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1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班學生拼音、拼讀掌握較好,能借助拼音自學生字,兒歌中有的生字學生已經認識。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
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為“元宵節”,主要結合正月十五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們剛剛度過了歡樂、熱鬧的新年。雖然已經開學了,大部分孩子還沉浸在過年祥和、高興的氣氛中。這一單元就是要小朋友們能夠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到來之時,在教師的引導下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又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感受到生活與學習的聯系,增加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元宵節》是富有節日氣息的詩歌,主要是結合正月十五正好在開學的第二天,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便于學生體會到生活與學習的聯系,更加樂學、愛學。通過朗讀,感悟人民的幸福生活與喜悅的心情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偏旁“口”。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課文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分析
認識生字,有感情地讀、背兒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請學生談談前一天晚上參加燈展活動的收獲。
長見識,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適當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這一天,全家人齊聚一堂,一起賞月、吃湯圓。還有元宵燈會,猜燈謎等傳統游藝活動。
元宵節還叫“燈節、上元節”。(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料的能力;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團聚的親情可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
讀課文,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課文的,里面不認識的字是怎么學會的。
二、學習生字。
1、 交流學習方法。認識新偏旁:方框兒。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2、 把自己認得不熟的字挑出來,記一記,再請同桌幫忙考一考,熟練識記。
3、 小組長當小老師,考考本組同學,搶答,抗稅認得熟練。
4、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快速認讀,然后練習組詞。
5、 多音字分辨。讀一讀這些話,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2)他正在吃早飯。
三、總結識字成就,激勵學生讀好兒歌,背誦兒歌。
師:大家這么快就認了這么多字,還能組那么多詞,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把課文讀得特別好聽,有感情。
1、 自己試著讀一讀。再指名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讀的時候心情怎樣?想到了什么?(說一說元宵節全家團圓的情景)(教給學生邊讀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讀得繪聲繪色)
2 、同桌互相聽對方朗讀,評價,說說哪里讀得好,哪里還需要改進。(學習用心傾聽別人的朗誦、正確評價別人。)
3 、試著背誦兒歌,同樣要有感情。分小組、男女生背誦。
四、質疑:學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些國家的人過元宵節嗎?你還知道那些節日?回家在日歷上找一找,和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學寫生字)
一、詞語接龍游戲。
如:團——團圓——圓球——皮球------
二、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節日及其含義。
三、認讀生字,主要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加強復習。
四、指導學生寫生字。
8.課堂練習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形近字辨析組詞
( 團 ( ) ( 宵 )( )
( 圓 )( ) ( 消 )( )
9.作業安排
田字格生字會寫、會組詞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 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 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 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11.自我問答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有什么收獲?
答: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節日,體會其中的樂趣,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讓孩子了解元宵節的歷史,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2、讓孩子們深刻感觸到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活動準備:
紅色打印紙、剪刀、膠水、面粉、盆子、紅豆沙、筷子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設疑,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2、教師講述故事并提問。
師: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
幼:玉帝要燒毀民間,所以人們得知消息后提前掛燈籠放煙火,免去了這一難。
師:元宵節的歷史悠久,人們從古至今,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用同樣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個節日,到了現在過元宵節意味著什么呢?
