 4031
表二、我國城鎮和農村的差距
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鄉差距
城鎮 9422元 1983年為1.82:1
農村 2936元 XX年為3.2:1
結合上述圖表回答:
1、上述圖表共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2、聯系上述圖示說說你所在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尚不如意的地方?
(答:說明我們的小康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是低水平的;說明我國的小康水平發展不平衡的;說明我國的小康水平發展不全面的)
問題3:黨的xx大對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答:①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②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③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④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設生態文明。)
3、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
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活動5:本世紀頭20年我國的奮斗目標是怎樣的呢?到2020年,我們的未來社會是什么樣的呢?
(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圖畫,或者是歌曲等形式描繪。)
(答: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問題4:青少年應該怎樣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
(答:我們應該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著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關注世界共同的問題,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三)共創和諧偉業
1、和諧社會是我們的社會理想
活動6:聯系教材p115中的材料,結合歷史知識,說明人類對和諧社會的不懈追求。中共為什么要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答:(1)“和諧社會”有著深厚的思想淵源。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貢獻戰略任務。]
2、和諧社會的內容
問題5:怎樣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所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什么樣的?
[答:(1)見上面活動6的答案(2);(2)(內容或目標)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善、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它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具體內容,而且各項內容緊密聯系、互相貫通。它既為我們描繪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藍圖,又提出了扎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中國共產黨是這個系統工程的指揮者。
活動7:想想自己身上存在哪些與構建和諧社會不和諧的地方。思考在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學校、和諧社區方面,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答:(1)不和諧地方:①誠摯友愛②民主法治③公平正義④充滿活力⑤安定有序。(2)建議:①和諧家庭:父母不拆子女信件幫父母做家務,贍養扶助父母慰藉父母父母要用健康言行適當方法教育子女;②和諧校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建設快樂校園;保持校園環境優美,建設生態校園;尊師重教;開展“希望工程”捐助活動等。]
3、構建和諧社會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和諧社會人人共享;促進和諧,人人有責。
和諧美好的社會,需要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參與;我們動工是和諧社會的享受者,更是建設者,只有動工著眼長遠,又立足當膠,人人有責、人人行動、人人有貢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就能早日實現。
本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應該:著眼未來,高瞻遠矚,應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
立足現實,腳踏實地,為實現共同理想努力奮斗!今天的學習,還使我們了解了國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制定和實施的經濟建設的目標。了解黨和國家制定這樣的目標是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的,是為了使人民都過上小康生活,使人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布置作業:
1、我們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各是什么?二者關系如何?
2、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理解現階段我國社會達到的小康水平?
3、黨的xx大對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4、青少年應該怎樣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
5、怎樣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所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什么樣的?
6、見《高效速練》相應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一、我們的共同理想
(一)走進共同理想
1、我們的最高理想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關系
(二)同繪小康藍圖
1、從溫飽到小康(歷史性的跨越)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含義
3、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
(三)共創和諧偉業
1、和諧社會是我們的社會理想
2、和諧社會的內容
3、構建和諧社會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第二框《艱苦奮斗 開拓創新》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認識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知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懂得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自覺向古今中外艱苦創業的先進人物學習,從小樹立艱苦創業精神。
教學重點:艱苦創業,與時俱進。
教學難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創業精神。
教學方法:自學探究、討論法、層層剖析講解法
教學準備
1、自制教學課件
2、學生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
播放自制課件,vcd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詞)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師問: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想必大家也一定熟悉這個故事,有人說愚公非常傻,不值得提倡?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學生1:我同意,因為搬家要比移走兩座山容易,而且也是人、財、物的浪費。
學生2:我不同意,雖然愚公的做法不值得學習,但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3:我也不同意這個觀點,如果沒有愚公的執著,也不會感動玉皇大帝,把山搬走。
……
二、 艱苦奮斗 開拓創新
(一)代代相傳的精神
活動1:閱讀教材p118的材料,思考
1、你能歸納上述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題嗎?
