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教學設計(通用20篇)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古詩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怎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進入古詩那優美的意境呢?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思路:“淡化詩意,品析詩句,反復誦讀,領悟詩情。”著力體現三個方面;
一、淡化詩意,品析誦讀,領悟詩情
教學中,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理解即可,教師不應當把教參或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但是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里行間,要讓他們通過體會這些詞語,并且有感情地誦讀才會和作者產生共鳴。達到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才能使學生領略古詩詞獨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讓學生體會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個難點。教師深情并茂的范讀、生動的課件、誦讀時的古樂,都是為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進入古詩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學習,培養詩趣
古詩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通過古詩拓展,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打開新的視窗。讓學生了解我們今天所學的詩僅是古詩滄海中的一粟,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更廣泛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料,從而開闊視野,體會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目標:
1、認識“蓬、側、苔、借”4個生字。
2、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3、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天哪,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漁光村看一看。
2、教師配樂動情地描述:這兒有一條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圍草木茂盛,石頭上長滿了青苔。河里的小魚可多了.它們快活地游來游去。幾條小魚高興地蹦出了水面,正熱情地歡迎咱們呢!
二、小組臺作、自主識字
1、瞧,它們還帶來了漢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側、苔、惜”。)
2、你們認識嗎?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讀一讀,看誰讀得準。學生自由讀生字,教師巡視。
3、讀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組里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認認吧。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4、交流反饋: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運用小老師教讀、搶讀、合作讀、小組間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讀好,并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蓬、側”兩個生字。
(2)離開了拼音朋友的幫助,你還能讀準這些字嗎?開火車認讀生字。
(3)游戲:送小魚回家。
如果能讀準小魚身上寫的生字,你就能幫它重新回到家。誰來幫幫它?指名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評:你們讀得真準!瞧,蹦跳的魚兒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漁光村這兒不僅魚兒多、風景美,還有不少聰明的孩子呢!看看這個孩子,他在干什么呀?(邊描述邊點擊古詩第一句情境圖)學生齊答。
2、對,他在釣魚。想知道他是怎樣學釣魚的嗎?那我們一起讀讀唐朝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詩——〈小兒垂釣〉吧。(板書:小兒垂釣)指名讀詩題,齊讀詩題。
3、教師配樂范讀。
4、你們都被這首小詩吸引了。它呀就寫在書上,翻開書自己讀讀,比一比誰能把字讀準,把詩讀流利!生自由讀詩。
5、你們都讀得這么帶勁呀!把這首詩也讀給小組的同學聽聽。讀得好,大家夸夸他:讀得不夠好。大家幫幫他。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讀詩。
6、反饋:
(1)指名讀詩并請其他同學評讀,糾正讀音。
(2)邀請自己的小伙伴讀詩。
(3)齊讀古詩。
四、憑借情境,品讀古詩
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我帶你們再去看看那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吧。你們看!(出示第1句詩的情境圖)
2、(教師用教鞭指著圖上小孩的蓬頭)仔細看小孩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說。
問:你還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教師描述詩句意思:是呀,你們看小孩頭發亂糟糟的,他側著身子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體。(教師邊描述邊用教鞭指圖上相應的地方)
4、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禁吟誦:“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詩的第1句)教師范讀詩的第1句。
5、這個小孩多認真,一動不動學起了釣魚,誰來讀給我們聽一聽?指名讀。
師評讀:這兒草木茂盛,真是個釣魚的好地方。誰還想讀?指名讀。
師評讀:對呀。他在那兒專心學釣魚呢。讀得好!
6、你們都想讀呀?可要把小孩學釣魚的認真勁讀出來。自由練讀。
7、多種形式讀詩的第1句。
(1)指名看圖表演讀。
(2)男女生賽讀。
(3)齊讀。
8、師生互動表演。
(1)創設情境。師(配樂動情地描述):小孩在河邊一動不動坐了很久,哎!
還沒釣到一條角。他透過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條小魚慢慢游過來了,眼看就要上鉤了,這時遠處有個人路過這里,發現了這個釣魚的男孩,于是向他問路。如果你就是這個釣魚的孩子,會怎么辦呢?這樣吧,咱們來演一演,現在你們都是這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把你們的釣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個問路的人。
(2)進人情境。
學生做出詩的第1句描繪的小孩釣魚的樣子。
(3)模擬表演。
(教師手放在嘴邊,大聲喊。)哎——小孩,請問漁光村怎么走啊?
學生自由做動作。(教師打量一番)問:大家怎么都不出聲呀?指名說。
9、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釣魚的樂趣之中還不忘幫助別人。是不是你們想的這樣呢?我們來讀讀詩吧。(出示詩的第2句)指名讀。
10、指導朗讀。
你剛才不是不理我嗎?生怕嚇跑了快上鉤的魚兒。(做出不出聲的手勢,并環視四周。)我們再來聽他讀讀。我讀前—行.你讀后一行。準備好了!師生接讀。
評:有進步,我們為他鼓鼓掌!
11、大家帶著自己的感受都來試著讀一讀吧!自由練讀。
12、反饋。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五、反復吟誦,誦出味道
1、同學們,讓我們看著圖,再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自己讀—讀。
2、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讀給同座聽聽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樂讀、同座合作讀、全班配樂齊讀。
六、激情總結,拓展升華
1、今天我們一起讀了一首這么有趣的詩,還認識了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古代有不少詩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寫入詩里,你知道這樣的詩嗎?
指名說。(如:《所見》、《村居》、《村晚》……)
2、布置作業:
你想做哪道題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完成。
(1)訓:把這首古詩吟誦給爸爸媽媽聽。
(2)編:把詩歌編成小故事,講給好朋友聽。
(3)演:根據詩句內容同學合作表演。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天真可愛)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認真專心)
教學反思: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2
一、談話放松
1、同學們,大家好,今天第一次見面,咱們相互介紹一下:我是來自通州市實驗小學的老師,知道我姓什么嗎?(原來老師已經告訴你了!/我的姓啊,很有意思的,把它倒過來,反過來,轉半圈,還是一樣的!猜猜看!)
2、王老師啊今天特別高興!記得五年前,我就來咱們通師二附,實習過,當時而附的小朋友熱情、活潑!留給我的印象可深了!今天來到二附,見到你們,也很想跟你們交個朋友,介紹一下你自己,你的班級或你的學校,可以嗎?(補:我相信在座的客人老師們也是很想知道的!)
[評價:(簡單地)行啊,好,,記住你了!……
(可以在傳話筒的過程中補白:話筒在哪兒,幫忙傳一下。拿著話筒,享受的可是主持人的待遇,只要舉手發言,就有機會。)
(手勢停)3、二附的同學果然能說會道,活潑可愛。我還知道二附的讀書節搞得非常棒,同學們愛讀書,讀童話、讀小說、讀詩歌收獲是特別大,沒說錯吧?下面我們準備開始上課了,好嗎?
二、導入揭題(激趣)
1、揭題
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詩:小兒垂釣。跟著老師書空是個好習慣。“垂”字的橫畫比較多,中間這一橫最長;“釣”字這里面是個點兒。
2、一起讀,知道題目意思嗎?釣過魚嗎?