幼:看花燈、吃湯圓等教師總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以掛燈籠的形勢,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歡慶一年的豐收,喜氣洋洋、快樂融融。
3、讓幼兒把元宵節的來歷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給他們講故事《元宵節的來歷》。
四、活動流程:
1、9:00老師引導幼兒知道今天是元宵節,知道今天的日期,引導幼兒講講自己對元宵節的理解。
2、9:05-9:20給幼兒講元宵節的來歷故事,講元宵節的風俗習慣。
3、9:20-9:25引導出今天我們要做的事情--做元宵。
4、9:25-9:35幼兒做元宵前的準備-洗手、準備所需物品、向幼兒提要求,注意衛生,注意精美,注意安全,注意團結合作。
5、9:35-9:50師生共同動手做元宵。
6、9:50-9:55送去廚房煮元宵。
7、9:55-10:00向幼兒宣布下環節活動-制作燈籠和猜燈謎。
8、10:00-10:15猜謎語。
9、10:15-10:40制作燈籠,老師做示范,準備材料。
10、10:40-11:30師生共同完成燈籠制作。
11、11:40吃元宵。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3
主 題: 《元宵節》
——以民族節日為主題的網絡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動
單位:鄒城市機關幼兒園
班級:中班
設計者:黃靜
目錄
一、 主題的來源
二、 主題教育目標的預設
三、 主題思考網絡的預設
四、 主題活動網絡的預設
五、 主題探究計劃的預設
六、 可利用的教育資源
七、 主題探究活動展開與生成
八、 主題預設網與生成網
九、主題探究活動評價與反思
十、 主題探究活動資料超市
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藝術教育研究
主 題 :民 族 節 日 《 元 宵 節 》
--以民族節日為主題的網絡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動
一、 主題的來源
元宵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民俗節日,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的人們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歡慶這一共同的節日,從而體現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主題設計旨在以橫向、縱向;多學科多種形式,多種內容。通過唱歌、舞蹈、兒歌、燈謎、傳說故事、折紙、繪畫、體育游戲等一系列的民間藝術教育活動,讓幼兒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認識,感知元宵節的歡樂、喜慶、祥和的氣氛,了解元宵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培養幼兒愉快的情趣,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從而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幾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主題教育目標的預設
1、情感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幼兒體驗元宵節的快樂,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2、態度目標: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培養為集體做好事,關心集體的品質。
3、能力目標:通過折疊“移動的花燈”、學習花燈兒歌、組織觀燈猜謎等活動,使幼兒豐富知識經驗,體驗民間習俗和節日歡樂,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4、知識目標:知道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以及這個傳統節日的來歷、有關的趣事。
5、技能目標:幼兒在學、說、跳、唱中充分感受到過年的喜悅心情,使幼兒萌發科技發展意識,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和傳統藝術的情感,進一步促進幼兒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主題思考網絡的預設
吃面葉
踩 高 蹺
四、主題活動網絡的預設
五、 主題探究計劃的預設
1、整體計劃:主題探究進程的預設
談話活動:元 宵節的來歷
收集有關元宵
節的的資料。
參觀燈展
2、周計劃預設
第一 周 教育活動計劃
本周要點 以元宵節為主題組織活動,使幼兒使幼兒豐富知識經驗,體驗民間習俗和節日歡樂,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家長工作 請家長帶孩子逛逛燈具店;領孩子參觀元宵燈會,并給予指導。
生活活動
察觀個別幼兒的情緒。引導每個幼兒積極投入活動。1、指導幼兒觀察幼兒園和家中的各種各樣的燈具。 2、教 育幼兒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間活動 跑步 自選活動 跳繩 欣賞故事 欣賞音樂
學習活動 兒歌
鬧元宵 語言活動
兒歌:
元宵節 認知活動:
觀 燈 會
民俗文化——賞花燈、猜燈謎 數學區:
有趣的圖形
學習活動 語言:
元宵節的故事
民間音樂
賣湯圓 談話:
元宵節趣事
體育活動
傳花燈
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 語言區:猜謎 建構區:玩積木
美工區: 添畫:花燈
益智區: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區:折紙 移動的花燈
學習活動 音樂活動
掛紅燈
民間食品制做——元宵 數學區:
復習7的守恒
區域活動 談話
元宵節趣事
戶外活動 玩大
型玩具
跳繩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學習活動
自選區域 音樂活動
律動
敲敲打打
智力游戲
賞燈猜謎 健康活動:
長長和圓圓
自選區域
離園活動 形體訓練,收拾衣物離園。
本周要點 以元宵節為主題組織活動,使幼兒使幼兒豐富知識經驗,體驗民間習俗和節日歡樂,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家長工作 請家長給孩子講講有關元宵節的故事,帶孩子逛逛燈具店;領孩子參觀元宵燈會,并給予指導。
生活活動
1、察觀個別幼兒的情緒。引導每個幼兒積極投入活動。
2、指導幼兒觀察幼兒園和家中的各種各樣的燈具。
3、教 育幼兒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間活動 跑步 區域活動 跳繩 欣賞故事 欣賞音樂