(答: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2、你還能舉出哪些反映這一主題的格言警句?
(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等。)
3、你能舉出哪些實例說明這一主題嗎?
(答:后羿射日;有巢氏經過無數次觀察、實驗,教人構木為巢;臥薪嘗膽、懸梁刺股;紅軍長征;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等。)
1、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問題1: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什么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p118下、120中)
2、艱苦奮斗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得到最充分體現
活動2:閱讀教材p119中的圖片和文字材料,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說說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是如何體現艱苦奮斗這一優良傳統的。
(答:井岡山精神:面對艱苦生活和強大的敵人,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發展根據地農業生產,創建軍需工業,創辦造幣廠和公賣處,開展熬硝鹽運動。組織紅軍將士挑糧上山,克服重重困難,創造歷史上的奇跡。長征精神:英勇紅軍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粉碎了百萬國軍的圍追堵截,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縱橫14省,跨越千山萬水,終于取得了最后勝利。長征這種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將永載史冊。)
3、艱苦奮斗的精神在新時期繼續發揚光大
現在,我們已不再是亡國奴,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園,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嗎?回答是肯定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本色和傳統美德,是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條件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穩定的建設時期,我們都不能丟掉它,仍要將其發揚光大。有過輝煌歷史的“大渡河連”的駐港部隊已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指導學生看教材120頁,駐港部隊的官兵是如何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
活動3:關于新時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問題的兩個觀點,你同意哪個觀點?為什么?
(答:第二個對的。因為:①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鞏固目前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實現共同理想,就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充滿艱辛和創造性偉大事業,需要崇高精神支撐和推動的事業;③推進現代化建設,更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決不能自滿、停滯。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并做到與時俱進。那些借口時代不同了,艱苦奮斗過時了的說法,實際上是懶惰、消極、不思進取,沒有愛國心和責任感,思想落后腐敗的表現,是極為有害的。)
(二)艱苦創業 與時俱進
活動4:結合教材121頁,從兩代“鐵人”的身上,說說新時期艱苦奮斗精神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新時期,艱苦奮斗精神集中體現在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努力學習,不斷創新,無私奉獻,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奮發圖強,拼搏奉獻,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等多方面。
艱苦創業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容。兩代“鐵人”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克服了困難,為我國石油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豐富了艱苦奮斗精神的內容,值得我們學習。)
1、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有偉大的創業精神
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在人類社會上,從盤古開天辟地到石器的制作、摩擦生火的發明、金字塔和萬里長城的建造、人造衛星的發射、基因和納米技術的發明;從倉頡造字,到古希臘和羅馬文明、新航路的開辟、絲綢之路的開辟、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一不是艱苦創業精神的結果。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艱苦奮斗的創業史。雖然時代不同了,我們的條件好多了,但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后,面臨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艱巨任務。我們要想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業實踐取得成功,就必須使全民族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我們要把握時機,充分利用穩定的環境和良好的條件,爭取更大的進步。
問題2:為什么要大力發揚艱苦創業精神?
[答:⑴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艱苦奮斗的創業史;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一不是艱苦創業這、精神的結晶;艱苦創業精神不是某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與人類社會發展同在。⑵在不同年代,艱苦創業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而艱苦創業的精神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境界,無論什么時代都被視為成就任何事業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種崇高的美德。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充滿艱辛和創造的事業,需要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精神。]
2、艱苦創業精神是一種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活動5:閱讀教材p122中文字和材料,結合實例,對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加以評析。
(答:①艱苦奮斗是傳統美德,成為繼往開來,開拓創新的巨大動力;②它作為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思想境界,無論何時都被視為成就事業不可少的精神力量;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這種精神支撐和推動;④新時期,現代化建設,更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精神。)
問題3:艱苦創業精神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有何關系?
