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靈(通用12篇)
小精靈 篇1
一、教學內容:
1、 表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 聆聽《小青蛙》
3、 聆聽《野蜂飛舞》
4、 表演《小蜻蜓》
二、教學總目標:
1、 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表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現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2、 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范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開始和結束。
3、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優美抒情的音樂情緒。并能運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
4、 能按節奏創編歌詞。
5、 聆聽《野蜂飛舞》,想象音樂中所表現的野蜂飛舞的形象,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現自己聽后的印象。
三、教材分析:
1、 二胡齊奏《小青蛙》
由徐儀作曲,樂曲取材于山東菏澤地區的一首民間兒歌《花蛤蟆》。它由三個樂句構成,句間句尾都插入了蛤蟆的叫聲。四、五度跳進的旋律型,“ X ”的節奏型和句尾的蛤蟆叫構成了這一句的基本輪廓把兒童們爭著數蛤蟆的形象表現出來。基本采用了《花蛤蟆》第一句的材料加以器樂化發展成為16小節的兩個樂句。它主要描繪一群可愛的小青蛙在綠色的田野里盡情地唱歌跳舞,生動而活潑,樂曲地二部分也是單三部曲式結構,它以緊張而快速的二胡撥弦把人們帶入夜色茫茫地田野。這時,天上下起了蒙蒙細雨,然而,小青蛙們卻仍在愉快地玩耍。雨下越大小青蛙并沒有被暴風雨所嚇倒他們時而游入水中,時而蹦入田埂,玩的可起勁了……雨過天晴,漸地云霧散開,一聲鳴叫,劃破長空。大地蘇醒小青蛙們又唱又跳把喜悅的歌聲傳遍四方。隨樂曲漸弱,小青蛙遠去,單依然在唱歌,歡舞……
2、 管弦樂《野蜂飛舞》
《野蜂飛舞》是俄國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于1900年創作。原歌
劇《薩丹王的故事》中的一首管弦樂幕間曲。歌劇的腳本取材于俄國詩人普希金(1799—1837)同名童話詩。歌劇故事寫的是:薩丹王出征在外,皇后生下王子。但王后的姐姐出于嫉妒,給沙皇寫信污蔑皇后生的是怪胎。薩丹王聽信讒言,下令將皇后和王子裝入木桶投進大海。后木桶被海水沖上荒島,母子死里逃生。王子長大后無意中從鷹爪下救出了魔法變成天鵝的公主。公主為了報答王子,幫助王子變成一只野蜂,跟隨商船飛躍大海,回到皇宮去報仇。在船主的幫助下,王子最終實現了目標,戰勝了惡人,使薩丹王終于醒悟,接回了皇后。全家團聚,王子和公主結為終生伴侶。。本首樂曲表現王子變成野蜂急切的想飛到宮中歸心似箭的心情。
音樂具有無窮的體裁特征,連續16分音符的半音級進的滑行音調,形象地模仿了野蜂飛舞嗡嗡叫聲,曲調忽高忽低,音量時強時弱,既表現了野蜂盤旋飛舞,又表現了王子歸心似箭的心情。
3、 歌曲《小青蛙找家》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簡練,富有兒童情趣的歌曲,有四個樂句構成,一段體,2/4拍,五聲宮調式。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做前奏,描寫了小青蛙在東奔西跑找自己的家,也為歌曲主題出現做了鋪墊。歌中“跳跳”“呱呱”的獨白,刻畫了小青蛙跳跳叫叫的焦急心態。最后一句旋律平穩流暢,似乎表現了小青蛙歷盡艱辛終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悅的心情。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歡快流暢,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
4、 歌曲《小蜻蜓》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優美的兒童歌曲,3/4拍,五聲F宮調式,四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以舒展的節奏,流暢起伏的旋律,訴說了小蜻蜓飛來飛去
四、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演唱并表演《小青蛙找家》;
2、歌詞創編。
教學目標 :
1、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2、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3、能隨音樂創編歌詞。
教學重難點:演唱歌曲時能夠較好的表現出情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琴、場景布置、蓓蕾評價牌、動物卡片
課時數:1課時
課型:新授
教學過程 :
一、情境導入
1、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來,閉上眼睛。 (多媒體演示動物王國的場景)
2、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地方?對,這兒就是快樂的“動物王國”,小動物們生活在這里,可幸福了。你們聽,誰來了?
(多媒體播放音樂,讓學生根據音樂說出動物的名字,并模仿動作)
3、(多媒體演示青蛙)
師:咦,小青蛙怎么這么著急的跑出來了?原來他有一件高興的事情想早點告訴小朋友。你們聽!
(多媒體演示《小青蛙與暴風雨作斗爭》)
師:小青蛙們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本領,終于戰勝了暴風雨,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4、師:可是,在與暴風雨作斗爭時,有幾只小青蛙迷路了,還沒回到家。這可怎么辦哪?
師:大家都很關心小青蛙。別著急,老師幫小青蛙編了一首歌,只要大家都會唱了,小青蛙們聽到了,就能找到家了。
(多媒體演示歌曲動畫)
二、學習歌曲
1、師:你們看到了誰?(……)
那么這幾只小青蛙在做什么呢?(……)
(學生發言,教師總結完整的歌詞)
師:小朋友們都說的很好,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小青蛙找家》吧!(出示課題)
2、師:讓我們來跟著音樂一起說。
(師生共同隨音樂朗讀一遍歌詞)
師:真好,下面我們來個比賽。
(分組說“跳跳、呱呱”)
3、師:我們和小青蛙一起輕輕地唱一唱吧。(師生共同輕聲唱歌)
教師指導演唱兩處歌詞的感情,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情感來表現,表現好的發給頭飾。
4、師:小朋友們都學得很好。讓我們拍著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
5、師:唱得真好,現在你們都是小青蛙了,咱們一起來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6、師:真好聽!剛才老師發現有幾只小青蛙已經做好準備了。來!戴頭飾的小青蛙待會兒和老師一起表演,好嗎?
三、編創歌曲。
1、師:聽到小青蛙美妙的歌聲,小動物們都來了。
(多媒體演示)
師:他們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們能幫他們編一首這樣的歌嗎?
師:有一只小鳥已經飛到了老師的身邊,所以我給他編了一首《小黃鳥找家》。聽!
(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
師:其他的小動物們早已來到了你們身邊。請你們輕輕地把他們請出來吧。
(請組長舉起頭飾,教師介紹哪里是動物的家)
師: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們聽著音樂,輕輕地送小動物回家吧。
(聽音樂讓學生輕輕地坐到動物小組)
2、師:你們真棒!現在就你們為小動物們編歌吧。看哪個小組的小朋友們最團結、最聰明,編出的歌曲最好聽。
(學生分組編創,教師巡回指導)
3、師: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編好了嗎?
(請各小組以各種形式表演、匯報)
師:你們覺得他們演的怎樣,輕輕商量一下,要不要為他們舉起我們的蓓蕾呢?
