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精選14篇)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1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小兒垂釣》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用輪唱和輪讀的方式來歌唱處理。
教學難點、重點
1、有感情的歌唱,控制好音色和氣息。
2、二聲部合唱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吟詩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古詩。(出示《小兒垂釣》)
1、自由朗讀。
2、指名讀。
師:誰來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讀的節奏?
3、嘗試用輕巧活潑的聲音齊讀古詩。
4、師示范讀,找不同。
師:我也來讀一讀,仔細聽一聽,說一說我讀的有什么不同?
(1)感受四三拍。
(2)節奏的變化。
(3)認識休止符。
師:這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長時間呢?
(4)找一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5)誦讀三、四兩句。
6、完整的跟音樂誦讀。
二、唱詩
1、聽范唱,并熟悉歌曲的演唱順序。
2、用三拍子的聲勢的韻律表現歌曲。
3、默唱,畫旋律線。
4、用柯爾文手勢模唱歌譜。
5、用lu哼唱旋律
6、跟琴完整的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8、跟音樂完整的演唱。
三、表現
1、露一手。
2、《小兒垂釣》的合唱版,說一說其中的表現形式。
3、設計多種表現形式。
4、綜合表現古詩(演、唱、讀、奏)。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小男孩釣魚是的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誰跟父母去釣過魚呀?怎樣釣魚?(指名學生說一說)
2、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釋題:
讀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小兒垂釣”是什么意思?
(三)學習課文
1、看詩,聽錄音。
2、學生自學,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3、理解前兩句詩的意思。
4、學習后兩句詩的意思。
①指名讀后兩句。
②問:小男孩正在專心釣魚的時候,誰來了?
③他來干什么?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
⑤他為什么擺手?“遙”是什么意思?
⑥從哪看出他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
⑦“應”是什么意思?(回答)
師小結:小孩既怕老爺爺的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的回答聲把魚嚇跑,他一門心思用在了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的態度怎么樣?(很專心;很認真)
⑧指名學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體會小孩緊張的心情)
⑨指導學生看圖朗讀,讀出小男孩緊張的心情。
⑩指名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四)總結全文:詩人抓住了小孩釣魚時所表現出的某些特點,用通俗易懂得詩句,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的形象,詩中有動有靜,情景交融,使人倍感親切,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大聲朗誦這首詩好嗎?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3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垂、蓬、側、莓、苔”五個生字
2、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小男孩釣魚是的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4、.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咱們從前學過很多古詩,誰能背給大家聽聽。
指名背誦《宿新市徐公店》
你背的這首詩描寫了追黃蝴蝶的孩子,非常有趣。同學們,今天要走進我們課堂的也是古時候的一個小朋友,當時詩人把小孩兒叫作“小兒”、板書:小兒。這個小孩子在做什么呢?
板書垂釣。這兒有一個生字 垂,誰會讀?多指名幾個讀,齊讀。來,一起讀讀這個詞:垂釣
你能通過這個詞想像出這個小孩兒在做什么嗎?(釣魚)
是的,這首詩就寫了小孩子釣魚的事,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吧!
齊讀課題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胡令能(板書:唐 胡令能)
他筆下的小朋友是怎樣釣魚的?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先讀一讀這首詩,認讀生字,讀準字音,把這首詩多讀幾遍。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詞語,準確朗讀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老師聽見一些同學大聲地認讀生字,真會學習。
那我們就先來認識認識詩里的生字朋友
垂、蓬、側、莓、苔
1、認讀生字
2、指名讀,齊讀
3、去掉拼音,齊讀,開火車讀
4、認讀詞語
CAI出示:蓬頭、稚子、垂綸、莓苔、草映身、招手、不應人
師引導學生讀準,讀懂,讀美!
5、將我們認識的字詞朋友放回古詩中,自由地讀一讀,試著把古詩多讀幾遍。看看誰能把古詩讀得既準確又流利!
6、師范讀
讓我們趕快走進古詩去看看這個小孩子究竟是怎么學釣魚的?
三、情境導入,理解品讀詩句
1、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CAI仔細看圖,看到了什么?自己靜靜地想一想,用幾句話說給同桌聽一聽
同學們說了這么多,詩人只用了兩行詩,十四個字就把這副畫展現在我們面前
板貼在黑板上
指導朗讀
這個孩子是怎樣坐在河邊釣魚的呢?我們學一學吧!