[答:⑴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充滿艱辛和創造的事業。⑵偉大事業需要并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⑶在新時期,推進現代化建設,更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精神。]
活動6:閱讀教材p123中文字后思考,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應該怎樣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
(答:①生活儉樸,不攀比,不講排場,不亂花錢,把錢用在關鍵的地方;②勤奮學習,頑強拼搏,知難而進,勇于開拓創新;③積極參加值日和其他公益勞動,主動做家務;④節約水電、糧食,愛惜書籍和學習用品,不破壞學校公物等;⑤發揚“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優良傳統。
在不同年代,艱苦創業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而艱苦創業的精神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境界,無論什么時代都被視為成就任何事業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種崇高的美德。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時代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的精神。這就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努力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注意積累,做到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課堂小結:
新時期,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布置作業:
1、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什么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2、為什么要大力發揚艱苦創業精神?
3、艱苦創業精神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有何關系?
4、見《高效速練》相應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二、 艱苦奮斗 開拓創新
(一)代代相傳的精神
1、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
2、艱苦奮斗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得到最充分體現
3、艱苦奮斗的精神在新時期繼續發揚光大
二、艱苦創業 與時俱進
1、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有偉大的創業精神
2、艱苦創業精神是一種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理想》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反復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①范讀
由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蛻變tuì倔強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
扒竊pá詛咒zǔ寂寥liáo夸耀yào
脊梁jǐ貪婪lán怨恨yuàn鬢發bìn
2、辨別下列詞語的讀音和形體的異同:
蛻變--退化倔強--堅強洗濯--洗滌
玷污--沾染扒竊--盜竊詛咒--咒罵
寂寥--寂寞夸耀--夸贊裝飾--莊稼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1)倔強:剛強不屈,固執。(2)玷污:弄臟,污損。多用作比喻。(3)詛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禱鬼神加禍于所恨的人,現指咒罵。(4)寂寥:寂靜而空闊。(5)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7)}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
人生意義(8、9、10、11)
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么意思?
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社會是逐步發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種需要滿足了,就會產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過來說,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會不斷進步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后來越是認識其艱巨性、長期性。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斗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后的喜悅,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處境盡管寂寥,但是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里又有酸辛。
作業
①抄寫并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②朗讀、背誦。
研討與賞析(二)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說的是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么?結尾為什么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而說“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理想開花”兩句是說,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陰,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征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作業