四、小結
1、 師:今天,我們不僅幫小青蛙找到了家,還幫助動物王國的許多小動物都編出了好聽的歌。現在就讓咱們唱著動聽的歌,帶著小動物們一起,回到咱們的班級,咱們在學校的家吧。
(學生隨著音樂,唱著自編的歌,帶著小動物們離開教室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2、大膽積極地參與表演,創編歌謠。
教學上限:
1、大膽積極地參與表演,創編歌謠。
2、參與、創編
教學下限:
1、學會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感受歌曲的活潑,并能隨音樂表演。
教學準備:
節奏樂器、紙工青蛙
教學過程 :
一、聽《小蜻蜓》歌曲隨歌曲律動進教室。
1、 表演小蜻蜓感受歌曲的優美進入情景。
二、導入
1、 告訴學生今天有位小客人來我們這里做客,展示青蛙卡通動畫形象及叫聲,請學生和小青蛙問聲好!(出示節奏)
│ X X │ │ X X ‖
歡迎 小青 蛙 呱 歡迎 小青 蛙 呱
按節奏念歡迎詞。(加上拍手)
2、 小青蛙看見朋友們那么熱情它想念一首兒歌:
X X | X X | X X | X X | X |
跳 跳 呱 呱 跳 跳 呱 呱 跳跳 跳
X | X | X |
呱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請學生模仿讀歌謠。并可以邊做動作邊念。(注意節奏)
3、 你能編一編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歌謠嗎?如:“跑跑、喵喵”等。
三、學唱歌曲
1、 故事導入 :有幾只可愛的小青蛙,貪玩迷了路,心里很著急,一路上邊跳邊叫著,真想快點回家去,最后他們找到家了嗎?讓我們一起聽聽小青蛙的故事。(聆聽歌曲范唱1)
2、 今天小青蛙想請你們幫忙,請小朋友們趕快學會這首歌唱唱一唱,你們的歌聲能幫助小青蛙媽媽聽見,讓小青蛙找到自己的家。
3、聽歌曲,學生拍手。(范唱2)
4、展示歌詞,學習按節奏讀歌詞。
5、啟發學生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伴奏2)
6、模仿青蛙的動作表演,啟發學生自編動作表演。(伴奏2)
四、游戲
學生分組,自由組合,一組學生圍成圓圈,扮演“小青蛙的家”,另一組扮演“迷路的小青蛙”,還有的扮演回家路上的景物如小草、小橋等。音樂開始,“小青蛙”按節奏自由地做青蛙的動作,“家”的學生用節奏樂器敲節奏。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時,“小青蛙”跳到一個學生面前,“家”的學生和“小青蛙”交換位置。音樂起,游戲又開始。
五、編創歌曲。
1、師:聽到小青蛙美妙的歌聲,小動物們都來了。
師:他們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們能幫他們編一首這樣的歌嗎?
師:有一只小鳥已經飛到了老師的身邊,所以我給他編了一首《小黃鳥找家》。聽!(教師范唱伴奏1)
師:其他的小動物們早已來到了你們身邊。請你們也給他們編一首歌吧。(伴奏2)
2、師:你們真棒!現在就你們為小動物們編歌吧。看哪個小組的小朋友們最團結、最聰明,編出的歌曲最好聽。(學生分組編創,教師巡回指導)
3、各小組以各種形式表演、匯報
師:今天,我們不僅幫小青蛙找到了家,還幫助動物王國的許多小動物都編出了好聽的歌。現在就讓咱們唱著動聽的歌,帶著小動物們一起,回到咱們的班級,咱們在學校的家吧。
小精靈 篇2
教材來源:人音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一年級(1冊)第七課(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 欣賞管弦樂《野蜂飛舞》
2、 學唱歌曲《小蜻蜓》
3、 律動
教學目標 :
1、 通過聽聽、看看、說說、唱唱、演演等活動,感受并表現歌曲《小蜻蜓》優美抒情的
音樂情緒。
2、 通過聆聽管弦樂《野蜂飛舞》,培養欣賞音樂的注意力,想象野蜂急促上下飛舞的形
象,并嘗試多元化地表現。
3、懂得愛護蜻蜓、保護益蟲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感受不同情緒的音樂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形象。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小蜻蜓胸飾等。
教學過程 :
一、學生聽著《小蜻蜓》伴奏音樂、自由律動進教室。
二、感受、學唱并表現歌曲《小蜻蜓》。
1、啟發談話。
[師]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蜻蜓嗎?”
[生] “見過,見過……”
[師] “喜歡小蜻蜓嗎?”
[生] “喜歡,很喜歡。” (隨機貼上“小蜻蜓”畫紙)
[師] “那你們見到的小蜻蜓,它們在干什么呀?”
[生] “它們在做游戲;找朋友;捉害蟲……”
2、第一遍律動,自由表演。(播放《小蜻蜓》伴奏音樂)
[師] “吳老師想看一看你扮演的這只小蜻蜓在干什么?”
音樂停后動作造型。
[師] “你這只小蜻蜓在干什么?”
[生] “我在捉蟲;我在玩;我在休息……”
[師] “真是一群能干的小蜻蜓。” “你們覺得剛才聽到的音樂美嗎?”
[生] “美”
[師] “是的,它很美。就像小蜻蜓飛呀飛,飛呀飛,太美了!”
3、第二遍律動,發現美的和與眾不同的動作。 (繼續播放《小蜻蜓》伴奏音樂)
[師]“ 我們再來做做小蜻蜓,這么美美地來飛一飛。”
4、鼓勵動作美的和動作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同學,請他們做一做,大家學一學(隨機送小蜻蜓胸飾)
5、第三遍律動,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繼續播放《小蜻蜓》伴奏音樂)。(隨機送小蜻蜓胸飾)
[師] “我們這里肯定還有許多愛動腦筋的小蜻蜓,吳老師都來不及看,現在我要好好地再來找一找。”
6、引導
[師] “咦,這么多聰明可愛的小蜻蜓,它們會在哪里飛呀?”
[生] “池塘邊;草地上;荷葉上;花的身上……”
[師] “我這只小蜻蜓飛累了,哪棵小樹愿意讓我停一停,休息休息?” “小蜻蜓除了可以在小樹上休息以外,還能在哪里休息呢?”
[生]“ 小花;大樹;荷葉……”
(學生隨機演一演,教師隨機去停一停)
7、第四遍律動,情境表演。
[師] “現在你可以做一只快樂的小蜻蜓自由地飛翔,也可以找個空位,做做花兒,草兒,房屋,莊稼等等,讓小蜻蜓到你身上來停一停,幫你捉捉蟲。”
8、聽錄音范唱,了解歌曲內容。
[師]“ 小蜻蜓幫莊稼們捉掉了蟲子,莊稼可高興了,都唱起歌來夸小蜻蜓。你們聽聽,莊稼夸小蜻蜓什么了?”
[生] “夸它是益蟲;夸它是捕蚊的小英雄……”
9、按節奏念歌詞
[師]“ 讓我們也一起來夸夸小蜻蜓。”
10、聽教師范唱
[師]“ 小蜻蜓那么棒,真是一群討人喜歡的精靈,老師也想來夸夸它們了。”
11、聽琴聲伴奏唱
[師]“ 我們也試著用歌聲來夸夸這群小精靈吧!”
12、聽錄音伴奏,再唱
[師]“ 有些小蜻蜓偷懶了,還沒捕到蚊子它就把翅膀放下來了。”(隨機唱唱不連貫的第一句)
“勤勞的小蜻蜓可不是這樣,它們會在捕到蚊子之后再把翅膀放下來休息。”(隨機唱唱連貫的第一句)
“你們喜歡怎樣的小蜻蜓呀?”
[生] “勤勞的小蜻蜓。”
13、完整地邊唱邊表演
[師]“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做勤勞的,又會唱歌又會跳舞的小蜻蜓吧!”
三、欣賞、感受并表現樂曲《野蜂飛舞》
1、導入
[師]“ 小蜻蜓這群小精靈慢悠悠地飛著,特別溫柔可親,現在,又有一群精靈朋友朝我們飛來,你們聽,它們是誰?”
2、初聽一小段、反饋。
[生]“ 蒼蠅、蚊子、蝗蜂、蜜蜂……”
3、了解作曲家原本作曲的意圖。
[師]“ 你們說的,想想都很有道理,的砍是像一群蒼蠅、蝗蜂飛來的樣子。可是,我們的作曲家當初在創作這首樂曲的時候,他是想表現一大群野蜜蜂飛舞的情景。”
4、繼續聽,感受野蜂形象。
[師]“ 你們感覺到了嗎?”
