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比一比》教學反思(精選2篇)
《識字二·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1
《比一比》教學反思
織里實驗小學 葉建紅
《比一比》是一節識字課,識字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落實生字詞的教學及鞏固,落實"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理念.怎樣的一節課才算是一堂好課,這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迷惑不解的.我希望自己能上好一堂好課,也努力去設計好教案.
興趣入手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低段的語文教學應體現趣味性,識字課更加枯燥,乏味,所以趣味性是極其重要的.在本課中,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課文意境之中,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課始,我引入:丁丁家的院子里有濃濃的樹陰,綠綠的小草,真是一個美麗的農家小院呀,小院里東西可多了,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說)
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出示課件,fiash動畫吸引著學生想認讀的愿望.
"請拼音朋友幫幫忙,自己試著拼一拼,讀一讀",
讀著這些詞語,你發現了什么 它們可以分成哪兩類 (水果類和動物類).
是呀!這些詞寶寶可調皮了,分別是從水果之家和動物之家跑出來的,你能把他們領回去嗎 根據學生回答,點擊課件把詞語分成兩類.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相機插入評價語:謝謝你把黃牛送回了家,蘋果真想回它的水果之家呀……
老師始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在一個童話般的情境中,喚起學生主動識字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始終處在"我想讀我要讀"的狀態,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二,抓住難點進行教學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比較"棵,顆",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課后的多次練習中,會多次出現一樹,一星星之類的習題.老師也多次講解,可總是錯了講,講了又錯.所以在設計此教案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討論探究:"顆"的適用對象,與"棵"的區別.
出示圖片:一顆黃豆,一顆紐扣,一顆珍珠.隨著出示,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 (出示:"一顆黃豆,一顆紐扣,一顆珍珠"的文字.)看看這些東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這些東西看上去都比較小)我們還可以說"一顆"什么呢 課件出示:一顆( )(指生答)
預設:有的同學說"一棵樹",小組討論一下是不是這個"顆"字 為什么 課件出示:一棵樹.告訴學生如何區分這兩個"棵顆"的用法.
也許是公開課的緣故,也許是課件的緣故吧,課后發現學生遇到這個題目正確率極高,遠遠高于以往的學生,這讓我很是欣慰.
另外,在理解量詞的不同用法這一難點時,我這樣設計——
出示一個杏子,看這是一個什么 (一個杏子)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這要怎么說呢 (一堆杏子),這表示杏子很多很多.還可以說"一堆"什么 (一堆土,一堆蘿卜……)(出示一堆( ))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同樣的東西,也可以用不同的量詞,比如:鴨子可以說一只鴨子,許多鴨子就可以說(一群鴨子),杏子可以說一個杏子,許多杏子就說(一堆杏子)
小朋友,你會不會用好這些量詞呢 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誰得耳朵聽得最仔細
師示范:我說小鳥——你就說(一只小鳥),我說:許多小鳥,你就說(一群小鳥),明白嗎
木頭——一根木頭 ,許多木頭——一堆木頭,座位——一個座位,許多座位——一排座位.
通過游戲,學生也很快掌握了量詞的不同用法.課后,我覺得這次課的重點,難點還是掌握得比較好.
三,識字課加強識字教學
人教版實驗教材中的識字量大大增加,新課標中提出要讓低年級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如何達成這一識字目標呢教學本課時我盡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識字,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留給了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在完成識字教學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
如:最后的鞏固環節
1,開火車讀卡片生字
2,游戲:過關斬將
咱們該回家了,可路上設置了關卡,誰能讀出詞語來,才能通過,咱們快行動吧!(課件出示迷宮圖)逐個認讀詞語.
3,生活中應用:我的日記.
終于到家了,小明回到家寫了篇日記,大家來看看他寫得好不好 (課件出示句子讀:冬冬家的院子里有蘋果樹,紅棗樹.樹下有黃牛,小貓.桌上放著一堆杏子,一個桃.一群鴨子回家了,一只小鳥飛來了.)
日記自然地滲透了本課要學的生字.
學習本課時,學生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在一種情緒高漲的狀態下積極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效果也比較好.