①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理想》教學設計 篇10
一、引入 師:我記得我們班有來自金堂的同學,是誰呢?請舉手(學生很奇怪)。今天我們學的《理想》的作者流沙河也是出生于金堂縣(學生釋然),今年61歲了,寫了許多優秀詩篇,代表作是《草木篇》(老師板書,這時候響起學生紛紛拿筆的聲音,師表揚:我聽到一種美妙的聲音)流沙河老爺爺的散文也不錯,《讀者》上登載了他好幾篇文章。他現在是《星星》詩刊的編輯。我們來看看他寫的這篇《理想》。 二、感知 1.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個要求:“讀準(字音)”,有具體方法嗎? 生1:掃除字詞障礙 生2:借助工具書 (學生自由讀,查工具書,完后主動舉手,待絕大部分舉手,師進入下一步) 2. 全班齊讀 老師正音: 遠行(xíng 不是“航”)玷污(diàn) 3. 請一位學生讀。老師問:那其他同學做什么? (讓學生自己說,邊聽讀邊做什么?共8位學生分別答:給節標序號、抓主旨、抓關鍵、抓感受,邊聽邊思考課后問題,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學生3讀。老師請同學評價:有感情,讀得抑揚頓挫,讀得好!老師又評:這位同學的評價具體,不錯! 三、質疑 老師先問學生:現在大家對詩已比較熟悉了,是想先說說自己喜歡的、感受深的句子還是先質疑?學生舉手表決先質疑。 ——生5問:第六節,為什么“理想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這是矛盾的嗎? 生6答: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獲得理想就得犧牲。 師 問:比如犧牲什么? 生6 答:比如我們學習要有好成績,就要犧牲一些休息時間,玩的時間。 師問生5:這個回答你滿意嗎?(生5搖頭表示不滿意,眾生笑)師請大家再思考 生7答:只有犧牲才能獲得,就象老師講過的得失,有失才有得,這“失”是付出,是犧牲。(全班鼓掌) ——生8問:第八節,為什么有理想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生9答:有理想的人是成功的人。 師 問:還有沒有其他理解? 生10答:有理想才去奮斗,奮斗才會成功,奮斗(的人)是大寫的人。 生11答:秦牧的散文中我讀到過,大寫的人是一個真正的人。 師肯定并提出自己的參考意見:有理想的人能為集體、為社會作貢獻,相比平庸的人是一個“大寫的人“。 ——生12問:第八節,為什么“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生13答:如古代的岳飛,他是忠厚者,卻遭到陷害。 師表揚:舉例證明自己的觀點,具體,又有說服力,希望大家學習。 師 問:有沒有不同意這句話的? 生14答:有,忠厚者遇到挫折時,如果能克服困難,就不會遭遇不幸。 生15答:“常”字不一定,忠厚者不一定常遭不幸。 師:老師同意你的看法,這個“常”字有失偏頗,顯得有點絕對。我們就是要敢于懷疑,名家經典也非完美,權威也未必都對。 生16問:第十一節,為何“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 生17答:英雄由于驕傲,失去理想,沒了目標,不再努力,就變成平庸的人。 師:說得真好!就拿我們班說吧,大家都各有特長,小學階段在一定范內也算個小小的“英雄”了,但升入了初中,是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如果不迅速設立新目標,樹立理想,也會蛻作庸人。來,我們一塊把這句詩背誦一遍。 生18問:第九節:為何“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 生19答:因為每個人只要有理想,就有了方向,就可以通過努力成功。 生20答: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有理想。(全班鼓掌) 生21問:第九節,“給罪人新生,理想是還魂的仙草;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怎樣理解? 生22答:理想是一個跑道,即使人跑岔了道或跑偏了,理想會召喚人走上正道。 生23問:第十二節,為何“理想開花,桃李會結甜果;理想抽芽,揄揚會有濃陰”? 生24答:我聯想到《在山的那邊》,“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眼睛”。 師表揚:這位同學能展開聯想,用學過的知識回答,學以致用,大家要學習!那我們來比較朗讀這兩節詩。(全班齊讀兩節詩) 師:我們今天由于時間關系,質疑就到這里。 四、感受品味詩文(以讀為主要方式) (一)師:通過質疑,大家理解了詩意。現在,請找出你最喜歡的、感受深的詩句,如果能簡單說出理由,不架空,最好!架空是我們說話作文尤其要摒棄的。 生25:我最喜歡第一節,因為讀起來語氣很順暢。(師肯定,請生讀) 生26:我最喜歡第二節,告訴我們理想是會改變的。(師肯定,請生讀) 生27:我最喜歡第四節和第一節,用了好多個比喻,用得好。 師:我和你有同感。那同學們能不能仿照這個“理想是__,____”的句式造句?可以討論。 (學生討論,許多學生下位,參與相當積極,過一會兒,學生陸續舉手,回到座位) 生28:理想是鑰匙,打開成功的大門。 生29:理想是太陽,給我們陽光。 生30:理想是翅膀,讓我們飛翔在成功的藍天。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可是說得這么快,如何邊聽邊快速做筆記呢?對,記關鍵詞如“鑰匙、太陽、翅膀”) 生31: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靈。 生32:理想是種子,讓我們收獲成功。 師:說得好,種子需要澆水施肥才能成長,理想,需要努力付出才能實現,這個比喻很妙啊! 生33:理想是汽車,載我們通向成功。 師:如果沒有汽油怎么辦?眾生笑,所以需要不斷加油才能實現理想! 生34:理想是路標,指引我們前進。 師:同學們的想象豐富,仿句做得不錯。我們繼續品讀課文。 生35:我最喜歡第六節,這一節講理想敲碎“黃金夢”,是告訴我們不能好高騖遠 (師肯定有一定道理,請生讀) 生36:我最喜歡第七節,耐人尋味。 師:你尋味到了什么?要說具體。 生36:人被誤解時,有寂寥,有誤解,有酸辛,這種情感體驗是復雜的。 師:你能不能讀出這種體會來?(生讀,全班鼓掌) 師:大家鼓掌,因為他讀得好,好在哪?對,讀出了語氣,讀出了感情。“讀出感情”是朗讀的最高境界。 (學生熱情高漲,還有許多人舉手,教師變換方式) (二)自由組合,自己選喜歡的詩節,自己分組并設計表演朗誦 (學生十分踴躍,紛紛下位活動準備,幾分鐘后,各組陸續舉手回位) ——第一組:齊讀(師請生評價,是否有感情,讀出了語氣) ——第二組:分角色讀(師未作任何提示,學生創新,自己分角色讀,并且各自講自己喜歡這段的理由,師及時表揚這創“新“之舉及具體說理由這一好作法) (其中有一學生由于緊張,幾次說都不順暢,下面略有騷動,師說:我想提個建議,每個同學上臺時,都多少有點緊張,像前天大家上臺推薦好書,都有體驗吧?那么這時候,最需要的是什么?生說是鼓勵。師問,那最好的鼓勵方式是什么?是安靜,傾聽,等待,鼓掌。全班頓時安靜,師鼓勵該生慢慢想,慢慢說。眾生等待。該生略思考勉強說出幾句,老師和同學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這時學生熱情更高,紛紛舉手要上臺表演。師很自然的布置活動作業:下周二舉行詩朗誦比賽) 五、勾劃積累好詞語句 學生作勾劃匯報: 生37:我積累了“洗濯、寂寥、絕處逢生”三個生詞。 生38:我積累了“堅貞、碌碌終生、可望不可即” 三個好詞。 師讓生用“可望不可即造句。并引導:要造句,要知道這個詞的意思,你們有辦法知道的,是什么?對,借助注解,這是一個好習慣。(生造句略) 六、作業 1. 用“洗濯”、“詛咒”、“絕處逢生”、“可望不可及”造句。 2. 仿“理想是__,____”句式造句。 3. 準備朗誦比賽(可自己找適合的音樂自己編排)