3、很多同學釣過魚,釣魚是件很有趣的事,詩人筆下的小兒垂釣又別有一番情趣呢!
三、初讀探趣
1、打開課本,自己讀讀這首詩,讀上兩遍,讀正確,有不理解的詞兒打上問號。
[課件]
(巡視)
2、反饋。手:停。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評:不錯,三個生字全讀正確了,我們一起讀一遍。(課件出示三個生字)
還有誰再來讀。(評:詩讀得不錯,還能讀出那么一點味道來了,不錯,果然會讀詩)
3、有不理解的詞嗎?
讓學生一一列出。
誰能幫幫忙。
讓學生說,教師一一界定。(多說了:別人沒問的你也答了,少說了:看來有點難度,需要老師幫忙嗎?)
垂綸就是垂釣,那為什么不說“學垂釣”呢?
(映/應:看來這個詞一時半會還說不清楚,待會我們邊讀邊理解。板書應?
4、小結:詩讀正確了,詞語也理解了,那么詩中的趣味有沒有讀出來呢?
再輕輕地讀一遍詩,你一定能看到許多有意思的畫面。(生自瀆)你看到哪些有意思的畫面呢?
(評:真有意思/是挺好玩的,很有趣/挺逗的/恩,你呢?)(板書:趣)
小結:同學們邊讀詩,邊想象畫面,真會讀書。
四、細讀品趣
1、其實,要真正地體會這首詩的情趣和意境,還需要好好地讀一讀,抓住詩中的詞語好好體會體會,可以把自己認為有趣傳神的詞圈畫出來。
2、巡視(發現問題一一指導:大家的感受不一樣,有的在后兩行,有的在第一、二行也找了好幾個呢)
個別指導一、二行詞語,鼓勵發言。
3、反饋:讀完了嗎?圈畫了哪些詞句?選擇一個最有趣的同座交流交流。
4、誰來說?(指名)(如回答后面二句的,確實有趣/說出了你的感受,請坐,你抓住了,好的,還有其他的嗎?)
①蓬頭。(第一個回答的板書)(及時板書)
評:哦……還有誰?也覺得有趣。附和:你從“蓬頭”中品出了淘氣,“蓬頭”透著野性/本真/可愛/感興趣
小結:嘖嘖,一個“蓬頭”,讓人忍俊不禁,真是野趣十足呀!(指板書說)
(,抓的好,還有嗎?)
②側坐(及時板書)(及時板書)
評:(從“側坐”中你品出了小兒垂釣的悠閑)抓住“側坐”這個細微的動作讀出趣味來了,很好!其他同學門?有補充嗎?還有誰從“側坐”中讀出了樂趣?
回答當中插:“側坐”在大家眼里有那么多豐富的鏡頭,你們想象得真有趣。
小結:從“側坐”,大家就讀出這么多有意思的畫面,是啊,一個“側坐”,把小兒垂釣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閑趣中又透著一絲情趣!你還抓了哪些詞語讀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見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會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結:“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兒垂釣之處是花紅柳綠,生機勃勃,生趣盎然。(指板書)
還有其它的嗎?
④“稚子”,稚嫩,可愛,天真。
⑤“學”非“玩”,似懂非懂,專注認真,趣味無窮。
同學們從一二兩行詩中體會出了小兒垂釣的種種樂趣,能把你體會到的“趣”讀出來嗎?
教你方法:邊讀邊想形象。
評價:感受的興趣不一樣,讀出的味道也不一樣。你對……情有獨鐘。
過渡:從小兒的摸樣→垂釣的姿態→垂釣的環境→
⑥“遙招手”“不應人”(相機板書,搖招手,不應人)
讓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之上教師小結:是啊,“路人……”那是因為“怕得……”
“怕”寫出了小兒垂釣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小結:這正是兒童獨特的心理,“遙招手”、“不應人”。(板書)
多么有趣呀,越爬越有趣。能讀好這個這兩行詩嗎?
方法:借助手勢。評價:聽出你的擔心來了。
一起來讀好它!(齊讀)(教師加手勢“噓”提前滲透。)
4、讀得很好。能把這組有趣的鏡頭表演出來嗎?
好,你來演這個“蓬頭雅子”。
心理疏導:會釣魚嗎?(那你是真正“學垂倫”哪!別緊張,老師教你,雙手緊握魚竿,隨時關注水畫上浮漂的動靜,一下子就學會了!/那好,來,把魚鉤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樣!)快看,一條魚兒游過來了……
我就是那個路人了,我就站這兒行嗎?那我還得遠遠的,到哪邊呀?
師自言自語:今天到牛家莊去買牛,可是這牛家村該往哪兒去呢?(師用手張望)奇怪!一個小孩蹲在草叢里干嘛呀?在釣魚。我來問問他:小朋友,請問到牛家村怎么走?
師走上講臺:我來問問你,你這個動作什么意思?為什么不應聲?
好的,看你釣魚這么認真,路人不會怪你的,下去吧,小家伙。
(2)招手他是這樣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嗎?/招手他是這樣理解的,有不同的表演嗎?
一群魚兒游過來了!抓住機會喲!
師:(換個地方)再來問問:小朋友,請問牛家莊該往哪兒走哇?
你這個手勢什么意思?
評價(3)相機
小朋友,剛才的招手是什么意思?
謝謝你,謝謝你,你在享受釣魚的樂趣時,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機靈又可愛!握握手!下去吧小機靈鬼。
小結:一個“招手”,有的這么表演,有的這么表演,有的這么表演,各有各的情趣,同學們的理解都可以,專家們也一直在爭議呢?甚至連是小孩招手,還是路人招手,都有不同的意見,這個呀就是學古詩給我們帶來的樂趣!等我們長大后再去研究。
5、剛才我們通過抓詞語,想畫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兒垂釣的野趣、樂趣、生趣、情趣。這些便是難得的童趣!
五、吟詩誦趣
《小兒垂釣》這首詩,短短四行,卻給我們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氣可愛的小兒的形象。閉上眼睛,(音樂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充滿童趣的《小兒垂釣》
師范讀(完,聽音樂)
吟詩是感情豐富的表現,是自我陶醉的體現。自己也試著吟誦這首詩。
大家(挺)有吟詩的味道,誰愿意來試試?推薦一個吧?(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掌聲,真不愧是二附的學生,no.1!吟詩見功底呀!(豎拇指)
一起來吟這首石,能不看屏幕嗎?音樂一起來……(手勢指揮)
六、拓展賞趣
1、大家沉浸其中地吟著,陶醉在童趣之中。其實古詩中寫童趣的詩還不少,拿出講義,老師推薦給大家的是: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見》,高鼎的《村居》,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選一首你最喜歡的,按照剛才學古詩的方法:抓詞語、想畫面、品意境,好好體會其中的童趣所在。
2、學生交流匯報,先讀讀,再說說你感受到的童趣。
①“偷”字細品之下,卻是天真可愛!妙就妙在“不解”,童趣之所在呀!②能騎牛,唱歌、捕鳴蟬,哪一樣不是充滿童趣的呢?
