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教學案例(通用15篇)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1
案例背景:
《新課標》指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語言積累訓練,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以下的片段就立足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開發,讓學生樂于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以期達到“語言積累,激活思維”的終極目標。
案例過程:
師:小朋友們,想象一下,你們現在就是一粒種子,蚯蚓哥哥正在幫你松土呢,你現在感覺怎么樣?
生1:我好像披著綠色的外衣,身體胖胖的,像個娃娃,我快長大了。
生2:我覺得好舒服,真想馬上就鉆出來。(邊說邊做動作,深深呼了一口氣)。
生3:我醒過來了,伸了個懶腰,我聽到了外面的小朋友們在召喚我們。
(播放音樂)生在音樂聲中,模仿種子又把身子挺了一挺。
師:哦,這粒種子聽到小朋友在召喚它,其他的種子們,你們聽到了什么?
生1:我好像聽到外面真的好熱鬧,有春風,有小樹,有桃花,還有小朋友呢!
生2:我聽到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是嗎?那再仔細聽聽,他們在唱些什么呢?
生1:我聽到春風在唱歌呢:“我來啦,我來啦,小種子們快起床,快起床。”
生2:我聽到小朋友的歌了:“春風吹,春風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
生3:我聽到外面很熱鬧,小鳥在嘰嘰喳喳唱呢!
…………
師:小種子們,春天來了,我們鉆出來了,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小草比我們還要早就探出了腦袋,給大地媽媽穿上一件碧綠的衣服。
生2:我看到桃花開了,杏花開了,梨花也開了。
師:你說得可真不錯,還把學過的知識都用上了。“種子們”請把你們看到的繼續告訴你的小伙伴們。
生1:我看到河里的冰都化了,小河正在歡快地奔跑著。
生2:我看到睡了一個冬天的蛇出來了,在伸懶腰呢!
師:你的想象力可真豐富。
案例反思:
本案例從課文內容著手,利用低年級學生喜動愛跳的特點,放音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讓學生想象,巧妙地讓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加以運用,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不僅豐富了詞匯,發展了想象力,發散性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訓練,體現了新課標“重積累,重遷移”的思想。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2
第二課時
師:從現在起咱們就來做一粒小種子,體會一下它的成長過程好嗎?
生:(非常高興)好。
師:想象一下,現在咱們還在黑乎乎的地下,我們怎樣才能從黑乎乎的地下鉆出來看看外面的陽光和熱鬧的世界呢?(板書:地下 種子)
師:小種子們快快讀讀課文的1、2自然段,然后說說在黑乎乎的地下你都做了什么?
生:在睡覺。
師:一直在睡嗎?
生:不。它覺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生:它喝了一口水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現在你們就是小種子了,應該是我而不是它。好,說得不錯,你們能不能用“我先……然后……”這樣的句式把這兩個內容連起來說一說呢。
生:我先睡在泥土里,覺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生:我睡在泥土里,先是覺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生:我先是覺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小種子,你能告訴我是誰讓你醒過來的嗎?
眾生爭著說:是春風把我吹醒的。
師:你們真聰明。那么你們“挺一挺”是在做什么呀?
生:我是在往上長。
生:我是睡醒了,在伸懶腰。
生:我是在泥土里睡的時間太長了,累了,覺得暖和,覺得舒服,就要舒展舒展筋骨。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誰來把這兩段讀一讀,注意要讀出很暖和、很舒服的感受。
生讀課文。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讀,其它的小種子演一演好不好?
生:好。(都爭著要來讀)
指名讀課文,其它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
邊演邊讀這一環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們都是天生的演員,有著極強的表現欲,但往往是沒有機會表現,或者是沒有信心、害羞而不愿表現。今天就在語文課上,又是大家一起來演,孩子們毫無顧忌,演的都很好。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了許多,課文也讀得特起勁,似乎自己真的就是那粒種子了。演把學生拉進了角色中,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及感情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師:種子挺了兩次他又有了什么新的發現啊?誰能讀一讀種子與蚯蚓的對話?
指名讀文。
師:讀的得很流利,但是感情不到位,大家在下面練練,想一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生讀課文。
生:老師,我知道了,種子很好奇。
師:那蚯蚓呢?
又一生:蚯蚓樂于助人,是個熱心腸。
師:好,下面請兩名同學分角色來讀一下這一段,一定要讀出種子的好奇和蚯蚓的熱心。
生分角色讀文。
學生讀課文時,我發現有一名男生沒有讀,而是在擺弄鉛筆。我走到他身邊要求他讀種子說的話,他低著頭說:“我不會。”聽后我非常生氣,只有兩句話,如果是讀不好,感情掌握不準,也說得過去,但他是根本就不讀。我想了想,溫和地對他說:“不要緊,試一試,這么幾個字還不會讀嗎?如果有哪個字不認識我告訴你。” 躲不過去,他只好讀了,我趁機表揚他:“怎么不會讀呢?這讀的不是很好嗎,聲音響亮,也比較有感情。”聽了我的表揚,他很高興,把注意力都拉回到課堂學習上,練習讀課文的聲音最大。
師:有了蚯蚓的幫助,小種子離外面的世界越來越近了!它又發現了什么?
生:春風在唱歌。
生:泉水在唱歌。
生:小鳥在唱歌。
生:還有小孩子也在唱歌。
師:看這種景色美不美?你能把它美美地讀出來嗎?
生讀文。
師:外面好熱鬧啊!你想不想快點出去看一看,那就把你現在最想說的話說出來吧!
生讀文。
師:種子一直都在泥土里,這下你們終于鉆出了地面,想想你現在是什么心情呢?
生:高興。
生:激動。
生:興奮。
生:喜歡。
師:那就把你們的感情讀出來吧。
生讀文。
師:小種子不是一下子就鉆出了地面,它先是怎樣,再又怎樣,最后才鉆出地面的?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把表示小種子動作的詞語畫下來。
師生共同種子成長過程的板書:醒過來,挺一挺,喝口水,挺一挺
這一課大家學的很好,下面我們來開火車讀課文,看一看誰讀的最好。
學生讀課文。
在后來的學習過程中,被我表揚的男孩學的非常認真,讀課文不僅聲音宏亮,而且表情豐富,就像一名小演員一樣。這也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遇事不要急,表揚往往比批評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3
《一粒種子》教學反思
《一粒種子》是一片有趣的課文,通過種子和蚯蚓的對話,感受到種子的生長過程.
成功之處:
1、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當作課堂最為重要的資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激勵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一說,種子鉆出地面后,他會看到些什么呢?課堂上這一環節是最出彩的,學生們興致頗濃。凡是敢于舉手說一說的同學,我就用粘紙、書簽等獎品鼓勵他們,其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課時,我沒料到有些沒被請到說一說的同學要求我再給他們提供一次機會,他們一定會有更出色的表現。此時此刻,我感動極了,我想這個教學環節設計對了,真正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師生互動,平等民主。
課堂上,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教師,必須轉換角色,學會與學生合作。這節課中,我參與學生的學習,師生間相互傳遞信息,溝通想法。
2、重視朗讀訓練。
讀書活動其實也是學生體驗情感的活動。而有情感體驗的讀書活動,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學中,我范讀有關文中的語句,實際效果很不錯。我能感受到自己動情的朗讀已打動了所有學生,為他們后面的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讀的樂趣。
3、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
課堂上,我努力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質疑問難的習慣,養成探根求源的意識。因為我尊重學生的想法與看法,且鼓勵其提問的積極性,學生才得以暢所欲言,雖然學生的有些問題是我備課時所沒有料想到的,但我覺得學生能提出一個問題或發表一種見解,哪怕是錯誤的,都是難能可貴的,這比我告訴他一個真理更重要,更有價值。
不足之處:
識字教學環節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不適合自學,從實際效果看并不好,畢竟學生年紀還比較小,自學能力還成熟。上課時教師應運用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的方法來教學生字,相信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案例名稱: 《《一粒種子》教學反思》 學年:2009
案例分析:
《一粒種子》是一篇說明科學知識的童話,先寫在春風的吹拂下,地里的一粒種子蘇醒過來;再寫種子與蚯蚓之間關于外面世界的問答;最后,種子終于勇敢地沖破土層,迎接一個光明的世界。同時還說明了種子發芽的條件。在教學中,我既重視實學知識及其所體現的科學思維方法,又讓學生感受到種子的那種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學片段:
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明白“種子發芽所具備的三個條件——水分、溫度和空氣”。在掌握了文中的生字新詞之后,我讓學生找出文中一個能描寫種子發芽一瞬間動作的詞語。學生馬上找到了詞語“挺一挺”,接著我讓學生通過做動作來理解這個詞語。之后,讓學生找到文中四句描寫“挺一挺”的句子:
①他醒過來,覺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②他有點渴了,喝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③種子聽了很高興,又把身子挺一挺。
④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
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以鞏固。在這基礎上,我讓學生在這四句話中找出疑點,展開討論:種子在什么情況下把身子挺一挺?最后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出示句子:
①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種子醒過來,就把身子挺一挺。
②春雨滋潤著大地,種子喝了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③蚯蚓幫種子松土,種子很高興,又把身子挺一挺。
④種子聽見外面很熱鬧,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
從而得出種子發芽所具備的三個條件——水分、溫度和空氣。
案例反思:
整個教學環節看似順理成章。課后,我總感覺到雖然整堂課是以朗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的,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較牽強。于是,我重新翻開語文書,想從中發現更好的設計。這時我發現,如果把后面的一個教學環節改成語言訓練,說不定會更好。我重新設計的過程是這樣的:讓學生找出文中一個能描寫種子發芽一瞬間動作的詞語“挺一挺”和文中四句描寫“挺一挺”的句子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訓練:當種子看見光明的世界,它會感謝春風,說:“謝謝你,給我 (溫暖)。”它會感謝春雨,說:“謝謝你, (給我補充了水分)。”它還會感謝蚯蚓,說:“ (謝謝你,為我松土)。”我想,通過這樣的語言訓練,既幫助學生自然地理解了課文,同時,也得到了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由此,我想,我們在集體備課的時候,在備整個教學環節的同時,還要注意課文中的一些細節之處。同時,還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想一想,預設一下學生對于你所備的教學設計的反映。相信,長期下去,對自己也是很有幫助的。
《一粒種子》教學反思
《一粒種子》是語文a版教材中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向學生介紹了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四個條件,即溫度、雨水、松軟的土壤、空氣。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認識課文中的會認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課堂上,我根據孩子們好奇、活潑的特點,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體會到了種子在發芽過程中的驚喜和興奮。首先,我利用孩子們熟悉的歌曲《小雨沙沙》和課文插圖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課文,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接著我范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我讓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挺一挺”來理解課文,了解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最后我鼓勵學生拓展思維,想象種子發芽后所看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這樣學生體會到了種子出土后的興奮。課后,我對本堂的教學進行了反思。
一、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伊始,我很大方的演唱了學生熟悉的歌曲《小雨沙沙》,讓學生說出歌曲中唱了誰想干什么?學生一下子就聽明白了歌曲中是唱的是種子要出土,要發芽的事。我還讓學生和老師一起演唱,學生可高興了。緊接著我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話,這樣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了課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我還創設了很好的過渡語也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如:種子在蚯蚓大哥的幫助下聽到了外面熱鬧的歌聲,它聽到了誰在唱歌呢?你能在文中找出來讀給大家聽聽嗎?