學習活動 民間兒歌賣湯圓 數學區:
有趣的圖形 比較7、8兩數的關系 民俗活動——舞龍 語言:
觀燈會
學習活動
自選區域 學習8的形成與數數
區域活動 認知
香椿與垂柳
自選區域
區域活動 益智區:賞燈猜謎
美工區: 添畫:花燈
益智區: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區:折紙 燈籠
學習活動 兒歌
元宵節數花燈 民間文學——兒歌 《鬧元宵》
民間美術 折紙 《 燈籠》
區域活動
故事
狼和小羊
戶外活動 玩大
型玩具
跳繩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學習
活動 欣賞民歌:
正月十五 那一天
區域活動 民間歌曲:
鬧元宵
區域活動 繪畫
燈籠
離園活動 形體訓練,收拾衣物離園。
第 二 周 教育活動計劃
六、 可利用的教育資源
1、環境創設
室內: 主墻——為了給幼兒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我們為幼兒選取了各式燈籠、煙花、鞭炮等道具。
活動區——語言區:收集有關元宵節的照片、畫報、簡報、謎語等。表演區:投放一些鼓、鑼、燈籠等供幼兒表演。美工區: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幼兒操作。
2、家長參與——鼓勵家長參加這一活動中來,向老師、幼兒介紹元宵節的不同風俗習慣。
3、社區與社區資源的利用——組織幼兒到鐵山公園參觀元宵節燈展。
七、 主題探究活動展開與生成
活動一:民間文學——兒歌 《鬧元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二:認知活動 觀燈會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三:民間故事——《 十五鬧正月元宵 》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四:民間故事——《燈謎的故事》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五:民間文學——兒歌 《元宵數花燈》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六:民間歌曲 《鬧元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七:民間歌曲 《賣元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八:民間美術 折紙 《 燈籠》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九:民間美術 《移動的花燈》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十:民間食品制做——元宵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十一:民俗活動——舞龍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十二:民俗文化——賞花燈、猜燈謎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一
民間文學——兒歌 《鬧元宵》
活動形式:小組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元宵節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踩高蹺等民間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鬧元宵》,了解其內容。
3、豐富詞匯:元宵、花燈、高蹺。
二、活動準備:
錄象片:元宵節的熱鬧情景。
三、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看錄象片,。
2、 教師示范朗。
3、 領幼兒朗誦。
讓幼兒你一句我一句的連接背誦。
活動二:
觀 燈 會
活動形式:集體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我國元宵節的意義及民俗習慣。
2、引導幼兒成分體驗傳統節日的歡樂氣氛。
3、培養幼兒尊老愛幼的社會性品質。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看燈會,給幼兒講燈,豐富他們對花燈的認識;請家長為幼兒準備一盞花燈,帶到幼兒園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燈會。
2、請五六位幼兒分別化裝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燈掛圖各一幅。
三、活動過程
1、憶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燈的圖片,引起幼兒對元宵節的回憶和談元宵節的興趣。
(1)看了這幅圖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吃起來什么味?
(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
2、觀燈會
(1)教師向幼兒提出觀燈要求:要仔細觀看燈的顏色、形狀幾特點。
(2)幼兒自由結伴觀花燈,可與同伴相互介紹自己的花燈特點,然后請同伴到燈會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帶“孩子”觀燈,其中一個孩子吵著看不到,老人無奈。觀察幼兒怎樣處理,必要時給予指導,是幼兒懂得相互關心和照顧。
3、總結性談話。
活動三:
民間故事——《 十五鬧正月元宵 》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通過故事學習,讓幼兒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及有關風俗,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邊看掛圖邊聽故事。
3、教師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4、分組游戲。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領幼兒參觀十五燈展。
活動四:民間故事——《燈謎的故事》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通過看圖講述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民間文學作品,了解猜謎的來歷。
活動準備
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邊看掛圖邊聽故事。
3、教師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4、分組游戲。
活動五:
民間文學——兒歌 《元宵數花燈》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元宵節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踩高蹺等民間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元宵數花燈》,了解其內容。
3、豐富詞匯:元宵、花燈、高蹺。
活動準備
1、事先讓幼兒觀看燈展,了解一些燈的知識。
2、各種花燈及圖片。
活動過程
4、引導幼兒觀看花燈。
5、教師示范朗誦。
6、領幼兒朗誦。
7、讓幼兒你一句我一句的連接背誦。
活動六:
民間歌曲 《鬧元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了解正月十五鬧花燈,舞獅子、扭秧歌等民間習俗。
2、 注意唱準附點音符,學會聽前奏、間奏。培養幼兒的樂感和節奏感。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4
一、目的及意義。
1 結合學習第一課《元宵節》,使學生在活動中輕松完成識字任務。
2 著眼點: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組織活動,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體現“學生是學習和活動的主體”這個理念。培養他們組織和參與活動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參與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讓學體會到自己才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積極、主動求知的愿望,
3 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他們感到學校和學習都是生機盎然的,充滿趣味的。
二、基本情況
1 時間:二月21日晚上6:00——8:00
2 地點:本班教室內外
3 人員:本年級全體學生及自愿參加的家長、教師。
4 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帶一個燈籠,(最好有自制的)查閱資料,或自制燈謎若干,寫在紙條上。要符合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并自備獎品,準備獎勵給猜出自己制作的燈謎的同學。可以請求家長協助(比如寫燈謎),但不能完全代替。
5 活動名稱《再過一次元宵節》
三、活動基本思路。
1 動員,集思廣益。在開學報到完后,召開班會,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辦好這次活動。歸納總結活動方法,鼓勵大家積極籌備,簡單分工。(比如哪些同學重點搜集跟“羊”有關系的詞語,哪些同學重點搜集喜慶的詞語,或是跟元宵節有關的知識等。)指導學生通過四五天時間搜集資料,制作燈謎、燈籠。
2 教師,做好領路人。重點指導學生準備活動,在籌備過程中,鍛煉能力。為了落實活動中的知識能力目標,教師一方面做好引導,一方面也要參與到活動中去、可以設計制作一些燈謎,有意識地包含第一單元的生字詞以及一些估計學生不好完成的目標。
3 家長,好幫手。充分調動家長這支好幫手隊伍。請幾個比較有組織能力的家長來協助管理,以便更有秩序的搞好活動,同時也讓家長從中體會新課程的理念。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歡”字教學,可以說是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教學新理念。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生動活潑地識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地說從兩個方面著手:
1.聯系已有知識。結構主義學習理論十分強調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作用,認為學習者的“前理解”“前結構”會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影響。只有學習者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新知識發生相互作用時,才能產生理解。就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來說,已經認識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猜字謎”“加一加”“減一減”“組詞”等常用的識字方法,這就成為他們識字的先前“認識模塊”,是獨立、自主識字的寶貴的學習資源,不可忽視。
2.聯系生活經驗。語文是母語教育,漢字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在開始學習漢字之前,小學生已通過口語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口語詞匯,這些都為識字奠定了基礎。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調動已有積累,學生才紛紛說出“歡樂”、“歡心”、“喜歡”等積累的詞語。既強化了識字效果又拓寬了識字途徑。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識10個生字,進行滲透性識字。學習書寫8個生字。
2、復習看拼音識字,學習多音字“正”。
3、學習偏旁:方框。
4、有節奏地朗讀課文,并會背誦。
5、進行熱愛我國傳統文化,重視家人親情和親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滲透教育,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元宵節”的資料。
2、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說說過春節時,你覺得最快樂的事。
2、出示元宵,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們剛剛過了什么節?(元宵節)
3、你們對元宵節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得名,是因為其節俗活動在每年陰歷的第一個月(元)月十五日夜(宵)舉行。元宵節還叫“燈節”。正月十五夜,街上到處火樹銀花。五彩繽紛的花燈上有各種謎語,供人們觀賞和猜測。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團圓、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團團圓圓,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團結。)
4、你們還記得今年的元宵節是公歷的幾月幾日?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的人們過元宵節?