③這么美的春光,放飛的豈只是紙鳶?放飛的還有無盡的童趣!
④蝴蝶是沒抓到,可是快樂卻已經裝在他們心里了!
七、總結明趣
1、今天,我們學習了《小兒垂釣》,還讀了幾首童趣詩,詩人們為什么能寫出我們兒童的種種童趣之所在呢?我想這和他們擁有一顆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觀察著生活有關。冰心奶奶曾說過: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就是兒童。一個成人再也無法變成兒童。然而兒童世界永遠是一個人最眷戀的精神家園。
2、孩子們,你們擁有這世上最寶貴的童真、童趣、童心,永遠不要放棄: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作業:詩歌學完了,老師還想給大家留兩個作業。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完成吧:1、展開想象,把《小兒垂釣》改寫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2、畫出你想象中的小兒垂釣圖,再和書本上的插圖比較比較。
大家可以把作業通過e-mail的方式發送給我,我的e-mail是.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學生會認2個生字"綸,莓",會寫2個生字"稚,側".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中"稚函"的可愛.
讓學生對學習古詩產生興趣,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古詩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唐詩由于節奏明快,韻感十足,意境幽遠成為一顆璀燦的明珠.唐詩中有不少描寫少年兒童的詩,請你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一些
《村居》:寫了什么 季節呢 完整說.
《所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寫一首有關兒童生活詩
三,教學古詩
(一)讀詩,解句
板題:將學生注意"垂"的筆順."釣"的右部.
讀題:知道了什么 猜猜詩所寫內容.
打開書,仔細讀詩,該怎樣讀呢
(1)讀準確,讀出節奏.
(2)讀中了解詩句的意思,怎樣理解詩句意思 引導運用工具書,看插圖等方法學習古詩.
生自讀,師巡回了解與指導.
反饋:(1)指導讀準"稚,側,綸,莓"的字音,教學"稚,側"的寫法,學生描紅.(2)同桌交流詩句意思.(3)質疑問難.(4)指導把古詩讀準,讀好.
(二)品詩入境
1,只把詩讀正確,讀流利還不夠,應把詩的韻味和意境讀出來,這叫品詩.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因為這首詩詩中有畫,詩中有聲,詩中有事.
2,生自讀,想像畫面,體會一,二句意韻.
(1)人物特點:蓬頭,學垂綸.
(2)人物動作:側坐,草映身.
(3)周圍景物:透過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導由景到人把圖畫說具體,說的有條理.
(5)質疑:你去釣魚,你會選擇這潮濕,陰暗的莓苔之地嗎 討論體會稚子人聰明之處.
3,表演,體會三,四句詩意韻.
(1)就在他專心致志釣魚的時候"路人借向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聽到了什么 怎樣問 從哪個字看出來 "遙".
(2)蓬頭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為什么不回答 手的動作怎樣的 有不同看法嗎 板書"搖,擺"與"招"對比,學生討論表演,體會"招"用字之精妙.
(3)引導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現出來.
4,現在你對蓬頭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誦詩悟情
請大家再來讀詩,體會斟詞酌句的妙處.
自讀,指讀,范讀.
全班齊誦.
熟讀成誦.
默寫古詩.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簡介,搜集其余三首詩一讀.
五,作業
在補充練習上完成《小兒垂釣》的改寫.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4
一 看圖導入
1 .師出示插圖說:請小朋友看圖說說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引出課題:小兒垂釣.
2. 學生齊讀課題 ,
3 .j借助插圖學習生字“垂”, “釣”
4. 簡介作者 :胡令能
二 初讀詩歌。讀正確,讀流利。
師 :古人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啊,詩人胡令能也把這副美麗的圖畫變成了一首優美好聽的詩呢,小朋友快來讀讀吧!
1.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1)指名讀生字,隨機糾正讀音。
(2)指名讀課文,指導讀通順,流利。
3. 聽老師范讀:生劃節奏,標重音
4. 學生根據節奏齊讀詩歌。
三 熟讀詩歌,通過多種方法了解詩意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懂的詞句。
2. 引導學生質疑,在質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理解詩意。
(1)學生反復讀句子理解。
(2)同桌互相討論理解。
(3)看插圖理解。
(4)一邊表演一邊讀理解。
3 自由讀,同桌互相背誦。
四 讀,聽,畫結合, 體會詩的意境
(1)輕聲美讀詩歌。
(2)閉眼聽錄音,想畫面理解
(3)給詩歌配上美麗的圖畫。
五 指導寫字:
1. 學生認讀生字,觀察找出難寫的字。
2 .指導學生寫難字,擴詞。
3.學生自己寫簡單字。
六.作業:
1. 寫生字
2. 背詩歌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5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誰跟父母去釣過魚呀?才能怎樣釣魚?(指名學生說一說)
2、那么怎樣才讓魚上鉤呢?(最好讓魚桿長一些,……)
3、為什么?(不讓魚知道有人要捉它,釣魚還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來要釣到魚的確不容易。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幅圖,(微機出示)你們看看他能否釣到魚呢?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小兒垂釣》。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件出示)
2、學生學習生字。(這一課里有這幾個生字,我們首先學習一下;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字詞。)
3、學生根據注釋,想一想:你覺得這個釣魚的小朋友當時的心情如何?你是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看出來的?
4、學生自學。
三、精讀課文
1、側坐:全神貫注。莓苔:不怕呆在野草叢中。 草映身:一心一意。
2、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
3、當時這個孩子的心情如何?
4、現在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認真專注、天真爛漫、機靈可愛)
5、學生看導語。(課件出示)
6、練習朗讀。
7、現在你們覺得這個小孩能否釣到魚呢?
四、問題與思考
1、你覺得詩人怎么會發現這個學釣魚的小孩的?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
2、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把詩人看到的畫面描寫出來。
五、交流資料
關于古人寫小孩子的古詩有哪些?交流一下。
1、學生交流。
2、教師出示。
六、作業設計
課本劇的表演。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中國語文教學 點擊數:743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三《池上》《小兒垂釣》
一、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中的兩首古詩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池上》描繪小娃偷采了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小兒垂釣》描繪了一個鄉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 二、教學要求:
小池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 “浮、萍 ”。
3 、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
真的童心之美。
小兒垂釣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2. 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
3. 背誦課文
★ 三、教學重難點:
1 、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 、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
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 “偷采 ”、 “不解 ”、 “藏蹤跡 ”等詞語感受詩
人煉字之妙。
★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池上》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 、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
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
中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說到池塘、荷花,你們
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 、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
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
荷花池塘里。
4 、學生齊讀題目。
5 、簡介作者白居易。
(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 2) 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
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 “諷喻詩 ”。他熱愛大自然,寫
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 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 、檢查初讀情況。
(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 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 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 2)齊讀詩歌。
(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 、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 、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 1) 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 2) 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 ——小娃偷采蓮。
1 、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 、學生交流 “看 ”到的畫面。
(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 “蓮葉何田田 ”的美好畫面,喚
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 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
“ 小娃偷采白蓮圖 ”起個題目)
③ 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 “偷 ”,結合自己小時侯 “偷偷 ”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 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 ——景美童心純
1 、提問:小娃 “偷采白蓮 ”不會被發現嗎?