二、抓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在范讀課文時故意把文章中的 “挺一挺”詞語讀的響亮一些,這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到四處“挺一挺”。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學生通過朗讀一下就了解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四個條件。學生學的很輕松,很愉快。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涵。
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課堂上對課文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老師的范讀,指名讀,齊讀,自由讀,同桌合作分角色讀,男女分角色讀,表演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到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體會到了種子發芽后的喜悅。
四、適時的說話練習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學習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課堂,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課堂開始,我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練習說話,把自己看到的有順序的說出來。在了解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時,我讓學生練習用“因為( ),所以種子把身子挺一挺”的句式說話。學習最后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種子眼前光明的世界里有些什么。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五、及時進行思想教育教會學生懂禮儀 。
文章中蚯蚓的出現是一個幫助他人的很好典型。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說說蚯蚓表現怎樣?你想對他說些什么?想向他學些什么?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和他人說話要有禮貌。
課堂上,我看到了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個個就像是盛開的花朵,我知道孩子們這節課有收獲。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4
教學要求:
1、認識生字12個,積累詞語11個詞語和句句子。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小節。
3、知道種子通常在春天發芽長大,初步了解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溫度、水分和空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課題:
1、師:老師這里有一段很優美的文字,想請大家來聽一聽,并且告訴老師這段文字描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景色。
教師朗讀: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春天)
2、師過渡:是啊,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桃花開了,柳樹綠了,瞧,種子也從泥土中醒來了,聽,他在說著悄悄話呢!讓我們打開課本,聽聽種子在和誰說話,他又說了些什么?(出示課題:一粒種子)
二、檢查自學的生字詞語:
1、游戲一:點泡泡(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2、游戲二:照鏡子(書空“泥、粒、渴、喝”)
三、學習課文:
1、:師:我們把這些生字寶寶放到課文中再來讀一讀。(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課文思考:課文里幾次寫到種子“挺一挺”?用線劃出。
2、學生交流:
第一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組內朗讀第一節
(2)做動作,演一演
第二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二小節)
(1)指名讀第二小節。
(2)演一演
(3)種子覺得很舒服,會說些什么?
第三、四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三—九小節)
1、默讀3—7節:這幾節寫誰和誰的對話?
2、介紹“蚯蚓”:你聽說過蚯蚓嗎?它有什么特點?
3、板書:松土(空氣)
4、學生字:咱呢
5、分角色朗讀
6、學習八、九小節
(1)師:是啊,春天這么熱鬧!課文中是怎么描寫春天熱鬧的景象的呢?
(2)自由讀劃出寫春天熱鬧的句子
(3)種子聽到外面這么熱鬧,他怎么說?
比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趕快出去!
3、思考問題: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聰明的小朋友你們知道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水、空氣、陽光)
4、小結:小作者根據種子發芽需要溫度、水分和空氣三個條件。用擬人化的寫法寫了這篇科學通話。四個“挺一挺”敘述了種子發芽生長的全過程。
四、讀寫結合的拓展練習:完成“說一說”種子鉆出地面以后,會看到什么呢?加上動作,說一說,寫一寫。
《一粒種子》教學反思
《一粒種子》是一片有趣的課文,通過種子和蚯蚓的對話,感受到種子的生長過程。
成功之處:
1、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當作課堂最為重要的資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激勵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一說,種子鉆出地面后,他會看到些什么呢?課堂上這一環節是最出彩的,學生們興致頗濃。凡是敢于舉手說一說的同學,我就用粘紙、書簽等獎品鼓勵他們,其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課時,我沒料到有些沒被請到說一說的同學要求我再給他們提供一次機會,他們一定會有更出色的表現。此時此刻,我感動極了,我想這個教學環節設計對了,真正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師生互動,平等民主。
課堂上,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教師,必須轉換角色,學會與學生合作。這節課中,我參與學生的學習,師生間相互傳遞信息,溝通想法。
2、重視朗讀訓練。
讀書活動其實也是學生體驗情感的活動。而有情感體驗的讀書活動,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學中,我范讀有關文中的語句,實際效果很不錯。我能感受到自己動情的朗讀已打動了所有學生,為他們后面的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讀的樂趣。
3、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
課堂上,我努力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質疑問難的習慣,養成探根求源的意識。因為我尊重學生的想法與看法,且鼓勵其提問的積極性,學生才得以暢所欲言,雖然學生的有些問題是我備課時所沒有料想到的,但我覺得學生能提出一個問題或發表一種見解,哪怕是錯誤的,都是難能可貴的,這比我告訴他一個真理更重要,更有價值。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5
一、復習,導入。
板題。聽課文錄音。提問:課文總共有幾個自然段?
二、理清層次。
1、課文里有一個詞,出現了多次,知道是哪個嗎?板書:挺一挺
學習生字“挺”,注意讀音,后鼻音。字形與“庭”比較。
2、從課文里找一找,有幾次寫到“挺一挺”,用“__”畫下來。
3、我們按照4個“挺一挺”把課文分成4個部分,用雙豎線標記。
三、分層學習。
1、第一層。
齊讀。提問:種子是在什么情況下把身子“挺一挺”?板:暖和。
注意:“暖”字的右邊不要寫成“愛”字。為什么是“日字旁”?
為什么會覺得“暖和”?(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
2、第二層。
自讀。第二次是在什么情況下把身子“挺一挺”?
板書:喝水
比較:“渴”與“喝”,你有什么辦法區別它們?
種子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板“舒”字,怎么記?請你讀這一段,讀出“舒服”的感覺。
3、第三層。
分角色讀種子和蚯蚓的對話。
蚯蚓要幫種子做什么?板書:松土
聽了蚯蚓的話,種子很高興,又把身子“挺一挺”(指板書)
4、第四層。
種子離外面的世界越來越近了,它聽到了什么?
想象:春風、泉水、小鳥和小孩子分別在唱什么?
理解“熱鬧”,并造句。
指導讀“啊,我要趕快出去!”
種子非常想快點鉆出地面,我們一起為它加油吧!
貼圖。
指導讀“啊,好一個光明的世界!”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看圖說話。除了圖上說的,還可以想象別的春天的景物。把剛才說的寫下來。
四、總結。
這篇課文寫了一粒種子發芽的過程,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有充足的水分,泥土松軟了,種子就會發芽。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6
一、創境激趣 ,導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繼續暢游植物王國,好不好?
(教師課件顯示:在廣袤的田野上,陽光明媚,柔楊飄舞,燕子翻飛,一群鵝鴨在小河中嬉水,小鳥兒唱著婉轉的歌飛來… …好一個光明的世界。播放音樂。)
2、師: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美麗的春天吧!
(學生一邊看圖畫,一邊聽音樂,先同桌說說,再個人談話。)
3、師:有一粒種子在泥土里美美地睡了一個冬天,被春風吹醒了,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么它到底看到了沒有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一粒種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
1、(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指著課文,認真聽,仔細看。)
2、師:聽完故事,同學們一定想自己讀課文,就請大家試著自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 ,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生字寶寶交朋友。
(教師巡視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師:同學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了很多生字寶寶,現在請同桌共用一本書分部分再讀課文,通過互相幫助,大家都來和生字寶寶交朋友。
{教師引導分部分讀(分第1自然段、第2——4自然段、第5——7自然段、第8——9自然段四個部分來讀),第四部分全班齊讀。}
4、(四人小組合作讀課文,輪流讀,他評與自評相結合。)
師:剛才大家都讀得很認真,誰想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課文,自評、評議、獎金星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5、師:同學們現在一定想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老師先請同桌互相說一說,誰說得好,就請誰到講臺上給全班同學講。
6、師:同學們會讀課文了,能講課文了, 15個生字寶寶在等著和你交朋友呢!小組內利用生字卡檢查認讀情況,每認對一個生字,就在它的后面打上“√”,比一比看誰畫得“√”多。
7、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你識字的好方法?
