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兒》快樂練習(通用15篇)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1
填一填:
1、課文中說雨點兒數不清,你還知道什么數不清嗎?
數不清的( ) 數不清的( )
2、一問一答可不簡單,快選一選、讀一讀吧!
① 問 ② 回答
小雨點兒( ):“你要到哪里去呢?”
大雨點兒( ):“我要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去。”
小雨點兒( ):“你干什么去呢?”
大雨點兒( ):“你猜!”
大雨點兒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干什么呢?快說給同桌聽一聽吧!
參考答案:
1、星星 花朵
2、①②①②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2
參考答案:絲絲小雨、傾盆大雨、綿綿細雨、暴雨…
答案:兩個字的偏旁是一樣的。
小雨點落到哪兒了?請你找一找。
點 半 問 回 方 電 房
你能把七巧板拼成長方形嗎?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3
《雨點兒》是篇科學童話,全文采用擬人化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小朋友雨水滋潤萬物的道理。讓學生理解雨點兒與植物生長間的關系是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設計中我遵循了學生的思維特點,先讓學生欣賞雨過后草長花開的景象,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打開學生思維的閥門。再讓學生看動畫說說雨點兒給草和花帶來的變化。接著我指導學生看圖觀察想象“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還會落在哪兒呢?你能用擬人手法來說一到兩句話嗎?”放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雨點兒還給哪些植物帶來了什么變化。
學生根據各自不同的生活經驗,有的說道“雨點兒落小河里,小魚歡快地唱起歌”;有的說著“雨點兒落在禾苗上,禾苗咕咚咕咚喝個夠”;還有的說“雨點兒落在小樹上,小樹痛快地洗澡。”從而理解了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新的認知建立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使教學潛移默化,水到渠成。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4
現代教育提出的是要構建“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教育。從搖擺走向平衡,回歸更是超越。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如何及時捕捉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而不是夜空中一顆美麗的流星?
1、精心“預設”,即時“生成”。
2、過程開放意味著動態生成。
3、和諧生成,源于教師的素養。
4、關注生成,貴在價值引導。
我思索的是通過精致的設計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在開放的教學過程中求得預設和生成的和諧。下面我以人教版第一冊12課《雨點兒》為例,談談自己如何在課堂中求得精致與開放的和諧。
【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后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蘊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著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于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學情分析】
通過三個多月的語文學習,班里的孩子對于課文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并樂于表演朗讀;孩子的思維也很活躍,有一定的方法基礎:能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朗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要追求的目標是學生要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感受雨點的可愛,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美麗。積累詞語,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雨點還可以去哪里,去干什么”。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其中知識技能目標是:能正確朗讀課文,了解雨點的作用。過程方法目標:學會讀課文的方法,展開合理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美麗。如何使這些目標之間達到和諧必須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進行教學。關鍵是預設和生成的和諧:
一、精致的設計,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使它區別于其它課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使它區別于其它工具。換言之,語文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融合了人文性的工具,語文的人文性不是一般的人文性,人文性負載在語文工具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就是這樣辯證地統一在一起的。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動態生成文性的滲透應該以語言文字的學習為載體,而只有語言文字的充分理解才能進一步使人文性得到升華。
1、教學目標之間三個維度的和諧:
⑴ 教學目標:
①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② 通過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學生理解雨點的作用。
③ 目標闡述:每條目標都體現了三維的融合。
〖目標1〗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學習讀書的方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讀書,喜歡語文。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喜歡雨點。
〖目標2〗
知識技能:了解雨點的作用。過程與方法:學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⑵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和練習朗讀(有感情地讀,合作讀,配上動作讀)是教學的重點。合理地展開想象說話是教學的難點。
上面教學目標雖然只有兩條,但是每一條教學目標都體現了三個維度的融合。對學生的培養不是孤立地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而是在一個環節中體現三個維度的融合。都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2、閱讀與識字教學的和諧:傳統的教學把識字和閱讀割裂開,認為識字是第一課時的內容,而閱讀則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其實識字和閱讀應該是相互統一,互相補充的。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⑴ 課前的識字復習,為文本的內容再現,和諧統一:
〖片段四〗你們把小雨點說得那么可愛,又叫得那么親熱,它可高興了,它想聽你們讀讀這三個詞:“數不清(后鼻音)、云彩(輕聲)、飄落”(開兩列小火車)
你能用這幾個詞來說一句話嗎?用上一個兩個三個都可以。
(這是最初引入課文部分的一個片段,老師請學生讀詞語,并使用這些詞語來說話。這一環節看似是對詞語的復習,其實它也是對文本內容的再現。學生在運用“雨點兒、數不清、飄落、云彩”說話時,說到“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其實就是對第一節課文內的回憶。實現了識字和文本內容的和諧統一。)
⑵ 字詞的復現、拓展,為學生情感的拓展服務:
〖片段五〗
① 我們一起出發了(音樂響起,看課件各種圖片7~8張注意讓學生沉浸到情境中,跟音樂動起來。教師可以提示他們:雨點啊,我們來到大海了,你們在海媽媽懷里干什么呢)
② 課件結束,課外詞語的積累。
師:雨點兒們,我們剛才去哪了?(學生回憶:寬闊的大海,荒涼的沙漠、茂密的樹林、……學生一邊回憶,教師就把詞語貼到黑板上。)
③ 說話訓練:
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么多地方,一定還有其他你想去的地方,你最想去哪里?(學生先說地方)
生1:我要去遙遠的北京。
生2:我要去高高的山頂。
生3:我要去宇宙……
(這一環節中,讓學生看課件:各種各樣的地方并且配上詞語和拼音。這些詞語都是老師精心選擇過的,把學生之前學的認讀字重組在一起,作為詞語的復現和積累,同時也為說話訓練服務。因為有了前面詞語的復現,學生在后面說話的時候會仿造前面的詞組形式進行說話訓練。)
3、情感與文本的和諧情文一致、情以達意、情動辭發:
⑴ 導入,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喜歡上雨點,并讓這種情感貫穿于學習文本的始終。
〖片段一〗從教學一開始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緊密集合:
① (老師拿著小雨點的頭飾)師:小朋友,昨天我們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啊?
師:那你親切地叫它一聲吧!(學生來讀詞“雨點兒”關鍵是兒化的正音。)
② 齊讀:你們的嘴巴真甜,我一定就知道你們很喜歡雨點。那你來夸夸它吧,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它是一個怎么樣的雨點?(引導學生說說雨點可愛的外形,激發情感)
③ 你們把小雨點說得那么可愛,又叫得那么親熱,它可高興了,它想聽你們讀讀這三個詞:“數不清(后鼻音)、云彩(輕聲)、飄落”(開兩列小火車)
④ 你能用這幾個詞來說一句話嗎?用上一個兩個三個都可以。
(這一環節是舊詞的復習,詞語說話訓練體現的是課堂對語言文字的復習,是工具性的體現。同時以一種親切的語言引入,拉近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開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學生較好地蘊積情感的“儲備量”,為學習后面的課文打下情感基礎。同樣,賦予了雨點以生命,使學生不僅能明白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欲望。)
⑵ 問答的教學,既是文本的需要,又是情感活動的需要;
〖片段二〗在“對話”教學中體現語言文字訓練和人文關懷:
① 過渡:是啊,大雨點、小雨點,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碰見了會說些什么呢?打開書本105頁找找看,它門說的話在課文的哪些小節?
