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的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1
中國古詩貴在“意境”,“意”就是指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 境”就 是指詩人所描摹的客觀事物。“意境”即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觀事物相結合而達 到的一種完美和諧的藝術境界。而能否引導學生進入這個藝術境界,就意味著能否使學生體 味到古詩的美,鑒于此,在《詠鵝》這首詩的教學過程 中,主要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由畫入境,感知全詩大意。導入 新課后,老師首先配樂范詩,然后展示“白鵝戲水”的 畫面,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在視覺活動和想象中進入古詩 意境,在意境中使學生享受到古詩的美。從而培養學生有感情吟誦,理解了詩的大意。 二、品詩畫圖結合,體會詩情畫意。這一環節主要是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進行設計。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并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 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 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詩情畫意。
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問題,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朗誦、跳舞、描 述大白鵝的美等)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更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不用不同的 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時,就更生動、更形象,更能產生一種直觀的效果,非常適合低年級 學生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體現了跨學科綜合性學習的課改思路。
通過這三個環節,學生不僅可以掌握這首古詩該掌握的內容,而且還走進了詩的意境。通過 語文課和藝術課的融合,使學生享受到了古詩的美,陶冶了情操,鍛煉了動腦、動口、動手 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學會了有感情吟誦,從 而實現了古詩的教學目的。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2
中國古詩貴在“意境”,“意”就是指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 境”就 是指詩人所描摹的客觀事物。“意境”即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觀事物相結合而達 到的一種完美和諧的藝術境界。而能否引導學生進入這個藝術境界,就意味著能否使學生體 味到古詩的美,鑒于此,在《詠鵝》這首詩的教學過程 中,主要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由畫入境,感知全詩大意。導入 新課后,老師首先配樂范詩,然后展示“白鵝戲水”的 畫面,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在視覺活動和想象中進入古詩 意境,在意境中使學生享受到古詩的美。從而培養學生有感情吟誦,理解了詩的大意。
二、品詩畫圖結合,體會詩情畫意。這一環節主要是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進行設計。在 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并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 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 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詩情畫意。
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問題,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朗誦、跳舞、描 述大白鵝的美等)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更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不用不同的 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時,就更生動、更形象,更能產生一種直觀的效果,非常適合低年級 學生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體現了跨學科綜合性學習的課改思路。
通過這三個環節,學生不僅可以掌握這首古詩該掌握的內容,而且還走進了詩的意境。通過 語文課和藝術課的融合,使學生享受到了古詩的美,陶冶了情操,鍛煉了動腦、動口、動手 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學會了有感情吟誦,從 而實現了古詩的教學目的。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析:
《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能按照詩的節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誦讀課文,自主積累古詩。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說一說,感知古詩大意。
1、引趣導讀。
①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請你們先猜個謎語,猜對了,它就會跟大家見面。(謎語:頭戴一頂紅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腳登一雙紅鞋子,唱著歌兒伸脖子) (設計意圖:猜謎語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語文活動,本課以猜謎語作為開頭,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師: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
③師:你們說得真棒!唐朝的時候,有位大詩人叫駱賓王,他從小就喜歡小動物,有一天,他到池塘邊散步,看到鵝在水中游泳唱歌,他非常高興,就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古詩《詠鵝》。(板書課題,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介作者遷移興趣,引入自讀古詩)
2、感知詩意。
①播放課件。
②師:同學們,這首詩所寫的內容就是這幅圖畫,請大家一邊看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③師:古詩是怎樣描寫這幅畫的?
④師:誰能完整地把你看到的、聽到的畫面連成幾句話?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視覺、聽覺感受,形象感知詩中描繪的景色,從而讓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境中。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為后面各環節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①師:讀好一首古詩,必須讀出節拍,讀出重音,讀出感情。請大家先讀一讀,然后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的一行詩、一句詩或整首詩讀給同桌聽。
②師:大家想不想聽老師把整首古詩讀一遍呢?