(教師指名交流識字方法,引導鼓勵、獎勵字卡。)
8、師:同學們的識字方法真多、真棒!紅色生字寶寶是今天要認識的字,誰來當老師教同學們讀準它們的字音?
(課件顯示出文中的生字,請讀得好的學生上臺領讀,其他人跟讀兩遍。)
9、師:調皮的生字寶寶從課文里跳出來玩,你能準確叫出它們的名字來嗎?請同桌互相讀準它們的讀音。
(教師課件顯示紅字寶寶從文中跳出,排成兩隊,再巡視檢查學生認讀。)
10、師:同學們同桌合作讀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送生字寶寶回家,好嗎?
(教師請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點擊將紅字寶寶送回原文中。)
三、熟讀課文,感悟體驗
1、師:同學們很快地與生字寶寶交了朋友,接下來請大家小聲地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自己從文中讀懂了什么?
(教師指名談話,鼓勵其大膽發言。)
2、師:同學們讀懂的內容真不少,老師真為你感到驕傲 ,再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
(教師指名讀、說,獎勵金星卡。)
3、師: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找看,課文里寫種子幾次“挺一挺”?
(學生自由讀,在“挺一挺”的下面打上點。)
4、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塊兒分角色讀課文,想一想種子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挺一挺”的?
(1)、學生自讀,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2)、教師讀旁白,男、女生戴頭飾分別讀種子和蚯蚓的話,最后師生齊讀最后一段。
(3)、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讀,邊讀邊做動作。
(4)、教師播放輕音樂,請學生上講臺表演讀,師生評議鼓勵。}
5、師:同學們讀得真精彩!種子想出去就能出去嗎?
(教師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名說一說。)
6、種子來到 光明世界,那兒有怎樣優美的景色呢?
(教師課件顯示:
觀察、想象、填空。
外面有什么聲音?_____________種子說________________
外面是什么樣兒?_____________種子說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種子說 ________________
學生想象、發言,教師鼓勵引導。)
四、自主寫字,對比展評
1、師:田字格里的這些字怎樣寫?每一筆分別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教師投影儀打出生字指名讀,學生同桌交流后,教師再引導觀察。)
2、師: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渴”為什么是三點水旁?
(教師板演 “渴”的筆順,用紅粉筆描出三點水旁,學生在書上描偏旁,對比字形、探索規律,書空、描紅“渴”后,自主學寫“喝”。)
3、(教師再指導識寫“趕、光、聲、音”,指名談怎樣識記字形,并指導筆順,學生在寫字本上練寫兩遍,同桌互換本子再每字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學困生。)
4、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認識了這五個字,寫得也不錯,先同桌互相評評誰寫得好,寫得好的讓大家一同來欣賞!
( 教師用視頻儀將學生作品投到銀幕,引導觀察哪個字寫得好?哪一筆沒寫好?怎樣寫才好看?)
五、師生談話,共同總結
1、師:同學們學習完《一粒種子》都有不少收獲,誰先來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教師從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引導、鼓勵。)
2、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多!誰能勇敢地談談學習這一課所遇到的困難事和你對自己還不滿意的地方?
(教師引導,獎金星卡。)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7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積累詞語,指導學生用“熱鬧”說話。
2.了解種子發芽過程需要什么條件。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種子在成長中的急切、喜悅和激動的心情。
教學重點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受種子在成長中的急切、喜悅和激動的心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前幾天,老師讓你們每人種了一顆黃豆,并叫你們觀察它的變化,細心的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2.小朋友們看到的,正是一粒種子發芽的經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去看個究竟,一起來體會種子在成長中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生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標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開火車認讀。集體糾音,提醒學生注意“挺”字為后鼻音。
3.齊讀黑板上貼出來的生字,采用多種方式來讀(開火車讀、打亂順序讀等)。
挺蚯蚓暖渴舒亮鉆泉世界
4.請你給生字找朋友。
5.誰能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
如:挺——提手旁,加個“廷”;頭要抬,胸要挺;邁步走,真精神。
讀一讀。
6.火車讀課文,生生互評。要求:流暢、聲音響亮。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悟課文內容。
1.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課文中的生字大家都已經認識了,把它們放到課文的句子中,小朋友們都會讀了嗎?請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引導合作讀書,同桌互相聽一聽,評一評。
3.開火車朗讀各段,引導學生評價,注意正音,朗讀有困難的地方,集體幫助。
4.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
四、指導學習會寫字。
1.出示8個要求會寫字字卡,讓學生觀察要求字形,并說說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2.鼓勵學生找形近字,幫助區分。
暖——愛渴——喝鉆——站
3.指導書寫。
老師提醒學生注意:
“舒”字的右邊不要寫成“矛”(師提示:空間越大才越舒服,多加一筆,地方小了就不舒服了)。
渴:最后一筆寫豎折要把人字包起來
4.請學生到黑板上田字格中書寫。
5.評評誰寫得最漂亮。
6.采訪字寫得漂亮的同學,請他介紹經驗。
五、作業。
1.練習書寫8個會寫字。
2.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從現在起咱們就是這粒小種子。想象一下,現在咱們還在黑乎乎的地下,我們怎樣才能從黑乎乎的地下鉆出來看看外面的陽光和熱鬧世界呢?(板書:地下種子)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課文。
2.這篇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有9個自然段)
二、學習第1、2自然段。
1.小種子們快快讀讀課文的1、2自然段,然后說說在黑乎乎的地下你都干了什么?
2.學生說感受,老師提醒學生以第一人稱說:“我……”
3.你們能不能用“我先……然后……”的這樣的`句式把課文中第1、2自然段內容連起來說一說。
4.小種子,能告訴我是誰讓你醒過來的嗎?
(原來是春風吹醒了你呀!)
5.小種子,你“挺一挺”是在干什么?(原來你是伸懶腰,舒展舒展筋骨呀!)
6.指導朗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
讓我們一起邊做動作邊讀課文,把自己當成那粒正在慢慢長大的小種子,讀出自己的感覺來。指名讀,評議是否讀出小種子很暖和、很舒服的感受。
三、學習第3—6自然段。
1.找出蚯蚓與種子對話的部分,學生齊讀。
2.指導學生朗讀蚯蚓與種子的對話。
(1)誰愿意演一演這粒正在一個勁兒往上鉆的種子和翻土小專家蚯蚓先生?
請兩生讀對話,點評是否讀出了種子的好奇和蚯蚓的熱心。
(2)師扮種子,生扮蚯蚓朗讀種子和蚯蚓之間的對話。
(3)想象對話。
師:“蚯蚓大哥,你說我能出去嗎?”
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即興對話。
四、學習第8、9自然段。
1.體會外邊的熱鬧。
(1)有了蚯蚓大哥的幫助,小種子離熱鬧的外面世界越來越近了!小朋友們認真讀一讀課文的第8自然段,把描寫外面熱鬧的句子找出來!
投影出示第8自然段第一句話:“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
(2)讓我們聽聽春風怎樣在唱歌?(提示學生模仿春風吹來的聲音。)
(3)我們不僅聽到了呼呼的風聲,還聽到了更多美妙的聲音。
出示文字投影,完成填空練習:
泉水地唱小鳥地唱小孩子地唱
(4)你想給種子唱首什么歌,催它快快出來?鼓勵學生唱一唱。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第一句。師生集體評議是否讀出了熱鬧的氣氛。
(6)大家剛才讀得多熱鬧呀!(出示詞語卡片“熱鬧”)誰來用“熱鬧”說句話?
2.體會小種子急切的心情。
(1)這么熱鬧小種子可等不及,你從第8自然段中哪一個詞看出小種子很急切?(連忙)
出示文字投影:種子聽見外邊很熱鬧,連忙說:“啊,我要趕快出去!”
(2)誰來幫小種子說——“啊,我要趕快出去!”
指名讀小種子的話,評價是否讀出了小種子急切、激動的心情。
3.體會小種子的喜悅。
(1)讀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到小種子第一次看到這個明亮的世界時心中的激動、喜悅和驚訝。)
(2)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五、回顧全文,拓展思維。
1.小種子不是一下子就鉆出了地面,它先是怎樣,再又怎樣,最后才鉆出地面的?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把表示小種子動作的詞語畫下來。
2.師生共同完成種子成長過程的板書:醒過來,挺一挺,喝口水,又挺一挺
3.現在大家回憶一下,小種子在它成長中都離不開誰的幫助?
出示投影,選擇其中一句說話:
小種子離不開
如果沒有,小種子
4.你認為小種子能鉆出來,是不是全靠別人的幫助?
5.是呀,沒有自己的努力誰來幫你都是沒用的!你平時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情況?
6.如果你是這粒小種子,當你鉆出來以后你想對誰說點什么?
《一粒種子》課堂教學實錄之一
師:這篇課文比較長,小節比較多。請在課文里找一找,拿出鉛筆做上記號,種子睡醒過來有幾個挺一挺。
(學生拿鉛筆邊看書邊做記號)
師:書上有幾個挺一挺?你來講講你是怎么劃的?
生:第一個挺一挺是從一粒種子睡在泥土里到就把身子挺一挺。
師:也就是課文的
生:也就是課文的第一小節。
師:第二個挺一挺呢?
生:第二個挺一挺是從它有點兒渴到就把身子挺一挺。也就是第二小節。
師:說得很好。第三個呢?
生:第三個挺一挺是從種子聽了很高興到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第三個挺一挺內容比較多,比較長,應該從春風輕輕地吹開始,到種子聽了很高興。第四個呢?
生:從春風在唱歌到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第四層意思應該到完了。有四個挺一挺。跟他劃得一樣的同學請舉手。(學生都舉手)
師:好,種子發芽有四個挺一挺,每挺一挺就是一層意思,現在我們一層一層來讀,看看這粒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第一小節有幾句話?