《理想》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反復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①范讀
最好由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
人生意義(8、9、10、11)
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啟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斗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舍,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作業
①抄寫并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②朗讀、背誦。
研討與賞析(二)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點評
本教案突出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人文精神方面,著力將課文表現的思想觀念,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情感意識。在語文素養方面,抓住了詩歌教學的主要特點,重在品味和賞析詩歌形象化的語言特點。教學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讀訓練和思維訓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符合新課改的精神。閱讀過程注重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學生易于接受;問題的設置,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前后貫通,相互照應,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特別是在學法指導上,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自主、合作、探究,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的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得到鮮明的體現。本教案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注重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與表達能力,且兼顧了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的綜合。
《理想》教學設計 篇12
初一語文同步輔導教材(第4講)
主講:劉 畛(南大附中 一級教師)
主要內容:
第六課《理想》第七課《行道樹》
學習重點:
《理想》
1、學習課文,把握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樹》
1、學習“行道樹”——這無私奉獻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知識講解:
一、 基礎知識
1、正確朗讀下列詞語中的劃線字:
蛻變tuì 倔強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竊pá 詛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 脊梁jǐ 貪婪lán 怨恨yuàn 鬢發bìn
2、辨別下列詞語的讀音和形體的異同:
蛻變——退化 倔強——堅強 洗濯——洗滌 玷污——沾染 扒竊——盜竊 詛咒——咒罵 寂寥——寂寞 夸耀——夸贊 裝飾——莊稼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1) 倔強:剛強不屈,固執。
(2) 玷污:弄臟,污損。多用作比喻。
(3) 詛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禱鬼神加禍于所恨的人,現指咒罵。
(4) 寂寥:寂靜而空闊。
(5) 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
(6) 行道樹:指種植在道路兩旁的樹木。
(7) 墮落:思想行為變壞或往壞的方向變。本文指行道樹離開了原始森林,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對被污染的城市的一點改觀。
(9) 繁弦急管:各種各樣歡快的音樂聲。弦,指弦樂器。管,指管樂器。
(10) 紅燈綠酒:即“燈紅酒綠”,形容繁華熱鬧的夜生活。
二、 重點分析
1、閱讀新詩《理想》,把握主要內容。
什么是理想?人們說:理想是對未來的美好設想。如:辦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的中國人民的理想是什么?祖國獨立、民族解放。今天,我們積極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人民的理想是什么?強國富民,振興中華。 詩人流沙河極大地贊美理想:希望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努力奮斗。
2、《理想》共有12節,每一節主要寫什么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1節用了四個比喻:由“石”到“ 火”,由“火”到“燈”, 由“燈”到“路”—— 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第2節詩是寫: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如:饑寒、溫飽、文明)。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
第3節: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如:從溫飽到文明,從安定到繁榮。理想是人類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
第4節:理想的實現,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經過多次挫折和失敗。(理想的實現,具有艱巨性、長期性。)