③師:老師讀得好不好?相信你們也能讀得這么好。請大家自己練習讀。
④全班同學有節奏地朗讀。
⑤比賽讀。
⑥師:誰有信心讀好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但剛學古詩的一年級小學生不懂這些,x老師的講解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三、讀一讀、演一演、畫一畫,領悟古詩情趣。
①欣賞動聽的歌曲和美麗的畫面。
②師:欣賞完以后,你們覺得大白鵝可愛嗎?你們喜歡嗎?駱賓王喜歡大白鵝,就寫下了這首詩。那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大白鵝的喜愛呢?比如畫一只美麗的大白鵝、背誦有關鵝的兒歌、跳天鵝舞、講鵝的故事等等。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練習,然后各小組派代表上臺表演。 (設計意圖:在學生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畫一畫、記一記的整個學習活動中,時時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伴隨著學生的活動,教師適時調控,使學
生的身心始終處在高度的興奮和激動之中。
教后反思:
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接觸的詩歌是第3單元中的《山村》,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古詩。《詠鵝》這首詩歌語言簡練,意思淺顯,給孩童展現了一幅活潑生動美麗的畫面。詩歌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只是這種圖畫是通過凝練的文字構成的。詩文給人以無限美好的遐想,能夠對孩子進行美好情感的熏陶。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詩句的大致意思,激發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我做了以下探討,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圖激趣,讓學生徜徉在優美情景中。
柳條飛舞,帶著春的期盼躍入我們的眼簾,飛灑一片綠色于池中。綠綠的湖水蕩漾著清波漣漪,搖碎了宛如綠寶石一樣的湖面,搖出片片鱗光。湖中白鵝曲項高歌,紅掌撥動綠波,雪白的羽毛映襯綠波,顯得那樣清美,快樂活潑。如詩的畫面,如畫的詩歌卻是一個只有七歲的“神童”創作的,這更能激發起孩子們的學習愿望。
于是,開課的時候,我先是讓學生復習前面學過的六個單韻母,然后以開心的導語將孩子引入本課的學習:“這六個單韻母寶寶十分感謝您們,要帶您們一起去欣賞一幅美麗的畫面。”接著,我就出示本課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觀察。
當我出示這幅圖的時候,孩子們被眼前美麗的畫面驚呆了,都不禁發出“哇,太美了!”的贊嘆聲。接著我問到:“你覺得畫面中的什么最美呢?”孩子們暢所欲言,將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舉,然后我將孩子們描繪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修飾組織,變成一段話,讓孩子看著圖,聽著我如詩的介紹,一個個聽得入神,仿佛陶醉在了畫中。這個環節讓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為下一步的學習鋪墊了情感基礎,讓孩子迫不及待地進入到詩歌的情景當中。
二、反復吟誦,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古體詩的藝術魅力在于本身的凝練和貫穿字里行間的和諧之美。我國傳統的啟蒙教育基本以教讀兒歌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而,詩歌教學要利用詩歌的音韻美來對孩子進行文化的熏陶,讓孩子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節奏美。
但是,入學后的詩歌教學這是第二次,孩子們還根本不了解詩歌的節奏和音韻,因而,通過范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能夠讓孩子在美妙的音韻和節奏中享受著詩歌學習所帶來的快樂。于是,我在引導學生初讀的時候,首先讓孩子認真聽老師的第一遍朗讀,要求是聽準字音。因為聽讀識字仍然是目前孩子們識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著,再讓孩子們來聽老師讀,這次讀是讓孩子們注意聽清老師的節奏,通過這樣有層次的讀,不僅使學生能夠讀準詩歌的字音,還能夠讀出詩歌的節奏。
三、感情朗讀,學習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課標要求一年級學生的詩歌教學只是了解詩歌大意,重點是通過反復吟誦,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詩歌大意,在誦讀中識字識詞,熟讀成誦積累詩歌。為了不拔高要求又要達到能夠讓學生對詩歌有個簡單的了解,于是,我利用了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然后對應著詩歌讓孩子吟誦,吟誦出詩的味道,吟誦出對詩歌的理解。
在引導學生讀出對詩歌的理解的時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詞語“白毛”“綠水”“紅掌”“清波”讓學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帶來的畫面的明朗和優美。我的思考:
1、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唱讀較為嚴重,這說明平時我的教學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到位,應該加強教師的示范朗讀,注重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感受老師的語速,從而有效改變唱讀情況。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是聽課習慣不好?是形式較為單一?我的教學應該關注這部分的學習狀態,否則這節課對他們來說將留下空白。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詠鵝》,背唱歌曲。
2.通過學習根據古詩詞創作的歌曲《詠鵝》,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感受樂曲中描繪的鵝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
3.通過欣賞樂曲《口哨與小狗》,體會樂曲的情緒──歡快活潑。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并背唱歌曲。
2.體會鵝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
教材分析
1.《詠鵝》是一首根據唐朝詩人駱賓王的詩篇創作的歌曲,由黃國群作曲,描述了鵝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態。歌曲為五聲宮調式,旋律流暢,為規整的四句式結構。通過學習這首歌曲,體會音樂中“鵝”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讓學生體會中國古詩詞的韻味,從而熱愛中國文化。
2.《口哨與小狗》又譯為《吹口哨的少年與小狗》。它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于1905年創作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它描繪了小主人吹著口哨,和心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調輕松、活潑,形象逼真、可愛。
樂曲為單三部曲式C大調,2/4拍,在一個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樂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樂器為之襯托。由于這里運用了許多附點音符和三連音,音樂顯得十分活潑而富于彈跳性,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小主人輕松、愉快的心情。經過一段過門后,進入樂曲的B段,它轉到F大調上。這時,口哨停止,主旋律轉給其他樂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與A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它描繪了小狗跟隨小主人在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愛動作,同時,也描繪了街頭喧鬧的景象。再經過一段過門,A段再現。樂曲的結尾處出現小主人對小狗發出的兩聲招呼式的哨聲,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歡叫著跑去……
欣賞這部作品,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作品中歡快活潑的情緒,培養學生健康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
師:同學們都背過很多的古詩,在同學們會背誦的古詩中,有哪些是描寫動物的詩?
學生自由回答。
二、《詠鵝》歌曲學習
1.背誦《詠鵝》。
師:有誰會背誦這首詩?請背誦給大家聽。
全班背誦。
2.欣賞動畫《詠鵝》。
3.朗讀歌詞。
學生大聲朗讀歌詞,體會詩意。
4.教師范唱歌曲,學生聆聽感受歌曲情緒。
5.教師簡單地講解歌曲中出現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復記號,讓學生了解它們在歌曲中的作用。
6.學生隨歌曲《詠鵝》小聲學唱。
7.教師糾正唱得不準確的地方。
8.聆聽《詠鵝》伴奏,再次演唱歌曲,體會歌曲悠閑自得的情緒。
三、創編表演
1.播放歌曲伴奏,全班各自即興表演。
2.個別上臺表演。
3.教師簡單評價,鼓勵全班同學大膽表演,把鵝的悠閑自得的樣子表現出來。
四、欣賞樂曲《口哨與小狗》
1.初聽樂曲《口哨與小狗》音頻,感受樂曲情緒。
師:同學們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除了小狗你還聽到了什么聲音?