生:第一小節有兩句。
師:請你讀第一句。(指名另一學生)你讀第二句。(兩名學生先后讀第一段中兩句話)
師:好。一粒種子睡在泥土里,(在圖上貼上一粒子沉睡在泥土里)它覺得很暖和。(板書: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板書:就把身子挺一挺。同時在黑板掛圖上貼上一粒微睜開眼睛的種子)
師:(指名)你來讀第二段。(學生讀第二段)
師:種子覺得有點兒渴,喝了一口水,(板書:喝水)覺得怎么樣?
生:(齊)很舒服。
師:對,它又把身子挺一挺。(板書: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時在掛圖上貼上一粒睜開眼睛的種子)好,我們把第一、第二節連起來念一念。要把它感到暖和,覺得舒服的感覺念出來。(生齊讀一、二兩節)
師:這時候春風輕輕地吹著,種子在泥土里看到好朋友了。看到了誰呀?
生:(齊)蚯蚓。
師:對,看到蚯蚓了。(在掛圖上貼上蚯蚓)它們就說話了,它們說了不少話呢!現在老師來做蚯蚓,小朋友,你們做種子,我們來對話。春風輕輕地吹著,你們就來問我了
生:(齊讀)外面是什么聲音?
師:(讀)那是春風,春風招呼咱們到外邊去。
生:(齊讀)外邊什么樣兒?也這么黑嗎?
師:(讀)不,外邊亮得很,我來幫你松一松土,你好鉆出去。
師:好,現在我們換一換,你們做蚯蚓,我來做種子,我來問你們。(師生分角色朗讀)
師:蚯蚓告訴種子外邊亮得很。你們看看課文中這幅圖,外邊是什么樣兒的?誰把這幅圖講給大家聽聽。
生:外邊亮得很,太陽把大地照得暖暖的,柳樹在陽光照耀下,迎著春風跳舞。小燕子在唱歌。
生:太陽射出了萬道金光,照得大地亮堂堂。柳條兒迎著春風在空中飛舞。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
師:說得真好。外面的世界那么美,那么可愛,蚯蚓看到過了,種子還沒有看到過,蚯蚓會怎么做?
生:幫種子松土。
師:對,蚯蚓幫種子松土。它說,我來幫你松土,(板書:松土)你可以鉆出去。種子聽了很高興。為什么很高興?
生:因為它想外邊亮得很。蚯蚓幫它松土,它可以鉆出去看看地上的世界。
師:對,它就又把身子挺一挺。(板書: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時在圖上貼上長出小芽的種子)
師:小朋友,這時候種子離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經聽到地面上有很多歌聲了。誰在唱歌呀?
生: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是呀,(逐一板書: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在唱歌)
師:大家想一想春風招呼種子到外邊去,它會唱什么歌呢?
生:春風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種子快出來。
師:泉水怎么唱的?
生: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師:對了,春天來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師:小鳥怎么唱的?小鳥一定唱得更好聽了。
(一位女孩用優美的童聲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節小黃鸝的歌聲時,老師引導全體學生齊聲合唱的哩哩)
師:小鳥的歌聲真好聽呀!小朋友也在唱歌。我們就是小朋友,我們來唱一個《我是一棵小樹苗》好嗎?(生齊答:好)來,準備好,配上動作,高高興興地唱,讓種子聽到。(小朋友愉快地唱起《我是一棵小樹苗》,并配上動作,情緒活躍。)
師:小朋友唱得真好聽。這么多動聽的歌聲,種子都聽見了,它聽到那么多歌聲,那樣的
生:(齊)熱鬧。
師:對。(板書:熱鬧)那么多的歌聲,那么好聽,這時候它說了什么話?
生:(齊)啊,我要趕快出去。(教師指導讀好這句。)
師:(板書:啊,我要趕快出去。)假如我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出示卡片:啊,我要出去。)你們看,這兩句話,哪一句更想出去?
生:第一句更想出去。
師:為什么?
生:因為第一句要趕快出去,有馬上,很急的意思,第二句沒有用趕快,就是說慢慢來好了。
師:是的,用上了趕快就比上面這句更想出去,更急。你們看它說的話前面還有一個詞兒也說明它很著急。是什么詞?
生:(齊)是連忙。
師:對。現在我們從春風在唱歌念到啊,我要趕快出去。要把種子想趕快出去的心情念出來。(學生齊讀這一節)這里有兩個句子,請讀一讀,比一比。
生:(念第一句)春風在吹,泉水在流,小鳥在叫,小朋友在唱歌。
生:(念第二句)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怎么樣?
生: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師:怎么不同?
生:第一句是說春風在吹,泉水在流,小鳥在叫,小朋友在唱歌,第二句都改成唱歌了。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這兩句話意思都相同的。
師:為什么?你講出理由。
生:因為第二句把春風當作人,說它在唱歌,把泉水、小鳥也當作人了。
師:對,老師同意后面一位同學的意見。這兩句話寫法不同,意思一樣。你們看,春風在吹,把吹比作唱歌,泉水在流,把流水聲比作唱歌,把小鳥的叫比作唱歌,小朋友本來就會唱歌,這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你喜歡哪一句?要講出理由。
生:我喜歡第二句,因為第二句寫得美。
生:我也喜歡第二句,因為第二句寫得生動。
生:我也喜歡第二句,因為第二句好像把春風、泉水、小鳥比成了真的人一樣。
師:對呀,把春風、泉水、小鳥比成人一樣。春風在吹,春風在唱歌;泉水在流,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叫,小鳥在唱歌。這種寫法,我們讀起來就覺得很生動,很活潑,很有趣,念起來怪有味兒的。你們看,它們還排起隊伍來了;第一個是春風,第二個是泉水,第三個是小鳥,第四個是小朋友,排成隊伍的句子我們越讀越有勁。我們再來讀一讀。(學生有表情地齊讀。)
師:看書,讀下去。(學生齊讀:種子聽見外面很熱鬧,連忙說:啊,我要趕快出去!)
師:這時候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貼上帶小葉的種子,并板書:又把身子挺一挺)第四個挺一挺種子已經挺出地面來了。它覺得眼前忽然一亮(出示掛圖)誰能看圖講講種子挺出地面,看到地面上的景象。要從近到遠說,把圖上畫著的地面上的事都講出來。
生:種子鉆出地面來,眼前一亮。它看見泉水從山坡上流下來,叮咚叮咚地在唱歌;看見小朋友背著鐵锨去種樹;桃花開了,小黃鵬在樹上唱著優美動聽的歌。柳樹迎著春風在跳舞。小燕子圍著柳樹飛來飛去。遠處的田野上,拖拉機在春耕。種子看見這情景多么高興啊!
生:(略)
師:春天是多么美好啊!外面那么美,讀最后一節,要把種子這種感覺讀出來。(生齊讀最后一節)
師:對(板書:啊!好個光明的世界!)要念出種子心里的想法,好個就是好一個,用贊美的口氣再讀一下。(生齊讀)對,種子挺出地面,它看到春天那么美好,世界那么光明。讀了課文,我們知道種子挺一挺一共有四次。想一想,幾次在地下,幾次在地上?
生:種子挺一挺三次在地下,一次在地上。
師:挺一挺是說種子在干什么?
生:種子在膨脹。
生:種子在發芽。
師:到底是膨脹還是發芽?
生:(齊)是發芽。
師:對。挺一挺就是種子在生長,在發芽。(指板書暖和)它覺得怎樣?
生:(齊)暖和。
師:對,暖和了,它把身子怎樣?
生:挺一挺。
師:它有點兒渴了怎么樣?
生:(齊)喝水。
師:喝了水怎樣?
生:(齊)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后來蚯蚓來幫它
生:(齊)松土。
師:泥土松了,它怎樣?
生:(齊)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最后它要鉆出地面了,又怎樣?
生: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這是一篇童話,它把種子當作人來寫了,其實是告訴我們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
生:它要蚯蚓翻松泥土。
生:它要水分。
師:對,春天天氣暖和,有充足的水分,泥土松軟,空氣流通,種子就發芽啦。
《一粒種子》一課“啊”的朗讀反思
在第8課《一粒種子》的教學中,我以種子的四次挺一挺為線,找找種子怎樣才能挺一挺,使學生掌握一些常識上的知識,那就是種子發芽需要:溫度、水份、空氣。但作為語文課,語言文字的訓練是不可忽略的。本課中我緊緊抓住種子與蚯蚓的對話進行朗讀。在學生多次的朗讀體會中,悟出:種子的語氣應該是奇怪、好奇的,如外面什么聲音?、外面什么樣了?也這么黑嗎?;而蚯蚓是熱情、親切的。如:招呼我們到外面去呢!、我來幫你松一松土,你好鉆出去。應該說,這些對話的朗讀不是太難,學生自己體會后,還是能朗讀出來的。
但我發現后面的課文中出現了兩次啊,學生在朗讀時總是直著嗓子讀。以前在教學中也遇到過有關啊的變化,如:有時讀na,有時讀ya,有時讀wa。而在這課中情況又不同。
啊!我要趕快出去!表達種子急切的心情;
啊,好個光明的世界!表達了種子的一種驚喜。
可學生的朗讀就是不到位。前者讀得還好些,而后一句,就是讀不出驚喜。而我在課堂上似乎一下子也找不出個方法來。這節課在我的遺憾中結束了。但我并沒有因為課的結束而放棄對啊的思考。課后,在我自己的反復誦讀中,我終于驚喜的發現了如何指導讀好這個啊的技巧了。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在讀了眼前突然一亮之后,停頓一下,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略拖長音吐出一個啊字,效果不錯,很能體現出當時種子的心情。于是,我再來指導學生朗讀,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一次的成功,讓我深深體會到:在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自己感悟以外,也不能忽略技巧上的指導。而作為一名老師,也不能放棄課堂中未能解決的問題,認為課已經上過,就不去管了。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8
作者:虞淑華
教學目標 :
1、懂得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2、學會本課的生字,認識酉字旁,理解“種子、泥土、暖和”等詞意。
3、能用“熱鬧”“一邊……一邊……”各寫一個句子。
4、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鉆出地面。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種子發芽的一些條件,理解一些新詞意。
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鉆出地面。
教學準備:投影,磁帶,種子及泥土。
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要點:通過看實物或看圖說話,初讀課文,了解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自學生字詞,指導寫字。
一、揭題。
1、讀題、質疑:說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說說你知道種子是怎么發芽的呢?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及生字教學。聽錄音范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
1、聽錄音,標出段落。
2、說說種子怎么樣才鉆出地面。
3、輕聲讀課文,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4、指名分段讀、評議。
5、卡片抽讀生字詞。
A、讀準字音。醒xǐng 暖和hua 挺tǐng 泉quán
B、說說哪些字難寫難記。
C、指導書寫,擴詞練習。
三、朗讀指導。
四、小結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3、擴詞,完成課后作業 第二題。
第二課時
要點:講讀課文,懂得種子生長的三個基本條件,能用自己的話說不得說種子,怎么樣才能鉆出地面。
過程:
一、復習
1、讀課文
2、讀生字、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邊讀邊想。這段中哪兩個詞用得物別好?