二、師生共同參與探究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在不認識的字下面點點兒。
2、老師大聲讀課文,你們坐好指讀姿勢,會讀的同學可以小聲跟著讀。
3、同桌互相幫助,要求:不會的字請同桌幫助。
(二)、學習生字
1、元宵節雖然過去了,但是老師還是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元宵”,請大家品嘗。
我帶來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請你們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學會了,才能品嘗到元宵的味道。(同學們認識的讀讀就行,把較難的字貼在黑板上。)
2、在課文中讀一讀大家都認識的生字。(出示課件)
3、請同學們用自己方法記憶這些教難的生字。
4、小老師教學生字,說一說記憶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認識新偏旁:方框兒
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三)、觀察田字格,看一看這些字是怎樣占格的。
1、自己觀察“團、歡”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導書寫。
3、學生獨立書寫生字。
三、游戲
摘燈籠的游戲。
方法:能正確讀出并能組詞的同學可摘到小燈籠。
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學寫生字)
一、詞語接龍游戲。
如:團——團圓——圓球——皮球------
二、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節日及其含義。
三、認讀生字,主要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加強復習。
四、指導學生寫生字。
五、作業:收集燈謎、對聯,小組合作,辦一份手抄報。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及主要習俗。
2、觀賞各種花燈,了解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
3、知道元宵節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布置環境的活動。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幼兒觀賞元宵燈會。
2、收集各種花燈的照片、圖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兒一個。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導入
(1)元宵節是什么時候?
(2)元宵節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習俗。
(1)幼兒觀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討論:元宵為什么制作成圓的?
(2)教師小結:元宵表示團圓,表達了人們希望年年團圓的美好愿望。
(3)幼兒品嘗元宵,進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種花燈,引導幼兒觀賞,描述。
(1)提問:這是什麼?你最喜歡其中那一盞花燈?
(2)引導幼兒講述元宵節觀賞燈會的感受.
如:看到各種各樣花燈,你的心情怎樣?元宵節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樣地?人們為什要掛這么多花燈?
(3)教師小結: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后一天,人們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樂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掛出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花燈,還在燈上貼出謎語,組成燈會,吸引大家。
4、游戲“元宵節,鬧花燈。”
幼兒分為8-10人一組,隨著兒歌變化隊形,比一比哪組隊形看。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8
今天是正月十五,雖說春節已經走近尾聲,但各個地方卻仍然洋溢著濃厚的春節氣息和喜洋洋的氛圍。而對學生來說,元宵節亦余味猶存。值此佳節,教學《元宵節》再適合不過了。《元宵節》這篇課文是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重視親情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正確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環節,做到以圖為憑,激情激趣。在導入的設計上也是下足功夫。鑒于低年級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圖片資料對于他們而言更有吸引力,所以,我試著讓孩子按照我的要求去收集關于元宵節的資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報紙圖片,教學反思《《元宵節》教學反思》。這樣做,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感受我國的傳統文化魅力和家人團聚的可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使得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他們感到學校和學習是有趣的。比如以圖為憑,引導學生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們在過元宵節。同時,多鼓勵他們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比如在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時,引導他們互相評價各自在元宵節時做些什么。學生在《元宵節》這課上“過”足了癮,整個課堂上喜慶氣息韻味十足。我覺得這種快樂學習的模式就是自己本節課用得最成功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正確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環節,做到不脫節,在課文引入上也頗費心思,以激趣為主,讓孩子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孩子能夠在這個“小家庭里”感受到節日的'喜慶。