[生] “嗯,感覺到了。”
5、討論,感受野蜂飛舞的形象。
[師]“ 小野蜂飛起來和小蜻蜓飛起來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生] “小野蜂飛得快,小蜻蜓飛得慢;小野蜂飛起來像是很著急的樣子,小蜻蜓不著急的……”
[師]“ 是呀,小野蜂飛得那么快,那么急,成群結隊地一會兒飛上,一會兒飛下,它們是要干什么去呀?”
[生] “天要下雨了,它們去躲雨;它們肚子餓了,去找糧食;它們的一位朋友失蹤了,它們去找朋友……”
6、用畫線條的方式表現野蜂飛舞的路線。
①邊聽音樂邊用手勢表示
[師]“ 用你的手指頭先一畫,小野蜂上下飛舞的路線。”
②邊聽音樂邊在自己的教科書上畫下
[師]“ 除了剛才畫的路線,還能想出另外的路線嗎?”
[生] “能”
[師] “請大家打開課本42頁,在課本上盡情地畫一畫。”
7、用身體動作表現野蜂飛舞
[師]“ 現在,吳老師很想感受一下一大群野蜂著急地飛來飛去的樣子是怎樣的,你們愿意滿足我嗎?”
[生] “愿意” (很高興,興奮地答應)
四、通過《野蜂飛舞》《小蜻蜓》兩首樂曲速度、情緒的對比,進一步明確它們所表現的音樂形象的不同。
1、再次看看、聽聽、唱唱、演演《小蜻蜓》。
[師]“ 這群小野蜂精靈,飛起來那么快,那么猛,東竄西竄,真是有點嚇人,再看看那群小蜻蜓精靈,覺得可愛多了,也更容易親近了。”
2、聽著音樂,飛離教室。
[師] 小蜻蜓們,外面有更多、更新鮮的事物在等著我們,想去看嗎?
[生] 想
[師] 走,我們這就出發……
《小精靈》點評: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從以往教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沒有養成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致使聆聽音樂的能力不強。因此,設計者確定了“培養學生聆聽音樂能力的實踐與研究”作為研究課題,希望能通過一些努力,在這方面有所提高。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設計者正是要著力體現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形成聆聽的好習慣,在專心聆聽的同時,能與自己的身心合為一體,進行音樂的再創造。本教學設計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探討。
1、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
想讓學生在音樂課中聞到音樂氣息,感受到美的智熏陶,作為音樂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這是必不可少的。課堂上,我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多遍聆聽、感受《小蜻蜓》。通過聆聽從而喜歡這首歌曲。一個人的音樂愛好是在反復強化中形成的,對于他所喜歡的音樂,自然就會愛聽、多聽,在長期的重復中得到自我強化,從而形成音樂偏好特色。此外,還讓學生聽聽教師親切的范唱,希望能利用教師的歌聲再次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自由地在美的音樂氛圍里暢游。
2、培養專注聆聽的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往往還沒養成專注聆聽的習慣,這可能與他們的注意力維持時間不久有關。因此,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變化與力度等。如:在通過律動感受《小蜻蜓》環節中,學生會出現邊律動邊聊天或動作不合節奏的現象,于是我就通過眼神、動作來提醒學生回到音樂中來聽著音樂表演。又如:在初聽《野蜂飛舞》環節中,我用了極簡潔的語言和極夸張的表情,提示學生的速度、力度都發生了變化,幫助學生較快地聆聽出這些變化,感受出兩者的不同。
3、培養積極的創造意識
課堂上,教師應以一種民主的教學思想對待學生,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表達出自已獨創的見解,促進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感受歌曲《小蜻蜓》環節中,我充分鼓勵學生做做各種姿態的小蜻蜓,大大表揚動作美的與動作與眾不同的學生。通過鼓勵和引導,學生的律動姿態明顯豐富了,也變美了。又如:在欣賞感受野蜂急促上下飛舞的形態時,我不急于出示樂曲的主人翁,而是請學生聽著音樂自由感受。有些學生聽了之后覺得是蝗蜂,蜜蜂、蒼蠅、蚊子,對于這些見解,我都沒有否定,反而表揚他們聽得認真,愛動腦筋。到最后用動作、線條等多元化來表現野蜂飛舞的情景時,學生的創造力又一次得到了發揮,效果十分地好。
點評人:夏振宇
小精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調》,通過小樹生長及小精靈跳舞的情節、動作,感受舞曲的ABA曲式結構。
2、創編小樹生長和小精靈愛護小樹的動作。
3、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樹和小精靈的胸飾若干、《挪威舞曲》音樂碟片。
【活動過程】
導入
(一)講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音樂內容。
“春天來了,魔法森林里的小樹開始生長了,聽!”(音樂A)
“聽到剛才的音樂,你覺得小樹它是一下子長大的?還是慢慢慢慢長得?”
那一開始的小樹苗是什么樣子的呢(哦~是小小的)
你能做一下小樹苗的`動作嗎?
那小樹要開始長嘍!“慢慢長,慢慢長,慢慢慢慢往上長,慢慢長出小枝椏,( )慢慢開出樹杈來,慢慢長成大樹啦,迎著風兒搖搖搖!(背景樂輕A,歌謠按音樂節奏來)”
魔法森林里的小樹長得都不一樣,想一想你的小樹會往那邊長?(···)
那現在我們聽音樂做一做(音樂A)小朋友們找空位蹲好~
魔法森林里還住著一群喜歡小樹的小精靈,他們經常會來照顧在生長的小樹,聽!他們來了~(音樂B)
你們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小精靈?(··)小精靈和小樹是好朋友,他會怎樣照顧小樹,和它玩呢?(···)
你們覺得小精靈是怎么出現的?再聽一遍音樂(B)(····)
我們再來聽一次,做一做小精靈出現和愛護小樹的動作吧!(音樂B)
故事還沒結束呢···天黑了,小精靈回家了,小樹又開始生長了···(音樂A,教師動作)我們一起跟音樂來做吧!
故事結束了,你們知道一開始小樹要怎么樣嗎?小精靈是什么時候才出來的嗎?
(出示精靈圖示),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聽音樂,按照音樂貼順序,( )到什么時候小樹出現,什么時候小精靈出現。(音樂ABA)
老師現在要請一個小朋友當小樹,一個小朋友當小精靈,上來表演(精靈小樹的胸飾)
他們演的真棒,我們也一起來試一試吧!(椅子下面已分好精靈小樹的胸飾)音樂ABA(小樹找好空的位置,你們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嘍!!)
A時教師跟小樹做B時跟小精靈做
再來一遍音樂,小朋友自己做!然后再交換角色玩一次!結束!