全班表演側坐 你們側坐的樣子和詩里的孩子一樣可愛。這樣坐著,多么舒服,多么愜意啊!
孩子側身坐在綠綠的莓苔上,周圍的水草郁郁蔥蔥,密密層層遮住了他的身體,這就是:草映身!
孩子小小的,水草密密的、高高的,把孩子小小的身體全遮映住了!
指導朗讀。
咦,孩子為什么要找一個水草這么茂密的地方釣魚呢?
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
3、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孩子釣了好久,一條魚也沒有釣到。他透過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條大魚慢慢游過來了,眼看就要上鉤了,他屏住呼吸,靜靜等待魚兒上鉤。正在這時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來,結合圖畫,自由讀讀這兩行詩吧 (板貼在黑板上)
生答 遠處有個人路過這里,發現了這個釣魚的男孩,于是向他問路。他招手不回答路人,怕把魚嚇跑了。
師演:正在孩子專心釣魚等待魚兒上鉤的時候,遠遠來了一個路人問路,來,我就是這個路人
你們就是釣魚的稚子!(演):“小朋友,請問你杏花村怎么走啊?”
你們怎么都這樣擺手,
不出聲回答我啊?|(怕得魚驚)
原來是“怕得魚驚”,所以你們“不應人”,所以你們才沖著我“遙招手”。
我問路時,你們心里在說:
(帶著自己的感受,自由讀讀這兩行吧)
孩子心里還會說?
路人來問路時他遠遠就招手不回答路人,怕魚兒受驚了不來上鉤。他心里說:別喊了別喊了,別把我的魚兒驚跑了
小組比賽讀
齊讀
4、就是這短短的四句詩,把這樣一個天真可愛,聰明機靈專心釣魚的孩子帶到了我們面前。想象孩子可愛的樣子,讓我們把整首詩完整地讀一讀吧。
大家讀得真好,這個同學啊還帶著動作在讀呢!我們一起來帶著動作讀一讀吧!
5、CAI音樂
清澈河水里,魚兒自在游,綠綠莓苔旁,孩子靜等候。
頭發蓬蓬亂,水草綠幽幽,路人來問路,遠遠急招手。
合著音樂,我們一邊想象畫面一邊讀古詩,看誰能把古詩背誦下來。
(把板書摘下)
6、合上書,結合圖畫,我們自由地把古詩背給同桌聽聽吧
7、指名背誦。齊背
四、拓展《村晚》
今天我們一起讀了一首這么有趣的詩,還認識了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古詩中描繪了不少可愛的兒童形象,例如我們從前學過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宋代詩人雷震寫的《村晚》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
山銜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大家借助拼音自由的讀一讀吧
指名一二,齊讀
描述詩意
五、作業
今天《小兒垂釣》里的稚子陪伴我們度過了快樂的學習時光,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了,翻開書83頁再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一邊看一邊想想插圖和我們學的古詩相比還差點什么?
我們拿起彩筆畫一畫吧。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古詩意思,想象古詩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池上》,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小池》,導入學習《池上》。
二、初讀古詩
“池上”到底有怎樣一副情景呢?出示插圖。
圖上畫了什么?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娃的動作、神情,想象他的心情。
三、學習古詩
當詩人白居易看到這幅情景時,不由自主地寫下了這首詩《池上》。
1、初讀古詩
讀準、讀通
2、通過剛才的看圖,大家一定不難讀懂這首詩,自由讀,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不解藏蹤跡:不懂得藏匿行蹤。
3、讀到這兒,你覺得這個小娃怎樣?為什么?