但由于今天是開學的第二天,孩子們學習激情還是不夠高,學習的心思還是花的。所以在本周我要做的的是提高心思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集中精力學習。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9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伴隨著新學期的腳步款款而來,為了讓孩子們從家庭到幼兒園后,繼續感受濃厚的節日氣息。我們開展了元宵節系列主題活動。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了解元宵節這一習俗,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并從活動中感受自己動手制作花燈、賞花燈、猜燈謎、做元宵、吃元宵的快樂。
活動初我們就向孩子們介紹了元宵節的有關知識,讓孩子們了解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來歷、食俗、民俗等。首先我們布置了室內外的環境,環境是幼兒教育的優良老師之一。于是,我們針對孩子們所處的環境——幼兒園和教室,進行了布置和裝飾。我們提供了一些花燈圖片和廢舊材料供父母們參考,鼓勵父母和幼兒在家利用廢舊材料共同制作花燈。我們班每個孩子都精心制作了花燈,有的孩子還制作了兩盞花燈。以前過節都是買花燈今年是自己親手制作花燈顯得更有意義,看著這些懸掛著的各式各樣、各種材質的花燈,孩子們很有成就感也很喜歡呢。我們在教室還進行了折紙活動,根據步驟圖用手工紙教授孩子們折燈籠,接著進行裝飾,布置在教室的“賞花燈”主題墻面上。這些漂亮的花燈使幼兒園和教室呈現出一片節日的氣氛。
接著我們給花燈貼上燈謎在幼兒園布置花燈展,事先我們在教室就請孩子們猜燈謎,孩子們很有興趣。然后父母們帶著孩子在園內一起賞花燈、猜燈謎更增添了節日的歡快氣氛。我們也是第一次進行這樣的猜燈謎活動,在尋找燈謎中,我們考慮到選擇一些簡單易懂的燈謎供孩子們去猜。
最后終于在本周五進行了搓元宵活動,孩子們對這項活動更是滿心期待呢,時不時的問我:“老師,我們什么時候搓元宵呀。”孩子們升入到大班,所以加大難度,我們這次要搓有餡的元宵。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孩子們迫不及待的開始搓湯圓。別看這個小湯圓可不好搓哦,元宵粉很容易就裂開,特別是放入餡后再搓圓更是有些難度。孩子們可不怕困難,很有耐心的搓,我們指導孩子與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參與完成搓元宵的活動。請父母幫助孩子觀察了煮元宵的過程,感知滾動、沉浮等生活、科學常識,最后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是滿心歡喜。
在元宵節系列活動中,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老師都感受到了節日給我們帶來的歡樂。活動的每個環節都充滿了父母們、孩子們和老師們的智慧和心血,少不了每個人的努力和力量。我們引導孩子在幸福與歡樂之時,感受到了元宵節喜氣洋洋的氣息,體驗民俗節日的情趣。并能通過音樂、美術等藝術手段真切自然的地表現元宵節濃厚的歡樂氣氛。通過二周的元宵節系列活動,孩子們對元宵節的了解增多了,了解湯圓(元宵)代表著一家人團圓,也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并從活動中感受自己動手制作花燈、猜燈謎、做元宵和自己嘗元宵的快樂。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我相信會成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一段寶貴的經歷,幼兒園也會多多開展這樣的活動,真正做到讓孩子們在做中學、游戲中學、生活中學習。希望父母們主動參與,并提出好的建議,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而努力!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元宵節的意義及民俗習慣,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2、形成幼兒互相關系、友愛相處的良好品質。
二、活動準備:
1、將幼兒事先收集的花燈布置在教室內,老師準備一些新式的燈。
2、準備若干簡單的有關燈的謎語。
三、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下我們一起布置的教室,請幼兒說說看:誰知道這樣的布置是什么節日的特色呢?
A、幼兒回答
B、教師總結:元宵節是家人團聚的意思,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有它獨特的傳統節日氣息。
2、請幼兒回憶過去過元宵節的時候,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四、做元宵、吃元宵、賞花燈等。
1、教師出示花燈,提出請幼兒觀賞燈的要求:觀察燈的種類、顏色、形態等。
A、可與同伴自由結伴觀賞花燈,并向同伴介紹自己所帶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B、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花燈的名稱、外姓特征等,也可講述買燈時的情景,注意引導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
C、教師總結,幫助幼兒了解花燈的特點,并且告訴幼兒:扎燈是一們民間藝術,是中國人特有的本領。
五、活動結束及延伸:
小游戲:出示關于燈的謎語,請小朋友們猜猜看。
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可帶幼兒到湖外玩燈,在玩的過程中提醒幼兒愛惜燈,注意安全,鼓勵幼兒用禮貌用語同伙伴進行交往。
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了解一些元宵習俗。
2、進行猜謎游戲,體驗快樂。
3、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材料準備:
1、花燈的圖片。
2、謎語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花燈,引出主題
小朋友今天陳老師帶來了很多花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二、知道元宵節及一些習俗
1、什么時候我們看花燈?——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2、除了看花燈,元宵節還要干什么?——吃湯圓、猜燈謎、舞龍舞獅
3、教師講解這些習俗的意義。
三、猜燈謎
師:我們也來猜猜燈謎吧,看看誰最厲害!
師幼猜燈謎,猜對的獎勵一個紙折的小兔燈籠!