② 師:找到了嗎?2~4小節(課件出示這3小節)
師:請你在這3小節里找一找,哪些句子是他們說的話,用尺子劃下來。(課件上這些句子用紅線劃起來。)
師:反饋,請學生來讀3句話,把句子讀通順(可以找基礎較弱的學生回答。)
③ 師:我覺得剛才三個小朋友讀的時候語氣不一樣,為什么會不同呢?(因為句子中有問有回答。老師把“問”和“回答”貼在黑板上)
④ 你們真會讀書,問和回答的語氣是不一樣的,那哪句句子是問?“你要到哪里去?”你怎么知道大雨點在問啊?(因為有問號,在板書上畫一個問號)
師:是啊,大雨點想知道小雨點去哪里,它心里可好奇了,你能學著它的樣子來問問看嗎?先自己讀,在指名1~2人讀,齊讀一遍。
(這一板塊的內容主要讓學生找到雨點的對話,學習“問”和“回答”。這是本課一個很重要的訓練點,是文本學習的需要。從教案設計上也力求體現扎實的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在問句朗讀時,學生個體獨特的體會,富有個性化的朗讀,為這個原本有些枯燥的教學環節蒙上了一層人文關懷的色彩。也為分角色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為只有首先讀出“問、答”不同的情感色彩,才能體會不同角色朗讀時不同的語氣。)
⑶ 雨點兒遠近的問答,既是交際的需要,又是閱讀感悟的體現。讀的透徹、讀的自主、讀的有個性。
〖片段三〗現在我們來試試,我做大雨點,你們做小雨點(師生對話,可以再交換角色一定要達到學生掌握句子為止)
① 你喜歡誰?就讀讀誰的話,給動畫片配配音(要指著課件說,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讀哪些句子)
② 同桌兩個人試試互相讀。
③ 指名讀,請兩個學生帶上頭飾來分角色朗讀。在讀之前可以讓小雨點打打招呼,老師進行評價點撥。請2對學生(注意遠近距離不同學生在問答時的聲音和體態的不同指導)
④ 哦 ,那么多雨點都想來試試,那雨點兒們,我們一起來好嗎?(請學生帶上自己準備的頭飾齊讀。)
(在請學生表演時,請距離不同的學生,主要讓學生明白在平時問答中,距離不同所要使用的音量和體態也是不同的,這是學生平時交際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生朗讀中感悟與個性的體現。)
語文是生活的語文,是人的語文,語文需要精致,宛如淙淙的小溪,語文更要把這些小溪匯成浩瀚的大海。工具性需要從點、線、面入手,挖掘語言文字的內涵。語文的人文魅力則又把我們帶入歷史與現實的長河中,工具性和人文性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兩個立足點,我以情感為紐帶在精致中力求開放,把情感作為平衡兩個特性的支點,求得課堂中的動態平衡。所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是構建精致、開放、和諧課堂的基礎。
二、開放的過程,體現預設和生成的和諧
教學是以教學資源為中介,師生、生生交互影響的、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課堂不外乎預設和生成,其實就是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預設和生成。以往我們關注更多的是預設,教師總是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活動,對于學生也總是把他們千方百計地誘進自己編織的一只只美麗的口袋,以達到所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也就成了評課時的一大準則。這說到底是一種教學硬設計,因為他不考慮學生內心的需要。但不是說不需要預設,新課標并不排斥教學的預設,教學必須預設。
是教學,就要有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有規律)。
新課標強調過程(過程要充分展開,就必須精心預設活動步驟)。
新課標更關注學生(學生是有差異的生命體,要適應各類 學生的需求,教學更需要強調預設──做不止一種的預設)。
我覺得新課程的要求更高,更加需要有適應各類學生的精致預設。但這種預設應該是教師頭腦中的潛預設。教師對學生、對教材因該有非常細致和透徹的研究,然后在頭腦中形成非常細致的預設,而且是不只一種預設。考慮到每一種可能,所以新課程不是不要預設,而是比以前更需要預設,需要更精致的預設。但是教師頭腦中有了預設之后,體現在設計上應該是大氣開放的。把精致留在心里,把大氣體現在教學過程上,以板塊代替線形設計,最終達到學生的動態生成。
而生成式的教學過程、目標更多關注的則是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理解和需要因勢利導,自然無為,使目標的實現顯得“潤物細無聲”,“無心插柳柳成蔭”。記得有位教育家曾說過學生越是感到你在教育他們,那么教育的效果就越弱,反之則越明顯。所以我預設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時把細致留給自己,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與空間。美國教育家杜威也曾經說過:“個體要獲得真知,就必須在活動中主動體驗、試、改造。”而這樣的教學過程自然形成一個開放、大氣、和諧、精致的課堂。
1、精致的預設+開放的過程=和諧的動態生成:
⑴ 預設需要細致而周到,但是可以板塊呈現,讓教師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回答任意取舍,在教學過程中修改預設的程序,如果教師的預設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有動態的生成,那么我認為這就是成功的預設,同時預設和生成就進入了和諧的狀態。在《雨點兒》教學中我覺得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
〖片段六〗老師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都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這是怎么樣的雨點?”,讓我們來看看兩次提問學生是怎么回答的:
第一次:
齊讀:你們的嘴巴真甜,我一定就知道你們很喜歡雨點。那你來夸夸它吧,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它是一個怎么樣的雨點?(引導學生說說雨點可愛的外形,激發情感)
生1:我覺得它是亮晶晶:
生2:小雨點是可愛的:
生3:雨點胖乎乎的。
第二次:
師:你們真會讀書,都讀懂了小雨點的心思了。你真是和小雨點越來越貼心了。學了課文你覺得他們怎么樣的雨點?
生1:他們是善良的雨點。
生2:他們是有愛心的雨點。
生3:他們是助人為樂的雨點。
(從學生兩次回答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思維在成長,通過課文學習,學生生成了自己對雨點的獨特的理解。第一次的回答是淺層的。通過課文的學習,當然老師可以自己設計各種教學環節,最后學生形成了自己對雨點的認識。這種認識不是老師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自己在腦海中形成的對雨點的感受。這種課堂的生成是寶貴的,, 是和諧課堂的體現。)
⑵ 因為個人水平有限,也出現了我個人的預設對學生起了誤導作用:原本的大雨點是多么可愛、多么自然、多么純樸,那是兒童眼中的大雨點,為我有了大哥哥的潛預設,有了男聲讀大雨點的預設,有了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的情感預設。這個預設,提前影響了我的主觀活動,最后演變為粗聲粗氣的朗讀。我覺得其實不是不應該預設,而是我個人的預設還不到位造成的。我希望學生對角色有所區別,但自己對角色引導的“度”沒把握好,導致課堂當中對學生產生了誤導。所以我覺得自己在以后教學中,對“潛預設”應該更細致、更周到、更精致。
⑶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在課程生活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正如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到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因此,課堂不能再是教案劇的演繹舞臺,而是珍視孩子們變化的學習需要,精心“預設”與即時“生成”相統一的彈性調控過程。
生成──課堂活力的生動體現,因為文本是立體多元的, 師生是充滿生命活力的, 學習過程是動態發展的。但新課標要求教師進行教學預設:
① 學會彈性預設
② 留有自主學習時空。
② 留足經歷過程的時間。
④ 鍛煉教學機智,學會從學生中發現、提取學習資源。 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提升──兩者應相輔相成。不去認真預設,那是不負責任;不善實時生成,那是不夠優秀。
2、教學環境的和諧:
上課,是兒童和老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相互關系來決定的。這種關系就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和諧的合作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課堂情況和教學內容等種種矛盾的解決,最佳的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學創造均來自于師生共同創造的和諧的課堂氣氛。要使學生成為具有創新和批判精神的學習者,必須通過創設一種能夠對學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戰的教學環境來完成。在《雨點兒》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三條途徑來實現教學環境的和諧。
⑴ 情感共鳴,產生教學合力。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學生接受信息的閥門,積極的情感是學生認識活動的“能源”和“發動機”。師生之間沒有心理溝通,缺乏情感共鳴是難以產生“合力效應”的。從一定意義上講,語文課是情感課,語文課堂更是一塊情感共鳴的教育藝術園地。我在課文一開始就以情感作為紐帶引出文本,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始終帶著喜歡雨點的情緒在學。只有喜歡,學生才能投入到文本當中去,才能和文本產生共鳴。教學最后,讓學生自己成為雨點兒,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去,帶給世界更多的美麗。
⑵ 開放的教學時空。
3、創設“信息化”和“生活化”的教學環境:
在教學第五節的時候,我讓學生說說哪些地方有花有草?哪些地方沒有花沒有草?旨在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生活中的內容與文本相融合,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學完第五節,為了增加學生的直觀體驗我又創設了一個活動:
⑴ 說話訓練
過渡:數不清的雨點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會去哪里?我們一起去吧(老師可以做動作)
師:小雨點們(老師叫一聲)
我們一起出發了(音樂響起,看課件各種圖片7-8張注意讓學生沉浸到情境中,跟音樂動起來。教師可以提示他們:雨點啊,我們來到大海了,你們在海媽媽懷里干什么呢)課件結束,課外詞語的積累。
師:雨點兒們,我們剛才去哪了?(學生回憶:寬闊的大海,荒涼的沙漠、茂密的樹林、……學生一邊回憶,教師就把詞語貼到黑板上。)
⑵ 說話訓練:
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么多地方,一定還有其他你想去的地方,你最想去哪里?(學生先說地方)
師:那么多的地方,一定有一個是你最想去的,你最想去哪里?去干什么?