天真無邪 純樸可愛(不解藏蹤跡)
4、練習朗讀,背誦。
四、作業
抄寫、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小兒垂釣》,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背誦《小池》
今天這節課,讓我們再去認識一位可愛的小娃。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
3、齊讀
三、讀懂古詩
1、看看插圖,讀讀詩句,小小組討論詩句意思。
2、指名交流
蓬頭:古時候孩子的一種發型。
稚子:小孩子
綸:釣魚用的絲線。垂綸:釣魚。
側坐:斜著身子坐著。
莓苔:泛指野草。
草映身:(小孩坐在草叢中)綠草掩映著他的身體。
借問:向人打聽。
遙:遠遠地
應:應答
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說說詩句的意思,讓學生感受到這個釣魚孩子的純樸可愛。
2、練習朗讀
四、拓展古詩
1、閱讀練習冊的材料,并試著演一演。
2、再次朗讀古詩,并練習背誦。
五、作業
抄寫并默寫古詩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6
對韓莉老師執教的《古詩兩首》的評析(《池上》和《小兒垂釣》)
韓莉老師本次執教的是蘇教版第八冊的第20課——《古詩兩首》,分別為《池上》和《小兒垂釣》。
這兩首詩都是描寫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它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因為童年都是快樂的,無論古代還是現在。本節課中,韓老師力圖創設、體現和詩文相吻合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詩中孩子的有趣、天真,去有滋有味的誦讀,輕松的學古詩。
古詩教學的精髓是誦讀,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課程標準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古詩文的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采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
把握住這一點,韓老師精心設計了“三讀”:初讀,正確流利;再讀,讀出畫面;三讀,不同形式讀得興趣盎然。層層遞進,整個教學過程十分的輕松、愉悅。
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課內古詩文的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還是秉承傳統,采用“講解法”,即“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如此,古詩中最具光華、最耐人尋味的意蘊常遭忽略,學生自讀感悟,從詩中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讀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鮮明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實際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標準》)因此,教師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韓老師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課堂上,沒有刻意花精力去逐字地講解,沒有擔心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不需要學生字字會解釋,句句能分析。這樣,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漸漸理解,慢慢受滋潤,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認識這兩個和他們一般大的孩子,開心地學,有趣地讀,多多地記。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標準》)古詩文教學的課堂當然也應該如此。正如黑格爾所說的:“就詩的表現方式來說,詩顯示出整體藝術,所以在詩的領域里,其他各門藝術的表現方式也用得上。”韓老師利用這一點,充分解讀教材,把握住《池上》這首詩獨特的韻律美,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將音樂帶入課堂,讓學生將古詩唱出來,孩子們唱得興趣盎然,也令我們眼前一亮,原來古詩還可以用音樂表現出來!
另外,我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韓老師在教材的處理上做了一些細微的調整,將《小兒垂釣》放在前面執教,可能因為學釣魚,和我們這里的孩子的生活更接近,孩子們學起來也更有興趣;同時,相對于《小兒垂釣》,《池上》語言更加直白,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這首詩是在二年級學習的。
古詩文的教學,如何更新觀念,優化教學,讓這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以生命參與和證明了的古典文學精華,從學生口中滲融于他們的血液里,芬芳在他們的生命中,現在、將來都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7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用輪唱和輪讀的方式來歌唱處理。
教學難點、重點:
1、有感情的歌唱,控制好音色和氣息。
2、二聲部合唱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吟詩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古詩。(出示《小兒垂釣》)
1、自由朗讀。
2、指名讀。師:誰來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讀的節奏?
3、嘗試用輕巧活潑的聲音齊讀古詩。
4、師示范讀,找不同。
師:我也來讀一讀,仔細聽一聽,說一說我讀的有什么不同?
(1)感受四三拍。
(2)節奏的變化。
(3)認識休止符。師:這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長時間呢?
(4)找一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5)誦讀三、四兩句。
5、完整的跟音樂誦讀。
二、唱詩
1、聽范唱,并熟悉歌曲的演唱順序。
2、用三拍子的聲勢的韻律表現歌曲。
3、默唱,畫旋律線。
4、用柯爾文手勢模唱歌譜。
5、用LU哼唱旋律。
6、跟琴完整的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8、跟音樂完整的演唱。
三、表現
1、露一手。
2、《小兒垂釣》的合唱版,說一說其中的表現形式。
3、設計多種表現形式。
4、綜合表現古詩(演、唱、讀、奏)。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8
課型新授課課時2教學日期第十七周教學要求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教學重難點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教具學具幻燈片教 學 活 動 內 容教學活動內容與主要問題的設置學生活動方式教師活動要點及教學意圖第一課時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1、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回憶詩句 交流詩句 讀題,理解題意 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書:池上指導理解題意 教 學 活 動 內 容教學活動內容與主要問題的設置學生活動方式教師活動要點及教學意圖4、學生齊讀題目。5、簡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2、檢查初讀情況。(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②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2)齊讀詩歌(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1)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2)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①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簡介作者 自由讀詩 指名讀 交流 理解詩意 指名說 邊讀邊想 交流 出示初讀要求 及時正音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古詩后,簡單說說內容。 鼓勵學生動手解決遇到的難題。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教 學 活 動 內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9
設計意圖:
小學古詩教學要眼于培養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強調以讀為本,通過組織生動活潑、科學有效的朗讀訓練,引導學生感知語言,感悟形象,體驗情感,體會情感,體會用意。遵循以下思路展開:激趣導入——初讀感知——品讀感悟——讀背體會。
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池上》寫鄉村孩童的天真可愛,一是“偷采”,二是“不解”;而《小兒垂釣》中則有“映身”、“遙招手”、“不應人”。教學中要把詩句中寫景和敘事的畫面有機地結合起來,自然巧妙地過渡引導,使整首詩的意境渾為一體。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的生字:撐、艇、浮、萍、稚、側。
3、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之美。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刺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下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
(1)讀準字音:撐、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詞語:浮萍。
(3)齊讀詩歌:說說池塘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再次自由讀詩。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蓮葉田田的,蓮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蓮蓬,就不經大人同意,撐著船偷偷去采。
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生默讀,讀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3)抓住“不解”體會孩子的質樸、純真。
(4)指導讀出情趣。
三、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古詩。
(讀、唱、演都可)
2、你還讀過哪些描寫荷塘、荷葉的詩句?