小百科:精靈是一種日耳曼神話(北歐神話)中所出現的生物,他們往往被描繪成擁有稍長的尖耳、手持弓箭、金發碧眼、高大且與人類體型相似的日耳曼人的形象,這是因為他們首次作為一個種族,是出現在挪威和日耳曼等地區的日耳曼神話當中,而在北歐五國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又多為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
小精靈 篇4
第七課 小精靈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現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三、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優美柔情的音樂情緒。并能運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
四、能按節奏編創歌謠。
五、聆聽《野蜂飛舞》,想象音樂中所表現的野蜂飛舞的形象,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現找家聽后的印象。
教學安排(三課時)
課時 內 容 設 計 意 圖
第一課時 表演《小青蛙找家》 引用第四課《動物說話》音樂,引得小朋友模仿小動物 的動作,通過游戲情境,培養小朋友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表現能力
第二課時 聆聽《小青蛙》 結合課本插圖〈小青蛙找家〉來引導學更好地聆聽《小青蛙》感受我國的民族樂器二胡是怎樣表現雨中的小青蛙的。 聆聽《野蜂飛舞》 在聆聽〈野蜂飛舞〉時可帶領小朋友模仿野蜂飛舞的動作,體會音樂表現野蜂飛舞忽上忽下、聲音時強時弱的特點。
第三課時 表演〈小蜻蜓〉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復習鞏固前兩課內容 , 優美抒情的音樂情緒,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小蜻蜓飛來飛去捕蚊忙的情景,從而讓學生懂得愛護蜻蜓,保護益蟲的道理。在復習鞏固中進行比較從而進一步加深小朋友對歌曲的理解 。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小蜻蜓找家〉是一首通俗簡練,富于兒童情趣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流暢,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作為前奏,描寫了小青蛙再東奔西跑地尋找找家的家,為歌曲主題的出現作了鋪墊。歌中“跳跳,呱呱,”的獨白,刻畫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態。最后一句旋律平穩流暢,似乎表現了小青蛙歷盡艱辛,終于回到家的愉快喜悅的心情。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學生能夠模仿小青蛙的動作,并準確的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3、啟發引導學生為歌曲創編歌詞。 4、使學生懂得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小青蛙著急高興的心情。 2、通過游戲情境,培養小朋友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軟件、電子琴、自制青蛙頭飾。 教學方法:啟發法、聆聽法、聽唱法、討論法、游戲法等。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學生隨〈動物說話〉音樂,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進教室,按五個半圓形坐好。
(座位的改變給學生新鮮感,便于相互學習,創設一種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引發學生學習的情感。)
2、師生問好。
二、 綜合訓練
1、模仿動物的叫聲。
師:剛才進教室的時候,同學們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很像,你會模仿它們的叫聲嗎?
教師引導學生按節奏模仿:
小雞叫:嘰 嘰 嘰嘰 嘰
小鴨叫:嘎 嘎 嘎嘎 嘎
青蛙叫:呱 呱 呱呱 呱
(通過身體有節奏的動作,使學生在玩中感受音樂中的節奏特點,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
2、音樂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學生隨音樂跟老師按x x x 的節奏做跺腳、拍手、拍肩等動作。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提了一個〈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教師先放音樂故事 ,根據故事情節,粘貼故事圖片。)
(通過看圖片聽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一定的情景)
三、 新課教學
1、學唱歌曲: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初步感受音樂情緒。
師:小青蛙是怎樣找家的??(學生回答:又蹦又跳、又蹦又叫等。)
教師指導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教師彈琴范唱歌曲,學生模仿青蛙。
學生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學,給學生豐富直觀的畫面 ,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2、歌曲處理:
(1) 師:小青蛙找不到家了,心情會怎樣?
(生:著急,害怕,會哭等)想喊誰?(生: 媽媽)讓學生親自喊一下。)
通過分析歌曲,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歌曲,使學生獲得審美愉悅的體驗。
(2) 師:小青蛙歷盡艱辛,最后終于回到了 家,這是它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生:高興)
(3) 學生聽音樂演唱歌曲,表現小青蛙著急 高興等心情。
(4) 學生分組討論:當青蛙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回家了,她會怎樣夸獎小青蛙?
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交往能力,
(5)各小組選代表說一說,師生共同評價。 同時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3、音樂游戲:小青蛙找家。
學生戴青蛙頭飾,選一名同學扮青蛙媽媽。 隨音樂 分組做游戲。
通過音樂游戲,使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
四、 創編活動
1、師:小青蛙經過努力,終于找到了家, 你會創編其它小動物找家的歌嗎?
給學生探索問題、探尋知識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自我表現
2、學生討論創編歌詞,并隨音樂邊做邊唱。
五、 課堂小結
1、師:小動物們迷了路,是怎樣回到家的?(生:邊跳邊叫、想辦法、問其它小動物等)
假如你迷了路,該怎么辦?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護 意識的能力。
2、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小精靈 篇5
[分析]搖滾小精靈
一、教 材 分 析
搖滾小精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式各樣的玩具成品占據了兒童市場,兒童自己制作玩具的機會越來越少,動手能力的訓練和培養顯得日趨重要。本課搖滾小精靈融游戲、訓練、知識為一體,利用身邊的各種色彩紙、易拉罐等多種材料,運用卷、折、剪、貼、插等基本方法制作成會滾、會搖、會轉的各式玩具。
本課搖滾小精靈遵循由簡至繁、由單一材料至多種材料綜合運用的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三個活動。學習活動的展開首先以個體制作為基礎,再通過集體游戲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和愉悅,在玩中感受平衡的觀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培養設計意識。 小學美術教案二年級上冊:11課 搖滾小精靈
由于學習內容接近學生生活,學生也基本接觸過不倒翁等玩具,對自己制作這一形式將更感興趣。教材提供了各種樣式的范例,方法不難掌握,每個學生都能制作出自己喜歡的搖滾玩具。
二、教 學 目 標
*運用多種方法、多種材料設計制作各式各樣的搖滾玩具。
*在游戲中感受平衡的觀念,體驗自制玩具的愉悅。
*培養動手能力和設計意識。
搖滾小精靈
三、教 學 設 計
本課搖滾小精靈教學須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自主表現,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將制作、裝飾表現與游戲活動作為教學主要內容,旨在把“美術”與“生活”緊密聯系,培植學生對學習美術的感情,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教學過程的安排可以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欣賞感受——體驗發現——創造表現——游戲活動——交流評析。
欣賞感受時可借助教材和范品結合進行。
體驗發現時教師應準備幾組能形成正誤對比的范品(制作可簡單些),讓學生演示玩的過程,在感受玩的愉悅中激發制作的欲望,在體驗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有些滾得遠,而有些則滾不動,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分析原因并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教材p24范例中的滾動玩具,如果紙條里面的青蛙太大或紙條太軟、太窄,就不容易滾動;游戲時是用嘴來吹動的,如果力氣控制不好,也不容易滾動,這也就是在制作時應提醒學生要引起注意的。
創造表現根據活動安排出現了三個梯度。
活動一:制作比較簡易的滾動玩具。以單一的紙質材料為主,教學時可以啟發學生在紙圈的外形和剪貼的形象上做多種變化,制作時注意平衡感。
活動二:制作不倒翁式的搖擺玩具,仍以紙質材料為主,對裝飾和設計意識方面要求更高。教材呈現了幾種不同的制作形式,可在紙筒上添加,也可將紙筒經剪切加工等方法均可行,必須將石頭或其他小物件固定在紙筒內作為重心,重心的位置確定要反復擺放以找到最佳點。
活動三:要求分析教材范例的制作方法,運用綜合材料做一個比較復雜的搖滾玩具。難度有所增大,旨在拓展學生思維,拓寬制作方法、選用材料,豐富學生的表現形式。教材的呈現用以啟發學生善于發現身邊的各種材料,善于運用不同材料進行綜合創造,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發現、善于自我創造的良好習慣。
游戲活動和交流評析可以結合進行,可以組為單位,采取競賽的形式。比如:看誰的小精靈滾得遠,看誰的小精靈搖的時間長,比誰的最有創意……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體驗自主表現與合作交流的愉悅。
本課可以根據三個活動安排三個課時。
四、教 學 建 議
*課時可根據學情作靈活安排。可以根據學生的動手能力、材料準備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可以把活動三結合在活動一和活動二中進行。比如,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①全覽教材,欣賞感受;②制作你喜歡的滾動玩具;③進行游戲活動。第二課時:①制作不倒翁式的或會轉動的玩具;②在游戲活動中交流評析。
*游戲活動可安排在每一課時的制作之后進行,也可以集中在一課時進行。如將本課安排三課時:第一、二課時制作,第三課時游戲活動,交流評析。
*滾動玩具如果準備一斜板,讓其在斜板上表演,氣氛會更熱烈。
*材料準備要豐富,除教材p26呈現的以外,還可以啟發學生尋找更多的適合材料。紙質材料宜有一定厚度,否則支撐不起,瓦棱紙、彩色卡紙或包裝紙最適合。
*裝飾可以繪畫和剪貼相結合。
(郭小紅)
[教案]轉帖網友的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制作滾動玩具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制作興趣,提高動手能力,發展審美能力。
2、嘗試強生活中的東西變成有趣的玩具,體驗滾動玩具的樂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滾動靈活。
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包括相關圖片、情境設置、制作方法演示、學生作業音樂等)2、教師示范用工具材料(彩色紙,剪刀,雙面膠)3、范品(用各種材料制作的搖滾小精靈)4、教室中間放一塊斜板。
一活動激趣
1、今天一上課老師就看到同學們的桌子上擺了不少東西,都是些什么呀?(易拉罐、薯片筒等)
2、把你帶來的東西放到教室中間的斜板上來玩一玩好嗎?(3-4個) 3-4個學生臺前滾動自己帶來的物品。
3、老師今天也搬來了一個汽車輪胎,誰愿意幫我把它從講臺這邊搬到那邊?