2 、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
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 “偷采 ”之事。)
3 、抓住 “不解 ”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 、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 、《池上》賞詩會 ——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 、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鞏固練習。
1 、背誦課文。
2 、默寫《池上》。
3 、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
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 小兒垂釣 》
教學過程:
(一)揭示詩題
1. 導入詩題
2. 理解詩題
(二)理解詩句
1. 朗讀全詩
2. 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序→解句)
(三)總結練習
1. 指導朗讀、背誦。
2. 根據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 教師總結。
(四)鞏固練習
1. 形近字組詞
釣( ) 稚( ) 遙( )
鉤( ) 準( ) 搖( )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 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案例: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 六、板書設計:
20 古詩兩首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遙招手
小兒垂釣 怕魚驚
不應人
★七、教學后記:
童年
—— 《池上》與《小兒垂釣》教學思考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造力存在問題。
現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 “側坐莓苔草映身 ”的感覺,有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 ,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 “遙招手,怕魚驚 ”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造。《池上》 “偷 ”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 “偷 ”是會經常發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 “偷 ”,詩外有著 “打 ”,一偷一打,其實就構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 “偷 “,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寫著孩子們的童年事,記錄著他們的頑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中國語文教學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7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8
[教例]三年級《小兒垂釣》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摘自《小學語文教師》1999年7、8期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情感目標: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知識目標: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
能力目標: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識記本課的生字并知道它們的意思。
2. 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詩題。
1. 導入詩題。
2. 理解詩題。
二、理解詩句。
1. 朗讀全詩。
2. 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序→解句)。
3. 釋詞解句。
三、總結練習。
1. 指導朗讀、背誦。
2. 根據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 教師總結。
四、鞏固練習。
1. 形近字組詞。
釣( )稚( )遙( )
鉤( )準( )搖( )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小兒垂釣》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用輪唱和輪讀的方式來歌唱處理。
教學難點、重點
1、有感情的歌唱,控制好音色和氣息。
2、二聲部合唱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吟詩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古詩。(出示《小兒垂釣》)
1、自由朗讀。
2、指名讀。
師:誰來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讀的節奏?
3、嘗試用輕巧活潑的聲音齊讀古詩。
4、師示范讀,找不同。
師:我也來讀一讀,仔細聽一聽,說一說我讀的有什么不同?
(1)感受四三拍。
(2)節奏的變化。
(3)認識休止符。
師:這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長時間呢?
(4)找一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5)誦讀三、四兩句。
6、完整的跟音樂誦讀。
二、唱詩
1、聽范唱,并熟悉歌曲的演唱順序。
2、用三拍子的聲勢的韻律表現歌曲。
3、默唱,畫旋律線。
4、用柯爾文手勢模唱歌譜。
5、用lu哼唱旋律
6、跟琴完整的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8、跟音樂完整的演唱。
三、表現
1、露一手。
2、《小兒垂釣》的合唱版,說一說其中的表現形式。
3、設計多種表現形式。
4、綜合表現古詩(演、唱、讀、奏)。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1
《小兒垂釣》教學反思:
《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偷”是會經常發生的,大人發現了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這個字寫出了小孩子的頑皮、天真。
但詩中那句才更能體現出孩子的天真呢?看了不同的教參,卻有不同的答案.和同年級老師討論了一下,還是覺得第一句比較合適.
在教學《小兒垂釣》這課時,我班有兩個爭論點:
1、學生看到圖上小孩子頭發梳得很是整齊,所以有學生說:蓬頭的解釋不能是頭發亂蓬蓬的,而是古代小孩子的一種發型。看看書上的圖片,倒也覺得這種大有可能。但再想小孩子躲在草叢中釣魚,頭發可能整齊嗎?班上為了這個展開了討論。最后大家達成一致,的確應該解釋為頭發亂蓬蓬的。
2、遙招手和遙搖手的辯論,“招”用的恰當,還是用“搖”用得比較好。學生通過表演當時的情形,知道在孩子釣魚時,他不敢大聲說話,怕驚嚇了魚,但他又是很熱情的,想幫助別人,所以在哪個情景下,他招手是十分確切的.
在教學時,我是這么做的:
1、放手讓孩子自己了解詩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導,自學前讓孩子們回憶通過什么方法來理解詩意,“看注釋、看圖猜、聯系上下文”等,孩子們按自己歸納的方法在小組里展開熱烈的討論。從反饋的情況來看,孩子們學習的效果是很好的,一個孩子起來說詩的意思,很多孩子爭相發表不同的意見,相互補充。對古詩的意思達成共識以后,有一個女孩堅持要再說說詩意,可能感到老師不大想讓她說了,她振振有詞地說:“我是把看注釋和看圖猜結合起來理解的。”多會學習的孩子呀。教師寬松的學習空間,使孩子們的潛力有了充分發展的機會。我們要培養的不就是這樣會學習,會思考的孩子嗎?
2、多種形式感受詩歌的意境。
<小兒垂釣>這首詩寫的是孩子們的同齡人,學生倍感親切,童真童趣躍然紙上,教師讓孩子們分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豐富對詩歌的感受。孩子們的表演反映出他們的智慧和創造:有的小組用原詩做解說,有的小組則用自己的話來解說;有的組表演時添加了水中游的小魚,有的給路人增加了恰當的問話,那個“蓬頭稚子”更是演得活靈活現。精彩的還在后面,老師問:“能不能把這首古詩用熟悉的旋律唱出來?”一個孩子自編小調唱了一遍,一個孩子說能用黃梅調唱,仔細一聽,還真有那回事,另一個孩子說:我能用“梁祝”把它唱出來。馬上有幾個孩子竊竊私語:這能用梁祝唱出來嗎?我也倍感好奇。聽,梁祝的旋律配上這首詩倒也是另一番情趣。我想不管恰當與否,這種學習的形式學生感興趣,最后欲罷不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是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應該是有益的。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2
《小兒垂釣》課本劇
時間:夏天。
地點:小河邊。
人物:小兒甲、乙、牛牛、路人。
(幕起,初夏的早晨,綠草繁茂的小河邊柳樹成陰,鳥鳴婉轉。小兒甲、乙手提魚竿、水桶,蹦跳著上。)
小兒甲:今天陽光燦爛,正是釣魚的好天氣。你看,那邊水草豐茂,又有樹陰是釣魚的好地方!
小兒乙:是啊是啊,瞧,還有一塊大石頭!呢正好讓我們坐在上面。咦,牛牛怎么還沒有?來呢說好了在這柳樹下等的。
小兒甲:可能是有事耽誤了,我們就不等他了吧!
乙:哎,說好了的事怎么能不做到呢,我相信牛牛一定會來的,再等等吧!
(兩人坐下,打開各自的漁具介紹起來。)
甲:為了釣魚,我一早起來做了許多準備,這是用紅薯和面粉做成的魚餌,(把魚餌遞到乙鼻子下)聞聞,多香啊!聽說魚很喜歡吃的。
:乙:魚才不喜歡吃這個呢!你看我,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胖嗎,吃肉吃出來的!那肉可是好東西呀,誰見誰喜歡,魚兒一定也喜歡!我今天帶了一些肉,用肉做魚餌,那魚呀,還不乖乖上鉤,等會兒,我一定比你釣得多。
甲:我不信!你以為都向你這樣愛吃肉嗎?