板書設計
21 古詩兩首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第二課時
一、理解課題。
分別講“小兒”和“垂釣”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
1、配樂范讀。邊聽邊想畫面。
2、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重點讀準:稚子、垂綸、借問。
三、讀課文,悟道理。
師:小孩正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師:你認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四、指導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21 古詩兩首
稚子 垂綸
小兒垂釣 怕得魚驚不應人
路人 借問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10
教材分析
《小兒垂釣》生動地描寫了小孩初學釣魚的認真和天真可愛。《夜書所見》寫作者夜里看到了燈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鄉之情。
教學要求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7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詩中描寫夜晚所見和小兒垂釣的情景,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難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理解詩歌《小兒垂釣》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難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學過哪些古詩?(自由發言)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反映
兒童生活的古詩。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蓬稚綸側莓苔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3)交流認字方法。
(4)自由讀,開火車讀。
(5)讀課文測讀。
3.出示會寫的生字卡片。
(1)指導寫字。
(2)認真讀,觀察字形。
重點指導:
垂:中間橫最長,最后一橫最短。
招:右邊是刀+口。
(3)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學習《小兒垂釣》
1.聽課文錄音朗讀后自讀課文。
從題目知道這首詩寫什么。“小兒”指什么人?“垂釣”就是做什么?詩中的“垂綸”,“綸”是垂釣的線,釣魚時需要把線垂在水中。“學垂綸”,也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小兒”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詩中所說的“稚子”,幼稚的孩子。這首詩就是描寫小孩子學釣魚的情景。
3.讀第1、2兩句。
小孩在河邊釣魚,河邊長著莓苔和青草。
誰能說說小孩釣魚坐在河邊的樣子?
(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側著身子坐在長著莓苔的河邊,青草映著他的身影。)
齊讀第1、2句。
4.讀第3、4句。
(1)當路人向小孩問路時,小孩有沒有回答?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遙招手”,遠遠地招手。教學“遙”,遠遠地。)
(2)小孩為什么不作聲光招手?
(擔心說話的聲音驚動了魚兒不上鉤,所以不應答路人的問話,“應”,應答的意思。)
指點:生動地描寫了小孩初學釣魚的認真和天真可愛。
齊讀第3、4句。
5.朗讀全詩。
小結:短短的四句詩,將一個天真、專注的學釣魚小孩的形象生動、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希望同學們朗讀時,將這種感情讀出來。
6.有感情朗讀全詩。
四、作業
1.背誦古詩。
2.說說詩句大意。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理解詩歌《夜書所見》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難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兒垂釣》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
2.讀古詩《小兒垂釣》。
二、學習《夜書所見》,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蕭促籬
(2)交流學習生字的方法。
(3)自由讀,開火車讀。
(4)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
客:與容的區別。
落: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左右結構。
(5)學生書寫,師指導。
三、學習《夜書所見》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把這首古詩讀給學習小組內的同學聽,互相評議
3.小組合作,自學交流,互相交流。
4.詞語教學。
蕭蕭:風聲。挑:捉。
促織:蟋蟀或蚰蚰。
籬落:籬笆。
5.題目《夜書所見》的意思。(將夜里看到的寫下來)
6.讀第1、2句。
(1)指名說大意。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2)這時的作者心情是怎樣的?(孤獨、郁悶)
7.讀第3、4句。
(1)由此,詩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鄉和童年)
(2)說說詩句大意。
(3)可以想象詩人的童年是怎樣的?