第5節:理想給人力量:使人樂觀、給人斗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滿懷希望的情懷、不屈不撓的斗志、壯心不已的活力。)
第6節:為崇高社會理想而奮斗,將獲得幸福。(理想不是黃金夢,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
第7節: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享受著歡樂、品嘗著艱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不是個人榮譽。所以,社會給你的榮譽,只不過是副產品。“寂寥”寫出了懷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處境。)
第8節: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第9節:理想使人走上正軌,奮發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復良知,重新做人。)
第10節:理想要堅定,信心不動搖。(這也是一種考驗。)
第11節:失去理想,人生將沒有意義。(對應第八節“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第12節:希望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努力奮斗。(今日“抽芽、開花”,明日“濃蔭、甜果”。)
3、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樣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這兩句詩的含義?
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擁有為理想而奮斗是幸福的,是一種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要舍棄“小我”,所以又是一種犧牲。
(2)怎樣理解“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這句詩的含義?
因為,理想會使人充滿斗志,頑強不屈的奮斗的。因而面對不幸和厄運,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運是可以戰勝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會不屈不撓的奮斗。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4、《理想》的脈絡是怎樣的?
總說理想的意義(第1節)——理想的歷史意義(第2、3節)——理想的人格意義(第4、5、6、7節)——理想的人生意義(第8、9、10、11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5、新詩《在山的那邊》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題嗎?找出這兩首詩中內涵相同的詩句。
共同的主題是:都抒寫了理想的意義。
相同的詩句:①關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 ②關于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活。《在山的那邊》——“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的你眼睛……” 《理想》——“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6、行道樹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義?
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7、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8、問題探究:
(1) 為什么行道樹的事業是神圣的?
因為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就是神圣的事業。居民需要新鮮空氣,行人需要綠蔭,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愿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從事神圣的事業。
(2) 行道樹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它們還時時為城市的污濁而憂愁。
(3) 行道樹“能把深沉給予我們”中的“深沉”的含義是什么? 一切神圣的事業需要你為此承受犧牲,但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幸福的人,他們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本文的行道樹和奉獻者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領域里傳統的表現手法,本文是借行道樹的自白,來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樹離開了原始森林,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奉獻者舍“小我”、 犧牲個人幸福,為人們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奮斗。
其次,行道樹和奉獻者一樣,他們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他們都會感到寂寞、孤獨、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視、不被人理解。
第三, 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神圣的事業,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的幸福,他們同樣享受著深沉的幸福。
鞏固訓練
1選出下列詞語中讀音全對的一組( )
蛻變tuì 倔強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竊bá 詛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 脊梁jǐ 貪婪nán 怨恨yuàn 鬢發bìn
洗滌tiáo 墮落duò 墜落zhuì 包袱fu
2找出下列詞語中有錯誤的一組( )
A蛻變——退化 倔強——堅強 洗濯——洗滌
B玷污——沾染 扒竊——盜竊 詛咒——揍罵
C寂寥——寂寞 夸耀——夸贊 裝飾——莊稼
D墮落——墜落 煙塵——沉淪 忙碌——平庸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 墮落
(2)點綴
4、怎樣理解“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這句詩的含義?