:乙:不信?你敢和我打賭嗎?
甲:有什么不敢?等會兒牛牛來了,請他做個見證。
(牛牛上,蓬頭垢面,提著同,釣竿,一路小跑。)
牛牛:伙伴們,我來了,讓你們久等了。
甲乙(齊):你怎么才來呀?
牛牛:唉,別提啦,今天早上,我娘不讓我出門,毫不容易我才瞅準了機會溜出家門你們
猜,我干什么去了?
甲:掏知了?
牛牛:(搖頭)
乙:捉蜻蜓?
牛牛:(搖頭)
甲乙(齊):那你干什么去了?看你,頭發亂蓬蓬的,臉上還有泥呢?
牛牛:我們不是約好了來釣魚的嗎?我怎么還會去掏知了,捉蜻蜓呢?你們把我看成什么人了?(神秘地掏出一個玻璃瓶)看,就是它!
甲乙:(齊)這不是蚯蚓嗎?有什么稀罕?
牛牛:(有些得意)這你們就不懂了吧!這蚯蚓是魚兒的最愛,上次,我爺爺去河邊釣魚,就是用蚯蚓作餌,嘿,那魚兒呀,一釣一條,靈著呢!
甲:(半信半疑)有這么神嗎?
乙:(驚喜)等會兒也給我試試。
牛牛:別廢話了,我們快去釣魚吧!我們一定會收獲多多的。(邊走邊說)我要釣條大回家給我爹當下酒菜。爹爹一定會很高興的。
甲:我也要釣條大魚回家,讓我娘給我做紅燒魚。(回味似的)那紅燒魚的味道可美了,現在想起來,我還流口水。
甲:瞧你那饞嘴的樣,口水都流下來了,我要是釣到大魚呀,讓我娘做成魚湯喝下去,我娘身子骨弱,聽說魚湯能補身子,我要我娘喝了魚湯身體健康。
甲乙:(走至草叢中)就在這兒吧!
牛牛:好地方。這兒草這么茂盛,剛好遮住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倒影也不會映到河里,驚嚇了魚兒。
(三人放下漁具,掛好魚餌,甩線,釣魚。草把三人的身體遮住,只露出小腦袋。周圍靜極了,只聽得幾聲鳥叫。)
甲:(一連兩次把魚鉤提起。)怎么還沒有魚上鉤?
乙:你要有耐心,不要一直把魚鉤提起來,看著魚漂一個勁地沉下去,就是有魚上鉤了。這時才可以提魚竿。
牛牛:(手勢)噓!安靜!當心驚動了魚兒!
(三人繼續垂釣)
乙:(提起魚竿),咦,魚餌沒了,牛牛,你的蚯蚓給我一點行嗎?
牛牛:好啊,你自己來拿!
甲:(手勢)噓!安靜!
乙輕手輕腳地走到牛牛處取餌,回到原位,甩線,坐下。)
(路人上,身背包袱,一邊走,一邊擦汗。)
路人: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見面了,這次,好友書信來邀,我才不辭辛苦,前來拜訪。可是幾年不見,這道路跟村莊都有些變樣了,我都不認得路了,這如何是好?得找人問問才行!
(舉目四望)
路人:河邊有幾個小孩在釣魚,不如問問他們。(拖長聲音)喂——小孩——
甲乙牛(齊手勢)噓!安靜!
路人:(走近些,大聲)小孩,去張大人家怎么走哇?
(三小兒急忙擺手,招手)
(這時,牛牛的魚漂直往下沉,他使勁一提,一條大鯉魚被釣了上來。)
甲乙(驚呼):哇!好大的魚啊!
(牛牛把魚放進水桶,轉身朝路人走來。)
牛牛:先生,剛才是問去張大人家嗎?我知道,沿著這條路向東,走到大槐樹下,往北看見一個村莊,從東起第二家就是張大人家!要不,我帶您去吧!
路人:多謝多謝,我自己去吧,你還是在這兒釣魚吧!
(路人按指引方向漸漸走遠)
(三小兒繼續垂釣,音樂起,詩朗誦聲起,路人,童聲吟誦。三小兒釣線此起彼伏,魚兒紛上鉤。)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疏通古詩,釋詞明意。
2、引導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詞析句,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3、誦讀古詩,傳情達意,陶冶情趣。
教材學情
簡析
這首詩就是以兒童的生活為描繪對象,學生對釣魚的生活體驗也是比較豐富的,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明了詩意,感悟形象,豐富意境,發現作者的匠心獨運。
重點難點
辨析精妙詞語,感悟小孩形象和作者匠心。
教具準備
課件
師生活動
環節
一、引入古詩,整體感知。
1、談釣魚,引入古詩。
師:同學們,釣過魚嗎?第一次釣魚是在什么時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教師談自己的釣魚感受:①享受和樂趣,②成就和滿足。)
師: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一首詩,這首詩是詩人專門為我們寫的,用短短的28個字生動地刻畫了一位天真可愛的小男孩的形象。聽老師朗誦一下,想一想,這首詩寫的是誰在干什么?