反思和建議: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大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湯圓,為什么要吃湯圓?元宵節還有哪些習俗呢?我們的孩子很少接觸,知之甚少。我們的傳統節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動開展了一個遲來的元宵節活動。根據大班孩子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利用正月十五拍來的花燈照片和圖片給孩子直接的感官沖擊,并讓他們在看一看、說一說中了解元宵節的習俗,并知道是“團團圓圓”“期盼來年順利”的意義。
在猜燈謎的游戲中達到高潮,孩子們積極踴躍,因為猜對了可以得到一個兔子花燈,他們非常喜歡!通過本次活動相信孩子們對元宵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11
開學了,孩子們還沉浸在春節的氛圍里。為了讓孩子們加深對“元宵節”的印象,我們首先在環境布置里加入了元宵習俗:吃湯圓、舞龍燈的圖片,然后又組織了一次“搓元宵”的活動。
考慮到托班的孩子年齡尚小,動手能力較弱,所以這次“搓元宵”的材料選用了容易搓成型的橡皮泥。
在介紹“搓元宵”的時候,孩子們對“元宵”這個詞一時難以理解,于是我出示事先搓好的元宵給孩子們看,并且解釋元宵就是湯圓。之后,很多孩子紛紛表示自己吃過湯圓:甜甜的,圓圓的。為了更貼近孩子的認知,引起孩子的興趣,活動中我把元宵先說成湯圓。在知道湯圓是球形的基礎上,我把一小塊橡皮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對著手心用力繞圈,搓成球形。
在指導孩子們自己動手搓的時候,發現有幾個新生不愿動手,還有的孩子搓幾下還沒搓圓就不肯再搓了,于是我把《搓手歌》運用在搓的過程中,“搓搓圓,搓搓圓,大家快來搓湯圓;搓搓圓,搓搓圓,快來搓湯圓。”一邊唱一邊搓,孩子們的主動性提高了很多,搓出的湯圓圓又圓。
因為橡皮泥是五顏六色的,于是我在搓的同時又因勢引導孩子想象:紅色的湯圓是草莓味的,紫色的湯圓是葡萄味的,綠色的湯圓是獼猴桃味的,黃色的湯圓是香蕉味的……
一邊搓湯圓,一邊唱歌,一邊想象水果,同時又鞏固了顏色,真是一舉多得!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
2、學習搓元宵,能將陷料包在里面并團成元宵。
3、感受節日的快樂,體驗勞動的喜悅和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做元宵的料和陷。
2、煮元宵的鍋。
活動過程:
一、元宵的由來。
1、老師講解元宵節的習俗。
2、說說人們在元宵節都會干些什么事?(吃元宵、賞花燈)
二、搓元宵。
1、觀察元宵的陷和料。
2、老師進行示范。將糯米粉搓圓,挖一個坑把陷放在里面,在把它搓圓。
3、把所有的元宵放在大容器里滾圓。
三、比一比。
1、幼兒分組搓元宵,看那一組的元宵搓的多、圓為獲勝組,老師進行獎勵。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13
今天是正月十五,雖說春節已經走近尾聲,但各各地方卻仍然洋溢著濃厚的春節氣息和喜洋洋的氛圍,《元宵節》教學反思。而對學生來說,元宵節亦余味猶存。值此佳節,教學《元宵節》再適合不過了。《元宵節》這篇課文是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重視親情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正確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環節,做到以圖為憑,激情激趣。在導入的設計上也是下足功夫。鑒于低年級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圖片資料對于他們而言更有吸引力,所以,我試著讓孩子按照我的要求去收集關于元宵節的資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報紙圖片,教學反思《《元宵節》教學反思》。這樣做,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感受我國的傳統文化魅力和家人團聚的可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使得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他們感到學校和學習是有趣的。比如以圖為憑,引導學生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們在過元宵節。同時,多鼓勵他們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比如在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時,引導他們互相評價各自在元宵節時做些什么。學生在《元宵節》這課上“過”足了癮,整個課堂上喜慶氣息韻味十足。我覺得這種快樂學習的模式就是自己本節課用得最成功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正確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環節,做到不脫節,在課文引入上也頗費心思,以激趣為主,讓孩子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孩子能夠在這個“小家庭里”感受到節日的喜慶。
但由于今天是開學的第二天,孩子們學習激情還是不夠高,學習的心思還是花的。所以在本周我要做的的是提高心思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集中精力學習。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14
活動目標:
1、能選取元宵節的典型情景,有目的地安排畫面。
2、感知圖像大小、多少與畫面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支水彩筆、勾邊用的淺色油畫棒、大紅水粉顏料。
2、欣賞作品“熱鬧的元宵節”。
3、幼兒用書《熱鬧的元宵節》。
活動過程:
1、欣賞與討論:
教師出示欣賞的作品,幼兒回憶過元宵節的情景:
“這些畫面反映的是什么節日?大家在感什么?”