學生自由回答。
2.復聽樂曲《口哨與小狗》音頻。
師:主人與小狗在做什么?他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3.討論樂曲情緒。
師:樂曲的情緒怎樣?我們能體會到小主人怎樣的心情?你如何表達歌曲中的情緒?
(可以提供給學生簡單的打擊樂器或提醒學生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現。)
4.再次聆聽歌曲《詠鵝》和《口哨與小狗》音頻,對比這兩首樂曲的情緒。
師:能不能說一說這兩首曲子的情緒有什么差別?
生:《詠鵝》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口哨與小狗》的情緒是歡快活潑的。
五、課堂小結
在快樂的音樂聲中我們的課程就要結束了,希望大家回去能將今天學習的歌曲《詠鵝》唱給爸爸媽媽聽。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簡析:
《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能按照詩的節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誦讀課文,自主積累古詩。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flash課件,錄音機,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詠鵝》的生字了,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詠鵝》(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二) 復習
1. 現在讓我們復習一下已學的生字,看誰是最棒的!
2. 指讀、分組讀全班讀,老師及時糾正。
3. 去掉拼音,玩“摘蘋果”的游戲,認讀生字.
(三)
1.寶寶回到了古詩當中,你們打開書68頁自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可以向同桌請教.
2.誰來試一試?讀一讀,指名讀,正音.
3.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它的節拍來讀才能讀出詩的韻味來.請小朋友們認真聽錄音朗讀體會體會.
4.老師聽了也想有節奏地讀一讀呢?
5.老師讀得好不好?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的,請小朋友們練讀練讀吧。
6.指名讀 分組讀、全班讀。
(三)釋疑
1.會思考的人才會學習,小朋友們,對于這首古詩,你們還有不懂的詞語和詩句嗎?舉手提問,懂了的同學可以幫助他們。
2.老師也有不懂的地方呢!想讓同學們幫幫忙.
3.老師根據學生的提問,相機出示板書:
曲頸———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4.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請靜靜地聽,并想像畫面
在清亮的河水中,幾只美麗的大白鵝在游玩,雪白的羽毛浮動在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動著清清的水波,它們看到藍天 白云等美麗的景色,興奮地唱著歌,清脆的歌聲劃過水面,穿過叢林,直向藍天
1.大白鵝游玩的地方美嗎?
2.這么美的景色,大白 也情不自禁地唱著:今天天氣可真好,玩得多開心呀!
3.大白鵝可能還會唱什么呢?
4.那我們應該用什么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
5.誰來高興地讀一讀?
(四)課間操
大白鵝邀我們一起唱歌跳舞呢!
(五)背古詩
這首詩,我們讀也讀了,背也背了,唱也唱了,想不想把這首詩背下來給爸爸媽媽聽呢?
1. 要想背下來,就要多加練習.
2. 師生合作背男女生合作背.
(六)總結
小朋友們,你們記住我了嗎,下課后把我畫下來吧,希望大家也像駱賓王一樣仔細觀察,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小朋友再見!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6
《詠鵝》這首古詩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首古詩,以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將鵝游水嬉戲時的神態,描繪得極為生動活潑。全詩共四行,前兩行寫鵝叫時的樣子,后兩行寫鵝游水嬉戲時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鵝喜愛的情感。
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我注重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三個維度”。為了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開火車、快速找字、找朋友等游戲,既能鞏固聽讀識字的方法,又能復習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力求在玩中學,玩中鞏固,寓教于樂。在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讀為本,讀為主線,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教學要求: (1)認知要求:學習看拼音識字,并運用聽讀認識的方法會認8個生字,會寫1個生字。(2)技能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養成認真傾聽、主動識字的習慣。(3)情感要求:激發學生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制定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又因為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詩文內涵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理解詩句展開想象作為教學難點,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為了讓學生在充滿靈性感悟的教學過程中學的輕松、愉快,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猜謎激趣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容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是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導入時我采用猜謎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白鵝戲水,讓孩子們從視覺上感受白鵝的美麗。簡介作者遷移興趣,引入自讀古詩。
(二)初讀感知
我先讓學生試讀課題,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它的讀音的,旨在小結識字方法。并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在自瀆、互讀的過程中圈出自己新認的字,反復練讀。在練讀中要求孩子們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通過教師范讀,學生展示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來檢測識字效果并初步感知詩的意境美。
(三)認讀生字
低年級識字教學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識字量大又枯燥無味,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游戲和活動為主,貼近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認識祖國文字的興趣和熱情。我用“開火車”的游戲來檢測識字效果,創設《闖關救白鵝》的愛心行動來鞏固識字,并滲透德育教育。在整個識字教學中,我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讓識字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成為一種樂趣。
(四)品讀感悟