(注:劃線的文字是教案中的文字)
《識字二·比一比》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輕重,讓學生初步感受比較的數學方法。課堂上利用了掛圖,呈現果樹、電燈桿、石桌、石凳,以及小朋友上滑梯、跳繩等景物 和場面,師范性地提出了比較哪根繩長、哪個人高、哪個水果重等問題,提供了比較結果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比一比。另外,課堂上還組織學生進行 了實踐活動,讓同桌兩個學生比較自己的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由于一年級小朋友剛剛進入小學,課堂上的行為習慣還沒有養成,所以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加上本人第一次教一年級,缺乏經驗, 殊不知一年級和中年級不同,要手把手教,要帶領學生說規范語,教師要起很好的師范作用以便學生模仿。因此還應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識字二·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2
課堂應該有你而更精彩──《識字二·比一比》教學案例及反思
【案例】
《比一比》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中識字(二)中的一篇識字韻文。描寫的是美麗的農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是一種簡單的比較,一種充滿童趣的比較。
一位老師在教學這一課的第二課時時,緊扣文章這一語言的特點進行對比朗讀,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學生朗讀情趣高漲。加上黃牛和貓、鴨子和鳥的表演對讀,蘋果和棗、杏子和桃實物比較對讀,瑯瑯上口的韻文,仿佛依稀聽到孩子在院子里誦讀的清脆嗓音。
剛一比較完了杏子和桃時,突然,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比多少剛才已經比過了呀!怎么還比一次?”霎時間,學生、老師都望著他,課堂似乎也變得很不和諧。老師微笑著說,“是呀!大小不也是比了兩次嗎?”那學生還是好奇地望著老師,為了能改變這一窘境,老師和藹地說:“我們還可以一邊拍手一邊來讀一讀,來!你上來和老師合作一下。”老師歡快地和他拍著手,興致勃勃地讀著,但我能看出那位同學還是滿臉的疑惑,怎么也進入不了這情境中。我想:這孩子肯定還在為這一問題疑惑不解呢!
【反思】
仔細推敲,《比一比》這一識字韻文除了這一種對比的語言特點外,其實第一節和第三節,第二節和第四節還有一種對稱美。此時,老師假如能肯定這一學生的問題,讓學生讀讀課文,讓他們來說一說為什么,讓他們自己發現這一語言的對稱美,我想這樣這課堂會因為有他而會更精彩!
因為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生命的歷程,我們應該用動態生成的觀念來認識語文課堂教學。這里所要涉及的問題就是課堂教學生成的問題。學生總是帶著自己的經驗、知識、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教學,從而使課堂教學也呈現出豐富性和多變性。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此時應根據學生的需求而生成,因勢利導,以學定教,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因有你而精彩;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呈現出一片燦爛的天空。為了處理好教案預設和課堂生成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努力。
一、拓寬閱讀視野,多角度看教材
文本在解讀時,根據讀者的身份不同、個人境遇不同和對生活的感悟不同,自行發現和建構文本的意義也就不同,所以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應是讀本。作為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要會用兩個頭腦多層面地來看文本。首先應該會用學生的身份來閱讀文本。一篇文章,在孩子眼里最感興趣的會是什么?哪些是與他們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哪些是與他們情感世界相通的,引導學生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自己去閱讀,自己學會閱讀,積極主動地建構文本意義,甚至是創造文本的意義。
再次應該是用教師的身份來閱讀文本。此時,老師關注的應該是哪些是學生不會引起關注,而又應最是值得學習討論的。在課文空白處,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感悟體會,想象說話,然后通過感情朗讀來表達自己的獨特體驗;在課文矛盾處,啟發學生去梳理,去思考;在課文余興處引導學生品味、積累。這樣進行多層面的解讀,老師才能做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二、提升教學理念,觀念行為同行
其實,縱觀整堂課,教師和學生民主、平等的教學觀念、教學意識還是很強的,整堂課師生始終在民主平等的對話中進行的,所以,才會出現學生靈光閃現的剎那間。為了把這一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到底,教師還應有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傾聽著的教育”。這一理念強調不僅要讓“學生傾聽教師”,更強調首先要“教師傾聽學生”。教師必須學會多層次地傾聽,聽出學生認識的深淺,聽出學生見解的新穎獨特,聽出學生問題的探討價值。
在傾聽學生發言的過程中,一位好的教師能敏銳地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學生的疑惑、學生經驗背景中已經擁有和仍然缺乏的東西,從而判斷學生理解到的深度,正是通過傾聽學生,通過關注學生的即時表現、學生的觀點和發言,通過關注學生的興奮與疑惑,教師對自己何時參與、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做出決策。作為一個真正的傾聽者的教師,必定是這樣的:他應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滿懷信心和期待地傾聽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這樣的傾聽才能幫助學生搭建起學習的舞臺,感受到課堂學習中揮灑智慧的樂趣。
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也學會傾聽,細心揣摩,深入思考。讓學生也能聽出這些“不和諧之音”。其實,平時這現象也常見,課堂上老師的問題剛出口,學生便急于表現自我,小手齊刷刷高高舉起,還不停地喊著“我”、“我”。當老師請一名學生站起來表達時,更多的學生因未能得到自我展現的機會,有的噘起小嘴,有的唉聲嘆氣,有的仍不甘地舉著小手。至于那位發言的同學講了什么內容,又有幾位同學是在注意傾聽的呢?其實,作為學習的伙伴,他們更容易對一些問題引起注意,容易產生共鳴,發現問題,再讓他們之間互相展開討論,更易奏響生命之歌。所以為了把平等、民主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進行到底,教師必須做到提升教學理念,讓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同行,讓“傾聽著的教育”這一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盡情綻放。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這位老師假如自己能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捕捉這一閃光點,只要讓學生分段對比著讀一讀,當他們自己發現這一語言特點時,那份收獲是令人振奮的;假如老師能把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發表看法,當他們能發現這一語言特點時,那份驚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想說,讓我們的課堂少一些預設,多一些生成,讓我們的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讓我們的課堂應有這樣的學生而更精彩!