4、誰還有更好的辦法搬動它呢?(生嘗試滾動)你剛才用的是什么方法?為什么要用滾的方法呢?原來滾動可以更省力。
5、大家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滾動?(生答)對了,能滾動的東西可多了。(課件圖片1:能滾動的物體的圖片,例如:球,輪胎,環等)
6、這些能滾動的東西都是什么形狀的?(圓形)對。不是圓形的東西方便滾動嗎?是的,剪刀,書本等都不方便滾動。 觀看一些能滾動的物體的圖片。找出能滾動的物品的共同特點
7、雜技團的叔叔阿姨們根據圓的東西能滾動的原理編排了一個雜技叫滾動地圈,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表演吧!(課件圖片2)瞧!他們滾得多有意思啊!
8、雜技團要編排更多這樣的節目,需要招聘一些會滾動的小精靈來表演,彩色紙知道這個消息后決定去應聘,這是怎么回事呢?
9、我們來看看彩色紙是怎樣變成會滾動的小精靈的。(課件演示)先用剪刀剪出小青蛙的頭部和身體,然后把頭和身體粘貼起來,再剪出小青蛙身體的其他部分粘貼上去,這樣一只小青蛙就剪貼好了。然后將一根紙條粘貼成圓環,將小青蛙粘貼進去。這樣一個會滾動的小精靈就做好了。!(課件圖片)這些會滾動的小精靈都是用這個方法做成的。瞧他滾動得多有意思啊!我們也來做一個會滾動的小精靈,和他們玩一玩好嗎?板書課題:會滾動的小精靈
二體驗探索
1、下面和老師一起來做一個小精靈好嗎?首先做什么?請學生來卷貼紙條,然后呢?剪出中間的形象,老師準備剪貼一個太陽小子,我用綠色剪出太陽的外形,然后用黃色貼出太陽的臉。這個太陽的臉上還少了點什么?鼻子和眼睛,請一個同學來把它畫上好嗎?最后將太陽粘貼到紙環上,小精靈就做完了。
2、這些小精靈都是用這個方法做的。(出示范品)誰愿意上來玩一玩?(在玩耍中欣賞范品并開拓眼界)
3、剛才看了這么多的搖滾小精靈都是用彩色紙制作的,可不可以用別的材料,別的方法來制作搖滾小精靈?比如:這個衛生紙筒,可不可以讓它變成搖滾小精靈?怎么變?你們手中的其他材料呢?
4、這里有薯片筒,易拉罐,一次性紙杯,圓形鐵盒,衛生紙筒等制作的搖滾小精靈,老師把它們發給每個小組,拆開來看一看。 (拆分范品,欣賞討論制作方法)
5、你準備怎樣做一個什么樣的會滾動小精靈呢?用什么材料制作?(學生討論:明確自己的想法,或從別人的想法中得到啟發。)
三創作表現
1、交代要求:制作一個和多個能滾動的小精靈,做得新穎,有趣,滾動靈活。
2、教師指導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提出來。
3、做完后可在教師中間的斜板上滾動玩耍。
四展示評價
1、展示,請放到講臺前的展示臺上。
2、評價(自評,師評)實物投影儀(學生說說自己的小精靈有什么特點。)
3、玩耍,3個一批到斜板上滾動自己的小精靈。
4、總結:今天大家做出了很多有趣的能滾動的小精靈。真不錯!從這堂課中我們知道了要善于用我們的眼睛和雙手,去觀察,發現,創造出更美的東西,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能搖一搖的小精靈。
教學后記:
本教案是湘版美術實驗教材第三冊《搖滾小精靈》的活動一的教案, 是基于新課程理念設計的,旨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發現,探索本課的知識。
在教學的實踐中,學生對玩輪胎發現滾動的知識,猜一猜紙是怎么滾動的,討論自己要做什么,拆分范品發現其他材料制作小精靈的方法等自主學習的環節很感興趣,再加上情境的渲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課堂氣氛,學生作業效果都比較好
[教案]長沙市芙蓉區大同小學賀佳妮老師的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制作滾動玩具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制作興趣,提高動手能力,發展審美能力。
2、嘗試將生活中的東西變成有趣的玩具,體驗滾動玩具的樂趣。
二、活動設置:
教學程序
達成目標
學生活動
學習方式
一 活動激趣
1 、生滾動自己帶來的物品
體驗樂趣,了解滾動的一些常識
3-4 個學生臺前滾動自己帶來的物品
自主學習
2 、生搬動和滾動車胎進行對比
體驗滾動可以省力
3 、欣賞一些能滾動的物體的圖片
觀看
接受學習
4 、欣賞雜技表演圖片
5 、看彩色 紙怎樣 變成會滾動的小精靈的,導入課題
初步了解制作方法
思考討論、觀看紙制滾動小精靈的制作方法。
自主學習
二體驗探索
1 、師生共同做一個紙制小精靈,(生卷貼紙環—— 生討論 制作內容——師畫、剪外形——生畫細節等——師粘貼——完成)
回憶鞏固制作方法和步驟
積極思考和參與制作。
自主學習
2 、學生滾動各種紙制小精靈范品
在玩耍中欣賞范品
3 、啟發學生討論:怎樣用其他材料做會滾動的小精靈。
開拓思路,嘗試將生活中的各種材料變成有趣的玩具。
思考怎樣利用自己手中的物品制作。
探究學習
4 、欣賞分析其他材料做的會滾動的小精靈。
拆分范品,欣賞討論制作方法
5 、討論:準備怎樣做滾動小精靈。
自主學習
三創作 表現
1 、交代要求
在練習中鍛煉動手能力,學會知識,進一步感受滾動玩耍的樂趣
制作、討論,玩耍
自主學習
2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3 、做完后可在中間的斜板上滾動。
四展示 評價
1 、展示
用展示 和評價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參與展示和評價
自主學習
2 、評價(自評,師評)
3 、玩耍
4 、總結
[作者:牛牛]
小精靈 篇6
大班形體活動:《小精靈與魔術師》
設計者:江陰市少年宮幼兒園 邵國芬
一、設計意圖:
我園的形體教學已在實踐、摸索中逐漸形成一種教學模式,如何打破傳統,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激活幼兒的學習興趣,樂意參加形體活動,是我設計本活動的目的所在。《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還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于是我設計了大班形體活動《小精靈與魔術師》,旨在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大膽想象,發揮創造力。
二、教學目標:
1、在游戲情景中敢于大膽嘗試,樂意用身體擺出各種造型動作。
2、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創造,樂意與同伴共同游戲,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場地布置:活動室掛有人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有藝術的氛圍。
音樂:《挪威舞曲》。
教學具:兩人一份能扭動自制人的模型、魔術棒一根、幼兒裝飾自己的各種服裝、道具。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故事導入引導幼兒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初步進行想象、創編。
1、老師頭戴魔術帽、手持魔術棒走進活動室。
師:大家好!我是魔術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一段音樂,一起來聽聽!