我借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孩子們的視覺感受,形象感知詩中描繪的景色。啟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說說圖中的美景美在哪兒?(在清澈的湖水中,幾只美麗的白鵝昂著脖子對天高興地唱著歌。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在清凌凌的水中撥動。)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幫助他們理解了詩意。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領會詩的韻律美,我以“項”字為突破口,讓學生理解字意,找出“幾只美麗的白鵝昂著脖子對天高興地唱著歌”所在的詩句,通過教師范讀讓學生領會五言詩的韻律,知道要在第二個字后停頓。并學著小詩人的樣子,再來贊美白鵝,要求他們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自己的感受。采用師生接讀、配樂誦讀、個人賽讀、表演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感悟詩歌中的情感因素,讀出情趣,讀出韻味。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讓孩子們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白鵝的兒歌,幫他們養成查找資料的好習慣。
(五)學寫生字
出示生字“水”,讓孩子們說說它的筆順,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教師范寫后讓學生練習書寫,教師進行巡視指導。給學生留夠充足的時間。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注重給學生提供寬泛的學習空間,給他們絕對的自由,和教師朋友般的相處。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所提出的問題都是以對話的形式或商量的語氣表達,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樂于思考。采用多種激勵手段,教師贊揚,肯定的話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在本次教學中,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我進行了愉快教學,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設計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致力構建民主、開放的課堂環境。在情境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7
一、說在前面
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有著如此燦爛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時就有"人人會吟詩"的風尚。古詩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誦易記,它那富有音樂性的節奏,至今,仍煥發出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新課程標準如是說:
1、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課程總目標。
3、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一、二年級階段目標中的閱讀目標。
《詠鵝》這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孩子在幼兒時就會誦讀。放在課文的第一篇,讓其讀讀、背背、看看圖、做做動作,自解其意,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說教材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者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向、白、毛"。(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自學古詩,自吟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課,主要選用"自學探究"式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討論、展開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五、說教學程序
認識一位新朋友,激起學生興趣。
從圖到字再到整首古詩,抓住時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讀出詩的味道,又讓學生趣味盎然。
繼續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兒歌"的階段中,學生有認真聽記的習慣。在整體感知語言以后,要求學生能夠讀讀劃劃,認識詞語,再對照課后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掌握程度。教師依然要重視孩子已經形成的學習詞語的方式,不要用強硬的形式讓孩子去認記詞語。詞的大量認讀是現語教材的一個明顯特點,在此處設計靈活多變的形式,使詞語的認讀不顯枯燥,又有實效。
課后的三個生字是要求學會的,能力訓練的重點依然在"自己學會"。讓其會自己看"向、白、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會體會筆順,自己會臨寫和校正。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顯得開放自主。
課間操內容與詩有關,形式學生喜歡。有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
對話式:采用師生扮演不同角色背誦這首古詩,可以減輕學生思想壓力,并能引導他們去積極思維。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寓教于嬉,寓莊于諧。把背誦的檢查跟理解詩意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了。
圖畫式:詩歌有聲有色地描寫了白鵝玩水的情景。鵝的叫聲,鵝掌劃動的水聲,在空中傳送;白的鵝毛,紅的鵝掌,清澈的綠水,相映成一幅色彩鮮艷的白鵝戲水圖。
一幅切合詩意的圖畫,能使古詩教學直觀化。涂色練習這一環節讓學生動動手、涂涂色,激發興趣,寓教于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為畫,畫中領悟,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古詩內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展示熟悉的古詩插圖,請學生點擊喜歡的古詩進行朗誦。進一步激起孩子學古詩的熱情。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8
之三
熊先慶
一、課文說明
《詠鵝》是一首古詩,用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將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全詩共四行,前兩行寫鵝鳴叫時的聲音及神態;鵝彎曲著脖子,朝著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兩行寫鵝游水嬉戲時的情景:一身潔白的羽毛,浮在綠綠的水面上,一雙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表達了作者對鵝十分喜愛的情感,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指導學生能按照詩的節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片。
3.圖片。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感,導入 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那請大家先猜個謎語,猜對了,它才肯和大家見面。你們有信心嗎?(放錄音)頭戴一頂小紅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腳蹬一雙紅靴子,唱起歌來鵝鵝鵝,快快猜猜我是誰?
2.出示“白鵝戲水圖”,(放錄音)你們看,我長得漂亮嗎?你能說說我長得什么樣嗎?我在干什么?
3.(放錄音)你們說得真棒!唐朝的時候,有位大詩人叫駱賓王,他從小就喜歡小動物。有一天,他到池塘邊散步,看到大白鵝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樣子,他非常喜歡,便即興寫下了一首詩《詠鵝》,(板書課題)一直流傳到現在,你們想讀讀他的詩作嗎?