生1:我要去小河和小魚交朋友。
生2:我要去沙漠使那里長出各種鮮花和小草。
生3:我要去幫叔叔阿姨掃馬路。
生4:我要去森林給樹木澆水。
(這一設計思路正符合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三次青年教師閱讀教學研討會上說的:“在閱讀教學中,要適當引進、利用相關的課程資源,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或觀察、調查、或讀書、看報、查閱資料,有的可作為教學的鋪墊,有的可作為課文內容的補充,有的可作為教學的拓展……改變課程內容的舊、窄、死,使之變得新、寬、活,使語文課程內容向生活開放,成為一泓不斷更新、永遠流淌的活水。”)
4、教師要實施“多元、多軌”的評價機制:
語文教學評價要著重體現一個“寬”字,評價環境要“寬松”,評價角度要“寬泛”。課堂評價的目的,不是甄別和選拔,而是從多方面“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⑴ 這是一段學生讀“問”句時老師的評價:
評價:你問得輕輕的,挺神秘的。
你問得很著急,一定急著想知道。
你問得聲音真響亮。
你問得真溫柔。
集體讀:你們問得真好。
① 這句話是大雨點在問,還有哪句話是在問啊?(你呢?)
小雨點在問什么?(它想知道大雨點去哪了?)
② 原來是這樣,真會讀課文,那小雨點前面那句話在“回答”(貼“回答”)
⑵ 是的,這句話里小雨點先回答了大雨點的問題,又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你來試著都讀這個句子。
評價:你回答得真清楚。
你回答得真好,小雨點一定很向往去那里。
你回答得真溫柔,我好象看到一個雨點妹妹
回答得真響亮。
(無論學生怎么讀句子,都是學生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所以我在評價的時候,從不以對錯作為標準,而是針對學生的不同的朗讀,給予個性化的評價,從而也引領學生產生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感受。)
課堂評價的原則,不求繁瑣的量化和客觀化,而更注重以鼓勵性評價為主的定性評價;總之,只有素有“指揮棒”之稱的評價機制實現了“多元、多軌”,才能給“開放”理念的落實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和諧生成,源于教師的素養
一堂課的成功給我帶來了很多收獲,同時也留給我無盡的思索。《新課程》十分注重人文內涵,認為課堂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的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作為充滿靈性與人文的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就應當是五彩繽紛,活力無限的。就應是充滿了帶有學生獨特個性的既包括學習方式又有獨到領悟的精彩“生成”的。開放和精致只有通過“生成”才能走向和諧,只有學生自己有“生成”語文學習才能融入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學生也才能成為語文課程的主動建構者。 如何才能實現課堂的和諧生成,在“精致的預設和開放的過程” 相互融合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教師是所有教學活動的調空者,所以教師的素養將直接影響課堂中的和諧生成。
預設是相對靜態的,是教師的預先設置。但隨著教學過程的不斷深入,隨著學生生成狀態的不同,教師要啟動課堂教學機智,及時進行即興預設,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生成。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范寫“驟”的時候少了一鉤,學生發現了。我連忙說:“謝謝你們的指正,要知道這個字我已經寫錯了十幾年,因為一開始我就寫錯了,所以到現在還是錯。所以你們在學習生字的時候,一開始就要寫對,開始寫錯了,到以后就成為習慣,很難改正,就像我們班有的同學要把‘就’字多寫一撇一樣。”接著我在黑板上重新范寫了一個大大的“驟”字,并讓學生書空一遍,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顯然這一教學過程不是預設的,不是教學本課之前教師能“備”得到的,確實教師心理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意料之外的,但又是教師教學涵養的胸襟之內。課堂教學中這樣的現象確實很多,這就要求教師備課不但要備一篇課文,還要備整本教材,備所有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本身的學識儲備必須豐富,教學觀念必須很新,教師的應變能力必須很強,教師的課堂調控水平必須很高,這樣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四、關注生成,貴在價值引導
我們關注“生成性教學資源”,不能僅停留在捕捉到教學實踐中即時生成的生動情境,充滿童趣的問題,孩子反饋的信息。如果不進行價值引導,他們只是一個情境,一個問題,一個信息而已,毫無價值可言。
綜上所述,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發現生成性的教育資源,進行積極的價值引導,使課堂有效“生成”,讓課堂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思多德曾說過:“一個不好的老師是給人真理,一個好的老師則教人發現真理。”面對這句話,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真是感到慚愧。因為,有多少次學生充滿靈性的語言,被我所謂的“不認真思考”而否決了;又有多少次師生間心靈的碰撞,被我無情的專制了。面對這些遺憾,我只能告訴自己,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加強自己的綜合素養,努力改進課堂教學,讓語文變得快樂,成為一種享受,這將是我恒久的理想和期盼。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5
教學工作中,教者設計一個怎樣教的最佳方案確實不容易,而要揭示出為什么要這樣教的理論依據那就更難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雨點兒》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1、《雨點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與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它花更紅,草更綠。是雨水滋潤了萬物,萬物的生長都需要雨水。本文結構層次分明,情節性強,語言淺顯易懂,適于學生閱讀。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對帶拼音的課文基本能讀通,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好玩、好動,同時對于故事性的文章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特點投其所好,積極地給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完成對文本的學習。
三、說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我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學重點:識字,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了解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四、說教學設計
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1、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識字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覺得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識字教學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看,去發現字音,字形特點,在小組學習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體驗發現之美,感受合作樂趣。真正做到新課程所提出的:反對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與協作主動地獲得知識的理念。2、指導學生在境中讀,讀中悟。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暢想,在要求自主感受,個性體驗,人文熏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暢想的空間。教學中,我將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音畫結合的效果,積極地給學生創設美好的意境,讓他們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個性,讀出體驗,在讀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讀到悟,理解課文,升華感情。3、引導角色轉換,發揮想像,體驗情感。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潑可愛的大小雨點兒。因此,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時,我就以童話為平臺,以我們和大小雨點兒一起旅行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故事中來,與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結合點,想他們所想,言他們所言,摒棄傳統的為文學文的形式,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世界,卸去學語文的負擔,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愛學”,使整個教學變得輕松且愉悅。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來說說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上課一開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把學生帶入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藍藍的天上住著云媽媽,她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的雨點娃娃,這些雨點娃娃啊可喜歡旅行了。今天,就讓我們背著降落傘和雨點兒進行一次快樂之旅吧!”學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興致勃勃地進入課文,產生迫不及待想學習的興趣。課題“雨點兒”是一個兒化音,對于我們南方人來說,是一個較難讀的音節。因此,我將采取范讀及手勢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并指導學生呼叫“大雨點兒、小雨點兒”的名字來多次練習,達到讀準、讀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年級正是進行養成教育的良好時期。在閱讀之前給他們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讓他們能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這不僅可以提高閱讀效率,而且有利于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云媽媽”的形式給學生送出旅行前的溫馨提示:要求學會三讀。
1、一讀:讀通順,句子較長的多讀幾遍。
2、二讀: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三讀:知道大小雨點兒分別去哪里?