“小朋友手里都有什么?”(各種形狀的燈籠:又拉的、有提的、有拖的)
幼兒討論人和燈應該先畫哪一樣比較合適。(先畫人再畫燈)
先畫哪個人。(中間的人)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啟發幼兒圍繞元宵節各種各樣的燈構想畫面。
邊畫邊思考各種燈的造型和人物動態。
注意圖像的大小、多少與畫面的關系。
畫面完成后,用大紅的水粉顏料涂底色。
3、觀賞作品:
幼兒相互觀賞同伴的作品,分析思考怎樣使畫面節日氣氛濃厚。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教學設計 篇15
一、談話導入
1、喜歡過節嗎?這是什么節?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放元宵節動畫)
2、那天,你們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和誰在一起?(指名說)誰能照樣子再說說!(屏顯:元宵節的晚上,在一起。)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再來過一次元宵節好嗎?(板書課題:元宵節)
[點評:通過看動畫激發興趣;激發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觀察;聯系生活實際,適時安排“語文天地”中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能把元宵節的歡慶場面都表現出來,現在就讀給大家聽!(范讀)
2、大家想讀嗎?自己試一試!并注意哪個音節出現的次數最多。(指名答,板書:yuán)
3、找一找,yuán都藏在哪些詞里?(指名說)用筆把它們圈起來!然后4人一組,互相幫助,試讀這些詞。
4、指名讀,大家一起試一試!(屏顯:元宵節湯圓團圓圓又圓)
5、給“圓”字開花,了解“圓”的意思,滲透“團圓”含義。
6、反復認讀,強化識字。自由帶拼音讀→師指字(屏顯)學生讀→同桌互相檢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讀課文→隨機指字讀。
7、4人一個小組,把你識字的方法、竅門說一說。
8、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識字情況,并進行擴詞、說話練習。
9、滲透“元宵節”的來歷,創設意境,“送生字寶寶回家”。(屏顯:學生喊出生字寶寶的名字,認對后生字寶寶歸位)
10、游戲:“摘燈籠”。(想一想,本課生字都會認了,再舉手“摘燈籠”。)
11、“開火車”讀詞卡,為朗讀兒歌做準備。
[點評:先讓學生感知yuán,是因為本課生字有許多都跟它有關系,這樣教學提高了效率,還讓學生感到輕松而樂于接受,并能很自然地把“語文天地”中“圓”的擴詞穿插進去;再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認讀,扎實地完成識字任務;設計小組活動,讓學生感受合作的氛圍,同時有效地使學生掌握了識字的方法。]
三、指導朗讀
1、自由讀兒歌。
2、學生讀,學生互評。
3、師范讀,引導學生有節奏地讀。
4、同桌互讀。
5、今年的.元宵節過得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達嗎?(學生自由發言)讓我們把這種心情帶入課文再讀一讀!
6、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邊想邊讀)
7、請讀得最有感情的同學上臺表演。(創造性地朗讀)
8、還有哪些有趣的活動也在今天舉行?(拓展學生思路)
9、讓我們把美好、團圓、幸福、有趣的元宵節讀出來吧!(想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能背的同學就背)
[點評:創設意境,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四、創新拓展
1、我們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你能用這樣的句式給大家說一說嗎?(屏顯:,在一起。)
2、有一個節日,和元宵節很像,月兒也是圓圓的,你能猜出是哪個節日嗎?
3、如果我們把《元宵節》改成《中秋節》,你覺得行嗎?試一試!
[點評:既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嘗試創作童謠,又進行了創新實踐。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