(二)學習新課。
1.對照拼音初讀古詩,讀準、讀好10個生字:詠、曲、項、歌、毛、浮、綠、掌、撥、波。
2.檢查讀的效果。
(1)難讀字音:項
(2)易讀錯字音:曲、撥、波
3.同桌互相檢查,指名讀。
(1)朗讀時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問題,愿意互相說說嗎?(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2)誰還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同學和教師幫幫你。(學生質疑、答疑,如答不出,老師再啟發引導)
(3)大家說得那么好!連大白鵝也想說了,你們想聽聽大白鵝說些什么嗎?(放錄音)同學們,你們剛才說得都非常好!可是,你們知道嗎?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4.(1)你們想知道這首詩的節拍嗎?請認真聽錄音。(播放古詩畫景,配樂朗讀)
(2)聽了錄音,你感悟出它的節拍了嗎?請一邊拍手打拍子一邊誦讀古詩。
(3)誰能有節奏地讀給大家聽?(播放古詩畫景,配樂朗讀,學生評議)
5.(1)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錄音配樂朗讀,仔細地想象大白鵝游水唱歌的場面,看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連放數遍錄音)。
(2)你想用什么樣的方式描繪出自己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呢?(唱唐詩、跳舞、繪畫、朗讀、表演、語言描述等,也可合作完成)
(3)播放課件,展示動態畫面《白鵝戲水圖》,鞏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6.(1)大白鵝看著藍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樣?作者駱賓王看到這幅有白有綠、有紅有青、有動有靜的感人畫面,在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中吟出了這首小詩?(體會朗讀、練習背誦)
(2)多種形式的讀、背。(領讀、跟讀、誦讀、賽讀等)
(三)小結。
同學們,你們朗讀得真精彩,大白鵝都忍不住要夸夸你們了!(放錄音)同學們,你們讀得真棒!我聽了非常感動!可是,聰明的你們,能不能也像駱賓王一樣,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把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用詩歌,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集體、分組、個人)
2.學習生字:詠、曲、項、毛、浮、綠、掌、波、撥、馬、烏、鳥、寫、毛、車。(抽讀生字卡片)
(二)新授。
1.認識新筆畫:豎折折鉤。
出示新筆畫,說明名稱、寫法。教師范寫一個,帶領學生書空。
2.學習寫字。
(1)出示:馬、烏、鳥、寫
觀察:在這些字中,有我們新學的筆畫嗎?請你找出來。(學生找出來后,教師用彩筆標出)
分析字形,比較這四個字的異同。(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記憶字形,如畫畫兒、形象記憶、講故事、編兒歌等形式)指導書寫:先書空數遍強化字的筆順,讓學生明白每一筆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導書寫。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毛、車、火”。(觀察:與前面學的幾個字有什么不同)
3.指導學生在寫字本上寫。
(三)知識延伸。
讓學生將課前找的一些五言詩和同學交流,按照課上所學的誦讀五言古詩的節奏讀一讀,畫一畫,體會體會。
五.作業 安排。
1.在田字格中,書寫7個生字,并組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搜集一些有關鵝的資料,了解更多鵝的知識;找幾篇描寫鵝的文章讀一讀,知道更多有關鵝的有趣的故事。
板書設計 :
18 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喜歡古詩,并了解這是一首描寫鵝的古詩。
2、幫助幼兒了解鵝的外形特征。
3、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圖畫,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教材、大書、錄音機、磁帶
2、 準備字卡:鵝、掌
三、活動過程:
1、 游戲導入《五只猴子蕩秋千》
小猴子今天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內容。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內容。
(2)提問:“畫面上有什么?”出示字卡“鵝”
(3)提問:“鵝在哪里游?“鵝在水里游”。
(4)提問:“鵝長得什么樣子?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作總結。
3、欣賞動畫,學習古詩兒歌《詠鵝》
4、再次欣賞古詩,并認識字卡:掌
5、游戲;《小鵝找腳》
請幼兒將撒在地下的字卡寶寶按照名字放到相應的籃子中。
6、開汽車:
(1)出示大書,教師引導幼兒小手指讀。
(2)幼兒獨立指讀
活動延伸:繪畫大白鵝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33頁
1、學會演唱《詠鵝》。
2、參與創作活動。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歌曲《詠鵝》,感受音樂與古典詩詞完美結合的藝術感染力。
2、在參與創作活動中,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創作表現《詠鵝》的情境,并對非音樂音源進行大膽的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真正體會生活是音樂的源泉。
教學重點:
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表現《詠鵝》的情境。
教學難點:
對非音源進行大膽的探索。
教學準備: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拍手念兒歌“鵝媽媽”
二、導入語言:池塘里,鵝媽媽帶著一群小鵝戲耍的場面。
1、看到這幅生動的畫面你會想到什么,哪一首古詩?讓我們來一起朗誦一遍好嗎?
2、誰來講講這首詩寫了什么?
三、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
放錄音,學生隨樂小聲哼唱。
學唱歌曲。
解決反復跳越記號的唱法。
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2、啟發情緒
(1)古人在吟詩時會有什么動作和表情?
(2)學生模仿并演唱歌曲
四、綜合、拓展
如何把我們的這些作品和古詩《詠鵝》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呢》?
▼學生集體討論。
▼綜合表現舉例。
▼學生集體表演后拍照留念。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同學們,今天特別開心,我們不僅學會了為古詩《詠鵝》譜寫的歌曲,而且根據自己的感受創造性地進行了發揮。我相信同學們從這里走出去的時候,還會有許多許多新的創意……
2、演唱歌曲《詠鵝》
六、板書設計:詠鵝