三個環節,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為后面的讀中悟鋪設基礎。
(三)、自主識字,學會合作
識字教學是低段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寫字”方面提出,要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本課共有11個生字需要識記,相對來說識字量較大。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游戲的心理,我設計了雨點兒闖關的游戲環節,即以大小雨點兒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難關為點,出示生字。要求學習運用以往的拼音知識,分辨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同時,啟發學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來識記字形,在舊知的基礎上建立新知,并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往,體現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詞句結合,讀中理解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作個不恰當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語文上,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入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學生更易于掌握。因此,緊接著“生字關”,引導學生闖“詞語關”。把“數不清、飄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詞語形式出現,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通過他們的生活體驗明白“數不清”是指多,“飄落”是指輕柔,在生活與學語文間構架起橋梁。再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通過重音、停頓的指導,采用同桌聽讀、個別讀、小組讀的形式。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同時,低年級的兒童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喜愛表演,由“回答”一詞拓展開去,讓學生想想什么情況下我們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號劃出大小雨點兒問與答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我設置分角色朗讀,找朋友賽讀,為動畫配音讀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情境,興趣盎然地讀,讀出童真童趣。
(五)讀中理解,讀中升華
古人曰:“學而不思則罔”,“為學貴有疑”。能針對課文質疑是開啟理解大門的鑰匙。經過上面的練讀,學生對大小雨點兒的行蹤已了解,借此我創設小記者訪問記的形式,啟發學生根據大小雨點兒的對話用“為什么”提幾個問題,如“為什么你們倆去的地方不一樣?”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交流,明白:小雨點兒可以滋潤花草,大雨點兒則可以幫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長,理解了大小雨點兒的不同作用。接著,我用語言銜接情境:說著說著,大小雨點兒就到達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傘,讓我們看看有什么變化。在此,我運用多媒體課件顯示雨后美景,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表達內心的感受,如: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想說什么呢?如果你就是這里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些什么?讓學生盡情地表達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欽佩、或歡迎之情。同時,啟發學生想像:雨點兒還會飄落在哪里?那里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森林里的樹啊、小動物們會怎樣想?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并推動著進步。”激發想像、發展創新,讓學生的思維因想像而開闊,越是聯想得豐富,對課文中雨水與植物生長關系的理解就越透徹,回到對課文的朗讀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書寫訓練
1、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間架結構及筆順。
3、師范寫、生書空。
4、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導。
這三個字都是獨體字,重點是指導學生注意起筆及筆順規則,寫的端正、勻稱。
六、趣味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構建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校內外溝通的大語文觀。因此,在課文結束后,我給學生留下一個拓展的空間,設置了兩道課外延伸題:
1、今天的旅行可真快樂!不過,我要請你們幫我查一查:我是怎樣變成天上的雨點兒的?
2、了解我,請做一做:種一盆花或觀察種子的成長過程。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文內容的一個縮影。此課板書我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對課文進行一次提煉。同時,我將把黑板交給學生,讓學生上臺動手畫出雨后其它動植物的變化,把板書進行豐富,讓他們在畫中領悟有了雨水,世界變得更美的道理。
12、雨點兒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牢牢把握住教師創設的情境僅僅是一個場,學生才是場上的主角。讓他們自由想像,揮灑個性,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關懷;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氛圍下識字,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我想只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我們的課堂才能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6
設計理念: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地上才會長出紅的花、綠的草。教學這篇課文除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外,還要注意三點:一是把識字、寫字作為教學的重點,除了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和學會寫字之外,要充分體現學習漢語言的規律,注意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字詞義。二是引導學生讀好課文,克服一字一頓地讀,重點學習疑問句的讀法。三是學會用“從……里(中)……”說一句完整的話。
教學目標:
1、認識“點、數”等12個生字,會寫其中的“方、半”2個字,理解、積累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相應的語氣讀疑問句。
3、感知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朗讀是教學重點。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小朋友們,今天在上新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猜個謎語,好嗎?
“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都不見。”(雨)演示動畫《雨》。
2.板書課題《雨點兒》。
(通過觀看動畫說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對雨的認識水平,并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更多的關于雨的信息。在說話中注意引導學生將“雨點兒”這個詞讀正確,化解兒化音的讀音難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雨的課文。(板書課題并注音:12、雨點兒)
誰來試著讀讀課題?(指導讀準輕聲、兒化。)
二、初讀課文
1、這篇課文究竟講了雨點兒的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地大聲讀課文,喜歡那一節多讀幾遍。
要求: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周圍的同學和老師。
2、指名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的同學幫助正音糾錯。
3、隨著讀文出示生字、生詞認讀。
三、看多媒體課件,學習課文。
1.認讀理解“數不清”、“云彩”、“飄落”。
(1)逐一出示生字“數”、“清”,看拼音讀準字音。
(2)出示詞語“數不清”,讀一讀,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數不清。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不清。
(4)認讀“云彩”、“飄落”。
(5)在文中找出帶有“數不清”、“云彩”、“飄落”這三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2、出示句子“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結合動畫情景,展開想像,模仿句子說說雨過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
小花從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從____________________。
3.認讀理解“問”、“回答”。
(1)出示生字“問”,讀一讀,找一找,文中寫的是誰問誰?問什么?把有關句子畫出來。
(2)交流,指導朗讀,問:“你要到哪里去?”