2、揭課題,了解作者。
師: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事情,用四個字概括就是……
①板書課題“小兒垂釣”。注意“垂”字的筆順。
②了解作者胡令能。(呈示課件)胡令能雖然傳世的作品不多,只有四篇,但是個個都是精品,反映了他是位很有才華的詩人。
3、學質疑,閱讀期待。
學習最可貴的品質是學會疑問,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學習的收獲就越大。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質疑,教師重點羅列。)
二、帶著問題,引導發現。
1、歸納問題。比如,外貌?哪兒釣?怎樣釣?釣到了嗎?發生了什么?……(簡單板書)
師:這些問題有的有的可以從古詩中找到答案,有的找不到答案,能找到的我們一起來發現,不能找到的要通過我們的想象來解決。(板書:疑問+發現+想象=智慧。)首先,我們必須把詩歌讀懂,讀懂了,這些問題自然就能解決了。
2、讀正確,注意節奏。(呈示課件)
3、自由讀,嘗試理解。
(蓬頭:頭發蓬亂;稚子:小孩子;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莓苔:這里泛指野草; 映:掩映、遮掩; 借問:向人打聽;遙:遠遠地;怕得:生怕,唯恐;應:理睬,應答。…… )
4、試著聯結成完整的詩意。
(一個頭發蓬亂的小男孩在河邊學釣魚,他側著身子坐在長滿莓苔的岸邊,借著綠草遮掩自己的身子。有人向小男孩問路,他遠遠地招手,因為他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答別人的問話。)
三、引導想象,豐富意境。
1、繼續提問,挖掘空白。
師:現在,我們已經按照古詩的順序,也就是按照循規蹈矩的方法將古詩的意思弄懂了,也解決了我們一開始提出的部分問題。但是,這個時候,我想,喜歡刨根問題的同學一定會有新的問題產生。而且,我認為,好的古詩一半是作者寫出來的,一半是我們讀出來的。因為作者不可能把眼前所見所聞全都寫出來,必然留有許多的空白,需要我們用想象去填補。請同學們想一想,作者還有什么沒有寫出來,讓你產生了疑問,請提出你的疑問。
【預設問題,有效引導:小男孩為什么釣魚?小男孩除了頭發蓬亂,還會有哪些外貌特征?小男孩所處的環境除了“草映身”還有些什么?他是怎樣學釣魚的?路人來自何方,去向何處,有何貴干,為何借問,外貌怎樣,怎樣借問等等?小男孩有什么反應?(或小男孩與路人進行了怎樣的對話?)小男孩釣到魚了嗎?】(呈示課件)
師:借助這些問題,我們就可以讓古詩變得豐富多了。下面,請同學們發揮你們的想象,將作者沒有寫到的東西補充進去,讓人聽了之后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給予提示,變序練說。(呈示課件)
①學生練說。
②全班交流。
四、品析詞語,感悟形象。
1、教師質疑,品析詞語
師:作者為什么要寫“頭發蓬亂”,丑化小孩?有人看到“稚子”兩個字認為小男孩顯得很幼稚,作者眼中的小男孩是幼稚的嗎?作者為什么寫“側坐”而不是“正坐”?小男孩為什么坐在“草映身”的地方?小男孩為什么遠遠的“招手”而不是搖手?小男孩只顧自己釣魚卻“不應人”是不是顯得太沒有禮貌了?(呈示課件)
2、思考應答,感悟形象
師:由此,你發現作者筆下的小男孩是個怎樣的小兒郎?說說你的理由。(板書: 的小男孩。)
師:是的,作者用細致的觀察和寫實的手法,把一個……的小男孩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仿佛能看到他的樣子,聽到他的聲音,仿佛他那溫熱的氣息拂過我們的面頰。這是多么天真可愛的孩子呀,這真是童趣盎然的畫面呀!(呈示課件)
3、積累誦讀,傳達情感。
剛才我們通過抓詞語,想畫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兒垂釣的野趣、樂趣、生趣、情趣。這些便是難得的童趣!……
4、嘗試背誦,體味童趣。
五、課內拓展,解讀“釣”味。
師:其實,古時候的詩人寫了很多以釣魚為題材的詩,這些詩因為出自不同詩人的手,因此有了不同的味道。下面我們來欣賞幾首“釣魚詩”。(呈示課件)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4
名師點睛本課選取的古詩都是寫我們小朋友的,都很有情趣。《池上》描寫一個小孩獨自撐著小船去采蓮蓬的情景,回來時小船把浮萍分開,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跡。《小兒垂釣》描述了一個小孩子開始學習釣魚時的專心致志的情景。全詩抓住小兒釣魚時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特點,把一個天真活潑、聰明伶俐的兒童形象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讀了是人感到親切、逼真!名師在線自主學習樂園一、形近字組詞釣( ) 稚( ) 遙( )鉤( ) 準( ) 搖( )釣( ) 稚( ) 遙( )鉤( ) 準( ) 搖( )二、默寫古詩 池 上 小兒垂釣 語文拓展天地一、讀下面詩句,先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再解釋加點的詞語和詩句意義。1、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ìnɡ yīnɡ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解蹤跡,浮萍一道開。 二、填空1、《池上》是 代詩人 的作品,還讀過他的作品 、 。本詩詩描寫的是 的情景,你喜歡的一句詩是 。2、《小兒垂釣》是 代詩人 的作品,詩描寫的是 的情景,其中最能表現孩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的詩句是 。三、古詩閱讀積累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喜韓少府見訪(胡令能)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能力提高快車1、重現《池上》夏天,池塘里的蓮花盛開了,有一些還變成了又大又香的蓮篷,小魚、小蝦在水里歡快地游來游去。一天,幾個小孩兒撐著小船,偷偷地來到一大戶人家的池塘里玩耍。這些孩子的撐船本領很高,船行得又輕又穩。幾個水性特好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潛入水中捉魚、抓蝦、挖蓮藕。他們的行動和說話的聲音都很輕很輕,生伯驚動了池塘的主人。眼看小船快裝滿了,這才小聲地哼著曲兒,撐著小船回家去了。孩子畢竟是孩子呀,盡管他們很聰明,卻還是不知道掩蓋自己小船劃過的痕跡: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蕩開了,順著小船走的方向,流下了一條長長的水路。2、胡令能:唐貞元、元和間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后喜歡《列子》,又受禪學影響,隱居莆田。其詩傳世僅四首,皆寫得十分生動傳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贈之詩作。都收于《全唐詩》。 互動新時空1、想象《小兒垂釣》這首詩描繪的情景,和同學一起來演一演。2、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同桌一起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首古詩中的5個生字;
2.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教學重點:朗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要走進我們課堂的是古時候的一個小朋友,當時詩人把小孩兒叫作“小兒”、還叫作“稚子”(板書:小兒垂釣)。你能通過這個詞想像出來這個小孩兒在做什么嗎?(釣魚)
齊讀課題:
誰能說說這首詩題目的意思?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胡令能,他筆下的這個小孩兒既天真又可愛,相信你們也一定會喜歡他。下邊我們就趕快去認識他吧。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先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要讀正確,讀流利。
二、學習古詩
1.學生自讀古詩。
2.指名學生讀。先找幾個,再找一行,學生評議。
3.同桌互讀:讀給你的同桌聽,如果你的同桌有讀得不正確的地方,給他指導指導。
4.同學們,你們都會讀這首詩了嗎?你們學得真快。要想從這首詩中發現更多的東西,還得仔細地讀,反復地讀。下邊我們就以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看看哪你們能從詩中讀懂什么,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一組同學理解得好,發現得多,遇到不理解的詞,你可以看看詩下面的注釋,可以聯系上下文,也可以跟你們組的同學商量商量。小組長要做好總結,準備匯報你們組的學習結果,還要把你們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
5.小組合作學習。
6.交流學習結果。
7.質疑,解決不懂的問題。
8.自讀古詩,說說這個小孩兒給你怎么樣的印象。并說說詩中的哪些詞句給你這樣的印象。
9.指導朗讀,背誦
帶著對小孩子的喜愛朗讀這首古詩。 自讀,指名讀,評議,范讀,再指名讀。背誦。
三、學習本課生字。
四、擴展閱讀:其它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6
佚名
教學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2. 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
3.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詩題
1. 導入 詩題
2. 理解詩題
(二)理解詩句
1. 朗讀全詩
2. 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序→解句)
3. 釋詞解句
(三)總結練習
1. 指導朗讀、背誦。
2. 根據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 教師總結。
(四)鞏固練習
1. 形近字組詞
釣( ) 稚( ) 遙( )
鉤( ) 準( ) 搖( )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7
[教例]三年級《小兒垂釣》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8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小男孩釣魚是的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誰跟父母去釣過魚呀?怎樣釣魚?(指名學生說一說)
2、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釋題:
讀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小兒垂釣”是什么意思?