課后反思: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們熟悉的古詩引入教學,然后帶著學生有節奏的用朗誦歌詞的方式讀歌詞,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和好奇。在教學中我繼續使用手勢引導學生們掌握歌曲旋律,經過師生接龍,學生接龍,齊唱等各種形式不斷運用手勢掌握和運用手勢與音符之間的關系。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詠鵝》這篇課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學生已經會背這首詩了(學前班教過),所以本課教學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情詩景,認識6個生字和會寫3個生字“白、向、毛”。在導入新課時,我出示圖片(一幅美麗的白鵝戲水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鵝?(生甲:這是一只白白的鵝;生乙:這是一只活潑可愛的鵝……)接著,我聲情并茂地為學生講述了駱賓王七歲寫詩《詠鵝》的故事,由于聽的是同年齡孩子的故事,學生個個聽得入了神,由此導入新課,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
在引導學生通過讀領略詩的意境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接著同桌互讀(會讀的教不會讀的/都會讀的比比誰讀得最有感情)、指名讀、師生接力讀……在多種方式的讀中感悟詩意,而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讓學生加入自己喜歡的動作讀,形象地再現了詩情詩景,在讀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學生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并滲透了人與動物關系密不可分、親切自然的教育。
在寫字環節,新出現的兩個筆畫是一個難點,只有掌握了這兩個筆畫,才能更好地掌握“白、向、毛”三個生字,為此,我加強了示范指導,先是教師親自示范,后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以優帶差,人人爭當“小老師”。雖然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強調一定要掌握筆畫筆順,但對于“筆畫筆順”這一千百年來人們寫字時約定俗成的東西,我想,讓學生掌握還是很有必要的,當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對于基礎較差、反應較慢的學生慢慢來,潛然默化。不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要保護孩子能學好的自信心。批改作業時,看著那工工整整的一筆一畫,看著那整整齊齊的一行行字,我禁不住欣慰地笑了,瞧!這是一群多認真的孩子呀!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12
設計思路:
《詠鵝》是一首非常經典的古詩,通過古詩內容巧妙而又形象地幫助幼兒表現出大白鵝的基本特征。本次活動選擇了鵝這一動物,形象表現也比較簡單,尤其是2字較形象地引導幼兒聯想到大白鵝的長脖子。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在第一環節中運用古詩《詠鵝》讓幼兒在吟誦古詩感受美的同時了解大白鵝的外形特征。在第二環節中通過創作表現,幫助幼兒較形象地把握大白鵝脖子長的特點,引導幼兒能充分地表現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在第三環節的分享交流中引導幼兒關注繪畫作品,感受作畫的樂趣并體驗美。
活動目標:
1、嘗試用頸部任意彎曲,表現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
2、感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作畫紙人手一張、蠟筆(白色藍色綠色紅色黃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古詩理解故事內容,從古詩中了解大白鵝基本特征
1、幼兒欣賞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你知道這首古詩的名字嗎?讓我們一起來念念這首好聽的古詩吧。
2、鵝的羽毛是什么顏色?(白色)它的腳掌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腳掌有蹼、紅色)什么是曲項向天歌?(彎曲脖子向著藍天唱歌)
小結:大白鵝身上有白白的羽毛、紅掌紅冠子、長長彎彎的脖子,大白鵝美麗又神氣。
二、創作表現在邊念古詩邊示范講解中創作表現大白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
1、教師運用古詩中的四句話進行示范講解
鵝,鵝,鵝(畫一個大2),
曲項向天歌(彎曲后畫成一個大身體)
白毛浮綠水(畫翅膀),紅掌撥清波(畫出紅色的腳掌)。
添上大白鵝紅色的冠子、有神的眼睛、扁扁的嘴。
2、引導幼兒添畫藍藍的湖水、綠綠的楊柳、藍天白云、展翅的蝴蝶等等
3、提醒幼兒把大白鵝的脖子畫長,
4、提醒幼兒用蠟筆涂色要用力均勻,用先打好輪廓后填充顏色的方法。
三、分享交流游戲中引導幼兒結合古詩關注作品,感受古詩美與繪畫美的結合
1、師生一邊念古詩一邊輪流點幼兒的作品,古詩念完最后被點到的作品,就請該幼兒來介紹。
2、說說哪只大白鵝最美?它美在哪里?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13
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古詩,能夠邊模仿動作邊誦讀古詩。
2、激發幼兒誦讀古詩的興趣。
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磁帶,小鵝頭飾人手一個。
2、情境設置:小“池塘”。
過程:
1、鵝媽媽帶著鵝寶寶去池塘里游泳,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1) 孩子們,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媽媽帶你們到池塘里去游泳,好嗎?
(2) 聽音樂做戲水的動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劃劃水)
(3) 啊,游累了,我們來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幼兒隨地坐下。
2、結合多媒體,初步了解小鵝的特征并能模仿小鵝的動作。
(1) 今天媽媽請來了幾個好朋友和你們一起玩,看看它們是誰呀?(播放課件)
(2) 這些小鵝長得什么樣?(引導幼兒講出小鵝的特征,長長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紅紅的爪子)請幼兒模仿小鵝伸脖子、游泳的動作。
(3) 小鵝在水里游得真高興啊,你們看它們又在干什么了?(唱歌、跳舞)它在唱什么歌?它們是怎么跳舞的?
3、結合多媒體,初步欣賞古詩《詠鵝》。
(1)小鵝到底在唱什么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完整播放課件)
(2)你聽到小鵝在唱什么歌嗎?(引導幼兒用古詩里的句子回答)
4、再次完整欣賞古詩《詠鵝》。
小鵝唱的歌真好聽,我們跟著小鵝一起唱好嗎?
5、邊模仿動作邊誦讀古詩。
(1)小鵝一邊唱歌還一邊跳舞呢,我們也學著小鵝邊唱邊跳,好不好?
(2)想再跳一遍嗎?這一遍要大聲地唱給小鵝聽。
6、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古詩《詠鵝》。
這一次,小白鵝想找個朋友一起表演,你們愿不愿意呀?