5、為什么行道樹的事業是神圣的?
遷移閱讀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一) 光的贊歌 艾青
只是因為有了光
我們的大千世界
才顯得絢麗多彩
人間也顯得可愛
光給我們以智慧
光給我們以想象
光給我們以熱情
光幫助我們創造出不朽的形象
那些殿堂多么雄偉
里面更是金碧輝煌
那些感人肺腑的詩篇
誰讀了能不熱淚盈眶
那些最高明的雕刻家
使冰冷的大理石有了體溫
那些最出色的畫家
描出了色授神與的眼睛
比風更輕的舞蹈
珍珠般圓潤的歌聲
火的熱情、水晶的堅貞
藝術離開光就沒有生命
山野的篝火是美的
港灣的燈塔是美的
夏夜的繁星是美的
慶祝勝利的焰火是美的
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1、 閱讀上面的詩歌,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2、 為什么“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二) 行道樹 (節選)
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里,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陰。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牙齦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座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就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l、作者寫了一篇行道樹的自白,用的是什么手法?行道樹的形象象征了哪些人?作者贊美了他們什么精神?
2、行道樹說“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你是怎樣理解的?
3、劃線句“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中的“深沉”的含義是什么?
4、“仍然固執”表現了奉獻者什么樣的品質?
5、劃線句“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與《理想》中的哪句詩意義相近?
(三)
忽然間,花園的角門開了,一個小男孩飛跑了進來。他沒有看那月光下的萬紫千紅,卻一直跑到松樹背后的一個不受人注意的墻角,在那如茵的綠草中間,采摘著野生的二月蘭。
那些淺紫色的二月蘭,是那樣的矮小,那樣默默無聞。她們從沒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愛的地方,只是默默地盡自己微薄的力量,給世界加上點滴的歡樂。
……
月兒行到中天,花園里始終沒有再開始談話,花兒們沉默著,不知怎么,都有點不好意思。
1、在語段中找出一個形容花多,顏色迷人的成語。
2、作者在文中設計一個小男孩采摘二月蘭的細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想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意義?
3、文章結尾寫到花園里的花兒們“有點不好意思”,有什么寓意?
參考答案
鞏固訓練
1、A 2、B 3、(1)墮落:思想行為變壞或往壞的方向變。本文指行道樹離開了原始森林,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2)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對被污染的城市的一點改觀。 4、這就是說,理想使人樂觀。例如,饑寒年頭,有了溫飽的理想,相信靠勤勞的雙手一定能贏得豐衣足食,滿懷希望,情緒就樂觀了。所以說,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
5、詳見“重點分析”。
遷移閱讀
(一)1、詩人以“光”這個形象為核心,描繪了因為“光”才有的絢麗多彩的世界。 2、因為“光給我們以智慧\光給我們以想象\光給我們以熱情\光幫助我們創造出不朽的形象”。
(二)1、擬人手法。 奉獻者。 寧愿犧牲自我,以苦為樂,把為社會做貢獻視作神圣事業。 2、從現實中人們對綠化、環保的不夠重視方面來回答。 3、主要是:一切神圣的事業需要你為此承受犧牲,但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幸福的人,他們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4、奉獻者執著于神圣的事業,而不在意別人的評價與態度。5、“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三)1、萬紫千紅 2、在選文中點明主旨,借默默無聞的二月蘭歌頌品質謙遜、作風樸素的勞動者。 3、花兒們的千姿百態比不上二月蘭謙遜的美德,贊美了二月蘭的樸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