(3)讀課文找一找,小雨點兒是怎樣回答的。出示新詞“回答”,指導學生讀正確。
(4)辨析:“你呢?”這句話是不是小雨點兒在回答大雨點兒。理解“回答”。
(5)讀課文找出大雨點兒回答小雨點兒的句子,讀一讀。
4.認讀“方”。
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中帶有“方”字的句子,讓學生明確“地方”這個詞中,“方”字讀輕聲。
四、輕松一刻
播放《小雨沙沙》歌曲,讓學生邊聽邊想小雨都讓什么事物發現變化了。
五、讀文感悟
〈1〉數不清的雨點兒飄落下來。這時,半空中,一個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說起悄悄話來,讓我們聽聽它們說了些什么。
〈2〉大雨點兒要去哪兒?小雨點兒要去哪兒?(板畫: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3〉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筆找出大雨點和小雨點分別是怎么問的,用直線畫出來,讀一讀。指導學生體會“你呢”這句話沒說完整。
〈4〉分組讀對話,指導讀好疑問語氣。分男女生扮演大雨點,小雨點讀對話。
師:同學們,讀到這兒,你們想不想知道大雨點、小雨點去了那兒以后,那里的景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去看看課文中是怎么說的吧!(自由大聲讀課文,找一找發生了什么變化。)
〈5〉指名說說有花有草的地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板畫)。
(播放多媒體)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6〉那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播放多媒體:荒地—有花有草)
師: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草更綠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7〉(看圖)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呢?〈小組討論后,指名說話。〉
六、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著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讀給好朋友聽,再請學生推薦讀得好的朋友為師生做朗讀表演。
七、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雨點兒〉一課,知道了大雨點兒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兒更紅,草更綠了;小雨點兒去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那兒就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你們喜歡雨點兒嗎?讓我們帶著喜歡雨點兒的感情,再聽范讀課文(課件播放)可以邊聽邊跟讀。
八、作業設計:回家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7
這是我們學校一位老師公開課的教案設計,貼在這兒和大家一起看一看,討論討論。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數不清、飄落、半空”等詞語。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朗讀。
教學難點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大自然中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大家靜靜地聽,這是什么聲音?(雨點兒滴答的聲音)(生:是下雨的聲音)對,這是雨聲,是雨點兒的歌聲,是雨點兒的說話聲,這節課我們來認識這些可愛的雨點兒好嗎?(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喜歡哪一節就多讀幾遍,要求: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你的同桌或者老師。
2、調皮的生字寶寶從課文里跳出來了,會認識他們的小朋友就大聲地把他讀出來。(邊讀邊正音)
3、調皮的生字寶寶摘掉了音節帽子,沒有了音節的幫助,小朋友們還能認出他們嗎?
三、在朗讀中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1、表情朗讀,理解數不清與飄落的意思:
⑴ 小朋友們真棒,生字寶寶都認識了,讀得很不錯,那下面這段話你也能讀得這么棒嗎?
⑵ 我們先一起讀一讀這段話,再請你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理解詞語:數不清)
除了雨點兒是數不清的,還有什么東西也像雨點兒一樣數不清?還從其它地方讀懂了什么嗎?
⑶ 通過動作表演理解飄落的意思,再把整句話連起來讀一讀。
2、在朗讀中學習對話:
⑴ 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要是你就是雨點兒,你有什么話要對大家說?(看圖指名說)
⑵ 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中的雨點兒們說了什么悄悄話。(指導好疑問句的朗讀語氣)
① 誰能來讀一讀,大雨點兒在說什么?
② 誰能來讀一讀,小雨點兒是怎么回答的?
③ 上臺表演對話、給圖片配音。
④ 男女生對讀,小組對讀。
3、在朗讀中體會雨水幫助植物生長:
⑴ 大雨點兒、小雨點兒說著說著就到了他們各自要去的地方,你們看,小雨點兒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兒、草兒洗了個澡,喝足了水,花更紅了,草更綠了。(課件演示小雨點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
⑵ 大雨點兒到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這兒變成了什么樣子?(課件演示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誰能根據剛才看到的畫面,把這兩句話補充完整。
小草從( )。
小花( )。
因為有了雨點兒的滋潤,滿眼是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上、在葉片上滾動,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世界變得多美呀,我們美美地讀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喜歡表演的同學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
⑶ 雨點兒如此神奇,把大地打扮得這么漂亮,你喜歡它們嗎?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些什么呢?
四、演唱歌曲,再次感悟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孩子們,雨點兒是多么可愛呀,可是你知道雨點是怎樣形成的嗎?這個問題留著小朋友們課后完成,回家可以查資料或者問問爸爸、媽媽。
種子要發芽、種子要長大,它們需要雨點兒來幫忙,最后讓我們在《小雨沙沙》的歌聲中再一次感受雨點兒的可愛吧。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8
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本課內容淺顯,情節性強,文中第五小節給我們留下了研究空間,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根據自己的審美體驗加以探究。
學生分析:
班內學生通過四個月的拼音、識字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大多數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是受他們的歡迎,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是較短,好動、好玩。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2、架起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語中主動探究中識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教學流程:
㈠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春天來了,小雨就沙沙地下起來了,你們想想看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學生各抒已見,引入正題)
想知道書上定的小雨發生怎樣的故事嗎?(板課題,指導讀準兒化音)
(齊讀課題《雨點兒》)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前幾天剛好下過雨,雖然是冬雨,但也和課文有的內容有關,因而以此為切入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兒化音是我們南方人學普通話的難點,應重點指導、有助于先入為主,正確說好普通話。
㈡讀文、識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數、清、彩、飄落、半、問回答方(反饋時,學生選擇讀,讀對了,其他學生跟讀3遍)
[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3、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讀。(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讀得對的小組能得到5顆星)
[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助于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的意識]
4、認讀本課的生詞,教師使用激勵、期待性的語言:“誰會讀?誰讀得最好?誰有辦法記住這些生字?看誰記得多,記得快?”
(學生先獨立認讀,然后再給大家讀自己想讀的那個詞,最后集體邊擊掌邊認讀所有的字記2遍)
5、這篇課文共有多少自然段?(讓學生用手勢表示)
6、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哪個自然段。(是自由練習讀,然后指自由選自然段讀。其中著重讀第一、三、五自然段)
[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7、感悟第一小節:讀了第一小節,你們知道了什么?
(先以4人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交流和討論,再以小組的形式發表交流和討論的結果。)重點學習三、五段
[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8、讀了課文,誰來問一問,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質疑,學生能解答的就讓學生自己去說,教師不作具體的答復。結合課文語境,學習理解:數不清、飄落、問、回答等詞的意思,并用“數不清、飄落”等練習說話。)
[“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9、同桌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并相互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要這樣讀。
(圖片或課件展示,讓學生看畫面內容,感悟朗讀第五小節,教師適當范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
10、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點兒的滋潤,會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通過創高及情境,引得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供學生機會,提供學生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課文進行二度制作。]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3、會寫“半、巴”。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反思〗
教學目標是否能體現三個維度之間的和諧。
三條都是關于知識技能的目標沒有涉及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所以教學目標沒有體現新課程對于教學目標三維融合的要求。
對學生的培養不是孤立地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而是在一個環節中體現三個維度的融合。良好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開火車讀,評議、正音。
〖反思〗
識字和閱讀應該是相互統一,互相補充的。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在這個復習活動中,識字復習強調了詞語的再現,但趣味性不強,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且與文分離,不利于學生進入文本。
是否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提出讀書要求:邊讀邊想,你從他倆的對話中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2、學生自由讀。
3、檢查識字情況:逐個出示“空、問、答、地、方”,分別指名讀字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4、指導讀問句。
⑴誰能把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的話讀一下?
指名讀,生評議(他讀得像在問人家嗎?);再指名讀,學生再評議,;教師范讀,;全班朗讀此問句。
⑵小雨點兒是怎么問大雨點兒的?
指名讀。(注意問的語調)你聽明白小雨點兒到底想問什么了嗎?
5、指導朗讀。
⑴借助書中插圖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心情。
⑵學生看書,聽老師范讀。(讓學生比較哪句是高興時說的話)
⑶學生練讀小雨點兒的話。
⑷學生自己試讀大雨點兒的話。指名讀,學生評議。
⑸齊讀2、3、4自然段,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感情。
⑹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
⑺(出示課件)以小組為單位給動畫中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配音。
6、質疑:聽完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問他倆嗎?