“睡、醒”用知這里有什么好處?
“睡、醒”各是什么意思。
2、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醒過來。
3、挺一挺指什么?
三、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種子除了需要“暖和的天氣”外,還需要什么?
2、“喝水”為什么要喝水呢?水從哪里來呢?
3、“又”說明了什么?
4、指導朗讀。
四、學習題3-8段(分學習小組)
1、分角色自由朗讀3-8段
2、討論:說說你學懂了什么?哪些不懂?討論下面的問題如何解決?
A、這部分是誰和誰的對話?
B、理解“招呼、熱鬧”等詞意。
C、從什么地方“看出熱鬧”。
D、種子為什么會問這些問題。
E、如何朗讀?
四、小結:種子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六、作業
1、讀課文。
2、完成課堂作業 第三題。
3、完成課堂作業 第二、三題。
第三課時
要點:完成第九段的學習任務,總結全文,完成課練人業,背誦課文。
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朗讀課文。
2、聽寫生字新詞。
3、指導完成課后作業 第四題。
二、學習第九段。
1、自由朗讀、思考“突然一亮”“亮”與前面哪個詞相對應。(黑)
光明的近義詞(光明)反義詞(黑暗)
2、小種子如今成了什么樣?
3、她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三、指導全文朗讀。
四、指導背誦。
1、自由背。
2、說說怎樣背得快。方法指導。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
五、說話訓練。
除了課文里寫到的春天熱鬧景象,種子還看到什么?充分展想象,描述春天絢
麗多姿的景色。
六、全文小結,說說小種子生長過程所需的條件。
七、作業 。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堂作業 。
板書:
8、一粒種子
暖和(春光)
喝水(春雨)挺一挺
松土(空氣)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9
一教學目標。
1認字15個,寫字6個。能流利的朗讀課文,鼓勵背誦。
2了解種子發芽的基本過程和條件,養成關注生活的習慣,樂于探索的好奇心。
3培養自主識字,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習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是識字,本課的字比較難;課文比較長,指導朗讀也是重點。
三教學基本思路:以“種子是怎樣看到外邊的世界的?”貫穿全文,指導朗讀,輔之表演,加深理解,體會生命成長的喜悅。
四課時安排:3課時
五課前準備:生字卡片、音樂(歡快的、清新的)
第一課時
一指導初讀課文,激發識字讀書愿望。
1隨機利用教室里的盆花,激疑:這盆漂亮的花是從哪兒來的呢?花種就像一個小寶寶,睡在泥土的懷抱中,他是怎樣看到外邊的世界的?
2范讀課文。聽老師讀了課文,你聽懂了些什么?總結反饋情況:你們理解得還不夠全面。要弄懂這個問題,必須自己會讀課文。先試一試,自己讀,把不認識的字標出來。用自己熟悉的喜歡的方式學習。
二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1自主識字:查表、拼拼音、請教別人等。讓學生有充分的解決問題的時間。(因為這課的生字難字多些)
2交流識字方法,鞏固記憶。
讀詞:泥土醒了挺立舒服聲音鉆出去松土
泉水熱鬧連忙趕快光明暖和(提示多音字“和”的另一個讀音。誰知道這個字還讀什么?能組什么詞?)
提出單個字,你還認識嗎?出示卡片,認讀。說說識記的方法。鼓勵學生編謎語,比如:“白水(泉)”;“門里設市場(鬧)”“老公公站在松樹旁(松)”等。形象識字法:熱的流汗了(熱)等等。
組詞:熱松
用“連忙”說一句話。
4聽讀找字卡游戲,鞏固識記成果。老師讀出字,看誰能快速舉起生字卡片。
三再讀課文,目標:讀流利,會斷句,停頓。
第二課時
一復習:開火車認繩子和詞語卡片。
二指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種子發芽,生命成長的快樂。
1誰能把課文流利的朗讀下來了?能給大家展示一下嗎?指名朗讀課文。師:他讀的時候,我注意到有一個詞,用了很多次,你聽出來了嗎?“挺一挺”你能作出這個動作嗎?我明白了,是往高處長呢。
種子在什么情況下“挺一挺”,不斷長個呢?哪些句子,讀一讀。指導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發現答案,明白種子發芽需要:暖和的氣候、水、松軟的土壤。一個學生讀的時候,其他人做種子睡覺的樣子,隨著條件的變化,“挺一挺”,最后,無比喜悅的說:“我要趕快出去!”“啊,好一個光明的世界!”在理解中讀出語氣和感情,在讀中體會生命萌發的喜悅。
2老師讀課文,適當加進解說和情景描述詞,學生當種子,再表演,深入體會,讀種子的話。
三作業:
實踐活動:自己選一粒種子種在泥土里,觀察種子有什么變化。先說說自己準備怎么做。(復習總結從課文中學到的知識)
第三課時
一交流實踐作業的情況,說說自己種了什么,都是怎么做的。
二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寫生字。
本課要求寫的字中“渴、喝”部件相同。只教一個,鼓勵學生自己觀察后寫另一個。“趕”重點示范寫好第六筆捺,要托住“干”,要有筆鋒,像優美的舞蹈姿勢。“聲、音、光”三個字讓學生自己寫。逐漸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來寫字的能力。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10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覺、得、和、就、點、喝、輕、舒、服”9個生個字。認識“口字旁”,會描寫“和、點、得、喝”4個字。
2、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讀好課文的8、9小節。
3、了解種子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幫助下鉆出泥土見到了光明的世界。
4、知道種子通常在春天發芽長大,初步了解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溫度、水分和空氣,初步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認識9個生字。
2、指導學生讀好課文練習中的長句。
3、展開想象,根據自己的感受演一演種子鉆出地面后怎么說,怎么做。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多媒體。
課前準備熟讀課文,預習生字。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春回大地,萬物更新,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季后,漸漸地蘇醒過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粒剛剛從冬季里蘇醒過來的種子,看看它會在春天開始的時候在做什么。
揭示課題:一粒種子
學習生字:粒。(認識部首“米”字旁)
齊讀課題。
自學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圈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2)拼讀生字,記住字形。
(3)朗讀課文,讀通順。
檢查自學情況。
讀詞語。(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介紹自己記字形的好方法。
分節朗讀全文。
對于生字所組成的詞語有什么不理解?(其中“挺一挺”可以通過做動作或聯系課文內容來理解。)
學習課文。
種子發芽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讀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個詞語寫出了種子發芽那一瞬間的動作?
出示:挺一挺
學習生字:挺
課文中四次提到了“挺一挺”,請大家輕聲朗讀課文,用直線畫出有關句子。
出示:他醒過來,覺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點渴了,喝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種子聽了很高興,又把身子挺一挺。
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
(自由讀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讀了四句話后,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
結合大家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重點思考:種子在什么情況下把身子挺一挺?
討論后出示:
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種子醒過來,就把身子挺一挺。
春雨滋潤著大地,種子喝了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蚯蚓幫種子松土,種子很高興,又把身子挺一挺。
種子聽見外面很熱鬧,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
(指名讀句)
6、從中我們可以知道種子發芽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那就是適當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流通的空氣。
外面怎樣熱鬧?
1)出示: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老師范讀)
2)再出示一句:春風、泉水、小鳥和小朋友都在唱歌。
3)比較一下,讀一讀,你覺得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書上的語言排列整齊,讀來瑯瑯上口,體現出外面世界的熱鬧非凡。)
四、總結全文。
朗讀全文。
出示句子:
春風送來了溫暖,春雨滋潤了泥土,可愛的小鳥呼喚著種子——趕快鉆出來,看看這光明的世界!
練習朗讀。
練習說話:種子鉆出地面以后,會怎么說呢?