8.指導朗讀。
(1)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孤獨、寂寞,思念故鄉的親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古詩。
(3)齊讀古詩。
9.背誦古詩。
四、作業
1.繼續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大意。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11
教材簡析:
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絕句,作者是唐代詩人胡令能。這首詩描畫了一個小孩兒初學釣魚時的情景。孩子認真專注、天真爛漫的神態躍然紙上。詩句通俗易懂,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兒形象,使人感到逼真、親切。
結合本單元反映兒童生活的主題,及學習人物描寫方法的要求,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展開想象,體驗情感,豐富學生的積累,陶冶愛美情操。
學情分析:
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分析能力,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歡主動探究問題。本詩淺顯,借助書上的畫面和注釋,學生理解起來不難,因此,重點可放在引導學生體會情感、培養想象力上。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到朗讀、背誦本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3、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學過的關于鄉村兒童生活的詩,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并揭題。
二、 簡介作者,描述一個與詩有關的故事引生讀詩文。
(一)、初讀詩文,讀后表揚學生中好的學習方法,滲透給學生。
(二)、結合注釋,再讀詩文,要求邊讀邊想象。
1、說說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情景?并說出根據詩中的哪些詞句想象的。
2、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相關的詞句完成詩抄。
其間解決下列問題。
(1)兒童的樣子。
(2)“垂綸”的意思,在詩中找出近義詞。
(3)兒童專心釣魚的神態動作。
說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啟發學生自己去誦讀、思考、領會,掌握閱讀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讀古詩的能力。
三、 表演再現,品讀詩句。
師:我們一起讓自己想象的畫面活起來。
(一)、準備階段
1、讓學生根據詩文安排環境,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安排?
2、根據詩文安排角色,為他們改變一下形象,選擇道具,并根據詩文說出理由,幫助理解古詩。
3、用語言對裝扮后的環境、人物進行生動描述,進行語言訓練 。
(二)、表演階段
1、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表演。
2、在表演中,教師適時穿插詢問。
問路人:剛才你一臉焦急,怎么現在面露驚喜?
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吟出一句詩?(生吟第一句。)
問稚子:你遠遠地擺手是想告訴他什么嗎?(板書:暗示、示意)
你為什么不出聲和他說呢?
看他走過來你的心情怎樣?你覺得這句詩怎樣讀最能體現你的心情?(生品讀第二句詩)
3、學生品讀全詩。
(三)、背誦積累
說明:變教教材為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鼓勵學生合理地想象,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自主領會到感情,培養觀察說話的能力,訓練描寫人物的方法,學生在主動學習中體驗到成功和樂趣,讓第一范文變得即好玩又有目的性。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注意讀出詩的節奏、韻腳和情感,進入古詩描繪的境界,感受詩的意境美、語言美。
四、 拓展
師:詩讀完了,可是故事結束了嗎?此時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根據自己的想象續編故事。
說明:問題指引了續編的方向,由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充分的觀察,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練習。
點評
本課時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設計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以表演為依托,通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動作的刻畫,既讓學生領會了詩意,也讓學生體會了感情,受到的語文訓練是多方面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積累了對人物描寫的方法的運用。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12
一、默寫古詩,再解釋詞語和詩句。
默寫《池上》和《小兒垂釣》兩首古詩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_________________
《池上》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兒垂釣》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聯系詩文填空。
《池上》、《小兒垂釣》都生動地描繪了鄉村孩子天真淳樸的形象。《池上》一詩中孩童的天真表現在______________。《小兒垂釣》中孩童的天真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還學過哪些反映兒童生活的古詩?想一想,背一背,把詩題和相對應的詩句用直線連起來。
村居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所見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晚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選擇上面的其中兩首詩默寫下來。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984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的云霓交替出現。一天早上,父親正在艙里用腰刀削蘋果,船突然劇烈地搖晃。父親摔倒時,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瞬間發青。
6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兒,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輕輕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大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
以后三天,父親照常每晚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帶她去看大海的蔚藍。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卻沒有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鐘都比上分鐘更衰落、蒼白,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憂傷。
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
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么不自己告訴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認出母親,她大喊:“媽媽!媽媽!”