2、幼兒聽音樂后請幾位小朋友講一講。聽了音樂有什么感覺?你想干什么?
3、這段音樂還有一個故事呢!從前有一個魔術師,本領非常大,他可得意了。他有一個魔盒,里面有許多小精靈。一天,魔術師睡著了,小精靈們就從魔盒中逃出來,盡情的聽音樂跳舞。魔術師醒來后生氣極了,瞪大眼睛說:“我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個不會動的舞蹈雕塑!”“變!”魔術師揮動他的魔術棒,小精靈就變成了神態各異的雕塑。
讓我們帶著這個故事再來欣賞這首曲子,聽聽它可以分幾段?
4、幼兒第二次感受音樂。
1)這首曲子有幾段?
2)第一段音樂講了誰?他會干什么?他會做那些動作?(幼兒互相討論后個別表演,大家一起學學。)這是小精靈在哪里?會怎么做?
3)第二段音樂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誰上場了?你們也來高興地跳跳舞!
4)這是魔術師醒來了,他說了什么?小精靈會變出哪些造型動作呢?(幼兒自編,老師從形體的角度來對幼兒的動作進行簡單評價,提醒幼兒除了上肢和下肢可以變換動作以外,身體的哪些部位都可以動起來?)(二)、引導幼兒根據不同要求大膽嘗試想象、創編優美造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聽音樂游戲,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開始前擺出一個造型動作,直至音樂結束。
2、利用人體模型小玩具幫助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的表演過程中能隨魔術棒變換多個造型動作。
1)師:我越玩越開心,我的魔術棒也興奮極了,不停的跳動。變!變!變!剛才大家只變了一個動作,現在該怎么辦?
2)我今天還帶了許多小玩具呢!他們也是變形高手,今天你們可以和他一起做個游戲!你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起先給小玩具擺個造型,固定好后你們學學它的動作,學會了,在給他擺個造型,看看哪對好朋友擺的姿勢最多最漂亮!注意:可千萬別講自己設計的動作忘了!我們要把設計的動作編入游戲呢!
3)幼兒自主操作,老師巡回輔導。
引導幼兒身體各部位動作的設計,如:腰、臀、胯、頭等等
4)請一組幼兒上來展示自己設計的動作。(教師可從身體姿態、造型不同高度、動作連貫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評價!)
5)隨音樂游戲一次。
3、引導小精靈能根據魔術棒揮動的走勢來變換造型的高度。
1)我的魔術棒也開始跳舞了,變!變!變!變!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聰明的小精靈,你該怎么辦?
2)不隨音樂先試試。
3)根據要求再游戲一次。
4、請一幼兒做魔術師,再游戲一次。
我有些累了,誰愿意來做魔術師來帶領大家游戲?大家可要聽從魔術師的指揮!
(三)、小精靈要參加音樂會,打扮自己進行游戲。
1、和你們在一起游戲真開心,我都快忘記時間了,我今天還要參加一個音樂會呢!你們想去嗎?快!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點!
2、幼兒自由打扮
3、我們最后再玩一次游戲,相信在音樂會上我們會有出色表現!
小精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物體下落的軌跡與它的輕重有關。
2.愉快的投入游戲之中。
3.能用語言、體態動作來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兩種小玩具(重)、紙片(輕)、塑料繩(輕)若干。
2.每組一個裝實驗用品的盆和教師用魔法袋。
3.黑板和粉筆。
活動過程:
一、小游戲導入,集中幼兒注意力初步認識小精靈。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我是要和大家一起玩游戲的魔法師!你看!這是我的魔法袋,魔法袋里我裝了很多會跳舞的小精靈,他們想跑出來和你們一起玩兒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吧!請念出我們的咒語。
二、探索與發現。
1、進行初步感性探索探索第一組材料。(兩樣:重的小玩具、塑料繩)
師:只有兩個小精靈出來啦,他們是小玩具和塑料繩。小精靈想和小朋友玩一個“掉下來”的小游戲。玩的時候要要把小精靈舉得高高的,然后放開手,眼睛看好小精靈在空中是怎么掉下來的?想不想跟他們一起玩?
請你們仔細觀察小精靈落下來的情景。小精靈玩累了,我們把他們送回家。你剛才跟誰玩的?它們是怎么掉下來的?你能學一學它們的樣子嗎?
幼:塑料繩,掉下來的時候是一扭一扭的。
師:是這樣嗎,老師也來試一試。噢,果然塑料繩掉下來的時候是一扭一扭的。來,我們一起用身體學學塑料繩掉下來的樣子。塑料繩,一扭一扭跳個舞。現在我們和另外一個小精靈玩一玩兒,看看小玩具掉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你也用動作來學學?
幼:小玩具是筆直掉下來的。
師:哦,是嗎,老師也來試一試。嗯,小玩具是筆直掉下來的。那我們用身體來學學小玩具掉下來的樣子。小玩具,筆直筆直跳個舞。
2、進行對第二組小精靈的探索,加深對輕重物體落下軌跡不同的認知。(兩樣:重的小玩具、小紙片)。
師:還有一些小精靈也想與你們玩掉下來的游戲。請你們和它們玩一玩,看看它們掉下來時是怎么跳舞的?記住哦,玩的時候要把手舉得高高的,然后再松手。最后小眼睛要看好小精靈在空中是怎么掉下來的。
誰來說說看,這一次你又和哪個小精靈玩了,它掉下來的時候是怎么跳舞的?
幼:小紙片是一扭一扭,搖搖晃晃掉下來的。
師:哦,是嗎?老師也來試試看。果然小紙片也是一扭一扭掉下來的,就像老師現在畫的波浪線一樣。來,我們用身體來表現一下小紙片掉下來時跳舞的樣子。小紙片,一扭一扭跳個舞。那玩具小精靈掉下來時是怎么跳舞的?你也用動作來學學?