7、結束。
今天我們和小鵝做了好朋友,還學會了小鵝的歌,你們覺得高興嗎?天也快黑了,我們該回家了,一起和小鵝說再見吧。(幼兒和小鵝道別后一起游回家)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14
《詠鵝》詩中的小白鵝形象生動,情境的描述雖然廖廖幾筆,但富有情趣,想像的空間很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詠鵝》教學設計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詠鵝》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鞏固學過的6個單韻母。
2.讀準課文中的生字。
3.能熟讀并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復習單韻母,能認讀識字表中的生字。
三、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母歌
嘴張大,就念a,我要做個發明家。
嘴一縮,就念o,學習拼音好處多。
嘴一咧,就念e,我愛跳舞愛唱歌。
iii,小棍頭上有一點,
u和{,像兄弟,
u的頭上沒有點,
{的頭上有兩點。
(二)導入
1.播放錄像,教師伴著優美的音樂解讀:鵝,鵝,鵝,彎著脖子對天唱著歌。一身白毛浮在綠水上,一對紅掌撥起清水波。
2.板書課題:詠鵝
(三)新授
1.讀文
(1)聽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指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找出學過的單韻母。
(3)指名帶讀單韻母。
(4)學生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上圈。
(5)請小老師領讀課文,其他同學指讀課文,重點看自己不會讀的字。
(6)同桌同學互相聽讀課文。
2.讀詞語
(1)課件出示詞語:詠鵝、白毛、向天歌、紅掌、綠水。
(2)指名讀詞語。
(3)小組合作聽讀詞語。
3.讀字
(1)出示生字:鵝、毛、向、紅、綠、歌。
(2)學生自讀生字。
(3)同桌同學互相聽讀。
4.讀文
課中休息——
(四)復習鞏固
1.小老師考大家(戴鵝頭飾)。
要求:你認為哪個字難記,就拿出來考同學。
2.組讀字開火車比賽。
3.識字游戲:和鵝寶寶交朋友。
游戲規則:黑板上出示許多“鵝寶寶”(卡片),請同學認讀卡片后面的字,認對了,就把“鵝寶寶”卡片送給同學。
(五)發散
1.請大家帶著自己的感受同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小組合作:表現詩歌,方式自定。可以朗誦;可以繪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跳舞表現詩歌的意境。
小學一年級語文《詠鵝》教學反思
《詠鵝》是一首深受學生喜愛的唐詩,詩中的小白鵝形象生動,情境的描述雖然廖廖幾筆,但富有情趣,想像的空間很大;歌曲的旋律天真活潑、簡單易學。詞曲結合在一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
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學生已經會背這首詩了,所以本課教學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領略詩的意境,認識生字和會寫四會字。讀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接著同桌互讀(會讀的教不會讀的/都會讀的比比誰讀得最有感情)、指名讀、聽音樂讀……在多種方式的讀中感悟詩意,而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讓學生加入自己喜歡的動作讀,形象地再現了詩情詩景,在讀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學生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并滲透了人與動物關系密不可分、親切自然的教育。
小學一年級語文《詠鵝》相關資料
關于鵝的詩句:
題鵝
【唐】李商隱
眠沙臥水自成群,曲岸殘陽極浦云。
那解將心憐孔翠,羈雌長共故雄分。
舟前小鵝兒
【唐】杜甫
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引頸嗔船逼,無行亂眼多。
翅開遭宿雨,力小困滄波。客散層城暮,狐貍奈若何。
得房公池鵝
【唐】杜甫
房相西亭鵝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鳳凰池上應回首,為報籠隨王右軍。
鵝兒
【唐】李郢
臘后閑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
何窮散亂隨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無事群鳴遮水際,爭來引頸逼人前。
風吹楚澤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道州北池放鵝
【唐】呂溫
我非好鵝癖,爾乏鳴雁姿。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見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能自遠飛去,無念稻粱為。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鵝贈鶴
【唐】白居易
君因風送入青云,我被人驅向鴨群。
雪頸霜毛紅網掌,請看何處不如君?
鶴答鵝
【唐】白居易
右軍歿后欲何依,只合隨雞逐鴨飛。
未必犧牲及吾輩,大都我瘦勝君肥。
《詠鵝》的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
師:今天這堂語文課,由大通縣的司老師來講(于黑板左上角寫出姓名司美彥),同學們歡迎不歡迎?
生:(齊聲)歡迎!歡迎!……
師:好啊!謝謝同學們!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是用什么實際行動來歡迎司老師上課的呢?
生:我要認認真真地聽您講課,不做小動作。
生:我要積極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仔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師:好啊!你們考慮得真全面,也很實際。現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88頁(板書課題),讓我們一道來學習習作例文《詠鵝》。
二、指導課文閱讀
1提問檢查預習情況。
師:閱讀過這篇課文的同學請舉手!
生:(紛紛舉手)
師:手放下,看來你們都愛上語文課,已經有25名同學自動閱讀過課文了。現在,誰能說一說這篇課文有哪些主要內容?
生:課文里寫了一只渾身雪白的鵝,它常常下蛋,還會看家,還能保護雞。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雞的黃鼠狼趕跑了。
師:說得好,說得可全面哪!
2.帶著問題默讀全文。
師:現在,請大家先翻到第91頁,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題,要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要邊讀邊想!
生:(全班學生認真默讀,教師行間巡視)
〔這種結合思考題,有目的地進行默讀,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邊讀議邊板書
1.分段讀議。
師:好了!大家默讀得挺認真!看誰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生:(較流利地朗讀完)
師:噢!讀得還挺流利,且有感情!這一段究竟有哪些內容,作者又是怎樣抓住特點來寫的(板書“形象”)?
生:開頭這一段,寫了一家喂了一只鵝,這只鵝周身潔白,還有一雙淡黃色的腳,……
師:(邊聽邊板書“潔白”“淡黃”)說得好!誰還有補充?
生:還有鵝的嘴是扁圓的,額頭突兀,就是額頭還很高很突出的樣子。
師:(邊聽邊板書“扁圓”“突兀”)說得好啊!不但發言積極,而且對“突兀”一詞還能說明了意思。不過,你是怎么弄清“突兀”一詞意思的呢?