五、寫字指導:
1、交流“渴”的書寫筆順。
3、教師范寫,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的書寫方法。
4、學生照樣子描寫。(學生描寫,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暖和溫度
舒服水分挺一挺
4、一粒種子高興空氣
熱鬧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到文中四句描寫“挺一挺”的句子,從中讓學生初步了解到種子發芽需要具備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適當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流通的空氣。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一說種子鉆出地面后會看見什么,一是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課文內容,二是在讀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我發現學生的想象思維不夠活躍,語言單調,千篇一律。
編輯推薦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它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語言,巧妙地運用四個挺挺,自然地把種子發芽的三個條件點出來了。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
為了解決學習上的這一難點,我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請小朋友在半個月之前,把蠶豆種子播種在自己的小花盆里,并把種種子的花盆放在能曬到太陽的地方,又定時的給澆水,請學生每天去觀察。當我上《一粒種子》的這一天,請小朋友帶來種蠶豆的花盆,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一大早學生就議論紛紛:我總沒有給它澆水,我的蠶豆沒有長出來;看他的豆芽葉片真綠,你是怎么種的?哎呀!她的蠶豆芽鉆出來了,可是現在葉瓣一頂點兒都沒有;又聽見有人在說,我給豆澆的水太多了,淹死了聽了學生的交流,我搬出了在不同時間播種的蠶豆,請學生觀察每盆豆。并思考為什么有的學生使蠶豆發芽而有的卻不行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學習課文。
首先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再讀課文,你又知道了什么?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到有四處寫種子把身子挺一挺。
學生有了一個整體感知之后,再次要求學生去學習課文,就表現出一種主動性了。根據兒童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后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又在課堂上就采用了形象生動的貼圖,課文寫一粒種子睡在泥土里,覺得很暖和,醒過來了。我就貼種子微微睜開眼的圖片,請小朋友找出句子讀一讀,你認為句子中哪幾個詞用得好,為什么?學生討論后覺得睡和醒用得好,也講出從暖和一詞看出春天到了,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溫度。這時就指導學生用活潑、輕快的語氣朗讀,感受春天的暖和。而第二自然段寫種子有點渴,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再請學生討論種子在泥土里發芽需要的水分,是從哪里來呢?這時就調動學生的想象空間,去尋找符合情理的答案。討論之后明白如(冰雪融化、春雨綿綿、人工澆水┄┄)等使種子覺得舒服,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又指導學生讀出舒服的感覺。從中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水分。接著請四人小組朗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再討論:課文這個自然段寫了誰與誰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和同桌的討論,理解了我來幫你松一松土,你好鉆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說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說明蚯蚓松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最后貼出長出小葉,鉆出地面的圖片,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富有兒童情趣。寫種子發芽出土時的情景,它聽見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在唱歌。教學時,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講臺前來大合唱,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講臺前是怎樣一種景象。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的場面。正因為種子覺得外面很熱鬧,就又一次地挺一挺鉆出地面。在教學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讓小朋友做種子、蚯蚓,使學生從旁觀的閱讀者轉換為課文中的人物,體驗種子的情感。采用這些方法,使學生進入童話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層理解的基礎上,又回到整體,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條件。在這個階段,我充分利用圖片,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初步掌握了閱讀科學童話的方法。
在課文初步了解之后,我再請小朋友講一講,你的種子為什么能發芽?而你的種子又為什么不發芽?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原因:我的蠶豆缺少水分;我的蠶豆給我用塑料袋包住了,是缺少空氣了;種子發芽要三個條件,要有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新鮮的空氣,才會長出綠芽。這是篇常識性的課文,因此要重視實踐活動,由于好多學生種豆沒有成功,課后我又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把再一次種豆,記載它的發芽過程。因為實踐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而且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養成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習慣。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11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語言積累訓練,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以下的片段就立足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開發,讓學生樂于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以期達到“語言積累,激活思維”的終極目標。
教學思路:
遵循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原則,采用“整體感知—部分理解----回歸整體”的教學。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們,想象一下,你們現在就是一粒種子,蚯蚓哥哥正在幫你松土呢,你現在感覺怎么樣?
生1:我好像披著綠色的外衣,身體胖胖的,像個娃娃,我快長大了。
生2:我覺得好舒服,真想馬上就鉆出來。(邊說邊做動作,深深呼了一口氣)。
生3:我醒過來了,伸了個懶腰,我聽到了外面的小朋友們在招喚我們。
(播放音樂)生在音樂聲中,模仿種子又把身子挺了一挺。
師:哦,這粒種子聽到小朋友在招喚它,其他的種子們,你們聽到了什么?
生1:我好像聽到外面真的好熱鬧,有春風,有小樹,有桃花,還有小朋友呢!
生2:我聽到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是嗎?那再仔細聽聽,他們在唱些什么呢?
生1:我聽到春風在唱歌呢“我來啦,我來啦,小種子們快起床,快起床。”
生2:我聽到小朋友的歌了:“春風吹,春風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
生3:我聽到外面很熱鬧,小鳥在嘰嘰喳喳唱呢!
…………
師:小種子們,春天來了,我們鉆出來了,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小草比我們還要早就探出了腦袋,給大地媽媽穿上一件碧綠的衣服。
生2:我看到桃花開了,杏花開了,梨花也開了。
師:你說得可真不錯,還把學過的知識都用上了。“種子們”請把你們看到的繼續告訴你的小伙伴們。
生1:我看到河里的冰都化了,小河正在歡快地奔跑著。
生2:我看到睡了一個冬天的蛇出來了,在伸懶腰呢!
師:你的想象力可真豐富。
教學反思:
本案例從課文內容著手,利用低年級學生喜動愛跳的特點,放音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讓學生想象,巧妙地讓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加以運用,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不僅豐富了詞匯,發展了想象力,發散性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訓練,體現了新課標“重積累,重遷移”的思想。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語言積累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平等對話營造教學氛圍
新型的師生關系、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敢于發言、樂于發言的前提。所以我們應該努力營造這種適合學生“積累語言,激活思維”的氛圍。使他們產生答錯了也沒關系的安全感,做到愉快地站起來,體面地坐下去。
2、走進生活拓寬積累空間
本片段搭建了包容學生生活經歷的教學平臺,充分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積累,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帶到課本的海洋里,讓學生自由地汲取、積累,還要鼓勵學生走出課本,走進生活,根據生活的積累來描述春天的美景,用欣賞的眼光感受生活,廣泛地積累書本以外的知識,從而在對話訓練中有話可說。
3、多樣訓練激活學生思維
低年級的學生喜動愛玩,教師在課中也迎合了學生的這一特點,運用音樂進行思維訓練,又用上了換位思考訓練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采用換位法,讓同學們設想如果自己是這粒種子,“小種子們,你現在覺得怎么樣,”“小種子們,把你們看到的告訴你的小伙伴們”。換位方式使同學們感到新奇,馬上轉換角色,充當“小種子”回答問題,這樣的方式十分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學生的語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12
《一粒種子》教學反思
顧李芳
同學們在這一堂課上了解了種子,種子象征著希望,種子是很頑強的.種子除了帶給人們豐收還可以繪畫呢.這堂課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用自己帶來的種子作畫,每一組學生都做得非常認真,他們帶來的種子也是多種多樣,顏色非常的豐富.有的學生用種子貼小人物,有的學生用種子貼房子,還有學生用種子貼美麗的花卉圖案……,各式各樣,內容豐富.在制作的過程中,每一組的同學還顯得非常的團結合作,他們會一起找同樣色彩的種子,種子缺了,還會一起去其他組上交換,或是去要一點,總之發揚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在最后的展示上,每組學生都可以把自己制作的畫很詳細地介紹給其他學生聽,還會講一些他們在制作過程中的趣事,課堂氣氛極好.不足之處就是有的學生還是不太懂得色彩之間的相互搭配,有時候換一種顏色的種子,他們制作的種子貼畫的畫面會更加的漂亮.以后還是要學生們多多練習色彩之間的搭配練習.