就在此時,周圍忽然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仰面倒下,胸口如井噴,剎那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結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能解釋的是因為創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機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三天的供血。
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為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
“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生、須發皆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后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削蘋果(xuē xiāo ) 系好(jì xì) 創口(chuāng chuàng)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劇烈( ) 照常( ) 抵達( ) 精確( )
反義詞:出現( ) 罕見( ) 憂傷( ) 衰弱( )
3.仔細讀一讀,認真想一想,再回答問題。
(1)父親受傷后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頑強地多活了三天?
(2)你能列舉出三件父親關心你的事例嗎?
(3)讀了這篇短文,你一定會有一些感想或體會,請真實地寫下來。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13
教學目標:
學生會認2個生字"綸,莓",會寫2個生字"稚,側".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中"稚函"的可愛.
讓學生對學習古詩產生興趣,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古詩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唐詩由于節奏明快,韻感十足,意境幽遠成為一顆璀燦的明珠.唐詩中有不少描寫少年兒童的詩,請你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一些
《村居》:寫了什么 季節呢 完整說.
《所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寫一首有關兒童生活詩
三,教學古詩
(一)讀詩,解句
板題:將學生注意"垂"的筆順."釣"的右部.
讀題:知道了什么 猜猜詩所寫內容.
打開書,仔細讀詩,該怎樣讀呢
(1)讀準確,讀出節奏.
(2)讀中了解詩句的意思,怎樣理解詩句意思 引導運用工具書,看插圖等方法學習古詩.
生自讀,師巡回了解與指導.
反饋:(1)指導讀準"稚,側,綸,莓"的字音,教學"稚,側"的寫法,學生描紅.(2)同桌交流詩句意思.(3)質疑問難.(4)指導把古詩讀準,讀好.
(二)品詩入境
1,只把詩讀正確,讀流利還不夠,應把詩的韻味和意境讀出來,這叫品詩.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因為這首詩詩中有畫,詩中有聲,詩中有事.
2,生自讀,想像畫面,體會一,二句意韻.
(1)人物特點:蓬頭,學垂綸.
(2)人物動作:側坐,草映身.
(3)周圍景物:透過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導由景到人把圖畫說具體,說的有條理.
(5)質疑:你去釣魚,你會選擇這潮濕,陰暗的莓苔之地嗎 討論體會稚子人聰明之處.
3,表演,體會三,四句詩意韻.
(1)就在他專心致志釣魚的時候"路人借向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聽到了什么 怎樣問 從哪個字看出來 "遙".
(2)蓬頭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為什么不回答 手的動作怎樣的 有不同看法嗎 板書"搖,擺"與"招"對比,學生討論表演,體會"招"用字之精妙.
(3)引導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現出來.
4,現在你對蓬頭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誦詩悟情
請大家再來讀詩,體會斟詞酌句的妙處.
自讀,指讀,范讀.
全班齊誦.
熟讀成誦.
默寫古詩.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簡介,搜集其余三首詩一讀.
五,作業
在補充練習上完成《小兒垂釣》的改寫.
三年級上冊《小兒垂釣》導學案 篇14
《古詩兩首》教學后記
《池上》、《小兒垂釣》,兩首兒童詩,適合孩子的閱讀口味,理解難度適中。
《池上》教學從主題入手——學生自由讀詩,說說詩中的“小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活潑、頑皮)然后讓學生說說從哪看出孩子的頑皮?引導學生回到詩中。先讓學生說出哪些字詞理解上有困難,然后通過查字典或是聯系插圖解決。接下來設置情境,自己就是那個小娃,因何去采蓮?如何去采蓮?用動作、神情來表現自己的理解。在適當的時候,師生共同指出優缺點。在這個過程中,將重點放在了說話練習以及針對重點字的理解上。說話訓練主要是讓學生說說對詩句的理解,以及在引導學生想像荷堂景色時,進行了一些訓練。而詩句的重點字則是“偷”,讓學生思考“偷”字在這是否是偷竊的意思。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將孩子的“偷采”與作者的“偷看”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小兒垂釣》從“這首詩中的孩子是否同《池上》中的小娃性格相同呢?”入手——學生讀詩后,每個教學過程與上面的教學大致相同。只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常說的話是:上節課,我們是如何做的呢?為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古詩的同時,將學習方法鞏固一下
最后為了檢查一下學生是否掌握了此類古詩的學習方法,特地找了一首詩讓他們自由學習一下,效果還不錯。
古詩學習,重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