生:這是我爺爺告訴我的。
師:對!請同學們注意:今后自己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首先要自己查字典、查詞典,如果還弄不明白,就應該向你周圍的人求教。就從今天這課來看,課文中還有“糟蹋”“殘暴”“憤怒”“潔白無瑕”“一塵不染”等詞語,都可以自己想方法弄清楚。誰對第一段的內容還有補充?
〔很自然地要求學生自己識字解詞,并教給了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自學能力。〕
生:這一段最后幾句,還寫鵝走路很緩慢,昂首挺胸,引頸高歌,有一副昂揚雄健的樣子呢!
師:好啊!這幾句不能忽視。鵝走路不僅緩慢,而且穩健,這有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態,也就是昂揚雄健的姿態(板書“穩健”“昂揚”)
2.提示寫法。
師:(面向全班)開頭這一段的內容,大家聽清楚了沒有?
生:(齊聲)聽清楚了!
師:這一段,作者又是怎樣抓住鵝的特點來寫的呢?也就是說,先描寫了什么?再描寫了什么?最后又描寫了什么?誰看出來了,看誰能大膽發言?
生:這一段,先寫鵝周身潔白,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再寫它有一雙淡黃色的腳和扁圓的嘴——
師:好!他能大膽發言,語言也比較流暢。但作者究竟怎樣來描寫鵝的外形的呢?請大家再看一看黑板上書寫的詞語(依次指向板書),“潔白”與“淡黃”是不是表示某種色彩的?
生:(齊聲)是!
師:(板書“顏色”)對!作者先寫了鵝身上的顏色,再描寫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說。
生:再描寫了鵝的嘴和額頭的形狀。
師:說得好(板書“形狀”)!最后作者又描寫了什么?
生:(齊聲)最后描寫了鵝的神態(約一半人說是姿態)!
〔善于引導,使多數學生能“舉一反三”。〕
3.繼續讀議。
師:答得好!回答是描寫“神態”或“姿態”的都對(轉身板書“姿態”)。現在我看哪一組坐得直,有精神,就請那一組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掃視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飽滿呢!那棗就請第二組的同學一起來讀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組學生齊讀)
師:(邊聽邊板書“表現”)你們集體朗讀的能力還挺不錯哩!這一段詳細寫了鵝生蛋的前后情況,是不是?
生:(齊聲)是!
師:誰能說一說鵝生蛋前的表現?
生:回答(略)。
師:(邊聽邊板書“神情慌張”)說得不錯,大家還有什么補充?
生:(齊聲)沒有!
師:好!大家都聽得很仔細。現在誰來說一說鵝生蛋的表現?
生:回答(略)。
師:(邊聽邊板書“悄悄離去”)說得也不錯。不過,今后要注意少用課文中的語句,要練習多用自己的口語來說明更好!這一段作者寫得很具體很生動,特別是用了不少比喻。請大家再看課文,用鉛筆在文中比喻句的下面畫上一條曲線,有多少句就畫多少條,好不好?
生:(齊聲)好(全班學生閱讀課文,畫曲線)!
師:(行間巡視指點)大家的動作真快!誰能把加上曲線的比喻句讀一遍,大家認真對照一下,看有漏掉的句子沒有?
生:我畫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滿了鉛”“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了它的‘寶寶’吧!”
師: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個比喻句,誰還有什么補充的嗎?
生:我有!還有一句:“這家伙,真是個機靈鬼兒。”
師:補充得不錯!誰沒有畫上這句的,再補畫一條線。結合這一段內容,大家再仔細想一想,作者寫這一段主要為表明一個什么意思?
生:(連續有三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師:以上三名同學都能說出一些道理,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邊說邊板書):“機靈可愛、默默奉獻”。
4.重點讀議。
師:現在請大家默讀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要邊讀邊想:鵝是怎樣看家的?又是怎樣趕走黃鼠狼的?這些表現了鵝具有什么樣的精神(板書“精神”)?
生:(全班學生低頭默讀)
師:(行間巡視一遍后,板書“看家”)請注意!誰先說一說鵝是怎樣看家的?
生:(紛紛舉手,回答內容略)
師:對!就是“看見生人,大喊大叫”這兩句(邊說邊板書“大喊大叫”)。(轉身貼出“鵝斗黃鼠狼”的彩色圖)大家注意看圖,看后說一說鵝為什么要和黃鼠狼搏斗?又是怎樣趕走黃鼠狼的?
生:(先后有兩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師:(邊聽邊板書“斗賊”“敏捷”“勇猛”)你們倆說得不錯。鵝為了保護弱小的雞,敏捷和勇猛地趕走了黃鼠狼,這一行動表明鵝具有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呢?
生:(紛紛舉手)
師:大家先不忙回答,讓我先請最后一組的同學一起表情朗讀最后一段!
生:(第八組齊聲朗讀)
師:(邊聽邊板書“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維護弱小,不畏強敵”)好!讀得很整齊,還真帶有點贊揚的語氣哩!聽了這一段,我們是不是已弄清鵝所具有的那種精神了!這一段,具有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說明鵝不但具有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的形象,而且還具有維護弱小、不畏強敵的精神。請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詞語,像老師剛才說的那樣,誰來說一遍。
生:(紛紛舉手,連續有三名學生各說一遍)
〔借物喻人,有機地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課外習作
師:好!說得好!現在請大家翻到第99頁,看第六題“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用一兩段話寫出它的特點”。于下一周星期三以前寫在練習本上,交給老師批閱,大家能不能按時完成?
生:(齊)能按時完成!
師:(下課鈴響)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