(三)學習課文
1、看詩,聽錄音。
2、學生自學,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3、理解前兩句詩的意思。
4、學習后兩句詩的意思。
①指名讀后兩句。
②問:小男孩正在專心釣魚的時候,誰來了?
③他來干什么?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
⑤他為什么擺手?“遙”是什么意思?
⑥從哪看出他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
⑦“應”是什么意思?(回答)
師小結:小孩既怕老爺爺的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的回答聲把魚嚇跑,他一門心思用在了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的態度怎么樣?(很專心;很認真)
⑧指名學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體會小孩緊張的心情)
⑨指導學生看圖朗讀,讀出小男孩緊張的心情。
⑩指名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四)總結全文:詩人抓住了小孩釣魚時所表現出的某些特點,用通俗易懂得詩句,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的形象,詩中有動有靜,情景交融,使人倍感親切,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大聲朗誦這首詩好嗎?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19
星辰實驗學校 周偉華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21課《古詩兩首》,課前老師布置大家預習了課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們知道編輯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兩首詩安排在一起嗎?
(出示兩首古詩)
生1: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的兒童。
生2:我想因為都是寫的小孩子,所以編輯老師把他們放在一起了。
師:對,是這樣的原因,今天我們就要同時來學習兩首描寫兒童的詩。有人說童年是一支快樂的歌,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童年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走進古詩的童年中,去尋找童年的快樂。
二、讀詩。
師:這兩首詩大家都預習了,那這兩位作者你們能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一下嗎?
生1:我來介紹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著名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詩。白居易寫的詩常常讀給小孩和老奶奶聽,所以他寫的詩通俗易懂。
生2:白居易一生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時所建造的。
生3:胡令能是唐代詩人。小時侯家里很窮,但是他仍然用功讀書。其中,我們知道的有四首詩比較有名。)
師:同學們說得很清楚,看來課前預習花了很多工夫。老師課前也搜集了有關資料,比較簡潔,大家一起讀一讀。(老師出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寫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一生寫詩3600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胡令能:唐代詩人,其詩富有生活氣息,真切自然,有四首詩流傳至今。)
(生齊讀)
師:了解了作者,現在來讀詩,大家會讀嗎?要不,你們先在下面練習一下吧。
(學生先練讀,老師再指名讀, 中間給“得”、 “應”兩個多音字正音,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齊讀。)
師:光會讀正確還不算會讀,還應該讀出詩的節奏來。大家看,這兩首詩的節奏會一樣嗎?為什么?
生1:這兩首詩的節奏不一樣,因為一首是一行五個字的詩,一首是一行七個字的詩。
生2:我知道一行五個字的詩叫五言詩,一行七個字的詩就叫七言詩。
師:你們懂的真多,對,它們就是五言詩和七言詩。你們看,這兩首詩都是四行,這樣的古詩就叫絕句。《池上》就是五言絕句,簡稱五絕,那么《小兒垂釣》呢?
生(齊):簡稱七絕。
(老師結合學生的回答講解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的知識。)
師: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分別要讀出什么節奏來呢?大家讀一讀,可以用鉛筆在詩上劃“/”作記號。
(學生各自練習朗讀,并且根據練習時的節奏用鉛筆在書上做記號。
師:拿位同學給大家讀一讀《池上》?
生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根據學生所讀,用粉筆在黑板上給詩做上記號)
生2: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這種節奏讀得也可以,但老師提醒你,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聲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大家一起來練讀一下。
(生齊讀,注意到了怎樣運氣。)
師:對,這樣聽起來感覺很好。這首詩還有其他節奏嗎?
生:沒有了。
師:那誰來給大家讀讀《小兒垂釣》?
生1: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生2: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師:同學們剛才誦讀的節奏都是可以的,現在,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節奏誦讀兩首古詩,并且再次提醒大家聲斷氣連。
(學生能夠各自用心有節奏地練讀。)
師:這樣就讀出詩的節奏來了。同學們覺得這樣讀有趣嗎?
(學生搖搖頭看著老師)
師:老師想出一個辦法,可以讓你讀詩有趣一些。你們看——
(師拍手讀詩,生跟著念)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這樣讀有趣一些吧?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形式讀詩?
生1:我想用一邊跺腳一邊讀詩的方式來讀。
(學生一邊跺腳一邊讀,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著讀。)
生2:我想一邊拍桌子一邊讀。
(學生一邊害羞地拍桌一邊讀,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邊拍邊跟著讀。)
生3:我想一邊打響指一邊讀。
(老師和同學們幫助他一邊打響指一邊讀。)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好幾種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個人讀的,可不可以采用兩個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們最喜歡的拍手游戲,也可以邊玩邊讀詩呀,我們一起來!
(學生興奮地兩兩組合,邊拍手邊讀詩,興致勃發!)
……
師:同學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來把讀詩變得有趣,現在,你們就自由選擇最喜歡的方式,把這兩首詩都美美地讀一讀。
(學生興致勃勃地用跺腳、拍桌子、拍腿、兩人拍手……等形式誦讀兩首詩)
(老師在學生練習了一段時間后,指名讀。)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手舞之,足蹈之,搖頭晃腦,你們覺得這樣讀詩讀得有趣嗎?
生(齊):有趣極了!
師:那以后,你們也可以用多種形式,把詩讀得有趣一些,讓學古詩變得輕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詩。
師:這兩首詩我們都會讀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生:不,我們還要知道詩的意思。
師:對,我們還要了解詩中寫了什么。你們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意嗎?
生1:我們可以查字典 和一些工具書,了解詩的意思。
生2:我們可以再看看書上的插圖,書上都配了圖畫。
生3:我知道我們的《同步拓展訓練》上有詩的全部解釋,讀了就知道意思了。
生4:實在弄不懂的還可以請教老師同學。
……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現在就用這些方法試一試自己理解詩意,再把你從詩中讀懂的意思講給你的同桌聽,如果有問題同桌討論,兩個人都不能解決再請教老師。
(老師在教室內巡視。為學生解決困惑的地方。沒有發現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
四、品詩。
(一)品讀《池上》。
師:兩首詩簡單明了,一讀就懂,但僅僅懂得詩意還遠遠不夠,因為一首詩一幅畫,一首詩一段情,讓我們來細細拼讀這些詩句,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先來品讀《池上》這首詩。都說詩中有畫,讀了這首詩,如果讓你來給詩配上一幅畫,你會畫上哪些景物?