幼:小玩具掉下來的時候是直直的。
師:噢,小玩具是筆直筆直落下來的,就像老師畫的直線一樣。那我們用身體來學學小玩具掉下來的樣子。小玩具,筆直筆直跳個舞。
三、總結。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和小精靈玩了掉下來的游戲,知道了小玩具是直直的跳舞掉下來的。而小紙片、塑料繩是一扭一扭跳舞掉下來的。那怎么會這樣呢?那我們來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噢,原來輕的是一扭一扭掉下來,重的是筆直筆直掉下來。
四、延伸活動。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東西,他們掉下來的樣子也非常有趣,我們下次再去看看,它們會怎么跳舞掉下來。
小精靈 篇8
體育游戲《勇救小精靈》 適宜年齡:大班 適宜形式:集體游戲目標:練習蹬滑跑冰車,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提高平衡能力;培養幼兒勇敢、助人為樂的精神。準備:三輪跑冰車4輛、“山洞”(可用籃架加橡筋制成)、變形平衡木4個、大紙箱4只;幼兒每人穿上胸前有兜的外套(或腰間扎一只塑料袋代替)。活動前與幼兒共同收集的小精靈玩具若干(為幼兒人數2—3倍)玩法: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4路縱隊,站在場地一端;每隊之間放置大紙箱一個;場地中間設置“山洞”;場地另一端的變形平衡木兩側放置小精靈玩具若干。老師發令后,各隊第1名幼兒蹬滑跑冰車鉆過“山洞”、到達“浮橋”。上橋救起1個小精靈,并帶著小精靈蹬滑跑冰車原路返回,第2名幼兒再出發。在規定時間內比哪一隊救到的小精靈數量多為勝隊。規則:1、必須雙手扶把蹬滑跑冰車至浮橋;待上橋后才能救小精靈。2、若游戲中途發生意外情況或未帶小精靈成功返回應在原地重新通過。3、采用接力賽形式進行。注意事項:1、本活動宜選擇在戶外較大的場地進行;每隊活動場地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發生互相碰撞。2、若無變形平衡木的器械,可用其他材料替代搭建。 3、提示幼兒將救回的小精靈放在紙箱內,然后排至隊末。
小精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流暢的風格,結合圖譜了解曲式結構。
2、感受樂曲漸強、漸快的旋律特點,并用肢體律動表現旋律變化。
3、樂于在音樂活動中大膽的表現。
4、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1、物質方面:透明水瓶(均裝半瓶水與幼兒人數相等)、顏料、
2、知識方面:幼兒初步感知樂曲的能力。
3、心理準備:對魔術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并且對魔術有濃厚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歡快流暢的曲風。
難點是感受樂曲速度與強弱的變化。
【活動過程】
1、"在森林的小木屋里,住著一個可愛的小精靈,這個小精靈有一個非常大的本領,就是喜歡調制心愿魔法湯。調這個魔法湯是干什么呢?它不是讓我們用來喝的,而是幫助別人實現愿望的。"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魔法:什么是魔法?怎樣熬制魔法湯?
教師出示一瓶水(可變色),在音樂伴奏下演示魔法,并成功變出有色的魔法湯,讓幼兒感受魔法的神奇。(提問:我是怎樣變魔法的?做了哪些動作?你們想嘗試嗎?)
2、幼兒初次在無音樂伴奏下嘗試變魔法,簡單模仿魔法動作。(提問:為什么沒有變出魔法?尋找原因引出音樂)
3、幼兒聆聽音樂。
魔法音樂與魔法:請每位幼兒自取一瓶水(不帶色),教師與幼兒一起隨著音樂做動作。
討論:為什么沒有變出魔法湯呢?
4、幼兒聆聽音樂,教師畫圖譜。"神奇的魔法秘方就藏在音樂里,我們來仔細聆聽,把秘方找出來。"播放音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譜,幼兒觀察。
5、觀察圖譜,分析曲式結構,理解符號與魔法動作的關系。
討論:音樂的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像是在干什么?哪些代表攪拌、放魔咒、搖瓶子?
6、借助圖譜分段欣賞。攪拌、搖瓶的音樂,感受樂曲速度和強弱的變化。解決難點問題:攪拌的速度--越來越快;搖瓶子的速度與強弱--輕輕搖,再快速使勁搖。
師幼一起邊欣賞音樂邊看著圖譜"變魔法"。
7、教師與幼兒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投入的施變魔法,并成功煉制出各種顏色的魔法湯,幼兒間相互交流欣賞。
8、教師介紹樂曲的名字:《加速度圓舞曲》。
幼兒許心愿。"向著心愿魔法湯許一個小心愿,讓神奇的魔法快點幫我們實現愿望吧!"
反思
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欣賞法、啟發聯系法和情緒感染法進行教學。首先,我用故事引入激發幼兒興趣,使孩子們對制作“魔法湯”的過程感興趣,最后,在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魔法湯、變出魔法湯的那一環節,有一個孩子還沒等到我音樂響起就把顏色搖出來了,情急之下馬上換了一瓶,才使現場沒有尖叫的聲音。課后在反思中,我意識到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個性。同時,也看到了隨機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導幼兒學習、隨機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通過課后的反思及與陸老師進行討論以后,總結出了以下幾點亮點與不足:
1.孩子們通過游戲的開展,可以初步的感知ABA的曲式結構,但是對于漸強、漸快的旋律特點這方面老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因此孩子們在用肢體來感應旋律變化方面不能很好的來體現,目標二就沒有完滿達成。
2.教師能用森林里住著會變魔術的小精靈這個情景來貫穿游戲的始終,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并且在活動中老師讓孩子嘗試第一次變魔法湯的.時候,最終失敗,更加鞏固了幼兒的攪拌、抓材料、點、搖等動作。
3.音樂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由于是網上下載的音樂有些渾濁,不夠清晰,教師在節奏的把握上還不夠。
4.由于音樂的不清晰,造成孩子在嘗試當中沒有了自主性,如果能將整段音樂里的攪拌部分、抓材料部分、搖的部分分段截出來,有針對性的去聽音樂,孩子們可能更加清楚音樂的旋律與節奏。這樣孩子們在結合音樂做動作時,也能更加的生動形象,更能切身的體會一個魔術師的快樂。
雖然在活動中我對于奧爾夫音樂的開展仍是一知半解,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但是我相信,只要每次認真的實踐總結,一定可以有所收獲。
小百科:魔術是以不斷變化讓人捉摸不透并帶給觀眾驚奇體驗為核心的一種表演藝術,是制造奇妙的藝術。更簡單的說,他是一種違反客觀規律的表演。
小精靈 篇10
體育游戲《勇救小精靈》 適宜年齡:大班 適宜形式:集體游戲目標:練習蹬滑跑冰車,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提高平衡能力;培養幼兒勇敢、助人為樂的精神。準備:三輪跑冰車4輛、“山洞”(可用籃架加橡筋制成)、變形平衡木4個、大紙箱4只;幼兒每人穿上胸前有兜的外套(或腰間扎一只塑料袋代替)。活動前與幼兒共同收集的小精靈玩具若干(為幼兒人數2—3倍)玩法: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4路縱隊,站在場地一端;每隊之間放置大紙箱一個;場地中間設置“山洞”;場地另一端的變形平衡木兩側放置小精靈玩具若干。老師發令后,各隊第1名幼兒蹬滑跑冰車鉆過“山洞”、到達“浮橋”。上橋救起1個小精靈,并帶著小精靈蹬滑跑冰車原路返回,第2名幼兒再出發。在規定時間內比哪一隊救到的小精靈數量多為勝隊。規則:1、必須雙手扶把蹬滑跑冰車至浮橋;待上橋后才能救小精靈。2、若游戲中途發生意外情況或未帶小精靈成功返回應在原地重新通過。3、采用接力賽形式進行。注意事項:1、本活動宜選擇在戶外較大的場地進行;每隊活動場地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發生互相碰撞。2、若無變形平衡木的器械,可用其他材料替代搭建。 3、提示幼兒將救回的小精靈放在紙箱內,然后排至隊末。
小精靈 篇11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不同動物的明顯特征,組合新“動物”,激發幼兒的奇思妙想,創造性地設計新造型。
2.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感情。
3.練習口齒清楚地介紹自己的作品。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小精靈操作教具5個、展板。
2.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觀察“神奇小精靈”的變化過程,發現它的神奇之處
(1)以邀請蛋寶貝到班里做客的形式引出活動的主題。
教師神秘的告訴幼兒:“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我們一起看看它是誰?”然后輕輕從身后拿出“精靈蛋”。
(2)與幼兒一起玩“神奇變、變、變”的游戲,感知小精靈的奇特。
“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蛋,它是一個神奇的小精靈!只要我們一起念魔法口訣,小精靈就會出來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大家想不想試一試?”