7、課間操:《小雨沙沙》。(配種子發芽的動畫)
〖反思〗
這是整篇課文的中心部分。在這部分設計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設計主導線索有些混亂。閱讀──識字──閱讀。識字是否可以放在第一課時。如果以教學“問”作為主線,會更好。可以先學什么是問句,雨點問了什么?怎么讀出問的語氣?
2、沒有體現“學生學”為主。在這個預設中學生只是學習的隨從,跟著老師一步步走。如果讓學生把自己就當作雨點,問“你們說了什么?”然后通過大量朗讀訓練,情境朗讀可能會更好。
3、在朗讀練習中,是否可以更多地給學生生活化的情境:教師讓學生分角色給動畫片配音,這個活動學生很喜歡,但是學生在活動中還是在“演”而不是真正把自己當作雨點,所以,我覺得在朗讀中是不是可以這樣設計:大雨點小雨點遇到了,你們先打個招呼(這樣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你們離得很遠,該怎么說呢?(要大聲)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把課堂對話和生活中的口語交際相結合,擴大了語文學習的外延。
三、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
自己邊讀邊想:你能想出哪個問題的答案?你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讀完后跟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4、全班交流,解答疑問,并提出新的問題。(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并板書)
5、指導朗讀。出示課件(課文插),讓學生看圖感受雨后田野的美景,以及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
〖反思〗
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很好,讓學生質疑再學習,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有一點點可以改進之處:把學生的體驗成果上升成為理性認識。在學生看到雨后美景,體會到雨的作用時,是不是可以問問學生,“你覺得大雨點、小雨點怎么樣啊?”這樣學生說:“它們是勤勞的雨點、助人為樂的雨點”……就把學生的體驗上升了一個層次。
四、擴展練習
1、出示例句: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指名讀。
結合動畫情景,展開想象,模仿句子說說雨過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2、練習說話。
小雨點兒給大家帶來了歡樂,我們該對小雨點兒說些什么呢?
〖反思〗
這個擴展練習沒有遵循三個原則:
1、信息量少,情境不夠豐富。
2、學生的感性體驗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
3、不夠經濟有效。
本來學生已經覺得自己是雨點了,而在這個訓練中又把它們拉到現實世界,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來說雨后的景象,而且為學生提供的信息太少。
如果改成大雨點、小雨點們,你們要到哪里去?讓學生先看課件,給他們看各地的風景并配上詞語,然后讓學生邊看邊做動作,想想你要去干什么?看完了讓學生來說。這樣學生既積累了詞語,又可以把之前的體驗都升華到說話練習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也使這個環節能更經濟有效。
五、寫字指導
1、觀察兩個字“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豎、豎彎鉤的位置及寫法。
2、學生自己看書,認識生字的筆順。
3、指名書空。(課件演示筆畫筆順)。
4、教師范寫。(注意將“半”與“羊”對比)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6、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反思〗
寫字指導很細致,但是放在這節課中是否會破壞整節課的情感。是不是應該放在第一節課,或者是否可以改成其他形式的書寫訓練。
【板書】
沒有花沒有草大雨點紅的花綠的草
有花有草小雨點花更紅草更綠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問問父母或自己查查資料,為什么會下雨?
2、雨中雨后的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
2 、初步讀懂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學生猜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看不見)
2、揭示課題。
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你們見過什么雨?(小雨、大雨、毛毛雨、雷陣雨、)
這節課,我們學習和雨有關的課文。(出示課題:雨點兒)
學習生字“點”后,指導學生把課題讀正確。(范讀──指名讀──全班讀)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并完成以下任務:
用喜歡的符號,把本課的生字畫下來。
讀準每個生字的字音。
把課文讀通順。讀課文時要做到:看清音節讀準音,詞語連讀,讀完一句要想想它的意思。
找出自然段,標上序號。
2、學生按要求自讀。(教師巡視,檢查自讀情況)
3、雨點兒到底是從哪里飄落下來的?(云彩里)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你知道了什么?
三、識字
1、電腦出示生字“問、請|、空、方”:
指導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第一個字是前鼻音,后三個字是后鼻音)
自讀。
小組開火車比賽讀。
2、點出示生字“數、彩”
自己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注意區分平舌音、翹舌音)
個別讀,帶全班讀。
3、小組合作學習:小朋友已經學習了六個漢字,小組長手上還有四個生字,請小組長指導小組學習。
游戲:考考你──以小組為單位,迅速挑出組長所念漢字的字卡。(組長輪流當)
在小組內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
4、吃水果游戲:用多媒體課件把今天所學的生字按不同順序分別藏在各種水果里,請學生挑出自己喜歡吃的水果,教師點鼠標,水果就翻出一串生字,學生能正確認讀生字,水果就歸他。
四、朗讀課文
1、讀句子:
學生先畫出帶有生字的句子,然后讀一讀。
在小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然后互評。(側重點:讀準字音,詞連讀,句子讀順)
小組賽讀,教師引導學生評議。重點結合理解“數不清”“云彩”“飄落”。
讀一讀,找一找,文中說什么數不清?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不清?
用演示紙片飄落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再用“飄落”練習說話。
2、讀課文:
自讀課文。
選一自然段在小組內交流。
小組代表朗讀。
五、寫字指導
1、觀察“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別注意點和彎鉤所在的位置。(彎鉤的起筆和收筆都落在豎中線上)
2、學生自己看書,了解生字的筆順。
3、指名書空。(課件演示筆畫和筆順)
4、教師范寫。(注意對比“方”和“了”中的彎鉤。范寫“方”的彎鉤時,教師要邊寫邊念順口溜:起筆平,彎度大,向左斜,中線鉤)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6、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會寫“巴”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開火車讀,評議、正音。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提出讀書要求:邊讀邊想,你從他倆的對話中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2、學生自由讀。
3、檢查識字情況: 逐個出示“空、問、答、地、方”,分別指名讀字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4、指導讀問句:
誰能把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的話讀一下?
指名讀,生評議(他讀得像在問人家嗎?);再指名讀,學生再評議,;教師范讀,;全班朗讀此問句。
小雨點兒是怎么問大雨點兒的?
指名讀。(注意問的語調)你聽明白小雨點兒到底想問什么了嗎?
5、指導朗讀。
借助書中插圖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心情。
學生看書,聽老師范讀。(讓學生比較哪句是高興時說的話)
學生練讀小雨點兒的話。
學生自己試讀大雨點兒的話。指名讀,學生評議。
齊讀2、3、4自然段,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感情。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
(出示課件)以小組為單位給動畫中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配音。
6 質疑:聽完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問他倆嗎?
7、課間操:《小雨沙沙》。(配種子發芽的動畫)
三、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
自己邊讀邊想:你能想出哪個問題的答案?你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讀完后跟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4、全班交流,解答疑問,并提出新的問題。(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并板書)
5、指導朗讀。出示課件(課文插圖2),讓學生看圖感受雨后田野的美景,以及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
四、擴展練習
1、出示例句: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指名讀:
結合動畫情景,展開想象,模仿句子說說雨過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小花從( )。
( )從( )。
2、練習說話:
小雨點兒給大家帶來了歡樂,我們該對小雨點兒說些什么呢?
五、寫字指導
1、觀察兩個字“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豎、豎彎鉤的位置及寫法。
2、學生自己看書,認識生字的筆順。
3、指名書空。(課件演示筆畫筆順)。
4、教師范寫。(注意將“半”與“羊”對比)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6、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板書】
沒有花沒有草 大雨點(圖) 紅的花
綠的草
有花有草 小雨點(圖) 花更紅
草更綠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彩、半、空”等12個生字,其中兩個多音字。認識3個偏旁:三撇、穴字頭、立刀旁。認識筆畫橫鉤。學寫生字“問、有、半、從、你”。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逐步做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充分調動多種感官,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4、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課件的演示使學生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3、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彩、半、空”等12個生字,其中兩個多音字。認識3個偏旁:三撇、穴字頭、立刀旁。認識筆畫橫鉤。學寫生字“半、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出示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就不見。(雨)
2、通過談話,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
(1)導問: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雨呢?