《一粒種子》教學反思
《一粒種子》是一篇說明科學知識的童話,先寫在春風的吹拂下,地里的一粒種子蘇醒過來;再寫種子與蚯蚓之間關于外面世界的問答;最后,種子終于勇敢地沖破土層,迎接一個光明的世界。同時還說明了種子發芽的條件。在教學中,我既重視實學知識及其所體現的科學思維方法,又讓學生感受到種子的那種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學時,由于學生課前有預習,正用優美的聲音朗讀著短文,突然,有一個孩子舉起了小手:“種子從哪兒喝著水的?”突然的提問,我不禁覺得有點好笑,這么簡單的問題也值得提出。但是按照新課改的理念,我養成了不包辦代替的習慣。我的學生們亦是立即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并且很快有了以下的答案:“是有人給它澆的水”、“是下的春雨為種子提供了水”。好精妙的解釋啊!在這不經意間的問答中,孩子渴望真知的心靈一下子被喚醒了,一種感受美的情感熏陶在這一刻被點燃。本想繼續進行的我,這時發現又有孩子舉起了小手:“我對第一個答案有疑問,我們不知道種子在哪,怎樣給它澆水?”“如果是自己種下的種子,就可以為它澆水了。”又是一個精彩的回應。當朗讀到“種子聽見外面很熱鬧,連忙說:“啊,我要趕快出去!”一句時,又有一個學生舉起了小手,如果是以前,我為了不影響我的上課思路,我會示意他放下手,課后再說。可現在,我毫不猶豫地請他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說:“看到種子現在的情況,好像是一個人在坐監牢,坐了很長時間,想要沖出去一樣。“那一刻,我一點也不為我讓他回答問題,可能會拖延課程進行時間的決定而遺憾。相反我卻感到慶幸,我沒有抹殺一個孩子的想像力,我想其他的學生也會非常受益的。
這堂課在學生們的感情朗讀中結束了,可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作為一名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來說,教學已不是原來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要把學生當作一個主體來看待,認識到師生雙方都是彼此關系的創造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這種師生互教互學的過程中,突現學生的價值,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使學生向學、樂學、愛學。從而真正發揮學生的生命力和主體性,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讓我們的課堂大放異彩。
《一粒種子》教學反思
作者:涿州市西丁小學 王偉麗
今天上完《一粒種子》,回來后心里涌動著一些東西,總想說點什么。給孩子們一個自由廣闊的交流天地,孩子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可是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怎么樣處理說與讀的關系,我仍在困惑。
教學此文,我提前布置了預習的作業。一上課,我就讓同學將這個小故事讀給同位聽,孩子們興趣很高,兩個人興奮地讀,讀的真是不錯,除了四個同學不太熟練,其他同學基本能流利地讀下來,于是同學們每人得到一朵小紅花。開始交流讀后想說的話時,孩子們七嘴八舌,那些話等不得舉手,就像課文中發芽的種子,已經破土而出,今天大家發言的積極性真是空前高漲,可能昨天回家預習時和家長交流碰出了火花。但是大家都說,70個不同的聲音,彼此聽不清,于是我讓大家先告訴同位,哇,教室里眉飛色舞,童音一片,氣氛很是熱烈!然后我請同學起來匯報,劉越說:“老師,什么是挺一挺?”話剛說完,趙麒,一個淘氣的男孩立刻站起來,把身子往上伸直,說:“就這樣挺一挺。”董鋒岳問:“老師,課后有一個問題,一粒種子是在什么情況下成長的?我不知道。”我順勢在黑板上畫了地平線,一粒種子埋在下面,我問同學:“誰能幫助于陽解決這個問題?”朱云鵬說:“是蚯蚓幫助它鉆了一個洞,他就鉆了出來。”李楠起來反駁:“不對,是蚯蚓幫助種子松泥土,種子才鉆出來。”我順著孩子的回答,又問:“只有蚯蚓幫助它松土,他挺一挺就可以出來嗎?”丁麗說:“不對,種子還要喝水,沒有水它出不來。”我就在種子旁邊畫了一些小水點。我發現孩子沒有發現種子的生長還需要溫度,于是我說:“種子喝了幾口水,把身子挺一挺,旁邊的土讓蚯蚓松了,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可是種子還是出不來,為什么呀?”我在畫的旁邊隨著說話板書著:“喝水,松土。”聰明的楊同立刻明白,說:“老師,種子還覺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它就可以出來了.”我立刻加上:“暖和。”立時總結:“看,種子發芽出土需要什么?”孩子們就自然明白了。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方法天衣無縫,不時心中有些沾沾自喜。因為《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中,我力求做到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我感覺到孩子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孩子們學有所得,讀有所獲。
但同時,一節課上完后,又一個問題擺在我的面前,我們的語文課只是理解課文內容就完成任務了嗎?這個問題同時又像一顆小小的刺,讓我才有些自我欣賞的心添了點隱隱做痛。這節課孩子們雖然學得積極性很高,但我還是不經意間帶著孩子們走向了語文軌道的偏路。一節課孩子們讀書的聲音較少,議論的聲音占據了課堂的主流。重點時間放在了種子出土需要什么條件,對于文中優美語句的欣賞以及學生語言修養方面的訓練不到位甚至是欠缺。說多了必然讀少了,大忌語文課上偏離文本的說,漫無邊際的說,各種說都應以學生的讀為前提,都應是讀中的感悟。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切記:語文課一定要上出語文的味道。
“啊”的朗讀反思
在第8課《一粒種子》的教學中,我以種子的四次“挺一挺”為線,找找種子怎樣才能挺一挺,使學生掌握一些常識上的知識,那就是種子發芽需要:溫度、水份、空氣。但作為語文課,語言文字的訓練是不可忽略的。本課中我緊緊抓住種子與蚯蚓的對話進行朗讀。在學生多次的朗讀體會中,悟出:種子的語氣應該是“奇怪、好奇”的,如“外面什么聲音?”、“外面什么樣了?也這么黑嗎?”;而蚯蚓是“熱情、親切”的。如:“招呼我們到外面去呢!”、“我來幫你松一松土,你好鉆出去。”應該說,這些對話的朗讀不是太難,學生自己體會后,還是能朗讀出來的。
但我發現后面的課文中出現了兩次“啊”,學生在朗讀時總是直著嗓子讀。以前在教學中也遇到過有關“啊”的變化,如:有時讀“na”,有時讀“ya”,有時讀“wa”。而在這課中情況又不同。
“啊!我要趕快出去!”表達種子急切的心情;
“啊,好個光明的世界!”表達了種子的一種驚喜。
可學生的朗讀就是不到位。前者讀得還好些,而后一句,就是讀不出驚喜。而我在課堂上似乎一下子也找不出個方法來。這節課在我的遺憾中結束了。但我并沒有因為課的結束而放棄對“啊”的思考。課后,在我自己的反復誦讀中,我終于驚喜的發現了如何指導讀好這個“啊”的技巧了。“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在讀了“眼前突然一亮”之后,停頓一下,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略拖長音吐出一個“啊”字,效果不錯,很能體現出當時種子的心情。于是,我再來指導學生朗讀,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一次的成功,讓我深深體會到:在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自己感悟以外,也不能忽略技巧上的指導。而作為一名老師,也不能放棄課堂中未能解決的問題,認為課已經上過,就不去管了。
體驗“常識性童話”
第8課《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既要講究科學性,使學生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又要注意不能上成常識課,要根據童話的特點,抓住課文中四個“挺一挺”,以及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和最后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所以在今天的課堂上,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學習這一課,課文有四處寫到“把身子挺一挺”,這種擬人化的語言,含而不露,生動有趣,使課文充滿了活潑的童趣。
我把板書精心設計了一下,按照課文內容的順序逐步演示,以線條表示地面,在地下展開種子發芽的樣子,表現每一個“挺一挺”是種子發芽的環節,在環節下面分別指出所需的條件,最后鉆出地面,既直觀又概括了課文內容,學生也歸納出種子生長所需要的條件。
在學習“熱鬧”一詞時,我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還可以通過課文中的排比句“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教學理解,掌握“熱鬧”。
教學時,教師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后一起大合唱,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現在是怎樣一種景象。
用書上的話說一說,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排比句的特點,又讓學生用“熱鬧”造句,學生造出來的句子比較具體。“教室里可熱鬧了,有些同學學春風唱歌,有些同學學泉水唱歌,有些同學學著小鳥唱歌。”這樣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一詞,認識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練習。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13
《一粒種子》是一篇科學童話。教學中既要讓學生進入童話的情境,又要學到科學知識。程玲老師的教學較好地體現了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這節課先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全文概貌,抓住四個“挺—挺”理清課文脈絡,為最后總結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條件打下基礎。在分層閱讀階段,注意把學生帶入童話的境界。教師采用形象生動的貼圖,種子從微微睜開眼到最后長出小葉,鉆出地面,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富有兒童情趣。教師還采用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讓小朋友做種子、蚯蚓,使學生從旁觀的閱讀者轉換為課文中的“人物”,體驗種子的情感。采用這些方法,使學生進入童話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層理解的基礎上,又回到整體,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條件。在這個階段,教師充分利用板書,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初步掌握了閱讀科學童話的方法。
這節課教學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把語言訓練和促進兒童思維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低年級兒童長于形象思維,程玲老師非常注意發揮這一優勢。“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一句,老師讓小朋友說說它們各是怎么唱的,唱什么歌。學生回憶了春風、泉水的歌聲,再唱唱小鳥和小朋友的歌,通過表象的再現,形象具體地感受到春天的一派熱鬧景象。在此基礎因勢利導,學生自然地理解了“熱鬧”這個詞。教師并沒有給“熱鬧”下定義(事實上也很難下),學生卻實實在在地懂得了什么是“熱鬧”,這樣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適宜的。為了讓學生體會“趕快”這個詞的重要性,教師把刪去這個詞的句子與原句比較,再讓學生想象一下種子這時的心情,從而認識到“趕快”用在這兒特有的情味。接著,教師又讓學生把“春風在唱歌,……”跟“春風在吹,……”兩個句子讀讀、比較,學生感到前一種說法好,而且知道了因為把春風、泉水、小鳥當作人來寫,所以很生動。這一段的教學,把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兒童語言發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發展了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豐富了兒童的詞匯和句式。
這節課還充分利用圖畫,訓練兒童看圖、想象和說話。第一次是在蚯蚓和種子對話時,通過看圖講述,使學生形象具體到感受蚯蚓說的“外面亮得很”。第二次是在種子挺出地面以后,通過看圖講述,把“好個光明的世界”具體化。兒童能把圖上看到的景色跟課文描述的事物以及自己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敘述,對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14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一段很優美的文字,想請大家來聽一聽,并且告訴老師這段文字描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景色。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春天)
師:同學們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充滿生機勃勃的季節。地里的種子在春風的吹拂之下,慢慢地蘇醒過來了。你想知道種子是怎么樣發芽的嗎?(想)
師:今天咱們繼續學習《一粒種子》,齊讀課題兩遍。
師: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想檢查下同學們昨天學的生字,是否還記得。
暖和、舒服、種子、聲音、蚯蚓、高興
唱歌、熱鬧、連忙、光明、世界、忽然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大家剛才讀的很認真,如果能把這股子認真勁用在對課文的學習上,我相信種子一定會非常樂意和你們成為好朋友的。我們把這些生字放到課文中再來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將課文讀流利,不添字,不漏字。
2、剛才我聽到有幾位同學讀得又準確又流利。我想請他們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種子在誰的幫助下,怎么樣了?