教師手持教具正面,與幼兒共同念魔法口訣:“神奇精靈變、變、變”,同時將教具背面的神奇小精靈的頭、手臂、腿、尾巴陸續拉出,引導幼兒觀察。
“神奇小精靈和我們地球上的小動物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從頭到腿仔細觀察神奇小精靈,發現它的神奇之處:具有多種動物的特征(如:兔子的頭、豬的嘴、小鳥的翅膀、松鼠的尾巴、大象的腿)。
(3)請幼兒分小組操作小精靈操作教具,感知小精靈的變化無窮。
“桌子上也有一個小精靈,我們快去看看,你們的小精靈能變成什么樣?”
幼兒自主操作小精靈操作教具,感受小精靈的無窮變化。
一起玩“神奇變、變、變”的游戲,比一比哪組的小精靈變得最神奇?
引導幼兒思教“動畫片中的小精靈有很多的本領,小朋友變出的小精靈有什么本領?”
2、發揮想象,設計神奇寶貝
(1)“如果你是小設計師,你想設計出什么樣的小精靈?”在幼兒描述自己想象的同時,教師將幼兒描述的動物特點分別畫在黑板上,如:兔子的耳朵、大象的鼻子等主要特征部分,以便幼兒重新分解、組合新形象。
(2)幼兒設計神奇寶貝。“請小朋友擔當小小設計師,設計一個神奇的小精靈,告訴我們它長什么樣,能幫我們做什么?看誰和別人設計得不一樣?”
(3)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邊觀看幼兒的創作過程,邊有針對性地提示、引導幼兒:“想一想,小精靈怎樣能‘變’得更神奇?”
3、幼兒展示、介紹作品
(1)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導幼兒畫完后將自己的繪畫作品粘貼在展板上,與同伴一起欣賞。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與幼兒圍坐在展板周圍,鼓勵幼兒盡量放慢語速介紹作品,并提醒同伴認真欣賞、傾聽。對于沒有介紹作品的幼兒,教師可引導幼兒分小組介紹、分享繪畫作品,使每個幼兒都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創作感受。
(3)留下任務,引發繼續探索。“今天我們小朋友都設計了自己喜歡的小精靈,在活動區游戲時我們可以把它剪下來,貼在墻壁上介紹給大家,把我們班變成一個小精靈王國!”
活動反思:
《設計神奇小精靈》的活動結束了,但孩子們被激發出來的'創造熱情卻依然高漲,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看著他們開心的樣子,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什么比這種感覺更讓我快樂了。與此同時,我也陷入了對這次活動的深深思考,并從反思中獲得以下感悟:教師是幼兒興趣的發現者身為教師,我們經常為選擇活動的主題而絞盡腦汁。其實,只要我們細心、耐心地觀察幼兒,和他們做朋友,真正融入孩子們清純無暇的內心世界,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中激蕩著很多千奇百怪的奇思妙想,蘊涵著他們對世界萬物的關注、好奇與探索。這些內容才是最貼近幼兒生活、最鮮活的活動素材,因為它們都源于孩子。
教師是幼兒創造靈感的點播者
在此次活動前,我引導幼兒對動物的特征進行了細致的觀察,運用有趣的教具,鼓勵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為小精靈“變身”,并適時啟發幼兒:“如果你是小設計師,你想設計出什么樣的小精靈?”以激發幼兒的探索與思考,在幼兒的創作過程中,我及時支持幼兒的創造,引導他們繼續發散思維,將生活中的動物形象進行再組合、再創造。通過以上循序漸進的指導、啟發,幼兒對設計小精靈的活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從而激發出了內心的創作欲望。
小精靈 篇12
一、設計意圖:
我園的形體教學已在實踐、摸索中逐漸形成一種教學模式,如何打破傳統,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激活幼兒的學習興趣,樂意參加形體活動,是我設計本活動的目的所在。《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還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于是我設計了大班形體活動《小精靈與魔術師》,旨在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大膽想象,發揮創造力。
二、教學目標:
1、在游戲情景中敢于大膽嘗試,樂意用身體擺出各種造型動作。
2、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創造,樂意與同伴共同游戲,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場地布置:活動室掛有人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有藝術的氛圍。
音樂:《挪威舞曲》。
教學具:兩人一份能扭動自制人的模型、魔術棒一根、幼兒裝飾自己的各種服裝、道具。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故事導入引導幼兒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初步進行想象、創編。
1、老師頭戴魔術帽、手持魔術棒走進<BR><P></P>活動室。
師:大家好!我是魔術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一段音樂,一起來聽聽!
2、幼兒聽音樂后請幾位小朋友講一講。聽了音樂有什么感覺?你想干什么?
3、這段音樂還有一個故事呢!從前有一個魔術師,本領非常大,他可得意了。他有一個魔盒,里面有許多小精靈。一天,魔術師睡著了,小精靈們就從魔盒中逃出來,盡情的聽音樂跳舞。魔術師醒來后生氣極了,瞪大眼睛說:“我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個不會動的舞蹈雕塑!”“變!”魔術師揮動他的魔術棒,小精靈就變成了神態各異的雕塑。
讓我們帶著這個故事再來欣賞這首曲子,聽聽它可以分幾段?
4、幼兒第二次感受音樂。
1)這首曲子有幾段?
2)第一段音樂講了誰?他會干什么?他會做那些動作?(幼兒互相討論后個別表演,大家一起學學。)這是小精靈在哪里?會怎么做?
3)第二段音樂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誰上場了?你們也來高興地跳跳舞!
4)這是魔術師醒來了,他說了什么?小精靈會變出哪些造型動作呢?(幼兒自編,老師從形體的角度來對幼兒的動作進行簡單評價,提醒幼兒除了上肢和下肢可以變換動作以外,身體的哪些部位都可以動起來?)(二)、引導幼兒根據不同要求大膽嘗試想象、創編優美造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聽音樂游戲,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開始前擺出一個造型動作,直至音樂結束。
2、利用人體模型小玩具幫助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的表演過程中能隨魔術棒變換多個造型動作。
1)師:我越玩越開心,我的魔術棒也興奮極了,不停的跳動。變!變!變!剛才大家只變了一個動作,現在該怎么辦?
2)我今天還帶了許多小玩具呢!他們也是變形高手,今天你們可以和他一起做個游戲!你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起先給小玩具擺個造型,固定好后你們學學它的動作,學會了,在給他擺個造型,看看哪對好朋友擺的姿勢最多最漂亮!注意:可千萬別講自己設計的動作忘了!我們要把設計的動作編入游戲呢!
3)幼兒自主操作,老師巡回輔導。
引導幼兒身體各部位動作的設計,如:腰、臀、胯、頭等等
4)請一組幼兒上來展示自己設計的動作。(教師可從身體姿態、造型不同高度、動作連貫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評價!)
5)隨音樂游戲一次。
3、引導小精靈能根據魔術棒揮動的走勢來變換造型的高度。
1)我的魔術棒也開始跳舞了,變!變!變!變!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聰明的小精靈,你該怎么辦?
2)不隨音樂先試試。
3)根據要求再游戲一次。
4、請一幼兒做魔術師,再游戲一次。
我有些累了,誰愿意來做魔術<BR><P></P>師來帶領大家游戲?大家可要聽從魔術師的指揮!
(三)、小精靈要參加音樂會,打扮自己進行游戲。
1、和你們在一起游戲真開心,我都快忘記時間了,我今天還要參加一個音樂會呢!你們想去嗎?快!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點!
2、幼兒自由打扮
3、我們最后再玩一次游戲,相信在音樂會上我們會有出色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