預設:大雨、小雨、雷陣雨、毛毛雨、狂風暴雨。
(2)導問:你觀察過大雨嗎?是什么樣的?
預設:大雨有時伴著雷聲、閃電,像用盆往下潑一樣,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匯成溪流。
(3)這種雨在夏天常見,小雨在什么季節下?
預設:春天、秋天。
3、揭示課文題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雨的課文。(板書課文題目)
4、指導朗讀課文題目,強調兒化音的讀法,同時讀出雨點兒的可愛。先跟老師讀,再齊讀。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一)過渡:這么可愛的雨點兒,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快打開書來讀一讀吧!(二)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提出自學要求:
1、自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在小組內由組長帶領學習這一課的生字寶寶。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下面帶有拼音的詞語,重點強調平翹舌音、兒化音和輕聲。
課件出示帶有拼音的詞語:
shu bù qing yún cai bàn kòng wèn dá dào na er dì fang
數不清云彩半空問答到哪兒地方
méi you èn hao lv sè zhang chu
沒有更好綠色長出
2、小組比賽,“開火車”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
課件出示生字:
數彩半空問到方沒更綠出長
三、多種方法,隨文識字
1、過渡: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記住了這么多生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找一找這些字寶寶吧!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評價。
3、朗讀第1自然段,學習生字“數”“彩”,認識新偏旁“彡”。
(1)導學:瞧這些雨點兒,它們下得多歡快呀!沙沙沙,沙沙沙!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些雨點兒是從哪里來嗎?你能用文中的話回答嗎?
(2)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3)學習生字“數”。
導問:這一滴一滴的雨點兒飄落下來,數得清嗎?
出示詞語卡片“數不清”,齊讀。
認識“數”,拼讀。
說一說還在哪兒見過這個字。
預設:在數學書上。“數”是一個多音字。
請小老師領讀詞語“數不清、數學”。
(4)教學“彩”。
導問:數不清的雨點兒,從哪里飄落下來?
記字形:用加一加的辦法記住這個字。
請小老師領讀詞語“云彩”。
認識新偏旁“彡”,說一說還見過哪些帶有“彡”的字。
(5)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讀出雨點兒的多。
4.朗讀第2~4自然段,學習生字“半、空、問、到、方、沒”。
(1)過渡:雨點兒飄呀飄,它們在半空中相遇了,說著悄悄話呢!它們在說什么?請你自由地讀一讀第2~4自然段。
(2)引導學生用書中的話回答: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都說了什么?
(3)分角色朗讀:一名同學來當小雨點兒,一名同學來當大雨點兒。男女生配合讀。
(4)導學:在這一部分中藏著幾個生字寶寶,你找到了嗎?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
預設:
半: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
空:穴+工=空,認識新偏旁“穴”,表示洞穴。
問:可以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也可以用字族識字法,區分“問-閃-聞”。
到:用加一加的辦法識記,組詞:到處、到來。認識新偏旁“刂”。
方:謎語“一萬點”。
沒:聯系生活實際記憶或說反義詞識字:沒—有。
5.學習第5自然段,認識生字“更、綠、出、長”。
(1)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大雨點兒,小雨點兒都去了它們想去的地方,不久——
(2)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學習生字“綠”,引導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兩個字?(紅和綠)認讀“綠”。
(4)學習“更”,組詞:更大、更多。
(5)謎語識字“出”——山上有山。
(6)學習生字“長”,指導兩個讀音,學習用兩個讀音分別組詞。
四、快樂游戲,鞏固生字
1.游戲:找朋友。課件出示:“小雨點兒”身上寫音節,“大雨點兒”身上寫字,把“小雨點兒”與“大雨點兒”連一連。再給“大雨點兒”身上的字找朋友(擴詞)。
2.游戲:讓花更紅。
導學:小朋友,小雨點兒的本領可真不小,它能夠讓花開得更紅,開得更艷。我們小朋友的本領也不小,只要你讀對它,小雨點兒就會自動落到花朵上,小花就會開得更大、更紅了(課件演示課文第88頁的插圖)。
3.導學:將字寶寶放在課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順利地將它們讀出來。
4.指名讀。評議。重點指導問句的讀法以及對話時不同角色的語氣。
五、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會寫字:問、半、你、有、從。
2.指名領讀、組詞。
3.指導書寫“你”字。
(1)引導學生觀察“你”的結構和占格特點。
預設: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學習新筆畫“橫鉤”。
(3)教師邊范寫邊講解“你”字,學生書寫。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5)評比與欣賞。
4.引導學生學習“問、半、有、從”的書寫,先同桌說一說書寫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再獨立練習書寫。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老師希望你們以后也和今天一樣多開動腦筋,多想辦法,主動認識生字朋友,這些朋友會幫助你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會讓你們變得更加聰明。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12
課時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說話訓練,初步感知雨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屏幕上出現一幅下雨圖,伴隨著輕微的下雨聲)師:小朋友,昨天我們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點兒,這節課我們要和雨點兒一起去進行一次旅行。
2、想和雨點兒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剛認識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們會攔住你們的。(課件一個一個出示生字認讀)
二、學習課文。
第一段
1、自由讀(可以配上自己認為合適的動作)
2、指名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第二——四段
1、數不清的雨點兒飄落下來,半空中,雨點兒還說起了話來了,你聽!(放錄音)
2、出示對話,自由讀,找找哪些是小雨點兒說的,哪些是大雨點兒說的。
3、(課件對話部分變顏色)你們喜歡當小雨點兒的,就讀小雨點兒的話。你們喜歡當大雨點兒的,就讀大雨點兒的話。
4、指名讀,師隨機問:你為什么喜歡小雨點兒?你為什么喜歡大雨點兒?
5、指導朗讀(同桌練習分角色讀,指名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在讀中感悟雨點兒的熱情、快樂)(課件出示配上對話的插圖)
6、戴上頭飾表演讀。師:老師這兒有兩個頭飾,誰愿意戴上表演大小雨點兒的對話?
7、課文學到這兒,你發現了什么?(小雨點兒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8、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過渡:是呀,他們為什么要到這些地方?
第五段
1、學習第一句
(1)小雨點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小雨點兒落到這些地方會說些什么呢?
(2)你瞧,“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課件展示動畫生長一)
(3)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讀這個句子吧!
2、學習第二句
(1)大雨點兒要去哪里?那里美嗎?大雨點兒為什么要去那里?
(2)不久,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件展示動畫生長二)你看到了什么?
(3)指導讀最后一句。
3、雨點兒還會落在哪里,那兒怎么樣?(課件出示紅花綠草圖片)出示句子“雨點兒從云彩里落下來”,結合欣賞到的圖片,展開想象,模仿句子說雨過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小草從_________________。
小花從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討論交流:那些花兒、草兒一定很感謝雨點兒們,他們會怎么說呢?雨點兒們又會說些什么?
三、課后延伸
1、如果你是雨點兒,你想到哪里去?給它們帶去什么變化?