生:我會畫上一個小孩,一條小船,還有白蓮,一些浮萍。
師:老師根據你們所說的景物,把這首詩改了改,(出示“ 娃撐艇 偷白蓮 不解藏 一道開”),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
生1:我感覺你改得更簡單了,但意思沒有改變。
生2:我感覺你改的比原來的詩更簡潔,但意思好象更清楚了,讓人一讀就知道詩中寫了什么。
師:是呀,老師給詩減了一下肥,這就叫把詩讀瘦了。字數少了,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卻更大了。現在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閉上眼睛……
情景創設:(幽雅的古箏曲輕柔地響起——老師輕輕地描述:
一個夏日的清晨,幾朵白云悠閑地飄浮在瓦藍瓦藍的天空,初升的太陽明媚地照耀著大地,湖面吹來陣陣涼爽的清風,滿池的荷花開的格外嬌艷……
同學們,這美麗的情景你們看到了嗎?這是一池怎樣的荷花?這個小娃娃又是怎樣偷采白蓮的?選擇其中一個情景美美地寫下來。
生:(在音樂聲中盡情想像,靜靜地描寫。)
師:同學們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筆了,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畫面。
生1: 盛夏,那些荷花在水面上嬌艷地開放著,一陣微風吹過,清香撲鼻而來。在碧綠的荷葉的襯托下,荷花是那樣的迷人。它們有的還是花骨朵,有的已經開放,給人以純潔雅致的感覺。這真是一幅絕美的畫啊!
生2:碧空如洗,艷陽高照,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么誘人啊!一位五六歲的小孩劃著小船在偷采白蓮,他迅速采了幾個,準備回家。小艇從池塘上劃過,形成一條“池上小道”。小娃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生3:夏日炎炎,池塘里盛開著清香誘人的荷花。嬌滴滴的,這真是一個陽光快樂的早晨。看,那邊的綠色身影是個小孩兒,他禁不住荷花的清香,蓮蓬的香甜,偷偷地采了好幾朵荷花,然后撐著小艇快速離開。他越劃越遠。可是他不知道身后綠綠的浮萍一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生4:
……
師:同學們你們真會想象,在你們的筆下,我感覺白居易寫的《池上》仿佛變成了一副活的畫向我們走來。此時,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
生1:我看到了一個調皮又非常可愛的小男孩,他偷偷地采了蓮蓬回來,他真勇敢。
生2:這個小男孩偷采白蓮可能是為了品嘗里面的蓮子,可是大人又不肯讓他一個人去,他只好偷偷地去,我覺得他很機靈,是個小調皮。
生3:我看到了一個天真的小男孩,他想到去偷白蓮,可是不知道怎樣讓自己的蹤跡藏起來。
師:如果他知道偷了蓮蓬還會藏了蹤跡,你們還覺得他有這么可愛嗎?
生:那就會覺得他是個有心計的孩子了,不那么可愛了。
師:是呀,正因為他的天真無邪,才會偷采蓮蓬而不解藏蹤跡啊!你們喜歡這個孩子嗎?那就帶著你的喜愛之情,讀這首詩。
(生有感情地誦讀《池上》)
(二)、品讀《小兒垂釣》。
師:詩中有畫,詩中有情。剛才大家用手中的筆再現了《池上》這幅畫,現在我們再細細品讀《小兒垂釣》,展開想象,然后,你們試著用表演,讓這幅畫活起來,好不好?
生(興奮地):好!
(各自讀詩以后,同桌互演)
師:哪一組同學為大家來表演?
師:(學生表演了一遍以后,老師采訪那個“小兒”):請問,你不說話卻擺擺手是什么意思?
生:我正在釣魚,搖手表示我不知道,請他快走,不要影響我釣魚。
(另一組學生上臺表演)
師:請問,你先搖搖手,后來又向他招招手是什么意思?
生:搖搖手是叫他不要吵,影響我釣魚,我招招手是想讓他走近一些,我可以輕聲地告訴他。
師:哦,你真是個好心的孩子。同學們,此時,你從他們的表演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兒?
生1:我看到了一個專心致志學釣魚的小孩子。
生2:我看到了一個很認真釣魚又心地善良的孩子,他肯熱心幫助別人。
師:你們喜歡這個小兒嗎?帶著這份喜愛之情,誦讀這首詩。
(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師小結:《池上》和《小兒垂釣》分別給我們描繪了這樣兩個知道偷采白蓮卻不知道隱藏自己蹤跡以及小小年紀學釣魚的農家小兒,問問自己,你更喜歡哪個小兒?為什么?
生1:我喜歡《池上》里的小兒,我認為童年就應該像他那樣天真爛漫,充滿童趣。
生2:我也喜歡《池上》里的小兒,我不喜歡死板板只會讀書的孩子,像他那樣劃船采蓮,多么幸福的童年啊,可惜,我們做不到。
生3:我也喜歡《小兒垂釣》里的小兒,他那么專心地做一件事,心地善良,我喜歡他。
……
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歡的那個小兒,想把他們留在自己的腦海中嗎?那就有感情地背誦下來。
五、拓展。
師:喜歡他們不僅可以背,還可以唱。大家聽——(老師出示《小星星》和《鈴兒響叮當》的伴奏曲,輕松歡快的旋律,一下子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大家把詩填進去唱。
學生們高興地唱了起來。
師:古詩中還有許多寫小兒的詩,都描繪了他們的天真爛漫,老師搜集了幾句,讀一讀。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
——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村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袁枚 《所見》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師:下課后,你們也去搜集描寫兒童的詩句,用我們今天學古詩的方法去讀、去想象、去唱。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 篇20
一、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中的兩首古詩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池上》描繪小娃偷采了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小兒垂釣》描繪了一個鄉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 二、教學要求:
小池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 “浮、萍 ”。
3 、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小兒垂釣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2. 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
3. 背誦課文
★ 三、教學重難點:
1 、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 、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 “偷采 ”、 “不解 ”、 “藏蹤跡 ”等詞語感受詩 人煉字之妙。
★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池上》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 、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 、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 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 、學生齊讀題目。
5 、簡介作者白居易。
(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 2) 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
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 “諷喻詩 ”。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 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 、檢查初讀情況。
(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 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 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 2)齊讀詩歌。
(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 、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 、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 1) 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 2) 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 ——小娃偷采蓮。
1 、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 、學生交流 “看 ”到的畫面。
(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 “蓮葉何田田 ”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 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 小娃偷采白蓮圖 ”起個題目)
③ 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 “偷 ”,結合自己小時侯 “偷偷 ”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 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 ——景美童心純
1 、提問:小娃 “偷采白蓮 ”不會被發現嗎?
2 、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 “偷采 ”之事。)
3 、抓住 “不解 ”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 、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 、《池上》賞詩會 ——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 、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鞏固練習。
1 、背誦課文。
2 、默寫《池上》。
3 、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 小兒垂釣 》
教學過程:
(一)揭示詩題
1. 導入詩題
2. 理解詩題
(二)理解詩句
1. 朗讀全詩
2. 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序→解句)
(三)總結練習
1. 指導朗讀、背誦。
2. 根據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 教師總結。
(四)鞏固練習
1. 形近字組詞
釣( ) 稚( ) 遙( )
鉤( ) 準( ) 搖( )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 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案例: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 六、板書設計:
20 古詩兩首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遙招手
小兒垂釣 怕魚驚
不應人
★ 七、教學后記:
童年 —— 《池上》與《小兒垂釣》教學思考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造力存在問題。
現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 “側坐莓苔草映身 ”的感覺,有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 ,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 “遙招手,怕魚驚 ”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造。《池上》 “偷 ”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 “偷 ”是會經常發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 “偷 ”,詩外有著 “打 ”,一偷一打,其實就構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 “偷 “,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寫著孩子們的童年事,記錄著他們的頑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