種子在( )的幫助下,( )。
三、結合字詞,品讀感悟
師: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種子是如何在蚯蚓的幫助下,從土里鉆出來的?課文里幾次寫到種子“挺一挺”?用線劃出來。
全班交流:
1、第一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1段)
(1)種子在什么情況下挺一挺(暖和),暖和是什么意思呢(溫度高),我們剛才講了現在是什么時候?所以比較暖和(春天),誰能用暖和說一句話(春天來了,天氣很暖和)?暖和就是很舒服,那誰來舒舒服服的讀讀第一自然段。
(2)做動作,演一演,誰來表演種子睡醒了挺一挺,當個小小表演家。
2、第二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2段)
(1)種子在什么情況下挺一挺(喝水后很舒服),水哪里來的(春天雨水多,大地解凍),誰能用舒服說一句話,很渴心情怎么樣(難受),那誰來剛開始難受,喝水后舒舒服服的讀讀第二自然段。
(2)做動作,演一演,誰來表演種子很渴,喝水,挺一挺的動作。
(3)種子覺得很舒服,會說些什么?(我想活動活動)
3、第三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3到7段)
(1)默讀3—7自然段:這幾節寫誰和誰的對話?(蚯蚓)
(2)介紹“蚯蚓”:你聽說過蚯蚓嗎?請同學們看到20頁的插圖,蚯蚓長什么樣,它有什么特點?(鉆來鉆去)
(3)我們來聽聽種子和蚯蚓在說什么話?種子沒有出去過,它有很多問題想問蚯蚓。問了幾個問題,我們一個個來看一看?
“外面是什么聲音?”(問號表示疑問)
“那是春風。春風在叫我們到外面去呢!”(高興時也可以用感嘆號)
“外面是什么樣兒?也這么黑嗎?”(里面黑黑的,關燈,害怕,又想知道外面是什么樣的,看圖觀察種子的表情,疑問好奇的語氣)
“不,外面亮得很。”種子很害怕,這時好朋友蚯蚓幫了什么忙。(松土,空氣)
“我先把土松一松,你好鉆出去。”(既然是幫忙,那種子一定很熱情,誰來用熱情的語氣讀讀這一句話,誰能比剛才這位同學更熱情?)
(4)分角色朗讀。老師旁白,一二組種子,三四組蚯蚓。
師:種子得到了蚯蚓的幫助,心情怎么樣。(高興)誰能用高興說句話?
師:誰來高興高興地朗讀下這句話。
師:要是能加上表情,動作,就很生動,誰來試試。
4、第四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8、9段)
(1)師:小朋友,這時候種子離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經聽到地面上有很多歌聲了。誰在唱歌呀?
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誰能在這一段找一個詞來形容: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唱歌的場面。
熱鬧。誰能用熱鬧說一句話。
師:是呀,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在唱歌。
師:大家想一想春風招呼種子到外邊去,它會唱什么歌呢?春風的聲音什么樣?
春風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種子快出來。
師:泉水怎么唱的?
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師:對了,春天來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師:小鳥怎么唱的?小鳥一定唱得更好聽了。我們來聽一聽。
(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節小黃鸝的歌聲時,老師引導全體學生齊聲合唱“的哩哩……”)
師:小鳥的歌聲真好聽呀!我們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春風、泉水、小鳥真的會唱歌嗎?不會,我們把春風、泉水、小鳥當成人來寫,像這樣的寫法,我們叫擬人。
(2)種子聽到外面這么熱鬧,他怎么說?
比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趕快出去!(更想出去,更迫切)最后一次挺一挺。
師:(打開日光燈)
“啊,好一個光明的世界!”(高聲喊道,激動的心情)看種子和蚯蚓的表情
四、讀寫結合 ,拓展練習
師:種子鉆出地面以后,在光明的世界里都看到什么呢?加上動作,說一說,寫一寫。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暖和、水、空氣、松土、想出去這些條件。
五、板書
挺一挺
1 暖和
2 水
3 空氣、松土
4 想出去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篇15
《一粒種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師們都比較熟悉,由于這是一篇常識性童話,以擬人的手法,用淺顯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所需的條件。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接近兒童口語,是朗讀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編入了省編教材。《一粒種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層(第一節)寫‘粒種子睡在泥土里,春天來了,覺得很暖和。“暖和”一詞暗指溫暖的春天到了。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溫度。
第二層(第二節)寫種子喝了水覺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種子喝到水,側面說明春天大地解凍,雨水充沛,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
第三層(第三至第七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講春天來了,春風吹著,陽光燦爛。“我來幫你松一松土,你好鉆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說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說明蚯蚓松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
第四層(第八、九節)寫春天的熱鬧景象和種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強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寫出了種子出土后感到驚奇、興奮和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全文有四處寫到“把身子挺一挺”,這種擬人化的語言,含而不露,生動有趣,使課文充滿了活潑的童趣。
但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這是篇常識性童話,既要講究科學性,使學生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又要注意個要上成常識課,要根據童話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后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訓練、基本技能的培養,在訓練學生聽、讀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進行說的訓練,文中有三幅插圖,教師要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圖:教師在講到“啊,好個光明的世界!”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幾課學過的有關春天的內容綜合起來說一說更好,不僅進行了說的訓練,又充分領略了春天那種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因此我制訂的教學目標 是:
1.懂得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2.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種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熱鬧、突然、光明、世界”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熱鬧、也”各寫一個句子。
4.會正確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鉆出地面。(看起來,這個目標與第一個目標重復,其實不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鉆出地面,不僅僅要學生掌握種子發芽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概括能力。)
大綱指出學生在小學階段應掌握的2500個常用漢字,具體要求如下:一年級掌握430個,兩年級掌握680個,三年級掌握580個,四年級掌握450個,五、六年級掌握360個。由此可見低段教學以識字為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12個生字,理解帶有生字的新詞。難點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g) 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鉆(zuān) 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筆順;
字、詞義:挺,熱鬧,突然;
知識:懂得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
在教學中要解決生字重難點,就要求教師重視設計識字環節。字音教學在學生自讀課文,預習后檢查(包括個別讀、開小火車讀、齊讀)到鞏固練習時的復習,生字在課堂中出現頻率多,學生的識記就牢。字形教學采用隨堂識字,如教“蚯蚓”一詞,先給學生看蚯蚓的掛圖,介紹它的形狀、特點,然而“蚯蚓”兩字容易寫錯,教師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分析字形,幫助學生記憶。教“蚯”時可說“蚯”字右邊是“丘”不是“兵”,因為蚯蚓沒有腳,所以下面沒有兩點。蚯蚓有時彎彎曲曲像張“弓”,有時伸得筆直,像—豎,所以“蚓”的右邊是引。(有的老師會說你這種方法是不是太羅索,用形聲字規律來學不是更簡單嗎?但二年級學生還沒有學過“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課才學,教師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字義詞義的教學也采取多種方法,能通過查字典解決的就查字典解決,能換詞語理解詞義的就讓學生換詞語理解。如“突然”換個詞,學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學過的詞語“忽然”與“突然”意思相近。還可以通過比較進行詞義理解,如“挺”,教師可讓學生說說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這是一挺機槍。
今天老師表揚了我,我心里挺高興的。
方明挺著胸向前走。
種子把身體挺一挺。(做一個動作)
通過比較既讓學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擴大了信息量;還使學生明白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如“熱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躍的場面,如果這樣解釋,學生更不易理解,教師可通過排比句教學理解、掌握“熱鬧”。教學時,教師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講臺前來大合唱,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講臺前是怎樣一種景象。用書上的話說一說;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排比句的特點,又讓學生用“熱鬧”造句,學生造出來的句子比較具體:國慶節那天,馬路上人山人海真熱鬧啊!開運動會那天,操場上熱鬧極了啦!有跑步比賽,有跳高比賽,還有拔河比賽。這樣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一詞,認識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練習,從而達到一石四鳥的教學效果。
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為了解決學習上的這一難點,教師要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種子發芽的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與思維能力,又放緩教學坡度,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較為直觀地看到了種子發芽的—些現象,從而能結合課文歸納出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獲得科學知識。由于這是篇常識性的課文,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實踐活動,不僅課前做實驗,而且課后應布置作業 ,要求學生把一粒種子種在盆里,記載它的發芽過程。實驗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而且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養成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習慣。
本課教學可采用逆向思維方式,抓住重點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脈絡,傳授、剖析詞句,幫助學生體會情感,領會文旨。教學步驟 從觀察入手,揭示課題,教師出示兩只盛有豆種的玻璃瓶,讓學生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種子同樣在泥里,為什么一粒種子發芽出土了,另一粒仍舊老樣子?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重點句:課文中的哪一句描寫種子發芽出土時的情景?出示: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這一句,種子突然見到了“好個光明的世界”時心情怎樣?(驚奇、興奮、贊美)文中哪個詞表達了“驚奇”?(突然)哪個詞說明興奮?(啊)哪個詞含著贊美的意思?(好個)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兩個詞兒去掉,把“好個”換成“一個”,句子意思有什么變化?讓學生讀讀比比議議,仔細體會這些詞的深刻含義。再分析種子發芽過程,教學發芽過程以“把身子挺一挺”為主線,貫穿全文,分析時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加強朗讀品賞,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粒種子”,邊朗讀邊表演、把描寫種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情景,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小朋友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課外作業 。讓學生做種子發芽的試驗,寫好觀察日記四篇(種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種子發芽了、種子鉆出地面)。這樣,這堂課不僅完成了學生聽、說、讀的能力的培養,也完成了寫的能力的訓練。
這課的板書采用圖示式板書,(板書略)
此板書按照課文內容的順序逐步演示,以線條表示地面,在地下展開種子發芽的剖面圖,每一個“挺一挺”是種子發芽的環節,在環節下面分別指出所需的條件,最后鉆出地面,既直觀又概括了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