2、把剛才說的話寫下來,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幾句,愛畫畫的小朋友還可以為你寫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圖。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彩、半”等10個生字和三撇、穴寶蓋、立刀3個偏旁,讀準多音字“數、長”的字音。會寫“問、有”等5個生字和橫鉤1個筆畫。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逗號和句號的停頓。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雨點兒給大地帶來的美好變化。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雨點兒給大地帶來的美好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借助具體事物認識逗號和句號,讀好兒化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下雨音頻,學生靜靜聆聽,說說聽到了什么。
2、提問:你見過什么樣的雨?你知道雨由什么組成嗎?——大大小小的雨點兒。師:那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可愛的雨點兒。
3、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雨”,邊寫邊提示:“雨”要寫得又扁又寬;“點”的部首是四點底,就像雨點一樣。
4、師:誰想和他們打個招呼?指名朗讀題目。在后面加上一個“兒”字,變成兒化音,讀起來就更好聽了。我們一起叫它的名字,齊讀課題。
二、復習字詞
師:雨點兒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生字朋友,看看你認識他們嗎?
1、 復習生字:舉手搶答,生領讀,全班齊讀。
2、 復習生詞:拉火車朗讀,全班齊讀。
三、 學習課文1段
1、 提問:你們知道課文的主人公是誰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他們是從哪來的?——云彩里。你能從書中找到這個句子嗎?——1段,指名朗讀。其他同學用橫線畫出句子,把“云彩”這個詞用三角畫下來。
2、 學習“從”字:教師范寫,提示字形結構、筆順、筆畫、占格,學生在書上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并展示書寫成果。
3、 再次指名朗讀1段,提問:他們是怎么從云彩里來到大地上的?——飄落。把這個詞圈下來。
(1) 提問:怎樣叫“飄落”?——輕輕落下來。生活中還有什么是“飄落”下來的?生自由回答。能不能換成“落”?——不能,體現了“輕”,指名輕輕地朗讀。
(2) 提問:還需要什么?提示學生觀察偏旁“風字旁”——還要有風。
(3) 教師范讀1段,學生齊讀,讀出輕柔的感覺。
4、 師:雨點兒飄落下來了,快數數有多少個?——數不清。把這個詞圈下來。說明什么?——雨點兒又多又密。
5、 口語練習:數不清的( )從( )飄落下來。
6、 齊讀1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四、 學習課文2-5段
1、 師:這些飄落下來的雨點兒在半空中相遇了,他們說了什么?從文中找找,用曲線畫下來。自讀2-5段。
2、 提問:誰先說話?說了什么?——大雨點兒說“你要到哪里去?”當時會用什么語氣來問?——關心、好奇。指名朗讀,教師讀旁白,學生齊讀。
3、 提問:小雨點兒怎么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你呢?”“有花有草”的地方是怎樣的地方?——美麗。
4、 學習“有”字:教師范寫,提示字形結構、筆順、筆畫、占格,學生在書上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并展示書寫成果。
5、 指名讀句子,讀出快樂。
6、 提問:大雨點兒要去哪?——“我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無花無草”是怎樣的地方?——荒涼。教師提示停頓并范讀,指名朗讀。
7、 朗讀練習:
(1) 小組互相分角色朗讀,并展示。
(2) 教師引讀,全班分男女角色齊讀。
8、 提問:為什么去的地方不同?
9、 提問:去了之后又什么結果?——5段。
(1) 提問:為什么花草比之前更紅更綠了?——有了小雨點兒的滋潤,指名朗讀。
(2) 說話練習:有了小雨點兒的幫助,( )更( )了。
(3) 提問:大雨點兒去的地方怎么樣了?——開花長草,指名朗讀。
(4) 提問:如果你是一個雨點兒,你最想去哪?為什么?
(5) 師:無論去了哪里,大自然都會變得更加美好,有感情讀5段。
10、 說話練習:由此可見,雨點兒對大自然多重要啊!如果你是大自然中一員,你想對雨點兒說什么?
11、 師: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你對雨點兒的喜愛和感謝吧!全班齊讀。
五、布置作業。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生字,認識兩個偏旁,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他們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聽老師說一則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河里看不見。猜猜這是什么?(雨)
2、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3、讀了這個題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讀通,整體感知
1、引導自讀課文。
a、小朋友說說自己積累了哪些好的讀書方法。(借助拼音認識生字,利用兒歌記住字形,邊看圖邊借助拼音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b、學生充分自由讀書。
2、教師巡回指導個別學生,了解自讀情況。
3、學生匯報自讀情況。
a、認讀生字詞。(說說哪些字是自己通過讀書認識了的,哪些還沒有掌握,同學間互相幫助識記)
b、朗讀課文。(先指名朗讀,讀不好的地方請同學或老師幫助,在自由練習朗讀,最后賽讀,看誰讀得最通順、流利)
4、再讀課文。請小朋友按順序看圖,找出文中與圖相關的句子,仔細讀,再想想它的`意思。(給孩子充分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
a、讀后引導學生用雨點落進______說話,根據回答,出示:池塘圖,小溪圖,江河圖,海洋圖。
b、引導學生用雨點有的落進______,有的落進______,有的落進_____,還有的落進________句式說話。
5、過渡:雨點來到不同的地方,它們會在那兒干什么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雨點去游玩一下吧!
三、精讀讀懂,感悟語言
1、邊讀邊想象詩歌情景,并自由交流。
2、聯系情景,再讀詩歌并提出疑問。估計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小雨點為什么在池塘里睡覺?雨點為什么會在小溪里散步?雨點為什么
會在江河里奔跑?雨點為什么會在海洋里跳躍?
3、教師放課件,再現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畫面讓學生觀察他們各自的特點(池塘里的水很平靜,小溪里的水在緩緩流淌,江河的水在奔涌,大海里的水波濤翻滾)
4、學生聯系畫面解決問題:如:因為小溪里的水在緩緩流淌,雨點落進小溪,隨著溪水流淌,就像散步那樣自由自在&&在交流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特點,想象小雨點落進其中的不同姿態。
5、再讀抓住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等詞,把自己想象成小雨點體會此時心情,從而使學生走進詩歌情境,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讓他們在閱讀中享受新奇和快樂!
6、感情朗讀詩歌,用自己的聲音、動作、表情表達內心的感受。
四、賞讀背誦,積累內化
1、情境背誦。
教師提示:小朋友看著板書和圖畫給大家介紹雨點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樣子的。
2、表演背誦。(多媒體播放音樂,讓學生跟著樂曲表演)
五、創設情境,遷移運用
1、小朋友的書讀得真棒!你們注意觀察過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呢?它們又是什么樣子呢?(引導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2、聰明的小朋友,你能把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詩嗎?
3、朗誦詩,師生評價。
六、寫字指導
《雨點兒》快樂練習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郭,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雨點兒》。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實驗版教材第五單元的一騙錢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本課內容淺顯,情節性強。文中第五小題給我們留下了研究空間,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根據自己的審美體驗加以探究。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通過兩個多月的拼音、識字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大多數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是受他們的歡迎。所以我把識字教學滲透在課文朗讀理解中。避免了因識字而識字。鞏固生字我采用多媒體《送雨點兒回家》這種游戲。但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好動、好玩。因此我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讓看聽說想有機結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目標
(1)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正確的讀準”雨點兒、地方“。
(2)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本課中的11個生字。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關系。
五、說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引導性。而要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如:在整體感知這一環節:我在讓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出示卡片“數不清”時,讓學生結合生活說“數不清的東西”等
(2)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中主動探究中識字。讀懂故事,初步了(9解雨點兒的作用。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個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熏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感空間。培養語感提高學習興趣。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等為學生學習創設好的想象空間。
(4)力求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語文學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體現人文性的同時,關注人文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同時注重朗讀感悟。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我也力求在教學設計中落實語言訓練點。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采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即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作,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